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什么东西英国人一年吃200斤,中国人一年却只吃2斤
200斤相当于100公斤,很显然一年能够吃这么多的那一定是主食。有的自媒体写文章称每年英国人要吃200斤面包,这很显然这是不对的,据政府的《全国饮食和营养调查》,每人每天食用面包的中位数约为90克,男性(113克)高于女性(76克)。那么按照每天90克面包计算,平均英国每人每年食用面包32.85公斤。
今年与往年不同,一方面是受疫情的影响,导致农产品需求减少,这对农产品的产能造成很大冲击。另外一方面,水旱、蝗虫灾害频繁,粮食出现明显减产。为此很多产量国都已经开始限制粮食出口。经济下行,粮食减产,更多的人将会重返赤贫,这可能会引发人道主义危机。英国虽然不可能出现粮食危机,但是情况不容乐观。英国农民协会(NFU)也表示,今年英国小麦种植面积大幅下降,加上今年早些时候的干旱以及8月的大量降雨,收成将跌至40年来最低,仅为往年的三分之一。为此不得不从美国、法国、德国等国进口。
‘贰’ 英国人为什么把薯仔当主食
原因:英国因属于海洋性气候,英国天气寒冷,单纯种谷物、蔬菜都很难丰收。1586年,薯仔被引入英国,因适宜在寒冷地区种植并且高产,逐渐成为英国人每日三餐的主食。
从现代营养学角度来看,这不失为一个非常良好的选择。薯仔的胡萝卜素、叶酸和维生素K等营养成分远远高于普通主食,淀粉含量又多于绿叶蔬菜,营养价值介于粮食和蔬菜之间。以薯仔替代部分粮食,还可以起到增强饱腹感,增加钾、维生素C和膳食纤维等营养素的作用。
在英国,无论是街头小店、高级餐馆,还是家庭烹调都离不开薯仔,而且做法更是创意多多:除了把薯仔捣碎做成薯仔泥当主食吃,英国人还把它变换成了薯条卷、薯格等花样。此外,还有油炸薯仔饼、麻辣薯仔块、薯仔薄饼,加点芝士做成薯仔浓汤。当各种薯仔美食都尝完了,最后还免不了来一道薯仔沙拉。
(2)英国人消耗多少罐头扩展阅读:
薯仔虽好,但英国人在食用方面也有两点隐忧:
1、油炸。油炸后的薯仔营养几乎损失殆尽,且油炸过程极易使蛋白变异。薯仔富含的谷氨酰胺和天冬酰胺在120℃~190℃的烹饪条件下,容易产生丙烯酰胺(一种致癌物);
2、酱料多。英国人吃薯仔时,常常配以大量番茄酱、芝士调料,高热量、高盐令薯仔的营养大打折扣。
英国官方数据显示,与40年前相比,英国民众的日常饮食习惯已经发生改变,1974年,平均每个英国人每周消费薯仔1.4千克,到2014年,消费量下降超过一半,新鲜薯仔消耗量从每人1.3千克下降到413克,而薯片和薯条等薯仔加工制品的消耗量,却从每人119克上升到240克。
这意味着,更多的薯仔被用于并不健康的吃法。
‘叁’ 英美两国的饮食结构
英国人在吃肉时正逐步将兴趣从红肉转移到白肉身上,鸡肉开始取代牛肉、羊肉和羔羊肉成为他们餐桌上的最爱。由于一年四季均可以做到大量进口,所以目前英国人对于新鲜水果的消费量与日俱增。与50年前相比,英国人对于糖、蛋糕、点心以及蜜饯类食品(包括果酱、橙皮酱以及蜂蜜)的消费量出现了明显下降,这说明他们已经不再像以前那样酷爱甜食了。
