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英国资讯 > 英国如何由盛转衰

英国如何由盛转衰

发布时间:2022-08-16 03:23:08

A. 英国衰落的原因

二战后,英国衰落的原因:

1、英国丧失了工业科技的优势。英国虽然是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先行者和绝对领导者,但据1851年的英国人口调查,农业依然是英国最大的行业。然而,第二次工业革命几乎同时在几个先进国家同时发生,但技术发明和创造的主要国家已不是英国,而是后起的德国和美国。

3、没有及时进行经济结构调整。英国经济以棉纺、煤炭、钢铁和造船为支柱产业,英国在这些产业中的领先地位是保持英国经济优势的关键因素。但到1870年以后这些产业的设备都已陈旧落后,英国没有及时对技术设备进行更新换代。

3、英国经济对外依赖程度高。到一战前,英国几乎占全世界总投资额的一半,位居第二的美国只占19%。资本的输出使伦敦成为世界的金融中心,英国在国际贸易中也获利甚丰。但是,资金不断地从国内转向国外,便制约了国内的生产投资和技术革新,造成英国经济的对外依附性。

4、教育落后给英国经济带来致命打击。同时期的德国在这一方面远远走在了英国的前面。到19世纪末,统一的德国已经实现了初等教育的普及,教育的普及大大提高了国民整体科学素质。德国科学教育方面的巨大成就,促进了德国经济的发展,在其工业化过程中发挥了巨大作用。

5、企业家精神丧失了。这是因为在英国社会,对贵族及其生活方式的崇拜几乎根深蒂固,第一代企业家创业后,往往想把子孙培养成贵族,结果几代人之后,创业的激情就荡然无存了。实际上,无论是一个国家还是一个人,往往在处于优势地位后,多少都会产生一种惰性。

(1)英国如何由盛转衰扩展阅读

英国衰落的历史:

许多史学家都认为,导致日不落帝国的衰落的第一步是从布尔战争开始的。在南非的布尔人与英国人因为黄金和钻石发生利益冲突时, 战争于1899年爆发了。派去迎战的英军本以为胜利垂手可得,但布尔人的游击战术让他们头痛不已。

尽管英国人动用了包括设立了集中营等种种手段,最终花了两年时间才镇压了布尔人的起义。 这场战争代价巨大,尤其是日不落帝国战无不胜的形象受到严重损毁。

英国的经济在上世纪初期,严重依赖其在殖民地的经济运行,无论是非洲大陆,印度,还是位于东南亚的英属殖民地,这些地区都不仅仅向英国,提供大量廉价原材料及劳力,而且他们还向英国提供了市场。

英国的工业品,在其殖民地市场似乎不受任何外来的竞争压力。在英国顺理成章的向这些地区输出大量工业产品的同时, 它的工业生产能力以及效率都在下降,尤其与新崛起的美国和德国相比。

1939年,二战开打了,英国的战前准备工作很差,显然不如德国,在欧洲战场上英军行动迟缓,指挥不当,很快便陷入重围。 如果没有敦刻尔克奇迹,英国在欧洲的远征军应该是全军覆灭的。在抵御德国空袭的过程中,依仗劳斯莱斯引擎的威力英国飓风战斗机性能优于德国容克战斗机。

加上德国空军的一些战术失误,英国取得了不列颠空战的胜利。虽然得以自保,英国陆军在其他战场上,比如在希腊,以及北非在1942年之前,都远非德军的对手,在各个战场受到重创, 狼狈不已,二战结束后,英国衰败已成定局。

B. 英日不落帝国为何会没落

1. 英国在第二次工业革命中落后于美国,德国,发展速度相对缓慢,在1894年被美国超过,20世纪初被德国超过,经济实力的衰落是英帝国衰亡的重要原因。
2. 殖民地的独立运动,自治领如加拿大,澳大利亚,新西兰,南非的相对独立,与英国仅仅保持名义上的隶属关系。尤其是二战后印度的独立,还有50,60年代亚非独立运动,使得日不落帝国解体,几乎只剩下英国本土。
3. 两次世界大战的影响,虽然英国是战胜国,但是损失很严重,耗尽了几百年积累的财富和实力。而同期,美国加速发展,苏联也异军突起,英国在世界格局的地位就大大下降了,沦为二流国家。

