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英国人信仰什么教
基督教是英国的传统宗教,但英国的宗教信仰种类多,世界上的大多数宗教,在此也可以觅到踪影。穆斯林是英国的第二大宗教,此外还有印度教、犹太教、锡克教的团体。
英国圣公会教是国教,地位与天主教、基督教等相同。圣公会的大主教是英国的教皇,其地位与梵蒂冈的天主教皇约翰保罗二世相同。圣公会教廷的首都是英国的坎特伯雷。
‘贰’ 圣乔治大教堂是什么样的建筑风格
我们这个时代最重要的南非作家之一柯慈曾经这样描绘他所居住的城市:“开普敦风景如画,美女如云。”他接着又说:“为数众多且从未减少的拾荒者,光着脚行走也不觉得冷,睡在外面也不会生病,忍受饥饿也不会衰弱。”
显而易见,这些话中的人指的是生活在非洲的黑种人。黑人构成了开普敦和南非其他城市的人口组成的主体部分,但是少数的白种人却独掌了工业和教育领域内的关键位置。从种族上来说,白种人本身也不尽相同,可以分为英国血统和荷兰血统。但是柯慈却把这两种并作一种,并将其认为自己的祖先。
荷兰人是第一批远渡重洋的殖民者。1652年,他们在通往东印度洋的海路上至关重要的一站好望角登陆,从此这座城市成了重要港口,并且不断有移民涌入,其中包括来自法国的胡格诺派教徒,他们或者被本土的班图族驱逐,或者选择屈服。
在十九世纪开始的时候,英国殖民者抵达并取消奴隶制,全然不顾使用南非荷兰语的荷兰人(被称作布尔人)的反对,于是冲突和迁徙随之而来。英国人创造了一套更人道的社会体系,却表现得非常自私。富有阶级囤积大量的金子和钻石,并且一步步地掌控了整个南非。
英国人和布尔人之间关系始终紧绷着,布尔人处于相对保守的地位,而英国人则显示出自由主义倾向。作为大多数的黑种人渐渐地意识到他们正在耻辱地丧失着权力,而逐步组织起来,这就是后来广为人知的非洲国民议会。保守的大多数白人上层社会成员提出种族隔离的政策作为应对,这给整个国家带来了残暴与不公。种族隔离政策后来终于被终结,曼德拉的政府创造的相对和平局面堪称近代世界历史上不同凡响的奇迹。
在此一变革中,基督教(尤其是圣公会)扮演了一个不可忽视的角色。作为英国国教,圣公会是英帝国殖民者团体信奉的教派,但它在这个圈子外也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并且吸引了众多追随者。所谓英国圣公会代表亨利八世创造的一种温和的新教,若将它只局限于特韦德河与英吉利海峡之间的说法是不正确的。
作为昔日殖民帝国的遗产,现在的北美和澳大利亚仍然有很多圣公会团体,成员总数将近7500万。从神学理论的角度来讲,他们已经在很大程度上超越了奠基人设立的理论框架。信仰是应建立在公祷文基础之上的。
直到1996年,非洲黑人德斯蒙德·屠图都是开普敦的圣公会大主教,也是随后的南非圣公会首领。在1960年,南非种族隔离的高峰期,屠图被委任为牧师,继而在1975年于约翰尼斯堡任职执事。这在那时被看作是对政府的一种凌辱,而屠图更是凭借着坚持不懈的努力,竭尽全力为黑人争取平等权利,这便让当局感到蒙羞。
屠图在开普敦的教区教堂就是位于沃尔史绰特街和圣乔治商业街交叉路口的圣乔治大教堂。这是一座在文化和精神层面都极为活跃的大教堂,经常上演广受欢迎的音乐会。由于屠图大主教的原因,圣乔治大教堂享有很高的声望,它在道德和政治层面上的地位远高于它的建筑价值。
