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曾经号称日不落帝国的英国,是什么原因导致它衰落呢
英国这个国家在近代的确是风光占尽,何止是显赫一时,而是制霸海洋300年,号称“日不落帝国”。
但有句老话说得好,“盛极而衰,物极必反”,英国在整个世界历史的长河中,也只算其中的大帝国的一个,虽然已经做到超级牛了,但也免不了衰落的命运,如今看来英国还算一个世界大国,但味道已经和以前不一样了,已经蜕变成美国人的跟班小弟了,真是令人唏嘘。
这也能够理解英国和法国在二战前夕,一直对纳粹德国的施行绥靖政策,不就是因为怕打仗,导致自己现有地位不保吗?但事实证明怕是没有用的,该来的总会要来。
② 不可一世的“大英帝国”,是如何一步步走向衰落的呢
1921年,经过对一战战败国德国、奥斯曼帝国等国的土地掠夺,大英帝国治下的领土达到了3400万平方公里。
当时,地球陆地的四分之一为英国占有,这也是人类有史以来面积最庞大的国家。
当美苏可以用外交态度来决定英法行为的时候,大英帝国就已经彻底被扫进了历史垃圾堆。
③ 英国衰落的原因
二战后,英国衰落的原因:
1、英国丧失了工业科技的优势。英国虽然是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先行者和绝对领导者,但据1851年的英国人口调查,农业依然是英国最大的行业。然而,第二次工业革命几乎同时在几个先进国家同时发生,但技术发明和创造的主要国家已不是英国,而是后起的德国和美国。
3、没有及时进行经济结构调整。英国经济以棉纺、煤炭、钢铁和造船为支柱产业,英国在这些产业中的领先地位是保持英国经济优势的关键因素。但到1870年以后这些产业的设备都已陈旧落后,英国没有及时对技术设备进行更新换代。
3、英国经济对外依赖程度高。到一战前,英国几乎占全世界总投资额的一半,位居第二的美国只占19%。资本的输出使伦敦成为世界的金融中心,英国在国际贸易中也获利甚丰。但是,资金不断地从国内转向国外,便制约了国内的生产投资和技术革新,造成英国经济的对外依附性。
4、教育落后给英国经济带来致命打击。同时期的德国在这一方面远远走在了英国的前面。到19世纪末,统一的德国已经实现了初等教育的普及,教育的普及大大提高了国民整体科学素质。德国科学教育方面的巨大成就,促进了德国经济的发展,在其工业化过程中发挥了巨大作用。
5、企业家精神丧失了。这是因为在英国社会,对贵族及其生活方式的崇拜几乎根深蒂固,第一代企业家创业后,往往想把子孙培养成贵族,结果几代人之后,创业的激情就荡然无存了。实际上,无论是一个国家还是一个人,往往在处于优势地位后,多少都会产生一种惰性。
(3)怎么知道英国没落扩展阅读
英国衰落的历史:
许多史学家都认为,导致日不落帝国的衰落的第一步是从布尔战争开始的。在南非的布尔人与英国人因为黄金和钻石发生利益冲突时, 战争于1899年爆发了。派去迎战的英军本以为胜利垂手可得,但布尔人的游击战术让他们头痛不已。
尽管英国人动用了包括设立了集中营等种种手段,最终花了两年时间才镇压了布尔人的起义。 这场战争代价巨大,尤其是日不落帝国战无不胜的形象受到严重损毁。
英国的经济在上世纪初期,严重依赖其在殖民地的经济运行,无论是非洲大陆,印度,还是位于东南亚的英属殖民地,这些地区都不仅仅向英国,提供大量廉价原材料及劳力,而且他们还向英国提供了市场。
英国的工业品,在其殖民地市场似乎不受任何外来的竞争压力。在英国顺理成章的向这些地区输出大量工业产品的同时, 它的工业生产能力以及效率都在下降,尤其与新崛起的美国和德国相比。
1939年,二战开打了,英国的战前准备工作很差,显然不如德国,在欧洲战场上英军行动迟缓,指挥不当,很快便陷入重围。 如果没有敦刻尔克奇迹,英国在欧洲的远征军应该是全军覆灭的。在抵御德国空袭的过程中,依仗劳斯莱斯引擎的威力英国飓风战斗机性能优于德国容克战斗机。
加上德国空军的一些战术失误,英国取得了不列颠空战的胜利。虽然得以自保,英国陆军在其他战场上,比如在希腊,以及北非在1942年之前,都远非德军的对手,在各个战场受到重创, 狼狈不已,二战结束后,英国衰败已成定局。
④ 英国是怎样衰落到今天的地步的
