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法国人威廉是怎样征服英军做了英王的
1066年1月,英王爱德华逝世。他没有后代,临终前,他指定妻弟威撒克斯伯爵哈罗德为继承人。不料,爱德华国王的堂表兄诺曼底公爵威廉也要求继承英国王位。英国贵族会议认为法国人威廉并无英格兰王位继承权,选举了哈罗德为新国王。
当哈罗德充满信心地盼望登基加冕时,挪威人从北方开始入侵英格兰约克郡。哈罗德率军迎战。
法国诺曼底公爵威廉见英王哈罗德北上拒敌,南方空虚,在教皇的支持下,率领5000人(其中2000人为骑士)的军队向不列颠扑去。在哈斯丁斯一举将敌军围歼。
哈斯丁斯战役结束后,威廉缴获了哈罗德的金线宝石王旗。为求得罗马教廷对他夺取英格兰王位的支持,他将王旗献给了教皇。哈斯丁斯战役奠定了威廉公爵征服英格兰的基础。1066年圣诞节,威廉在伦敦威斯敏斯特教堂举行了加冕礼,正式登上了英格兰王位,称威廉一世。
威廉所开创的王朝史称“诺曼王朝”。他被后人誉为“征服者威廉”。
作为法国人,威廉继承王位的理由是:爱德华在1051年与其岳父戈德温伯爵发生争执时,曾对威廉公爵以英国王位相许诺,从而获得他的支持。
欧州中世纪时期,英格兰、法兰西两国间因王室联姻、财产继承和领土纠纷而形成相当复杂的关系,最后不得不以武力解决。从1337~1453年,英法两国断断续续地进行了长达一个多世纪的战争,这就是英法历史上的“百年战争”。
② 英国历史上被入侵过几次,分别是谁入侵
英国在历史上一共被入侵过4次,分别是罗马军团入侵,日耳曼人入侵,丹麦人入侵和诺曼底入侵。
1、罗马军团的入侵
公元前55和前54年,G.J.凯撒两度率罗马军团入侵不列颠,然而很不幸的是均被不列颠人击退。看来此时的不列颠人还是很顽强的,两次入侵不列颠都没有成功,罗马皇帝还是不死心。于公元43年,罗马皇帝克劳狄一世亲率大军成功入侵不列颠,将不列颠划入罗马帝国的版图来管辖。
在罗马人统治的英国东南地区,罗马人和凯尔特人上层贵族抢占部落的土地,建立起奴隶制田庄,把凯尔特人和战俘变成奴隶,并强迫他们从事劳作。更为悲惨的是奴隶贩子还把奴隶贩卖到欧洲大陆。
此时的不列颠人过着猪狗不如的生活,被当做牲口贩卖,这也激起了不列颠人的反抗意识,经过300多年的反抗斗争才把罗马人赶跑。
2、日耳曼人入侵
罗马人被赶跑后,盎格鲁撒克逊人等日耳曼部落从5世纪中叶起陆续侵入不列颠。他们洗劫了城镇和乡村,有的不列颠人被杀戮或沦为奴隶,有的被驱赶到偏远山区,或被入侵者同化,形成后来的英吉利人。强盗是走了一波,又来了一波,而且虐待不列颠人一次比一次更狠。
3、丹麦人入侵(维京海盗入侵)
从8世纪末开始,维京海盗屡屡入侵英国。到9世纪末,维京海盗已在大不列颠岛上建立大片居留地。为抗击维京海盗,威塞克斯王国国王埃格伯特于827年统一不列颠岛上的七国,建立统一的英吉利王国。
然而,英吉利王国的实力还不能完全赶走丹麦的维京海盗,在879年,阿尔弗烈德大王和丹麦人订立屈辱的割地条约,将英吉利东北部割让给丹麦管辖,称为"丹麦区"。虽然后来阿尔弗烈德大王的后继者逐渐收复丹麦区,但是11世纪初丹麦人卷土重来,丹麦国王克努特大帝率军占领英国并自任为英国国王。
丹麦是维京海盗的庇护国,维京海盗向丹麦国王纳贡,并替国王到处抢占地盘。历史上臭名昭着的维京海盗,到处烧杀抢掠,所到之处包括北欧国家、波罗东海沿岸、地中海沿岸等几十个国家和地区,成为当时欧洲国家的噩梦,近在咫尺的不列颠当然也不会放过。
