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导火线是什么
根本原因: 封建专制统治阻碍了英国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
导火线:苏格兰人民起义
开始的标志:议会的重新召开
结果: 推翻了封建君主专制,资产阶级确立了的统治地位,为发展资本主义扫清道路
B.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爆发的标志是什么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爆发的标志是1640年查理一世重新召开中断已久的议会。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是从1640年查理一世召开新议会的事件开始到1688年资产阶级和新贵族发动宫廷政变(又称光荣革命)结束,以新贵族阶级为代表推翻封建统治建立起英国资本主义制度的社会革命。推翻了封建统治,并在1689年颁布文献《权利法案》以法律形式对王权进行明确制约,确立了君主立宪制,为英国资本主义道路扫清障碍。
背景
17世纪中期,英国已经变成拥有广大殖民地的海上强国。市场扩大了,财富也随之增加了,同时国内工场手工业也已经有了很大的发展。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大大加强了资产阶级和新贵族的势力。当时英国的封建经济基础瓦解了,但是保护它的上层阶级却不愿自动退出历史舞台,这成为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的最大阻碍。也是英国爆发资产阶级革命的根本原因之一。
1603年,苏格兰国王詹姆士·斯图亚特继承了英国王位,开始了斯图亚特王朝的统治。詹姆士一世登台便鼓吹"君权神授'的说法,声称国王是上帝派到人间的最高权威,有无限的权力。他根本不把议会放在眼里,曾三次解散议会;他不关心英国的海上贸易,不重视建设海军;这些政策大大阻碍了英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引起了资产阶级和新贵族的强烈不满。查理一世继位后,大肆搜刮钱财,仍然独断专行,由于议会不同意他随意收税,他竟多次解散议会,结果形成多年无议会统治的局面。此时的英国,一方面王室生活极度腐化,挥霍无度,国家处在无序之中;另一方面国王征收各种苛捐杂税,压榨劳动人民,大量工人失业,反对压迫的农民要求取消地租,获得土地,革命运动随之逐渐蓬勃兴起,越演越烈。城市平民和失业的手工业者为生活所迫时常暴动,查理一世的专制统治使英国社会的各种矛盾迅速激化。
原因
1.英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资产阶级、新贵族的成长,使他们要求政治上当权,经济上发展资本主义。
2.斯图亚特王朝詹姆士一世、查理一世的专制统治严重阻碍了发展,损害了资产阶级、新贵族的利益,激化了一些新生的社会矛盾。
客观原因
1.专制统治阻碍发展。
2.新贵族和资产阶级势力的壮大。
3.文艺复兴的思想解放动摇了专制统治的精神支柱。
特点
1 打着宗教的旗号,革命前期掀起了清教运动。
2 英国资产阶级与新贵族结成联盟共同反对英国君主专制。
3 革命曲折反复,具有长期性、复杂性、反复性和艰巨性。
4 开辟了革命的新时代。
导火索:1638年苏格兰人民起义
过程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时期的内战共有两次,第一次内战(1642~1646年)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从1642年到1644年夏,军事主动权基本上掌握在国王手中,议会当时主要处于防守地位。第二阶段从1644年夏到1646年,军事主动权完全转到议会手中。
1642年8月,查理一世在诺丁汉城堡升起国王的军旗,宣布讨伐议会,发动内战。10月23日,发生了厄其山战役,议会军司令埃塞克斯伯爵放弃了彻底打击王军的机会,使国王能够在距离伦敦只有50英里的牛津,建立大本营。1643年夏季,议会军一再失利。1643年秋,国王派军队从三方面向伦敦进攻,伦敦的安全受到威胁。8月初,由手工业者、帮工、学徒组成的伦敦民团奋起出击,附近农民武装也来支援,这才减轻了对伦敦的压力,挽回了局势。1643年10月11日,克伦威尔所率领的由自耕农组成的骑兵在温斯比附近获得了重大胜利。1644年7月2日,发生了内战以来最大的一次战役──马斯顿荒原战役,克伦威尔所率的议会军取得了辉煌胜利,但是南方和西方的议会军却遭到了惨败。议会不得不通过彻底改组军队的计划,规定建立统一的正规的“新模范军”,由国家供养,实行统一指挥。“新模范军”是由各郡招募的人组成的军队,纪律严明,作战勇敢,具有很强的战斗力。它在1645年6月14日纳西比附近的一次战役中,一举击溃王军。王军损失了全部大炮和辎重,被俘5 000名。国王只身逃跑,并于1646年5月5日向苏格兰投降。
1647年1月,议会以40万英镑的代价把查理一世买回软禁起来。1647年11月,查理一世逃往怀特岛,胁迫郡长叛变未遂被拘。他和苏格兰倾向王党的右翼秘密勾结,并煽动各地王党叛乱。
