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为啥第二次工业革命后英国就落后了
19世纪,英国的资本家又把他们丰厚的垄断利润投向美国,使美国成为第二次工业革命的领导者,形成强大的钢铁、化学、汽车工业,而英国却成为二流工业国,不但落后于美国,甚至落后于德国和日本。
在向帝国主义阶段过渡时期,英国经济还在继续发展。它的一些传统部门,如造船业、金融业在世界上仍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它的新兴工业部门如化学、电气等发展也很快。但就其经济总体而言,它与美国和德国相比,就相对落后了,被美、德赶上并超过。英国的工业产值在世界工业总产值中的比重,由1870年的32%,降到1913年的14%,丧失了它19世纪中期以来在世界工业中的垄断地位。
对于英国经济发展缓慢的原因,生活在今天的学生应该比较容易理解。第一是背着沉重的旧包袱。英国是老牌资本主义国家,是工业革命的母国,英国的很多工厂都存在百年之久,企业设备陈旧。当后起的国家采用新技术和新设备时,英国还在使用旧机器设备。因为,在资本家看来,拆毁旧的还可以继续使用的机器设备,换上新的机器设备是不划算的,这就阻碍了英国工业的进步。第二是殖民地的作用。英国拥有广大的海外殖民地,殖民地是资本投资的最好场所。殖民地人民生活水平低,劳动力便宜,原料价格低廉,工业利润大。因此,资本家宁愿把大量资本输往国外,而不愿用于更新国内企业的生产设备和技术。19世纪末20世纪初,英国的资本输出占世界的第一位,一战前的几年中,英国每年在殖民地和国外的投资额与在本国的投资额是六与五之比。资本输出给英国带来惊人利润,仅1912年就达17600万英镑。英国虽然工业生产在资本主义世界的地位下降了,但还是很繁荣的,其繁荣是建立在对殖民地的榨取上的,殖民地对英国的兴衰具有极大的意义。因此,英国被称为“殖民帝国主义”。
❷ 从称霸全球到四分五裂,强盛一时的英国为何会衰落到如此地步
在2013年英国政府决定“脱离欧洲”后,包括苏格兰在内的“脱英”运动也在不断兴起。如果这一趋势继续下去,英国很可能会分崩离析,其第二梯队强国的地位也处于岌岌可危的情况。下面我们就来一起看看英国衰落的原因吧。
1965年底,英国国遭受了所谓的“英国病”,整个国民经济呈现出下岗失业、国际经济收支不平衡等状态。不仅英国对经济衰退感到担忧,许多周边国家也开始关注英国经济的趋势。1970年后,世界主要的经济中心从英国转向美国。而且德国、美国、法国和其他国家正在积极发展新的工业生产,但英国仍然坚持旧的经济政策。造成了一定的影响。
❸ 英国经济地位衰落的原因
衰落的原因:
一、经济上:虽然英国赢得了战争,并从战争中获得了新的殖民地,战争的巨大开销使得英国无法继续承担维系一个帝国所需要的庞大财政支出。英国有数百万人死亡,无数资产被毁,其结果是债台高筑、资本市场的混乱以及在海外殖民地英国籍官员人数的缺乏。与此同时,民族主义情绪在新老殖民地都在高涨,而帝国的参战以及非白人士兵在战争中所感受到的强烈的种族歧视都更加助长了这种民族主义情绪。具体来说,战前的债权国变为战后的债务国,战后经济长期低靡、不景气,国际金融中心也由英国伦敦转移到了美国纽约。一战中,英国的商船队遭到巨大损失,使其航运业遭遇重创,也导致英国贸易量的下降。
到1919年,英国欠美国的债务达85000万英镑。因此,英国成为美国的主要债务国。可是在战前,美国是英国的主要债务国。战时英国被迫卖掉了海外资产的四分之一。由于战争,英国的内债增加了九倍,即从64500万英镑增加到66亿英镑。(数字摘自《英国现代史》作者是弗.格.特鲁汉诺夫斯基)
