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英国资讯 > 华工在英国有多少人

华工在英国有多少人

发布时间:2022-08-16 23:34:14

㈠ 最不应该被忘记的14万中国人是谁,他们都做了哪些事情

1


如果问你:中国有没有参加第二次世界大战?


你无疑会很快得出回答:当然!而且在这场波及全世界的反法西斯战争中,中国是付出牺牲最多的国家之一。


那么如果再问你:中国有没有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


你可能就会有点吃不准了。


事实上,中国参加了,只是没派军队——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中国派出了14万劳工,远赴欧洲战场。


整整14万中国劳工。


在今年8月的一个周末,“馒头说”曾经推送过一张图片。因为是周末,所以没有把这段历史写成文章。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回顾,这段曾经几乎被人遗忘的历史。



【馒头说】


1919年6月27日,巴黎和会《凡尔赛条约》正式签字的前一天。


中国代表团首席代表陆徵祥收到了一个奇怪的包裹。他打开包裹一看,里面是一把手枪,还有一张字条:


“苟签名承诺日本之要求,请即以此枪自裁,否则吾辈必置尔于死地!”


寄出这个包裹的,就是当时留在法国的华工,山东省莱芜县牛泉镇上裕村村农民毕粹德,编号97237。


这无疑是让人感慨的一个故事。


当初北洋政府派出14万华工,为的就是能以“战胜国”的身份,在战后问德国讨回山东。但是,众所周知,一战结束后,列强并没有把中国视为“战胜国”,而是把德国在山东的权益,转交给了日本。


他们的理由是:中国是“宣而不战”。


这句话,真心对不起在异国他乡同样抛头颅洒热血的14万华工。


有人说,华工也是为了挣工钱去的。没错,这确实是一个重要的动力,但这些华工到了欧洲战场,付出了绝对对得起那份薪水的劳动,乃至生命。他们并没有辱没中国人的形象,正相反,让世界从另一个角度看到了中国人的勤劳,勇敢和聪慧。


在那个风雨飘摇,“弱国无外交”的年代,你还需要他们做到什么呢?


千言万语,不如鲁迅的那句话:


“欧战时候的参战,我们不是常常自负的么?但可曾用《论语》感化过德国兵,用《易经》咒翻了潜水艇呢?儒者们引为劳绩的,倒是那大抵目不识丁的华工。”

㈡ 1840年雅片战争时,英军来了多少人多少船他们是从哪来的

道光二十年夏,由四十八艘舰船和四千余名官兵组成的英国远征军封锁了广州珠江口,鸦片战争爆发。

鸦片战争
道光二十年(1840)年的鸦片战争(Sino-British Opium War)改变了中国的历史,也改变了香港的命运。

嘉庆中叶后,清朝的统治日趋衰落。清政府仍以“天朝上国”自居,虚骄自大,闭目塞听。而同一时期的欧美列强却有长足发展,并把地域辽阔,人口众多的中国,作为他们扩大海外市场的主要目标。而中国自古以来是一个农业国家,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加上保守的“天朝上国”思想,一直以来中国人对外来的产品的需求很小。外国商人为摄取暴利,从华南将大量鸦片走私输入中国,鸦片的输入量由道光即位之初的四千余箱,到道光十八年,即鸦片战争爆发之前,已猛增到四万零二百箱。鸦片的泛滥,影响了民众的身心健康,使吏治败坏导致中国白银外流,政府财政收入短绌。道光延续自雍正以来的禁烟政策,但鸦片走私不但不见收效,反而日益猖獗。事态的发展引起的朝野人士的警觉。道光下令封疆大臣讨论禁烟的看法,朝野对禁烟的看法不一,最终打东道光帝的是当时湖广总督林则徐的禁烟奏折。林则徐一针见血地指出:若再听由鸦片泛滥下去,则数十年之后中原再无可御敌之兵,也没有可以充饷之银。这种局面显然是道光帝无论如何也不想看到的,道光十八年十一月(1848)任命林则徐为钦差大臣,赴广东查禁鸦片。