1648年春发生第二次内战,3月到5月,王党在伦敦、威尔士、肯特郡等地制造暴动,苏格兰军也从北部入侵。军事行动是在三个孤立的地区:东南部、西部(包括威尔士)和北部展开的。克伦威尔率领议会军镇压了东部、西部的叛乱以后,向北挺进,迎击苏格兰的军队。1648年8月17日,克伦威尔在浓雾的掩护下从侧翼进攻苏格兰军。苏格兰军惨败。1万人被俘,其余向北逃跑。到8月底,第二次内战实际上已经结束。
时间过程
1640-1642年
议会斗争:下议会要求限制王权,英国革命开始
查理一世为了筹划军费,镇压苏格兰人民起义,被迫于1640年恢复长期关闭的议会。资产阶级和新贵族联合起来,利用议会同国王进行斗争,起草了《大抗议书》,抨击查理一世暴政,他们要求限制王权,取消国王的专卖权,监督国王和大臣的活动。查理一世拒绝接受《大抗议书》,最终和议会决裂。
1642-1649年
内战:1642年,查理一世挑起了内战,组织王军,向议会军发起进攻。1643年,克伦威尔前往英格兰东部,募集了一支主要由自耕农和城市平民组成的骑兵,在马斯顿荒原战役(1644.7),纳西比战役(1645)等战役中屡次击溃王党军。内战结束后,1649年,查理一世被送上断头台处死。英吉利共和国时代开始。
1649-年
英吉利共和国成立。
-1659年
克伦威尔独裁时期
年4月30日,克伦威尔发动政变,解散议会。12月16日,他正式宣布自己就任英格兰、苏格兰和爱尔兰(1649年占)的“护国主”,英吉利共和国时代结束,以克伦威尔的个人军事独裁为特色的护国政体时期开始。1658年,克伦威尔病逝。英国重新进入混乱时期。
1660-1689年
1660年斯图亚特封建王朝(查理二世)复辟,1685年查理二世去世。他死后,弟弟詹姆士二世继位,他推行反动政策,实行血腥报复,严重损害了资产阶级和新贵族的利益。1688年,支持议会的辉格党人与部分托利党人邀请詹姆士二世的女儿玛丽和时任荷兰奥兰治执政的女婿威廉(后来的玛丽二世和威廉三世)回国执政,发动宫廷政变,推翻斯图亚特王朝统治,建立了资产阶级新贵族的统治,这次政变没有流血而获得成功,因此史称“光荣革命”。1689年,颁布《权利法案》标志君主立宪制的确立。
结果
1688年“光荣革命”(人教版世界历史九年级上册称之为“宫廷政变”)标志着英国革命的结束。
1689年的《权利法案》使英国确立了君主立宪制的资产阶级专政。
意义影响
英国革命确立了“议会制君主立宪制(议会君主制)”、“内阁制”,颁布《权利法案》。以法律形式对国王的权力进行制约,人类社会由专制转向民主,由人治转向法制。
意义
1.英国革命是人类历史上民主制度对专制制度的一次重大胜利,为英国资本主义迅速发展扫清了障碍。
2.英国革命揭开了欧洲和北美革命运动的序幕,推动了世界历史发展的进程,是世界近代史的开端。
3.英国革命后,出现了长期的政治稳定的局面,为资本主义的顺利发展创造了良好的环境,为英国开展工业革命和成为工业强国创造了前提。
4.英国革命推翻了君主专制,确立了自己的统治地位,君主立宪制开始确立起来。
5. 从世界史的观点看,英国革命的主要意义在于确定并贯彻了自由主义的原则。—— <全球通史·第27章·欧洲的政治革命>
6. 英国革命没有根本解决政治经济制度落后性,反而与旧贵族联合镇压英国人民起义。
C. 镇压苏格兰人起义为什么是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导火线
英国:原因
(1)英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资产阶级、新贵族的成长,使他们要求政治上当权,经济上发展资本主义。
(2)斯图亚特王朝詹姆士一世、查理一世的封建专制统治严重阻碍了资本主义的发展,损害了资产阶级、新贵族的利益,激化了社会矛盾。
概况
时间:1640年查理一世重新召开三级会议~1688年詹姆斯二世退位(光荣革命)
根本原因:斯图特亚王朝的封建专制统治严重阻碍资本主义发展,阶级矛盾激化。
任务:推翻封建专制统治,发展英国式资本主义。
领导阶级:资产阶级和新贵族。
双方代表人物:克伦威尔、查理一世
革命主力:农民、手工业者与城市贫民。
结果:1689年的《权利法案》使英国确立了君主立宪制的资产阶级专政
资产阶级革命的过程
(1)导火线:苏格兰人民起义
(2)革命战争阶段
①背景
17世纪中期,英国已经变成拥有广大殖民地的海上强国。市场扩大了,财富也随之增加了,同时国内工场手工业也已经有了很大的发展。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大大加强了资产阶级和新贵族的势力。当时英国的封建经济基础瓦解了,但是保护它的上层建筑却不愿自动退出历史舞台,这成为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的最大阻碍。也是英国爆发资产阶级革命的根本原因之一。
1603年,苏格兰国王詹姆士·斯图亚特继承了英国王位,开始了斯图亚特王朝的统治。詹姆士一世登台便鼓吹"君权神授'的说法,声称国王是上帝派到人间的最高权威,有无限的权力。他根本不把议会放在眼里,曾三次解散议会;他不关心英国的海上贸易,不重视建设海军;这些政策大大阻碍了英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引起了资产阶级和新贵族的强烈不满。查理一世继位后,仍然独断专行,由于议会不同意他随意收税,他竟多次解散议会,结果形成多年无议会统治的局面。此时的英国,一方面王室生活极度腐化,挥霍无度,国家处在无序之中;另一方面国王征收各种苛捐杂税,压榨劳动人民,大量工人失业,反对封建压迫的农民要求取消地租,获得土地,革命运动随之逐渐蓬勃兴起,越演越烈。城市平民和失业的手工业者为生活所迫时常暴动,查理一世的专制统治使英国社会的各种矛盾迅速激化。
