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光荣革命后,英国的政治制度是如何从 二元制君主立宪制 ,转变为 议会制君主立宪制 的
1688年,英国资产阶级和新贵族发动了推翻詹姆斯二世的统治,防止天主教复辟的非暴力政变,因为革命未有流血,因此历史学家称之为光荣革命。
1689年英国议会通过了限制王权的《权为法案》,国王统而不治,国家的权力由君主转移到议会,君主立宪制政体就起源于这次光荣革命,为英国资本主义的迅速发展扫清了道路。
② 英国的君主立宪制经过了哪些过程才确立的
1640年矛盾激化,斗争从国会转到战场。1649年共和国成立,国王被斩,出现了克伦威尔的独裁政权。1660年旧王朝复辟,直至1688年的政变时被逐,才最终确立了君主立宪的政治体制。在这中间,有无数激动人心的斗争,也出现了不少动人心弦的政治主张。
③ 英国立宪制是怎样逐步进化为当代君主立宪制的
以高中历史课本为基础,再加上知识外延,我就从中世纪的英国开始到二十世纪四十年代:
1215年 《大宪章》限制王权,保障贵族特权,保护部分骑士与市民的利益
1265年 孟福尔会议召开,英国议会产生标志
1628年 《权利请愿书》
1688年 光荣革命
1689年 《权利法案》颁布,英国议会制君主立宪政体初步确立
1701年 《王位继承法》
1721年 沃波尔主持内阁会议,开创多数党领袖组阁先例
1747年 君主不再行使立法否决权
1832年 《议会改革法案》
19世纪50年代责任内阁制趋于完善
19世纪中叶 两党制度形成
1867年 第二次议会改革
19世纪晚期内阁权力膨胀,人称议会“第三院”
1884年 第三次议会改革
1911年 《阿斯奎斯法案》,上院权力进一步削弱
1948年议会通过《人民代表法案》,确立“一人一票”制
④ 英国怎么转变到君主立宪制
光荣革命,是英国一场和宗教有关的非暴力宫廷政变,发生在1688年到1689年。当时,支持议会的辉格党人与部分托利党人为了避免信奉天主教的詹姆斯二世传位给刚出生的儿子,而把詹姆士二世废绌。在废绌国王之后,他们把王位传于原本的继承者,詹姆士二世的女儿玛丽和时任荷兰奥兰治执政的女婿威廉。威廉带兵进入英国,未发一枪,使詹姆士二世仓惶出逃。议会重掌大权,而威廉亦即位成为威廉三世。因为这场革命未有流血,故史称光荣革命。至此,英国议会与国王近半个世纪的斗争以议会的胜利而告结束。
⑤ 英国君主立宪制是如何形成的
【形成历史】
孟福尔议会
1263年,英王亨利三世无视《大宪章》,指定亲信取代具有否决权的15人会议。国王同贵族之间以及贵族内部出现纷争,以西蒙·德·孟福尔为首的贵族反对派在内战中获胜,他于1265年在威斯敏斯特宫召集会议,出席的除循惯例有僧俗贵族外,还有每郡2名骑士代表、每大城镇2名市民代表,史称“孟福尔议会”。
一般认为这是英国议会的开端。
爱德华一世
1295年,爱德华一世(1272~1307在位)为筹集战费又召集议会。其成分同前一次议会,约有400余名议员出席。此后议会仿此例经常召开,这次议会有"模范议会"之称。由于贵族议员和市民、骑士议员的利益、要求各不相同,经常不在一起开会。
中世纪时期
从14世纪以后,议会逐渐区分为上、下两院。以后,下院权力不断扩大,到15世纪末,已有提出财政议案权和法律议案权。但总的说来,中世纪时期的议会是封建性质的等级代议机构,为封建统治阶级服务。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前后
都铎王朝后期,代表封建势力的国王同代表资产阶级、新贵族利益的议会之间的矛盾进一步尖锐化。在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中,议会成为资产阶级同斯图亚特王朝斗争的政治中心。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前后,议会成为资产阶级同代表封建势力的斯图亚特王朝斗争的政治中心。
《权利法案》
1688年的“光荣革命”推翻复辟的斯图亚特王朝,迎立信奉新教的荷兰执政威廉和玛丽同时登位。威廉三世和玛丽二世于1689年召集议会,通过《权利法案》。
1701年又通过《王位继承法》,从法律上确认“议会主权”原则,给王权以很大限制。未经议会同意,国王不得擅自批准法律、废除法律或中止法律之实施。并规定,国王必须是信奉英国国教者,天主教徒或同天主教徒结婚者不得继承王位。专制君主为受宪法约束的立宪君主所取代。英国议会制君主立宪政体初步确立。
权利法案内容
1.限制国王的权利,保证议会的立法权,财政权等权利。
2.议会不但掌握制定法律的权力,还可以监督政府和决定重大的经济政策。
逐步确立的过程
随后议会又制订了《叛乱法案》,规定平时国王必须经过议会同意才能征集和维持军队,而且这支军队只能保持一年。为了防止国王排斥议会而独断专行,保证议会能定期召开,议会在1694年制订了一个《三年法案》,规定每三年必须召开一次议会,每届议会的任期不得超过三年。英国议会在1701年又通过《王位继承法》,规定英国国王的王位不能传给天主教徒,英国国王必须加入英国教会;同时,还对国王的其它一些权利作了明确限制。
上述一系列法案的实施,使议会权力超过王权,国王“统而不治”的君主立宪制更加不可撼动。
【简介】
