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英国有多少人口是非欧洲族裔
约为6200万。
大不列颠及北爱尔兰联合王国(英语:The United Kingdom of Great Britain and Northern Ireland),简称“英国”。本土位于欧洲大陆西北面的不列颠群岛,被北海、英吉利海峡、凯尔特海、爱尔兰海和大西洋包围。
英国是由大不列颠岛上的英格兰、威尔士和苏格兰以及爱尔兰岛东北部的北爱尔兰以及一系列附属岛屿共同组成的一个西欧岛国。除本土之外,其还拥有十四个海外领地。总人口超过6600万,其中以英格兰人(盎格鲁-撒克逊人)为主体民族,占全国总人口的83.9%。
1688年的光荣革命确立了君主立宪政体,18世纪60年代至19世纪30年代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完成工业革命的国家,国力迅速壮大。18世纪至20世纪初期,英国统治的领土跨越全球七大洲,是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和第一大殖民帝国,其殖民地面积等于本土的111倍,号称日不落帝国。
在两次世界大战中都取得了胜利,但国力严重受损。到20世纪下半叶,大英帝国解体,资本主义世界霸权的地位被美国取代。不过,现在英国仍是一个在世界范围内有巨大影响力的大国,是英联邦元首国、七国集团成员国、北约创始会员国,同时也是五大联合国安全理事会常任理事国之一。
2. 印度有多少人是英国人后代
应该没什么英国人的后代,印度普遍存在的一种以血统论为基础的社会体系,又称贱籍制度(印地语:हिन्दू वर्ण व्यवस्था,英语:Caste system in India,或作印度卡斯特体系)。和外国人通婚还是和殖民者通婚应该很少。
3. 印度人为何自称欧洲后裔
之所以这样说,主要是因为印度的人种构成非常复杂。他们之所以这么说也是有一定道理的,印度毕竟是一个领土非常广阔的国家,在印度人口也非常的多,可以说是世界第二人口大国。
经过正面冲突之后,雅利安人占领了当时印度河和恒河流域。毕竟雅利安人获得了战争的胜利,所以他们就把印度人总共分为了4个等次,在排名当中他们认为婆罗门和刹帝利才是具有统治地位的贵族,而他们更气愤的是则把当时印度的土着人分为了最下等的层次。由于印度的人种是非常复杂的,所以才会凸显出有的印度人比较白,但是有的印度人比较黑。可以说那些自称是欧洲人后裔的印度人,在当时印度的社会地位也是比较高的,可以说是印度的贵族。
4. 印度婆罗门种姓与英国殖民者通婚生育的后代属于哪个种姓
印度人与欧美人通婚生育的子女严格来说属于第二种姓刹帝利,因为所有外国人都属于刹帝利,印度种姓则是就低不就高,以父母中低的一方为准。但因为印度人认为欧美属于先进文化,尤其英国曾经是印度的宗主国,所以混血印度人通常觉得自己比普通印度人更高一等
5. 其实印度是混血,古代有白人入侵
多数学者认为,印度有以下人种:
1.尼格利陀人
其基本特征是身材矮小。
2.原始澳大利亚人
由于身体特征和澳大利亚的土着人非常相似由此而得名。他们大都长头型,身材矮小,南印度也有分布。比如比尔人,杰纠人,蒙达人,奥朗人,堆德人,孔德人等等。印度之外,斯里兰卡的维达人为典型代表,所以又称维达类型人。有学者认为,这种人早于达罗毗荼人,所以也称他们为"前达罗毗荼人"。
3.达罗毗荼人
又叫地中海欧罗巴人种,这一人种从西班牙和摩洛哥到印度都有分布。据有关人类学家研究,它分几支,早于雅利安人,从不同时期进入印度。这种人的特征是:长脸型,中等身材,卷发呈浅褐色,唇薄,皮肤为浅褐色。操达罗毗荼系语言,使用象形文字,是这一人种创造了印度河流域文明。
4.雅利安-旁遮普人
雅利安人一译亚利安人,历史上原是俄罗斯乌拉尔山脉南部草原上的一个古老民族,是世界三大古游牧民族之一。后纳粹歪曲了雅利安人的概念,将北欧五国以及斯堪的纳维亚半岛等地区的金发碧眼的日耳曼人定义为了雅利安人的典型性状,实际上两者毫无关系,相距甚远。