丹麦人占领期间,由于战争频繁,课税繁重,特别是沉重的"丹麦金",使自由农民纷纷破产,沦为依附农。国王以诏书的形式把土地册封给教俗贵族,并给教俗地主以"特恩权",即对领地内的依附农民实行政治、经济、法律等全面统治的权力,这些措施加速农民的农奴化。
4、诺曼底入侵
法国诺曼底公爵威廉(丹麦维京人后裔)于1066年率军入侵,同年10月进入伦敦,加冕为英王威廉一世,史称"征服者威廉",诺曼王朝由此建立。从此英国变得强大,逐渐从偏居一隅的欧洲小国成为欧洲的中心,避免了被欧洲其他民族的继续入侵。
英国被入侵都能成功的原因有三点:
第一点是地理原因,因为英国沿海地区多为平坦无险可守的地形,可以为入侵者入侵提供极大的帮助;
第二点是国家凝聚力原因,当时英格兰岛内没有统一的政权,多为小国并立,没有办法组织起团结统一强大的队伍去对抗侵略者,并且当时英国没有统一的国家,没有办法集中财力物力构建一个统一团结的海军进行抵抗;
第三点原因是阶级原因,这点和第二点很像,当时的英国属于荒野之地,而岛外的世界已经发展的非常强大,
③ 威廉为什么去征服苏格兰
让我很有兴趣的是一个维京海盗血统的人,征服者——威廉,也被英国人叫做:杂种——威廉。
威廉的父亲是法国大公,因为当时比较彪悍吧,他名义上向法国国王称臣,可实际是自治,这位大公是个大大的奸人,绰号是魔鬼,他和一个被他拐骗来的民女生了一个私生子,就是——威廉。很奇怪的是,这是魔鬼唯一的儿子,而且,根据我看到的一点点资料,我觉得魔鬼很爱这个儿子,他为了让法国的上层认可威廉的继承权,可以说是流氓手段也用,君子手段也用,法国国王以及贵族们肯定pk不过魔鬼了,所以,威廉得到了认可。但是,日子不好过,暗杀的,刺杀的,接踵而来。小时的威廉大概因为没有母亲,所以和教师的感情很好,但是他的老师,一连几个,全部被刺身亡。
这小伙子心理肯定不能正常发展了,长成了个……嗯,不知道,我当时坐在伦敦塔里,讲解和资料看到这里时,我想起了中国历史上的秦始皇。
威廉和英国的国王忏悔者爱德华(希望我没有记错,爱德华太多了)是表兄弟。爱德华童鞋和威廉许了一个承诺,如果你帮我做什么什么,我死了之后,就让你继承英格兰的王位。威廉很无所谓啊,说,那行呗!
结果……爱德华童鞋临死时后悔了,他翻脸不认账,把王位给了他的妹夫,还是妻子的弟弟,反正是brother-in-law,不是真的兄弟。
威廉童鞋很生气,很生气!当时法国其实是比较弱的,但是威廉发怒了。他是手里有兵权的人,并不搭理法国国王的意见,直接气势汹汹地开始进攻英格兰,打仗难度挺高,而且爱德华的妹夫也不是软柿子。但是一半就是威廉此人太过勇猛向前,猛得常人难以想象,另一小半也是天时地利都偏向了他。(这个时候,我想起了霍去病)
威廉非常成功地打上了英格兰岛,并且用铁血手段,加冕称王,令整个英格兰臣服。(非常残酷)而且这个时候,他还需要对抗罗马教皇的势力,当然也是铁血对抗。
而威廉此时,做了一件,不管中外古今历史上都可以堪称华丽的转身。他非常满不在乎,大咧咧地把英国赏给了他的一个朋友管理(搞宗教的,和罗马教皇对立的一派,应该就是之后的新教),自己回法国去了。(
他对英国的王座压根没兴趣!!!老子就是反感你爱德华说话不算话,所以打下来,然后随随便便地再送了出去。(我估计如果爱德华临死前别玩什么诡计,和威廉好话好说,解释一下自己的难处,再送点钱,估计威廉根本懒得看他那个王位,威廉很爱财,敛财的手段很……可以说是残忍了!)
