㈠ 英国的君主立宪制有什么特点和作用
特点:①在君主立宪制政体下,国王是国家元首、联合王国武装部队总司令和英国国教的世袭领袖。但君主处于“统而不治”的地位,而作为国家的象征的地位更为突出。②国家权力的中心在议会,议会是国家最高立法机关,由内阁掌握行政权并对议会负责,法律上赋予英王的权力都由内阁和议会行使。
作用: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确立的君主立宪政体大大削弱了国王的权力,议会及政府逐步掌握了治理国家的权力,这种政治体制虽然有其历史局限性,但它结束了英国的封建专制制度,使得英国走上资产阶级政治民主化的道路,有利于资本主义的发展。它代表了历史发展的趋势,是历史的一大进步。英国是世界上第一个建立君主立宪制的国家,这一制度的确立和不断完善,不仅对巩固资产阶级在英国的统治起了巨大的作用,而且对其他国家的资产阶级建立新的制度,也有着巨大影响。
㈡ 英国三权分立有哪些作用呢
英国是君主立宪制, 美国才是典型的三权分立的国家. 作用……(如下)
孟德斯鸠进一步发展和完善了洛克的分权学说,主张必须建立三权分立的政体,按照立法、行政、司法三权分立的原则组成国家。他说:“要防止滥用权力,就必须以权力约束权力。”“当立法权和行政权集中在同一机关之手,自由便不复存在了,因为人们将要害怕这个国王或议会制定暴虐的法律,并暴虐地执行这些法律” .他还根据英国的政治制度说明各种权力之间的制衡关系,指明立法机关由两部分组成,可通过相互的反对权相互钳制,立法机关的两部分都受行政权的约束,而行政权亦受立法权的约束,彼此协调前进。
孟氏的分权理论与洛克的分权理论相比有重大的发展,孟氏的三权划分比洛克更明确,且比较合理,更重要的是,孟氏不仅说明分权,而且进一步说明了权力行使过程中发生矛盾冲突时如何解决,不仅在政治上起到了鼓舞资产阶级革命的作用,而且对未来国家如何防止权力滥用,如何对权力进行有效的制约提供了参考模式。
首先,从三权分立的目的看,无论对于该理论的创始人还是运用该理论的国家来讲,三权分立就是为了制约权力,防止权力滥用,防止某一国家机关或者个人的独裁和专制,从而保证国家政治上的稳定。孟德斯鸠认为“一切有权力的人都容易滥用权力,这是一条万古不易的经验。” “如果同一个人或者是由重要人物、贵族或平民组成的同一个机关行使这三种权力,即制定法律权、执行公共决议权和制裁私人犯罪或争讼权,则一切便都完了。”而制约权力的终极目的是保障人民的权利。因此,无论对于社会主义国家还是资本主义国家对权力的制约都是一种实在的需要,只是资本主义国家制约权力的本质是维护资产阶级的整体利益,而是社会主义国家制约权力的本质是为了真正保障人民的权利。
其次,从三权分立的内容看,在英国资产阶级与封建贵族分享政权的事实已成为历史以后,按分权理论建立的资本主义的国家机关,都根据国家权力的表现形式将其分为立法、行政、司法机关,这三种国家机关分别行使不同的国家权力,并使之存在相互制约关系。在资本主义国家里,资产阶级掌握国家政权,行使国家权力,很难说这三种权力是分立的,就连代表的代议机关实际上也是有产者的论坛和表决器,但是现代资本主义国家的三权分立仍然是资产阶级为维护其整体利益,为保证国家权力有效、正常运行而采取的一系列方法模式。
再次,从三权分立的功能来看,在国家生活中,它大体发挥了以下几种功能:1、区分功能。现代美国宪法学家柯尔文曾把三权分立总结为四个要点:政府有立法、行政、司法三种固有的独特的职能;这些独特的职能应由三个分别配备人员的政府部门各自行使;三个部门在宪法上应该是平等、互相独立的;立法部门不能把权力委托给他人。此种说明为许多学者所接受,特别在美国这个说明具有一定的权威性。现代大多数国家在实践上都有立法、行政、司法三种国家机关的设置(包括社会主义国家),使得国家职能得到合理的区分和实现,这的确是有目共睹的。2、平衡功能。国家权力在区分的前提下,根据其职能配置不同的权力机制,使得它们中的任何一个部门的权力都是有限的,不致使某一部门因权力过大而导致权力运行失衡。3、制约功能。立法、行政、司法职能的差异,机构的分离,职权的划分,相互间权力运行的牵制,使得三种权力能够达到有效的制约。4、补救功能。当三种机关中的某一机关在行使权力不当招致社会不满时,其他的机关可以行使权力,挽回影响和损失,从而维护国家的整体利益。
资本主义国家采用三权分立的方法和手段确实起到了制约权力、防止专制的目的。如美国两百多年以来,分权、制衡、总统不得连任两届以上的思想,一直指导着美国的政治生活,保持了美国政治的长期稳定。社会主义国家采取“民主集中制”以及“ 议行合一”制度来保证权力的纯洁性和人民性,但对如何防止某些人或某些机关打着人民的旗号滥用权力却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