建于1862年的圣乔治大教堂,设计师是生于英国的赫伯特贝克,他活跃于包括印度、肯尼亚和罗得西亚(滓巴布韦旧称)在内的殖民地。他负责伦敦的英国银行的重建工作,并由于他在艺术领域内的成就于1926年被授予爵位。在南非有一些建筑的设计出自他手,其中之一便是位于行政首都普利托里亚的火车站,同时由于使用纳粹的十字标志作装饰,他被怀疑对纳粹怀有同情。
圣乔治大教堂采用新罗马式建筑风格,它继承了更多的欧陆中心的传统资源,而不是盎格鲁—撒克逊样式。乍看彷佛它是用砖建造的,近看就会发现,实际上它是由取自开普敦边缘醒目的桌山上的砂岩建成的。
‘叁’ 巴黎圣母院是哪一宗教教派的教堂
天主教。
巴黎圣母院大教堂是一座位于塞纳河畔、法国巴黎市中心、西堤岛上的哥特式基督教教堂建筑,是天主教巴黎总教区的主教座堂。
巴黎圣母院始建于1163年,是巴黎大主教莫里斯·德·苏利决定兴建的,整座教堂在1345年全部建成,历时180多年,正面双塔高约69米,后塔尖约90米,是法兰西岛地区的哥特式教堂群里面,非常具有关键代表意义的一座。
祭坛、回廊、门窗等处的雕刻和绘画艺术,以及堂内所藏的13~17世纪的大量艺术珍品而闻名于世,是古老巴黎的象征。虽然这是一幢宗教建筑,但它闪烁着法国人民的智慧,反映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与向往。
(3)英国人信奉什么教堂扩展阅读
中世纪时期,天主教的封闭保守程度远超你的想象。在一千多年的时间里,天主教从多方面控制着欧洲人的生活,不仅在思想上以天主教为标准,连他们的具体行为,都必须在天主教规定的框架范围内,一但超越这个范围,极有可能被视为异端而受到惩罚。
天主教为了更好的控制欧洲人的精神世界,在牧区内设立宗教裁判所和教堂,对所有质疑教义、不服教会管理的异端分子给予严厉的惩戒或刑罚,甚至剥夺生命。天主教不仅对内保守封建,对外文化交流方面也是如此,天主教徒与异教徒之间的正常交流也是受到极端限制。在整个中世纪,天主教为教徒与异教徒之间划定了一个严格的标准。
‘肆’ 详细的英国宗教发展史
英国的前罗马时期宗教形式包括各种形式的祖先崇拜和异教信仰。现在的英国主要占主导地位的宗教为基督信仰。英国基督信仰最早起源于罗马人统治时期,公元7世纪期间,天主教会和爱尔兰 - 苏格兰传教士再次将基督信仰带进了英国 。
中世纪时期到亨利八世创立英国国教(又称圣公宗、盎格鲁宗、安立甘宗)前,英国人主要信仰为罗马教会(天主教会);1534年英格兰宗教改革,英格兰教会成为英格兰和威尔士的地方教会。
苏格兰长老会在十六世纪的苏格兰宗教改革中建立,是苏格兰的国教。它不受英国中央政府控制,英国君主也属于苏格兰长老会成员之一,在就位时需宣誓“维护和保护新教教派和长老教会”。
在英国不同地区,特别是在英国北部和英格兰北部地区,对天主教会的坚持程度各不相同。
十七世纪中叶开始,各个基督新教教派纷纷创立,包括公理会、浸信会、贵格会以及后来的卫理公会。威尔士教会国教的身份于1920年取消,爱尔兰教会于1870年在英国爱尔兰分治之前解散,而现今北爱尔兰没有建立圣公宗地方教会。
犹太人在1290年时被驱逐出境,并且在19世纪才解除这项规定。
伊斯兰教、印度教和锡克教随着近年来移民英国的新移民而出现,而佛教除了被移民带来之外,也有部分英国本地人改信佛教。
与西方世界的其他地方一样,宗教人口统计学已成为多元文化主义的一部分,英国被描述为后基督教社会,称为多信仰或世俗化社会。