林则徐抵达广州,随即开展禁烟,严查烟贩,整顿水师,晓谕外商呈交鸦片。同年四月二十二日,在虎门海滩当众销毁二万余箱鸦片。中国的禁烟措施,遭遇英国政府的强烈反应。道光二十年夏,由四十八艘舰船和四千余名官兵组成的英国远征军封锁了广州珠江口,鸦片战争爆发。在林则徐的部署下,广州军民严阵以待。英军无隙可乘,逐北犯厦门,也未得逞。又进犯并攻陷浙江定海,继而又前往天津海口,将英国外交大臣的照会送交直隶总督琦善,琦善受命前往天津虎门口外的穿鼻,与英军统帅谈判,议定草约,称为《穿鼻草约》。中国割让香港,赔款六百万圆,英国归还定海,两国国交平行等。清政府大为震怒,于是清政府于道光二十一年一月对英宣战,并派皇侄奕山为靖逆将军,率兵赴广东作战。次月,英军攻占虎门炮台,广东水师提督关天培战死。琦善被锁拿入京问罪。同年四月,广州城郊三元里发生民众自发抗击英国侵略者的斗争,显示了中国人民反抗外来入侵的勇气。

同年夏秋,英军继续扩大战火,先后攻陷福建厦门,浙江定海,镇海和宁波。皇侄奕经奉命赴浙江主持军务,连遭挫败,逃至杭州。道光二十二年,应军攻陷吴淞口炮台,守将陈化成战死。之后,英军一度侵占上海,宝山,又闯入长江,攻陷镇江,切断京杭大运河南北交通,继而直抵江南重镇---南京城下。同年七月二十四日,清政府在英军的炮口下,被迫签定了丧权辱国的《南京条约》。这是清政府第一份不平等条约,严重损害中国的主权。他规定中国割让香港,赔偿二千一百万银元,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个口岸城市对外通商,此外英国还享有协议关税,领事裁判权和片面最优惠国待遇等特权。美国,法国随之也接蹱而至,先后胁迫清朝政府与他们签订了不平等条约。道光二十九年,葡萄牙驱逐中国在澳门的官吏,停付租金,公然强占了澳门。

鸦片战争的结果是使中华帝国关闭自守五千年的古老大门,从此被英国的尖兵利炮打开。从此再也不能复合,美国总统泰勒随即派全权大使乘军舰到广州,清政府已成惊弓之鸟,急忙跟他签订《望厦条约》。法国军舰开到广州海面示威,宣称将北上攻击舟山群岛,道光帝连忙跟他签了《黄埔条约》。几个中国人听都没听过的西方国家葡萄牙,西班牙,比利时,普鲁士(德国),奥匈帝国,意大利,荷兰,丹麦,瑞典等等,“一些中国曾经听说过,或从没有听说过的弹丸小国,在过去就是前来进贡也不够资格的,现在排队而来。”(柏杨的《中国人史纲》下卷)他们一一和中国签订了条约,而且均享有和《南京条约》中英国人一样享有的特权。中华帝国顿时陷入半殖民地状态。五千年来,从未受此侮辱。

第二次鸦片战争

十九世纪五十年代,英、法、美等资本主义国家的工业生产进一步发展,要求有更多的原料产地和商品市场,他们越来越不满足于第一次鸦片战争中从中国掠夺到的权益,要求在《南京条约》的基础上签订新的不平等条约。1854年和1856年,英、法、美曾两次以帮助镇压了太平天国为借口,向清政府提出包括中国全境开放、鸦片贸易合法化等无理要求,遭到了清政府的拒绝。随后,英法两国即策划了一场新的侵华战争,以武力来达到其罪恶的目的。这就是英法共同侵略中国的第二次鸦片战争。

法国以1856年2月法国神父马赖在广西西林从事非法活动被杀事件作为侵华借口。英国则急不可奈地制造了一个发动战争的借口——“亚罗号”事件。亚罗号是一艘中国走私船,曾经在香港领过一张登记证,已经过期。1856年10月,中国水师在广州附近登上亚罗号拘捕匪徒,遭到英国驻广州领事巴夏礼的抗议。尽管两广总督叶名琛同意交还在亚罗号上被捕的中国水手,英方却不予理睬。10月下旬,英军突然发动进攻,占领广州以南沿江各炮台,并一度冲进广州城内。由于力量不够,1857年1月英军从省河撤退,等待援军。