威廉一辈子就踏足了这么一次英格兰岛,之后,他作为名义上的英国国王却再没有来过英国,但是,整个英国随处可见他的身影。(解说资料当然是英国人录制的,我当时好笑地想这位英国人解说到这里时,心情肯定很复杂,因为我是觉得他的语气挺复杂的)
首先,宗教的影响,因为他的征服,他把罗马教皇的势力在岛上狠狠地打压了一番,同时临走时,他只是无心一送,可却送出了千百年来,直到现在,英国独立的宗教体系。而这个宗教体系也直接导致了之后伊丽莎白一世这些人连绵千年的残酷斗争(伊丽莎白砍表姐,也是因为表姐背后有罗马教皇的支持,而她自己是新教徒)而宗教的斗争,又直接导致了五月花号的出航
④ 威廉以什么为理由发动了战争
爱德华是一个虔诚的信教者,没有子女,曾指定威廉表弟作为继承人。1066年1月5日,爱德华病逝,英国贵族会议选举大贵族哈罗德为国王,这一下惹怒了法国北部诺曼底公爵威廉。爱德华的母亲是诺曼底公爵理查的女儿,威廉和爱德华算是表兄弟,威廉要求以亲属关系继承英国王位,这是他对英国发动战争的借口。征服英国,不仅可获得他渴望已久的王位,还可夺得战利品、土地和农奴。
⑤ 早期英国受过哪几次入侵它们对英国文化的影响是如何的
1、罗马入侵
公元前55和前54年,G.J.凯撒两度率罗马军团入侵不列颠,均被不列颠人击退。公元43年,罗马皇帝克劳狄一世率军入侵不列颠。征服不列颠后变其为罗马帝国的行省。
影响:罗马人传入了基督教,使英国正式从信奉原始宗教的国家成为信奉基督教的国家。另外,罗马人还传入了文字,英语文字就是从拉丁文演变而来的。
2、日耳曼入侵
居住在易北河口附近和丹麦南部的盎格鲁-撒克逊人,以及来自莱茵河下游的朱特人等日耳曼部落,从5世纪中叶起陆续侵入不列颠。
影响:当时居住在英国的凯尔特人产生了巨大影响,令英国的本土民族朱特人消失和另另外一个本土民族凯尔特人移民到爱尔兰和苏格兰。
3、丹麦入侵
从8世纪末开始,以丹麦人为主体的斯堪的纳维亚人屡屡入侵英国。
影响:丹麦人占领时期,英国封建化过程加速,战争的频繁爆发加速农民的农奴化。
4、诺曼征服
法国诺曼底公爵威廉于1066年率军入侵,同年10月进入伦敦,加冕为英王威廉一世,诺曼王朝(1066~1154)便就此建立。
影响:强大王权对巩固封建秩序起了积极作用,加快了英国本土封建化。
(5)威廉为什么入侵英国扩展阅读:
征服者威廉的到来对于英国有着重大的历史意义:它标志着英国与北欧地区长达一个世纪的纠缠宣告终结。
开始了和法国、西欧以及地中海地区的联系,这些地区对英国文化产生的影响一直延续直今。黑斯廷斯战役之所以成为历史上家喻户晓的一次战役。
也是因为它是英国历史上最后一次被外国势力武装入侵,从1066年到现在,再也没有外敌能踏入过大不列颠。
英格兰在遭受入侵后的很多年,讲法语的诺曼人和讲英语的撒克逊人都生活在自己的圈子里,一个等级分明的封建制度便由此产生。
从顶层到底层依次为君主、贵族、骑士和领主、然后是农民和农奴。然而这样严苛的等级制度并不阻碍联姻的发生,王朝中的最后一任国王亨利就娶了一位撒克逊公主。
⑥ 求英格兰和苏格兰战争历史为什么侵略