http://gb.cri.cn/18504/2008/01/29/[email protected]
美国式饮食不讲究精细,追求快捷方便,也不奢华,比较大众化。一日三餐都比较随便。
早餐以面包、牛奶、鸡蛋、果汁、麦片、咖啡、香肠等为主。午餐一般在工作地点用快餐(快餐是典型的美国饮食文化,十分普及),一般有三明治、水果、咖啡、汉堡包、热狗等。晚餐是正餐,比较丰盛,有一二道菜,如牛排、猪排、烤肉、炸鸡等,配面包、黄油、青菜、水果、点心等。也有不少人上餐馆用晚餐。美国餐馆很多,一般供应自助餐、快餐、特餐(固定份饭)、全餐等各种形式的餐饮,价格一般比较低廉,也可点菜,点菜价格最高。早餐一般在8时左右,午餐一般在12时-14时,晚餐一般在18时左右。他们在临睡前有吃点心的习惯,成人以水果、糖果为主,孩子则食用牛奶和小甜饼。
美国人的口味比较清淡,喜欢吃生、冷食品,如凉抖菜、嫩肉排等,热汤也不烫。菜肴的味道一般是咸中带点甜。煎、炸、炒、烤为主要烹调方式,不用红烧、蒸等方式。以肉、鱼、蔬菜为主食,面包、面条、米饭是副食。甜食有蛋糕、家常小馅饼、冰淇淋等。他们喜欢吃青豆、菜心、豆苗、刀豆、蘑菇等蔬菜。所用肉类都先剔除骨头,鱼去头尾和骨刺,虾蟹去壳。
美国人喜欢吃糖醋鱼、咕噜肉、炸牛肉、炸牛排、炸猪排、烤鸡、炸仔鸡等肉食菜品,爱用冰水、矿泉水、可口可乐、啤酒、威士忌、白兰地等饮料,喜欢在饮料中加冰块,不喜欢饮茶。饭前以蕃茄汁、橙汁等作为开胃饮料,吃饭时习惯饮用啤酒、葡萄酒、汽水等饮料,饭后则喝咖啡,很少喝烈性酒。美国人不爱吃猪蹄、鸡爪、海参、动物内脏、肥肉等。烹饪时不放调料,调料放在餐桌上自取,有酱油、醋、味精、胡椒粉、辣椒粉等。
部分美国人喜欢吃蚯蚓、罐头、饼干。制作凉菜时,一般用色拉油、沙司作调料。不少人喜欢吃我国的粤菜、川菜以及甜酱、蚝油、海鲜酱等。喜欢用威士忌、杜松子酒、伏特加等生酒混合调制鸡尾酒。
http://www.chilema.cn/news/view.aspx?id=1903
‘肆’ 臭气熏天的鲱鱼罐头,销量最高可达360万罐,究竟谁在吃呢
臭气熏天的鲱鱼罐头,销量最高可达360万罐,究竟谁在吃呢?
对于我们来说,鲱鱼罐头可以说是黑暗料理,因为它的味道实在是太难闻了,但是每年鲱鱼罐头却能销量达360万罐,这就是因为当地人对它的极度热爱。
其他乘客就要遭殃了,所以航空公司。禁止乘客携带鲱鱼罐头也在情理之中,而在瑞典,每到八月份鲱鱼罐头成熟的日子。当地人会举办庆祝派对,在花园草地摆好桌椅,邀请亲朋好友。接着把鲱鱼做成美食端上桌,这时鲱鱼罐头是主角,当地人会搭着薯仔,酸奶油以及洋葱一起食用,大部分瑞典人觉得鲱鱼罐头是很美味的。
‘伍’ 二战时期,各国罐头里有啥
1804年,法国人尼古拉·阿佩尔经过苦心研究,终于创造了能长期保存食物的方法。先把食物放进广口瓶内,置于热水中煮沸,加热一小时,然后再用木塞塞紧,最后用蜡封口。这便是最早罐头的由来。随着时间的发展,欧洲制作罐头的技术突飞猛进,罐头也作为军事物资广泛应用于各大战场。让我们来看看二战期间各国的军事罐头里都包装的啥。