宗教人口
在2011年的人口普查中,基督宗教是英国最大的宗教,占总人口的59.5%。2007年Tearfund调查发现基督徒人口为53%,2009年英国社会态度调查基督徒人口为42.9 %,欧盟调查的基督徒的人口则为42.98%。
Ipsos MORI在2008年调查,发现英格兰和威尔士有英国国教信徒47.0%,天主教信徒9.6%,其他基督徒8.7%; 4.8%是穆斯林,3.4%是其他宗教的成员。5.3%是不可知论,6.8%是无神论者,15.0%不确定他们的宗教信仰或拒绝回答这个问题。
Ceri Peach在2005年估计,62%的英国基督徒属于英国国教会(圣公会),13.5%属于天主教会,6%属于长老会和3.4%属于卫理公会,其他新教教派和正教会信徒人数很少。
英国社会态度调查(BSA)在2009年调查,有50%受访者表示“ 无宗教信仰 ”,19.9%是英国国教会基督徒,9.3%是无教派基督徒, 8.6%公教基督徒,2.2%是长老会/苏格兰教会的基督徒,1.3%是卫理公会的基督徒;
0.53%是浸信会基督徒,1.17%为其他新教基督徒徒,0.23%是联合改革教会 / 公理会的基督徒,0.06%是自由长老会基督徒和0.41%其他宗派基督徒。
在2016年,英国社会态度调查(BSA)再次调查,有53%的受访者表示“无宗教信仰”,41%表示为基督徒,6%表示非基督信仰(伊斯兰教,印度教,犹太教等)。
‘伍’ 英国的文化特色有哪些
1、语言与交流隐私对英国人来说十分重要。个人问题,例如婚姻、有无孩子、恋爱关系、个人经济状况、健康等涉及私人的话题在相互不熟识的情况下应当尽量避免。
2、 风俗礼仪与生活习惯英国人普遍有一种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对公共事业、慈善事业等都很关注。英国人很注重礼貌修养,谈话总习惯轻声细语,很少大声喧哗。
3、在餐馆和商店中安静地吃东西并且吃完自己餐盘里所有食物是礼貌的行为。把刀叉平行放在餐盘上表明已经吃完了。如果没吃完,就把刀和叉分开成八字形放在餐盘上。
4、英国人有付小费的习惯,但不是很严格。通常在餐厅要按帐单的10%左右付,给行李员消费按每件行李50p付,给出租车四季可以按票价的10%-15%付,理发一般付2镑,饭店旅馆等帐单中不含服务费,应将10%的费用分别付给对自己有帮助的工作人员。影剧院、加油站等场所无需付小费。
(5)英国人信奉什么教堂扩展阅读:
饮食文化
饮食文化传统的英国人非常重视餐桌上的礼仪 懂得这些得人被视为有教养的人 细节很多 在这里就简略的解释一下 剩下的需要在实践中体会与英国人交流中学习
刀叉的摆置
用餐中为八字形,如果在用餐中途暂时休息片刻,可将刀叉分放盘中,刀头与叉尖相对成“一”字形或“八”字形,刀叉朝向自己,表示还是继续吃。如果是谈话,可以拿着刀叉,无须放下,但若需要作手势时,就应放下刀叉,千万不可手执刀叉在空中挥舞摇晃。
刀叉的拿法
两只一组使用刀、叉为正式的用法,右手拿刀,左手拿叉,与筷子同样的是以两只为一组。刀用来切割食物,叉用于送食物入口。
刀叉的用法
刀叉有不同规格,按照用途不同,其尺寸的大小也有区别。吃肉时,不管是否要用刀切,都要使用大号的刀。吃沙拉、甜食或一些开胃小菜时,要用中号刀,叉或勺一般随刀的大小而变。
‘陆’ 英国人都信什么教