由于社会中没有任何一种权力可以与国家权力抗衡,国家权力之间的相互制约就显得尤为重要。可以说,三权分立的合理内核就是“以权力制约权力”,即通过国家机关内部的互相制约,使之更好地协调配合,更充分地发挥自己的作用。
三权分立原则作为一种学说,最先由英国资产阶级思想家洛克提出。在封建专制独裁统治下,皇帝或国王的权力至高无上,总揽立法、行政、司法大权。17世纪,英国发生资产阶级革命。1689年10月英王威廉接受了《权利法案》,1701年6月签署了《王位继承条例》。这两个法案确立了英国以三权分立为原则的君主立宪政体。洛克在已经存在的政治现实基础上,提出了立法权和执行权(行政权)的分立,并指出,立法权高于行政权,他讲的立法权和执行权分别指国会和英王。因此,洛克所谓的分权,就是分掉代表封建贵族的国王特权,把立法权、司法权一项项夺过来,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他的分权理论在政治上具有显着的进步意义。
㈢ 从国家机关的角度来看,英国为何种政体,其有何特点
解:英国的政体是君主立宪制
特点:1、国王是没有实权的最高代表领袖,议会掌握实权;
2、 通过立宪,树立人民主权,限制君主权力、实现事实上的共和政体;
3、君主立宪制与一个国家的国情和文化传统有着密切关系,它具有一定的进步性,同时也 有一定的妥协性,落后性,局限性。
㈣ 英国政体具体形式以及利弊
一、政体的主要类型;
(1)君主立宪 :德国:君主掌握国家主要权力,议会无实权听命于君主。
英国:君主无实权。统而不治。确立议会主权,国王权力受到议会限制
(2)民主共和:A。美国 总统、立法、司法三权分立
B.法国 由总统和内阁共同掌握。总统和内阁共同向议会负责。
二、建立的因素
(1)古希腊的城邦民主制奠定了近代民主的基础:①民主政治体制 ⑵民主运作方式
(2)古代罗马的法学体系为近代民主制奠定了法律基础
(3)人文主义思想,近代资产阶级启蒙思想提供了思想基础,
(4)各国先进的资产阶级政治家和思想家借鉴了古代民主政治并参考近代资产阶级思想家的政治构想,根据本国实际情况进行大胆的创新。
(5)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建立民主制政体成为历史发展的趋势。
(6)国家统一的实现及维护是重要的前提条件。
三、产生不同的原因:
(1)各国民主传统不同
(2)走上资本主义道路的方式不同
(3)各国资本主义发展的程度与水平,及资产阶级力量的大小
四、近代西方资本主义政体的基本特征
各国实行代议制民主,是一种间接的民主制,有别于古希腊的民主制(小国寡民);形式上实行分权原则;各国都以立法的形式将国家政体加以确定;多数实行政党政治。
五、对各国社会发展的影响
(1)君主立宪制的作用:
①英国君主立宪的确立和发展,为英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②各派可以通
过议会斗争,实现自己的政治主张,并使其政治斗争在一个有序的状态中,对社会的稳定起
着不可低估的作用。③英国的君主立宪政体虽然有其历史局限性,但它结束了英国的封建专
制制度,使英国走上资产阶级政治民主化的道路。它代表了历史发展的趋势,是历史的一大
进步。④英国是世界上第一个建立君主立宪制的国家,这一制度的确立和不断完善,不仅对
巩固资产阶级在英国的统治起了巨大的作用,而且为世界上很多国家树立了一种模式,不少
国家后来都采用了这一模式。
(2)美国的总统制共和制
①联邦制赋予政府强有力的权力,利于国家的巩固;联邦政府实行三权分立原则,权力之间制约平衡,防止专制独裁,保障了资产阶级民主制度。②体现和维护了独立战争的重大成果,使政府建立在民主原则的基础上,带来美国的长期稳定。国家的统一与稳定成为美国经济迅速发展的政治前提。
(3)法国议会制的民主共和制
①共和派掌握实权,共和体制的最终确立;②与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帝制独裁对比,共和体制的确立是历史的进步;③随着法国工业资产阶级势力的上升,为工业资产阶级提供了参政机会,对法国资本主义的发展起到促进作用。
(4)德意志帝国的君主立宪制
有利于维护德国的统一,和资本主义的发展,然披上了民主的外衣,但有浓厚专制色彩。军国主义传统影响深远。
七、各国民主制实行过程中遇到的主要问题是什么?
