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坦克的最远射程有多远
目前已知的实战最远击毁距离是1991年海湾战争期间,英国的一辆挑战者1用L11A5线膛炮(120毫米55倍径)击毁了5600米到5700米之间的一辆伊军坦克,可能是T-72,也可能是T-55。并不是直接瞄准的,而是步兵战车校正瞄准的。不过目前发达国家的技术应该可以达到5000米外观测到目标的水平,就算达到了也会保密。
具体如下:
1、简介
坦克,现代陆上作战的主要武器,有"陆战之王"之美称,它是一种具有强大的直射火力、高度越野机动性和强大的装甲防护力的履带式装甲战斗车辆,主要执行与对方坦克或其他装甲车辆作战,也可以压制、消灭反坦克武器、摧毁工事、歼灭敌方有生力量,是战争中的威力极大的武器。
2、作用
坦克一般装备一门中或大口径火炮(有些现代坦克的火炮甚至可以发射反坦克/直升机导弹)以及数挺防空(高射)或同轴(并列)机枪。坦克大多使用旋转炮塔,但亦少数使用固定式主炮。坦克主要由武器系统、火控系统、动力系统、通信系统、装甲车体等系统组成。
3、种类
现代坦克,已发展成为现代陆上作战的主要武器之一,有“陆战之王”之美称,它是一种具有强大的直射火力、高度越野机动性和强大的装甲防护力的履带式装甲战斗车辆,主要执行与对方坦克或其他装甲车辆作战,也可以压制、消灭反坦克武器、摧毁工事、歼灭敌方有生力量,也可与敌坦克作战。
2. 求丘吉尔步兵坦克的技术参数…
编辑本段简介 Churchill(丘吉尔)步兵坦克Churchill(丘吉尔)步兵坦克是英国的最后一种步兵坦克,也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英国生产数量最多的一种坦克,总生产量达5640辆。Churchill坦克是取代MatildaII(马蒂尔德)的步兵坦克,研制代号为A20。但是在研制过程中,英国发现A20样车还不能满足他们的要求。于是,1940年7月,沃克斯豪尔汽车公司接受了研制A22步兵坦克的合同。并于7个月后制造出第一辆样车。1941年6月,第一批14辆生产型坦克交付英军,接着就开始了大批量生产,并命名为Churchill步兵坦克.各型丘吉尔产量共达到5640辆,是战时英国产量最大的一种坦克。 编辑本段型号详解“丘吉尔”步兵坦克最有特色的就是行动装置。“丘吉尔”采用了小直径负重轮,重40吨的庞大车体每侧负重轮居然达到了11个。优点是造价低,结构简单,易于生产,即使 丘吉尔步兵坦克个别负重轮被击毁也能继续行动。但是过小的负重轮也造成悬挂行程太小,越野时的舒适性太差,也就是颠得特别厉害(好比没减震装置的汽车)。所以后来的坦克不再采用这种设计。“丘吉尔”坦克共有18种车型。Ⅰ型主要武器为一门40mm火炮,此外在车体前部还装有一门76.2mm的短身管榴弹炮。这种武器配置倒很类似法国的B1坦克。这种火力配置明显体现了为步兵冲击提供火力支援的思想,事实上已经这不适合战场的实际情况。自丘吉尔Ⅱ型开始,均取消了车体前部的短身管榴弹炮,而代之以7.92mm机枪。 丘吉尔Ⅲ型于1942年5月开始装备英军,采用了焊接炮塔,其主炮换为57mm加农炮,大大提高了坦克火力。此后,许多Ⅰ型和Ⅱ型丘吉尔坦克也按Ⅲ型标准加以改装。 Ⅳ型仍采用57mm火炮,但又改为铸造炮塔。后来有120辆Ⅳ型开始采用和美国M3、M4中型坦克相同的75mm火炮,称为Ⅳ/NA75型。NA是北非战场的缩写,这种改型坦克用于北非作战。 丘吉尔Ⅵ型和Ⅶ型都采用了75mm火炮,均于1943年提供给英国陆军使用。丘吉尔Ⅴ型和Ⅷ型则采用了短身管的95mm榴弹炮,专门用于提供对步兵的火力支援。此外,丘吉尔系列步兵坦克还包括Ⅸ、Ⅹ、Ⅺ等各型。 丘吉尔步兵坦克的装甲防护能力非常好,Ⅰ~Ⅵ型的最大装甲厚度(炮塔正面)达到了102mm,Ⅶ型和Ⅷ型的最大装甲厚度更增加到了152mm!这个防护水平大大超过了德国的“虎”式坦克(炮塔正面110mm),不过比“虎王”(180mm)和苏联的ИС-3(160mm)还差得多,而且没有倾角。当时英国的坦克制造水平并不很高,包括丘吉尔坦克在内还难以和德国和苏联最新最强的坦克媲美。不过丘吉尔步兵坦克以其优秀的防护能力,在北非战场上完全压倒了德国的Ⅲ号和Ⅳ号坦克。