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英国资讯 > 我在英国做主编都经历了什么

我在英国做主编都经历了什么

发布时间:2022-08-11 13:34:02

1. 初到英国留学什么都要经历第一次

信每一个去英国留学的学生都会有这样一次经历——拿着行囊,飞洋过海,辗转数十个小时到达英国。
虽然英国国土面积很小,但是对于孤身一人初入英国的学生而言,再小的城镇也会感到偌大无比。
初来乍到,呈现在眼前的一切都是崭新的,陌生的国度、不同的语言,这些都需要我们花时间去熟悉和适应。
相信大部分同学和我一样,在刚开始的几天,内心深处感到孤独和痛苦。
因此,这个时候的我一直想办法来调整自己的心态,比如为了让自己忙起来而埋头苦读、多交一些朋友等。
在这里结识几个中国学生对自己而言帮助非常大,时常的聊天谈心很快能将自己内心的焦虑感释放出来,正如中国一句老话——在家靠父母,出门靠朋友。
但是,单单结识自己国家的同学还是不够,从语言提高和留学的角度来讲,建议大家更多的认识一些外国朋友,以创造提升语言的机会,毕竟我们来这里的最终目的是让自己学到更好的知识。
英国课堂初体验
虽然一年时间很快过去,但是回想起第一天上课的情形,当时的画面至今依然清晰的萦绕在我的脑海中。
犹记得开学第一节课是Management Research,讲课的导师是一位中东人,个子不是很高,看起来非常和蔼,他讲课的语速不算很快,但由于自己没提前预习PPT,再加上对学科的专业术语并不熟悉(如Quantitative & Qualitative),课上我越听越感觉云里雾里,摸不到头脑。
正在我头晕脑胀的时候,导师要求大家就某个论题来分组讨论并准备presentation。
而此时的课堂内容还未及时消化,就需要用纯英语和同学讨论、准备presentation,可想而知这对中国学生来说是一个多么大的挑战。
原本我以为班里的中东学生会和我一样有类似的困扰,但令我感到惊讶的是中东学生非常活跃,不但可以在短时间内对知识点进行梳理,还能用非常流利的英语(口音比较重,听起来很费劲)发表自己的想法,他们这种积极表现和强悍的学习能力深深打动了我,很快的,我也放下了尴尬和拘束,边向同学了解导师教授的内容,边和他们进行讨论。
通过在英国的初次课堂体验,我了解到,上课前一定要提前预习PPT以便提高听课效率。这一要点同时也是东方国际英港部给在英国留学的学生们的建议。
第一学期的“零”业余生活
“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这句话来形容英国第一学期的留学生活简直不要太准确。
在此之前,我和很多同学一样对英国的业余留学生活充满了美好憧憬,计划着每天上完课后可以像电视剧里那样,开个Party,听听音乐,和同学一起聊聊美好生活,或是傍晚去海边吹吹海风。
但现实却是预习,复习,预习,复习,预习。
虽然每周的课程并不满,根据自己选修的课程算下来,一般为4-5门(即一周约4-5个半天的课),但因每门课每次讲的量非,常,多,课下需要大量的时间预习和复习。
此外,提醒大家,每门课考核的方式有所不同,大多数老师会布置论文作业。
在此要提醒各位准备去英国留学的同学,绝不要小看英国课堂上每一次的大小作业,因为所有的作业都是占分值的,即每篇论文的成绩将和考试成绩按照比例折算最终科目的分值。
而论文的要求主要是在文献方面,与国内学校不同,英国大学有自己单独的文献借鉴标准,大家一定要多花些时间向导师了解,不然会因不符合文献格式要求而影响最后的成绩,记得当时的我们在第一篇论文作业的文献上吃了不少亏。
通过不断的写论文作业,我深刻感受到了英国教学的严谨性。