1857年9月,英国全权代表额尔金统率海陆军来到香港。10月,法国全权代表葛罗也率兵到达。12月中旬,英法联军5000余人发动了对广州的进攻,29日占领广州。两广总督叶名琛被俘。广东巡抚、广州将军等人投降敌人,在英法监视下组织了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地方傀儡政权。

1858年4月,英法舰队到达大沽口外海面。5月20日,联军发动进攻,大沽炮台在经过顽强抵抗后失陷。英法舰队随即溯白河(即海河)而上,到达天津。清政府慌作一团,立即派大学士桂良等赶往天津议和。在英法的威吓下,桂良于6月下旬分别与英、法签订了可耻的卖国条约——中英、中法《天津条约》。《天津条约》规定:外国公使驻北京;开牛庄(后改营口)、登州(后改烟台)、台南、淡水、潮州(后改汕头)、琼州、汉口、九江、江宁(南京)、镇江为通商口岸;中国海关雇用外人;外国传教士入内地自由传教;外国人往内地游历通商;外国商船可在长江各口来往;中国给英国赔款银400万两,法国200万两。在此以前,中俄、中美《天津条约》已先签订。

1859年初,英、法政府分别任命普鲁斯和布尔布隆为驻华公使。6月中,英法公使率军舰到达大沽口外,拒绝清政府从北塘登陆的指定,蛮横地要经大沽口溯白河进京换约。6月25日,英法军舰向大沽炮台发动进攻。经过整顿的大沽守军奋起反击,击沉击伤英法兵舰十余艘,毙伤侵略军四、五百名。英法联军狼狈撤出大沽口。

1860年4月,英、法全权代表额尔金和葛罗率大批军队再度开到中国。5月下旬,英军占领大连湾。6月初,法军占烟台,完成了对渤海湾的封锁。8月1日,英法联军在北塘登陆,21日陷大沽炮台,24日占领天津。清军退守张家湾、通州(今通县)一线。9月9日,联军向通州推进,21日在通州八里桥打败清军。次日,咸丰皇帝仓皇逃往热河。10月初,联军占领圆明园,在恣意抢劫破坏之后,又放火焚烧,一座世界上最瑰丽多姿的宫苑杰作就这样毁于英法侵略军之手。13日,北京留守当局向英、法投降,交出安定门,联军兵不血刃控制了北京城。10月下旬,清政府代表、恭亲王奕欣与英、法代表先后交换《天津条约》批准书,并订立《北京条约》。第二次鸦片战争至此结束。《北京条约》规定:开天津为商端口;准许华工出国;割让九龙司地方给英国;发还天主教资产;对英、法赔款增加到800万两。

