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英国是怎么被美国赶下世界霸主席位的
英国失去霸主地位,基本上是自己“作”。
在1890年代,美国成为世界第一经济强国,但此时美国,奉行“孤立主义”国策,无意争霸欧洲。英国人日子却不好过了,自1871年德国统一后,这个新生德意志帝国,把超越英国当作“国策”,明目张胆挑战英国霸权,不把英国人霸权踹翻,德国人就不会罢休
2. 英国和美国的军事交情 急用
战争是政治的继续。国家关系则是主权国家立于本国政治利益上的斗争与合作关系。二战中,英美两国为了从实际中支援苏军对德作战,以求早日消灭危害它们统治利益的法 西斯势力,都同意开辟对德作战的第二战场,并且最终也能就此达成一致行动的协议。这体 现了它们合作的一面。但同时具体到第二战场开辟的时间、地点等问题时,英美两国都从自 己国家的根本利益出发,提出自己的方案,并就此展开争吵和斗争,另外加上战略传统,作 战条件及对战后利益的考虑等方面的差异,使这一分歧与斗争更复杂和持久。 首先,从国家的根本利益来看,对英国而言,维护海上交通线就是从根本上保卫了国家。这是它的根本利益所在。众所周知,英国不仅是个岛国,而且是个殖民大国和工业国,本土资 源多以海外进口,近几百年来“英国人民的生存,英国的经济和工业,以及英国同大陆敌人 进行战争,全部依赖于这种巨大的海上输入”。大西洋运输线和地中海航线是英国的生命线 。 同时地中海航线又是它与东方广大领地保持联系的最短路途,也是“战争血液”的供应线。此外,埃及和苏伊士运河更是帝国的“交通枢纽”。埃及的棉花、伊拉克的石油、印度的粮 食、东南亚的橡胶和锡,这些英国进行战争的必需物资都经由苏伊士运河运出,所以在战略 家眼中,控制埃及和苏伊士运河的意义不亚于控制伦敦。而当时控制这条通道的意大利法西 斯却是三国轴心中最弱的一环,因此早在 1 941 年 1 月英国就决定了在这个地区用兵,先打垮 意大利,进而重返欧洲大陆的地中海战略方针。这个方针的确立是它的国家利益的根本要求。 从美国的根本利益来看,确立它的战后亚欧乃至世界的霸权地位是利益的根本。美国位于大西洋彼岸,战前没有像英国那样广阔的殖民地,同时战火未在本土燃烧,投入战争的时间较 晚,因而更多地希望依仗强大的军事、经济潜力,力争“战时能决定全局”,战后能“从事 ”仲裁主宰世界。所以在美国与苏联合作之初,就坚决反对英国急于承认苏联新西部边界要 求的作法,强调美国甘冒“联合国家的内部分裂”之险,也不支持附有领土条款的英苏条约 。美国更多地愿意在物资援助和开辟第二战场问题上同苏妥协,从而使它放弃领土要求,所 以美国提出尽快而直接地开辟欧洲第二战场,使苏联得到实际上的援助,坚定它与美国合作 的决心。 其次,从作战条件来看,战初英国由于执行绥靖政策而遭惨败,后又在极端困难的情况下坚持与德军单独作战一年,英国实力被大大削弱,而英方军备物资和领地的军队多集中在地中 海一带,同时,考虑到若在 1 942 年 执行“大铁锤计划”,美军投入兵力有限,战争的更大责任要由英国来负担。这显然对已很衰弱的英军实力又是雪上加霜的打击。因此丘吉尔为保存 实力,既要极力坚持首先与苏结盟,以防止苏联退出战争,并可把德军陆空主力不断东引, 同时又要从保存实力和夺取交通线的首要目标出发,宁肯答应苏联的新边界领土要求,而不 同意尽快在欧洲直接开辟第二战场,可见丘吉尔多次回绝斯大林提出的开辟第二战场的要求 ,也是从英国当时作战条件的实际情况出发的。 从美国的作战条件来看,美国参战晚,此前国内盛行孤立主义,这使美国的军事力量要在战争中逐渐壮大,因此战初与英军联合作战就非常重要,但同时美国又希望速战速决,特别是 太平洋战争爆发后,美军需要兼顾欧亚,两面迎敌,就更急于在欧洲战场尽快打败德军,控 制住欧洲局势,防止苏联战败,以制德日联合之势,因而罗斯福一开始就坚持横渡海峡作 战的“大铁锤计划”,并向苏联许诺,在 1 942 年 开辟第二战场,以稳住苏联。