丘吉尔坦克和其它步兵坦克一样,最高行驶速度太低(20~25km/h),比号称蠢笨的“虎王”式坦克(38km/h)更慢,是名副其实的和步兵一样的速度。这可能也是当时的设计要求吧. “丘吉尔”Ⅰ型步兵坦克:主要武器为一门40mm火炮,此外在车体前部还装有一门76.2mm的短身管榴弹炮。车内携带150发40mm弹和58发76.2mm弹。发动机为2台6缸水冷汽油机,功率257.4千瓦。传动装置有4个前进档和1个倒档,行动装置采用独立式螺旋弹簧悬挂装置。装甲厚度16~102mm。这种武器配置倒很类似法国的B1坦克。这种火力配置明显体现了为步兵冲击提供火力支援的思想,事实上已经这不适合战场的实际情况。“丘吉尔”Ⅱ型步兵坦克:与Ⅰ型的区别是,去掉了车体前部的76.2mm榴弹炮,代之以7.92mm机枪。以后的各型“丘吉尔”坦克也都未安装76.2mm榴弹炮。Ⅱ型的总生产最为1127辆。在阿莱曼战役中,英军使用了少量的“丘吉尔”Ⅱ型步兵坦克。 “丘吉尔”Ⅲ型步兵坦克:其主炮换为能发射6磅炮弹的57mm火炮,克服了Ⅰ型和Ⅱ型火力不足的缺点,火炮的身管长为43倍口径(后期为50倍口径),弹药基数84发。另一个改进是采用了焊接式炮塔,使其外形与Ⅰ型和Ⅱ型相比有较大变化。生产总数为675辆。于1942年5月开始装备英军,此后许多Ⅰ型和Ⅱ型丘吉尔坦克也按Ⅲ型标准加以改装。 “丘吉尔”Ⅳ型步兵坦克:仍采用57mm火炮,但炮塔改为铸造式,弹药基数仍为84发。Ⅳ型的总生产数为1622辆。后来有120辆Ⅳ型开始采用和美国M3、M4中型坦克相同的75mm火炮,称为Ⅳ/NA75型。NA是北非战场的缩写,这种改型坦克用于北非作战。 “丘吉尔”Ⅴ型步兵坦克:主要武器是1门95mm榴弹炮,身管长为20倍口径,弹药基数47发。这是一种火力支援型“丘吉尔”坦克。1943~1944年间共生产了241辆。 “丘吉尔”Ⅵ型步兵坦克:主要武器是1门美国的M3式75mm火炮。一般是在大修时用Ⅲ、Ⅳ、Ⅴ型“丘吉尔”坦克改装而成的。 “丘吉尔”Ⅶ型步兵坦克:主要是采用了75mm火炮,改进装甲防护,车体前部的装甲厚度增大到152mm。炮塔为铸造/焊接混合式。安全门改为圆形的(以前是方形的)。变速箱和悬挂装置也有所改进。专门用于提供对步兵的火力支援。于1943年提供给英国陆军使用。Ⅶ型步兵坦克和“萤火虫”坦克一道,成为诺曼底登陆以后英军装甲兵的主力坦克。甚至在朝鲜中,也在继续使用。 “丘吉尔”Ⅷ型步兵坦克:主要部分与Ⅶ型相同,但武器改为短身管的95mm榴弹炮,弹药基数60发。1943年2月28日,英军第51皇家坦克团的“丘吉尔”Ⅷ型步兵坦克在突尼斯的斯提姆罗勒农庄参加了首战告捷的坦克战。 此外,“丘吉尔”系列步兵坦克还包括Ⅸ、Ⅹ、Ⅺ等各型,它们都是由Ⅱ~Ⅶ型改装而成的。主要改进是增装了附加装甲等。 编辑本段结构特点“丘吉尔”坦克型号十分繁杂,共有18种车型。其中主要的是“丘吉尔”Ⅰ~Ⅷ型,它们的战斗全重都接近40吨,乘员5人。 依型号不同,车全长为7.35~7.65米,车宽3.25米,车高2.48~2.68米。车体内部由前至后分别为:驾驶室、战斗室、动力-传动舱。驾驶室中,右侧是驾驶员、左侧是副驾驶员兼前机枪手;中部的战斗室内有3名乘员,左侧为车长和炮长(炮长在前,车长在后),右侧是装填手;车体后部的动力舱由隔板与战斗室隔开,发动机位于中央,两侧是散热器和燃油箱,最后部是变速箱和风扇。主动轮在后,诱导轮在前。 编辑本段弱点概述和所有的英国步兵坦克一样,丘吉尔坦克最大的弱点就是火力不足,依旧无法和虎式豹式正面对抗。巡游坦克和步兵坦克,将坦克的三要素:机动、防护、火力强行分离,其后果就是,无论是步兵坦克还是巡洋坦克,都难以和苏德同期的主力坦克T34和虎豹对抗。而且丘吉尔坦克和其它步兵坦克一样,最高行驶速度太低(20~25km/h),比号称蠢笨的“虎王”式坦克(38km/h)更慢,是名副其实的和步兵一样的速度。 编辑本段ChurchillIV主要性能数据列表战斗全重39000kg 车长7.44m 车宽2.74m 车高3.25m 引擎BedfordTwin-Six 最大速度公路/越野:25/13km/h 最大行程公路/越野:259/154km 乘员5人 火力装备57mmROQF*6-pounderMk.III/V;2x7.92mmBesaMG 弹药57mm:84发;7.92mm:6975发 装甲19-101mm 爬坡度30度 通过垂直墙高1.13m 越壕宽2.8m 涉水深0.8m 和所有的英国步兵坦克一样,丘吉尔坦克最大的弱点就是火力不足,依旧无法和虎式豹式正面对抗.巡游坦克和步兵坦克,将坦克的三要素:机动、防护、火力强行分离,其后果就是,无论是步兵坦克还是巡洋坦克,都难以和苏德同期的主力坦克T34和虎豹对抗。 有趣的是,英国人造出二战最好的反坦克炮17磅炮,最好发动机——梅林发动机,但是他们却没有造出最好的坦克和飞机!这一点,主要是英国人观念上的保守问题。