那段时间的我每天除了吃饭和睡觉,其他时间几乎都穿梭于教室及图书馆。
简单而言,可以说为了吃透每节课的内容、按时作业,第一学期我们是没什么业余生活可言的。
在这样紧张忙碌的安排下,我终于安然无恙的度过了英国留学的第一个学期,而在此期间也度过了几个富有西方特点的节日——万圣节、圣诞节和Boxing Day,这些节假日的加入,终于让快要忙成陀螺的我有机会放松下来歇一歇。
度过的第一个西方节日——万圣节
针对9月份入学的学生来说,万圣节(10月31日)算是留学生到英国后感受的第一个大型的极具西方特点的节日。
建议大家利用闲余时间一定要出门去感受一下。
万圣节的节日气氛首先从超市的货架上开始。
在节日临近的前两周,各大超市会专门准备一块区域来摆放与其相关的物品,如造型各异的南瓜灯、面具、服饰等,各个地方都透露着浓浓的节日气氛。
此外,超市的蔬菜区也会为了那些希望自己动手制作南瓜灯的人们而特意供应很多大小不一的南瓜。
而若大家自己花50p来DIY一个造型精美的南瓜灯,我相信不仅能收获小小的成就感,也是一个难忘的经历。
万圣节当天,大大小小的店铺橱窗内都会装饰各类与节日相关的饰品,商场的服务员也会身着节日装束,突显节日氛围。
这一日的傍晚将会热闹无比,各种Pub(酒吧)里都会聚集很多身穿节日服饰的人们,其中不乏有留学生,他们会在脸上用颜料绘出自己喜欢的图案,与当地人一同狂欢。
因这个节日并不属于公假,超市、店铺和商场等都会继续开门,为人们提供日常用品和各类食品。
期待已久的圣诞节
除万圣节外,每年12月25日的圣诞节可以说是西方国家一年当中最重要的一个节日,其重要程度等同于中国春节。
英国第一学期课程结束时正值圣诞节来临之际,学校通常会放假三周(等同于中国学校的寒假)。
随着圣诞节的到来,大街小巷及学校的每个角落都洋溢着节日的气氛,大大小小的圣诞树、搞笑可爱的“圣诞老人”随处可见,而各大超市更是会看到很多圣诞主题的用品、设计多样的贺卡和食品。
直到今天,英国当地人大部分还是会沿袭写贺卡的习俗,以表达对他人的祝福。
特别提醒:圣诞节前夕,大家可以遵从西方的节日传统,准备一些祝福小卡片送给自己的任课老师,不仅可以向导师传达为自己传授知识的谢意,也能趁此机会向导师送上新一年的祝福。
虽然只是一张简单的卡片,但他们会为你真挚的祝福而愉悦。
此外,圣诞节当天各大商场、店铺、超市、银行基本不会营业,同学们需记得提前买好日用品和食物以备不时之需。
体验Boxing Day
在圣诞节假期期间,还有一个特殊的日子——Boxing Day,即节礼日,通常为每年的12月26日,但有时也会是圣诞节后的第一个星期日。
节礼日(Boxing Day)这个名词最早出现于中世纪,当时圣诞节前教堂门口根据传统会放置捐款箱,在节日过后工作人员打开箱子,将募得款项捐给穷人因此称为节礼日。
随着时间的推移,节礼日如今已演变成一个购物打折日,各大商铺在Boxing Day当天提早营业并进行大减价活动,因此,大家能看到很多为了能“抢购”的人们天不亮时就在英国知名商场Selfridge, Harrods, John Lewis等门口排起长队,等待开门。
很遗憾,我所在的城市因没有这些大型商场而不能一睹为快,但据身边的朋友口述,场面相当疯狂。
Boxing Day当天,我趁机会小逛了下High Street的Debenhams,尽管该商场品牌不多,但化妆品区域的兰蔻、雅诗兰黛、倩碧等产品的打折足以让我心动不已,相信在英国的女同学是一定不会放过如此绝佳的“血拼“机会。
随着时间的流逝,很快就到了12月底,同时也是英国各节假日中,放假时间最长的月份。
经过几个月的接触,我已经慢慢适应了这里的生活,并且计划着自己能在英国过得第一个长假中有一段快乐难忘的旅程。