㈢ 当年被强行拉往北美的华工大约有多少人现在华人占美国总人口多少

现在貌似只占2%吧 反正不会超过5%

㈣ 华南理工大学为什么有那么多外国人

华南理工大学是教育部直属的双一流985全国重点大学,国际化水平比较高,国际交流与合作比较多,自然外国朋友也就比较多

㈤ 欧洲华工墓地为什么山东人多

1917年的山东还是德国人的地盘,此刻德国人在欧洲战场上和英国人、法国人打得不可开交。在欧洲战场上,以英法为首的协约国一方在德国的步步紧逼下损失惨重,仅仅1916年7月发生的索姆河之战,英军伤亡就达40万人。随着战争的演进,协约国一方面临着严重的人力资源危机。当协议国兵员锐减、劳力奇缺,难以为继之时,英国一位军官提出:“为什么不用中国人?”
为了让更多的欧洲人从工业劳动中解放出来走向前线参战,英国和法国将他们的目光投向中国廉价又丰富的人力资源,希望中国人可以作为工人前往欧洲支援协约国一方的作战。于是,在德国人无暇顾及的远东地盘上,一场大规模的劳工招募运动悄悄拉开。
实际上,早在1915年底,一位名叫陶履德(Truptil)的法国人打着进行农业开发的旗号来到北京,他的真实身份是法国陆军部中校,他此行的真正目的是与北洋政府秘密谈判中国劳工招募事宜。后来,北洋政府与法国达成协议,由袁世凯的心腹梁士诒控制的惠民公司专门负责招募及运送华工。与此同时,英国人则利用其在山东威海卫的租借地,并利用教会网络,悄悄地在山东和河北两省招募中国人。
由于北洋政府不愿意得罪德国人,这些招募计划一开始都是半官方的,但是在1917年中国宣布参战后,开始转由中国政府劳工部组织劳工输出。从1916年5月输出第一批劳工开始,到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的1918年11月,相继有十四万华工远涉重洋,来到战火纷飞的欧洲,开始了他们曲折艰辛的劳工经历。

㈥ 为什么一战后,漂亮的法国女子为何争相嫁给华工原因只有这一点呢

第一次世界大战,协约国和同盟国展开厮杀,双方投入的总兵力超过6500万,欧洲国家的许多年轻人都走上了战场。旷日持久的战争,造成大量人员伤亡,劳动力因此十分短缺。为保证前线的物资供应,英法两国向中国发出请求,希望能够提供必要的支援,恰逢当时的北洋政府也已经对德国宣战,所以在北洋政府的安排下,大批华工走出国门,前往欧洲战场。

当时,为了阻止本国女性与华工结合,法国政府想尽了办法。他们大肆渲染华工收入低、东西方风俗有别,不过此举收效甚微。于是法国政府又发布声明称:凡是选择与华工结婚的女性,将自动失去法国国籍。可是即便如此,依旧挡不住法国女性的热情,黔驴技穷的法国政府只得放弃干涉,而华工们的后代也最终都成为了法国人。

尊严是靠自己争取的,华工们正是通过吃苦耐劳和不怕牺牲的精神,才最终赢得了法国女性的认可和芳心,这一点值得国人骄傲。说出来你别不信,法国女性愿意主动嫁给华工,也是情理之中的事情,试问哪个女人不想找一个勤奋,勇敢的人托付终身呢。

㈦ 中国的在海外的华侨有多少万人

海外华人有多少?这个数字,可能什么人也说不清楚。过去,有人估计有2000余万人,现在的说法是3000余万人,由于各地没有正式进行登记,也就没有准确的数字,2000余万和3000余万只是一个约略估计的数字而已,不过,多数人是持3000万这个数字的。

别说全球的华人有多少难说,菲律宾的华侨有多少,华人又有多少,谁也说不准,没有准确的数字。为什么呢?同样的原因,有关当局没有进行正式的登记,哪里有准确的数字。

过去,根据一般说法,每年向菲律宾移民局登记的华侨约有5万人,与入籍的华人加在一起,全体华人大约有150万至200万人,占菲律宾总人口的2%左右。但是,根据慈侨基金会最近从移民局获得的资料,每年向移民局登记的华侨有7万余人,如果连那些持旅游证件而没到移民局进行常年报到者算在内,菲律宾的华侨可能不止7万这个数字。

最近20年来进入菲律宾的中国公民,大约有几万至几十万之多,虽然这些人有的已经改变了身份,但是保持中国籍的也不在少数,其中可能有一部分人没有进行常年报到,如果连这些人加在一起,以10万人来算大概不为过吧?