②1640-1642年 议会斗争:资产阶级、新贵族控制下的下议会要求限制王权,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开始
查理一世为了筹划军费,镇压起义,被迫于1640年恢复长期关闭的议会。资产阶级和新贵族联合起来,利用议会同国王进行斗争,起草了《大抗议书》,抨击查理一世暴政,他们要求限制王权,取消国王的专卖权,监督国王和大臣的活动。查理一世拒绝接受《大抗议书》,最终和议会决裂。
③1642-1649年 内战
1642年,查理一世挑起了内战,组织王军,向议会军发起进攻。1643年,克伦威尔前往英格兰东部,募集了一支主要由自耕农和城市平民组成的骑兵,在马斯顿荒原战役(1644.7),纳西比战役(1645)等战役中屡次击溃王党军。内战结束后,1649年,查理一世被处死。英吉利共和国时代开始。
④1649-1660年 克伦威尔独裁时期
年4月30日,克伦威尔发动政变,解散议会。12月16日,他正式宣布自己就任英格兰、苏格兰和爱尔兰(1649年占)的“护国主”,英吉利共和国时代结束,以克伦威尔的个人军事独裁为特色的护国政体时期开始。
1658年,克伦威尔病逝。英国重新进入混乱时期。
(3)1660年,斯图亚特封建王朝(查理二世)复辟。
(4)1688年,支持议会的辉格党人与部分托利党人邀请詹姆士二世的女儿玛丽和时任荷兰奥兰治执政的女婿威廉(后来的玛丽三世和威廉三世)回国执政,发动宫廷政变,推翻斯图亚特王朝封建统治,建立了资产阶级新贵族的统治,史称“光荣革命”。
(5)1689年,颁布《权利法案》标志君主立宪制的资产阶级统治确立。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影响
(1)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是人类历史上资本主义制度对封建制度的一次重大胜当众处决查理一世利,为英国资本主义迅速发展扫清了障碍。
(2)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揭开了欧洲和北美资产阶级革命运动的序幕,推动了世界历史发展的进程,是世界近代史的开端。
(3)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后,出现了长期的政治稳定的局面,为资本主义的顺利发展创造了良好的环境。
(4)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推翻了封建君主专制,确立了自己的统治地位,君主立宪制的资产阶级统治开始确立起来。
( 5 )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没有根本解决政治经济制度落后性,反而与反动贵族联合镇压英国人民起义。
法国大革命(French Revolution)
18世纪资本主义在法国部分地区已相当发达,出现许多资本主义性质的手工工厂,个别企业雇佣数千名工人并拥有先进设备。金融资本雄厚。资产阶级已成为经济上最富有的阶级,但在政治上仍处于无权地位。农村绝大部分地区保留着封建土地所有制,并实行严格的封建等级制度。由天主教教士组成的第一等级(1st Estate)和贵族组成的第二等级(2nd Estate),是居于统治地位的特权阶级。资产阶级、农民和城市平民组成第三等级(3rd Estate),处于被统治地位。特权阶级的最高代表是波旁王朝国王路易十六(Louis XVI)。18世纪末第三等级同特权阶级的矛盾日益加剧。特权阶级顽固维护其特权地位。在第三等级中,农民和城市平民是基本群众,是后来革命中的主力。资产阶级则凭借其经济实力、政治才能和文化知识处于领导地位。
1789年5月由于财政困难国王被迫召集三级会议,路易十六企图向第三等级征收新税,但第三等级纷纷要求限制王权、实行改革。6月,他们依然决定将三级会议改为国民议会。路易十六准备用武力解散议会,巴黎人民于7月14日起义,攻占了法国象征封建统治的巴士底狱(The Storming of the Bastille),法国大革命爆发。8月26日制宪会议通过《人权与公民权宣言》(简称《人权宣言》,The Declaration of Man and the Citizen),确立人权、法制、公民自由和私有财产权等资本主义的基本原则。宣布人与人生来是而且始终是自由的,在权利方面是平等的,财产权是神圣不可侵犯的。议会还颁布法令废除贵族制度,取消行会制度,没收并拍卖教会财产。革命初期,代表大资产阶级和自由派贵族利益的君主立宪派(斐扬派)取得政权。1791年6月20日路易十六乔装出逃(参见路易十六出逃事件),企图勾结外国力量扑灭革命,中途被识破押回巴黎。广大群众要求废除王政,实行共和,但君主立宪派则主张维持现状,保留王政。君主立宪派制定了《一七九一年宪法》,召开立法会议,维护君主立宪制,反对革命继续发展。
第一、二等级和大资产阶级的取得了妥协,但和占法国人口大多数的农民和城市平民的矛盾依然没有缓和,相反,人民在斗争中看到了自己的力量。1792年8月10日,巴黎人民再次起义,推翻君主立宪派统治,逮捕路易十六国王。9月21日召开国民公会,次日宣布成立法兰西共和国。
