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英国殖民者在印度征募的雇佣军叫什么
英国殖民者在征服和统治印度的过程中,征募了一支印度雇佣军,即所谓的士兵“西帕依”。英国殖民者利用24万印度士兵统治着两亿印度人民,同时利用4万英籍军官控制着这些印籍士兵。
‘贰’ 印度未独立之前英军驻扎在印度最多人数
假的!
英军在亚洲阵亡了纯白人就有3.6万,加上英联邦军队合计25万。
所以英国在印度肯定不止3000人的。
英帕尔战役中,有这么一句话“蒙巴顿接到--报告后,命令英第二师和第七英印师继续向马奥集中。。。”可见英国在印度肯定有至少2个师级部队,一个师至少2万人。还有英印师也有不少英国白人。
‘叁’ 八国联军侵华,英军里英国人只十几个,大部分士兵来自
英国侵略军有3000多人,人数最多的是印度士兵,约占一多半:
‘肆’ 二战的时候英国在印度有多少兵力谢谢了,大神帮忙啊
英国在欧洲孤掌难鸣,国内经济不景气,其经济和资源的维持很大一部分来自于殖民地和美国的支援; 二战前法国有三百万陆军,号称“欧洲最强大的陆军”,法国已经战败,其势力范围退缩回在非洲的殖民地
麻烦采纳,谢谢!
‘伍’ 两个问题,第一,二战时 有多少印度人加入了二战第二,其中多少人是加入了轴心国的
印度参加二战是收到侵略被迫反抗。中国是实实在在的牌远征军大家法西斯。轴心国——日德意
仆从国——匈牙利、保加利亚、罗马尼亚、芬兰、泰国
傀儡政权——维希法国、伪缅甸、伪满洲国、伪南京国民、伪印尼、伪印度支那、伪菲律宾
‘陆’ 问一句二战英国有多少兵力,来自哪里
总体数量明确而具体的数字不好查
当可以分开算,大致为以下几个部分:本土军和殖民军以及联邦军,本土军是二线的民兵和预备役部队
殖民军还要分成两部分一部分是对外作战的正规军,另外就是各殖民的地方军如英印军非洲各地的驻军及征召当地人组成的部队,联邦军就是主要指加拿大和澳新联军以及南非,这是比较明确可查的例如北非战场和诺曼底登陆后的加拿大军团。再为你提供几个战场的资料,仅供参考。
北非战场:为了对抗隆美尔军团3个师的德军,英军先后投入16个师和10个旅,包括第英军1,2,7,10装甲师,第2,44,50,51,70步兵师,印度第4,5,10师。还有南非第1,2师,新西兰第2师(第4,5,6,8旅),澳大利亚第6,9师,这是在北非所出现的所有英军番号。
远东方面:1942年初英国在远东的兵力只有第1缅甸师,师长是英国的斯科特Scott少将。这个师是1941年4月才组建的,士兵训练不足,武器装备低劣,而且缅甸士兵对英国殖民者有敌意,士气低落。另一个师是从印度调来的第17英印师,开战以后才仓促运到,师长是科文Cowan少将。除了这两个师之外,还有刚刚运到的英国第7装甲旅。指挥驻缅英军的是赫顿Hutton中将。1943年以后战争形势好转盟军重新调整缅甸战场的指挥结构:韦维尔上将转任印度总督,奥金莱克上将出任印度总司令。从此时起,印度总司令不再负责缅甸战场对日作战。作战事务归新设立的盟军东南亚战区,海军上将,英王乔治六世的表弟,德国血统的蒙巴顿勋爵出任战区最高司令,下设第11集团军群,实际是战区地面部队司令部, 司令官吉法德中将。集团军群主力是由东方集团军改编而成的英国第14集团军,另一支部队是史迪威指挥的中国驻印军(孙立人和廖耀湘的新1军新6军)。斯利姆的14集团军下辖斯康斯中将的第4军(驻防中段的英帕尔地区),和克里斯蒂森中将 的第15军(驻防南段的若开地区)英国在新加坡,马来西亚等岛屿的部署:英军几千、澳军6个步兵团+2个机抢团+辅助部队共计18500人,其余为印度兵。 再说下新加坡的情况
英国在新加坡部署有印度军第12旅,其中包括两营的英军,印军第九师一旅驻防于吉兰丹哥打巴鲁(Kota Bahru)另一旅驻防于彭亨关丹。这两旅的主要任务就是防守北马的东海岸。 印军第十一师驻扎在吉打和霹雳等地,主要的任务为防守暹马边境及北马的西海岸。 上述两师印军合成为一个军团,叫做印军第叁军团,在喜士(Sir L. M. Heath)中将指挥之下澳洲军第八师驻防于柔佛,东至兴楼(Endau)西至麻坡(Muar),包括丰盛港(Mersing)等地。英军当局觉得敌军在丰盛港登陆的可能性极大。在新加坡岛上驻有重炮队,高射炮队,也有若干英印的步兵。 此外还有以英人为军官的马来军一团,和以马来人为军官的柔佛军一团指挥官森门士(Keith Simmons)少将英军投降前不久还有18师运到了新加坡。
其余太生僻繁杂了只能以后靠你自己慢慢考证了或是大家多交流
‘柒’ 二战英国共动员了多少兵力参战
你好 二战时期各国兵力部署如下
1;英国,5千万人口左右,最高峰动员兵力300万左右
2;德国,7千万人口左右,最高峰动员兵力550万左右
3;苏联,1.9亿人口左右,最高峰动员兵力1200万左右
4;美国,1.4亿人口左右,最高峰动员兵力1050万左右
5;日本,9千万人口左右,最高峰动员兵力600万左右
英国兵力来自于自身的兵役法体系与二战时的战争动员体制:
英国兵役法体系分为;兵役制度、预备役制度及民防制度(此制度是由二战中所产生,二战后建立)!
