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丘吉尔是在什么情况下接任了英国首相
1940年5月10日,英国着名的反法西斯政治家、海军大臣丘吉尔接替张伯伦担任英国首相。丘吉尔受命于危难之际,使国际反法西斯阵营中有了一位杰出的领导人。
2. 丘吉尔是如何成为首相并掌握了最高军事领导权的
丘吉尔利用各种机会批判张伯伦的对外政策,同时他的预言屡被证实,因此广大民众将重任寄托在了他身上。
波兰遭到德国和苏联入侵,英法两国本应该根据它们同波兰订立的同盟条约给波兰提供一切援助。而张伯伦却试图同德国谈判解决波兰问题。但9月2日,下院发表了一场危及政府的辩论。议员们要求英国履行对波兰的义务。
就在德国进攻波兰的当天,丘吉尔接到了内维尔·张伯伦的邀请,请他晚上到唐宁街10号。会见时,张伯伦提议他进入政府工作并成为战时内阁阁员。丘吉尔立即表示同意。在他们谈论战时内阁人选问题时,丘吉尔乘机把自己的几个追随者拉进内阁。
9月3日,张伯伦被迫在下院宣布英国同德国处于战争状态,丘吉尔在政府内任海军大臣和阁员。他并不满足于此,他想得到首相职位。他认为,能否取得首相职位,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下院压倒多数的保守党。因此,开战后,他不再批评保守党领袖张伯伦,他极力表明,他在内政、外交以及战时政策的一切问题上都要同张伯伦真诚合作。
虽然同德国宣战,但张伯伦不想打这场战争,历史上把1939年9月到1940年5月这段时间称为奇怪战争时期,这时英国对德战争实际上并未采取实际的行动。丘吉尔对这条路线并不赞赏,可是他并没有公开批评张伯伦。他只是小心翼翼地进行着抗德工作。他在海军部的工作非常紧张。“奇怪战争”期间,海军的活动最积极。丘吉尔每天工作18小时,在他的领导下,把商船队编入海军护航舰队,制订了对德国的海上封锁计划,组织建造新军舰和搜索德国潜艇。
丘吉尔还同美国总统罗斯福建立了直接联系。罗斯福沉着、冷静、明智而富有远见,他预见到英国政治的未来属于丘吉尔。从那时开始,丘吉尔和罗斯福便长期通信,直到欧洲战争结束为止,双方通信达千封之多。
“奇怪战争”不能无限期地拖延下去。苏联在德国进攻波兰的第二天便从东边入侵波兰,最后苏德瓜分了波兰。1939年底,苏军又侵入芬兰。在丘吉尔的敦促下,英法政府对芬兰提供了各种援助,并派援军支援芬兰人民的反侵略斗争。
本来,张伯伦希望看到苏德二虎相争,但出人意料的是苏德竟结成了事实上的同盟,对英法及其盟国构成威胁。这使丘吉尔不得不回到敌视苏联的立场上。苏芬战争中苏联胜利,这是苏联强大而英法不能控制的结果。
波兰被瓜分,紧接着,希特勒又占领了挪威和丹麦,这种局势激起了英国人民和下院对张伯伦的强烈不满。1940年春天,多数下院议员都迁怒于张伯伦,表示政府无能是显而易见的,应当辞职。在对政府的信任投票中,张伯伦惨遭失败,政府必须辞职。丘吉尔成为首相无可争议的继承人。但张伯伦则想支持哈利法克斯组阁政府,但由于得不到丘吉尔的支持,因此不敢轻举妄动。
与此同时,德国在西线发动了进攻,袭击了法国、比利时、荷兰。张伯伦本来想利用这一局势握住首相大权不放,他认为战争紧急的情况下,任何人不能强行改组政府。但下院拒绝了他,他只好到白金汉宫向国王递交了辞呈。国王终于在1940年5月10日下午授权丘吉尔组阁政府。
丘吉尔终于取得了梦寐以求的大权。后来他回忆当时的心情时写道:“我在大约3点钟上床时,强烈地感到自己如释重负。我终于获得了指挥全局的大权。我觉得我是幸运的人,我以往的全部生活不过是为了这个时刻,为了承担这种考验而进行的一种准备罢了”。
丘吉尔对自己充满信心:“我想我对全局了如指掌,深信自己不会失败。因此,虽然我迫切地盼望天明,但我却睡得很熟,而且不必在梦中去追求安慰,因为现实比梦想更加美妙。”
5月13日,丘吉尔在下院发表了简短演说,他说:“我没有别的,只有热血、辛劳、眼泪和汗水贡献给你们。”接着他又说:“你们要问,我们的政策是什么?我的回答是,竭尽一切可能和投入全部力量在海上、陆上和空中进行战争,这就是我们的政策。你们要问,我们的目标是什么?我可以用一个词来答复:胜利!不惜一切代价去争取胜利,无论道路多么遥远和艰难也要去争取胜利。”