英国的衰落,有着多方面的原因,其中二战大概是最重要,但是又最无奈的原因了。有很多人甚至认为,二战的最大战败国既不是发动战争的德国,也不是沦为非正常国家的日本,而是作为战胜国的英国。正是因为二战对英国军事工业和本土经济的毁灭性打击,才让英国在二战结束之后,没有办法继续维持大英帝国的体面。
在军力和经济实力上已经得不到殖民地信任的英国,才终于堕落成了一个现在的二流国家。
⑤ 英国为什么会衰落,是制度原因吗
英国本土的国土面积小,人口少是硬伤,宽松的移民政策和高福利制度更是让英国人失去了创新和奋进的精神,英国的没落不是二战开始是在一战就开始的。
一战中美国由原来的债务国变成债权国,由此开始在经济上超过英国。
而二战更是在武力上被美国超过,政治地位也逐渐下降,这只能表面上的回答。
若揪其本质,是由于英国人保守性,在几次工业革命中都没有很好的利用科技和经济的发展而是一味的享受殖民地的剥削,这种拿取式的发展不可能持续他本国的经济发展,而法国在大革命后彻底的政治经济改革德国铁血宰相批斯麦的集权统治将四分五裂的德国统一,更采取了教育强国的政策,日本就是学习德国的很好例子。
可以看<大国崛起>也是看,<西方政治制度史><英国史>和<美国史>都有所讲述
⑥ 英国经济地位衰落的原因
衰落的原因:
一、经济上:虽然英国赢得了战争,并从战争中获得了新的殖民地,战争的巨大开销使得英国无法继续承担维系一个帝国所需要的庞大财政支出。英国有数百万人死亡,无数资产被毁,其结果是债台高筑、资本市场的混乱以及在海外殖民地英国籍官员人数的缺乏。与此同时,民族主义情绪在新老殖民地都在高涨,而帝国的参战以及非白人士兵在战争中所感受到的强烈的种族歧视都更加助长了这种民族主义情绪。具体来说,战前的债权国变为战后的债务国,战后经济长期低靡、不景气,国际金融中心也由英国伦敦转移到了美国纽约。一战中,英国的商船队遭到巨大损失,使其航运业遭遇重创,也导致英国贸易量的下降。
到1919年,英国欠美国的债务达85000万英镑。因此,英国成为美国的主要债务国。可是在战前,美国是英国的主要债务国。战时英国被迫卖掉了海外资产的四分之一。由于战争,英国的内债增加了九倍,即从64500万英镑增加到66亿英镑。(数字摘自《英国现代史》作者是弗.格.特鲁汉诺夫斯基)
在战争年代,整个英国工业显着地扩大了生产机构,但是,这并不能使它在世界市场上更有力量跟它的对手进行竞争。陈旧不堪的企业需要国家的补贴来维持,这就不能不室战后时期英国工业的情况更加复杂。
战时英国工业的发展极不平衡。由于劳动力被抽到军队和军火企业中去,以及原料不足和机器设备的日益破旧,旧有的最重要的工业部门减产了。煤产量从1913年的28740万吨减少为1918年的22770万吨。1913生铁产量为1026万吨,而1918年为908万6千吨。造船业产量也急剧下降,1913年英国造船厂建成的船只总吨位为120万吨,而在1918年减为77万2千吨。战时生产的增长,主要是依靠扩大所谓新兴工业部门,如:化学工业、汽车工业、航空工业、制造军火的工业以及供应兵工厂金属的炼钢工业。
工人运动:战争使国内阶级矛盾大大地尖锐化。1918年罢工运动规模壮阔,参加罢工的工人达1116000人,损失5875000工作日。这时英国工人运动的特点是具有战斗性。绝大多数罢工是“非正式”,即有普通工人违背工会领袖的意志发动起来的。罢工者除了提出经济要求外,还提出政治要求。
随着罢工运动的开展,工会的数目也日益增多了。起来同资产阶级斗争的工人,感到了联合起来的必要性。1913年到1918年,工会人员人数从4135000人增加到6533000人。
由于工人不满资产阶级的剥削,后来俄国的十月革命的成功,使国内的工人极为兴奋。他们想改变社会制度,从而使自己能够获取利益。这样的心态导致了工人们的不断罢工或者是消极怠工。间接的也造成了英国在战后的衰落。
二、政治上:主要体现在英国自由党的没落。在一战爆发前,英国自由党通过一系列的社会改革和立法,开创复兴的局面。历史证明,正是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的一战后英国衰落的原因作用下,才进一步激化了英国的国内矛盾,加剧了政坛的冲突,从而导致了英国自由党的没落。在此过程中,第一次世界大战表现出了强烈的催化作用。1918年,自由党尚可与其他政治力量联合而维持劳合·乔治的首相地位,但以后自由党在大选中的得票率持续下降,1923年的大选中,工党得票率首次超过了自由党,成为英国的第二大政党,而自由党从此以后再也未能成为第二大党。