2. 在英国的留学生活很苦闷

你是在哪个城市读书呢?
我今年7月份来英国这边读TOP-UP的,我不觉得很无聊啊~~
可能是因为我有一群同学一起来的吧,我们13个人以前就是一起读的大学,所以在这边经常一起出去玩~
去哪里都是结伴而行的,所以不是很无聊啦~
像我们平常会到各个城市去玩啊,然后有的时候去Chinatown一起吃饭,或者去中国餐厅的KTV唱歌。。。
反正,我就不觉得很无聊,甚至有点不想回国了呢~~呵呵~~

我想,你觉得很闷,可能是因为你在这边没交朋友吧。。。你要多去结识点人啊,不一定要是中国人,外国人也行的~
像我们读语言的时候的一个英国老师,很年轻,他刚好以前在长春呆过两三年,又会一点中文,现在就经常跟我们混在一起啊,哈哈~~还让我们教他中文,然后我们又可以跟着他学习英文,还了解英文一些文化。。。他还介绍工作让我同学去打工呢~~

其实吧,娱乐项目,英国真的比不上国内。。。到了晚上,外面就很安静,基本上没什么夜生活的。。。但是,不要因为无聊什么的就一天到晚玩游戏啊~这样沉迷的话,就等于是在浪费你家里给你的钱呢。。。如果学业不紧张的话,做点有意义的事吧,比如说出去打工啊~~每个小时最低工资是5.75镑,赚了钱回国去花,多好呢~~

3. 英国卫生大臣遭哪位主持人羞辱

英国卫生大臣遭主持人皮尔斯·摩根羞辱

2月23日,英国卫生大臣马特·汉考克在节目中与主持人皮尔斯·摩根吵了起来。汉考克坚称英国不存在个人防护用品的“全国性短缺”,还称国民应感谢他和他的团队对控制疫情做的辛苦工作。

对此,摩根当场怒喷:“你和你的团队把疫情处理得简直糟透了,以致于让我们成为了欧洲死亡人数最严重的的国家,死了13万人啊!所以不好意思,我第一个念头不会是感谢你和你的团队‘出色’的防疫工作。”

据悉,因未披露数十亿英镑新冠防护用品合同细节,汉考克19日被判违法。对此,汉考克在当天的节目上表示“不会道歉”。

(3)我在英国做主编都经历了什么扩展阅读

皮尔斯·摩根的个人经历:

皮尔斯·摩根1965年生于东萨塞克斯村,毕业后,曾在南伦敦的一家报社工作过,20世纪80年代认识了Kelvin MacKenzie—当时<太阳报>的主编,从而进入了这个知名的八卦报社。

1994年,他成为<每日新闻报>50多年历史上最年轻的主编。1995年11月,被猎头到了英国的<每日镜报>做主编。

2004年,摩根被指刊登伊拉克囚犯遭英军士兵虐待的假照片,导致被解雇,后经由他的朋友西蒙·高维尔的帮助,摩根成为英国达人和美国达人节目评委,成为电视名人。摩根将2011年1月正式接替拉里·金主持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晚间访谈节目,,主持CNN节目Piers Morgan Tonight。