相比其他国家,美国大兵的罐头伙食最好,其他人有的,美国人几乎都能吃到。不过由于战争后期预算紧张,罐头就特殊了起来。美国企业开创了难吃的午餐肉罐头,将少部分猪肉或牛肉和大量淀粉混合,做成的“灵肉”非常难吃。以至于士兵们宁愿饿着也不吃罐头。
日本国由于农业相对落后,像牛肉罐头这种稀罕货原材料几乎都是从美国进口,当时主要的罐头多为海鲜食品。除此之外日本士兵也有自己准备便当的习惯,从二战史料来看,日本人并不怎么喜欢吃罐头。常常洗劫中国老百姓的大米。
中国则不必说,当年国力空虚,没有制作罐头的能力。红军两万五千里长征时往往要面对缺乏食物的困境,他们恪守不拿群众一针一线的信条,树皮,野菜,甚至牛皮腰带,凡是能吃的红军都吃过。相比其他国家,属实扎心。
‘陆’ 人类一天正常消耗多少卡路里。金枪鱼罐头水浸大概多少卡路里。
成年男子一天正常消耗约1800千卡左右!!!至于水侵金枪鱼罐头,100克约80千卡到100千卡左右,看是什么牌子的了, 有的牌子热量低,有的热量高!!!
‘柒’ 英国人的饮食习惯(包括一日三餐和周末用餐)
英国人的饮食习惯每天四餐:早餐、午餐、下午茶、晚餐。
早餐 英国人十分重视早餐,尤其是周日的早餐。英国人用早餐的时间一般是7:00-9:00。传统的英式早餐比较复杂,开始吃一点麦片粥(以正宗苏格兰风味的粗燕麦片粥最为可口,而且富有营养,尤其是加入牛奶或奶油以及糖或盐之后);接着时熏肉片或加鸡蛋或腊肠加熏肉片,有时还吃熏鱼或鲜鱼;最后吃黄油或果酱烤吐司面包,有时还有些水果,饮料是茶或咖啡。
午餐 午餐一般在12点至下午2点之间。但对于大多数外出上班或上学的人来说,午餐则是一顿便餐。有些中、小学免费供应午餐。对于大多数工作人员来说,午餐休息时间较短,他们或去所在单位自助餐厅或邻近的快餐店吃顿快餐,或吃自带的简便快餐。这种自备午餐由奶酪、面包、黄油构成,通常还有西红柿、莴苣、芹菜以及沙拉和酸黄瓜。在家中吃午饭的,大多数人的午餐也比较简单,吃些头天晚上剩下的冷肉,外加一些用蔬菜制成的凉菜,以及肉饼、布丁和水果,饭后喝咖啡。也有少数人认为午餐是主餐,要吃牛排、羊排或鱼以及甜饼、饼干、干酪,还喝啤酒。
下午茶 下午4-5点钟,有一道下午茶,吃下午茶的英国人不仅仅是喝点饮料或吃一顿饭,而且是一种传统。下午茶一般是红茶、蛋糕、面包和饼干。英国人称下午茶为“茶休”(teabreak),时间是一刻钟至二十分钟,不少人还有喝上午茶的习惯。英国人主要是喝奶茶。其做法是先用沸水将茶杯温一下,放进茶和奶,再冲入沸水。奶茶冲好后,有的直接喝,有的在奶茶里加糖、鲜柠檬汁等。糖和柠檬汁等事先放在旁边的器皿中,个人根据口味自取,但绝不能同时加奶和柠檬汁。
晚餐 晚餐一般是一天中的正餐,一些讲究的人家进餐前要换上晚礼服。正规的晚餐至少包括三道菜,最常见的主菜就是烤炙肉类浇肉汁,以及牛排、火腿、鱼等,通常是每人。一大块肉(鸡肉、羊肉、猪肉、牛肉等),一盘拌了黄油的薯仔泥,一盘青菜(沙拉等)。另外,饭前每人有一碗汤,饭后有点心、冰淇淋以及水果。晚餐时一般要喝啤酒或葡萄酒,一些富人则喝烈性的蒸馏酒——威士忌。