由于缺乏正式的统计,不但菲律宾的华侨和华人数字说不准,东南亚其它的国家也存在这个问题。一次到中国出席会议,碰到印尼泗水《千岛日报》社长张明开先生,谈话中涉及印尼华人数字。他告诉笔者说,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现在印尼的华人绝大部分都加入当地的国籍,但是华人有多少?印尼官方的说法是1000万,但是根据当地华人自己估计,远远不止这个数字,大约有1600万人。1000万和1600万,相差600万人,由于没有正式的统计,何者正确就难说了。

鉴于几十年来各地对当地的华侨和华人没有正式进行登记,要得到一个准确的数字是不可能的。菲律宾是这样,印尼也是这样,相信其它的地方也是这样,全球华人的数字,也只能约略来说,大概有3000万余人。

现在海外华人总资产有:
第六次世界华商大会,将于今年9月在华商们的母亲国隆重召开了。届时数千海内外华商才俊共聚一堂,这是何等欢喜。“华商携手新世纪,和平发展共繁荣”。这不仅是全球商界翘楚们的一次盛会,也是中华民族的一件盛事。但是海外华人华商的现状如何,我们将从12个方面做一介绍。
话题1:海外华人究竟有多少?
中国人大规模迁移海外始自19世纪中叶。1999年的资料表明,海外华人至少有3455万人。
中国人称民国外的历史虽然很长,但大规模迁移海外却是发生在19世纪中叶以后的事情。据不完全统计,从1840年鸦片战争到1941年太平洋战争爆发前夕的100年里,中国人出国人数将近1000万,足迹遍及五大洲数十个国家。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特别是近20年来,随着世界经济际化的发展,由于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以及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等国移民政策的调整,欢迎国外移民流入,致使发展中国家人口大量移居发达国家;跟随着世界性移民新潮流,中国大陆、台湾、香港以及东南亚等发展中国家和地区的华裔人口,也向发达国家移动。世界各地的华族人口由此迅速增加。
东南亚各国是中华民族群最集中的地区。据台湾报纸报道,截至1999年底,中国大陆及台湾、香港、澳门地区以外的海外华族人口总数已达3455万余人,其分布以亚洲地区为最多,共约2678.8万多人,占77.63%。其次为美洲地区,约有601.3万多人,占17.43%;欧洲有96.8万多人,大洋洲有65.5万多人,非洲有13.2万多人。
在亚洲的华族人口,新加坡约占80%,马亚西亚约占30%,泰国约占10%,在印尼和菲律宾所占的比重很小。
近20的来,在美国、加拿大和澳大利亚的华裔人口增加很快。华裔人口在美国的少数民族中数量是最多的。根据人口普查资料,1990年美国华裔人口已达160万,自1980年以来10年间增加了一倍;至1999年底美国华裔达306万人。
华族人口遍布全世界168个国家和地区,在亚洲的科威特、伊拉克和孟加拉,美洲的尼加拉、阿鲁巴和乌拉圭,欧洲的荷兰、波兰和卢森堡,大洋洲的诺鲁、索罗门群岛及塞班岛,非洲的加纳、坦桑尼亚及莫桑比克,天涯海角,处处有华人的足迹。
话题2:何谓“海外华人”?
“华侨”、“华人”、“华裔”各有所指。关于海外华人的称谓,一般有广义和狭义两种。狭义的海外华人如同上述是指中国大陆及港澳台地区以外的华族人口,所以有“海外华人3000万”这句口头禅。
西方学者和中国大陆的人说海外华人,往往是指中国大陆以外的所有具有中华民族血统的包括香港、澳门和台湾的海外同胞,因此大约就有5700万多人,这是广议的说法。
海外华人90%以上已经加入其所在国的国籍,他们因此成为有别于保留中国国籍的“华侨”的“华人”;所以对海外华人一般又联称“华侨华人”。在海外出生的华侨华人的子女为华裔,但往往又用“华裔”统称所有的华族人群。
中国海外移民的老一代人,包括现在年纪较大的一代人,他们离乡背井,多随海水漂流,到海外谋求生计,艰难营生。也有一些大陆商人过海经商。还有许多人是被殖民者掠卖的华工。
其主要的移民地是福建、广东、浙江、江苏等沿海沿江地区。他们中的一部分人,藉中国人的勤劳、智慧与拼搏进取精神,艰苦创业,始于小本经营,逐步资本积累,在世界各地发展华族农工商企业。
郭芳枫先生1911年出身在福建省同安县连花镇一个普通的庄户人家。由于家境贫寒,14岁那年,他只身抱着一卷草席下南洋,到新加坡谋生,先在一位亲戚开的五金店当学徒,白天劳作繁杂辛苦,晚上坚持去夜校补习功课。后来他被老板晋升为五金店经理,小店日益红火。当手中有了一定的积蓄后,请其三个兄弟也到新加坡,一起开办了一家取名“丰隆”的小店,经过半个世纪的经营与发展,终于成为当今亚洲最大的华商财团之一。
