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格列佛游记用大人国和小人国抨击英国18世纪的什么,颇具什么的色彩,急!
抨击了英国18世纪的资本主义专权,老打仗的行为,颇具讽刺的色彩。
Ⅱ 格林童话《小红帽》里,小红帽是个怎样的孩子
《小红帽》里,小红帽是个(活泼可爱、聪明机智、勇敢、不怕困难、亲切、善良、善恶分明)的孩子
Ⅲ 格利佛在小人国,大人国,飞岛国,慧骃国游记分别讽刺批判了什么
《格列佛游记》的作者是一位18世纪前期最优秀的讽刺作家和政论家——乔纳森·斯威夫特。这本书是在笛福《鲁滨逊漂流记》一书影响下写成的,带有浓烈的历险、传奇色彩和讽刺意味。
这本书共分为四个部分,分别写了格列佛的四次游历——小人国游记、大人国游记、飞岛国游记、慧骃国游记。既描写了异域的风土人情,又将自己对时世、政治、人性的感受和认识融于叙述和议论中,在厌恨和悲观的背后是一种苦涩的忧世情怀。丰富多彩的童话世界的同时,还可以让作者随着主人公的怒、喜、惊、忧,与他一起激动震惊。
尤为可观的是,作者通过完全虚构和幻想的情节故事,采用象征影射,讲的虽然是发生在格列佛身上荒诞不经的历险故事,而实际却将讽刺的矛头直指当时英国的丑恶政治现实,对18世纪英国社会进行了全面辛辣的讽刺和否定,批判英国君主专制制度的腐败,揭露党派纷争,讽刺无才无能投机钻营的政客,反对殖民掠夺,否定不义战争,表达了作者对仁慈智贤君主的赞扬和对清明政治的呼唤。同时也深入批判了人性中诸如贪婪、伪善、无信、残暴、怨恨、嫉妒、淫欲、阴险、野心等弱点,对仁慈、友爱、理智、真诚、公正、勤劳、清洁等美好人性发出由衷的礼赞。
可以说,《格列佛游记》是一部奇书,它不是单纯的青少年读物,而是一部寓言式的,深刻的,带有强烈的现实主义讽刺意义的文学杰作。
Ⅳ 格列佛游记作者用什么什么国名抨击英国
1、《格列佛游记》用“大人国”“小人国”(国名)抨击英国18世纪的资本主义统治,颇具讽刺色彩的色彩。
2、原着简介
《格列佛游记》是乔纳森·斯威夫特(又译为江奈生·斯威夫特)的一部杰出的游记体讽刺小说,以里梅尔·格列佛(又译为莱缪尔·格列佛)船长的口气叙述周游四国的经历。通过格列佛在利立浦特、布罗卜丁奈格、飞岛国、慧骃国的奇遇,反映了18世纪前半期英国统治阶级的腐败和罪恶。还以较为完美的艺术形式表达了作者的思想观念,作者用了丰富的讽刺手法和虚构的幻想写出了荒诞而离奇的情节,深刻地反映了当时的英国议会中毫无意义的党派斗争,统治集团的昏庸腐朽和唯利是图,对殖民战争的残酷暴戾进行了揭露和批判;同时它在一定程度上歌颂了殖民地人民反抗统治者的英勇斗争。
Ⅳ 我记得原版小红帽这个故事结局并不美好,是真的
小红帽的故事我们都知道,是一个猎人杀死了邪恶的狼,救了小红帽和她的祖母,但在原版中,这个故事并不是这样的,在原版中,小女孩听从了狼的建议,但被欺骗了,最终被吃掉了,并没有猎人剖开狼的肚子去救奶奶和小红帽,这个故事想告诉我们:不要和陌生人说话。
还有其他不美好的小故事。
1、灰姑娘
在我们熟知的版本中,美丽的灰姑娘嫁给了王子,她的两个邪恶的姐妹和伯爵在一起,从此他们都过着幸福的生活,童话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公元前一世纪,故事的女主角实际上是洛多比,而不是灰姑娘,除了玻璃鞋和南瓜车之外,故事非常相似。
但在真正的版本中,两个邪恶的姐姐为了穿得下玻璃鞋而割断了脚,希望能骗过王子,当王子发现后,他让两只鸽子啄出了那个邪恶女孩的眼睛,后来,两个姐姐成了盲人乞丐,灰姑娘则在王子的城堡里过着奢侈的生活。
2、美人鱼
在改编版本中,故事的结局是美人鱼变成了一个人,嫁给了埃里克,人类和人鱼参加了这场精彩的婚礼,但在安徒生的原版中,美人鱼看到王子娶了公主,她绝望了,只有杀了王子,她才能得救,但她没有这样做,而是跳进了海里,变成泡沫,安徒生对结尾做了一个小小的改动,在新的结局中,她没有变成了泡沫。相反,她成了上帝的女儿,上了天堂。坦白说,她还是死了。
Ⅵ 格列佛游记作者借小人国的什么之争嘲笑英国两个不同政党间的论争
小人国实际就是当时英国的缩影,作者借小人国的高跟党和底跟党之争嘲笑英国两个不同政敌间的论争。
