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英国资讯 > 莫卧儿帝国和英国什么关系

莫卧儿帝国和英国什么关系

发布时间:2022-08-01 15:40:57

① 印度的莫卧儿王朝的起源

莫卧儿王朝,又名蒙兀儿王朝、莫卧儿帝国。是巴布尔建立的印度朝代。该帝国的官方语言是波斯语,但是统治者是有突厥血统的蒙古人,是帖木儿(Timur Lenk)的后裔,信奉伊斯兰教。
印度半岛北部的伊斯兰教古国。十三世纪成吉思汗建立的大蒙古帝国分裂后,其后裔帖木儿建立了帖木儿帝国。十五世纪末,帖木儿帝国分裂后,帖木儿的后裔巴卑尔被乌孜别克人逐出中亚,率军南下占领阿富汗,1526年侵入印度北部灭德里苏丹国后所建。
巴布尔逝世后,其子胡马雍在1540年为苏里王朝的舍尔沙战败,被逐出印度,但是他随即重整兵力,于1555年乘苏里王朝内乱之机卷土重来,恢复了帝国。自第三任皇帝阿克巴一直到第六任奥朗则布统治时期是莫卧儿帝国的鼎盛时期,疆域达到顶峰,经济繁荣。奥朗则布皇帝驾崩后,莫卧儿帝国开始衰退。1857年,印度民族起义爆发之后英国击败西帕衣团,并彻底毁灭已经衰弱的帝国,在印度独霸一方。
莫卧儿帝国的上层建筑是穆斯林的,而基础则是印度教的。波斯语是宫廷、公众事务、外交、文学和上流社会的官方语言。

② 被英国殖民前,印度和巴基斯坦是同一个国家吗

印度和巴基斯坦的争端,起因于宗教矛盾、印巴分治。印巴分治是指印度、巴基斯坦通过分别自治的方案,从英国取得独立。(请参阅《本是同根生, 印度和巴基斯坦为什么不共戴天》)

那么,印度和巴基斯坦从英国独立前,就是一个国家吗?还是被英国合并在了一起?

2015印巴破冰之旅

1947年8月14日巴基斯坦自治领宣告独立,成为英联邦的一个自治领。1956年3月23日,巴基斯坦伊斯兰共和国成立。1947年8月15日印度自治领成立,1950年1月26日宣布为印度共和国。至此,源远流长的印度分裂成两个现代主权国家。

③ 为何只有英伦三岛的英囯能吞并莫卧儿帝国呢

莫卧儿王朝在1764年完全沦为英国殖民者的手里。几代皇帝都被软禁在首都新德里的王宫红墙里,受到英国人的监督和控制。依靠英国政府给的年金过着日子。早在1837年鸦片就进入印度王宫,巴哈杜尔·沙二世年幼年起就是个瘾君子,吸鸦片成了一种习惯。当时在印度总督戴贺胥提出“失权说”,内容说明,在皇帝死后,如果没有直系子孙,他的领地和年金都归东印度公司所有。这简直是掠夺,但是他就一个儿子,生下来就有病,公元1854年死于疾病。按照英国人的规定,他所有的亲属都不能成为继承人,就这样皇室成员从红堡迁到市郊,赡养费从每月10万卢比降至15000卢比。一直都很软弱的巴哈杜尔·沙二世终于站了起来,寻找摆脱英国人的控制的机会。由于东印度公司的疏忽大意,机会突然来了。通过这次起义英国直接把印度帝国合并到英王的管辖之下。根据《印度政府管理法》的规定,总督成为了英国女王的代理,东印度公司的职位由负责印度所有事务。从此以后,只有三个岛的英国占领了3350多万平方公里古老的国家,沦为殖民地。