在战争年代,整个英国工业显着地扩大了生产机构,但是,这并不能使它在世界市场上更有力量跟它的对手进行竞争。陈旧不堪的企业需要国家的补贴来维持,这就不能不室战后时期英国工业的情况更加复杂。
战时英国工业的发展极不平衡。由于劳动力被抽到军队和军火企业中去,以及原料不足和机器设备的日益破旧,旧有的最重要的工业部门减产了。煤产量从1913年的28740万吨减少为1918年的22770万吨。1913生铁产量为1026万吨,而1918年为908万6千吨。造船业产量也急剧下降,1913年英国造船厂建成的船只总吨位为120万吨,而在1918年减为77万2千吨。战时生产的增长,主要是依靠扩大所谓新兴工业部门,如:化学工业、汽车工业、航空工业、制造军火的工业以及供应兵工厂金属的炼钢工业。
工人运动:战争使国内阶级矛盾大大地尖锐化。1918年罢工运动规模壮阔,参加罢工的工人达1116000人,损失5875000工作日。这时英国工人运动的特点是具有战斗性。绝大多数罢工是“非正式”,即有普通工人违背工会领袖的意志发动起来的。罢工者除了提出经济要求外,还提出政治要求。
随着罢工运动的开展,工会的数目也日益增多了。起来同资产阶级斗争的工人,感到了联合起来的必要性。1913年到1918年,工会人员人数从4135000人增加到6533000人。
由于工人不满资产阶级的剥削,后来俄国的十月革命的成功,使国内的工人极为兴奋。他们想改变社会制度,从而使自己能够获取利益。这样的心态导致了工人们的不断罢工或者是消极怠工。间接的也造成了英国在战后的衰落。
二、政治上:主要体现在英国自由党的没落。在一战爆发前,英国自由党通过一系列的社会改革和立法,开创复兴的局面。历史证明,正是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的一战后英国衰落的原因作用下,才进一步激化了英国的国内矛盾,加剧了政坛的冲突,从而导致了英国自由党的没落。在此过程中,第一次世界大战表现出了强烈的催化作用。1918年,自由党尚可与其他政治力量联合而维持劳合·乔治的首相地位,但以后自由党在大选中的得票率持续下降,1923年的大选中,工党得票率首次超过了自由党,成为英国的第二大政党,而自由党从此以后再也未能成为第二大党。
但是单独的政党都不能独自领导政府,组建联合政府是必然的事情。但是各个政党的主见都不同,对于战后经济建设的方向不同,导致与战后英国经济发展滞后。
三、国际影响力方面:虽然英国在一战后的巴黎和会上保持了国际事务领导者的地位,但是由于其经济、军事实力的严重倒退,事实上使得英国不可能再像一战前那样控制世界,“日不落帝国”世界政治、军事霸主的地位都已名存实亡。华盛顿海军会议上规定英美海军实力保持一致,这说明英国无奈的承认了一战后不再是全球霸主的事实。所以在战后英国不能像战前一样为了经济利益为所欲为,间接的也导致了英国需要牺牲一些利益来保全自己的政治权利。
四、殖民地方面: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之后大英帝国完成了最后一次的大规模海外扩张。英国经国际联盟的批准对原本属于奥斯曼帝国的巴勒斯坦和伊拉克进行委任统治,而前德国殖民地坦噶尼喀、西南非洲(即今天的纳米比亚)和新几内亚也被划入英帝国的版图(其实西南非洲被归由南非管理,而新几内亚则由澳大利亚统治)。不过一战之后英国在莱因兰和二战之后在西德的占领区就不被认为是帝国的一部分。1920年代是自治领发生巨大变革的时代。虽然自治领在一战爆发时还无权选择是否参战,1919年结束一战的《凡尔赛条约》,却是由英国和其自治领分别签署的。1922年自治领不再愿意支持英国对土耳其的军事行动,迫使英国寻求一个和平的妥协方案。一个位于都柏林的英爱战争纪念碑。