但是单独的政党都不能独自领导政府,组建联合政府是必然的事情。但是各个政党的主见都不同,对于战后经济建设的方向不同,导致与战后英国经济发展滞后。
三、国际影响力方面:虽然英国在一战后的巴黎和会上保持了国际事务领导者的地位,但是由于其经济、军事实力的严重倒退,事实上使得英国不可能再像一战前那样控制世界,“日不落帝国”世界政治、军事霸主的地位都已名存实亡。华盛顿海军会议上规定英美海军实力保持一致,这说明英国无奈的承认了一战后不再是全球霸主的事实。所以在战后英国不能像战前一样为了经济利益为所欲为,间接的也导致了英国需要牺牲一些利益来保全自己的政治权利。
四、殖民地方面: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之后大英帝国完成了最后一次的大规模海外扩张。英国经国际联盟的批准对原本属于奥斯曼帝国的巴勒斯坦和伊拉克进行委任统治,而前德国殖民地坦噶尼喀、西南非洲(即今天的纳米比亚)和新几内亚也被划入英帝国的版图(其实西南非洲被归由南非管理,而新几内亚则由澳大利亚统治)。不过一战之后英国在莱因兰和二战之后在西德的占领区就不被认为是帝国的一部分。1920年代是自治领发生巨大变革的时代。虽然自治领在一战爆发时还无权选择是否参战,1919年结束一战的《凡尔赛条约》,却是由英国和其自治领分别签署的。1922年自治领不再愿意支持英国对土耳其的军事行动,迫使英国寻求一个和平的妥协方案。一个位于都柏林的英爱战争纪念碑。自治领的完全独立经由1926年的《贝尔福宣言》和1931年的《威斯敏斯特法案》得到最终确立:所有自治领取得与英国的同等地位,英国的立法机构不再有权干涉自治领内部事务,自治领也将享有自主外交政策的自由。1907年在殖民部内设立的一个主管自治领事务的部门也在1925年从殖民部分离出来成立独立的自治领部,并在1930年拥有了首位部门大臣。加拿大在1923年成为第一个独自签署外交条约的自治领,1927年加拿大向华盛顿派遣了第一位永久性的外交官;1940年澳大利亚也派出了首位驻外大使。爱尔兰自由邦在一场反抗英国统治的血腥战争后于1921年取得了自治领地位;1937年爱尔兰与英国断绝了正式的宪法关系,并在1949年正式成为完全独立于英联邦之外的爱尔兰共和国。原本就独立、直到1922年才被英国掌控的埃及也在1936年断绝了与英国在宪法上的特殊关系(虽然直到1956年英国才从埃及撤军)。在1922年成为英国保护国的伊拉克也在10年之后的1932年完全独立。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结果,是英国打赢了战争,但却失掉了一个帝国。一战后,力量不断增强的殖民地开始要求取得与“母国”平等的独立地位。于是,以英国为核心的英联邦组织应运而生。
⑦ 本是日不落帝国英国,是如何从神坛跌落谷底的
因为英国到了后来,它的科技和工业水平慢慢被德国和美国超过,就连教育水平也被美国给赶上了,美国因为二战损伤较少,很快就成为了英国之后的世界级强国,从此以后英国就走向没落,之前占领的殖民地都全部还出来了,但是英国依然有着非常高的人均GDP和世界影响力。最后一个原因,就是现在英国人已经缺乏以前那种企业家的拼搏精神了,因为英国崇拜贵族的生活,他们往往都想把自己的后代培养成贵族一般的人,而慢慢就缺少当初那种创业的拼劲,所以现在英国在科技创新领域已经没有多少存在感了,不过英国的首都伦敦依然是世界上数一数二的金融中心,影响力丝毫不在纽约之下。
⑧ 请问英国衰落的原因是什么 还有他具体在哪些方面衰落了
一二次世界大战的大量人力物力的消耗和二次世界大战后的大量殖民地独立.在一二次世界大战中英国虽然是战胜国,但是它和美国不同,美国是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是在战局将定的时候加入了即将胜利的一方,而英国却是从头到底,所以损失非常大,而得到的却和美国相同.所以英国在世界大战中其实相比与美国来说是失败方.