‘捌’ 二战士兵吃些什么
苏联伙食
据记录黑面包至少挽救了40万人的生命,维持了将近1000万人的战斗力。它的配方简单,但烤制过程复杂而精确,通常需要三天。在斯大林格勒战役期间,饥饿的苏军指挥员常常把部队中所有人员佩戴的手表或戒指集中起来,用于交换难以下咽黑面包和马肉肠。
美国援助的罐头午餐肉原是二战联军的主食,前苏联领导人赫鲁晓夫当年甚至称,“没有罐头午餐肉,我们的军人将无粮可吃”。苏军的内部价是两块手表一整条黑面包,在供应不畅的时候,一条黑面包是10个战士一天的口粮。
苏联士兵的伙食通常包括圆白菜汤〔Shchi〕和煮荞麦汤〔Kasha〕。这些都是标准的俄国乡下常见的原料。一个老俄罗斯人这样说:“Shchi ee kasha, pisha nasha。”意思是:“圆白菜汤和煮荞麦汤,是俺们经常吃的。”通常的附加食品是茶、咖啡、盐、面包、通心粉、咸鱼或罐装肉。美国食品很常见,通常计算,这些通过租借法案来的食品在战争中可以为一千二百万人的陆军每人每天提供半磅的份量。这些食品在一九四三年之前是很常见的,四三年后,通过租借法案来的事物原料也是很常见的。这些原料通常被称为“第二前线”而鸡蛋粉被称为“罗斯福的鸡蛋”。援助的食品物资包括面粉、干碗豆、豆类、糖和罐装肉类。其他的还有 Tushonka 黄油〔一种由凝胶沉淀捣碎制成的东西〕、蔬菜、油、人造黄油、罐装的或块状干牛奶、干鸡蛋、粗面粉和咖啡。虽然咖啡的供应一直没有间断,但茶依然是传统的常见饮料。
伏特加和其他酒精类饮料,是部队经常需要的。只要可能的情况下,士兵们都会喝它。喝缴获的德国酒通常比正式配给部队的要好。而一个士兵喜欢的酒可能某某国的牌子到本地的都有。 德国伙食
德军的伙食基本上是一日三餐。其中午餐占50%,晚餐占33%,早餐占13%,这遵照了德国人的生活习惯--以午餐为日常用餐的中心。
1级伙食 --Verpflegungssatz I最高优先配给。
主要包括:
黑麦面包 750克
黄油(植物奶油)或者食用脂肪 45克
香肠(生罐装食物) 120克(有时是熏鱼)
果酱或人造蜂蜜 200克
煮过的薯仔,蔬菜 750克
肉类 120克
蔬菜或动物脂肪 45克
调料 15克
咖啡豆(有时以红茶代替) 8克
巧克力或糖果 1袋 香烟纸 7卷
这些食物用罐头和纸包好,放入纸箱内。
战争时期士兵伙食供应的实际情况:
供在一线作战的士兵食用的食品应在24小时内借助夜色的掩护送达前线:“夜色降临之后,运输兵的到来打破了战斗间歇的沉寂,他们送来了食物,并取走士兵们写好的家信,已经有两周没人来收取这些家信了。送上来的食物是冷咖啡,以及大锅煮出来的杂烩浓汤,我们每个人还得到了半块大面包、一勺人造奶油和人造蜂蜜以及150克肉食或者奶酪。饥饿的我们不能一下把这些东西都吃光,因为下一次食物供给可能在24小时之后才能送到。”1944年起,补充兵部队的伙食标准被降低,食物总量并没有减少,但其中肉类和脂肪的比重降低了,取而代之的是薯仔和蔬菜。