自治领的完全独立经由1926年的《贝尔福宣言》和1931年的《威斯敏斯特法案》得到最终确立:所有自治领取得与英国的同等地位,英国的立法机构不再有权干涉自治领内部事务,自治领也将享有自主外交政策的自由。1907年在殖民部内设立的一个主管自治领事务的部门也在1925年从殖民部分离出来成立独立的自治领部,并在1930年拥有了首位部门大臣。加拿大在1923年成为第一个独自签署外交条约的自治领,1927年加拿大向华盛顿派遣了第一位永久性的外交官;1940年澳大利亚也派出了首位驻外大使。爱尔兰自由邦在一场反抗英国统治的血腥战争后于1921年取得了自治领地位;1937年爱尔兰与英国断绝了正式的宪法关系,并在1949年正式成为完全独立于英联邦之外的爱尔兰共和国。原本就独立、直到1922年才被英国掌控的埃及也在1936年断绝了与英国在宪法上的特殊关系(虽然直到1956年英国才从埃及撤军)。在1922年成为英国保护国的伊拉克也在10年之后的1932年完全独立。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结果,是英国打赢了战争,但却失掉了一个帝国。一战后,力量不断增强的殖民地开始要求取得与“母国”平等的独立地位。于是,以英国为核心的英联邦组织应运而生。
❹ 作为日不落帝国的英国,是如何一步一步“日薄西山”的
众所周知 英国曾是一个以“日不落帝国”号称的一大强国。它的殖民地遍布世界各地,无论何时它的国土总有能晒得到太阳的地方。然而,就是这样一个征战四方战无不胜的国家,却因其目中无人的姿态和不正正当的做法,最终导致它跌落神坛,辉煌不在。
总之,虽然英国看似是由于第一次世界大战和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巨大影响而衰落,但是纵观全世界的风云变幻,英国走向衰落是全球化,世界化的必然结果,也是不断变化的国际格局冲击着世界格局状态下的必然趋势。之前英国又经历了脱欧等混乱,国情越发复杂,前路也愈发险阻。不知英国人接下来的路将走向何方,未来又会如何发展呢?
❺ 英国号称日不落帝国,二战后英国为什么迅速衰落
首先,英国作为堂堂的“日不落帝国”应该不算是在二战后迅速衰落的,或者说二战后地位和实力的明显下降其实是有之前很长过程的铺垫和发展的。如果归结英国本身内因动力不足的话,应该可以追溯到第二次工业革命甚至其资产阶级革命时。
不巧的是,一战二战促进了殖民地的民族解放运动,众多殖民地独立,英国因此丧失了海外原料产地和市场,这对于其经济发展来说也是雪上加霜(虽然殖民地独立也有一些好处,但弊端也是同时存在的)。
❻ 英国什么时候衰落的
1960年以后,随着德意志第一帝国,日本帝国以及美国的崛起英国在世界的绝对霸主地位就受到了动摇。在19世纪末德美日意等国海军实力大升,特别是德国凭借着欧洲第一的经济实力与英国展开了海军的军备竞赛。一战英国虽然战胜但是欠下巨债,同时美国凭借着《九国公约》等新条约开始与英国分廷抗礼。二战时期英国在德国及日本的进攻下损失大量战舰飞机,还损失了东南亚的殖民地,英国的地位就大幅下降了。后来随着铁幕降下以及英国在中东和印尼与美国的暗斗失败英国就逐渐成为美国的附庸。
鸦片战争英国的目的是打开中国市场,扭转中英之间的贸易逆差,掠夺原料,倾销商品。
时间:第一次鸦片战争1840-1842第二次鸦片战争1856-1860
领导人:第一次英女王维多利亚,第二次英女王维多利亚和法皇拿破仑三世
❼ 英国现在怎么不行了
