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英国资讯 > 英国对华援助什么了

英国对华援助什么了

发布时间:2022-08-04 20:11:44

⑴ 英国在鸦片战争时的对华外交政策

英国在鸦片战争时的对华实行武力外交政策。
为打开中国市场大门,英国政府以此为借口,决定派出远征军侵华,英国国会也通过对华战争的拨款案。1840年6月,英军舰船47艘、陆军4000人在海军少将懿律、驻华商务监督义律率领下,陆续抵达广东珠江口外,封锁海口,开始了鸦片战争。
腐败无能的清朝政府无力抵抗英军,命令盛京将军耆英赶到南京,于29日与璞鼎查在英国军舰上签订了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 《南京条约》,第一次鸦片战争到此结束。
第一次鸦片战争的结果,外国资本主义从中国得到了割让香港,赔款2100万元,开放广州、福州、厦门、宁波、上海五口通商,以及协定关税权、领事裁判权、片面最惠国待遇等一系列特权,严重损害了中国的独立主权。《南京条约》签订后,美国、法国接踵而来,乘机索取特权,强迫清政府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鸦片战争标志着中国近代史的开端,从此中国开始经受更加深重的苦难,中国人民面临着更为复杂曲折的斗争。

⑵ 英国与中国达成抗疫合作内容是什么

环球网12月24日消息,英国驻华大使馆表示,目前英国正与世卫组织、中国等国际伙伴合作,就新冠病毒的传播和起源等问题进行研究,希望尽快遏制病毒传播,为全球疫情作出贡献。除此之外,英国驻华大使馆还透露,目前中英双方已共同启动一个新的合作方案,目的在于提升各机构对大流行病的管控和预防能力,并为推广疫苗及新的治疗方法提供资金支持。

例如伦敦希思罗机场目前采用的30分钟新冠肺炎快速检测法,正是中英两国科学家的研究成果。

(2)英国对华援助什么了扩展阅读

病毒的变异速度比流感要慢

12月22日,《科技日报》援引世卫组织首席科学家苏米亚·斯瓦米纳坦的话称,就目前掌握的情况来看,新冠变异病毒的变异速度比流感要慢,且尽管病毒出现了变化及突变,但尚未发现任何一个(病毒或突变)对目前已有的疗法、药物及疫苗的有效性产生重大影响。

除此之外,根据英国媒体报道,美国辉瑞制药、Modena公司,德国生物新技术公司目前正在分别就其研发的疫苗对新冠变异病毒的有效性进行测试,其中Modena公司还表示,预测其疫苗对变异病毒同样具有效果。

⑶ 英国人说对中国的"援助''指的是什么

指的是,
英国主动的向受援国提供有偿或无偿并附加了其它条件的技术设备物资支持。
……
英国对中国的援助,仅限于在特定的历史时期,出于自身利益的需要所采取的不得不援助的无奈。

⑷ 有哪些国家对华经济援助

·英国:
1929年,英国就通过《殖民地发展法案》对发展援助进行了立法。
2002年通过的《国际发展法案》是目前指导英国对外援助的基本立法。

2006年5月,DFID发表《2006-2011年对华援助计划》。
其主要内容和观点如下:
【英国援华重点领域】:
基础教育:英国将支持中国政府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同时支持世行在基础教育领域的活动。

艾滋病:英国将支持民间团体在艾滋病防治上发挥作用,让更多高危人群获得服务,进一步改善艾滋病监测和信息系统。

肺结核:英国将继续与世行、世界卫生组织、全球基金进行合作,在中部和西部16个省份开展结核病防治项目。

水:英国协助地方政府提高能力,推进改革,加强对环境卫生和健康教育的重视,改善投资不足的状况,继续推广英国和世行的社区管理模式。

经济援助额度:

2006/07 4000万英镑
2007/08 3500万英镑
2008/09 3000万英镑

不过,英国对中国传统式援助(现金、实物)在逐年减少。

·德国:
德国媒体9月22日报道,德国将结束同中国之间传统的货币形式的经济援助,取而代之的是将同中国在司法、社会、气候保护等方面实 现战略伙伴关系。

1982年10月13日,中、德两国政府签署了技术合作总协定,开始对华提供无偿援助。

截止2006年7月,德国政府共向我提供无偿援助7.740亿欧元,其中技术合作资金5.555亿欧元,人员培训8500万欧元(每年500万欧元),提供紧急救灾援款4250万欧元,提供“营养保障”粮援资金9100万欧元。

二十多年来,双方共完成项目107个,德援金额为5. 455亿欧元。目前,执行中项目32个,德援金额为2. 115亿欧元,计划执行项目6个,德援金额1700万欧元。

中国是德国政府对外无偿援助的最大受援国。
两国技术合作优先支持下列领域:
1、中国西部城市综合管理与可持续发展;
2、区域可持续发展;
3、环境政策合作;
4、能源利用效率;
5、企业社会责任;
6、可再生能源一生物质能优化利用。

日本:
日本向发展中国家提供政府开发援助始于1954年,以当年10月加盟“科伦坡计划”(援助发展中国家的国际组织)为开端,日本由战后的战争赔偿转为经济援助方式。

日本对华经济援助(ODA:全称Official Development Assistance,)开始于1979年。

在25年间,共向中国提供资金援助累计约3.3万亿日元(约合300亿美元)。

近年来,日本对华政府开发援助逐年递减,已减少到最高时的一半左右。

同时进入90年代,日本开始全面调整其ODA政策。由无息贷款转变为低息贷款。
现在经济援助已基本停止。

·苏联/俄罗斯:
苏联对中国的援助主要集中在建国初期,1949年苏联以设备、机器和各种材料的商品形式向我国提供3亿美元贷款,利息1%,为期5年。

苏联的3亿美元贷款按1950年汇率折算人民币约合9亿元,在三年恢复时期中央政府总投资62.99亿元中,所占比例高达14.3%。

另外,苏联政府帮助援建恢复经济急需的煤炭、电力、钢铁、有色金属、化工、机械和军工部门的50个重点项目。
在执行过程中,因情况变化,撤消了1个项目,合并了2个项目,实际建设项目为47个。涵盖了以下行业:
一、能源工业
二、原材料工业
三、民用机械加工
四、国防军工
五、造纸工业

按国家统计局1953年3月11日的统计报告,3年累计实际进口46974万卢布,完成合同68.7%。

进入60年代,中苏关系急剧恶化,援助也大大减少;
到了俄罗斯时期,俄罗斯对中国的援助主要在于军事技术方面;

·法国:
法国开发署
法国开发署是依据法国银行法规设立的专业银行,是法国政府官方发展援助机构,已在国际上超过90个发展中国家和法国的9个海外省份开展了业务工作。

2003年12月,法国政府授权法国开发署与中国政府合作。
2004年10月开始发展援助贷款主要集中在三个优先领域,资助项目提高能效:(1)能源生产;
(2)铁路及城市交通;
(3)城市发展。
贷款额度为每年1-1.5亿欧元。

⑸ 英国对中国的经济援助具体指什么

英国对华无偿援助简况

一、英国国际发展援助概况
(一)历史演变
英国国际发展援助具有悠久历史。早在1929年,英国就通过《殖民地发展法案》对发展援助进行了立法。2002年通过的《国际发展法案》是目前指导英国对外援助的基本立法。
1961年,英国政府设立技术合作部,负责援助项目的技术合作事项。1964年设立海外发展部,部长为国务大臣,非内阁成员,将前技术合作部和外交部的海外援助政策职能以及其他部门涉及援助的事务收归旗下。1970年海外发展部解散,其职能转移到外交部,由外交部下属的海外发展署管理。1974年5月和1979年11月,该机构又历经重组。1997年,成立了国际发展部(Department for International Development, DFID),它替代海外发展署,享有与贸工部同等的地位。
(二)DFID机构设置
DIFD负责促进可持续发展和扶贫,有两个总部,分别位于伦敦和东克布赖(East Kilbride, near Glasgow),同时在海外有25个办事处。DFID有2500多名雇员,其中近一半在海外工作。
DFID部长是政府内阁成员,代表DFID向议会负责。另设一名政务次官和常务次官辅助管理。常务次官主管DFID管理董事会。管理董事会由3名司长和两名非执行董事组成。