正是靠着这些德国从挪威一直打倒希腊,再从希腊得到莫斯科城下。
德国士兵在回国休假时使用特种食品供应卡。面包证和食品供应卡一起印刷在一张硬纸片上,需要多少面包就用剪刀剪下多少克的面包证,和士兵证一起使用就能享受对战时探家士兵的免费食品供应。 中国军队
中国国民党军队腐败的“乞丐部队”
物资短缺给补给带来困难,但军队中的腐败进一步恶化了士兵们的生存环境。即使是嫡系部队,士兵们也总是吃不饱,不光粮食,几乎所有的军需物资都很匮乏。
美国人研究了中国军队的伙食分配制度后总结:按照部队规章,每个士兵发给每天24盎司米,一份盐;每月一份全薪,如果全花在食物上,一个月可以买一磅猪肉。一个中国士兵靠这些配额可以很好地维持生活。可是,事实上他们真正得到的仅仅是分配给他们的食物和钱的一部分,因为长官们习以为常地为自己“克扣”很大一部分。结果是大多数国民党士兵营养不足。
二战中,美国针对中国军队长期缺乏营养,体力较差,影响战斗力,由美国营养专家提出供给标准(每人每日发给):
大米:27.3盎司(850克)
蔬菜:11盎司(340克)
大豆:2.2盎司(70克)
花生:1.1盎司(35克)
肉类:1.1盎司(35克)
植物油:1盎司(30克)
盐:0.35盎司(10克)
燃料:29.43盎司(900克)
盎司=31.1035g
1945年2月28日,蒋介石批准了这个标准。相继在贵阳、昆明、百色等军中试行。 英国皇家军队英国皇家军队的伙食当然是少不大名鼎鼎的咸牛肉罐头,伙食水平低于美国军队但是远在德国和苏联之上。
英国步兵每日配给:
1又1/4磅鲜肉或冻肉,或者1磅罐头肉或咸肉
1又1/4磅面包,或者1磅饼干或面 4盎司咸肉(熏肉)
3盎司干酪
5/8盎司茶4盎司果酱 3盎司糖2盎司盐
1/36盎司胡椒粉1/20盎司芥末
8盎司新鲜蔬菜,或者2盎司脱水蔬菜。 1/10吉尔酸橙汁(在缺乏足够新鲜蔬菜的情况下作为替代品,1吉尔等于四分之一品脱)
1/2吉尔朗姆酒(1吉尔等于四分之一品脱) 每周供应不超过2盎司的烟草
在必需的时候允许下列替代食物的使用:
使用4盎司燕麦片者米 代替 4盎司面包或者饼干。 使用 1/30盎司巧克力 代替 1/6盎司茶
使用1品脱勾兑酒(葡萄酒,白兰地)代替1配给量烈性酒
使用4盎司干果 代替 4盎司果酱
使用4盎司黄油、猪油、人造黄油,或者1/2品脱食用油 代替 4盎司咸肉(熏肉 ) 日本军队伙食
没有饭团就会战斗力大减的日本
日本新兵的伙食看上去很不错,但实际上后来就变得极为磨炼人了。一位入伍前在横滨当造船厂工人的新兵说:“在我入伍的第一天,我们吃到了一顿特殊的美餐,红小豆煮粘米饭,但是就在我们吃饭的时候,上司发话说:‘这是你们吃到的最后一顿好饭了,从今之后一切都会变得严酷起来。’”后来,陆军和海军新兵们通常所吃的早餐就是凉米饭加咸菜以及一杯冰冷的茶,而且要极快地吃完,以便赶回去继续军事操练。午餐可能是米饭加上一点肉或鱼,晚饭则不过是一碗汤加上一点点米饭和蔬菜。
日本陆军昭和6年伙食标准: 米:640克 麦:200克 罐头肉:150克