4. 英国留学生写论文被怀疑作弊是一种什么体验

在英国考试作弊的处罚是相当严厉的,一旦被证实作弊是证实情况,都会被英国大学开除,甚至在自己的简历上留下“英国考试作弊”的坏名号,当然部分中国学生确实有在英国考试作弊,而这些中国留学生中的“老鼠屎”,也让中国学生在英国考试那的信任度降低不少,那么要如何避免被诬在英国考试作弊呢?
频现华人学子被诬在英国考试作弊
“我要向学校上诉作弊这件事了,如果失败,我觉得我活不下去了。”
这是某华人论坛近期一个非常热闹的帖子,发帖人是一名前来英国念本科的学生小西(化名)。初到英国的他因为不熟悉学校考场规矩,加上考试时过于紧张,误将答题纸留在课桌,在考试前被老师没收上去。他没想到的是,就是这样一个失误使她背上了作弊的罪名,学校甚至要将她开除出校。
这并不是一件孤立的事件。每到大学考试时间,华人论坛上就常常出现“被诬作弊”的帖子。这些华人学生并非有心作弊,但或因为不熟悉规矩,或因为过于紧张,或因为监考老师疑心过甚,他们在考场被“另眼相待”,考试结束后甚至会背负上“作弊”的罪名。中英两国教育体系不同,考场文化也各有差别,华人新生需多了解英国学校考场制度,提高警惕,以免无心之举牵连名声,以致最后有冤无处申,甚至影响自己的大好前程。
老师歧视中国人 冤枉我作弊!
“英国大学作弊严重,较四年前数量增加一半。”
这是《每日电讯报》今年3月的一个报道,该报通过调查80所以上的大学,发现作弊行为在英国大学颇为流行。2009年至2010年,接受调查的大学共有超过1.7万起作弊事件。作弊行为在本科生、研究生中都不少见,作弊形式也五花八门,剽窃、抄袭、冒名代考、贿赂教员,甚至还伪造导师签字。
而这些灰色的数字中也不乏华人的身影,华人代考被抓的新闻屡见不鲜,地下论文中介数量数不胜数,纽卡斯尔大学还曾有50名中国学生因伪造留学文件被一举开除……少数学生的作弊行为在一定程度上抹黑了中国学生的名声,也让一些监考老师对华人考生“印象”不佳。
然而最为这些“名声”所累的并不是想要钻小空子的人,而是那些行为端正的考生。他们无心作弊,但却背上作弊罪名,甚至面临退学的处境,这让一些学生感到尤其委屈不满。
六六(化名)就是这么一个“有冤无处申” 的例子。6月正是各高校的考试旺期。在考管理专业一门科目时,由于题目类型都是小论文。为了答得更好,六六把答题纸撕了一页拿来做草稿。为避免被老师误会成携带考场之外的纸张,她提前跟监考老师要了一个别针,准备考试完毕后将草稿一同上交,但她没想到她仍没能避开作弊嫌疑。
“你在作弊!”
正当六六专心撰写草稿时,一名男监考走了过来,说完马上把桌上的卷子、答题本、草稿和学生卡拿走。六六称,她当时整个人目瞪口呆,好一会才反应过来,之后举手向另一名监考老师反应,男监考听了对方解释,不情不愿才把东西还给她,同时嘀咕了一句“中国学生就是爱作弊”,转身离去。
听了老师这句话,周围同学都以为她作弊,全都转身朝她看过来,六六坐在座位上,脑袋一片空白,眼泪情不自禁要往下掉。虽然还能考试,但她情绪上受了很大影响,写字时手都在发抖。在这样的状态下,她没能顺利完成论文,第二个题目更是连草稿都没打,草草书写了事。
更让六六难受的是,往常考完试同学都会聚在一起讨论试题。那天她的手机却异常安静,没有一个同学联系她,这让她内心感到额外受伤。受这件事情影响,六六那一科考得并不理想。那名男监考当时还声称要将她的“异常举动”报告学校。一旦学校确认作弊“罪名”,轻则科目分数清零,重则马上退学,甚至还会在学生档案里留下痕迹,这无疑给了无心作弊的六六一个沉重打击。
无心作弊背罪名 华人学生道太冤