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由于所在国民族政策的一时调整和其他政治原因,有一部分在东南亚国家的华裔人口向邻国或美、欧、澳地区迁移。
话题3:何谓世界华商?
这是对具有华族人特质的华商企业及其经营者的泛称。一般地,国内所称的“海外华商”仅指中国境外的华商企业及企业家
顾名思义,世界华商是指在世界范围内从事各种经济活动的那一部分华族群体,其核心部分是指具有华族人特征的华商企业及其经营者。泛泛地说,世界华商也泛指包括华族经济界和非经济界的各种机构、团体和人士。
1995年开始在北京连年出版的《世界华商经济年鉴》认为,世界华商主要包括三个方面,即中国大陆及香港、澳门、台湾地区的华商,比较集中的东南亚各国的华商,散布在北美、澳洲及世界各地的华商。
我们说到“海外华商”,当然是指中国境外的华商,或仅指中国大陆以外的华商企业及其经营者。
话题4:海外华人资产究竟有多少?
首先海外华人资本不是一个整体,它是各驻在国民族资本的一部分。估计其经济总量相当于一个台湾或接近一个韩国,其资产总额在2.5万亿美元左右。海外华人资本或资产究竟有多少?这是人们在研究和了解海外华人的经济成就或经济实力时难免感兴趣的问题 。
海外华侨华人大量聚居在东南亚各国,海外华商的资本和企业在东南亚国家也比较集中。1995年8月中旬,澳大利亚外交与贸易部发表了一份长达350页的海外华人经济网络研究报告,称逾七成的东南亚上市公司由海外华商的资本控制。略同时期,日本东京的富士通研究所调查了亚洲5个主要国家的上市公司,发现其资产额中的绝大部分为华人所有。
除了上市公司的资产统计之外,分布在亚太国家和地区的华人经济细胞主要是成千上万的中小型商贸企业,它们为当地社会提供了一半以上的就业机会。
近20年来海外华人资本在美国、加拿大、日本和欧洲国家,也有相当的发展。来自东南亚国家和香港、澳门、台湾地区的华人资本,大规模地向澳大利亚输入,对那里的经济增长也起了不可忽视的作用。
另外有一些研究和报道,涉及全球华人资本或资产的总量问题。进入90年代以后,据英国《经济学人》杂志和美国俄亥俄大学海外华人问题中心等估计,当时中国境外海外华人的资产约在1.2万亿至2万亿美元之间;据2000年9月台湾的报纸报道,一项关于海外华人状况的研究估计当时海外华人的一年总所得约有2.65万亿至3.09亿美元,其经济总量相当于一个台湾或接近一个韩国,其资产总额可达2.5万亿美元。
这些估计虽然只是一种推断的结果,但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显示海外华人资本具有相当可观的经济实力。
有的研究者认为,海外华人资本不是一个整体,不可能将它作为一个整体来计算。早在80年代,一些日本学者和媒体有意或无意地夸大海外华人拥有的资本或资产总额。他们提出这一观点,是为了论证海外华人特别是在东南亚,华人正在同中国联合“主宰”东亚经济,这些华人资本就是所谓跨国家的“华人经济圈”的基础和根据。宣传这种耸入听闻的诊断,显然不利于亚太地区的民族和谐与亚太地区的经济合作与发展,是值得大家警惕的。
有研究者分析,海外华人资本由两大类组成。
第一类是华人在当地积累起来的资本。上文已经提到,早期移居各国的华人并没有携带任何资本,他们中的一些人经过多年的艰苦劳动,甚至经历几代人的努力,才得以积累今日的资产。因此,他们的资本积累过程与所在国家民族资本的积累过程是一致的。特别是在50年代以后,东南亚各国原来的华侨已经陆续成为所在国的公民,他们的资本自然成为该国民族资本的一部分。
第二类华人资本源于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后,中国国内一些企业家,包括香港、澳门的华人企业家,在海外开始有少量的投资。60年代以后,香港、澳门和台湾地区的中国企业家在海外的投资额大量增加。这些华人的投资是一种资本输出。它们在投资接受国内,很自然地被看作外国资本,而不是该国的民族资本。但是,其在海外建立的合资或独资企业是在投资接受国注册的,它们的生产总值同样被计入投资接受各国的国内生产总值中。它们以各种形式与投资接受国内民族资本相结合。所以,这一部分华人资本也成为当地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国社会科学院海外华人研究中心单纯博士认为,海外华人政治上效忠于当地社会,经济上是当地主流经济中的一个有民族特色的补充部分,并可利用民族纽带进行全球经济合作。我们可以通过华人资本属性的分析,更加深入地研究各国的华裔公民在该国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中所发挥的积极作用,促进世界各民族和睦共处与经济合作,推动世界经济的共同发展。
话题5;世界华裔网络有何特色?