8月10日巴黎人民起义后,吉伦特派取得政权。9月20日法国军队在瓦尔密战役中打败外国干涉军。由普选产生的国民公会于9月21日开幕,9月22日成立了法兰西第一共和国。吉伦特派执政期间颁布法令,强迫贵族退还非法占有的公有土地,将没收的教会土地分小块出租或出售给农民,严厉打击拒绝对宪法宣誓的教士和逃亡贵族。1793年1月21日,国民公会经过审判以叛国罪处死路易十六。
吉伦特派把主要力量用于反对以罗伯斯比尔(Robespierre)为首的雅各宾派(The Jacobins)、巴黎公社和巴黎无套裤汉。从1792年秋季起,要求打击投机商人和限制物价的群众运动高涨起来。以忿激派为代表的平民革命家要求严惩投机商,全面限定生活必需品价格,以恐怖手段打击敌人。吉伦特派却颁布法令镇压运动。1793年2~3月,以英国为首的欧洲各国组成反法联盟,加强武装干涉;国内也发生大规模保王党叛乱。4月,前线的主要指挥、吉伦特派将领迪穆里埃叛变投敌。在革命处于危急的时刻,巴黎人民于5月31日~6月2日发动第三次起义,推翻吉伦特派的统治,建立起雅各宾派专政。
雅各宾派颁布《雅各宾宪法》,废除封建所有制,平定吉伦特派叛乱,粉碎欧洲君主国家的武装干涉;但仍保持反劳工的《列·霞飞法》和《农业工人强迫劳动法》,并镇压忿激派和埃贝尔派。
[1][2]但不幸的是,雅各宾派过激和恐怖的政策,也使它走向分裂和内讧,陷于孤立的罗伯斯比尔也末能完全守护住法国革命的成果,而反法同盟一而再地被各欧洲封建君主拼凑起来,它们一轮轮地围剿法国革命,企图恢复法国波旁王朝的封建政治。1794年7月27日,雅各宾中被罗镇压的右派势力发动热月政变,逮捕了罗伯斯比尔和圣鞠斯特,建立热月党人统治。这时革命最危急的关头已过去,热月党人成立了新的革命政府--督政府,他们清除了罗伯斯比尔时期的革命恐怖政策和激进措施,建立了资产阶级的正常统治,维护了共和政体,在法国国内维护了资产阶级革命的成果。
但国外围剿革命的势力仍是浊浪滔天,此时,督政府中又一个新的政治明星应运而生,他就是拿破仑,历史又淘汰了热月党人,在“雾月政变”中,年轻的拿破仑(General Napoleon Bonaparle)执政,担负起了扫荡欧洲封建势力、最后巩固大革命成果的重任。
法国的革命力量就是这样一波一波地行进,一批人完成了特定阶段的历史使命,就被历史无情地淘汰,如此行进直到革命的成功。这次革命摧毁了法国封建专制制度,促进了法国资本主义的发展;也震撼了欧洲封建体系,推动了欧洲各国革命。
法国革命时间表(1789.5.5~1870.9.4)
一、波旁王朝(843~1791.9){封建君主专制}
1789.5.5 三级会议召开,后改名“制宪会议”{第三等级}
7.14 巴黎人民攻占巴士底狱【爆发】
8月26日 《人权宣言》{君主立宪派:大资、自由派贵族}
1791.9 《1791年宪法》—君主立宪制确立(~1792.9)
1792.8.10 “八月起义”{吉伦特派:工商业资产阶级}
9月 瓦尔密村击退普军,国民公会宣布成立第一共和国
二、法兰西第一共和国(1792.9~1804.12.2)
1793.1 处死路易十六
6.2 雅各宾派掌权{中小资}
秋 罗伯斯比尔为首的公安委员会推行“恐怖政策”
1794.7.27 “热月革命”{热月党人}【法国大革命高潮阶段的结束】
1799.11.9 “雾月政变”,拿破仑任第一执政,颁新宪法,建立独裁统治
1804.3 《法兰西民法典》(=《拿破仑法典》)
三、法兰西第一帝国(拿破伦帝国)(1804.12.2~181.4.13,1815.3.20~1815.6.22){资产阶级帝制}
1804.12.2 波拿巴·拿破仑加冕,称拿破仑一世
1812. 兵败俄国【开始崩溃】
1813.10 兵败莱比锡【开始瓦解】
1814.3.31 反法盟军、路易十八进入巴黎
1814.4.拿破仑在巴黎枫丹白露宫签署退位诏书,此前两天拿破仑宣布无条件投降。法兰西第一帝国灭 亡了。拿破仑后被放逐厄尔巴岛
1815.3.1. 拿破仑登陆法国
3.20. 拿破仑重登皇位
6.18. 滑铁卢兵败
6.22. 拿破仑退位,不久被流放圣赫勒拿岛【第一帝国最终覆灭、波旁王朝复辟】
四、波旁王朝复辟(1815.6.22~1830.7.29){封建统治}
路易十八世颁《大宪章》
1824. 查理十世继位
1830.7 查理十世签《七月赦令》【导火线】
7.27 “七月革命”(~7.29“光荣的三日”){大资}
五、七月王朝(1830.7.29~1848.2.24){君主立宪制,大资政权}
1830.7.29. 路易·菲利浦被推上王位,三色旗为国旗
1831.&1834. 里昂工人起义
1847. 欧洲农业歉收
1848.2.22~24.“二月革命”{中小资+工人}
六、法兰西第二共和国(1848.2.24~1852.11){小资}
1848.6. “六月革命”失败{工人}
12月 路易·拿破仑·波拿巴成为第一位普选产生的总统
1849. 秩序党在议会选举中大胜
1851. 波拿巴发动军事政变,解散议会,开始独裁
1852 初 颁布新宪法
七、法兰西第二帝国(1852.11~1870.9.4){资本主义专制统治}
1852.11路易·拿破仑· 波拿巴登基称帝,称“拿破仑三世”。经济繁荣,政治脆弱
1870.7. 普法战争爆发
9.2. 法降于色当
八、法兰西第三共和国(1870.9.4~1940.)