罗马帝国衰落以后,来自北方的部落一次次地南下侵扰不列颠,甚至直抵伦敦城下。407年,一位名叫君士坦丁的将军带着不列颠的兵团前往大陆企图争夺帝位,此后罗马军队再也没有返回英伦三岛。岛上罗马化的不列颠人匆匆组织起自己的管理机构和防务,以抵御那些从未被罗马征服过的北方同胞。450年前后出现了一种新敌人:来自易北河口和丹麦南部沿海的盎格鲁人、撒克逊人和朱特人。这三个日耳曼部落在不列颠岛登陆并定居下来,一方面掠夺不列颠人为奴,另一方面与这些被征服者一再混血通婚,形成了变化无穷的血统组合,最终融合为一个统一的民族集团:盎格鲁-撒克逊人。
到公元七世纪,在不列颠群岛中部和南部形成了七个盎格鲁-撒克逊王国:诺森布里亚、默西亚、东盎格利亚、埃塞克斯、苏塞克斯、威塞克斯和肯特。经过数百年的战争和吞并、联姻和继承--中间杂以丹麦人的大规模入侵,位于南方的威塞克斯王国逐渐强大起来。973年,在彻底驱逐了丹麦人势力、吞并了不列颠岛中部的"丹麦区"后,威塞克斯王国的埃德加国王在古罗马人留下的温泉疗养胜地巴斯举行了一次隆重的加冕典礼,后世认为这标志着统一的英格兰王国的诞生。
那些不肯屈服于盎格鲁-撒克逊统治的不列颠人逐渐向不列颠岛的西部、西南部和北部后退,前两者与原住民结合,形成了后来的威尔士人和康沃尔人。向北撤退的不列颠人来到"哈德良长城"以北的地区,和北方同属凯尔特族的皮克特人融合,慢慢形成了后世的苏格兰人。大约在公元840年,肯尼思·麦克阿尔宾成为苏格兰南方势力最强大的首领。他于847年在一块方形的大石头(斯康石)上加冕为苏格兰国王,从而创建了苏格兰的第一个朝代--阿尔巴王朝。但是比起南方的英格兰王国来,这时的苏格兰王国更像是多个部落的聚合体。直到十一世纪时,苏格兰才演变为英格兰那样的封建国家。
1018年,苏格兰王国击败诺森布里亚王国,夺取了其北部的洛锡安地区。此举对后世苏格兰的发展有重大意义:这不仅把英格兰和苏格兰的边界固定在现今的位置,而且还使得苏格兰不再是一个纯粹的凯尔特人国家。盎格鲁人已经在洛锡安地区居住几百年,这里被并入苏格兰后,成为整个王国土地最肥沃、经济最发达的地区,苏格兰的首都爱丁堡也坐落在这里。由于这些重要的地位,盎格鲁人所使用的语言--一种和英语极其相似的日耳曼语--开始在苏格兰南部地区广泛流行,演变为今日的低地苏格兰语(Scots)。苏格兰吞并洛锡安地区后,开始受到南方封建势力的影响,逐渐形成了一个诸侯集团,他们与英格兰贵族有密切的关系,并在两国都有大量的地产。罗伯特·布鲁斯在约克郡有9万英亩土地,他的政治对手约翰·巴里奥尔在英格兰和诺曼底都拥有土地。
1066年诺曼人入侵英国之后的两百年间,英格兰和苏格兰的关系基本上是友好的,只是偶尔因苏格兰干涉英格兰内政而有所中断。两国之间有一大条荒僻沼泽地带阻止它们的互相侵犯。比起英格兰来,苏格兰较为贫穷,它离欧洲的商业中心更远,而且它的西部和北部有大片人烟稀少的部落地区。英格兰和苏格兰王室经常联姻,嫁到爱丁堡的英国公主将欧洲贵族文化传到了苏格兰。
阿尔巴王朝末代国王亚历山大三世和他年轻的女儿死后,十几家苏格兰贵族开始争夺王位。这些诸侯大多在英、苏两国同时拥有土地,因此请英格兰国王爱德华一世来进行仲裁。爱德华支持约翰·巴里奥尔的要求,同时宣布自己为苏格兰的宗主。但是苏格兰贵族随即组成了一个由12人组成的议事会,基本架空了约翰的权力,并向外寻求盟友。