英国本来是传统的“天主教”国家,在以马丁.路德引领的整个欧洲宗教革命的浪潮中,由于当时教皇阻止英国国王亨利八世迎娶美丽侍女安妮.博林,亨利很生气,后果较严重,他宣布英国脱离天主教。
从此,英国属于新教教派,他们自己取名“圣公会”。
‘柒’ 英国分布着什么人种,信奉什么教
英国都有,你要知道,并不是一个国家就只有1种人种!大部分信奉基督教
‘捌’ 英国人信哪种宗教
16世纪以后,英国是好几个重要的新教教派的发源地:圣公会(此为大公教教派)、公理会、浸信会、公谊会、循道公会-卫理公会、弟兄会等。18世纪和19世纪,英国曾经是基督教多次属灵复兴运动的中心和海外传教的重要基地,诞生过约翰·卫斯理、怀特腓、卜维廉、克理威廉、马礼逊、达秘、戴德生、李文斯敦、宾路易师母、史百克等众多着名基督教徒。
2001年人口调查数据显示:基督宗教占总人口的71.6%。伊斯兰教占2.7%。印度教占1%。其他占1.6%。 “不明/没有宗教人士”占23.1%。[37]其他宗教还包括佛教、犹太教等[38]。
2007年调查显示:基督宗教占总人口的64%。伊斯兰教占4%。在不同岁数的群体在信仰方面有不同的趋势。当受访者年龄越大,承认有宗教信仰的比率便越高[39]。
英格兰和威尔士2011年人口调查数据显示: 基督宗教占总人口的59.3%。伊斯兰教占4.8%。印度教占1.5%。无宗教25%。
2012年3月英国君主伊丽莎白二世在兰柏宫演说表示“圣公会的理念偶尔被误解”
‘玖’ 求英国各教堂名称
圣·勃来德大教堂:位于伦敦旗舰街的圣·勃来德大教堂就已经不是一个单纯的宗教场所。实际上,由于历史的渊源(作为印刷产业的发源地,当年英国的主要新闻机构如路透社、卫报、泰晤士报等都集中在这条街),圣·勃来德大教堂已经成为新闻工作者聚首之地,被业界称为“记者教堂”。虽然由于发展的需要,新闻机构已经完全搬离这条街,但编辑记者们还是习惯来这里聚会。教堂也因此而特别重视这一点,不仅把地下室建成了一个小型的旗舰街印刷新闻博物馆,而且将每年在世界各地因采访遇难的记者生平事迹展示在一个专门的区域,供人缅怀。 契切斯特大教堂是英格兰南部海岸最古老的教区总教堂,可追溯的历史已经接近1000年。古老的教堂已经演变成为这个人口只有两万多的小城市的主要公共活动场所。在这里举行的契切斯特鲜花节所展示的风情,相信能让所有参观者震撼。 布展者精心将园艺和花卉的特质与教堂内不同的文化艺术和宗教元素形成有机和谐并且浑然一体的结合,鲜花的灿烂和教堂的肃穆形成一种强烈的比照,让参观者忘却时间和空间的差距,身心完全融入一种超自然的境界中。身临其中又超乎其外,真正达到物我两忘的净化。 紧邻契切斯特大教堂的韦斯特教堂则已经完全被改造成了一座餐厅。由于气势恢弘装饰精美,几乎日日满座。逢节假日不提前预定绝对找不到位子。 位于英国西部彻斯特城的彻斯特大教堂不仅拥有世界上最大的风琴,风管数量高达四千七百多支,而且有世界上最精致的木雕制品。但细心探究却发现,当年的工匠由于不知道大象的模样,凭想象把象腿刻成了马腿。 英国还有许多着名的教堂,如圣保罗教堂、威斯敏斯特教堂等,由于为大众所熟知就不多加介绍了。但有意思的是,这些教堂之所以让游客趋之若鹜,其主要原因也并非宗教功能。起码最近十数年,游客青睐圣保罗教堂的主要原因是戴安娜与查尔斯的世纪婚礼,青睐威斯敏斯特教堂的主要原因是电影《达·芬奇密码》。