作为人类历史上最先建立资本主义制度的国家之一,英国近几个世纪以来一直扮演着世界霸主角色。但今非昔比,随着国际局势跌宕变化,“日不落帝国”逐渐丧失往日的威严。一度辉煌的大英帝国已无法走出衰退的泥沼。 英国的衰退是多种因素互相作用产生的结果。世界局势发生了变化,英国过去成功的经验此时已经成为了它的累赘,霸权地位一去不复返。 首先英国丧失了工业科技的优势。英国虽然是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先行者和绝对领导者。然而,第二次工业革命几乎同时在几个先进国家同时发生,但技术发明和创造的主要国家已不是英国,而是后起的德国和美国。即便是英国发明的先进技术,也因工业界的保守思想而没有发生积极作用。 同时英国没有及时进行经济结构调整。但当时的情况是,哪个国家在新兴工业部门占据优势,它就可以开拓新兴市场并获得高额利润。由于惯性力量,造成英国在新兴产业的研发方面落后于美国和德国,因此英国新兴产业占整个工业的比重低,其产值到1903年只占工业总产值的6.5%。 英国经济对外依赖程度高。到一战前,英国几乎占全世界总投资额的一半,位居第二的美国只占19%。资本的输出使伦敦成为世界的金融中心,英国在国际贸易中也获利甚丰。但是,资金不断地从国内转向国外,长此以往,便制约了国内的生产投资和技术革新,造成英国经济的对外依附性,并且形成了国内一个庞大的食利阶层。依赖性的经济是十分脆弱的,英国经济必须围绕着国际经济运转。 教育落后给英国经济带来致命打击。英国的教育体系相对落后许多。英国学生接受大学教育的比例最低,而高等教育培养出来的社会精英也偏重在人文社会或理论科学领域,应用科学方面则较弱。许多优秀的英国人也不喜欢接触工程等实务性职业。 比起大学教育,英国的一般教育问题更严重。与许多国家比起来,英国基础教育的师资良莠不齐,数学与自然科学的训练时数太少,而且退学人数多。 英国教育体系的偏差,造成人力资源上的极大差距。许多英国产业正面临严重的劳动竞争力问题,和许多发达国家相比,英国工人无论在教育程度与技术水平上都略逊一筹,受过大学或专科教育的经理人也最少,制造业更是大量缺乏受过专业训练的经理人。而高层经理人当中,有技术背景出身的更是凤毛麟角。 英国企业家精神丧失了。这是因为在英国社会,对贵族及其生活方式的崇拜几乎根深蒂固,第一代企业家创业后,往往想把子孙培养成贵族,结果几代人之后,创业的激情就荡然无存。这种追求田园生活的绅士文化和保守的民族特性,使得英国人发达之后,就会以贵族形象来重新塑造自己。在英国忘情工作、立志赚大钱的想法,往往会引来别人不屑的眼光。英国员工的离职率很高。根据1983年的统计,英国产业的员工离职率高达12%,这个数字也是所有发达国家中最高的。 传统上,英国企业的发展目标是自我满足而非出类拔萃。英国企业既没有美国的利润导向诱因,也缺乏日本的市场占有意识,所以同业之间多合并而少竞争的现象不但理所当然,而且也被视为必要的做法。 英国这种避免竞争的态度,是由社会价值与教育体系相互强化而形成的。避免竞争的态度使英国产业一再受害。由于缺乏强有力的竞争者与客户,英国企业就在舒适的市场优势下,不知不觉地萎缩。不过,英国产业不曾遭遇一夕变天的遽变,原因是英国企业往往占有抢先发展与客户忠诚度的优势。 对于经济发展,英国政府也没有起到很好的促进作用。英国的产业政策是总体经济导向,而非个体经济走向;此外,英国的产业政策是由财政部管理,如何建立产业的竞争优势并不是它所关心的主要问题,未能善用政策的阵痛效应导正产业的发展方向。
❽ 英国为什么走向了衰落
二战时候英国本土被轰炸太厉害,而且战后很多殖民地趁机独立,导致不能吸血。而美国本土没有经历战火,大发战争财。
❾ 英国衰落的原因
二战后,英国衰落的原因:
1、英国丧失了工业科技的优势。英国虽然是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先行者和绝对领导者,但据1851年的英国人口调查,农业依然是英国最大的行业。然而,第二次工业革命几乎同时在几个先进国家同时发生,但技术发明和创造的主要国家已不是英国,而是后起的德国和美国。