老师的歧视固然让人头疼,但更让一些华人学生追悔莫及的恐怕还不是这种莫须有的作弊罪名,而是自己一时失误,被监考老师认定作弊,有冤不知何处申。由于中英两国考场文化不同,一些初到英国的学生尤其容易在细节上犯错误,或是忘记收拾复习笔记,或是误带答题纸入场。一旦被监考老师发现,学生立马被怀疑作弊,证据确凿的情况下,华人学生就是浑身长嘴也说不清了。
十月深秋,小西本应已经开始硕士课程,但如今他却深陷一场与学校申诉的斗争中,日夜担心学校会坚持原判,将他退学。他今年初到英国,第一次在英国大学参加考试,非常紧张。第一场考试发挥不利给他添了不少压力。为了能不再犯同样的错误,他用第一场考试剩下的答题纸给自己出了题目做练习。但他没想到,这个决定会使他后悔至今。
第二场考试开始前,小西已经非常紧张,他坐立不安的样子引起了老师注意。在他把东西收拾好放到教室前面时,监考老师忽然走了下去,在他课桌前拿走了他遗忘掉的答题纸。在他考完后找老师索回纸张时,老师却说这是作弊的证据,需要上交学校。
小西忐忑不安地等待了一个暑假,期间虽尝试多次与学校联系,但都因假期无人理会。好不容易开学后他回到学校,在邮箱里等待他的却是一封冰冷的退学通知书。
“现在的我很沮丧,不能上课,也觉得没脸见人。开除意味着我的努力和家人的期望都没了。我不知道还能怎么办,要是这次申诉失败,我真的活不下去了,这个帖子会见证我最后的日子。”
这种消极的想法固然不可取,但由此也可以知晓他内心是多么痛苦难受。华人学生大都遵纪守法,学习勤奋。他们背负着父母的期望来英深造,一旦学业受挫,他们内心经受的打击可谓非常沉重。
矫枉过正也是错 华生清白需申诉
上文中提到的被监考老师误会作弊的六六,考试结束后马上联系了该门课的负责人,在邮件里详细说明了事件经过,并补充了不可能作弊的理由。
“我在邮件里直截了当地说,我情绪受到了影响,发挥很差,这对我并不公平”,六六告诉《英中时报》。
她的据理力争成功让监考老师站在了她这边,最后成绩虽不理想,但学校依然让她过了。虽然事情已经过了几个月,维权结果也还算不错,但六六仍气愤难平。她的斗争经验是,“只要你明白规矩是什么,你又没有犯规,你就可以据理力争,而不是忍气吞声。”
华人学生若遭受了不公正的指控,第一时间应该怎么做?记者就这个问题采访了公民咨询委员会顾问Chris Lee。他表示委员会收到此类咨询较少,但他认为在这种情况下,学生可以向学生会设立的“学生建议中心”寻求建议和帮助。
全英学生联合会(National Union of Students)国际学生官员张巘也同意这一看法。对于被诬作弊,她认为可以从两方面下手解决:一是防患于未然,熟悉学校规章以免发生意外;二则据理力争,寻求多方帮助防止矫枉过正。
“新生来英,难免对学校各项规章感到陌生,我建议他们要认真阅读学校发的学生手册,多和师兄师姐交流,以免无心犯错。”
初来英国的学生很容易在论文引用和考场携带物品这两方面犯错。 “如果事情已经发生,华人学生可以向学生会内的国际学生部门寻求帮助。他们会就案件给你各方面的意见,指导你下一步应该如何做。”
如果不满学校最终裁判,学生还可以向独立组织OIA(Office of the Independent Adjudicator)上诉,这个组织将以第三方的身份重审案件。张巘告诉《英中时报》,英国曾有国际学生通过OIA成功推翻学校裁判的例子。因此,如果学校坚持原判,学生也可以考虑走这条路。
在各方支持下,误将答题纸带入考场的小西也已经振作起来,努力与学校沟通,事情在朝积极的一面发展,有望有个较理想的结果。
总而言之,参加英国考试按照程序走,别紧张就不会有问题,如果在考试中神情特别紧张,反而让英国监考老师觉得你有作弊嫌疑而“特别照顾”你,如果自己没有作弊而被诬在英国考试作弊的话,向学校提出申诉一般都能得到解决。