1295年,苏格兰贵族代表秘密地与法国签订了同盟条约,即"老同盟"(Auld Alliance)。爱德华一世在翌年废黜了巴里奥尔,让苏格兰贵族对他宣誓效忠,并将历代苏格兰国王加冕的"斯康石"运回了伦敦。1297年,一个小贵族威廉·华莱士发动反抗,召集起一支由农民和市民组成的军队,在斯特灵会战中击败了英军。1298年爱德华率军亲征,在福尔柯克会战中彻底粉碎了苏格兰的抵抗。此后十年间,苏格兰几乎完全被英格兰吞并。
1307年爱德华一世死后,罗伯特·布鲁斯重新发起反英战争,并被苏格兰贵族们认可为新的国王。1314年布鲁斯在班诺克本战役中打败英军,苏格兰重获独立。但是罗伯特·布鲁斯去世后,英王爱德华三世又支持王位觊觎者爱德华·巴里奥尔,重新入侵苏格兰,年仅10岁的苏格兰国王大卫二世和12岁的琼王后(爱德华三世的幼妹)被迫流亡法国。不过,不久之后英法百年战争开始,英王不得不从苏格兰调回主力部队,并将全部财力用于对法战争,对苏格兰的控制也逐渐削弱。1357年英苏两国签订和约,英格兰承认大卫二世为苏格兰国王,条件是对方支付高额的赎金。
苏格兰战争是英国最后一场中古类型的战争,也就是单纯的侵略土地的战争,作战目的在于扩大英王和诸侯的领地。但百年战争则是一种新型的战争:虽然在表面上仍然是中古式的征服战争,但战争的真正目标在于商业:对于英格兰的商业来说,苏格兰没有什么重要性,而对于英格兰商业非常重要的两个区域都在法国,一个是羊毛业中心佛兰德地区,一个是盛产酒、盐和铁的加斯科涅地区。
百年战争反映的是英格兰商业资本的兴起,而苏格兰战争反映的是苏格兰的停滞。此后英格兰虽然不再企图征服苏格兰,但是双方仍然在进行着长期的非正规战争。这种战争把英苏国境两旁的广大地区化成一片荒野,使得苏格兰工业和商业的发展趋于停顿。当英格兰的中古封建制度在百年战争中急剧衰落时,苏格兰仍不能摆脱封建贵族势力的影响。
1371年大卫二世去世后,由其外甥罗伯特·斯图亚特继位,开创了历代苏格兰王朝中享国最久的斯图亚特王朝。斯图亚特这个姓氏来自苏格兰的一个世袭贵族职位--"王室总务官"(High Stewart)。这是一个权势与国王不分轩轾的大贵族,苏格兰还有不少这样的大贵族,比如"黑道格拉斯家族"(今日苏格兰最大的贵族汉密尔顿公爵就是这个家族的后代)。
斯图亚特王朝各位君主都曾经试图削弱贵族的权力,增强王权,但是往往以失败告终。其中一个主要原因是斯图亚特王朝的大多数国王都是幼年登基:詹姆斯一世12岁,詹姆斯二世7岁,詹姆斯三世九岁,詹姆斯四世15岁,詹姆斯五世和詹姆斯六世都是1岁就成为国王。这就势必要由王太后和大贵族组成摄政会议,来代行王权。
除了贵族之外,苏格兰长老会也是一个权力极大的最高宗教裁判会议,地位有些类似于英格兰的议会,但经常与国王发生冲突。在英格兰,都铎王朝亨利八世的宗教改革使得教会隶属于国家,而在苏格兰,有时国家似乎完全隶属于教会。
在外交方面,苏格兰王国延续了与法国的"老同盟"关系,但是国王和大贵族经常与英格兰联姻。詹姆斯一世娶了英国大贵族萨默塞特伯爵的女儿琼,詹姆斯四世则娶了英王亨利七世的女儿玛格丽特,两人所生的儿子詹姆斯五世及其后代从而拥有了英格兰的王位继承权。
詹姆斯五世在1542年去世。他虽然有几个私生子,但合法的孩子只有去世前一个星期生下来的玛丽·斯图亚特。弥留之际的詹姆斯五世听说这一消息后,曾喃喃地说:"因女孩来,自女孩去",意思是斯图亚特家族的王位来自罗伯特·布鲁斯的女儿,也将由自己的女儿送给他人。