二、英国国际发展援助的宗旨及侧重点
英国的援助以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为宗旨,重点领域在减轻贫困、减免债务、实施“良政”和人权、妇女权利、卫生健康、教育、环境以及防止冲突和灾害等方面。英国《国际发展法案》规定,发展援助只能用于可持续发展和减轻贫困。
目前,DFID援助的重心已从单个的项目转向直接支持受援国政府实施减贫战略和改善金融管理。DFID的援助预算90%用在最贫穷的国家,正加紧执行《1999年高负债穷国债务计划》,只要达到减债条件,就100%免除其债务。艾滋病、疟疾等疾病严重阻碍了贫穷国家社会和经济发入自1997年起,DFID已出资15亿英镑帮助贫穷国家发展医疗卫、生系尊_基础教育也是英国外援的重点之一,英国与其他国家正在合作建立统一的、可持续的教育系统以提供高质量的初等教育。在维护和改善环境方面,通过援助改善受援国对环境的管理并防止环境进一步恶化。

三、英国国际发展援助的资金构成及分布
从援助额看,2002年英国为世界第5大援助国,前四位是美、日、德、法。英国的援助包括国际发展援助、紧急人道主义援助和军事援助等,发展援助分为官方发展援助和非政府组织机构的援助和慈善活动等,但以官方发展援助为主。1979年英国的援助曾达到国民总收入的0.51%,为历年最高水平。2003年为0.33%, 2005年为0.4%, 2008年将达到联合国1970年2626号决议规定的0.7的目标。 2002年3月,墨西哥蒙特雷发展筹资大会之后,英国向联合国提交了一份“国际筹资机制”的建议,以期从2003年起使每年的全球发展援助资金增加一倍,到2015年达到1000亿美元,以按时实现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
英国的对外援助资金来自纳税人,每年由议会批准。每年3月,DIFD准备年度报告,向议会报告其政策、工作和资金使用情况。
英国的发展援助分为双边援助和多边援助。双边援助以技术合作项目为主,多边援助主要是对欧盟的捐款。从地区分布来看,双边援助主要在撒哈拉以南非洲和南亚国家。
2003年,DFID摈弃了以往按项目和技术援助分配资金的做法,改为根据国家减贫战略的评估,向受援国政府分配援助资金。新做法使援助分配方案更简单易懂和合理,也有利于对扶贫和为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奋斗的受援国予以奖励。