1870.9.4. 共和派在市政大厅宣布废黜波拿巴家族,建立共和国
1875. 宪法修正案确认共和制【法国共和政体最终确立】
1877. 共和派在议会选举中获胜
1878. 国歌《马赛曲》,国庆7.14.
美国独立战争(The American Revolution),也称“北美独立战争”。指1775年波士顿人民在美国莱克星顿与英军交战拉开独立战序幕到1783年英军在法国签订《巴黎条约》投降的战争。美国独立战争既是一次民族独立战争,又是一次资产阶级革命。
17世纪初期,英国人开始在北美大西洋沿岸建立殖民地。一百多年后英国在北美的殖民地已有13个。这些殖民地的居民除英国移民和土着居民印第安人外,还有来自欧洲其他国家的人以及非洲来的黑人奴隶。每个殖民地都由英国派来的总督统治。这时的殖民地已经开发了大量的种植园,建立了纺织、炼铁、采矿等多种工业,经济比较繁荣。
英国政府为了增加财政收入,不断增加殖民地的税收,对殖民地进行蛮横的压榨和残酷的剥削。1765年,英国人又想出个新花样:印花税。他们规定,一切公文、契约合同,执照、报纸、杂志、广告、单据、遗嘱,都必须贴上印花税票,才能生效可流通。这激起殖民地人民极大的愤怒,于是,“自由之子”、“通讯委员会”等秘密反英组织相继出现,各地都发生了反英事件,抵制英货、赶走税吏、焚烧税票、武装反抗等等。这一切引起了英国政府的恐慌,他们立即派军队镇压。1770年3月5日,英军在波士顿向手无寸铁的市民开枪,当场打死5名市民,打伤了6人,制造了震惊北美的“波士顿惨案”。反英的怒火在殖民地人民心中燃烧,一场争取独立和自由的战火即将在北美大陆上燃烧起来了。事件到此告一段落。
[编辑本段]波士顿倾茶事件
英国政府于1773年颁布《茶税法》企图垄断北美的茶叶生意,他们给予东印度公司在北美倾销茶叶的专卖权。此举激起了殖民地人民的强烈反对。12月16日夜晚,“自由之子社”的部分成员化装成印第安人后,登上三艘停泊在港口的英国运茶船,将船上343箱茶叶统统倒入大海。这就是有名的波士顿倾茶事件(The Poston Tea Party)。
[编辑本段]莱克星顿的枪声
1775年4月18-19日,波士顿人民在莱克星顿上空打响了独立战争的第一枪,莱克星顿的枪声拉开了美国独立战争的序幕。列克星敦的北美民兵
1775年4月,马萨诸塞总督兼驻军总司令盖奇得到一个消息:在距波士顿不远的康科德镇上,有“通讯委员会”的一个秘密军需仓库。盖奇立即命令少校史密斯率800名英军前往搜查。部队连夜出发了,4月19日凌晨,他们来到了离康科德6英里的小村庄——莱克星顿。
英军在黎明前的薄雾中向前行进,经过一夜行军。他们个个困倦不堪,呵欠连天。忽然,他们发现村外的草地上站着几十个村民,正手握长枪严阵以待。史密斯知道这些武装村民就是列克星敦的民兵,北美大陆殖民地上的居民都叫他们“一分钟人”,因为他们行动特别迅速,只要一听到警报,在一分钟内就能集合起来,立即投入战斗。让史密斯吃惊的是,这些民兵为什么这样快就知道英军的行动呢?原来,“通讯委员会”的侦察员早就得到了情报,并立刻在波士顿教堂的顶上挂起一盏红灯。“通讯委员会”的信使,雕板匠保尔·瑞维尔看到后立即骑马赶到康科德报警
更好的说明了情况 “射击!给我冲!”史密斯一看对方只有几十个人,原来有些紧张的心情马上放松下来。他根本没把这几十个衣服破烂的民兵放在眼里,举起指挥刀发出了命令。
列克星敦的民兵立刻还击,猛烈抵抗英军的进攻,枪声震响在列克星敦上空,传出很远很远。几分钟后,枪声渐渐稀疏,民兵们因为人少,地形不利很快撤离了战场,分散隐蔽起来。
史密斯初战告捷,非常得意,指挥士兵直奔康科德。英军赶到镇上时,天已大亮,旭日东升了,但街道上却看不见一个人,家家关门闭户,显得冷冷清清,史密斯下令搜查,英军进入各家翻箱倒柜,折腾了大半天,什么也没找到。原来,民兵早已把仓库转移,“通讯委员会”的领导人也隐蔽起来了。
“撤!”史密斯觉得情况有些不妙,连忙下令撤退。这时,镇外喊杀声、枪声陡然大作,附近各村镇的民兵已得到消息,从四面八方向康科德赶来。包围了正在撤退的英军。他们埋伏在篱笆后边、灌木丛中、房屋顶上、街道拐角处向英军射击。英军一批又一批倒在地上,而当英军举枪还击时却连民兵的影子也找不到。英军一路向波士顿方向退却,沿途遭到民兵的不断袭击,狼狈不堪。
战斗一直持续到黄昏,最后还是从波士顿开来的一支援军,才把史密斯等人救了出去。
这一仗,英军死伤247人,民兵牺牲了几十人,剩下的英军弹药耗尽,回想起来也是心有余悸,他们第一次尝到殖民地人民铁拳的滋味。有个士兵说:“我48小时没吃一点东西,帽子被打掉了3次,2颗子弹穿透上衣。我的刺刀也被人打掉了。”