雅利安人英译Aryan,伊朗英译Iran。Aryan 和Iran发音基本相同,都指雅利安。古雅利安人信奉太阳神,以辐射形状为其象征,如十字和卍字。雅利安人能四处征战与他们善养马和骑马有关。塞西安、撒尔马希安部族是赫赫有名的游牧民族,他们曾遍布黑海北岸的俄罗斯草原经中亚直达中国新疆。
雅利安人【梵文:âryâ】是世界三大古游牧民族(亚非语系游牧民族、阿尔泰语系游牧民族和印欧语系游牧民族)中的其中的一支分支之一,高加索以及中亚的古代部落,使用印欧语系的语言,历史上原是俄罗斯乌拉尔山脉南部草原上的一个古老民族,古代雅利安人迁移至中亚的阿姆河和锡尔河之间的平原上定居下来。这些人被称为雅利安-旁遮普人,大约在公元前14世纪,雅利安-旁遮普人中的一支南下进入南亚次大陆西北部,称为雅利安-旁遮普人-印度人,这就是印度古代文献中所称的雅利安人;另一支雅利安-旁遮普人则进入伊朗高原地区,称雅利安-旁遮普人-伊朗人。
在伊朗高原地区,他们和古代的雅利安-旁遮普人融为一体,形成了后来的波斯人、米提亚人、斯基泰人等等。在南亚次大陆,他们往南部驱逐德拉维达人,创造了吠陀文化和建立了种姓制度,把雅利安-旁遮普语族的语言带到了印度。
5.东亚人种
印度半岛次大陆的北部和东北部与亚洲内陆相连,因地理和历史上的种种原因,东亚的东亚人种在不同时期,从印度半岛次大陆的北部和东北部进入印度半岛次大陆的南亚次大陆,东亚人种其肤色多呈红润色、白色、淡黄色。长颅型的分布在阿萨姆和边疆地区的土着民中,圆颅型分布在杰德岗等地。
6. 印度本土原着黑人居多,为何高种族出现很多白人呢
纵观整个的国际社会,我们应当是能够看到太多的不一样,毕竟在历史长河当中,所有的发展也是各有千秋,可若是对宗教方面有一定的关注,那很多人就会有这样的一个疑问,那就说我们的理解当中,受佛教影响我们整个的一个思路就应当是“众生平等”,可在印度,作为了佛教的发源地却和我们是有很大的区别的,印度如今都是有很严格的种姓阶层,而这种情况的发生,也是造就了当地高种姓人群竟然是白种人。
而像最之前的达利特也是成为了最底层的贱民,甚至很多本土子女是流落街头,黑种族的一个原始部落,最终竟然是不断被白人所统治,造就了如今在印度高种姓为什么肤色很白。而如今像他们国家很多的一些个政要都是最初的低种族。
当然随着社会的发展,印度的这种现象我想也是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出现缓和,尤其是有佛教2000多年的历史传承,最终肯定会将这种不公的偏见驱赶,迎来属于他们的光明时期。
7. 为何西班牙殖民地印欧混血人口占大多数而英国的殖民地却奉行种族隔离制度,基本上白人占大多数
西班牙对西印度群岛的控制开始于1492年,以哥伦布初次在新世界登陆为起点,接着是西班牙、法国、英国、荷兰和丹麦在17、18世纪对本地区的瓜分。美国对大安地列斯群岛的侵入开始于19世纪初期,并在1898年占领古巴和并吞波多黎各,以及1917年收买丹麦属维尔京群岛时达到最高峰。随着卡斯楚1959年的革命,苏联开始与古巴合作,造成大国长期卷入西印度群岛的历史。然而,在西印度群岛殖民化之前,那里的前哥伦布时期的民族已经创造出了重要而具有特色的文明。
前哥伦布时期
据估计,在1492年西印度群岛的美洲印第安人总数为600万,大致是今天人口的1/5.有3群不同的印第安人占据着群岛∶1.西沃内人(Ciboney),集中在现在属古巴和海地的岛上;2.阿拉瓦克人(Arawak),住在大安地列斯群岛和千里达岛上;3.加勒比人(Carib),大部分住在千里达岛北部和小安地列斯群岛上。前哥伦布时期的人口,由于欧洲人带来的文化冲击、奴隶苦役和疾病,而大为减少。
考古学家把前哥伦布时期的西印度群岛人口按年代顺序分成3批∶1.古印第安人(5000~2000BC),是古巴、伊斯帕尼奥拉和千里达沿海地区的狩猎者兼采集者,大概源于中美洲;2.中印第安人(1000~500BC),也是狩猎者兼采集者,但有比较进步的物质文明,从南美洲分布到千里达和大安地列斯群岛,他们在那里的遗族被归入西沃内人;3.新印第安人∶首先是阿拉瓦克人,他们大约在西元前300年从南美洲进入千里达,并迅速分布到小安地列斯群岛和大安地列斯群岛,但在西元1000年之后被委内瑞拉迁来的侵略成性的加勒比人从小安地列斯群岛上排挤掉。