四、英国外援的管理
(一)战略规划
DFID与财政部有公共服务协议.协议规定了国际发展援助的目标,议会、政府和公众可依此监督实施情况。DFID及其下属各部门均订有“服务提供协议”,在每一大目标下规定若干具体目标,并提出实现这些目标的具体途径。
在征询英国国内和伙伴国政府、商界、民间社会等各方面意见的基础上,DFID与伙伴国政府每隔3年共同制定“国家战略文件”,用于指导以后3年的发展合作。根据“国家战略文件”,制定“政策及资源计划”,对战略实施做出评估,同时提出未来3年的目标和所需资源、衡量实施目标的进展,以及具体实施计划和运作成本预算。
(二)援外资金分配
每两年英国政府内阁对各政府部门支出做出评估,以决定各政府部门以后三年的支出,同时确定用于发展援助的支出。在财政部拨款后,DFID自行制订发展援助的支出计划。每年一次并涵盖以后三年的“资源分配回合”(Resource Allocation Round)是制订支出计划的主要方式。“资源分配回合”由DFID首席经济学家负责起草,说明援外支出的金额、分配原则等。
DFID的支出受英国议会、公共账目委员会、国家审计署、财政部及其他政府各部门的严格控制和监督。
五、英国2006-2011年对华援助计划
2006年5月,DFID发表《2006-2011年对华援助计划》。该计划勾勒了英国自2006/07年度至2010/11年度对华援助工作的总体框架,评估了中国的发展状况与挑战,并确定今后五年对华援助的重点仍是帮助中国减贫和实现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以下简称MDG)相关的领域。其主要内容和观点如下:
(一)英国援华重点领域
目前,国际多双边对华发展援助的总额不到中国GDP的0.1%,集中在与实现MDG相关的领域,如帮助政府提高对最贫困人群的关注程度。英国对华援助的主要领域继续是基础教育、艾滋病防治、肺结核防治、供水与卫生:
1.基础教育:中国有世界上最大的教育系统,覆盖的学生人数占世界学生的20%,花费占中国GDP的3.4%,入学率很高。但农村贫民、少数民族、女孩、残疾儿童和流动儿童仍面临困难。英国援助项目提供了如何让更多贫困家庭孩子获得教育机会以及如何让社区参与制订学校计划的经验。今后五年,英国将支持中国政府在甘肃、四川、云南、贵州、广西、宁夏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同时支持世行在基础教育领域的活动。
2.艾滋病:2006年初,中国有65万艾滋病感染者,其中2005年新增7万人。静脉吸毒和性服务者感染率升高,西部省份流行趋势加重。女性感染比例提高,1995年男女比例是9:1, 2001年改为3.4: 10英国援助项目对中国开展预防和千预的模式,进行了探索,支持了省级防治艾滋病工作,提高了当地的防治能力。今后五年,英国将支持民间团体在艾滋病防治上发挥作用,让更多高危人群获得服务,进一步改善艾滋病监测和信息系统。
3.肺结核:在世界卫生组织列出的肺结核发病率最高的22个国家里,中国排名第二。约有450万人携带活性结核菌,每年夺走13万人的生命。贫困农村的结核病比城市高出三倍。原因是生存条件落后,卫生条件和营养差,无力支付看病费用,医疗条件差,缺乏结核病知识等。过去英国与世行合作,协助中国将肺结核发现率从以前的不足35%提高到现在近70%。今后五年,英国将继续与世行、世界卫生组织、全球基金进行合作,在中部和西部16个省份开展结核病防治项目。
4.水资源管理,水供给及卫生:目前,中国仍有3亿人不能享用安全饮用水,7亿人的饮用水没有完全达到卫生标准,主要集中在西部贫困省份。国家对卫生设施投资不够。中国的两大传染病,即腹泻和病毒性肝炎都与卫生条件差有关。英国援助支持了中国利用国际先进经验,如水资源综合管理、社区参与和需求管理,制定了新的《水法》。今后五年,英国将和世行、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合作,协助地方政府提高能力,推进改革,加强对环境卫生和健康教育的重视,改善投资不足的状况,继续推广英国和世行的社区管理模式(如用水户协会)。
(二)英国与中国在发展领域的合作
中国已成为世界第五大经济体和第三大贸易国,对区域和全球经济发展的影响越来越大。中国贸易和投资的影响远远超过官方发展援助所能带来的影响。过去5年,中非贸易额增加了3倍,2004年达260亿美元,贸易基本平衡。中国企业已在非洲54个国家投资了12亿美元。
中国积极参与贸易、环境、国际体制改革等国际议程和其他区域及全球性议题‘中国最近向亚洲和非洲发展基金捐助了5000万美元,而且也是全球基金的援助国。中国还向上海合作组织成员提供了9亿美元的贸易信贷,与中亚在能源运输方面的联系也日益密切。
从中期来看,英国有必要与中国继续进行建设性接触、对话,开展理论探索与技术交流。为此,英国与中国将在以下关键领域开展合作:
1.共同向非洲提供援助;
2.与国际贫困研究中心合作;
3.推动中国实施采掘业透明度行动计划;
4.与世界分享中国的发展经验。
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中英发展合作关系的性质也发生了变化,预计到本战略实施期结束时,中英将会从援助国与受惠国的关系发展成为国际发展问题上的对话和合作伙伴。
(三)英国对华发展援助的资金规模
今后三个财年,英国对华发展援助的预算如下:2006/07年度为4000万英镑:2007/08年度为3500万英镑:2008/09年度为3000万英镑。
据了解,目前英国每年对全球发展援助提供的资金总规模为50亿英镑,到2015年,将达到每年150亿英镑。但按照OECD的标准,中国已进入中等收入发展中国家,因此,英国对中国传统式援助(现金、实物)会逐年减少。但英方表示,这并不意味着其对中国的重视程度降低,英方将更加重视双方合作的战略意义,双方合作的层次会更高。