丘吉尔除了任首相以外,还接受了下院领袖和国防大臣的职务,实际上掌握了最高军事领导权。
3. 丘吉尔什么时候到什么时候做了首相
丘吉尔在1940年至1945年和1951年至1955年两度出任英国的首相。
丘吉尔从1900年当选议员步入政坛算起,一直到20世纪60年代,政治生涯有六十多年,其间数次穿梭于内阁,在1940年和1951年两任英国首相。
丘吉尔是在1940年5月10日傍晚第一次当选成为英国首相的,他从前任张伯伦手上接过的是一个面临崩盘的烂摊子,从空中、陆地到海洋,大英帝国正在遭受着前所未有的连续挫败。
丘吉尔上任后仅仅一周,德军就攻破了法国的战争图腾马其诺防线,法国战败已是一个非常现实的风险。
上任后,丘吉尔很快就在下院发表了着名的演说,大大鼓励了沉浸于失败情绪当中的议员老爷们, 战局的发展很快就证明了丘吉尔的大话连篇。
仅仅两周后,也就是5月底,英法联军已经全面溃败,被德军包围在敦刻尔克。
(3)丘吉尔怎么成为英国首相的扩展阅读:
二战时,丘吉尔虽临危受命,却并不被政治势力强大的张伯伦和哈利法克斯子爵看好,他们把丘吉尔推崇为首相只是应急之策,不乖乖听他们的话,丘吉尔就面临着滚蛋的命运。
一边是德国闪电一般的装甲洪流迅速的吞并了欧洲诸国,很快便到来的战争危机,一边是内阁的张伯伦和哈利法克斯坚持与纳粹和谈的威胁。
面对如此巨大的压力,丘吉尔像平常人一样地走进地铁,和车厢里的乘客闲聊。当得到市民无论如何都不支持和谈,即使血拼到最后一刻,也不想成为德国纳粹的奴隶的意愿之后。
丘吉尔下定决心回到会上不顾张伯伦和哈利法克斯的威胁反对,发表了那段着名的演讲:“我们只有一个目标,一个唯一的、不可变更的目标。
我们决心要消灭希特勒,肃清纳粹制度的一切痕迹。什么也不能使我们改变这个决心。什么也不能,我们决不谈判,我们决不同希特勒或他的任何党羽进行谈判。
我们将在陆地上同他作战,我们将在海洋上同他作战,我们将在天空中同他作战,直至借上帝之力,在地球上肃清他的阴影,并把地球上的人民从他的枷锁下解放出来。我们绝不投降。”
丘吉尔的演讲鼓舞了英国民众,始终坚持救援法国并与德国作战,4年后,因为美国和苏联的介入,德国投降二战取得胜利。
4. 德国入侵法国当天,丘吉尔为什么能成为英国首相
因为丘吉尔的领导性强,他有当首相的资质,干事绝断果敢,让人们信服于他 ,所以能成英国首相。
5. 丘吉尔是如何成为英国首相的历史背景 社会政治什么的
一战后的英国迷漫着和平主义的气氛,从政党领袖到平民百姓都鼓吹裁军,人民天真地相信,一战后将再也不会有一场如此残酷的战争了。丘吉尔是议会中极少数反对裁军,并警告德国正在撕毁《凡尔赛条约》的人。丘吉尔警告,希特勒的法西斯独裁将给欧洲带来灾难,如果不立即阻止甚至可能导致文明的毁灭,他督促英国应当重整军备,并鼓励盟友法国加强军事势力,而不是“裁减你的武器,增加你的义务”。但是多数人都将他的警告视为危言耸听。 1936年3月7日,阿道夫·希特勒在德国国会宣布,德国军队已经重新占领了莱茵兰非军事区。对这一明确违反《凡尔赛条约》的行为,英法两国都未表示强烈的反对,只有丘吉尔警告这么做不仅违反条约,而且对荷兰、比利时和法国都造成威胁。丘吉尔再次呼吁,英国应该向法国提供协助,以维持欧洲大陆的权力平衡。 1938年3月11日,纳粹德国兼并奥地利;4月,在希特勒的教唆下,位于捷克斯洛伐克境内日耳曼人的聚居区苏台德地区的纳粹头子提出自治。7月英国首相尼维尔·张伯伦派出的代表团访问捷克,讨论和平解决苏台德问题。9月15日,实行绥靖政策的张伯伦亲自访问慕尼黑,与希特勒商讨苏台德问题。会谈中希特勒明确提出要捷克斯洛伐克割让苏台德,张伯伦表示同意,在得到法国的首肯后,两国驻捷克的公使于9月20日拜会总统贝奈斯,极力游说他接受希特勒的要求。得知消息后丘吉尔向伦敦新闻界发表了一份声明:“这无异是西方民主国家向纳粹武力威胁的彻底投降……”。但是情况到9月22日进一步恶化:希特勒提出了具体的时限:捷克政府必须在9月28日下午2时之前作出决定,否则德国就将发起进攻,英国的内阁表示无法接受,战争一时间似乎近在眼前。 9月28日,由墨索里尼出面邀请英法德意四国领袖到慕尼黑召开会议,一直幻想避免战争的张伯伦喜出望外,于次日赶到慕尼黑。