但要实现这一诺 言,无论从作战人员上,还是从战略物资上看,都离不开与英军合作。然而丘吉尔是不会将本国实力孤注一掷地冒这个险的,因此,最终罗斯福权衡当时的作战条件,做出了让步,将 北非登陆作为权宜之计。 再次,从对战后利益的考虑来看,英美也有不同。战前英国拥有广阔的海外殖民地,而在战后力争保住这些殖民地是丘吉尔等英国统治阶级首先考虑到的,所以他们一再坚持对北非地 区和中东地区的最有效控制。美国则极力反对这种大殖民主义思想,认为这种思想已过时, 更重要的是战后应由军事力量和经济力量都强大的美国来主宰世界。特别是随着战争的演进 ,苏联已脱颖而出,这时若再不执行欧洲登陆方案,恐怕要出现一个“布尔什维克化的欧洲 ”。加速在欧洲的行动正是美国利益所在,美国必须“在欧洲东部前线的后面部署足够军力 以对抗红军……欧洲不能成为军事真空而让俄国入侵”。可见罗斯福对战后欧洲事务的安排 问题早有考虑。 值得一提的是,美国已经意识到战争使英国削弱和苏联在欧洲地位的加强。魁北克会议期间的 一份美国文件集中反映了美国的想法,其中写道:“俄国在欧洲的战后地位将是一种占优势的地位。德国战败后,欧洲将没有力量可与它的巨大军事力量抗衡。事实上,英国正在地中 海造成一个与俄国相对峙的地位,这将使它在日后欧洲的均势中得到好处。然而即便在这地 方,它也无法同俄国匹敌,除非它有可能得到其他方面的支持……有必要发展和保持同俄国 的最友好关系。美国在对俄国关系中必须考虑的最重要的因素是太平洋战争的进行。”这份 文件所表明的政策对日后德黑兰会议决议起着指导意义。由此可见英国为了保持海外殖民地 的统治,为了谋求在欧洲重建英国的势力范围,遏制苏联势力,就要谋求同美国合作。然而 ,美国另有打算,它不仅要考虑战后如何与苏联联合统治世界即罗斯福的战后蓝图,它还要 顾及太平洋战势,要力争苏军出兵对日作战,以减少美国在太平洋战争中的消耗和损失。罗 斯福此时更多地要考虑与苏联而不是与英国共谋合作,“我们战后将会同英国发生的纠纷, 也许比目前同德发生的纠纷更大”。因此,美国坚持欧洲登陆方案,反对丘吉尔的地中海战 略,并最终促使这一方案执行。 最后,再从战略传统来看,英国的边缘战略占重要地位。这一战略主要是由老威廉·皮特在 “七年战争”中提出的,主张英国在同欧洲大陆的国家作战时,不必在大陆投入主力部队, 而是向盟友提供物资援助,由它们负责大陆内部的战争,英国则要利用海军优势,对敌人 进行海上封锁,破坏敌人的海上贸易和攻击敌人的海外殖民地。这样就可以较小的代价取得 胜利。丘吉尔就是边缘战略的鼓吹者。由于战初法国沦陷,英军根据自身处境和力量,积极 推行这一战略,将目标重点转向地中海。这是比较符合客观实际的。但到后来,丘吉尔仍坚 持这一战略,并想将美国力量也拖入地中海,就遭到了美国的坚持反对。 而从美国方面看,由于地理位置优越和周边国家的弱小,美国就有反常备军的传统,实行 战时召募民兵制,同时厉行“先宣战,后准备”的作法。但是临时召募来的民兵缺乏训练,纪 律涣散,又受季节影响大,农忙就要回家。这使美国战争指挥者不敢打长期的消耗战,同而力求打短而快的战争。战略上,喜欢采用进攻型战略,甚至不怕冒险。“大铁锤计划”的提 出就明显地缺乏对战争条件和客观情况的充分认识,带有冒险成分。这也是直接承袭了美 国的作战传统的产物。 总之,第二战场开辟问题不仅是重大战略决策问题,也是复杂的外交斗争问题,在此英美的合作与分歧,其根本原因是国家根本利益的不同,当然还有一些诸如作战传统、作战案件和 对 战后事务安排的考虑等原因。仅就国家利益而言,国家关系中没有永远的敌人,也没有永远的朋友,合作与斗争是并存的。同时在分析战争问题时,还应注意战争自身发展的规律性, 就开辟第二战场问题来说,1942年的“大铁锤计划”显然不具备实施条件,只会招致失败 ,而1944年则条件具备,再实施“地中海战略”就没有道理且延误战机。必须承认,在战争中任何主观冲动的计划只能带来损失和教训。因此我们应该客观地、实事求是地看待英美的 合作与斗争,并始终把握住一点:国家利益是根本所在。