在英王亨利八世的安排下,英苏两国在1543年签订了《格林尼治条约》,规定玛丽将来嫁给英国王子爱德华——也就是爱德华六世,英格兰和苏格兰将组成联盟。如果两人没有后裔,则该联盟自然解体。但是苏格兰教会拒绝批准这个条约,于是亨利八世对苏格兰开战,萨默塞特公爵率领军队攻打爱丁堡,试图抓到玛丽。5岁的玛丽先被藏到斯特灵城堡的密室中,然后被匆匆带到法国,在那里与3岁的法国王太子弗朗索瓦订婚。
无论是历史上,或在英剧《都铎王朝》中,亨利八世都是不折不扣的暴君,但正是他的所作所为让都铎王朝与斯图亚特王朝在日后实现了的“王朝联合”。
此后十几年中,苏格兰王太后玛丽·德·吉斯凭借一支法国军队的援助统治着苏格兰,如同法国的一个行省。苏格兰的天主教徒拥护法国的统治,新教徒则逐渐采取亲英的立场--英格兰的新教如何有利于贵族阶层,许多苏格兰贵族都有机会观察过,于是他们纷纷加入新教。1559年苏格兰爆发内战,翌年信奉新教的苏格兰贵族借助英国陆海军的帮助,把法国军队赶了出去,并把新教定为苏格兰国教。
法王弗朗索瓦在1560年去世,守寡的玛丽女王(就是上文那位5岁被送往法国的玛丽·斯图亚特)随后返回苏格兰,并与表弟亨利·斯图亚特结婚,在1566年生下了继承人詹姆斯六世。然而她第二年就因被怀疑与情夫一道谋杀自己的丈夫而遭废黜,被迫逃亡到英格兰,把自己的独生子留给了一群苏格兰新教贵族。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一世是玛丽的表姑,她惧怕玛丽在天主教徒中的号召力,以及继承英格兰王位的资格(按照罗马天主教会的规定,亨利八世离婚后和第二个妻子所生的伊丽莎白是私生女),把玛丽囚禁了18年之久,最终以"叛国罪"将其处决。
1603年伊丽莎白女王去世,都铎王朝传下来的直系血胤至此终结。由于亨利八世处决了大量有王族血统的贵族,因此当时只剩下两个合法的男性王位继承人,一个是苏格兰国王詹姆斯六世,他的母亲是英王亨利七世长女玛格丽特与詹姆斯四世的孙女;另一个是赫特福德伯爵的儿子爱德华·西摩,他的母亲是亨利七世幼女玛丽与萨福克公爵的外孙女。尽管亨利八世在遗嘱中规定伊丽莎白的继承人是萨福克公爵家族,但是伊丽莎白却坚持长幼有序的原则,指定信奉新教的詹姆斯六世为自己的继承人。詹姆斯统治着一个很穷的国家,他自己也没有多少钱,因此对富庶的英格兰一直垂涎三尺,所以甚至当伊丽莎白处决了他母亲后,也只是稍微抗议了一下而已。
1603年4月,经过一系列紧张的政治斗争和讨价还价,苏格兰国王詹姆斯六世被英格兰议会迎立为英王詹姆斯一世,他起身离开爱丁堡的圣十字宫,前往伦敦,苏格兰与英格兰的"王朝联合"(Union of the Crowns)时代开始了。这个名称意味着两国仍然是各自独立的王国,只是共奉斯图亚特家的君主为国王而已。两国仍然有各自的议会、法律、军队和税收。唯一作出改动的是两国的国旗:1606年詹姆斯国王下令把英格兰的白底红十字圣乔治旗与苏格兰的蓝底白十字圣安德鲁旗合而为一,也就是今天英国米字旗的前身。
⑦ 明明是侵略者,却被英国人尊为开国元勋,威廉一世如何征服英格兰
威廉一世一直被英国人视为是与伊丽莎白、维多利亚等人同等重要的历史人物。直到今天,关于他的历史考证与传说辨疑仍然没有停止。他究竟做过什么,能让历史如此铭记?