英国兵役制度:
英国的兵役制度大致经历了三个发展时期。 一、“全民兵役制”时期。从公元8世纪到17世纪中叶,英国统治者先后建立了“国民军”(即“民军”)和
“义勇骑兵”,并逐步完善了这些“业余军队”的管理与训练体制,为创建常备军奠定了基础。 “全民兵役制”的特点是:军人的服役年龄不定;士兵的
服役期不定;官兵的关系是主仆关系。1645年,克伦威尔领导的英国资产阶级政囗府创立了常备军。这支“新型正规军队”的兵员既从各郡受过训练的“民
兵”中征集,又在外国军队中当过兵的英国人中招募。当时,法国、荷兰、瑞典等国已经建立了职业军队。英国很多青年在这些国家的军队服役,并掌握一
定的军事技能,回国后志愿加入了英国新建立的常备军,成了部队的骨干或中坚。1868年,卡德韦尔就任陆军部长后,在兵役制度方面进行了改革,缩短士
兵服役期,最高服役期限由21年减至10年,但士兵退出现役后必须再服6年(步兵)或14年(骑兵)预备役; 废除“买囗官制”,无论是新军官任命,或是以
后的晋升,都不得用金钱买;改善士兵的生活条件和福利待遇。1916年,英国国会通过法令,实行征兵制,共征召了800万兵员在二次大战后的1947年7月,
英国国会又通过了新的国民服役法。该法规定, 所有18岁的健康男子必须服现役1年,服预备役6年。在二战后英国的兵役法也几经更改!
英国预备役制度:
英国的预备役在致同样也经历了三个发展时期。早在1000多年前的撒克逊时代,英国就有了被称之为“国民军”的民兵。“国民军”由全国人口中有劳动能
力的男子组成,平时种田、做工,战时奉国之命奔赴前线,保卫家园。进入16世纪以后,都铎王朝在英伦三岛的每个郡都设置一名军事长官,负责每3个月
召集一次本郡16~60岁的男子,以检查他们的武器和马匹。18世纪下半叶,英国面临的外来威胁日趋严重,技术革命的蓬勃发展则导致了资产阶级和工人阶
级的出现。因此,英伦三岛掀起了一场“志愿兵运动”。议会于1804年通过了“义勇骑兵与志愿兵合并法”。志愿兵部队由各郡的军事长官控制,由当地地
主豪绅提供经费。进入19世纪以后,为了加强海军力量,英国政囗府除了大量征兵外,还先后组建了多种海军预备役部队,以支援和保障现役海军部队作战。
19世纪末,南非爆发了布尔战争,英国必须快速组建一支庞大的远征军,因此急需大量预备役人员。1905年,理乍得?霍尔丹出任陆军大臣,在他的努力
下,1907年国会通过了“地方与预备役部队法”。奠定了英国陆军现代预备役制度的基础。地方军的编成内,除了有大量的支援部队外,共有10个步兵师、
2 个装甲旅和1个伞兵旅。二战以后英国的预备役制度也有多次改革!
从英国历史上的兵役制度就不难理解为什么二战中人口为五千万的英国可以动员出三百万士兵了
望采纳 谢谢
‘捌’ 谁知道二战各国共参战士兵人数
美国:参战兵力1 400万人
英国:参战兵力1 200万人
前苏联:参战兵力2 200万人
德国:参战兵力1 700万人
日本970万
比利时 13700
澳大利亚: 60000
加拿大: 55000
印度: 25,000
新西兰: 16,000
南非: 7,000
法国: 1,240,000
法国殖民地: 114,000
希腊: 5,000
意大利: 650,000
‘玖’ 1900年八国联军侵华时,印度跟随英国出动了多少人参战庚子赔款分给了印度多少
八国联军中英军占约3000人,大部分都来自印度等殖民地,英国本土的人反而没多少,至于钱分了多少给印度,真的没找到资料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Siege of the International Legations)指公元1900年5月28日(清光绪26年),以当时的大不列颠与爱尔兰联合王国、美利坚合众国、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德意志帝国、俄罗斯帝国、日本帝国、奥匈帝国、意大利王国为首的八个主要国家组成的对中国的武装侵略战争。
入华的联合国军总人数前后约为5万人,装备精良,声势浩荡,八国联军所到之处,杀人放火、奸淫抢掠!从紫禁城、中南海、颐和园中偷窃和抢掠的珍宝更是不计其数!其中着名的万园之园“圆明园”继英法联军之后再遭劫掠,终成废墟。八国联军总司令瓦德西在后来也承认,“所有中国此次所受毁损及抢劫之损失,其详数将永远不能查出,但为数必极重大无疑”。
‘拾’ 英国(东印度公司)最初征服印度时用了多少名军队好像只是几百名,是不是
1757年6月23日发生的普拉西战役,英军的胜利标志着印度开始逐渐成为英国的殖民地。此战当中,英军的指挥官是克莱武,他手下的军队只有900名英兵,还有2000名印度雇佣兵。
关于英国在印度的雇佣兵:
随着英国东印度公司在印度势力的不断扩张,他们开始训练雇佣军。这些雇佣军表面上是印度封建王公所拥有,但这些封建王公因受到东印度公司的“保护”,实际上是为英国人服务的。这支雇佣兵由印度当地人组成,由欧洲军官指挥,对英国占领印度起到了极其重要的作用。可以说,如果没有这支雇佣军,英国就不可能征服印度。
这支印度雇佣军随着时间的退役,在英国殖民印度期间,逐渐体现出不同的地域和民族色彩。比如有:廓尔喀骑兵、旁遮普骑兵、锡克骑兵、孟加拉轻骑兵、孟加拉步兵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