④ 莫卧儿帝国的历史

帖木儿帝国灭亡后,巴布尔自从被驱逐河中之后,翻山越岭进入阿富汗,夺取喀布尔,在喀布尔建立了一个小王朝,他率领伊斯迈尔借给他的军队匆忙赶回河中,胜利地进入了撒马尔罕城(1511年10月)。继撒马尔罕之后,布哈拉又向他敞开了大门,而蒙古乌兹别克人退到塔什干。巴布尔又去占领塔什干,成为塔什干和中亚的统治者。以伊朗人在呼罗珊的胜利为支柱,帖木儿王朝在河中的复辟似乎是完成了。但是,巴布尔开始碰到了意想不到的困难。他曾求助过的、并接受其宗主权的波斯人是十叶派穆斯林。布哈拉和撒马尔罕居民信奉的是逊尼派,他们斥责他与异端邪说者谈判,并与他断绝关系,他们的宗教热情比他们对帖木儿朝诸王的忠诚更加强烈。由于受到这些宗教骚乱的鼓动,乌兹别克人又卷土重来。波斯将军纳吉姆·沙尼和巴布尔在布哈拉以北的加贾湾发生的一场大战中与他们交锋,这次被他们打败了(1512年12月12日),纳吉姆被杀。巴布尔放弃了对河中的所有企图,退回到他的喀布尔王国,七年以后,他从喀布尔出发,前往征服印度。于是,布哈拉、撒马尔罕和整个河中地区又转到蒙古乌兹别克人手中。
巴布尔曾尝试在中亚扩展自己的疆土,受挫后就把目光投向南方人心涣散、四分五裂的德里苏丹国。恰在这时巴布尔有了一个方便的借口:旁遮普省总督邀请他出兵把他从其领主苏丹的手中“解救”出来。于是,他向南方进行了“圣战”。
印度的德里苏丹国遭受严重的打击,名存实亡,北部印度陷于分裂状态。1510年时,蒙古贵族巴布尔就已经统治着印度北部。1525年,巴布尔南下进攻印度,次年攻占德里,屡败印度诸侯联军,征服北印度大部分地区,建立莫卧儿帝国。可见莫卧儿帝国最初是外族在印度建立的政权。 从此,印度的不同教派,分散的村社走上了民族统一的道路,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富有、最强大的国家之一。 巴布尔开始转战于整个印度次大陆,在很短的时间里,就占领了大半个印度半岛。他采用“以印治印”的手法,把印度半岛北部尚未征服的地盘划分给每一个印度的封建主,不管他们采用什么方法,只要管理那就是他们的领地。不久,印度北部就基本统一了。1527年春天,巴布尔与拉那·桑伽两军交火。经过十分激烈的拼杀,拉那·桑伽身受重伤,身上又添13处伤,全身受伤总数突破百块大关。尽管如此,拉其普特人最终还是被巴布尔打败了。1528年,马茂德召集10万阿富汗联军于比哈尔,准备与巴布尔争一雌雄。在恒河与哥桥拉河交汇处,两军摆开战场。巴布尔亲自指挥蒙古人在强大炮火掩护下强渡哥桥拉河,分兵夹击敌军。两军相遇勇者胜,阿富汗人全线崩溃,马茂德逃亡孟加拉。这一仗成了巴布尔一生中征战之绝笔。1530年12月26日,巴布尔英年早逝,年仅48岁。着有《巴布尔回忆录》。巴布尔在一生的征战中,占领了东起哥桥拉河,西至阿姆河,南起瓜廖尔,北至喜马拉雅山脉的大片领土。 1530年,巴布尔因病去世后,其子胡马雍继承皇位。企图以察合台的突厥人、蒙古人、波斯人、阿富汗人和印度人组成的混合军队,征服全印度,以实现父亲的遗愿。其三位异母兄弟卡姆兰、欣达勒和阿斯卡里出兵攻击他,与他争夺王位。分散在各地的许多阿富汗贵族纷纷起兵反叛。1539年:起兵谋反的东部阿富汗王公舍尔沙,在Chausa剿灭胡马雍的军队,后建立苏尔王朝。
在此之后,他进行了一系列改革,莫卧儿皇帝胡马雍于1555年恢复权位之后运用了这些改革。将全国划分为若干伊克塔(省),下设47个萨卡尔(行政区),萨卡尔又划分为帕尔加纳,各设阿明(法官)、希克达尔(税务官)、司库、文书等地方官吏。为了防止任何腐败行为,规定按时向官员支付薪俸,官员每隔2-3年调动一次。
1540年,胡马雍在曲女城战役中为比哈尔阿富汗酋长舍尔沙击败,流亡波斯和阿富汗,莫卧儿帝国在印度的统治暂告中断。
1555年,胡马雍重征印度平原,占领德里和阿格拉,恢复了莫卧儿帝国在印度的统治。1556年,阿克巴继位,实行了进步的内政改革,采取宽容的宗教政策,扩大了莫卧儿帝国统治印度的社会、政治基础。他建立中央集权制,开疆拓土,统一了次大陆广大地区,推动了印度社会经济的向前发展。 1556年,胡马雍重登帝位六个月后逝世。年仅十三岁的阿克巴继承了帝位。阿克巴幼时未受到良好的教育,他在将军巴伊拉姆汗的辅佐下,开始治理莫卧儿帝国。他刚继位时,莫卧儿帝国的领土很小,首都德里被阿富汗贵族希姆占领。希姆聚集起十万军队想一举消灭莫卧儿人。而阿克巴的军队总共只有两万人。一些大臣劝阿克巴退出印度,回喀布尔休养生息。但巴伊拉姆汗将军力排众议,提议调动一切力量与希姆决战。阿克巴采纳了这建议。决战的地点,是德里以北的帕尼帕特,三十年前阿克巴的祖父巴布尔取得重大胜利的地方。