由族群关系构成的华裔网络既可规避风险又便于抢占市场,它对市场信号的反应和多元选择,比单纯依靠国际贸易和国际产业淘汰转移要优越得多。
当代世界华商的经贸网络,主要是以东南亚地区的华商网络为基础而发展、扩大起来的;而东南亚地区的华商网络的形成,更集中地体现华商网络的基本特点,它是依托于华族移民的族群关系,随着地区经济和世界经济的发展,包容于各个国家或地区经济、区域经济和整个世界经济之中,而扩散到全球。
近代中国的海外移民,是属于国弱外流以谋生和追求和平的生存空间为目的,自发地依靠家族和乡土关系的牵引而逐步发展起来的。他们漂洋过海,一人带一人去一家带一家去,父引子兄领弟,子代传孙,形成一条民族移民的世代走廊。
东南亚地区的移民多来自广东、福建两省和江苏、浙江一带,那里方言众多,移民们来到移居地后形成了以方言和地域为主体的群体,结成商帮,主要有广东帮、潮洲帮、福建帮、客家帮和海南帮,还有晋帮、徽帮、宁波帮等。并在帮内建立了以血缘、地缘为纽带的宗亲会和同乡会组织,以便于他们互相帮助,同舟共济。各帮移民很会经商做生意,各帮的商业活动也侧重于一些地方和某些物产。例如米业,早期是由潮洲人在泰国、新加坡和马来西亚操纵和控制。华商间的业缘和物缘关系得到发展。
随着各帮移民经商生意越来越红火,宗亲与乡亲会馆便成为华商集会的重要场所。中华商会逐步突破了亲缘和地缘的限制,作为华商们业缘组织,便由此发展起来。由同姓宗亲会到异姓同乡会,由方言群的会馆到中华商会和中华总会,一层层地扩大,不是由于政治统属,而是由于族群关系的组合,构成了海外华人社会集合点和华商网络的一种形式。
20世纪50年代以后,随着东南亚地区经济的发展,华商企业的经营规模不断扩大,华商经贸网络的企业形态多种多样。母公司之下设立分公司、转投资企业等;在企业外部发展联营,建立合资企业、联营公司、联系公司、联号公司、控股公司、跨国公司等等。华商传统的合伙制向股份制发展。特别是70年代以后,华人财团的崛起,在传统伙伴制的基础上互相掺股,组成具有实力的集团,进行多角跨国经营,取得了相当大的成功。
华人资本向世界范围扩展的过程,对华商来说,既能有效地避开一个时期中一国国内政策对它发展的限制,或地区性金融危机的冲击,以外部网络的办法来分散风险;又能适时、有效地占领世界市场。
世界性的华商网络对市场信号的反应和多元选择,比单纯依靠国际贸易和国际产业淘汰转移要优越得多,它能直接参与新型产业上游产品的销售并很快引进技术,进行高效投资生产。
华人企业通过网络寻求的是市场优先效益,这就是为什么华人企业在规模、资金、技术甚至服务都无法与美、日企业抗衡的情况下,仍能保持企业高效运传的原因。世界华商经贸网络在全世界的拓展,顺应世界经济国际化的发展趋势。
华商经贸网络及其在全世界的扩展,主要不是通过某种制度结构来体现,而是以族群联系和人际关系为基础,进而通过对经济、政治和文化等各种资源进行整合而形成的。华商网络具有网状开放性和共通性的特点。
美国未来学家约翰·奈斯比特曾把华商企业之间的关系比作当今电脑的互联网网络。认为无论在形态上还是在特征上二埂都十分相似。互联网电脑网络中没有统一的控制中心,任何一位入网成员都可以获得最大限度的独立和自由,网络的价值来自于信息市场的扩大;在华人圈,企业网络也可以无限扩大,没有权力中心。他说:“那是很隐形的、复杂微妙的网络。华人家族企业其实就是宗族和同乡之网,许许多多小网交织成一大面铺盖全球的网络”。作为华商网络形态之一的华商社团,日益呈现国际化、经济化的发展趋势。华人社团、华文学校、华文报纸,历来被称为海外华侨华人社会的三大支柱。进入70年代以后,海外华人经济活动迅速发展,海外华人社团组织也迅速增加,目前总数已发展到1万个左右,其中工商社团有1000多个。
这些遍布全球多资多彩的华人社团,为所在地的华侨华人服务,通过它们不断扩大华人族群与世界各国人民的联系,为世界华商经济活动的发展作出积极度的贡献。进入60年代以后,随着海外华人分布范围的扩大以及华人经济的发展和国际化,世界性的华人社团组织相继成立。这些社团目前已多达70多个,其中近70%是80年代以后建立的。近10年来,各种国际性的宗亲或同乡恳亲联谊会纷纷召开。
潮汕人的国际潮团联谊年会,创始于1980年,每两年在世界各地召开。2000年11月世界客属第十六届恳亲大会在客家祖地福建省龙岩市举行,来自18个国家和地区的近100个客族社团的代表参加,其中境外代表1700多人。这些华人族亲国际性联谊聚会,进一步加强了华商的凝聚力,更为他们加强相互联系与交流,发展世界各地区商贸关系,特别是发展广大海外华商与其祖籍国的经济关系与文化交流,发挥重要的作用国际性的华商组织,有在1963年4月成立的世界华商贸易会议。
由新加坡总商会,联合香港中华总商会和泰国中华总商公共同发起的世界华商大会,从1991年开始,每两年一次相继在新加坡、香港、泰国的曼谷、加拿大的温哥华、澳大利亚的墨尔本,以及即将在中国南京召开。世界华商大会把世界华商的国际网络联系推向新的发展阶段。