3. 世界上目前出现过的射程最远的坦克是什么坦克其射程为多少
目前各国坦克的有效射程都是机密,对外宣布的都是最大射程,不是有效射程。
以前坦克的有效射程也是从实战中分析出来的。
目前已知的实战最远击毁距离是1991年海湾战争期间,英国的一辆挑战者1用L11A5线膛炮(120毫米55倍径)击毁了5600米到5700米之间的一辆伊军坦克,可能是T-72,也可能是T-55。
并不是直接瞄准的,而是步兵战车校正瞄准的。不过目前发达国家的技术应该可以达到5000米外观测到目标的水平,就算达到了也会保密。
现在挑战者2的L30主炮应该比L11A5有效射程更远。
线膛炮的有效射程和精度都强于大多数现代坦克的滑膛炮,因此在5公里外击毁目标应该不会有其他坦克做得到,滑膛炮的最远击毁记录是一辆M1A1在3500米击毁了一辆T-72,是直接瞄准。而二战中,德国的Pak43线膛炮曾当时的技术条件下在4100米外击毁T-34,因此可以确定线膛炮的优势至今仍然存在。
另外各国坦克的炮射导弹有更远的射程,但炮射导弹因为不实用已经被大多数国家放弃,而且也没有实战能检验它的有效射程究竟为多少。
4. 英国二战坦克上用的1.69毫米机枪是什么机枪
口径是.303英寸弹,但是习惯上称为7.7mm,规格是7.7x56mmR突缘弹.
7.7mm的坦克机枪主要是威克斯Vickers机枪,仿自马克沁重机枪,250发弹带供弹,不过基本是水冷型号的. 有一款威克斯导气式机枪(Vickers Gas Operated,简称VGO),气冷枪管,习惯称为威克斯K型,不过主要是设计用作航空机枪,只有部分地面单位装备.
空枪重: 11.8 kg
长度: 1016 mm
弹匣: 47 或 97发弹鼓
射速: 800-1200发/分
初速: 731 m/s
二战英军坦克机枪更有名的是BESA, 捷克ZB-53机枪的英国翻版(一些国家称为 M37型),结构比较特别,是导气式和后座式的综合,类似于现代机关炮的浮动射击.但BESA 的口径是 7.92x57mm毛瑟弹,不是7.7mm. 你给的资料太少,我只会说这么多了
5. 求英国百夫长坦克的所有数据
英国研制的主战坦克。又称逊邱论主战坦克。研制于二战后期,参加过二战的一些收尾战役。战斗全重51.82吨,乘员4人,车长9.854米,车宽3.39米,主要武器为75毫米火炮。装甲最厚约150毫米。
改进型主要武器有105毫米线膛炮一门,配弹64发,主要弹种有脱壳穿甲弹、碎甲弹和烟幕弹,射速每分钟6~10发。辅助武器有7.62毫米并列机枪两挺,配弹4750发,12.7毫米高射机枪一挺,配弹600发,最大射程1800米,坦克最大行程490千米。百人队长坦克参加过朝鲜战争、越南战争、中东战争等局部战争。
研制背景国际在线报道:早在1943年7、8月间,英国战争办公室就为一种A-41巡洋坦克和另一种更重型的步兵坦克拟订了主要性能指标,这两型坦克均使用罗·罗公司研制的流星发动机,巡洋坦克由英国坦克设计局负责研制(这也是该设计局首次独立承担坦克设计任务),此前它通常都是配合主承包商研制次要的子系统。英国军方随后将生产任务交给了米德尔塞克斯的AEC公司,AEC公司生产了二战期间英国陆军装备的最好的重型卡车。尽管如此,AEC公司在坦克装甲车辆的研制和生产方面经验实在有限,让他们一上来就搞新型巡洋坦克有点赶鸭子上架的味道。但在坦克设计局的支持下,AEC公司仍然在1943年底开始制造A-41巡洋坦克的全尺寸模型,并在1944年5月完成了制造工作。