阿克巴18岁时,他夺回大权,命令他的舅父到圣地麦加退隐。阿克巴终于自己独力执政了。 阿克巴摆脱左右羁绊后,便开始扩张领土的征讨,他对不同的地区采用不同的政策。对表示愿意归顺的地区,他仍让原来的头领管理土地,并对他的子孙委以重任。1567年,阿克巴攻打梅瓦尔,用了4个月的时间攻下,屠杀了3万人,并把作为王国象征的大铜鼓和母神座上的大烛台拆下,当做自己的战利品。阿克巴用武力和怀柔的手段,15年的时间里统一了北印度。他又用16年时间把版图扩大到遥远的西北地方。最后,他又用了3年的时间,平定了南方的几个王国,从而建立了一个强大的莫卧儿帝国。
为了巩固自己的政权,他对自己国家的内务进行改革整顿。他命令官员重新丈量土地,将帝国分为182个税区,严格分别等级征税;他还废除将战俘卖为奴隶的习俗;下令取消人头税、香客税(对朝圣的印度教徒征服的税)、田赋附加税,遇到天灾人祸,则一律免交田赋;阿克巴统一了全国度量衡,有力地促进了工商业的发展。阿克巴信仰伊斯兰教,而印度长期流行的是印度教,因此印度教和伊斯兰教之间经常发生矛盾冲突,这极大地影响了国家的安定团结。为了协调印度教和伊斯兰教教徒们的关系,阿克巴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他宣布各教派平等,他选用印度教人士做高级官员。阿克巴自己还在宫庭中采纳印度教惯例。阿克巴出于自己“宽容大度的个性”和自己“对宗教思想的追求”,他还创立了一个没有上帝、没有先知、没有教务的“圣教”。
1605年10月,阿克巴去世。他去世后,他的后代统治印度的五十多年(1605—1657年)是莫卧儿帝国兴盛、封建经济发展的时期。阿克巴为莫卧儿帝国的繁荣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他是莫卧儿帝国功勋显赫的最着名的人物之一。 阿克巴去世后,莫卧儿帝国先后由贾汉吉尔和沙贾汗统治。贾汗吉国王(1605—1627在位)时期,锡克教第五代祖师阿尔琼把教区改为行政机构,向信徒征收赋税。这一举动在莫卧儿帝国内引起震动,它显然具有分庭抗礼的意味。阿尔琼还在阿姆利则建立金店,作为锡克教圣地和行政管理中心。锡克教圣典《阿底格兰特》也成书于这个时期。锡克教过去一直标榜为和平静修的团体,祖师只关心传教,从不干预政治。阿尔琼却卷入了莫卧儿皇室的纷争,庇护叛乱的王子,从而遭到贾汗吉国王的嫉恨,1606年引来杀身之祸。以此为发端,锡克教和平发展时期结束。
1633年,沙贾汗击败并兼并了艾哈迈德讷格尔王国。然而,这次胜利却激起几股力量的反抗,这些力量将加速莫卧儿帝国的灭亡。沙贾汗于1638年重新占领坎大哈,但于1649年再次失去了它。在一次徒劳无功的攻占撒马尔罕的尝试中,他损失了5,000人。他只在南方取得了胜利,在那里,他首先追击一位因被怀疑叛国而于1629 年逃到艾哈迈德讷格尔王国的将军。沙贾汗在布尔汉布尔指挥军事行动。
1657年,沙贾汗病重,他的四个儿子开始争夺皇位。沙贾汗宠爱他的长子达拉·什克(Dara Shikoh),但他的第三子奥朗则布在诸王子中最有能力,他和达拉·什克特别仇视对方。沙贾汗恢复了健康,但那时他的儿子们之间的冲突已经到了没有回头路的地步,因此他无法阻止家族内部的战争。1658年,奥朗则布获胜,废黜了他的父亲。
17世纪中期,莫卧儿帝国处在黄金时代。印度人本是杰出的建筑师,皇帝沙贾汗时期,印度建成了德里的红堡等许多着名建筑。在这众多的名胜古迹中,最着名的是沙贾汗为其死去的宠妃建造的礼物——阿格拉市的泰姬陵。
奥朗则布是莫卧儿帝国最重要但也最具争议的皇帝。他放弃了莫卧儿帝国初期尤其是阿克巴时代的宗教宽容政策,加强伊斯兰教的宗教地位,企图使印度完全伊斯兰化。奥朗则布恢复对非穆斯林征收人头税,将印度教徒逐出政府,并大举拆毁印度教庙宇与神像。这些短视的政策导致帝国境内的非穆斯林与政府的矛盾突然尖锐起来,并很快演变成武装斗争。坚持自己信仰的锡克教徒和拉其普特人成为莫卧儿帝国公开的敌人;奥朗则布虽然多次打败他们,却无法彻底消灭其反抗力量。最危险的国内敌人是新兴的马拉塔人国家,它后来发展出可与莫卧儿帝国匹敌的军事能力。