5. 英国当初加入欧盟体系都经历了哪些困难

英国当初加入欧盟体系都经历了哪些困难?英国加入欧盟的时候,确实尽力了很多非常困难的事情,只不过距离现在年代较远,大家已经忘记了,下面的内容朋友们可以参考:

三、民众生活方面的问题,双方达成一致谅解:

欧盟和英国的谈判在民生问题上,也十分的困难,主要是全欧洲的民众需要一体化,这点双方十分谨慎,最终达成了谅解,英国才算加入欧盟。

6. 成为一名杂志社主编是一种怎样的经历

在学校做了两年多纯文学杂志社,经历了一些编辑部里那些有意思的事,学到了很多东西并且仍然热爱,算是有点体悟。个人认为文学常识是必须要具备的素质,如果是文学类刊物,要求会更高一些。毕竟编辑在写稿或者审稿的时候,一定要有自己独立的思考,明白这份作品要表达和呈现的意思,基本的风格,还要能够做出基本的判断,比如是否有常识性的错误,是否有含糊不清、模棱两可的看法等等。

7. 94岁英国女王将复工,她的一生都经历了什么

最近94岁的伊丽莎白女王要复工了或许还有人不了解她,没事随我一起去了解这位女王传奇的一生。

伊丽莎白女王于1926年4月21日出生,在她生命的头10年里,伊丽莎白公主是一个相对较小的皇室成员——她的地位类似于今天约克郡的碧翠丝公主和尤金妮公主——但随着她的祖父乔治五世国王在1936年的去世,这一切都改变了。

王位继承人是伊丽莎白的伯父爱德华八世,但爱德华八世在继承王位不到一年之后就退位了,因要与一位名叫沃利斯·辛普森的美国社交名媛结婚。

爱德华当时没有孩子,所以,他的弟弟阿尔伯特(伊丽莎白的父亲)继承了王位,取名乔治六世,使得当时10岁的伊丽莎白成为首位成为女王的继承人。

显然,继承人不像普通孩子那样上小学。相反,伊顿公学副教务长亨利·马丁(Henry Marten)等不同的老师会在家辅导伊丽莎白,坎特伯雷大主教也会给她上私人宗教课。伊丽莎白没有上学并不意味着她没有接受教育。

这就是这位女王传奇的一生。

8. 在英国工作是怎样一种体验

我现在在伦敦实习,每天早上和一群上班族坐地铁上班,下班早的话去去超市买明天的午饭或者约朋友吃晚饭。周末逛街游玩,去餐厅吃饭。 这是基本的生活,唯一有特点的是,可以体验很多英国文化。高水平一点的会去参加英国的赛马会,马球等等,着装要求是英国贵族那样,带个帽子的。最近是世界杯,街上的酒吧都是下了班的人,聚在一起喝酒看球。

阅读全文

与我在英国做主编都经历了什么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印度人们怎么看待中印战争 浏览:794
中国男装大品牌有哪些品牌有哪些 浏览:744
意大利名牌产品有哪些 浏览:636
意大利保健品怎么吃法 浏览:344
峰会中国举行有多少国家参与 浏览:947
意大利的部首是什么 浏览:427
印度居家隔离是怎么样的 浏览:114
为什么办了越南护照 浏览:430
怎么下印尼巴士 浏览:271
印尼怎么办宽带 浏览:557
中国最大牛仔布在哪里 浏览:140
印度阵风有什么好处 浏览:529
印度北部有多少人 浏览:515
伊朗为什么病例这么多 浏览:346
意大利顶级大衣品牌有哪些 浏览:258
印度女官员发生了什么 浏览:919
中国的流浪狗怎么被领养的国外 浏览:987
英国火车延迟了下一班怎么办 浏览:747
印度是怎么种植果树的 浏览:310
去印尼工程预算一月多少钱 浏览:4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