英国斯图亚特王朝的复辟,美国既要保留中央政府的权力要要保留共和制;法国防止旧王朝的复辟,德国国家的四分五裂状态。
八、各国民主制的弊端及完善
美国:忽略了妇女、黑人公民的权利,保留了奴隶制,存在种族歧视
完善:
英国:随着工业革命深入发展,新兴工业资产阶级力量壮大,通过1832年议会改革法案,使普选不断扩大,确保了资产阶级民主政体稳定和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
美国:内战结束后,美国国会通过宪法第14条修正案。该法案规定:“任何一州,都不得制定或实施限制合众国公民的特权或豁免权的任何法律。”这就进一步肯定了联邦法律的至上性和国家的统一。)
法国:第三共和国建立后,共和派和人民群众为维护和发展民主共和制进行了不懈的斗争,最终共和派取得了议会选举的胜利,促使议会对宪法做了修正和补充,以堵塞所有君主派
的复辟之路,并确定《马赛曲》为法国国歌,7月14日为法国国庆日
德国教训:在德国这样的专制主义影响深远的国家,要想真正建立民主共和政体,必须进行彻底的社会变革。
国家权利的分配问题是关键
㈤ 概述英国政治制度的特点和作用
特点:第一、英国实行议会民主制,体现“议会至上”的原则。议会至上,即立法权在三权中居于核心地位。
第二、实行内阁制,作为“议会至上”原则在行政权与立法权关系上的制度体现。即国家的权力体系以内阁为核心,内阁拥有国家的最高行政权力。
第三、英王更多的是一种荣誉性职位,并无真正的实权。在英国政治制度中,国王作为国家元首均为世袭,更多地体现为一种象征性、礼仪性意义,是在特殊情况下介入政党间的权力调解。
第四、英国政党的组织体系相对比较严密,但右翼党比左翼党要松散。政党无论是作为群众党还是精英党,大都有一个从上到下的组织系统。
作用:结束了英国的封建专制制度,使得英国走上资产阶级政治民主化的道路,有利于资本主义的发展。它代表了历史发展的趋势,是晋中之窗历史的一大进步。不仅对巩固资产阶级在英国的统治起了巨大的作用,而且对其他国家的资产阶级建立新的制度,也有着巨大影响。
㈥ 英国现在是否坚持君主立宪制政体君主立宪制有什么特点好处,缺点在哪里
英国现在是君主立宪制政体。
其特点是在保留君主制的前提下,通过立宪,树立人民主权、限制君主权力、实现事实上的共和政体。
优点……其实没什么优点,君主立宪制本来就是在资产阶级革命中革命的不彻底,导致的一种妥协产物。如果当时的情况不是非保留君主不可,我相信热血上头的革命者们是很乐意杀掉皇帝的(看看:查理一世、路易十六、尼古拉二世),而君主立宪制很大程度上意味着这次的革命者和皇室是同一立场阶级的(瞅瞅:明治维新、光荣革命、清政府还试图搞过“预备立宪”)。
非要说点优点出来,也就是满足一下对国民对国王和皇室的崇拜尊敬。
韩国电视剧《宫》不就是没有皇室YY皇室出来的产物……可见不管社会制度怎么“进化”,对“贵族”啊“王子公主啊”之类XXOO的崇拜幻想总是会存在的……
好像跑题了……回来说缺点:
这种制度最大的缺点就是国家和纳税人需要额外支出一笔巨大的费用以维持皇室成员“高贵体面”的生活。当然,并不是皇室成员的所有开支都是国家出,但是像城堡宫殿的修缮、君主出席的场合等等这些“国有”的东西是需要国家掏腰包的……看看英国皇室,为了减少开支都开始“裁员”了⊙﹏⊙b汗~
反正君主也只是个象征,对国家大政方针没什么影响。
㈦ 英国保留君主立宪制,保留女王,这对英国的政治、经济有什么好处和积极影响
英国皇室已经成为了国人崇拜的对象,其实很多国家都是如此,例如日本。何况
他们并不影响政治,但一但废除,会使国际骇然,民心难定,而且在英国没有人能够有这个权利废除君主立宪制(与早期君主立宪制有不同),女皇在外交中也起了中流砥柱的作用。
而且当英国两大政党势均力敌或发生严重矛盾时,国王以不偏不倚的中立态度进行调解,作出决定,正如工党一理论家珍妮.李说:"君主制是个有价值的缓冲器"。