《格列佛游记》是一部杰出的讽刺小说。它的主题思想是:通过格列佛在利立浦特、布罗卜丁奈格、勒皮他和慧因国的奇遇,反映了十八世纪前半期英国社会的一些矛盾,揭露批判了英国统治阶级的腐败和罪恶,和英国资产阶级在资本主义原始积累时期的疯狂掠夺和残酷剥削。 《格列佛游记》不但具有深刻的思想内容,而且具有比较完美的艺术形式。斯威夫特的艺术技巧有许多地方是值得我们借鉴的。首先,斯威夫特利用虚构的情节和幻想手法刻画了当时英国的现实。同时他也是根据当时英国的现实才创造出一个丰富多彩的、童话般的幻想世界。斯威夫特的幻想世界是以现实为基础的,而现实的矛盾在幻想世界中则表现得更为集中突出。比如一六八八年政变后,托利党和辉格党争权夺利,互相攻计,而实际上他们都代表贵族和资产阶级的利益。斯威夫特抓住了议会党派斗争的本质特点,创造了小人国的高跟党和低跟党。这些虚构的情节就把现实表现得更为强烈、更为集中、更为典型,而且更带普遍性。帝国主义表面上侈谈和平而事实上是在扩军备战等等,和小人国的情形又有什么不同呢?《格列佛游记》的艺术魅力也就在这里。斯威夫特的幻想和现实是和谐的、统一的,格列佛在小人国、大人国、飞岛、马国的遭遇各不相同,但都安排得合情合理,毫无破绽。他每到一个幻想国度都受到不同的待遇,绘声绘影,使作品具有艺术的真实感,这种真实感具有巨大的感染力,从而使讽刺达到高度的效果。[3]
作者在对当时英国的议会政治和反动的宗教势力进行无情、辛辣的讽刺、抨击时,有的直言相讥,有的利用异邦人的唇舌,有的隐喻挖苦,有的以兽讥讽人,凡此种种,风趣滑稽,神情皆备。
情节的幻想性与现实的真实性有机结合,也给小说增添了独特的艺术魅力。虽然作者展现的是一个虚构的童话般的神奇世界,但它是以当时英国社会生活的真实为基础的。由于作者精确、细腻、贴切的描述,使人感觉不到它是虚构的幻景,似乎一切都是真情实事。例如,在描述小人与大人、人与物的比例关系时,一概按一与十二之比缩小或放大。小人国里的小人比格列佛小十二倍;大人国的大人又比格列佛大十二倍。格列佛的一块区区手帕,可以给小人国皇宫当地毯;大人国农妇的那块手帕,盖在格列佛身上,就变成一床被单了。在描述飞岛的运行,宫殿的建筑,城镇的结构时,作者还有意运用了数学、物理、化学、天文、医药诸方面的知识与数据。这样,就使人物局部细节的真实、和谐、匀称,转化为整个画面、场景的真实、和谐、统一,极大地增强了作品的真实感和感染力。
Ⅶ 格列佛游记飞岛国批判了什么
格列佛游记飞岛国批判殖民战争的残酷暴戾,还批判了统治集团的昏庸腐朽和唯利是图。在《格列佛游记飞岛国》中,飞岛国的科学家凶狠且愚蠢,一边从事着从黄瓜中提取阳光把粪便还原为食物这类虚无缥缈、毫无结果的科学研究;
一边采取残暴的手段对付当地的居民,如果人民稍有叛逆,就驾飞岛阻隔阳光,甚至压在居民头上。
《格列佛游记飞岛国》简介。
《格列佛游记飞岛国》讲述了格列佛又随“好望号“出海。这一次,格列佛所乘的船遭海盗船劫持,格列佛侥幸逃脱,被一座叫“勒皮他”的飞岛救起。这些人的相貌异常,衣饰古怪,整天沉思默想。国王和贵族都住在飞岛上,老百姓则住在巴尔尼巴比等三座海岛上。
格列佛离开飞岛后,来到巴尔尼巴比进行访问,并参观了岛上的“拉格多科学院”。这所科学院研究的都是些荒诞不经的课题,结果造成全国遍地荒凉,房屋坍塌,人民无衣无食。
接着,格列佛来到巫人岛。岛上的总督精通魔法,能随意召唤任何鬼魂,格列佛因此会见了古代的许多名人,结果发现史书上的记载很多不符合史实,甚至是非颠倒。而后,格列佛又游览了拉格耐格王国,见到一种长生不老人“斯特鲁布鲁格”。离开该国后,格列佛来到日本,然后乘船回到英国。
Ⅷ 格列佛游记讽刺的英国哪两个党派之争
讽刺的是辉格党(Wigs)和托利党(Tories),指明这两个党派之争是一场闹剧,最后不管谁执政都没什么本质上的区别。
Ⅸ 格列佛游记小人国下面的片段讽刺了什么
《格列佛游记》是美国文学史上的一部伟大的讽刺小说,所描绘的小人国的情景乃是大英帝国的缩影。在这个缩微的国度里,党派之争势不两立,邻邦之间不但想战胜而且要奴役对方。小人国的国王用比赛绳技的方法选拔官员,为获得国王赏给的几根彩色丝线,官员不惜小丑似地做着可笑的表演。这个小朝廷是当时英国的缩影,连利立浦特的朝政风习和典章制度也同当时的英国政局一模一样英国国内托利党和辉格党常年不息的斗争和对外的战争,实质上只是政客们在一些与国计民生毫不相干的小节上勾心斗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