丘吉尔认识到张伯伦有可能做出让步,因此想提议由反对党人和保守党中持反对意见的人士发表一个联合声明,敦促张伯伦坚持立场,但是无人附议。9月30日,慕尼黑会议结束,英法两国接受了希特勒的要求,迫使捷克从10月1日起撤军,否则战争一旦爆发英法将不会支援捷克。张伯伦带着希特勒一份保证不会有进一步领土要求的声明回到伦敦,以胜利者的姿态接受欢呼:“在我国历史上这是第二次把光荣的和平从德国带回唐宁街。” 在议会,只有丘吉尔等少数人还在抨击绥靖政策,他称“我们已经遭到一次完全、彻底的失败”。他的发言引起一片抗议之声,但丘吉尔还是在嘘声中结束了自己的演讲。由于其反对绥靖政策的立场,丘吉尔还曾一度遭到自己选区的保守党党部弹劾动议,最终以3比2的信任票保住自己的议席。 1939年3月13日,德国吞并了捷克的剩余部分,斯洛伐克则在德国的支持下独立,宣告绥靖政策的彻底失败。张伯伦3月31日在下院发表演讲时保证,如果波兰遭受侵略,英国将予以支持。5个月后,第二次世界大战正式爆发。丘吉尔后来将二战称为“非必然的战争”,认为这次战争原本在开始时就可以轻易制止,但因英国人民的“不明智、麻痹大意和好心肠而让坏人重新武装”。
9月1日早晨,战争爆发后的数小时,张伯伦召见丘吉尔,邀请他加入战时内阁。9月3日,丘吉尔被重新任命为海军大臣。由于战事进展不顺利,下院议员们在1940年5月对张伯伦政府提出不信任动议案,将矛头指向张伯伦。5月8日,张伯伦政府仅以81票的多数获得信任案,但是张伯伦感到他无法继续执政,因此准备组建联合政府,并让出首相位置。他原本希望由外交大臣、绥靖政策的积极贯彻者哈利法克斯勋爵接任,但是无法得到丘吉尔的支持。张伯伦十分清楚,一旦丘吉尔离开内阁就要垮台。此外工党也向张伯伦施压,十分明确地向他表明,工党将不会再支持由张伯伦或其亲信所领导的内阁。于是张伯伦只得向国王提出辞呈,并建议由丘吉尔组阁。 5月10日下午6时,国王召见丘吉尔,令其组阁;一小时后丘吉尔会见工党领袖艾德礼,邀请工党加入内阁并获得支持。3天后丘吉尔首次以首相身份出席下议院会议,发表了着名的讲话:“我没有别的,只有热血、辛劳、眼泪和汗水献给大家……你们问:我们的目的是什么?我可以用一个词来答复:胜利,不惜一切代价去争取胜利,无论多么恐怖也要争取胜利,无论道路多么遥远艰难,也要争取胜利,因为没有胜利就无法生存。”下议院最终以381票对0票的绝对优势表明了对丘吉尔政府的支持。
6. 丘吉尔怎么成为英国首相
很偶然。
1938年9月30日,慕尼黑会议结束,英法两国接受了希特勒的要求,迫使捷克从10月1日起撤军,否则战争一旦爆发英法将不会支援捷克。在议会,只有丘吉尔等少数人还在抨击绥靖政策,他称“我们已经遭到一次完全、彻底的失败”。他的发言引起一片抗议之声,但丘吉尔还是在嘘声中结束了自己的演讲。由于其反对绥靖政策的立场,丘吉尔还曾一度遭到自己选区的保守党党部弹劾动议,最终以3比2的信任票保住自己的议席。
1939年9月1日,第二次世界大战正式爆发。丘吉尔将二战称为“非必然的战争”,认为这次战争原本在开始时就可以轻易制止,但因英国人民的“不明智、麻痹大意和好心肠而让坏人重新武装”。
战时首相
1939年9月1日战争爆发后的数小时,张伯伦召见丘吉尔,邀请他加入战时内阁。丘吉尔被重新任命为海军大臣。由于战事进展不顺利,下院议员们在1940年5月对张伯伦政府提出不信任动议案,将矛头指向张伯伦。
1940年5月8日,张伯伦向国王提出辞呈,并建议由丘吉尔组阁。
7. 丘吉尔是何时担任英国首相的
希特勒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于5月10日发动了对小国荷兰、比利时和卢森堡的进攻。同一天,英国着名的反法西斯政治家、海军大臣丘吉尔接替张伯伦担任了英国首相。丘吉尔受命于危难之际,使国际反法西斯阵营中有了一位杰出的领导人。
8. 丘吉尔什么时候开始出任英国首相的
1940年5月10日18时30分,即张伯伦提出辞职半小时后,丘吉尔被召到王宫授权组阁。对此,包括保守党、工党和自由党在内的3个主要政党领袖都赞成他任首相,并同意参加战时内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