圣保罗大教堂是伦敦最大的教堂,其建筑模仿罗马的圣彼得大教堂,揉合了哥特式与文艺复兴时期格调,高一百多米,因其整体建筑对称雄伟,外观设计优雅、完美,内部尤显静谧、安详。且以直径34公尺的富丽堂皇圆顶,成为伦敦着名的标志性建筑物。
圣保罗大教堂最早建于2000多年前,为公元604年圣奥古斯丁以来的伦敦大主教的驻所。圣保罗大教堂以圆形屋屋顶而闻名,1666年,它毁于一场大火,1675年,伦敦各界损资捐物,重新报建造这座大教堂,历时35年才竣工。圣保罗大教堂的建筑设计师是克里斯托弗·雷恩爵士。他按照竖长横短的十字架形状而构思设计,可谓别具匠心。教堂的中殿高180英尺,加上圆顶,总高度达366英尺,在欧洲所有教堂中名列第二。教堂里的雕塑和壁画分别是格林·吉伯和詹姆士·浮弗等艺术大师的作品,为传世珍宝,据记载,当年教堂施工期间,克里斯托弗·雷恩爵士亲临现场指挥,历尽艰辛,现在,这位建筑大师长眠于教堂的地下室,一块黑色的大理石墓碑铭刻着他的不朽功勋。大教堂内还有一口名叫“大汤姆”的钟,每当英国王室成员、伦敦大主教及重要人物去世,“大汤姆”钟总以自己深沉的钟声寄托哀思。
圣保罗大教堂多次为英国王室和英国教圣公会的重大仪式提供场所,1981年7月29日查尔斯与戴安娜在这里结婚,令它再次扬名于历史。
同位于泰晤士河畔的威斯敏斯特大教堂,对于英国人来说,其政治地位几乎与白金汉宫相当。这不仅是因为它是大多数英国人寄托精神信仰的所在,更重要的,它还是英国王室历史悲欢的见证。
现任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与她的远房表兄菲利浦王子的婚礼就在此教堂举行,几年之后的1952年,伊丽莎白二世同样在这座教堂加冕登基。
去年威斯敏斯特教堂再次以盛大的场面进入世界人民的视线:当天250多台摄影机和400名技术人员,动用一万米长的电缆,将英国王太后的盛大葬礼的现场转播到全球187个国家。王太后生前也曾在此举行过婚礼和加冕仪式,又在这儿举行了她的葬礼。
受人尊敬的戴安娜王妃的葬礼也在这,足以说明这座教堂对于英国王室及其臣民的重要意义了,它总是在英国经历重要历史时刻时进入世界人民的视野。
最让人着迷的就是教堂的窗子,全部镶着彩绘玻璃,在阳光的映射下,五彩缤纷,华美异常。置身其间犹如被装进了一个巨型的万花筒中。凝神细看,那眼花缭乱的玻璃上描绘的都是《圣经》故事中的人物及场景,每一幅画的场面显得那么地真切,而每一个场景中的人物又都是那么地生动传神,仿佛随时会跳出画面向你走来,给人亦真亦幻的遐想。
‘拾’ 世界十大教堂哪十大
世界十大着名教堂
1、意大利米兰大教堂
意大利米兰大教堂是欧洲中世纪最大的教堂,可供4万人举行宗教活动。它始建于公元1386年,到公元1485年才完成。这座教堂全由白色大理石筑成,大厅宽达59米,长130米,中间拱顶最高45米。教堂的特点在它的外形。尖拱、壁柱、花窗棂,有135个尖塔,像浓密的塔林刺向天空,并且在每个塔尖上有神的雕像。教堂的外部总共有2000多个雕像,甚为奇特。如果连内部雕像总共有6000多个雕像,是世界上雕像最多的哥特式教堂。因此教堂建筑格外显得华丽热闹,具有世俗气氛。这个教堂有一个高达107米的尖塔,出于公元15世纪意大利建筑巨匠伯鲁诺列斯基之手。塔顶上有圣母玛利亚雕像,金色,在阳光下显得光辉夺目,神奇而又壮丽。
2、法国巴黎圣母院