干菜:110克
泡菜:40克
酱油:20克
盐:12克
糖:15克
茶:3克
在前不久轰动一时的东史郎日记,其中很多地方说到,日军的战场后勤保障能力很差。在部队出发的前几天还可以就士兵自带的口粮过日子,然后就开始节食减肥。一天吃不到一合大米(一合约0.18升),菜就是咸菜什么的,一点奶糖都是十分珍贵的,基本上看不到什么动物食品。改善伙食只有在部队到后方休整的时候才有可能吃能按军部标准发放的基本伙食,或是部队就地”征发粮食,实际就是抢劫“。
日本当时的后勤系统相当垃圾,特别是食品配给(小鬼子们都是骂声一片啊)于是侵华战争开始后,部队食物配给就一个命令现地自给:抢!中国老百姓的猪,鸡可就遭难了,日本鬼子在战争中抢劫可比土匪有过之无不及。
日军下级军官在东南亚战场上的回忆:每次部队转移驻地的时候,一般只带上5左右天的口粮,假如5天内不能到驻地的话,那么每天下午4点就开始排人进入丛林猎杀或采集野果充饥,并且在第三天开始减少口粮配给;而且里面也写到,如果部队是开赴前线的话,那么会把驻地的牲口带上,用来提供肉食,在没有食物的情况下,日军经常发生杀吃战俘,甚至是自己战友的事
‘玖’ 英国人一天三顿是怎么吃的呢
说到英国,这个国家的人给我们的印象就是那种成沉稳、绅士的,毕竟当地的文化方面是非常突出的,随处都散发着那种浓郁的文学气息,除了人、文化和当地的建筑之外,就连当地的食物都和英国人一样内敛,从他们的一日三餐中就能够看出来,质量精、数量很少,在食物搭配上面也非常讲究。
不过,英国人不擅长烹饪,所以他们吃的差不多都是各种冷冻的熟食,这些食物都是装在罐头里面的,因此,英国判断主妇的标准就是,只要能开罐头就好了,不用考虑是否会烹饪,也难怪当地被称作是“美食荒漠”,除了罐头食物,还真的没其他好吃的了。
‘拾’ 英国的饮食文化
要了解一种文化,饮食也是其中很重要的一个方面。英国本土的餐饮比较注重营养,并不注重烹调方式,巧克力和薯条仍然是他们的最爱,在做许多食物的时候,他们都爱添加一些巧克力,而薯条的消费更是惊人,每星期全英国能消耗五百多万公斤的薯条。
餐餐吃啥
英国人的饮食很丰富,除了本国的饮食以外,还有许多的外国餐馆。饭店的饭好吃,但价格比较贵,所以大部分的英国人还是在家吃传统的英国饮食。
传统的早餐被称为Full English或者The Full English Fry-up ,一般有鸡蛋、猪排(bacon)、火腿(sausages)、煎面包(fried bread)、烤豆(baked beans)和蘑菇(mushrooms)(如图所示),另加一杯咖啡。现在除了饭店或餐馆还供应这样的早餐以外,多数人只是吃一碗麦片粥(a bowl of cereal),一片面包(a slice of toast),喝点橘子汁(orange juice)或一杯咖啡(冬天的时候,有很多人会用热的稀饭代替麦片粥或咖啡)。另外,英国人鸡蛋的吃法主要有三种,分别是水煮荷包蛋 (poached),煮蛋(boiled), 搅碎了的鸡蛋(scrambled),但他们不吃蒸蛋(steamed).