第五,英王是英联邦团结的象征。自从大英帝国没落后,英国及其自治领、殖民地和其他成员国组织了一个松散的集合体--英联邦英王在法律上是英联邦的元首,英国驻各自治领和殖民地的总督都由女王委派,英国资产阶级利用英王的威望把英联邦成员国联合起来,并通过她和王室的活动起着纽带作用。
除此以外,英国宪法学家白杰浩特认为英王还有三种残余权力,即知会权,警告权和鼓励权。所以英王有权获得有关内阁会议和所属各委员会的详细报告和记录。历任首相每周有一次要向她汇报国情,重大的国家事务首相也要与英王磋商,国王如认为内阁的决策有问题可以向首相提出警告,在遇困难时可鼓励首相克服困难。由于英王在任时间长,了解情况多,政治经验丰富,因而她的建议往往得到首相的重视,从而对内阁决议产生实际的影响,这就是英王的"潜在大权"。
恩格斯曾指出:“英国宪法没有君主政体淡化不可能存在的,在……去掉王权整个这一座人造的建筑物便会倒塌。英国宪法是一座颠倒过来的金字塔,塔顶同时又是底座。所以君主这一要素在实际上变得越来越不重要,它在英国人的眼光中意义就会越重大。大家知道,没有一个地方比英国更崇拜统而不治的人物。”
㈧ 英国政治制度有什么历史作用
英国的政治制度,代表性的是英国采用议会制君主立宪制政体。
英国有长达千年的王室传统,传统文化比较保守,深刻地影响着英国的现在与未来。
在日常政治生活中,英王(女王)具有咨询权、支持权和敬告权;英王(女王)作为英联邦首脑,还起着维系英联邦纽带的作用。作为国家的象征,英王可以在维护国家团结、调解统治阶级内部矛盾等方面发挥作用,或就内政、外交问题提供可资参考的意见;在特殊情况下,也还可以行使宪法赋予的某些权力。
㈨ 英国政治制度的特点,与作用
英国是世界上最早确立君主立宪制的国家,英国的君主立宪制是英国“光荣革命”后建立起来的。大约在13世纪中期,贵族在同英王亨利三世的斗争中获胜,成立议会。13世纪末以后,议会经常召开,议员由贵族、市民和骑士组成,由于各个阶层的利益不同,常常不在一起开会,14世纪以后,议会逐渐分成上下两院。此后,下院的权力不断扩大,15世纪末,下院已经有提出财政议案和法律议案的权力。但是,这一时期议会仍然是封建性质的等级代议机构。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前后,议会成为资产阶级同代表封建势力的斯图亚特王朝斗争的政治中心。光荣革命以后,议会相继通过《权利法案》和《王位继承法》,从法律上确认“议会主权”原则,进一步限制王权。未经议会同意,国王不得擅自批准法律、废除法律或中止法律的实施;并规定,国王必须信奉英国国教,天主教徒或同天主教徒结婚者不得继承王位。英国的君主立宪政体初步确立。
传统马克思主义认为立宪君主制优于专制君主制,但共和制又优于立宪君主制,英国保留君主制实行君主立宪制是封建残余浓厚的表现——但现在有很多学者对此有不同看法。比如历史学家刘宗绪、刘祚昌、唐德刚等都反对简单地把君主制与封建残余等同,认为在特定历史环境下君主立宪制对社会发展的推动作用可能更大。
比如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确立的君主立宪政体大大削弱了国王的权力,议会及政府逐步掌握了治理国家的权力,结束了英国的封建专制制度,使得英国走上资产阶级政治民主化的道路,有利于资本主义的发展。它代表了历史发展的趋势,是历史的一大进步。不仅对巩固资产阶级在英国的统治起了巨大的作用,而且对其他国家的资产阶级建立新的制度,也有着巨大影响。
㈩ 伏尔泰是如何描述英国的君主立宪制和两党制的在他看来,英国的这种政体有何好处
伏尔泰反对君主专制。希望通过开明君主的改革,过渡到英国式的君主立宪制 ... 英国女王只是“虚位元首”,名义上是国家元首和武装部队总司令,具有象征性的地位。 英国女王的作用有四个: 1 作为国家元首,体现英国政治制度的历史延续性。 2 承担国家元首礼仪性的职责。 3 维持英联邦的团结。 4 在政治生活中行使三项重要的权力:磋商权、鼓励权和警告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