莱克星顿的枪声震动了大西洋沿岸的13个殖民地。美国独立战争从此开始。
为了联合抗英,北美第二次大陆会议于6月14日决定,建立各殖民地联合武装力量即大陆军,任命华盛顿为总司令。10月13日,又决定建立大陆舰队。1776年7月4日,大陆会议通过《独立宣言》,宣告美利坚合众国诞生。战争初期,双方力量相差悬殊。英国是世界上最强大的殖民国家,拥有世界第一流的海军,驻北美英军约3万人,装备精良,训练有素;北美殖民地人口仅300万,兵力不足,装备落后,缺乏训练。但是,战争的正义性和进步性左右了战争的进程和结局。
[编辑本段]进程
这次战争可分为三个阶段。北美独立战争主题油画
1775~1778年为战争的第一阶段,为战略防御阶段,主战场在北部,英军占据优势。
战争开始后,英军主动进攻,企图迅速扑灭殖民地的革命烈火。其总的战略是:海军控制北美东部沿海,以陆军分别从加拿大和纽约南北对进,打通向普兰湖、哈得孙河谷一线,以孤立反英最坚决的新英格兰诸殖民地,然后将其他殖民地各个击破。大陆军因力量薄弱,除战争初期远征一次加拿大外,基本上处于守势,采取待机破敌,争取外援的方针。1775年5月,各殖民地民兵主动进攻,并围困波士顿。6月17日,殖民地民兵在波士顿外围邦克山战斗中首战告捷,歼灭英军1000人。1776年3月,威廉·豪指挥的英军被迫从波士顿撤至哈利法克斯待援。8月底,豪率英军3.2万人,在海军舰队配合下进攻纽约。华盛顿率1.9万人与英军打阵地战,结果损失惨重,被迫于11月率余部5000人撤往新泽西,英军占领纽约。当年圣诞节前夕和新年之夜,华盛顿利用英军疏于戒备之机,奇袭特伦顿和普林斯顿得手,俘敌近千人,士气大振。1777年夏,约翰·伯戈因率7000英军从加拿大南下,企图与豪会师。但豪未按计划北上,反而率军1.8万南下,于9月夺取了大陆会议的所在地费城。伯戈因孤军深入,行至萨拉托加地域时,遭到1.2万美军和游击队的围攻,5000英军被迫于10月17日向美军投降。萨拉托加战役成了这场战争的转折点,促使法国、西班牙、荷兰先后对英宣战。1778年2月法美签订军事同盟条约,法国正式承认美国。1778年6月法英开战,西班牙也于1779年6月对英作战。俄国于1780年联合普鲁士、荷兰、丹麦、瑞典等国组成“武装中立同盟”,打破英国的海上封锁。1780年12月荷兰进一步加入法国方面对英作战。北美独立战争扩大为遍及欧、亚、美三大洲的国际性反英战争,英国陷入空前孤立的境地。形势的变化,迫使英军于1778年6月放弃费城,决心退守纽约。随之,北部战争便出现了僵持的局面。
1779~1781年为战争的第二阶段,以萨拉托加大捷为标志,进入战略相持阶段,主战场转到南部,美军以弱胜强。
英军新任统帅克林顿上任后,利用南部“效忠派”较多和靠近西印度群岛的有利条件,调兵遣将,决心将英军主力转移到南部,企图对美南部诸州各个击破,并依托沿海基地和纽约遏制北部。北美大陆军则力图与法国陆海军配合,控制沿海基地,同时积极开展游击战,打破英军的计划。1778年底,英军攻取佐治亚州首府萨凡纳,揭开了在南方发动强大攻势的序幕。1779年秋,南方美军司令林肯会同德斯坦指挥的法国舰队进攻南部英军主要基地萨凡纳,受挫。1780年春,克林顿率领1.4万英军对查尔斯顿实施陆、海两面包围,迫使林肯部5000余人投降,并缴获军舰4艘,使美军遭受了整个战争中最大的一次损失。事后,克林顿率英军一部回师纽约,留下康沃利斯指挥7000英军控制南方陆地和沿海。这就为南部民兵游击队活动提供了方便。大陆会议委派格林为南方美军司令,谐同摩根到南方开展游击战,先后于1781年1月和3月,在考彭斯和吉尔福德等地大胜英军,迫使英军从内地向沿海撤退。格林乘势挥师南下,在民兵游击队配合下,拔除英军据点,收复了除萨凡纳和吉尔斯顿之外的南部国土。
从1781年4月-1783年9月,为战略反攻阶段。
1781年8月,康沃利斯率7000名英军退守弗吉尼亚半岛顶端的约克敦。此时在整个北美战场英军主要收缩于纽约和约克敦两点上。1781年8月,华盛顿亲率法美联军秘密南下弗吉尼亚,与此同时,德格拉斯率领的法国舰队也抵达约克敦城外海面,击败了来援英舰,完全控制了战区制海权。9月28日,1.7万名法美联军从陆海两面完成了对约克敦的包围。
在联军炮火的猛烈轰击之下,康沃利斯走投无路,于1781年10月17日即伯戈因投降的第四个周年纪念日,请求进行投降谈判。10月19日,8000名英军走出约克敦,当服装整齐的红衫军走过衣衫褴褛的美军面前一一放下武器时,军乐队奏响了《地覆天翻,世界倒转过来了》的着名乐章。