3. 美国加强在英国的军事存在,是否为了阻挠英国的分裂
美国没有这么好心,美国完全是为了加强在他国的军事存在。在他国驻军,也是为了自己的利益,全球霸权服务的。
也是为了加强对别国的控制,英国对美国,唯马首是瞻,充当美国的小弟,处处紧随美国步伐,这是众所周知的。
为何维护它的全球霸权,在全世界各地制造动乱和不稳定,哪里有流血,哪里有动乱,哪里就有美国的影子。加强在英国的军事存在,是为它的全球霸权利益服务的,也是为了更好的控制别的国家,进一步分析威胁俄罗斯,做梦都想把俄罗斯弄解体。让世界上大部分国家,心甘情愿听命于自己,为美国的霸权服务,至于这个国家会不会闹分裂?是否会出现不稳定?这些问题美国都是不会去操心的。
4. 美国是如何脱离英国控制的
美国是通过从1775年开始的美国独立战争来脱离英国控制的,具体如下:
第一点,美国的独立战争也有工业革命的影响,随着工业化带来的影响,美国的无产阶级迅速崛起,美国当时是英国的殖民地,可以说这是一场殖民地人民反抗英国殖民统治的战争,其实加拿大以前是英国殖民地,但是当时发展还没有很快,殖民的好处是带来文化和技术,拉动当地的发展,不好的地方是影响了当地的文化传承,同时也限制了当地人的民主和自由。这场革命也是无产阶级的农民和传统手工业者,追求自由民主的革命。
这是自己理解的美国脱离英国控制的三部曲,虽然不是特别详细,也概括了一下重要事件和关键时间节点,望采纳~
5. 美国通过什么策略和手段替代了英国的第一帝国位置
首先:一个强国形成的首要因素是国土面积和人口数量。再天才的一个人也无法做到千人万人所做之事,领土亦是如此。英帝国雄踞世界时占据着全球五分之一的土地,而且是工业革命的发祥中心,先进的君主立宪制度都是其崛起的原因。
美国实现这种转移靠的无非也是这几点,先进的三权分立制度,南北战争后的资本主义生产模式为本国的发展和对欧贸易奠定了很好的基础。因此第二次工业革命让优越社会条件下的美国一展激情,美国队交通电器领域,德国对化学物理学以及生产领域的优势迅速凸现出来,因此此时英国的传统轻工业就不足以跟上美国的发展速度了。也如楼上所说,两次世界大战拖垮了正在崛起的德国,也让英国元气大伤,战后殖民地也纷纷独立,尽管丘吉尔在诺曼底登陆计划,战后世界重铸方面都极力想恢复英帝国的末日辉煌,但是未受战火波及的美国凭其经济 科技 人才 以及不断扩张至937W平方公里的土地俨然成为世界霸主。这种转移有大战的原因 也有美国内部原因,无疑 大战是个催化剂 它让美国的崛起快了几十上百年。
美国之后的第一强国,要全面从政治经济文化军事领域超过它,估计也是百年以后的事情了,一超多强,中国只有文化可与之媲美,俄的军事,欧盟的政治经济。我们东方那俩邻国,说实话,历史就是附庸,国土就是弹丸,饮食就是泡菜。根本甭管它有啥动作,要非得找一个美国之后的传承的话,欧盟吧。
6. 独立战争美国为何能战胜强大的英国
美国独立战争是以弱胜强的典型战例,得到国内外人民群众的拥护与支持(参加独立战争的国际志愿人员约7000人),广大军民英勇奋战,对战争的胜利起了决定作用。战争中,美国执行灵活的外交政策,利用国际矛盾取得法、西、荷等国的援助。美军战略战术灵活,采取正规战与游击战相结合的作战样式,摒弃传统的线式战斗队形,根据地形地物采用疏开队形作战,不拼消耗,不计一城一地之得失,而着眼于消灭敌人有生力量。独立战争的胜利,为美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开辟了道路,对后来法国大革命和拉美民族解放运动均有重大影响。
1、美国是一个移民国家,没有经历封建社会,没有反封建的任务,斗争的对象明确而单一。
2、美国独立战争是一场民族解放战争,《独立宣言》的发表和美利坚合众国的成立为独立战争提供了旗帜和目标,资产阶级、种植园主阶级与下层劳动群众在反殖民压迫方面目标一致,革命的群体和力量大。
