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英国责任内阁制形成时间是什么
1721年,罗伯特·沃波尔成为英国第一任内阁首相,主持内阁会议,协调各部门的工作,内阁制正式形成。
从16世纪初到18世纪初,内阁制依然处于萌芽状态。18世纪早期英王乔治一世统治时(在“历史纵横”栏内了解乔治一世及首开英国内阁制的先声),当时由下院多数党领袖沃波尔主持内阁会议,这形成了一种政治惯例,首开了英国责任内阁制的先声。
18世纪初期,辉格党在英国政坛日益占有优势,实际掌握了政权,国王的主要咨询机构逐渐发展成内阁,英国的责任内阁制开始形成。
主要作用
第一、它是政府的最高决策机构,包括内政、外交、防务、教育、科研等各项决策。
第二、控制立法,现代社会中由于立法量的增加及其复杂化,议员个人既无设备又缺乏全面的知识和足够的信息来准备复杂的议案,导致政府逐渐加强对立法的控制,政府提出公议案,这种议案都是由内阁提交下院通过的。
第三、作为政党的领导,首相是执政党领袖,内阁大臣都是由执政党领导组成的。内阁除了对国家、政府进行行政上的领导外,同时也对其政党行使着领导权。
Ⅱ 英国实行的责任内阁制形成的时间
十八世纪前期
Ⅲ 英国责任内阁制形成的时间 是1721年,还是19世纪中期还是没有具体时间
从16世纪初直到18世纪初,内阁制依然处于萌芽状态.18世纪初期,辉格党在英国政坛日益占有优势,实际掌握了政权,英国的内阁制开始形成.1721年,罗伯特·沃波尔成为英国第一任内阁首相,主持内阁会议,协调各部门的工作,内阁制正式形成.
Ⅳ 英国责任内阁制形成时间
18世纪前期。
责任制内阁形成于18世纪前期,初始于英国。是根据英国君主立宪制,下院议员由选民普遍直接选举产生,由国王任命在下院大选中获胜的多数党领袖为首相,由首相提出内阁成员和政府成员名单,递交国王批准,组成责任制内阁,即名义上对国王负责,实际上对议会负责的"责任制政府"。
由于内阁制政府是以向议会负责为特征,故亦称之为责任内阁制或议会内阁制。属于这类政体的国家有英国、日本、意大利、德国、希腊、印度、新加坡等国家。
Ⅳ 英国责任内阁制形成的时间 是1721年,还是19世纪中期还是没有具体时间
从16世纪初直到18世纪初,内阁制依然处于萌芽状态。18世纪初期,辉格党在英国政坛日益占有优势,实际掌握了政权,英国的内阁制开始形成。1721年,罗伯特·沃波尔成为英国第一任内阁首相,主持内阁会议,协调各部门的工作,内阁制正式形成。
Ⅵ 英国责任内阁制确立准确时间
英国责任内阁制的形成:“光荣革命”后颁布《权利法案》,国王逐渐退出内阁,成为“统而不治”的国家元首。内阁承担实际行政职责,其权力和重要性加强。1721年,罗伯特·沃尔波尔成为英国历史上第一任内阁首相,主持内阁会议。
Ⅶ 什么事件标志着责任内阁制在英国最终确立
1688年光荣革命以后,威廉三世逐步退出内阁.1714年,安妮女王去世,根据《王位继承法》,由德国的汉诺威选帝侯继承王位,即乔治一世.由于不懂英语,逐渐对参加内阁会议失去兴趣,于是很少出席会议,甚至不出席会议而让大臣们去料理国事.于是大臣们有事就自己商定对策,然后提交给国王审定.1721年,罗伯特·沃波尔成为英国第一任内阁首相,主持内阁会议,协调各部门的工作,内阁制正式形成.