完成设计的A-41坦克接受了英国坦克委员会的审查,并顺利通过评估。原方案只经过小幅度的修改即宣告设计定型。A-41型坦克全重43吨,长9.75米,它的出现使克伦威尔和其他巡洋坦克都相形见绌。A-41坦克被英国陆军正式命名为百人队长,英国皇家军械厂设在伍尔维奇和诺丁汉的工厂就开始试生产该型坦克。随后,百人队长坦克的量产任务交给了维克-阿姆斯特朗公司、莱兰汽车公司和英国皇家军械厂利兹兵工厂。1945年4月,这些厂家交付了6辆原型坦克。按照常规,新式装备都要经历漫长而严格的测试。此时,二战已经接近尾声,英国陆军决定直接把百人队长坦克配备给装甲部队,它们随作战部队参加德国境内的战斗,在战斗环境下接受检验,这个行动被称为“哨兵行动”。1945年5月14日,6辆百人队长离开英国南安普敦前往比利时安特卫普港,此时,战争已结结束两周时间了,英国人的实战检验计划落空了。但英国陆军仍然决定让百人队长在欧洲大陆接受长途行军等项目的测试。离开安特卫普5天后,6辆百人队长坦克首先要行军650公里前往英国第7装甲师师部。从那时起一直到7月底,这6辆坦克先后造访了英国驻德国和南欧国家的几乎每一支装甲部队,所到之处皆大受欢迎。唯一的批评声来自坦克驾驶员,百人队长坦克属于重型车辆,但它的方向操纵和换档却没有助力,这对于驾驶员来说是一个非常费劲的体力活。
1945年,通过检验的A-41巡洋坦克设计定型并正式量产,军用编号为百人队长MK1型,主要生产厂家是利兹的皇家兵工厂、爱尔斯维克的斯克斯有限公司,发动机由里兰发动机公司提供。4年后,也就是1949年,百人队长正式交付英国陆军。
1945-1962年间英国总共生产百人队长各型主战坦克4423辆(后期车型的单车生产成本为50000英镑),其中MK1型100辆、MK2型250辆、MK3型2833辆、MK5型221辆、MK7型755辆、MK8型108辆、MK9型1辆和MK10型155辆,其中2500辆以上出口到埃及、以色列、伊拉克、约旦、印度、加拿大、丹麦、黎巴嫩、荷兰、科威特、南非、瑞典和瑞士和澳大利亚等国。
总体性能
百人队长一共有13种型号,MK5型之后的每种型号又有两种变型。堪称家族庞大,型号众多。但百人队长系列坦克的车体结构基本没有大的改动,车体为焊接结构,两块横隔板将车体分成前后3部分。前部左侧是储存舱,内装弹药和器材箱,右为驾驶舱。车体中后部依次是战斗舱和动力舱,这是典型的传统坦克舱室布置方式。驾驶员有1个向左右开启的双扇舱盖,每扇舱盖有1个潜望镜。圆锥形铸造炮塔体上焊有顶装甲板,炮塔和火炮总重13吨,炮塔座圈直径2300毫米。车长指挥塔在炮塔顶装甲右侧,左侧是装填手出入舱口(它和补弹口都严重破坏了炮塔的密封性和防护能力,这种设计在50年代坦克日益强调三防性能的背景下被摒弃),炮塔两侧外部带有装甲储物箱,后部有1个储物架。车长指挥塔可以由车长手动进行360°旋转,指挥塔上有1个双开式舱盖、1个带弹道分划的潜望式瞄准镜和7个潜望观察镜,车长位置处可以安装1个红外探照灯。装填手舱口有1个前后对开的双扇舱盖和1个潜望式观察镜。
早期的百人队长MK1/2型坦克装有1门17磅(77毫米)火炮,这显然是以毁伤二战后期坦克装甲为标准的,随着时代的发展,17磅炮已经越来越不适应战后坦克装甲的急剧增加。百人队长从MK3型开始改为1门带抽气装置的20磅炮(83.4毫米),携弹量65发,可发射初速为914米/秒的榴霰弹、初速为1432米/秒的曳光脱壳穿甲弹和初速为601米/秒的榴弹,火力大为增强。百人队长MK5型坦克安装了一代名炮——L-7105毫米线膛坦克炮,它也正式拉开了英国陆军主战坦克“线膛路线”的序幕。L-7105毫米炮可以发射曳光脱壳穿甲弹,有效射程为1800米,发射碎甲弹时有效射程为3000-4000米,训练有素的炮长和装填手可使射速达到10发/分。105毫米L-7式火炮使用的弹种有L-28A1式曳光脱壳穿甲弹、L-52A1式曳光脱壳穿甲弹、L-64式曳光尾翼稳定脱壳穿甲弹、L-63式曳光脱壳教练弹、L-35式碎甲弹。上述弹种均为英国皇家兵工厂制造的整装式炮弹,发射药由电击发火帽引燃。北约国家同口径炮弹也可毫无困难的在L-7炮上使用。其他辅助武器还有火炮左侧炮塔内安装的1挺7.62毫米并列机枪、车长指挥塔上的1挺7.72毫米高射机枪。
百人队长采用了独特的测距机枪,机枪口径为12.7毫米,最大射程1800米,使用时发射3个点射曳光弹。测距机枪是全稳定的,炮长可以选择手操纵机构进行俯仰和旋转运动,也可以动力驱动方式进行非稳定和稳定方式的俯仰和旋转运动,还可以进行动力驱动的应急单一速度的旋转运动。测距机枪后来又被激光测距仪所取代。初期制造的百人队长坦克火控设备简单,直到60年代许多英国百人队长坦克才补装了红外驾驶灯、在火炮左侧安装了主动红外探照灯、车长和炮长还装有红外瞄准镜。