3、美国独立战争过程中得到了希望借此报殖民战争中战败的一箭之仇的法国和荷兰等外国力量的帮助。
4、是一场正义的战争
5、广泛的群众基础和领导人的出色才能,人民英勇抗战
6、得到外国力量的支持
7. 英国为什么打不过在打独立战争的美国,是因为他们军事力量不行吗
不知道大家知道不知道这样一件事情,那就是在美国的独立战争后期,英国是有和美国打仗的,但是当时的英国并没有多余的动作,也没有说加大兵力的投入,那么这都是为什么呢?下面我们就着这个问题一起来简单的分析解谜看看。
因为力不能及。英国何尝愿意
而到战争后期,法国也参战了,法国海军比较强大,对英国海上运输造成直接的威胁。而此时持久战下,英国在美国的部队,英国陆军损失3万多人,黑森雇佣军损失1万5000人,等于损失了一半以上,又无法补充,仗没法打了。比如最后,法美联军共1.7万人完成对约克镇的合围,英军防御约克镇的部队只剩下8000人,没有补给,没有援军,只能投降。
换句话说,美国损失也不小。美国陆军初期有4万人参战,但战争伤亡被俘高达4万人,等于损失百分之百。但美国是在本土作战,又是为了民众自身的利益,所以这些损失能够承受。反之,英国就不行。
8. 华盛顿是怎样带领美国打败日不落帝国走上独立的
我觉得这个要分为几个原因,首先华盛顿很聪明,这是无可置疑的。并且他很有趣事能力,他是着名的军事家,他更能够激起人民的斗志。他本来出生在一个比较富裕的家庭里面,但是他毫不犹豫的投身于美国的独立战争之中。另外一个原因就是美国的思想比英国的思想先进,美国人不会把钱存进银行等他升值,而是会拿钱做一些投资,因此美国的科技技术是比英国发达的。
美国人的有一些思想确实是值得我们去学习的,一个发达的国家只能说他们的普通智商都比正常人的高。因为他们有眼界会向前看,就像蒸汽机火车和飞机都是美国发明的。落后就要挨打,所以美国现在就没有挨打过,因为他们先进。
9. 二战期间美国是怎样讹诈英国的
大炮一响,黄金万两。1939年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打响,让美国大发战争横财,使其渐渐成为世界头号强国。在这期间,美国大显高超讹诈的手段,削弱它忌惮已久的大英帝国。现在看来,二战一爆发,美国从没有认为德、意、日这三个轴心国真能成大事,也不担心德国最终会胜利,或者苏联会扩张,他担心的是战后大英帝国的实力。所以,美国先是坐山观虎斗,之后伺机削弱英国的实力,这样战后的世界将是美国一家独大。美国就像一个精明的投机商人,拨打着实力对比的算盘,就这样盘算着。
于是,哈默利用各种关系,推销他的方案。终于,他的建议“通过租赁或其他方式”取得英国的岛屿领土,被国会列入议案。不过,并不那么顺利,因为国会不愿意得罪国内反战的民意。可是,哈默还是坚信他的方案,心想这么大的买卖哪能那么容易。于是神奇的哈默干了一件事,他雇人把最近一段时间各大报刊的编辑部评论收集起来进行整理,结果发现编辑部评论有92%是赞成援助盟国的,这就是民意支持的证据!
哈默就带着他的证据,找各种关系去见罗斯福,因为毕竟他曾为罗斯福竞选捐过钱。罗斯福一边看他拿来的证据,一边听他的“驱逐舰换军事基地”对美国未来何等重要的高论。罗斯福认为哈默方案,实际就是美国未来的全球霸权计划。哈默的计划实现了!英国得到的50艘美国驱逐舰,在1941年的海战起到了重要作用。不过,哈默从来不提他在这笔天大的买卖中他到底赚了多少。
二战之中,美国人的高超讹诈技巧,在英国身上演艺得淋漓尽致,把英国打得再也没有资格与美国平起平坐,一直到如今仍然是美国的小跟班!
10. 为什么英国会被美国控制比如军事,政治方面。连关系到国家安全的核力量也被美国限制:发射核武器必须美
二战过后,英国被打废了,还欠下巨额外债,又失去了广袤的殖民地,在很多方面只能依托美国,这种影响一直延续到现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