另一方面,由于奥朗则布力图消灭他的政治对手,莫卧儿帝国的疆域在他在位时扩张到最大限度。他长期驻留在德干指挥对该地区各穆斯林小国的征服,这些国家是16世纪初德干的伊斯兰教强国巴赫马尼王朝分裂后形成的。其结果是奥朗则布取得了胜利,将德干地区并入帝国版图,成为印度南方的最高统治者。除了南亚次大陆的南端和马拉塔王国以外,奥朗则布统一了整个印度次大陆。奥朗则布去世后的莫卧儿帝国称为“后期莫卧儿”。这一时期的特点是,皇帝大都昏庸无能,马拉塔人愈战愈强,大有取莫卧儿而代之的趋势。但是,决定印度命运的因素是新生的欧洲列强。 18世纪初,到奥朗则布去世时,留下的已是一个四分五裂的帝国。当时,欧洲殖民者,特别是英国殖民者正加紧侵略印度,而印度已陷于分裂,削弱了抵抗力量。结果,正如马克思所分析的:“大莫卧儿的无限权力被他的总督们打倒,总督们权力被马拉塔人打倒,马拉塔人的权力被阿富汗人打倒,而在大家这样混战的时候,不列颠人闯了进来,把他们全部征服了。”首先,旁遮普农民用自己的锡克教作为思想武器和组织形式,要求消灭种姓区别,提出建立土地归农民所有的“真理王国”。他们发动了坚持数十年的农民武装斗争,斗争此起彼伏,规模愈来愈大,起义地区实际上一度摆脱了莫卧儿帝国的管辖。但由于各自为战,后来被国家统治者各个击败。同时,莫卧儿帝国统治也开始衰落了。
衰落了的国家机关无力抵御来自西北方的外族入侵。1748年,阿富汗人侵入莫卧儿北部,几度进占德里。1761年,阿富汗游牧军与马拉塔人10万大军在巴尼帕特会战,马拉塔人又遭惨败。马拉塔人是莫卧儿一支抵抗西方侵略者的强大力量,但经过这次会战,受到严重削弱。这时与英国争夺莫卧儿的劲敌是法国,经过1756—1763年的英法“七年战争”,英国驱逐了法国的势力。在“七年战争”期间,英国殖民者首先向富庶的孟加拉省下手。1757年1月,英国派遣臭名昭着的殖民强盗克莱武率领侵略军在孟加拉省登陆,收买孟加拉省总督属下的内奸,打败孟加拉军,实行野蛮统治。最后使得他所立的傀儡米尔·卡西姆也不能容忍他的控制,迁都备战,率兵两万,于1763年发动反英起义。1774年,占领孟加拉后,英国殖民者立即把孟加拉西北的奥德邦收为附庸,并转而南侵迈索尔邦,逐步实施征服整个次大陆的狂妄计划。但迈索尔邦的苏丹海达尔·阿里和他的儿子铁普苏丹(1782—1799年在位)领导人民英勇抗击英军。铁普苏丹于1799年5月,在保卫首府战役中英勇牺牲。 从19世纪40年代起,英国侵略的矛头转向北面锡克教人居住的旁遮普地区(今巴基斯坦境内)。锡克教徒英勇抵抗,但是封建主怕发动群众,加上指挥不当,没有团结伊斯兰教和印度教徒共同对敌,以致旁遮普为英国所侵占。当时次大陆上已经没有权威的国家组织,莫卧儿帝国已徒有虚名,宗教、民族、种姓、地区等种种对立,使英国侵略者能够利用来各个击破,分而治之。
英国在1849年吞并旁遮普以后,莫卧儿帝国完全沦为英国殖民地,对莫卧儿在政治上继续采用“分而治之”的手段进行统治,政府实权在英国人手里,莫卧儿皇帝只是一个傀儡而已。
1857年5月,为了反对英国殖民者,莫卧儿民族反英起义爆发。起义者拥立早已名存实亡的莫卧儿帝国末代皇帝巴哈杜尔·沙二世为印度皇帝,以他的名义发布文告,号召全国人民不分宗教信仰,一致奋起驱逐英国殖民者。9月,英军殖民者进入起义的重要中心德里城,以巴哈杜尔皇帝为首的蒙古族封建贵族集团投降,起义军撤退,德里失陷。在章西邦,章西女王(1835—1858年)是反英起义中的重要领袖。她是章西邦王后,夫死后,国土被东印度公司吞并,受英国直接统治,剥削加重。1857年,章西女王亲自率领本邦军民起义,驱逐英军,占领章西,重新复国。次年初,章西成为中印度起义中心,女王亲自指挥章西军民与英军激战八天,重创英军。后率军向西转移,与英军决战中身先士卒,奋勇杀敌,最后英勇牺牲,死时年仅23岁。莫卧儿帝国完全被英国殖民者占领。但莫卧儿民族反英起义也沉重打击了英国殖民统治,“使英国的统治从印度的一端到另一端发生动摇”。之后,莫卧儿帝国末代皇帝巴哈杜尔被英国殖民当局放逐。 莫卧儿帝国消亡后,英国又直接统治印度共90年,至1947年。当莫卧儿人摆脱英国统治的时候,已变成印度、巴基斯坦、孟加拉、阿富汗、伊朗等诸国,早年从中亚迁来的伊斯兰教蒙古人早已与这些国家的各民族融合为一体。如今,在阿富汗、伊朗等地有莫戈尔人和哈扎尔人。