百人队长中型坦克装1台罗·罗公司生产的流星(Meteor)汽油机,12缸,强制冷却水循环冷却,干式曲轴箱,最大输出功率为650马力。发动机功率经离合器输入梅利特-布朗公司传动装置。该传动装置为机械式,包括变速机构、差速转向装置和汇流行星排。转向时功率从两条路线传递,一条路经变速机构传递,另一路经转向装置传递,最后功率从汇流排框架输出,传给侧传动装置;直线行驶时功率仅仅由变速机构传递。变速机构可提供5个前进档和2个倒档。每个排档都有1个规定转向半径,最小转向半径为车宽的一半。
百人队长采用双轮联锁式螺旋弹簧平衡悬挂装置。车体每侧有6个负重轮,每2个负重轮构成1组,每组有1套同心螺旋弹簧,前后两组悬挂装置带液压减振器。挂胶负重轮彼此可以互换。诱导轮前置,带有履带调整器,主动轮后置。每侧上支履带由6个托带轮支承,中间4个托带轮为双轮缘式,前后两个托带轮为单轮缘式,仅支承履带内半边。每条履带有108块履带板,由锰钢铸造,为齿孔啮合式全金属结构。
坦克的装甲也先后加厚两次,百人队长MK5型坦克前上装甲厚76毫米,到MK13型时已经增加到118毫米。除主要武器可发射烟幕弹外,炮塔两侧各装6个电击发的烟幕弹发射器。该坦克未装三防装置。
百人队长系列坦克也有其缺陷,这些缺陷主要与机动性有关。因为百人队长系列坦克多安装650马力的流星发动机,而其车重在45吨左右(最后的MK13型车重超过了50吨),过低的马力/吨位比导致其最高速度往往超不过35公里/小时(22英里/小时);同时,460升(120美制加仑)的燃油储备只够它行驶160公里(100英里)。在无可奈何的情况下,设计者研发出了一种可以拖在坦克后面的单轮拖车,这种拖车可以载油910升(240美制加仑)。
设计者把百人队长的最终型——MK13型的重量控制在52吨之内,履带宽610毫米(24英寸)。MK13型亮相后,坦克的内油箱的储油量已经增加到了1000升(265美制加仑),但其最大行程仍未超过190公里(120英里)。英国人也曾采用各种办法以图加大它的行程,这些办法包括在车体尾部携带辅助油箱,但当坦克越野行驶时,辅助油箱易于损坏,也容易起火。百人队长MK5型坦克能拖带一个装200加仑燃料的油料拖车,可以使行程增大到118英里。但这种方法只能在确定没有危险的行军中可以使用,一旦爆发遭遇战,岂不成了活靶子。也算不得是一个实用的措施。英国战后坦克发展一向重火力、防护而轻机动,速度低,最大行程小的缺陷一直到20世纪八九十年代的挑战者-2主战坦克才得到了比较好的解决。
6. 二战各个国家所有坦克的资料。数据。
美国: M3A1“斯图亚特”轻型坦克共生产4621辆。 M4坦克的型号十分繁杂,仅美国官方公布的M4系列改进型车,变型车,和实验型车就有50多种。主要有M4,M4A1,M4A2,M4A3,M4A4,M4A6这6种型号的改进型车,主炮有75mm,76mm,105mm生产了起码够美军有16个M4装甲师用的。 M3“格兰特.李”中型坦克共生产6000余辆。 二次大战中美军至少装备49000辆M4谢尔曼(Sherman)中型坦克 M26 Pershing于第二次世界大战末期装备美军,没有来得及在大战中发挥作用。 1944年4月试生产了24辆以后,该坦克被正式命名为M24“霞飞”轻型坦克。到1945年6月,一共生产了4070辆M24轻型坦克。 T23只有40几辆,在诺曼底登陆之后全部用于研究。 日本: 1929年4月在大阪兵工厂完成,同年定型为89型中型坦克(日本定名为“八九式中战车”)。有甲乙两型,甲型装汽油发动机,乙型为柴油发动机。甲型自1931年投产,数量很少,36年后生产的都是乙型。八九式坦克参加了1938年的苏日哈桑湖冲突和1939年的诺门坎冲突,在与苏军坦克的实战中被证明存在诸多缺陷,是故很快被淘汰。 九七式“奇哈”中型坦克是日本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装备的最成功的一种坦克,日本定名为“九七式中战车”。该坦克由日本三菱重工业公司于1937年制成,1938年开始装备,一直服役到1945年,共装备1500多辆。其中三菱重工业公司生产了1224辆,日立的龟有工厂和相模工厂生产了300多辆。 