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英国的制度是什么
英国政体制度为议会制君主立宪制。国王是国家元首、最高司法长官、武装部队总司令和英国圣公会的“最高领袖”。
形式上有权任免首相、各部大臣、高级法官、军官、各属地的总督、外交官、主教及英国圣公会高级神职人员等,并有召集、停止、解散议会,批准法律,宣战和等权力,但实权在内阁。议会是最高司法和立法机构,由国王、上院和下院组成。
议会制的君主立宪制发展历史
内阁由议会产生并对议会负责。英国是最早实行议会君主制的国家。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实行这一政体的国家除英国外,还有西班牙、荷兰、卢森堡、比利时、瑞典、摩纳哥、安道尔、挪威、日本、丹麦、马来西亚、柬埔寨等。
1688年英国光荣革命中,国王是被议会请来的,国王的权利来源不再是神而是议会了。资产阶级和新贵族利用当时的有利形势,尽量扩大自己的政治,经济实力,利用他们所控制的议会,通过一系列的法律来限制王权。
1689年十月,议会通过了《权利法案》。法案规定:国王无权废止法律,不得侵犯议会的的征税权,不经议会同意,国王不得组织常备军,国王不得干涉议会言论自由,未按法律程序,不得拘捕臣民,必须定期召开议会。
这些法令的意义在于限制王权,扩大议会的权力。其结果是把实际权力转移到了议会手中,确立了议会权力高于王权,司法权独立于王权的原则,从而奠定了君主立宪制的法律基础。
以上内容参考网络-英国
以上内容参考网络-议会制君主立宪制
② 十七世纪晚期,英国确立了什么政治体制
君主立宪制
17世纪中后期,英国资产阶级通过革命,确立了君主立宪制。
③ 英国通过资产阶级革命通过哪部文献最终确立了什么政治体制
1689年的《权利法案》使英国确立了君主立宪制的资产阶级专政体制。
④ 英国 光荣革命 后确立了怎么样的政治体制
英国新的政体是君主立宪制。1689年英国议会通过了限制王权的《权利法案》,国王统而不治,国家权力由君主转移到议会。这场革命未有流血,因此历史学家将其称之为“光荣革命”。君主立宪制政体即起源于这次光荣革命。
⑤ 英国完成资产阶级革命后确立怎样的政治体制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确立的君主立宪政体大大削弱了国王的权力,议会及政府逐步掌握了治理国家的权力,这种政治体制虽然有其历史局限性,但它结束了英国的封建专制制度,使得英国走上资产阶级政治民主化的道路,有利于资本主义的发展。它代表了历史发展的趋势,是历史的一大进步。英国是世界上第一个建立君主立宪制的国家,这一制度的确立和不断完善,不仅对巩固资产阶级在英国的统治起了巨大的作用,而且对其他国家的资产阶级建立新的制度,也有着巨大影响。
⑥ 英国最终确立了什么政治体制为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保障
英国最终确立君主立宪政治体制为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保障。
君主立宪制的国家政体,目标就是确立资产阶级专政政权,为发展英国的资本主义提供政治保障。君主立宪制,突出特点就是内格议会负责制,君主虚位,
⑦ 英国确立了怎样的政治体制
17世纪初,斯图亚特王朝开始统治英国,其国王詹姆士一世和他的继承者查理一世都宣扬“君权神授”,厉行君主专制和宗教专制,经常触犯资产阶级的利益,迫害非国教徒,特别是迫害代表资产阶级利益的“清教徒”,引起资产阶级对斯图亚特王朝的强烈不满,导致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发生.因此,从17世纪初斯图亚特王朝开始统治英国到1649年英国宣布为共和国时止,英国的政治体制属于封建君主专制.