⑤ 为何英国可以灭亡莫卧儿帝国,却不能灭亡清王朝

清王朝当时的人们也是一致对外的。而且当时的皇帝都是自己是上手的,当时人口也比较少,一旦控制不行,汉人也会造反,大清的江山也没有办法保存下来,所以当时也设立了军机处和什么大学士,但是他们也没有发出命令的权力,只是咨询的,地位虽然地位高,但是没有实权,印度宗教民族也是比较复杂的,印度的民族共有160多种,印度人也团结信仰问题,也是各种不一样习俗,当时英国也是给他们印度的子弹涂了各种印度民族的信仰所以他们信仰也不能被泄露所以他们真正的团结对外虽然结果很快被镇压了。

⑥ 我想知道莫卧儿王朝的详细情况

1526~1858年统治南亚次大陆绝大部分地区的伊斯兰教封建王朝。

王朝的兴衰 1526年,中亚封建主蒙古-突厥族后裔巴布尔入侵印度。在第一次帕尼巴特战役中战胜洛迪苏丹,宣布为印度斯坦皇帝,标志着莫卧儿王朝统治印度的开始。之后,巴布尔又经过1527年的坎努战役和1529 年的戈格拉战役,统一了北印度。1530年,胡马雍继位 (1530~1556)。1540年,胡马雍在曲女城战役中为比哈尔阿富□酋长舍尔沙击败,流亡波斯和阿富□,莫卧儿王朝在印度的统治暂告中断。1555年,胡马雍重征印度平原,占领德里和亚格拉,恢复了莫卧儿王朝在印度的统治。1556年,阿克巴继位,实行了进步的内政改革,采取宽容的宗教政策,扩大了莫卧儿王朝统治印度的社会、政治基础。他建立中央集权制,开疆拓土,统一了次大陆广大地区,推动了印度社会经济的向前发展。到查罕杰(1605~1627在位)和沙·贾汉(1628~1658在位)时代,莫卧儿王朝国势日盛。文化艺术亦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这一时期的艺术特点,是民族传统与中亚及波斯艺术相结合,举世闻名的泰吉·玛哈尔陵,可以作其典型代表。