英国君主立宪制,是1688年政变(见光荣革命)后在英国建立起来的国家政体, 也称议会君主制或立宪君主制,属资产阶级民主制政体类型。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确立的君主立宪政体大大削弱了国王的权力,议会及政府逐步掌握了治理国家的权力,这种政治体制虽然有其历史局限性,但它结束了英国的封建专制制度,使得英国走上资产阶级政治民主化的道路,有利于资本主义的发展。它代表了历史发展的趋势,是历史的一大进步。英国是世界上第一个建立君主立宪制的国家,这一制度的确立和不断完善,不仅对巩固资产阶级在英国的统治起了巨大的作用,而且对其他国家的资产阶级建立新的制度,也有着巨大影响。
⑥ 英国的君主立宪制有什么特点英国的君主专制怎么逐渐演变成现在的君主立宪制的
英国的君主立宪制特点是议会是国家的权力机关、立法机关,君主是形式上的国家元首,虚君政体。但是英国的宪法是不成文宪法,即没有统一的法典形式的宪法,英国的宪法是由很多一般效力的法律文件构成,这些法律文件都是规定了与国家政体、公民权利以及国家和社会生活等基本原则的内容。
演变是1640年开始的资产阶级革命,经历了内战阶段、共和国阶段、克伦威尔军事独裁阶段和“光荣革命”四个时期。英国的君主立宪制是在不彻底的革命中逐渐积累完善出来的,革命的不彻底性和妥协性使王权及其代表的制度外壳被保留下来;而现代的君主立宪制政体形成了责任内阁制和政党制,议会的力量衰落,内阁成为国家权力核心,政党在政治中作用越来越大。
⑦ 英国的君主立宪制是怎样形成发展的
光荣革命
1688年政变(见光荣革命)后在英国建立起来的国家政体, 也称议会君主制或立宪君主制,属资产阶级民主制政体类型 。
孟福尔议会
1263年,英王亨利三世无视《大宪章》,指定亲信取代具有否决权的15人会议。国王同贵族之间以及贵族内部出现纷争,以S de孟福尔为首的贵族反对派在内战中获胜,他于1265年在威斯敏斯特宫召集会议,出席的除循惯例有僧俗贵族外,还有每郡2名骑士代表、每大城镇2名市民代表,史称“孟福尔议会”(见金雀花王朝)。一般认为这是英国议会的开端。
1295年,爱德华一世(1272~1307在位)为筹集战费又召集议会。其成分同前一次议会,约有400余名议员出席。此后议会仿此例经常召开,这次议会有"模范议会"之称。由于贵族议员和市民、骑士议员的利益、要求各不相同,经常不在一起开会。
中世纪时期
从14世纪以后,议会逐渐区分为上、下两院。以后,下院权力不断扩大,到15世纪末,已有提出财政议案权和法律议案权。但总的说来,中世纪时期的议会是封建性质的等级代议机构,为封建统治阶级服务。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前后
都铎王朝后期,代表封建势力的国王同代表资产阶级、新贵族利益的议会之间的矛盾进一步尖锐化。在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中,议会成为资产阶级同斯图亚特王朝斗争的政治中心。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前后,议会成为资产阶级同代表封建势力的斯图亚特王朝斗争的政治中心。
《权利法案》
1688年的“光荣革命”推翻复辟的斯图亚特王朝,迎立信奉新教的荷兰执政威廉和玛丽同时登位。威廉三世和玛丽二世于1689年召集议会,通过《权利法案》。1701年又通过《王位继承法》,从法律上确认“议会主权”原则,给王权以很大限制。未经议会同意,国王不得擅自批准法律、废除法律或中止法律之实施。并规定,国王必须是信奉英国国教者,天主教徒或同天主教徒结婚者不得继承王位。专制君主为受宪法约束的立宪君主所取代。英国议会制君主立宪政体初步确立。
逐步确立的过程
随后议会又制订了《叛乱法案》,规定平时国王必须经过议会同意才能征集和维持军队,而且这支军队只能保持一年。为了防止国王排斥议会而独断专行,保证议会能定期召开,议会在1694年制订了一个《三年法案》,规定每三年必须召开一次议会,每届议会的任期不得超过三年。英国议会在1701年又通过《王位继承法》,规定英国国王的王位不能传给天主教徒,英国国王必须加入英国教会;同时,还对国王的其它一些权利作了明确限制。
上述一系列法案的实施,使议会权力超过王权,国王“统而不治”的君主立宪制更加不可撼动。
⑧ 英国的君主立宪制是怎样形成发展的
一、应该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形成
1、经济基础: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出现新兴资产阶级和新贵族
2、政治前提:英国资产阶级革命。1640年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爆发。
3、历史传统:法律至上,有限王权。英国议会起源于中世纪,到13世纪会议制度基本形成。
4、理论依据:英国启蒙思想家的生意,当时着名的思想家:洛克(君权神授)
5、开始确立:1869年《权利法案》的颁布。
6、发展完善:责任内阁制和议会改革。
二、英国的君主立宪制的形成七大历史事件:光荣革命、 孟福尔议会、爱德华一世、中世纪时期、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前后、《权利法案》、逐步确立的过程。
三、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确立的君主立宪政体大大削弱了国王的权力,议会及政府逐步掌握了治理国家的权力,这种政治体制虽然有其历史局限性,但它结束了英国的封建专制制度,使得英国走上资产阶级政治民主化的道路,有利于资本主义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