一式“奇黑”中型坦克,是日军为准备“本土决战”而于1941年研制成功的中型坦克,这种坦克共生产了587辆。 二战的初期和中期,日本军队的坦克以97式中型坦克为主,战斗全重仅15吨,车子轻,装甲薄,火力弱,基本上不具备同坦克作战的能力。共生产了约150辆。 四式中型坦克的研制代号为“奇托”(日文假名为チト),研制工作于1942年9月开始。仅制成6辆。 五式中型坦克,是作为“本土决战兵器”而研制的。研制大纲中要求,首先要增强火炮威力,其次要强化装甲,随之而来的必然要增大发动机的功率。研制的代号为“奇利”(日文假名チリ)。但仅仅停留在样车阶段,没有投产。 英国: 英军在1940年的敦刻尔克战役中使用的Matilda I坦克由于性能较差,抵挡不住德军的PzKpfw III型坦克为主的进攻而很快被淘汰,转而开始生产Matilda II型步兵坦克。Matilda II步兵坦克的研制代号为A12,1939-1945年间在英军中服役。它是英军自始至终参加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着名坦克。在阿拉曼战役之前,它是英军第8集团军装甲兵的主要装备。在阿拉曼战役之后,逐步被美制的M3和M4坦克所取代。 “马蒂尔达”1型坦克的战斗全重为11吨,乘员2人,车长4.85米,车宽2.29米,车高1.87米。无论从尺寸和战斗全重来看,还是从乘员人数来看,都只能算是轻型坦克一列。 “马蒂尔达”2型坦克的试制一号车于1938年4月完成。1939年9月,开始装备英军。其生产一直持续到1943年,总生产量达2 890辆,它几乎参加了英军二战中的所有主要战斗。 “十字军”巡洋坦克于1940年初开始生产,到1943年停止生产为止,Ⅰ、Ⅱ、Ⅲ型三种坦克的总生产量达5 300辆,成为英军在二战前期的主力战车。 苏军: T-34中型坦克于1939年初由共产国际工厂制造出样车, 1939年12月,对样车进行改进后正式命名为T-34中型坦克。1940年6月,开始成批生产,到1941年6月德军入侵苏联时,共生产出1225辆。 KV-1重型坦克于1939年2月由科京领导的设计小组研制,以苏联国防委员会主席K·伏罗希洛夫的名字命名。1940年2月,由位于列宁格勒的基洛夫工厂生产,到1941年6月德军入侵苏联时共生产了636辆。在整个卫国战争期间,由坦克城共生产了13500辆KV系列重型坦克和自行火炮。 IS重型坦克以苏联武装力量最高统帅约瑟夫·斯大林的名字命名,由车里雅宾斯克城的工厂设计处研制,在二战期间发展了3个型号:IS-1、IS-2和IS-3。从1943年秋到1945年6月共生产了3752辆。 T-40轻型水陆坦克于1941年初装备苏军侦察部队和坦克通信部队。其车体与船的形状有点相似,它的前部宽大而低矮,炮塔装在车体左侧略靠后的地方。车体备有浮动油箱以便提高浮动能力。水上行驶时,由装在车体尾部的一个四片螺旋桨驱动,由2个舵操纵航向。战斗全重5.6吨,乘员2人。武器有12.7毫米机枪和7.62毫米机枪各1挺,弹药基数分别为550发和 2016发。发动机为6缸水冷汽油机,功率62.5千瓦。最大公路速度45千米/小时,最大行程350千米,最大水上速度6千米/小时。T-40系列轻型水陆坦克共生产230辆,于1941~1946年在苏军中服役,并参加过二战中的某些战役。 T-60轻型坦克于1940年11月由高尔基汽车制造厂投入生产,1941年底至1942年初被改进成T-60A轻型坦克。T-60和T-60A轻型坦克的总生产量为6022辆。 T-70轻型坦克在T-60轻型坦克的基础制成,1942年1月底由高尔基汽车制造厂生产并装备部队,1943年夏被改进成T-70A。到1943年秋,T-70和T-70A轻型坦克共生产8220辆。 德军: 1933年德军重整军备时,急需一种结构简单, 造价低廉且适合训练用的坦克以供新成利的装甲部队进行训练并从中吸取经验。 德国埃森( Essen) 和克虏伯 (Krupp) 兵工厂便及时提供了一种符合要求的LK-B1的原型车。此车受英国维克斯 (Vickers)六顿坦克影响甚大, 故外型上有多处象似。1934年2月三日完成第一次试车后,德国陆军即定购150辆,定其型号为 Pzkpfw I Model A。