C. 英国为何由盛转衰

一站时消耗了大量国力,使得海外殖民地的控制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美国苏联等国的快速崛起也给了英国沉重的打击。加上30年代的经济萧条,和张伯伦政府的绥靖政策,综合国力已经下滑的英国几乎没有什么战争准备,加上英伦三岛几乎没有什么战略纵深,本土基本上没有什么资本去应对二战

D. 英国是如何从当初的世界老大、超级大国沦为今日的二三流国家的

英国现在仍然在第一梯队,不是所谓的二三流国家。
英国的衰落是从一战开始,衰落原因是多方面的:
1、在一二次世界大战中英国虽然是战胜国,但是它和美国不同,美国是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是在战局将定的时候加入了即将胜利的一方,而英国却是从头到底,所以损失非常大,而得到的却和美国相同.所以英国在世界大战中其实相比与美国来说是失败方。
2、在二次大战中,英国饱受了德国的轰炸,工业设施受到重创,最后拼死拼活借助美国的帮助才打败德国,但自己内陆的工业损失是需要很长时间才能恢复的.美国是个独立大陆的国家,况且美洲大陆本来就是它自认为的"后院"所以相比英国有地理优势,完全不必担心敌对国家的武装进攻.。
3、在二战之后,民族情绪高涨,英国在海外的大量殖民地相继独立,"英联邦"成为了一个松散的组织。英国在工业革命中的崛起,很大程度上是由于掠夺到了殖民地国家如中国、印度的大量廉价的生产资料,以及对殖民地的物资倾销。当靠掠夺而崛起的英国失去了海外殖民地的时候,也失去了原料产地和市场。

E. 曾经号称日不落帝国的英国,是如何走向衰败的

有点历史知识的人都知道,英国曾经被称为太阳永不落下的帝国,其殖民地曾经几乎覆盖了半个世界。但今天,它已不再像以前那样强大。你有没有想过,英国为什么会衰落?殖民地挡住了工业革命的道路。我们知道,大英帝国是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受益者。因为当第一次工业革命爆发时,整个欧洲大陆都在与拿破仑交战,只有不列颠群岛除外,所以它有一个和平的发展环境。而且,当时英国已经开始实行君主立宪制,是欧洲最成熟、最先进的国家。因此,英国的生产技术进步很快,到处占领殖民地。而凡是新技术殖民得好的地方,都会迅速推进。一个典型的例子是蒸汽船的使用。


与此同时,西方的新强国--德国和美国却在做相反的事情。最典型的例子是德国,这个技术先进的国家崛起得太晚了,当它有能力扩张的时候,世界上的殖民地已经被瓜分了。它只有在技术上优于他人,才能在国际竞争中站稳脚跟。但德国也是一个军国主义体系。虽然军国主义并不民主,但它可以集中力量完成伟大的事业。他们把国家的力量集中在工业上,很快在技术上超过了英国。德国的例子表明,殖民统治可以成为技术进步的障碍。

F. 曾经的大英帝国是如何衰落的

大英帝国的衰落是有一个过程的,从第二次工业革命开始,英国的工业总量已经被德国和美国超越,各个殖民地也在不断反抗英国的统治。在一战之前,南非、加拿大、澳大利亚等较为独立和偏远的殖民地经过各种形式的斗争就已经得到英帝国内部自治领土的地位,虽然还没成立为国家,但这些事件标志着大英帝国的衰落已经开始了。