巴黎圣母院大教堂(Cathédrale Notre Dame de Paris)是一座位于法国巴黎市中心、西堤岛上的教堂建筑,也是天主教巴黎总教区的主教座堂。始建于1163年,是巴黎大主教莫里斯·德·苏利决定兴建的,整座教堂在1345年全部建成,历时180多年。巴黎圣母院是一座典型的“歌特式”教堂,之所以闻名于世,主要因为它是欧洲建筑史上一个划时代的标志。圣母院的正外立面风格独特,结构严谨,看上去十分雄伟庄严,1953年6月2日英国女王伊丽沙白二世在威斯敏斯特教堂加冕。
3、俄罗斯圣彼得堡滴血大教堂
圣彼得堡滴血大教堂也叫复活教堂或喋血教堂,1883年-1907年由巴尔兰德建造,是为纪念亚历山大二世沙皇被革命激进分子杀害而建,是1881年3月1日,恐怖份子格涅维斯基暗杀沙皇亚历山大二世的案发地点。
4、美国纽约圣约翰大教堂
纽约圣约翰大教堂 ,英文全称(The Cathedral Church of St.John the Divine)。这座逾百年历史的圣约翰教堂位于美国纽约曼哈顿岛阿姆斯特丹大道和112街交界处。是世界最大的哥特式基督教堂。圣约翰大教堂是一间新教主教大教堂,以其世界最大的哥特式建筑而享誉全球。该教堂始建于1892年,建筑工程时断时续,至今还在进行之中。圣约翰大教堂的建造工作分三阶段:
(1)1892~1911年,由海斯和拉法热设计,建筑风格为罗马式;
(2)1916~1941 年,主设计为克兰姆,建筑风格为哥特式;
(3)1945年至现在,继续完成剩余部分,右中厅旁的小教堂、西部塔楼、中厅和唱诗楼的屋顶等。
5、德国科隆大教堂
德国科隆主教座堂(全名Hohe Domkirche St. Peter und Maria查格特·彼得·玛丽亚大教堂),是位于德国科隆市中心的一座天主教主教座堂,它是科隆市毫无争议的标志性建筑物。157米高的钟楼使得它成为德国第二(仅次于乌尔姆市的乌尔姆主教座堂)、世界第三高的教堂,另外也是世界上第三大的哥特式教堂(前两位是塞维利亚主教座堂和米兰主教座堂)。它从13世纪中起建,工程时断时续,至1880年才由德皇威廉一世宣告完工,耗时超过600年,直到今日仍然修缮工程不断。
1996年,在世界遗产委员会第20届会议报告上,科隆大教堂被列入《世界遗产目录》。它以轻盈、雅致着称于世,是中世纪欧洲哥特式建筑艺术的代表作,也可以说是世界上最完美的哥特式教堂建筑。它与巴黎圣母院大教堂和罗马圣彼得大教堂并称为欧洲三大宗教建筑。
它除了有重要的建筑和艺术价值外,还在于它是欧洲基督教权威的象征。
6、梵蒂冈圣彼得教堂
圣彼得教堂(Basilica di San Pietro in Vaticano),又译为梵蒂冈圣伯铎大殿,是罗马基督教的中心教堂,欧洲天主教徒的朝圣地与梵蒂冈罗马教皇的教廷,位于梵蒂冈,是全世界第一大圆顶教堂。总面积2.3万平方米,主体建筑高45.4米,长约211米,最多可容纳近6万人同时祈祷,只不过必须衣冠整齐并通过安检才可以进入教堂。
登教堂正中的圆穹顶部可眺望罗马全城;在圆穹内的环形平台上,可俯视教堂内部,欣赏圆穹内壁的大型镶嵌画。其中比较着名的有米开朗琪罗“哀悼基督”的雕像。圣彼得大教堂俯视图拉斐尔的《雅典学院》油画等。圣彼得教堂不仅是一座富丽堂皇值得参观的建筑圣殿,它所拥有多达百件的艺术瑰宝,更被视为无价的资产。
7、伦敦威斯敏斯特大教堂
威斯敏斯特大教堂(Westminster Abbey) 坐落在伦敦泰晤士河北岸,正式名称为“圣彼得联合教堂”。威斯敏斯特大教堂整座建筑既金碧辉煌,又静谧肃穆,被认为是英国哥特式建筑的杰作。