约克敦战役后,除了海上尚有几次交战和陆上的零星战斗外,北美大陆战事已基本停止。1782年11月30日,英美签署《巴黎和约》草案,1783年9月3日,英国正式承认美国独立。
D.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爆发的原因是什么
(一)经济基础——资本主义经济的兴起和发展,它是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爆发的最基础的条件。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新航路开辟后,英国成为大西洋航路的中心,便利了英国的海外贸易和掠夺。
2.海外贸易的拓展,推动了英国工业革命的发展,手工工场在制呢、采煤、炼铁、造船等领域建立并得到发展。
3.随着制呢业的发展,“圈地运动”愈演愈烈,英国农村出现许多的资本主义牧场和农场,同时出现农业工人。在英国,资本主义已深入农村。
(二)阶级基础——资产阶级和新贵族的形成,他们是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主要推动者和领导阶级,是资产阶级革命运动兴起的必要条件。
海外贸易和掠夺的进行,圈地运动的发展,使英国的银行家、大商人和手工工场主积累了大量的资本,逐渐形成新兴的资产阶级。在农村经营农场和牧场的农场主和牧场主,有的也经营工商业,他们成为新贵族,同其他资产阶级分子有着共同利益。
(三)客观条件——海上霸@权的确立
16世纪统治英国的都铎王朝在竭力削弱旧贵族的势力,同时鼓励工商业和海外掠夺,打败了老牌的殖@民强国西班牙,建立了海上霸@权,这一切客观上有利于资本主义的发展。
(四)根本原因——封建制度严重阻碍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随着英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封建专制统治和资本主义发展的矛盾,成为英国社会的根本矛盾,它们矛盾的不断激化,最终成为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根本原因。
(五)直接原因——封建王朝专制统治导致阶级矛盾的激化
17世纪,斯图亚特王朝厉行专制,经常触犯到资产阶级的利益。又实行宗教专制,迫@害“清教徒”。导致阶级矛盾激化。
(六)思想基础——清教运动
宗教改革后,英国国教在英国确立统治地位,清教运动主要目的是清除国教中的天主教残余,这与资产阶级的反封建斗争有非常多的共同要求,这一时期的资本主义并未取得对封建主义的绝对优势,资产阶级还没有形成完整的、成熟的理论体系,借助清教运动这一形式成了资产阶级的反封建斗争的主要选择,它成了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旗帜。
(七)导火线——苏格兰人民起义
1637年7月,国王查理一世强令苏格兰接受英国国教仪式和教主制,因而激起了苏格兰人民的极大愤怒。第二年,爆发了反英起义。为了筹措军费讨伐苏格兰人,1640年11月,查理一世被迫召开议会,企图由议会通过法案,征收新税。当时,议会中议员都反对国王专制,他们不但拒绝通过征税法案,而且要求限制王权。他们的斗争得到了城乡广大群众的支持,这次议会的召开,揭开了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序幕。
E. 英国资产阶级 革命的导火线是什么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时间:1640—1688年;性质:资产阶级革命;
领导阶级和人物:资产阶级和新贵族(克伦威尔);
任务: 推翻封建专制统治,发展资本主义。
革命中对立双方: 资产阶级和新贵族---封建贵族
原因:1、新航路开辟后,欧洲的贸易中心从地中海区域转移到大西洋沿岸,英国资本主义迅速发展起来。 2、当时英国国王推行封建专制,阻碍英国资本主义进一步的发展,损害了资产阶级和新贵族的利益。 3、英国社会的各种矛盾激化。 4、苏格兰人民起义,成为导火线。因此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爆发.