一战前的世界

随后的一战更是将英国实力大大削弱了,英国为了抵挡住精锐的德意志帝国军队,英国从它全世界的殖民地上征兵参战。但英国并有认真训练这些殖民地的士兵,还把他们当做炮灰,英国的作法激起了殖民地人民的民族情绪。参战后的殖民地人民不仅激发了民族意识,还对现代化战斗有所了解,并在日后成为英国镇压殖民地起义军的阻力。

1919年大英帝国的版图

一战结束后,英国和其他战胜国将德国的殖民地瓜分了,大英帝国的面积也达到巅峰,但是它却没有那么多能力来管理这么的土地。英国在一战时作为主要参战国,财政被战争消耗了很多,之后还要面对日益严重的殖民地战争,它已经没有多余的钱来管理新的殖民地了。

一战导致大英帝国开始走向衰落,二战则是彻底拖垮了英国。二战时期,英国的老朋友法国首先被德军拿下,随后德军开始向英国进军,英国只能放松对世界各地的殖民地看管,集中所有力量来保卫自己的心脏“英伦三岛”。在战争中,英国很多工业被德军摧毁,大量技术人员和资本为了躲避随时可能的亡国而选择逃离英国,这使得战后的英国一直没有恢复元气,而且几乎快失去了对殖民地的控制,再加上美国和苏联的崛起,下个时代已经不属于英国。

二战期间,英国除了在北非以外几乎没有任何大规模的陆地作战行动,也没有独立组织过大规模的海战,只有反潜战和战略轰炸有亮眼表现。而英国为了筹集军费,不仅耗光了国内黄金储备,还用自己在全球的基地跟美国换了武器装备支持。英国在二战中的这些表现不仅不像一个超级大国,还让英国在世界上的威信全失。

当年的大英帝国没有在工业革命时进一步巩固国家经济,而世界经济危机时又没有把握好战争机会,导致后来自己在二战中一败涂地,影响力和经济实力都被美苏取代。要是我们看看现在的美国的话,会发现它也有着当年英国的影子,那最终拖垮美国的也会是战争吗?

G. 英国是什么时候开始衰落的,为什么衰落

英国衰落的根源是没有抓住第二次工业革命,影响了英国的科技和经济。随着殖民地带来的财富不断增加,英国的财阀不再重视科技的发展,世界科技中心转移到统一后的德国。

早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英国就开始走下坡路了。1894年,美国经济跃居世界第一,英国被美国赶超。不久又被德国赶超,30年代又被苏联赶超。

国土因素:

本土面积太小是英国的最大劣势。国土面积小,就缺乏相应的自力更生能力。无法供养太多人口,提供太多资源。英国无法形成大规模的国内市场,依赖海外3000万平方公里的殖民地。也意味着英国的国运时刻面临其他大国的挑战。

人口因素:

英国只有几千万的人口,想要管理面人口达4亿的广阔殖民地,是非常困难的事情。

因为人口少,英国对殖民地只能采取以夷制夷的“羁縻政策”。这并不是一种很牢固的管理模式。

地缘因素:

英国作为一个岛国,孤悬海外。由于英吉利海峡的阻隔,在欧洲大陆几乎没有领土扩张的空间。

英吉利海峡为英国提供了绝佳保护的同时,也使得英国与众不同。





H. 英国“日不落帝国”兴衰之路

在漫长的中世纪和近代初期,英国一直是欧洲的一个主要国家,曾经历了多次的辉煌。但奇怪的是,英国的国运呈现出清晰的波浪型趋势,它在每一次辉煌之后总会跌入衰落的低谷,沦为二流国家。

在大陆国家竭力争夺欧洲霸权(1618—1648年的“三十年战争”)的时候,英国正忙于内部的争斗,几乎被其他国家忽略不计。

光荣革命后的英国以全新的姿态挑战欧洲头号强国路易十四法国的霸权,连续投入两场遏制路易十四称霸欧洲的战争。

即九年战争(1689—1697)和西班牙王位继承战争(1701—1713),并取得了巨大成功。之后,英国在保证欧洲大陆力量格局基本均衡的同时,主要通过成功的海外扩张稳步壮大力量,其力量触角大大超越了欧洲的范围。