㈧ 华南理工大学全校师生多少人

华南理工大学有各类学生73677人,博士、硕士研究生15410人,本科生25037人,成人教育在校生13461人,网络教育在校生15789人,自考助学在校生2201人,留学生858人,已形成学士-硕士-博士完整的人才培养体系。

阅读全文

与华工在英国有多少人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为什么骂印尼 浏览:300
意大利2000gs美白针怎么样 浏览:414
印尼指纹怎么算有效 浏览:476
新型肺炎越南有多少人死亡 浏览:735
越南红旗的名称叫什么 浏览:843
伊朗的盟友国是哪个国家 浏览:472
意大利u型扣是什么 浏览:770
意大利美术专业哪个好 浏览:439
意大利哪里包多 浏览:164
我住在英国很久了用英语怎么说 浏览:535
在哪里能买到印度榴莲 浏览:274
英国穷人都在什么地方 浏览:695
印尼35rb是多少钱 浏览:859
印尼什么牌子的奶粉最好 浏览:915
英国伦敦的小学生怎么上学 浏览:496
电脑版穿越火线越南服如何改模型 浏览:341
哈利波特英国有多少魔法师 浏览:446
意大利哪个银行卡最好 浏览:343
印度加入什么联盟 浏览:793
印度恒河价格多少 浏览:5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