六、英国项目的立项程序及注意事项
英国发展援助项目的管理采取援助国和国际组织较斌用的“项目周期管理模式”,援助经过选项、设计、评估和审批、实施、运作并监控、评价等进行管理。
第一,选项。符合发展援助法律及政策的规定,符合国别战略文件的方针。受援国可参与项目的选择。
第二,项目设计、评估和审批。项目主管人员准备“项目概念备忘录”,送DFID审批。审批的标准是:是否在已批准的资源范围内支出;是否与DFID的目标一致;是否符合国别战略文件的要求;是否得到部内相应顾问人员的支持;是否会导致更大的项目等。在“项目概念备忘录”得到DFID主管官员或发展大臣批准后,即可开展项目的设计及评估工作。
第三,项目实施。100万英镑以上援助项目的具体实施以换函开始。换函的内容列明DFID提供财政义务的限度、援助的目的、采购安排、各方责任、时间限制、支付程序、会计及审计安排、监控与报告安排、以及在项目不能按计划实施时的保障条款。10Q万英镑以下项目的实施不需要换函,但有关各方对上述事项有明确的了解。
第四,项目监控、报告及重新评估。项目的报告由非DFID人员(如承包商、咨询商及项目管理人员)做出,检查项目的实施是否符合原计划。项目的监控工作由DFID人员实施,主要是检查援助目标的进展情况。项目的重新评估也由DFID负责,主要是从战略的角度对项目是否达到援助目标予以分析。
项目的监控、报告和重新评估是项目管理的关键部分,其目的是确保国际发展的资金在批准的时间和预算范围内被有效使用,确保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及未来的新项目中DFID能不断总结经验和控制质量。
第五,项目完成。援助项目执行完毕后,100万英镑以上的项目写出“项目完成报告”,评估完成计划的程度,DFID可借此得出结论和总结经验。之后写出完整的评价报告。重点对项目的影响及后果所做出的量化的研究与分析。
近年来,为提高项目管理的效率,DFID逐步把权利从总部下放给其驻外办事处,由各办事处具体负责一定额度之下的项目审批和管理。自2001年4月1日起,所有英国发展援助都不附带任何条件,世界任何国家的供应商都可通过竞标获得DFID发展项目合同。根据欧盟采购法令,除紧急援助和法律项目外,DFID将超过99695英镑的所有合同都刊登在欧盟有关刊物上。

⑹ 为什么英国对中国一直提供大量援助

法国和德国在国内的影响力大主要原因是有大量的援助、企业在国内。而英国作为美国的忠诚盟友。没有对中国有大的投资。而中国的出口则很少在英国。所以影响力自然不行了。

⑺ 抗日战争时期有哪些国家援助过中国

抗日战争时期有如下国家援助过中国:

1、美国(美利坚合众国)。

2、苏联(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

3、德国(德意志联邦共和国)(抗战初期)。

4、英联邦国家(以英国为主体,由54个国家组成的联盟)。

5、对中国援助最早的是德国,但后因日本向其施压便停止了援助。

在二战之前,德国同中国保持着良好的关系。截止到1936年,德在华投资达1.364亿美元。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德国两次向中国提供价值上千万马克的作战物资,借给中国的款额高达10亿马克。在德国的帮助下,30年代中国兵器工业发展较快,一些武器性能已赶上西方。