改进后的Model B型推出后, 德国陆军部再次大批定购(2000)辆。 1939年3月15日,德军侵入布拉格,占领了捷克全境。这样,捷克在二战期间便成为德国的“保护国”。二战期间,捷克共生产了 LT-38坦克 (德国人称为38(t)战车)A型一G型1414辆(含原型车3辆),各型号之间仅有微小差别。 在1939年5月一11月间共生产A型150辆。其特点是由原型车的3名乘员改为4名乘员,换装了德国制造的电台和瞄准镜。 1940年1月一5月间共生产了B型110辆,C型110辆。A型-C型参加了德国入侵法国的战斗,装备了德国的第7、第8坦克师。 D型共生产105辆。E型共生产了275辆。E型在车体和炮塔的正面均装有附加装甲,车体侧面的装甲厚度也增加到30mm(原为15mm)。 F型共生产了250辆。 S型共生产了90辆,这是因为它是由瑞典特许生产再归德军使用的,因此得名。 G型共生产了321辆。 早在1933年,希特勒就下令德国各军工公司研制一种重15t,装备有37mm或者50mm火炮的装甲指挥坦克。古德里安打算让这种坦克成为德国新组建的装甲师的主力装备。1936年,苯兹公司在柏林制造出第一辆原型车,其他公司也制造出他们的样车。1937年5月,苯兹公司制造出第一辆PzKpfw III.A战斗坦克。其后又有3种改进型:B,C,D型。不过PzKpfw III.A,B,C,D这4种型号都属于试验型,生产量很小。1939年德国开始生产E型,这种型号是正式装备部队的初生产型,后期的E型开始装备一门50mm短身管火炮,这个型号是德军入侵波兰的主力坦克。到1941年,德国又开发了F,G,H这3种型号的PzKpfw III战斗坦克。它们统一的编号为Sd.Kfz.141,这几种型号的III型坦克和以后J型早期型都装备短身管50mm或者37mm火炮。1941年到1943年之间PzKpfw III战斗坦克又增加了4种型号:J,L,M,N型。除了N型和J早期型,都安装一门长身管50mm火炮。J,L,M统一编号为Sd.Kfz.141/1。而在1942年至1943年间生产的N型则是装备一门短身管的75mm火炮,它的编号为Sd.Kfz.141/2。在它的12种型号中J型是生产量最大的,分两批一共生产了3OOO余辆。到1945年,各种型号的PzKpfw III战斗坦克大约生产了6000辆(有些资料上说有12000辆之多)。 (Pzkpfw-Ⅳ型 中型坦克 )Perzf-Ⅳ型坦克(PzkpfwⅣ)即Ⅳ号坦克,为二战德军装甲部队的主力武器之一,是战争期间唯一保持连续生产的坦克。希特勒于1934年下令开始研制装备75mm火炮的Ⅳ号坦克,Ⅳ号坦克的研制目的主要是作为对轻型坦克的火力支援。1937年10月第一辆A型坦克出厂,战前Ⅳ号坦克的A、B、C型仅有小批量生产,大多用于测试和训练,但波兰战役中的部分参战坦克受到部队的高度赞誉。1939年10月D型投产,成为最初的生产型。1940年E型投产,1941年F型(F1)投产,Ⅳ号坦克F1型之前主要武器皆为短身管的75mm火炮。至苏德战争开始时,Ⅳ号坦克装备数量不过数百。 战争开始后,面对苏联新型的T-34和KV-1坦克,德国性能最好的Ⅲ、Ⅳ号坦克也大为逊色。短管坦克炮穿甲能力严重不足,相当部分反坦克任务只能依靠步兵火力完成。而且德国坦克的装甲薄弱,难以抵挡苏联步兵反坦克武器攻击。但德国坦克战术运用的出色,以及良好的步坦协同,所以能够避实击虚,在战争初期取得很大战果,此外苏联各级军事指挥的无能也促成了这一结果。但Ⅳ号等坦克的性能劣势是无法回避的,随着苏联红军战术指挥能力的逐步回复,结果就是德国在莫斯科战役的惨败。 而后,德国人除开始研制新型的“虎”式和“黑豹”式坦克外,也开始对Ⅲ、Ⅳ号坦克大加改进。首先Ⅳ号坦克F1型改装长身管75mm火炮,成为F2型,然后42年G型投产,两种型号坦克的增强了装甲,火力也大为加强,勉强可对抗T-34/76。此外Ⅳ-F2型也运至隆美尔的非洲军团,该坦克火力强、结构好,是当时非洲战场德意军队最倚重的装备。 1943年H型和J型投产,进一步提升了火力和防护,产量均超过3000辆,在数量上逐步取代Ⅲ号坦克成为德军装甲部队的主力。在斯大林格勒、库尔斯克、西西里岛、诺曼底、阿登等战役中,Ⅳ号坦克一直是冲锋陷阵的主力之一。由于德国生产能力不足,因此结构简单、性能稳定的Ⅳ号坦克一直保持了批量生产,以弥补德军“虎”式、“黑豹”式数量的不足。