大安地列斯群岛上的阿拉瓦克人各群体有共同的生活方式和社会组织。他们的社会结构以称作酋长的世袭统治者为首,而萨满师则主持他们的宗教活动。阿拉瓦克人居住在林中开辟地上的村庄里,各村都有自己的首领,也称酋长。有原本墙壁和棕榈苫顶的圆形屋环形排列。伊斯帕尼奥拉岛上的村庄特别大,人口往往在1,000和2,000之间。阿拉瓦克人各群体还在求生存的技术和技艺上显示出一致的发展情况。西班牙人当时曾对他们的农业技术和物质文明有深刻印象。
小安地列斯群岛上的加勒比人村庄往往位于迎风的海岸上,有免遭突然袭击的防护设施。他们的社会关系可能比阿拉瓦克人更具有伸缩性,而且他们没有世袭酋长。不过,加勒比人和阿拉瓦克人的物质文明之间却存在着许多相似点,特别是在他们的轮耕制度方面。他们的房屋是由立柱架子苫着棕榈房顶建造的,呈椭圆形或长方形。
欧洲人探险和殖民主义阶段(1492~1800)
发现
随着1492年哥伦布的发现之旅,西班牙的殖民定居点集中在大安地列斯群岛上,尤其是人烟稠密的伊斯帕尼奥拉岛(现为海地和多米尼加共和国共和國共和国)上,西班牙在美洲的第一个永久殖民地就建立在那里的圣多明哥。在科尔特斯(Hernan Cortes)率领下赴墨西哥和在皮萨罗(Francisco Pizarro)率领下赴秘鲁的两次重大探险都从圣多明哥出发。他们的成功在1520年代把西班牙的注意力转到了大陆上,圣多明哥在商业的重要性上很快就被哈瓦那(古巴)和圣胡安(波多黎各)超过了,那时西班牙大帆船的船队就在那两处下水,把金条银块从“西属本土”(加勒比海边缘的大陆)运到伊比利半岛。
殖民主义
在欧洲西北部的强权中,就属英格兰对西班牙领地的掠夺最为成功。英国人于1623年占领圣克里斯多福(圣基斯),又于1625年占领巴贝多。到1655年,当牙买加被攻占时,英国已在尼维斯、安地瓜和蒙塞拉特建立了殖民地。法国在1635年取得对瓜德罗普和马提尼克的控制,又在1697年正式并吞圣多曼格(Saint-Domingue,今海地)——伊斯帕尼奥拉岛西部1/3的地区。在1630年代,离现今委内瑞拉海岸不远的库拉索(Curacao)、阿鲁巴和博奈尔(Bonaire)以及小安地列斯群岛北支的圣尤斯特歇斯(Sint Eustatius)、萨巴和圣马丁等岛都变成了荷兰属地。整个18世纪,英、法两国继续争夺小安地列斯群岛,到19世纪初期,多米尼加国、圣露西亚、圣文森、托巴哥及格瑞纳达均已落入英国手中,而千里达则在1802年由西班牙正式割让给英国。
种植园奴隶制
17世纪后半叶,殖民主义同(以建立金、银储备和贸易顺差为基础的)重商主义和使用从西非输入奴隶劳动的甘蔗种植园相结合。这些帝国体系中的各个体系,目标都在从蔗糖、奴隶和工业制品的贸易体系中榨取利润。重商主义在18世纪达到了顶峰。
西印度群岛白人殖民的一个主要特点就是殖民者都想带着他们挣得的财产返回欧洲。18世纪初期,当许多成功的种植园主退休回到英国,留下代理人管事时,不在地主经济制就完全建立起来了。这些不在地主是西印度群岛利益集团中一个重要的元素,该集团是一种结合了来自主要港口的商人、种植园主和国会议员的强大的院外游说团体。西印度群岛利益集团在18世纪前半叶操纵了《糖浆条例》和《食糖法》,这些法保护了英国市场上英属西印度群岛的蔗糖。
这种种植园制度创造出一种以种族区别和法律为依据的社会等级制度。在17世纪期间,西印度群岛的主要社会阶层是自由的白人和黑人奴隶,到18世纪中期,已经出现一个中间的黑白混血人阶层。地位和权势同人群的规模大小成反比,牙买加在19世纪初期,由25,000白人统治着一个有40,000黑白混血人和340,000黑人的殖民地。
19世纪以来的西印度群岛
奴隶解放