奥朗则布统治时期,向南印度进行军事扩张,王朝版图几乎囊括了整个南亚次大陆。但他强制推行政教合一的政治体制,并恢复对印度教臣民迫害的政策,因而引起拉杰普特封建主、锡克教徒及马拉特人的激烈反抗。奥朗则布死后,各省总督纷纷独立割据,莫卧儿帝国陷于四分五裂。1740~1761年期间,德里的莫卧儿皇帝先后成为入侵印度的波斯人、阿富□人及马拉特封建王公的傀儡,莫卧儿王朝名存实亡。1764年,莫卧儿皇帝阿拉姆沙在布克萨尔战役中投降英国东印度公司,莫卧儿王朝沦为英国殖民者的附庸,名义上存在到1858年。

中央集权制的建立 莫卧儿王朝通过阿克巴的内政改革,建立了君主专制的中央集权的军事官僚政治体制。权力集中于皇帝一身,由 4名重要的大臣辅助。他们是掌握军事的“米尔·巴克希”,主管宗教、司法的“萨德尔-乌斯-苏杜尔”,掌握财政、税务的“迪万”,管理工厂、仓库的“米尔·萨曼”。此外,还有私人秘书等重要官员。仍保留宰相“瓦齐尔”的职位,但无实权。

全国划分为15个“苏巴”(即省,奥朗则布时扩大到21个)。主管省政府的省督称“苏巴达尔”或“纳瓦布”,有 4名重要官员协助工作。各省的财政、税务和民事审判官“迪万”名义上由省督管辖,实际上起中央政府监视省督的作用。“帕尔加纳”(县)是农村行政的核心,其行政首长为“阿米勒”。省与县之间设置管辖若干县的“萨尔卡尔”(专区),由执行军事、行政、司法和警备任务的长官“福吉达尔”主管,他在贾吉尔达尔征收田赋时提供军事支持,镇压农民。

莫卧儿王朝的行政制度实行军事化。从阿克巴开始,将所有文武官吏分为38级,按军事方式编制,其俸禄按品级高低领有大小不等的贾吉尔——军事封建领地。

封建土地制度的发展 莫卧儿时期有 3种土地占有形式,即直属国王的封建领地、贾吉尔达尔的非世袭领地——贾吉尔和柴明达尔制度的世袭领地。直属国王的封建领地约占全国耕地的1/2,主要在德里和亚格拉地区。其收入主要用于维持皇室、宫廷官员和卫队。

贾吉尔制度早在德里苏丹国家时期就已实施,那时称“伊克塔”。16~17世纪中叶,贾吉尔成为莫卧儿印度土地占有的基本形式。在查罕杰统治时,贾吉尔约占全国耕地的70%,贾吉尔的持有者称贾吉尔达尔。17世纪中叶,莫卧儿印度共有8210个贾吉尔达尔,分上中下三层,分布全国各地,上层68个,由王子和贵族组成,中层 587个,下层7555个。他们彼此之间无隶属关系。贾吉尔达尔对其贾吉尔没有所有权,只有征收规定的田赋和名义上非法实际上合法的各种杂税的权利。贾吉尔达尔持有贾吉尔必须以服军役为条件。贾吉尔是非世袭的,甚至是非终身的。但是到奥朗则布统治时期,贾吉尔同柴明达尔制领地渐趋一致。

社会经济的发展 莫卧儿社会仍以农业经济为主,农业中商品生产扩大,出现商品粮和棉花、生丝、蓝靛、烟草等经济作物的专业化产区,产品远销欧亚市场。

莫卧儿时期的手工业十分发达,主要手工业生产的技术水平超过当时欧洲先进国家。手工业生产的主要形式是封建制经济的作坊和家庭手工业,大型官营作坊的优质产品主要为满足宫廷和贵族奢侈生活的需要,其次才供出口。在一些港口城市,包买商通过预付款项、提供原料并收购其产品等手段来控制手工业者的小型作坊的生产,但尚未出现先进的工场手工业。