当1740年前后欧洲大陆局势再度出现动荡之时,英国返回欧洲再次抵制复兴的法国称霸大陆的野心。

奥地利王位继承战争(1740—1748)和七年战争(1756—1763)中,英国与西班牙以及与法国之间的战事都爆发于欧洲战事开始之前,由此产生的结果也就自然超出了欧洲,扩展到全世界。

英国不仅通过七年战争维持了欧洲大陆均势格局的稳定,还再度摧毁了法国和西班牙的海上力量,夺取了法国在北美大陆和印度的几乎所有殖民地。

英国的殖民地在19世纪猛烈扩张。1801年合并爱尔兰,英国的正式名称成为大不列颠及爱尔兰联合王国。对亚洲的侵略继续扩大。

大英帝国指由英国本土及其治下的自治领、殖民地、领地、托管地和保护国共同构成的大帝国,是有史以来领土面积最大的国家和最大的环球殖民帝国。

帝国在19世纪初达到鼎盛,大约有4到5亿人口,占当时世界人口的四分之一;领土约3367万平方公里,占到了世界陆地总面积的四分之一。帝国继16世纪的西班牙王国之后,被称为“日不落帝国”。

不过二十年后因为美国独立战争的失败,英国被迫收起自傲心,暂时取消日不落帝国的自称。

1815年英国在拿破仑战争中的胜利,又进一步巩固了它的国际政治军事强权地位,工业革命更让英国成为无可争辩的经济强权,因此1815年彻底打赢第二次百年战争后,英国又开始自称日不落帝国。

维多利亚时代的大英帝国步入了全盛时期,1938年人口达4.58亿,约占世界总人口的四分之一,1922年通过一战获得德国殖民地后,国土面积达到3367万平方公里,约为世界陆地总面积的24.75%。

从英伦三岛蔓延到香港、冈比亚、纽芬兰、加拿大、新西兰、澳大利亚、马来亚、缅甸、印度、乌干达、肯尼亚、南非、尼日尔爾利亚、马耳他、新加坡以及无数岛屿,地球上的24个时区均有大英帝国的领土。英国霸权领导下的国际秩序被称为“不列颠治下的和平”。

英国出版的大英帝国全球地图通常用红色把帝国的领土标出,可以清晰地了解到这个庞大的帝国在全球的影响力。

但到了20世纪中叶,尤其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随着全球民族主义运动的兴起和英国国力的日渐式微,其殖民地纷纷独立,与此同时,新兴霸权国家美国的崛起,也促使大英帝国逐渐瓦解。

如今,英国和它的大部分前殖民地国家组成了一个国际组织——英联邦以取代大英帝国。但是与大英帝国不同的是,英国再也无法在政治、外交和经济等各个方面直接影响英联邦的其他成员了。

(8)英国如何由盛转衰扩展阅读:

兴衰路上的重大历史事件:

1、光荣革命

光荣革命,英文“Glorious Revolution”。1688年,英国资产阶级和新贵族发动的推翻詹姆士二世的统治、防止天主教复辟的非暴力政变。这场革命没有发生流血冲突,因此历史学家将其称之为“光荣革命”。

1689年英国议会通过了限制王权的《权利法案》。奠定了国王统而不治的宪政基础,国家权力由君主逐渐转移到议会。君主立宪制政体即起源于这次光荣革命。

英国在1688年“光荣革命”后建立起来的议会权利超过君主的立宪君主制度以及两党制度等,不仅对英国以后的历史发展,而且对欧美许多国家的政治都发生了重要影响。

在17世纪的西欧以及世界其他地区,君主专制是一种普遍的政体形式。西欧的法国、西班牙、奥地利以及丹麦、瑞典、德意志的一些公国,都建立起中央集权的君主专制制度。

在这些国家中占统治地位的政治思想是君权神授。至于东欧的俄国以及东方的中国等,则等级森严,绝对专制君主制更为强固。

1688年后,英国的政治制度及由此而萌发的政治思想,对欧洲绝对君主专制制度和君权神授、君主万能、臣民必须无条件服从等思想,都是一个沉重的打击,而对一些民主、进步的思想家,如18世纪法国的启蒙思想家孟德斯鸠、伏尔泰等则起了巨大的鼓舞作用。