对中国帮助最大的是美国

美国援华政策开始于欧洲战争爆发后。1938年底到1940年11月,美国援华贷款总计达1.7亿美元。1941年1月,罗斯福宣布:“决心全力支持坚决抵御的各国人民,从而使本半球避免战争。”4月,美国援助了中国4500万美元的军需物资,接着又对华贷款5000万美元。太平洋战争爆发后,美国援华贷款5亿美元,并与国民政府签订了8.7亿美元的中美租借协定。1941年8月,美国将陈纳德创立的美国义勇航空队(飞虎队)正式编入正规军,参加中国战场的战斗,在抗日战争中发挥了重大作用。

英国:日本占领华南、华中后,英国感到在华利益受到严重侵犯,先后对华援助贷款约2400万英镑。英国民众成立了许多反日援华团体,向中国的抗日前线捐钱捐物。

苏联:1937年8月21日,中苏两国在南京签订《互不侵犯条约》。此后几年,中苏签订了3笔共2.5亿美元的援华贷款。另外,从1937年10月至1939年9月,中国从苏联得到985架飞机,1300多门大炮,14000多挺机关枪和2050辆卡车及其他物资装备。苏联还向中国派出了6个飞行中队的志愿航空队,协助国民党政府建设空军和参加对日空战。这一时期,苏方在华军事顾问和专家达3665人。在二战期间,是中国重要的外援力量。

除了以上这些国家,法国、加拿大、丹麦、菲律宾等国抗战期间也纷纷伸出援手,对中国有不同数目的借款援助。

但在抗战期间我国华侨华裔也贡献了不可忽视的力量。

⑻ 二战中各国对中国的支持和援助

抗战之初,对华援助最多的是苏联,苏联援华航空队,前后提供了约500架飞机,还有大量志愿人员。最后苏联被德国进攻后,苏联才终止援助,撤回人员。抗战中在中国买回美国的99架P40战斗前(美国收了钱后,送了架P40给陈纳德,陈又带回了中国,最后是100架),中国的主力战斗机是苏联的伊15,伊16战斗机。还有就是子弹,苏联提供了约4000万发子弹。为中国抗战坚持到美国提供援助,争取了时间。
1942年美国参战后,为中国提供了大量援助,大到坦克,小到螺丝,无所不包,(但是飞机全部是美国人开,要不就是华侨开,真正的中国人飞行员几乎没有,跟抗战初期中国飞行员损失过大有很大关系)。为中国坚持到抗战胜利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德国,德国顾问团,看到中国抗战的决心,一度拒绝执行希特勒回国的命令。后来在日本的压力下,希特勒强令回国后,顾问团成员还游说希特勒帮助中国。
英国.帮助日本切断了中国,最后的补给线,滇缅公路。扣押了大量美援物质,使武汉会战中国军队没有补给尔失败。日本进攻缅甸时得到了大量物资。中国军队远征缅甸时,英军不通知中国军队就撤退,造成防线漏洞,100师师长戴安澜战死。第一次远征失败后,部分中国军队退却到印度,英方居然要中国军队放下武器以难民身份进入印度。被38师师长孙立人拒绝。

⑼ 美英苏援助对中国抗日战争胜利的作用

在美、英、苏三国中,最早给予中国援助的是苏联。“九一八事变”后,英美保持中立,国民政府被迫向苏联求援。苏联出于借中国遏制日本的目的,在1932年12月同中国复交;1937年8月,签署《中苏互不侵犯条约》。此后苏联先后给予中国三次信用借款,总计2.5亿美元;为中国提供各类飞机1235架、炸弹215万颗;还用空军志愿队名义,派遣了3665人参加中国抗战。苏联援华空军总共击落日机539架,再加上其援助的高射炮、高射机枪和中国飞行员击落的敌机,总计有1049架。
1941年4月,《日苏中立条约》签订,苏联逐渐停止大规模的对华援助。稍后,太平洋战争爆发,美国开始大举援华。整个抗战期间,美国总计向中国提供贷款6.9亿美元,依租借法案向中国提供军事援助8.25亿美元。②贷款多被用于维护经济秩序,军事援助则主要被用于陈纳德指挥的美国陆军第14航空队及驻印远征军。
至于英国,抗战初期,曾一再对日本绥靖,不但将中国沦陷区的关税让与日本,还允诺“凡有阻止日军或有利于日军之敌人之行动与因素”,英国“均无意加以赞助”。1940年10月,甚至在日本压力下,一度对中国关闭了滇缅公路。③二战爆发后,英、日已成敌国。但为维护其远东殖民利益,英国仍“不希望看到中国在战争结束后取得日本曾经拥有的那种强大地位”。④所以不仅不积极援华,还一再反对中国列名“四强”,并与中国抢夺美国援华物资。
总体而言,苏联援助对中国渡过抗战初期的难关极其重要;抗战中后期美国的各项援华举措,则帮助中国支撑到了战争胜利。至于英国,所产生的主要是消极作用。