西印度群岛的克里奥尔人社会在1790年代因圣多曼格奴隶起义成功而发生动摇,这次起义的结果是海地于1804年独立,创立了美洲第一个黑人共和国。1807年英国废除了奴隶贸易,奴隶制本身也于1833年在英属西印度群岛被废除。法国于1848年颁布了《奴隶解放法》,荷兰也于1863年颁布了这种法律。但当英属、法属、荷属的西印度群岛都在发生这些变化时,西班牙属的古巴却在演变成为奴隶种植园的蔗糖生产者。尽管有英国的海军封锁,输入古巴的奴隶仍然在19世纪后半叶前把该岛转变成为一个主要是黑人和黑白混血人的社会。直到1886年,古巴才制订了完全的奴隶解放法,而波多黎各比它早13年就完成了这一解放——在波多黎各,烟草比蔗糖更重要,而且奴隶不到人口总数的5%。随后移来古巴的自由白人,主要是20世纪初期前来从事种植园工作者,再一次将古巴转变成为一个具有西班牙文化色彩的白人社会。
奴隶解放之后,以殖民主义为基础的种植园制度和白人优越感仍顽固存在,在西印度群岛支撑着极不平等的社会结构。在民主被蓄意否定的情况下,有色阶级和文化阶级的并置对比都持续存在着,只有19世纪晚期后的法属西印度群岛是例外。在某些岛上,随着其他一些种族集团的到来,形成了白人、棕色人和黑人的复杂的社会等级结构。
非殖民化
非白人在社会地位上的根本改变是靠了非殖民化,而不是靠奴隶解放。海地人于1804年解放了自己,在1820年代初期就侵入了圣多明哥,把这个几乎被遗忘的前西属殖民地合并成一个全伊斯帕尼奥拉岛的海地。1844年多米尼加共和国共和國人拒绝了海地的霸权并宣布了自己的主权。他们暂时复辟了西班牙的君权,而于1865年完成了最终的独立。西印度群岛中第三个摆脱欧洲强国而获得独立的是古巴,时间在1898年,这一事件不仅包括和西班牙的两次独立战争,还包含了美国的干涉。古巴于1902年完成了脱离美国的正式独立。
西印度群岛各社会,大多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取得帝国同意而实现非殖民化的,有的是通过取得完全独立的许可,如大多数英国属地的情况;有的是通过归并到母国版图内,如法属安地列斯群岛的情况;还有的是通过与其母国的联合,如荷属安地列斯群岛和某些英国属地的情况。英国仍然保留几个小的西印度群岛附属国,其中大多对独立不表兴趣,如∶蒙塞拉特、安圭拉、英属维尔京群岛、开曼群岛以及土克斯和开卡斯群岛。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时,只有海地、多米尼加共和国共和國共和国和古巴是独立的,而且全部已是或即将成为独裁国家。当英、法、荷三国开始进行非殖民化时,为了促进民主,英国企图建立一种岛际联邦,这种联邦可以比在单一国家有更多的抑制和平衡,并可为小岛的非殖民化提供一种方式。这项政策的失败以及西印度群岛联邦(1958~1962)的崩溃,引起了第一阶段的独立(1962~1966),随后是与巴哈马和英国各联合邦有关的第二阶段的独立(1973~1983),以及英国最终对继续残存的一种属地类型的承认。
8. 英国殖民印度几百年,会不会有大量英印混血
印度的纯种已经不存在了,应该是多种人种的混血再跟英国人种再混血
9. 英国曾拥有最多殖民地,现在世界各地有多少英国后裔
英国在17世纪击败西班牙海军世界第一,这个时期的霸主荷兰由于国内经济崩溃,退出世界舞台,17世纪末18世纪,19世纪初约200年间英国可以说是统治世界的。在撒哈拉以北英国控制着埃及,在以南非洲控制着南非,在中东土耳其的衰败让英国控制大量新兴的小国。在亚洲控制着印度,中国长江流域,东南亚。澳大利亚是英国流放犯人的地方同等于西伯利亚的地位。(现在澳大利亚人还装逼)在北美尽管美国独立了,但实际上美国这个时候十分弱小他的许多领土都是后来从西班牙等国手中买的(所以美国的中部和西部很整齐)事实上正是和法国在加拿大打了一账才让美国有机会的,再加上法国国王帮忙。南美是西班牙和葡萄牙殖民地。巅峰时期约4000万的领土实际统治的。至于后羿这个问题没意义,他们自己不把自己当英国人的,不然美国也不会独立。
10. 英国为何有印度、孟加拉或巴基斯坦后裔
这些地区二战前都是英国的殖民地呢 .并且这三个国家原来是一个呢,后来也是在英国的干预下才分成了三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