虽然对东欧、俄国及东方的中国等国未发生直接影响,但当这些国家的改革运动兴起的时候,英国的“巴力门”(议会)、“君民共治”(立宪君主制)就成了鼓舞他们进行斗争的现实源泉和效法的榜样。

19世纪末,中国的维新派在为改革而奋斗的时候,就常常引用英国的民主政治制度作为楷模。

2、七年战争

七年战争发生在1754年至1763年,而主要冲突则集中于1756年—1763年。当时欧洲上的主要强国均参与了这场战争,其影响覆盖了欧洲,北美,中美洲,西非海岸,印度,以及菲律宾。

这场战争由欧洲列强之间的对抗所驱动。英国与法兰西和西班牙在贸易与殖民地上相互竞争。同时普鲁士,这个日益崛起的强国与奥地利正同时在神圣罗马帝国的体系内外争夺霸权。

奥地利王位继承战争之后不久,欧洲列强间进行了“伙伴交换”,被称为“外交革命”。普鲁士与英国建立了联盟,同时互为传统对手的法兰西和奥地利缔结了同盟关系。

英普同盟日后陆续有德意志小邦(特别是汉诺威)以及葡萄牙参与,而法奥同盟则包括瑞典,萨克森,以及后来加入的西班牙。俄罗斯起初与奥地利结盟。但在1762年沙皇彼得三世即位后改变了立场,并同瑞典一起与普鲁士单独缔结了合约。

1763年法兰西,西班牙与英国签订的《巴黎和约》(Treaty of Paris 1763),以及萨克森,奥地利与普鲁士签订的《胡贝尔图斯堡和约》 (Treaty of Hubertusburg)共同标志着战争的结束。

这次战争在欧洲以攻城战,对城镇的纵火,以及造成惨重损失的野战而着称。战争总共造成了约900,000至1,400,000人死亡。

英国是在七年战争中最大的赢家,法国在《巴黎和约》中被迫将整个加拿大割让给英国,并从整个印度撤出,只保留5个市镇,英国成为了海外殖民地霸主,迈向日不落帝国的传奇。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光荣革命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七年战争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大英帝国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英国

I. 不可一世的“大英帝国”,是如何一步步走向衰落的呢

1921年,经过对一战战败国德国、奥斯曼帝国等国的土地掠夺,大英帝国治下的领土达到了3400万平方公里。

当时,地球陆地的四分之一为英国占有,这也是人类有史以来面积最庞大的国家。

当美苏可以用外交态度来决定英法行为的时候,大英帝国就已经彻底被扫进了历史垃圾堆。

J. 的大英帝国是如何衰落的

这个话题比较大,不能简单说完。
其实英国现在并不能完全称作是衰落,只能算是符合其真正实力的地位。

英国强盛始于主要是因为1.工业革命 2.英国光荣孤立 3.海外殖民地开发的重视。工业革命练就了强盛的内功,这是一切的基础。光荣孤立让英国可以利用欧陆列强之间的矛盾,拉拢老三打老二。海外殖民地则为英国的工业革命提供了丰富的养料。

英国最辉煌的时候应该是征服了印度这个最大的海外殖民地的时候--英国皇帝的皇冠是印度皇冠。英国殖民地有印度,中东部分地区,南非部分地区,东南亚部分地区,北美,澳大利亚,可谓是标准的日不落帝国。