商品经济的发展促使商业和外贸的发展。16~18世纪印度的一些主要城市虽仍是封建统治的政治中心和贵族的消费基地,但已开始起着工商业中心的作用。德里、亚格拉、拉合尔、阿默达巴德的城市规模可与当时北京、巴黎、伦敦相比。活跃的商业贸易逐步打破了各地区的闭塞隔绝状态。沿着陆路和水路商道形成许多区域性的国内市场。孟加拉和古吉拉特则是对外贸易最发达的地区,商船往来欧亚非各地及中国。

商品经济和货币交换的发展促使商人资本的兴起。拥有雄厚货币资本的钱商在各大城市开设钱庄、银行,经营存放款业务。发行期票和汇票。财力雄厚的班尼亚商人种姓充当皇室、贵族及官方的御用商人和财政金融经纪人。但印度这时期的商业资本尚未转化为资本主义性质的产业资本。

1740~1761年期间,德里的莫卧儿皇帝先后成为入侵印度的波斯人、阿富汗人及马拉特封建王公的傀儡,莫卧儿王朝名存实亡。1764年,莫卧儿皇帝阿拉姆沙在布克萨尔战役中投降英国东印度公司,莫卧儿王朝沦为英国殖民者的附庸,名义上存在到1858年。

⑦ 莫卧儿王朝

1526~1858年统治南亚次大陆绝大部分地区的伊斯兰教封建王朝。
王朝的兴衰 1526年,中亚封建主蒙古-突厥族后裔巴布尔入侵印度。在第一次帕尼巴特战役中战胜洛迪苏丹,宣布为印度斯坦皇帝,标志着莫卧儿王朝统治印度的开始。之后,巴布尔又经过1527年的坎努战役和1529 年的戈格拉战役,统一了北印度。1530年,胡马雍继位 (1530~1556)。1540年,胡马雍在曲女城战役中为比哈尔阿富□酋长舍尔沙击败,流亡波斯和阿富□,莫卧儿王朝在印度的统治暂告中断。1555年,胡马雍重征印度平原,占领德里和亚格拉,恢复了莫卧儿王朝在印度的统治。1556年,阿克巴继位,实行了进步的内政改革,采取宽容的宗教政策,扩大了莫卧儿王朝统治印度的社会、政治基础。他建立中央集权制,开疆拓土,统一了次大陆广大地区,推动了印度社会经济的向前发展。到查罕杰(1605~1627在位)和沙·贾汉(1628~1658在位)时代,莫卧儿王朝国势日盛。文化艺术亦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这一时期的艺术特点,是民族传统与中亚及波斯艺术相结合,举世闻名的泰吉·玛哈尔陵,可以作其典型代表。
奥朗则布统治时期,向南印度进行军事扩张,王朝版图几乎囊括了整个南亚次大陆。但他强制推行政教合一的政治体制,并恢复对印度教臣民迫害的政策,因而引起拉杰普特封建主、锡克教徒及马拉特人的激烈反抗。奥朗则布死后,各省总督纷纷独立割据,莫卧儿帝国陷于四分五裂。1740~1761年期间,德里的莫卧儿皇帝先后成为入侵印度的波斯人、阿富□人及马拉特封建王公的傀儡,莫卧儿王朝名存实亡。1764年,莫卧儿皇帝阿拉姆沙在布克萨尔战役中投降英国东印度公司,莫卧儿王朝沦为英国殖民者的附庸,名义上存在到1858年。
中央集权制的建立 莫卧儿王朝通过阿克巴的内政改革,建立了君主专制的中央集权的军事官僚政治体制。权力集中于皇帝一身,由 4名重要的大臣辅助。他们是掌握军事的“米尔·巴克希”,主管宗教、司法的“萨德尔-乌斯-苏杜尔”,掌握财政、税务的“迪万”,管理工厂、仓库的“米尔·萨曼”。此外,还有私人秘书等重要官员。仍保留宰相“瓦齐尔”的职位,但无实权。
全国划分为15个“苏巴”(即省,奥朗则布时扩大到21个)。主管省政府的省督称“苏巴达尔”或“纳瓦布”,有 4名重要官员协助工作。各省的财政、税务和民事审判官“迪万”名义上由省督管辖,实际上起中央政府监视省督的作用。“帕尔加纳”(县)是农村行政的核心,其行政首长为“阿米勒”。省与县之间设置管辖若干县的“萨尔卡尔”(专区),由执行军事、行政、司法和警备任务的长官“福吉达尔”主管,他在贾吉尔达尔征收田赋时提供军事支持,镇压农民。