根本原因:封建专制统治阻碍了英国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
过程:导火线(直接原因):苏格兰人民起义
1 开始标志:1640年议会斗争
2 内战:克伦威尔领导议会军打败王军,纳西比战役中议会军中击溃王军主力。
3 .1649年处死查理一世,成立共和国
4 克伦威尔就任“护国主”,实行独裁
5 封建王朝复辟(查理二世)
6 结束: 1688年宫廷政变,推翻专制统治(詹姆士二世),资产阶级和新贵族统治确立,标志革命结束。
巩固(结果):1689年英国议会颁布《权利法案》君主立宪制的资产阶级统治确立。
目的:限制国王权利(选举权、控制议会权利、财政权、立法权、军事权)
君主立宪制: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后建立的政体,以法律形式限制国王权利,是资产阶级和封建势力妥协的结果。(英国:资本主义社会,君主立宪制;中国:封建社会,君主专制。)
意义:国内:推翻了封建君主专制,资产阶级确立了的统治地位,为发展资本主义扫清道路;国际:推动了世界历史的进程,开创了资产阶级革命的新时代。
F.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爆发的原因导火线对立双方斗争焦点各是什么
原因:1、新航路开辟后,欧洲的贸易中心从地中海区域转移到大西洋沿岸,英国资本主义迅速发展起来。 2、当时英国国王推行封建专制,阻碍英国资本主义进一步的发展,损害了资产阶级和新贵族的利益。 3、英国社会的各种矛盾激化。 4、苏格兰人民起义,成为导火线。因此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爆发.
根本原因:封建专制统治阻碍了英国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
过程:导火线(直接原因):苏格兰人民起义
1 开始标志:1640年议会斗争
2 内战:克伦威尔领导议会军打败王军,纳西比战役中议会军中击溃王军主力。
3 .1649年处死查理一世,成立共和国
4 克伦威尔就任“护国主”,实行独裁
5 封建王朝复辟(查理二世)
6 结束: 1688年宫廷政变,推翻专制统治(詹姆士二世),资产阶级和新贵族统治确立,标志革命结束。
巩固(结果):1689年英国议会颁布《权利法案》君主立宪制的资产阶级统治确立。
目的:限制国王权利(选举权、控制议会权利、财政权、立法权、军事权)
君主立宪制: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后建立的政体,以法律形式限制国王权利,是资产阶级和封建势力妥协的结果。(英国:资本主义社会,君主立宪制;中国:封建社会,君主专制。)
意义:国内:推翻了封建君主专制,资产阶级确立了的统治地位,为发展资本主义扫清道路;国际:推动了世界历史的进程,开创了资产阶级革命的新时代。
G. 请问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爆发的根本原因是什么你有什么好的想法吗
随着英国航海事业,作坊手工业得到了极大的发展,这也鼓励了英国资产阶级的快速发展,新贵族的权力也在不断扩大。随着资产阶级和新贵族的壮大,英国封建主义日渐衰落,但根深蒂固的封建主义不愿退出历史舞台,逐渐成为资产阶级发展的绊脚石。
1、由于封建专制主义制度的存在却严重的阻碍了新贵族阶级和资产阶级的发展。
①海上贸易和国内手工业的发展给资产阶级和新贵族带来了极大的好处,但封建专制制度的存在严重破坏了新贵族和资产阶级的发展。他们越来越迫切地要推翻封建专制,自己掌握政权,使新贵族和资产阶级得到更好的发展,获得更多的利益。
4、资产阶级和新贵族的形成,他们是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主要推动者和领导阶级。
①英国资本主义得到了极大发展,资产阶级和新贵族的力量日益壮大。他们要掌权,要发展资本主义;当时,国王鼓吹“神权”,查理一世的专制统治进一步加剧了英国的阶级矛盾,革命破裂的根本是英国的封建专制制度严重破坏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H.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导火线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时间:1640—1688年;性质:资产阶级革命;领导阶级和人物:资产阶级和新贵族(克伦威尔);任务: 推翻封建专制统治,发展资本主义。革命中对立双方: 资产阶级和新贵族---封建贵族原因:1、新航路开辟后,欧洲的贸易中心从地中海区域转移到大西洋沿岸,英国资本主义迅速发展起来。 2、当时英国国王推行封建专制,阻碍英国资本主义进一步的发展,损害了资产阶级和新贵族的利益。 3、英国社会的各种矛盾激化。 4、苏格兰人民起义,成为导火线。因此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爆发.根本原因:封建专制统治阻碍了英国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过程:导火线(直接原因):苏格兰人民起义1 开始标志:1640年议会斗争2 内战:克伦威尔领导议会军打败王军,纳西比战役中议会军中击溃王军主力。3 .1649年处死查理一世,成立共和国4 克伦威尔就任“护国主”,实行独裁5 封建王朝复辟(查理二世)6 结束: 1688年宫廷政变,推翻专制统治(詹姆士二世),资产阶级和新贵族统治确立,标志革命结束。巩固(结果):1689年英国议会颁布《权利法案》君主立宪制的资产阶级统治确立。目的:限制国王权利(选举权、控制议会权利、财政权、立法权、军事权)君主立宪制: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后建立的政体,以法律形式限制国王权利,是资产阶级和封建势力妥协的结果。(英国:资本主义社会,君主立宪制;中国:封建社会,君主专制。)意义:国内:推翻了封建君主专制,资产阶级确立了的统治地位,为发展资本主义扫清道路;国际:推动了世界历史的进程,开创了资产阶级革命的新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