3、没有及时进行经济结构调整。英国经济以棉纺、煤炭、钢铁和造船为支柱产业,英国在这些产业中的领先地位是保持英国经济优势的关键因素。但到1870年以后这些产业的设备都已陈旧落后,英国没有及时对技术设备进行更新换代。
3、英国经济对外依赖程度高。到一战前,英国几乎占全世界总投资额的一半,位居第二的美国只占19%。资本的输出使伦敦成为世界的金融中心,英国在国际贸易中也获利甚丰。但是,资金不断地从国内转向国外,便制约了国内的生产投资和技术革新,造成英国经济的对外依附性。
4、教育落后给英国经济带来致命打击。同时期的德国在这一方面远远走在了英国的前面。到19世纪末,统一的德国已经实现了初等教育的普及,教育的普及大大提高了国民整体科学素质。德国科学教育方面的巨大成就,促进了德国经济的发展,在其工业化过程中发挥了巨大作用。
5、企业家精神丧失了。这是因为在英国社会,对贵族及其生活方式的崇拜几乎根深蒂固,第一代企业家创业后,往往想把子孙培养成贵族,结果几代人之后,创业的激情就荡然无存了。实际上,无论是一个国家还是一个人,往往在处于优势地位后,多少都会产生一种惰性。
(9)英国哪里落后扩展阅读
英国衰落的历史:
许多史学家都认为,导致日不落帝国的衰落的第一步是从布尔战争开始的。在南非的布尔人与英国人因为黄金和钻石发生利益冲突时, 战争于1899年爆发了。派去迎战的英军本以为胜利垂手可得,但布尔人的游击战术让他们头痛不已。
尽管英国人动用了包括设立了集中营等种种手段,最终花了两年时间才镇压了布尔人的起义。 这场战争代价巨大,尤其是日不落帝国战无不胜的形象受到严重损毁。
英国的经济在上世纪初期,严重依赖其在殖民地的经济运行,无论是非洲大陆,印度,还是位于东南亚的英属殖民地,这些地区都不仅仅向英国,提供大量廉价原材料及劳力,而且他们还向英国提供了市场。
英国的工业品,在其殖民地市场似乎不受任何外来的竞争压力。在英国顺理成章的向这些地区输出大量工业产品的同时, 它的工业生产能力以及效率都在下降,尤其与新崛起的美国和德国相比。
1939年,二战开打了,英国的战前准备工作很差,显然不如德国,在欧洲战场上英军行动迟缓,指挥不当,很快便陷入重围。 如果没有敦刻尔克奇迹,英国在欧洲的远征军应该是全军覆灭的。在抵御德国空袭的过程中,依仗劳斯莱斯引擎的威力英国飓风战斗机性能优于德国容克战斗机。
加上德国空军的一些战术失误,英国取得了不列颠空战的胜利。虽然得以自保,英国陆军在其他战场上,比如在希腊,以及北非在1942年之前,都远非德军的对手,在各个战场受到重创, 狼狈不已,二战结束后,英国衰败已成定局。
❿ 为什么在第二次工业革命时,英国逐渐落后于美国、德国
英国当时在很大程度上单纯依靠殖民地导致产业结构相对落后。另一方面,德、美由单纯资源掠夺转变为资本输出,新兴产业发展迅速。独立不久的美国重视发展引进新兴科技。北美移民很大一部分受过良好教育,在第二次工业革命中大力发展新兴产业。同时其广阔的海外市场及丰富的资源与劳动力也极大地推动了其发展。而且美国没有经历封建社会,社会环境相对宽松,有利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而其科学的政体也保证了社会秩序的稳定。统一不久的德国在俾斯麦的领导下,重视发展科技。第二次工业革命的许多发明都出自德国,德国有良好的科技基础,同时也重视产业化的发展。在统一后不久德国就建立了完备的工业体系,并且一跃成为仅次于美国的强国。这只是本人的一点点见解,各位看官参考一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