莫卧儿王朝的行政制度实行军事化。从阿克巴开始,将所有文武官吏分为38级,按军事方式编制,其俸禄按品级高低领有大小不等的贾吉尔——军事封建领地。
封建土地制度的发展 莫卧儿时期有 3种土地占有形式,即直属国王的封建领地、贾吉尔达尔的非世袭领地——贾吉尔和柴明达尔制度的世袭领地。直属国王的封建领地约占全国耕地的1/2,主要在德里和亚格拉地区。其收入主要用于维持皇室、宫廷官员和卫队。
贾吉尔制度早在德里苏丹国家时期就已实施,那时称“伊克塔”。16~17世纪中叶,贾吉尔成为莫卧儿印度土地占有的基本形式。在查罕杰统治时,贾吉尔约占全国耕地的70%,贾吉尔的持有者称贾吉尔达尔。17世纪中叶,莫卧儿印度共有8210个贾吉尔达尔,分上中下三层,分布全国各地,上层68个,由王子和贵族组成,中层 587个,下层7555个。他们彼此之间无隶属关系。贾吉尔达尔对其贾吉尔没有所有权,只有征收规定的田赋和名义上非法实际上合法的各种杂税的权利。贾吉尔达尔持有贾吉尔必须以服军役为条件。贾吉尔是非世袭的,甚至是非终身的。但是到奥朗则布统治时期,贾吉尔同柴明达尔制领地渐趋一致。
社会经济的发展 莫卧儿社会仍以农业经济为主,农业中商品生产扩大,出现商品粮和棉花、生丝、蓝靛、烟草等经济作物的专业化产区,产品远销欧亚市场。
莫卧儿时期的手工业十分发达,主要手工业生产的技术水平超过当时欧洲先进国家。手工业生产的主要形式是封建制经济的作坊和家庭手工业,大型官营作坊的优质产品主要为满足宫廷和贵族奢侈生活的需要,其次才供出口。在一些港口城市,包买商通过预付款项、提供原料并收购其产品等手段来控制手工业者的小型作坊的生产,但尚未出现先进的工场手工业。
商品经济的发展促使商业和外贸的发展。16~18世纪印度的一些主要城市虽仍是封建统治的政治中心和贵族的消费基地,但已开始起着工商业中心的作用。德里、亚格拉、拉合尔、阿默达巴德的城市规模可与当时北京、巴黎、伦敦相比。活跃的商业贸易逐步打破了各地区的闭塞隔绝状态。沿着陆路和水路商道形成许多区域性的国内市场。孟加拉和古吉拉特则是对外贸易最发达的地区,商船往来欧亚非各地及中国。
商品经济和货币交换的发展促使商人资本的兴起。拥有雄厚货币资本的钱商在各大城市开设钱庄、银行,经营存放款业务。发行期票和汇票。财力雄厚的班尼亚商人种姓充当皇室、贵族及官方的御用商人和财政金融经纪人。但印度这时期的商业资本尚未转化为资本主义性质的产业资本。

与莫卧儿帝国和英国什么关系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伊朗驻华大使是什么意思 浏览:363
印度民工数量多少 浏览:72
中国盐城地址在哪里 浏览:537
印尼的海军有多少舰队 浏览:769
英国的皇家橡树是什么 浏览:644
英国人是怎么做生意的 浏览:463
意大利图片验证码怎么输入 浏览:473
印度有哪些药品是正品 浏览:184
印尼开斋节都干什么 浏览:458
拜登为什么打伊朗 浏览:34
英国死亡人员有多少 浏览:386
印尼生肖烟多少钱一包 浏览:382
10万伊朗币多少钱 浏览:902
在印度说元气周期爆棚是什么意思 浏览:205
意大利妹子教你怎么学习中文 浏览:400
越南留学生签证怎么办理 浏览:736
达芬奇出生在意大利的哪个小镇 浏览:517
在越南投资有什么优惠 浏览:877
印度人做鸡心怎么做 浏览:490
如何做英国的饼 浏览: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