在二次大战中,英国饱受了德国的轰炸,工业设施受到重创,最后拼死拼活借助美国的帮助才打败德国,但自己内陆的工业损失是需要很长时间才能恢复的.美国是个独立大陆的国家,况且美洲大陆本来就是它自认为的"后院"所以相比英国有地理优势,完全不必担心敌对国家的武装进攻.
在二战之后,民族情绪高涨,英国在海外的大量殖民地相继独立,"英联邦"成为了一个松散的组织.要知道英国在工业革命中的崛起,很大程度上是由于掠夺到了殖民地国家如中国、印度的大量廉价的生产资料,以及对殖民地的物资倾销.当靠掠夺而崛起的英国失去了海外殖民地的时候,衰落是可想而知的
⑨ 英国国力什么时候开始衰落的这期间发了哪些事情
英国是世界近代历史上一个有着特殊影响的国家。作为世界第一殖民帝国,英国称霸长达一个多世纪,鼎盛时期的英国占据了世界陆地面积和人口的四分之一,掌握着世界贸易的22%,垄断着世界的金融和海上航线,是名副其实的世界老大。英国如此强盛,势力如此庞大,但在二战结束后出现断崖式衰落,殖民体系土崩瓦解,在全球势力急剧收缩,从世界霸主变成了二流国家,逐渐沦为美国的小跟班。那么为何二战后英国衰落的如此快?
第三,二战后,世界独立浪潮兴起,世界殖民体系崩溃。英国人已经无法维持其在全球各地的殖民势力,英国也没有必要再捍卫自己全球第一的位置,他们把社会发展和资源整合放在了第一位。现在的英国福利制度不是全球最高的,但却是最好的最完善的,这和二战后英国的政策转向有关。二战后英国人一脚踢开了主战的丘吉尔,丘吉尔连会都没开完就被赶下了台,这是一种政治和思想极其成熟的表现,是一种非常理性的表现。英国人虽然放弃了世界霸主地位,但换来了国民生活质量的提高,也为英国的发展创造了更好的条件,否则那些慧眼如炬的商业巨子为何要卖了资产都往英国跑?尽管英国的霸主地位不在,但英国在世界各地留下了深深的烙印,英国的文化和英国的制度以及英国人的很多理念已经深入人心,英语早已成为世界第一国际语言,英国人仍然领导着英联邦。
⑩ 英国号称日不落帝国,二战后英国为什么迅速衰落呢
19世纪,英国凭借着工业革命和海上霸主地位,成为世界上综合实力最强大的国家,被称为“日不落帝国”。英国经济学家杰文斯曾在1865年描述说:“北美和俄国平原是我们的玉米地,加拿大和波罗的海是我们的林区,澳大利亚是我们的牧场,秘鲁是我们的银矿,南非和澳大利亚是我们的金矿,印度和中国是我们的茶叶种植园,东印度群岛是我们的甘蔗、咖啡、香料种植园,美国南部是我们的棉花种植园。”
杰文斯并没有吹牛。从16世纪末击败西班牙的无敌舰队之后,英国就开始在全世界疯狂扩张。到了维多利亚女王时期,英国已经在各大洲都拥有了殖民地。并且世界上诸如法兰西帝国、沙俄帝国、大清帝国等强国都被英国击败。所以,说英国是当时世界的霸主也并不为过。
(纳粹德国军旧照)
第二次失误,是英国的战略方向选择错误。
在一战之后,资本主义世界遭遇了一次巨大的经济危机,无数百姓流离失所。
英国有不少人将这次危机判断为战争后遗症,这让整个国家陷入一种反战情绪中。
1933年,纳粹党正式上台,希特勒成为德国元首。希特勒上台后无视《凡尔赛条约》的约束,疯狂发展重工业和军备力量,这让整个欧洲蒙上了一层战争的阴影。
1938年,德国占领捷克斯洛伐克的苏台德地区,欧洲的大战已经一触即发。然而在危急关头,英国却始终坚持绥靖政策,对于德军的入侵视而不见。并且为了将祸水东引,让德国和苏联打起来。英国更是伙同法国,一起和德国、意大利签订了互相之间永不投入战争的《慕尼黑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