一、诺曼人、丹麦人、英格兰人的三族融合
如果说日耳曼人是罗马人之后欧洲的第一波外来者,那诺曼人则是当之无愧的继任者。早在8世纪末,来自斯堪的纳维亚半岛的诺曼人就开始迁徙到欧洲各处,位于法国北部的诺曼底,便是法王赐给他们的第一个大陆领地。911年,诺曼首领罗洛同法王达成协议,获得了在诺曼底一带的定居权。诺曼底从此成为了北欧人向欧陆迁徙扩散的第一中心。
装束颇具法国贵族风情的威廉
传统英格兰贵族与北欧交往密切,各地教会与罗马教廷的结合紧密,这些趋势都在威廉征服之后发生转向。此后的英格兰更加深了与西欧王室的交往,并第一次产生了“海外拓殖”的需要。英国王室将其触手伸向法国西北部、德意志西部等地,后来又与意大利等发生了联系,英国从此成为了一个对外政策统一的国家,这为其发展提供了不小的便利。
⑧ 诺曼底人为何要入侵英国
诺曼人即北方人的意思。北欧斯堪的纳维亚半岛上住着维京人(斯维亚人一支是瑞典人的祖先),公元四,五世纪由于人口增长而产生了土地资源不足等问题。从八世纪开始维京人开始侵袭欧洲大陆,其中瑞典人侵袭斯拉夫诸部,建立诺夫哥罗德;挪威人入侵爱尔兰和法国塞纳河流域,西西里岛等地,丹麦人侵袭英格兰和苏格兰。维京人一支诺曼人在法国西北部侵占大量领土,因法国国王无力驱逐,在911年将维京人占领的土地封分给其首领,该地便称作“诺曼底”,即诺曼人的领地,此后诺曼底受法国政治经济文化影响开始封建化过程,到十一世纪中期已成为一个强盛的公国1066年法国大封建主诺曼底公爵威廉趁英国发生内乱渡海入侵英格兰,在黑斯廷斯与盎格鲁萨克森国王哈罗德发生激战,由于哈罗德刚从与丹麦人的战争中回来无力对抗威廉,威廉最终取得胜利,建立了诺曼王朝,威廉即成为英国历史上有名的征服者威廉Wamllion the Conquer。这次征服对英国历史影响重大:它是英国历史上最后一次外族入侵,此后近一千年在没有人能成功侵占不列颠岛(拿破仑没能占领英国,二战时德国也没法占领)诺曼征服加速了英国的封建化过程,威廉在英国加强中央集权过程,形成了不同于欧洲大陆的封君封臣制,即封臣的封臣还是封臣,从而控制了许多中小贵族。1086年威廉调查人口财产地产等状况,编制成所谓的“末日审判书”此外,诺曼征服还给英国带来了欧洲大陆先进的文化。法国的宫廷礼节开始流行于英国上层社会。贵族们以讲法语为荣,而普通百姓仍讲英语。大量法语词汇渗入英语,直到十四世纪中期,法语一直作为英国的官方用语。
⑨ 爱德华表弟威廉对英国发动战争的背景是什么
1042年,英国贵族推举爱德华为国王,并于1043年4月3日在温切斯特举行了加冕礼。爱德华是一个虔诚的信教者,没有子女,曾指定威廉表弟作为继承人。1066年1月5日,爱德华病逝,英国贵族会议选举大贵族哈罗德为国王,这一下惹怒了法国北部诺曼底公爵威廉。爱德华的母亲是诺曼底公爵理查的女儿,威廉和爱德华算是表兄弟,威廉要求以亲属关系继承英国王位,这是他对英国发动战争的借口。征服英国,不仅可获得他渴望已久的王位,还可夺得战利品、土地和农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