Ⅷ 英国的责任制内阁形成于什么时候
一、形成于18世纪初期。
当时辉格党在英国政坛日益占有优势,实际掌握了政权,国王的主要咨询机构逐渐发展成内阁。辉格党领袖华尔波尔实际上是英国第一任内阁首相。英国的内阁制开始形成,并逐渐向责任制内阁的方向发展,英国的内阁制开始形成。
二、从头说起。
英国的内阁制度起源于都铎王朝时期枢密院的外交委员会,从16世纪初直到18世纪初,内阁制依然处于萌芽状态。18世纪早期英王乔治一世统治时(在“历史纵横”栏内了解乔治一世及首开英国内阁制的先声),由下院多数党领袖(当时是沃波尔)主持内阁会议,这形成了一种政治惯例,首开了英国内阁制的先声。18世纪初期,辉格党在英国政坛日益占有优势,实际掌握了政权,国王的主要咨询机构逐渐发展成内阁。辉格党领袖华尔波尔实际上是英国第一任内阁首相(在“历史纵横”栏内了解华尔波尔及英国的内阁制开始形成,并逐渐向责任制内阁的方向发展),英国的内阁制开始形成。18世纪后期和19世纪上半期,英国的责任制内阁进一步完善。这标志着英国资产阶级代议制民主政治的最终确立。
三、相关介绍。
要求任何阁员不能投票反对政府的政策,否则,他必须辞职或被解职;任何阁员不能发言反对,也不能不明确支持内阁的政策;所有的内阁决策都是内阁集体的决策,因此,每个阁员必须准备为所有的政策负政治责任;现任和离任的阁员都不能泄露内阁秘密。内阁集体负责制对内阁成员的要求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全体一致,即所有的内阁成员在议会中要一致发言和投票,除非首相和内阁明确认可自由发言和投票。二是互相信任,即内阁不仅要得到议会的信任(内阁总是可以假定自己得到议会的信任,除非议会表决通过不信任案) ,内阁成员也要充分地互相信任, 否则不能作为同僚共事。三是保密,即除非经过内阁的认可,所有内阁成员对内阁会议上的讨论和发言不得外泄。
Ⅸ 英国内阁成立的时间
英国的内阁最早是由中世纪后期的枢密院外交委员会演化而来。该委员会在那时已有内阁之称,但性质是封建君主的咨询机构。1694年,威廉三世(1689~1702在位)从支持他的辉格党中任命枢密院成员,组成辉格党内阁。但当时辉格党在议会中并不占多数。1714年,乔治一世(1714~1727在位)即位,因不通英语,逐渐不出席内阁会议。1721年,下院多数党辉格党领袖、内阁首席大臣兼财政大臣R.沃波尔取代国王而成为内阁首脑。沃波尔内阁是英国第一届正规内阁。但“内阁”一词,直到1900年才见于官方正式文件,而首相直到1905年才开始接受国王的委任状。1937年的《国王大臣法》才使内阁的名称和首相的职位有了成文的法律根据。1742年,沃波尔因失去议会的支持而辞职,他这一行为开创了内阁得不到议会信任时必须辞职的先例。1784年,W.皮特(小)首相遭到议会下院反对时,提请国王解散下院,提前大选,获胜后乃继续任职。他的作法也成为惯例。到19世纪中期,议会、内阁的职能和制度进一步完善,责任内阁制最后形成。
Ⅹ 英国内阁制是如何产生的
英国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
——1760年英国内阁制的产生英国内阁制是英国政治长期演变的产物。中世纪末期,协助君主管理国家的枢密院成员约20余人,为了更有效地进行工作,查理二世时期,由有权势的枢密院成员(其中最重要的是财政大臣及两个国务大臣)组成一个更小的决策机构,从组织形式上可谓内阁的最早起源。1688年政变后,限制法案在初期尚未很好地发挥作用,人事大权掌握在国王手中,内阁的组成以国王的意愿为准。
汉诺威王朝时期,乔治一世(1714~1727年在位)与乔治二世(1727~1760年在位)以外国人身份入主英国,既不熟悉英国国情,又不关心英国政治,况且不懂英语,用拉丁语与大臣们交谈颇为不便,以致把出席枢密院会议当成一种负担。因此,从1717年开始便不出席该会。从此,辉格党逐渐将内阁权力集中在自己手中。辉格党领导人罗伯特·沃尔波尔在处理“南海气泡”事件中挽救了南海公司,使国家财政状况趋于稳定,深受商业金融资产阶级的青睐。1721年3月被任命为财政大臣,并成为内阁的实际领袖,从而开创了首席大臣领导内阁,英王不参加内阁会议的先例。沃尔波尔担任内阁的首脑的20余年是英国政治重要发展时期,他打着王室的旗号推行休养生息的政策。他改革关税制度,奖励谷物和农产品的出口,对手工工场所需之原料降低了进口税,对出口的工业产品实行免税政策。内阁成为协调国王与国会关系的重要因素。自1737年起,沃尔波尔的地位发生了动摇,他的政策引起了要求向外扩张的大资产阶级,大商人的不满。迫于压力在1739年向西班牙宣战,即“詹金斯割耳之战”,后因出师不利,大资产阶级把战败的责任归咎于他。沃尔波尔失去国会的信任被迫辞职。此举开创了内阁首相得不到国会多数支持时必须辞职的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