典型的英式晚餐一般由肉和两种蔬菜组成,调料就是煮肉时的肉汤(gravy)。英国的畜牧业很发达,牛肉(beef)和羊肉(mutton,lamb)较多,价格也比较便宜,但猪肉很少;由于他们的气候不适合作物的生长,所以蔬菜通常比较贵,很多蔬菜和粮食都需要进口,当地土生的蔬菜主要有薯仔、胡萝卜、豆类(peas)、卷心菜(cabbages)和洋葱,消费量也非常大。实际上现在英国人的晚餐也有很大的变化,有一种说法就是,现在已经没有多少英国人吃英国饭了。据最近的调查表明,大多数人的晚餐吃印度的咖喱(curry);现在,米饭和意大利面条也被称为“英式晚餐”,但他们的米饭是蒸的而不是煮的,比我们的夹生饭还要生,一粒粒都可以数过来,很难吃。
礼拜天的正餐一般在中午,称为Sunday lunch, 一般是一片烤肉(roast meat)----可以是牛羊肉,也可以是鸡肉或猪 肉,约克郡布丁(yorkshire pudding),另外再加上两种蔬菜(如图所示),但口味需要自己调,因为除了烤肉是加盐的,另外还有一些高汤(gravy)以外,其它都是不加盐的,蔬菜就是用水煮熟了而已。
他们吃肉时都比较讲究,为了达到最好的效果,不同的肉配不同的酱(sauce),牛肉配辣根酱(horseradish sauce),猪肉配甜苹果酱(sweet apple sauce),小羊肉(lamb)配薄荷酱(mint sauce)。
喝点啥
英国是饮茶大国,平均每天要喝掉1.65亿杯的茶,每年要进口14.4万吨的茶叶。他们喝的茶一般都很浓的红茶,通常是在每个人的茶杯中添加一匙茶叶,然后再在茶壶中加一匙,喝的时候还喜欢再加点奶。源于他们对茶的偏爱,在英语中有好多跟茶有关的词汇,例如,如果喜欢某物,可以说,“It’s my cup of tea.” 不喜欢的话就是“It’s not my cup of tea。” 还有tea time, tea party, tea break, high tea, cream tea等。如果有人问你: “Do you like a cuppa?”, 实际上就是问你要不要喝杯茶;另外,主动提出给别人从茶壶中倒茶的表达方式也很有意思,“Let me be mother”或 “Shall I be mother?”,跟是否想当妈妈没有一点关系。
跟茶能够旗鼓相当的饮料就是咖啡了,通常有black coffee和white coffee之分,区别就在于加不加奶。酒精饮料主要有啤酒和白酒,其中最有名的啤酒(ale)是bitter(苦啤酒),颜色较深,酒劲比lager(度数较小的啤酒)大一点。白酒比较有名气的是苏格兰威士忌(Scottish whisky)等。无论年轻还是年长,酒吧几乎是每个英国人必去的地方,是他们生活中必不可缺的。酒吧的里面往往比较暗,灯光昏黄,个别有情调的小酒吧还会用蜡烛代替电灯;吧台有一溜不同的饮料开关,侍者大部分都会微笑着问你要点哪种饮料,当然消费量最大的还是啤酒。
特色饮食
英国人发明了三明治(sandwiches),另外还有一些特色饮食,这里抛砖引玉挑选几个有代表性的做一介绍。
约克郡布丁(Yorkshire Pudding)。英国大部分的布丁 都是作为餐后甜点的甜食,但Yorkshire pudding 却是主菜中的开端,本身由面粉、鸡蛋、奶等原料发酵后在烤炉中烤熟,用来配蔬菜和高汤。
炸鱼和薯仔条(Fish and chips)。英国最传统的快餐。鱼主要有鳕鱼(cod), 黑线鳕(haddock), 鲽鱼(plaice),挂糊后再炸熟,配上同样炸好的薯仔条,调料一般需要自己加,口味很好,但比较油腻。早期就用报纸包着卖,现在换上了干净的包装。在英国北部,有人还把它配着mushy peas(一种磨碎了的加工好的豆子)吃。
窝在洞里的蟾蜍(Toad in the hole)。名字这么好笑,但实际上就是用yorkshire pudding 装着的香肠,另外配着蔬菜和高汤吃。
牧羊人派(Sheperd’spie)。做法就是把搅碎了的牛肉,蔬菜,蘑菇汤等搅合在一起,然后把煮熟后的薯仔捏碎洒在上面,最后加一层奶酪进烤箱烤,奶酪完全融化后就好了。
农夫的午餐(A ploughman’s lunch)。现在主要是餐馆中提供的冷餐,主料是面包、奶酪、泡菜,另加半个苹果,一段芹菜和甜菜等。
斑点迪克/狗(Spotted Dick/ Dog)。一个有悠久历史的甜点布丁, 即加了葡萄干或醋栗的点心。斑点指的是其中的干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