而具体衰落的起因其实可以从美国独立就开始算了(也有人说是布尔人独立战争,但其实那已经是英国龙虾兵露出虚弱一面的时候了,但衰落其实我个人觉得是美国独立开始),那时由于英国光荣孤立,导致欧洲上几乎没有盟友。当美国独立时,除了西班牙同样因为王权担心人民起义而保持有限中立外,其它主要竞争对手比如法国都在支援美国反抗英国。美国独立成功后,英国损伤了一些元气,但仍是最强的国家,尤其是海军仍是世界第一。西班牙和法国都望尘莫及。英国此时和其它国家之间的实力对比好比是1991年打完海湾战争、苏联解体后的美国和其它国家之间的差距一样。

而当第二次工业革命也就是电气工业革命开始后,英国虽然跟上了,但所有周边列强都跟上了,所以优势此时已经相对不明显。工业产值已经被新崛起的列强赶上,从那时起,英国虽然仍是列强第一,但距离已经不是那么遥不可及。尤其是英国的人口还是太少,而殖民地国家的人口,傲慢的英国人始终拒绝承认殖民地人口是英国人。他们的想法是英国主子带着印度管家,率领非洲仆人去征服世界。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英法虽然获胜,但损失巨大。同时工业产值已经被美国超过,在一战之后,在造舰比赛中,英国已经力不从心,财政上无法和美国进行军事竞赛,不得不召开会议讨论各国海军比例,有限发展。此时的英国可以看作是名义上第一的余威尚在,但实质上美国已经悄悄赶上来。英国殖民地自由人士开始蠢蠢欲动,英国的殖民主义经济面临崩溃边缘。

英国人很清楚这点,只要再来一次世界大战,无论如何英国的霸主地位都完蛋了。所以张伯伦才不是什么笨蛋,他貌似妥协的政策实际上是在为国家换时间,德国没有殖民地,所以战后经济恢复速度无论如何都站在英国这边,只要拖住欧洲,让英国能充分利用、掠夺殖民地来恢复实力,那么它仍是霸主。可惜希特勒也是个人精,同时也是个压根就不打算遵守约定的家伙,让张伯伦的愿望落空了。

二战开打,丘吉尔其实除了强硬之外,其它方面就是个废物。当敦刻尔克大撤退后,英国军事上可以说已经崩溃。殖民地国家利用英国的虚弱纷纷独立(虽然丘吉尔叫嚣着死光最后一个印度人之前英国人决不投降---对这种言论印度人唯有呵呵),原本的小弟日本也捅了英国结结实实的一刀。

最后,丘吉尔跑到美国向罗斯福求援,用全世界的海军基地向美国人换了50艘破破烂烂的军舰来装点港口,以便迷惑德国人的间谍。此时这些军事基地的转交,可以说是象征了全球霸权向美国人转移。

二战后随着马歇尔计划,美国人称霸世界,英国人此时只能乖乖当小弟。

阅读全文

与英国如何由盛转衰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中国最早村庄是哪个 浏览:361
印度多少个少数民族服装 浏览:266
脱欧如何投资英国 浏览:862
意大利阿利卡灶具怎么样 浏览:242
葡萄牙跟伊朗怎么买 浏览:377
在印度为什么不能玩手机 浏览:102
为什么海湾国家和伊朗不和 浏览:982
如何理解中国道路1000字 浏览:702
越南生蚝一般多少钱 浏览:424
印度口罩库存多少 浏览:36
去越南办健康证需要多少钱 浏览:497
伊朗怎么惹美国了 浏览:384
越南首都是哪个人的名字命名的 浏览:749
越南掏耳朵服务多少钱 浏览:40
看中国如何超越世界 浏览:884
为什么骂印尼 浏览:302
意大利2000gs美白针怎么样 浏览:417
印尼指纹怎么算有效 浏览:478
新型肺炎越南有多少人死亡 浏览:736
越南红旗的名称叫什么 浏览:8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