它既是英国国教的礼拜堂,又是历代国王举行加冕典礼、王室成员举行婚礼的大礼堂,还是一个国葬陵墓。从 11 世纪胜利王威廉开始,除了爱德华五世和爱德华七世外,所有英王都在此加冕登基,当今英女王伊丽莎白二世就是于1953 年6月在威斯敏斯特大教堂里举行加冕典礼的。2011年4月29日,威廉王子与凯特·米德尔顿的世纪婚礼也在此举行。
威斯敏斯特大教堂还是英王的墓地。1066 年撒克逊王爱德华死后就埋葬在这里。从亨利三世到乔治二世的 20 多位国王都埋葬在这里。其中规模最大的是国王亨利七世的教堂和陵墓。
宏伟壮观的威斯敏斯特教堂是英国的圣地,在英国众多的教堂中地位显赫,可以说是英国地位最高的教堂。除了王室成员,英国许多领域的伟大人物也埋葬在此。英国人因此把威斯敏斯特教堂称为“荣誉的宝塔尖”,认为死后能在这里占据一席之地,是至高无上的光荣。
8、土耳其伊斯坦布尔圣索菲亚大教堂
索菲亚大教堂闻名于其巨大的圆顶,被誉为拜占庭式建筑的典范及“改变了建筑史”。大教堂保持着世上最大教堂的地位近千年,直到1519年被塞维利亚主教座堂取代。现存的教堂是受拜占庭皇帝查士丁尼一世之命而于532至537年间建造,是建造在同一地方的第三所教堂(前两所教堂在暴乱间被摧毁)。教堂是由物理学家米利都的伊西多尔(Isidore of Miletus)及数学家特拉勒斯的安提莫斯(Anthemius of Tralles)设计。1453年5月29日,圣索菲亚大教堂被转为清真寺,在角上加建了呼唤穆斯林们按时举行礼拜的授时塔。1935年,第一任土耳其总统及土耳其国父穆斯塔法·凯末尔·阿塔蒂尔克将圣索菲亚大教堂变为博物馆。
9、莫斯瓦西里升天大教堂
瓦西里升天大教堂位于俄罗斯首都莫斯科市中心的红场南端,紧傍克里姆林宫。由俄罗斯建筑师巴尔马和波斯特尼克根据沙皇和伊凡大公的命令主持修建。
整个教堂由九座塔楼巧妙地组合为一体,在高高的底座上耸立着八个色彩艳丽,形体下满的塔楼,簇拥着中心塔。造型别致,多奇异雕刻。富于创意的形式、色彩与精妙绝伦的结构完美结合,使这座教堂令人叹为观止。
瓦西里升天教堂历史上仅有很少时间使用过,现为俄罗斯国立历史博物馆分馆,作为建筑文物供人参观。
10、巴塞罗那圣家赎罪大教堂
圣家大教堂(La Sagrada Familia)也叫圣家赎罪堂,已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是由西班牙最伟大的建筑设计师高迪(Gaudí)设计的,无论你身处西班牙巴塞罗那的哪一方,只要抬起头就能看到它。整个建筑华美异常,令人叹为观止,是建筑史上的奇迹。登上教堂顶部平台,巴塞罗那城区尽收眼底。
圣家大教堂始建于1884年,目前仍在在修建中。尽管是一座未完工的建筑物,但丝毫无损于它成为世界上最着名的景点之一。教堂主体以哥特式风格为主,细长的线条是主要特色,圆顶和内部结构则显示出新哥特风格。
圣家大教堂是一座宏伟的天主教教堂,整体设计以大自然诸如洞穴、山脉、花草动物为灵感。高迪曾经说:“直线属于人类,而曲线归于上帝。”圣家赎罪大教堂的设计完全没有直线和平面,而是以螺旋、锥形、双曲线、抛物线各种变化组合成充满韵律动感的神圣建筑。大教堂显示出来的梦幻浪漫、怪诞陆离,吸引了来往于这座市的所有目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