\x0d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爆发后,通过内战,议会军打败了王党军队,英国议会于1649年以叛国罪处死查理一世并宣布为共和国.在此期间,掌权的新贵族和资产阶级采取了一系列的对内对外政策,反映了英国资产阶级的利益和要求.尽管年英国出现了克伦威尔的军事独裁的“护国主”政府,并多次解散议会,但其政治体制至1660年斯图亚特王朝复辟前仍然属于资产阶级统治的共和制.\x0d由于克伦威尔死后,高级军官们争权夺利,造成英国政局混乱,严重影响了资产阶级和新贵族的利益,资产阶级和新贵族为了巩固统治秩序,不得不考虑寻找新的途径.这时,逃亡在外的查理一世的儿子洞悉了英国国内的政局变化,乘机在法国发表宣言,表示如果英国资产阶级和新贵族同意他回国恢复斯图亚特王朝的统治,将不追究革命期间处死其父亲的责任,不改变革命期间造成的土地和其他财产的变动,并尽力维护资产阶级和新贵族的利益.在这种情况下,英国资产阶级和新贵族同意流亡在海外的查理一世之子返回伦敦,登上王位,称查理二世.虽然,英国资产阶级和新贵族同意查理二世回国,是以不改变革命成果为条件的,英国资产阶级和新贵族专政的国体也未改变,但查理二世登上王位表明从1660年斯图亚特王朝的复辟开始,英国的政治体制已经由前面的共和制转变为君主制了.\x0d后来,由于查理二世的背信弃义,实行反攻倒算政策,激起英国资产阶级和新贵族的失望和不满,特别是查理二世的继承者詹姆士二世力图在英国恢复天主教,这不仅激怒了英国资产阶级和新贵族,也使英国旧贵族的既得利益受到损害.在这种情况下,英国资产阶级和新贵族联合一部分旧贵族于1688年发动宫廷政变,推翻詹姆士二世在英国的统治,邀请其女儿和女婿(荷兰执政)来英国担任国王.为了避免国王专权损害资产阶级和新贵族利益,保证英国资本主义的顺利发展,他们吸取了查理二世复辟以来的教训,对王权进行限制.1689年,英国议会通过《权利法案》,规定国王“四不准”,后来又通过了《王位继承法》等一系列的法案,进一步削弱了国王的权力,英国国王最终处于“统而不治”的地位,到19世纪中期,英国资产阶级的统治在君主立宪制的框架内确立起来.因此,从1689年开始,英国的政治体制应属于君主立宪制.根据我们对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期间的政治体制的变化过程的分析,可以看出,从1640年至1689年,英国的政治体制的变化应该是封建专制→共和制→君主制→君主立宪制,
⑧ 英国君主立宪制是什么时候确立的光荣革命后还是权利法案的颁布
英国君主立宪制是1688年政变,光荣革命后确立颁布的。
英国君主立宪制,是1688年政变后在英国建立起来的国家政体,也称议会君主制,属资产阶级民主制政体类型。
1688年,英国资产阶级和新贵族发动的推翻詹姆士二世的统治、防止天主教复辟的非暴力政变。这场革命没有发生流血冲突,因此历史学家将其称之为“光荣革命”。
1689年英国议会通过了限制王权的《权利法案》。奠定了国王统而不治的宪政基础,国家权力由君主逐渐转移到议会。君主立宪制政体即起源于这次光荣革命。
(8)英国确立什么体制扩展阅读
英国君主立宪制形成历史:
1688年的“光荣革命”推翻复辟的斯图亚特王朝,迎立信奉新教的荷兰执政威廉和玛丽同时登位。威廉三世和玛丽二世于1689年召集议会,通过《权利法案》。
1701年又通过《王位继承法》,从法律上确认“议会主权”原则,给王权以很大限制。未经议会同意,国王不得擅自批准法律、废除法律或中止法律之实施。并规定,国王必须是信奉英国国教者,天主教徒或同天主教徒结婚者不得继承王位。
专制君主为受宪法约束的立宪君主所取代。英国议会制君主立宪政体初步确立。随后议会又制订了《叛乱法案》,规定平时国王必须经过议会同意才能征集和维持军队,而且这支军队只能保持一年。
⑨ 英国确立了什么政治制度客服了专制体制
英国确立了君主立宪制的政治体制,克服了以往的君主专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