⑽ 多少国际军援:苏联援助千架战机,德国训练30万蒋军

蒋介石抗战获得多少国际军援:苏联援助千架战机,德国训练30万蒋军

抗战后,蒋介石通过驻外使馆和特派代表到欧美求援,除孔祥熙继续在欧洲争取援助外,孙科到苏联、李石曾到法国、陈公博到英国、蒋百里到德国和意大利,都争取到了经济和军事援助。那么整个抗战期间,蒋介石到底争取到多少援助?

美国一面援华一面出卖中国

不过在这期间,美国的策略是“先欧后亚”,这实际上决定了美国对华军事援助在美国整个外援计划中处于次位。这主要表现在:美国陆军部规定,对中国的军事援助不能影响美军与英国的需求。因此,对华援助始终让位于其他国家的需求。另外从一开始,美国陆军和财政部就要求对援华物资进行严格监督,物资的分配权由英美参谋长联席会议军火分配委员会掌握,中国不得派代表参加。这是对中国明显的歧视。此外,英美还拒绝了中国参加联合参谋长会议的要求,答复的理由仅仅是为了保密。

1943年开罗会议后,美国逐步放弃了把中国作为主要作战基地的想法,开始实行对日越岛作战。同时,斯大林在德黑兰会议上明确表示苏联将参加对日作战,从此美国总统罗斯福获得了一个能够替代中国来击败日本的军事力量。对美国来说,即便将来在亚洲大陆对日本发起进攻,起决定作用的也将是苏联军队。由此,中国战场对美国来说不再重要。

正是在此背景下,为了能尽快结束对日作战,美国开始出卖中国利益来联合英国和苏联。在1943年中国努力废除各种不平等条约时,美国在香港问题上对英国妥协,中国也被迫同意暂不讨论九龙租借地问题,致使香港问题直到半个世纪后才得以解决。到1945年雅尔塔会议时,美国更是以外蒙独立和苏联在华特权为条件争取苏联早日出兵,国民政府迫不得已最终屈服此一安排。

战时弱国外交四处求援,其过程充满屈辱和艰辛,得到很多,也失去了不少。蒋介石国民政府能够在各大国之间周旋,最终得以维持中国战局,殊为不易。

阅读全文

与英国对华援助什么了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越南酒店房卡弄丢了赔多少钱 浏览:36
中国国土是怎么被分割的 浏览:944
中国的学校哪个最好 浏览:423
如何查询印度尼西亚签证 浏览:626
印尼最近有什么新闻 浏览:147
中国地铁哪个待遇好 浏览:369
伊朗有什么武器可打美国本土 浏览:257
蒙牛印尼建在哪里 浏览:3
伊朗女人为什么要戴黑纱 浏览:395
超市卖的意大利面哪个牌子好吃 浏览:790
中国跟意大利外交关系怎么样 浏览:275
伊朗八十年代发生什么 浏览:212
中国现在每天口罩生产多少 浏览:828
印度乔普拉资产多少 浏览:94
西方为什么拒绝去印度 浏览:161
中国有哪些实弹射击场 浏览:88
越南生活用品在哪里买 浏览:970
哪个国家的中国地图最大 浏览:932
cf越南服怎么变神仙 浏览:817
印度白色的虫子怎么消除 浏览: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