整个战争期间,Ⅳ号坦克总产量达8000辆以上。此外,Ⅳ号从战争初期开始就推出变形车,包括旋风式自行高炮、野蜂式150mm自行榴弹炮、熊式155mm自行榴弹炮等。最重要的当属以Ⅳ号底盘发展的驱逐战车,安装了75mm和88mm反坦克炮,简称“Ⅳ驱”。这些变形车数量达2859辆,在各个战场的德军装甲兵团、装甲炮兵以及步兵部队中都有广泛使用。 黑豹”坦克是德国二战后期的成功作品,因此受到格外重视,在后期德国坦克生产中平均产量最高,D、A、G三中型号达到了6042辆。1944年5月还开始研制“豹”F型,但到战争结束只生产了20辆左右。此外,豹式的后继型号豹2准备安装88mm火炮,但只出现了原型车。 “黑豹”坦克与对方的T-34/85相比,防护性能绝对优于T-34/85,火炮口径虽然为75mm,但70倍口径的身管使得其穿甲能力高于T-34/85的85mm L/54.6火炮,甚至也高于虎Ⅰ坦克的88mm L/56火炮,更是从全方位性能上超过英美各型同类坦克。不过这一切的背后就是豹式全重高达44~46吨之多,几乎和苏联的斯大林系列重型坦克一个级别。但同样重量,IS2和IS3都算重型坦克,“黑豹”只算中型,颇有标准不同的缘由。豹式的工艺复杂,产量难以和T-34、M4“薛尔曼”等盟军坦克相比,因此经常处于战场上的数量劣势地位。豹式还是最先安装主动红外夜视仪的坦克,开创了坦克夜战设备的时代。豹式坦克的变形车主要包括豹式指挥坦克和“猎豹”坦克歼击车等。豹式指挥坦克产量多达1750辆,是豹式变形车数量最多的一种。而赫赫有名的“猎豹”歼击车则有“二战时期最优秀坦克歼击车”的美称,火力堪与“虎2”坦克相比,装甲防护也超过了“虎1”式,再加上同豹式一样出色的机动性,成为德军最有力的反坦克武器。不过“猎豹”产量只有382辆。 从1942年7月到1944年8月末,仅生产了1,355辆“虎I”坦克。44年4月,“虎I”的月产量达到最高水平,生产了105辆。“虎I”最终被“虎II”所取代,但它仍然是二战中令人畏惧的德军坦克的象征。 “虎王”重型坦克在1943年1月的时候,德国就计划制造一种新的重型坦克以取代“虎”式重型坦克。德国陆军兵器局责成波尔舍,亨舍尔和MAN公司着手研制。随后这3家公司提出了4种方案,并制成了样车,分别是波尔舍公司的VK4502(P),亨舍尔公司的VK4502(H)以及改进的VK4503(H),MAN公司的VK4502(MAN),最后德国陆军兵器局选中了亨舍尔公司的VK4503(H)方案,于1943年12月开始批量生产,定名为“虎王”(或者“虎”2)重型坦克。“虎王”坦克从1943年12月到1945年3月一共生产了489辆。 “鼠”式坦克火力强大,防护坚固,但是它极差的机动能力几乎使它只能在原地作为固定的火力点,而且生产的比较晚,数量也很少,根本无法挽救第三帝国必然灭亡的命运。
7. 为什么二战英国坦克机枪使用德国7.92口径
英国的伯明翰轻兵器公司早在1936年就与捷克的布尔诺兵工厂签下合约,主要就是为了引进大名鼎鼎的ZB-37重机枪,作为坦克机枪
1939年,ZB-37的英国型号贝莎机枪正式投产,相对于原版基本未做大的改动,仍然是21kg的总重和500-800发/分的射速,使用225发金属弹链。英军装甲部队立即将其作为车辆的副武器使用,而且因为性能稳定在1940年诞生了改进型号Mk II(带射速选择钮)以及后来更加易于量产的Mk III。
8. 英国挑战者2型坦克真能射中5200米外的目标吗
挑战者2坦克曾经击破在5300米的T-62战车,是史上最远的击破纪录。曾有着二战时最终主战坦克的称号! 挑战者2坦克配备了120毫米L30A1线膛炮(挑战者2型是90年代新式坦克中唯一使用120毫米线膛炮的主战坦克),它装配着热护套、排烟器和炮口参考系统,这种炮曾装配于酋长坦克及挑战者1坦克,之所以延用这种线膛炮是因为英军对L30A1所发射的串联装药破甲弹极具信心,挑战者2可携带64枚炮弹与42枚发射药,发射药储存于炮塔环下的装甲弹药箱中,以求保证安全。 此外,它更装备了一支7.62毫米L94A1 EX-34同轴机枪及一支7.62毫米L37A2车顶机枪。车身更安装了雷射测距仪,以及360度视野的潜望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