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为什么首先发生资产阶级革命的是英国
(一)经济基础——资本主义经济的兴起和发展,它是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爆发的最基础的条件。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新航路开辟后,英国成为大西洋航路的中心,便利了英国的海外贸易和掠夺。
2.海外贸易的拓展,推动了英国工业革命的发展,手工工场在制呢、采煤、炼铁、造船等领域建立并得到发展。
3.随着制呢业的发展,“圈地运动”愈演愈烈,英国农村出现许多的资本主义牧场和农场,同时出现农业工人。在英国,资本主义已深入农村。
(二)阶级基础——资产阶级和新贵族的形成,他们是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主要推动者和领导阶级,是资产阶级革命运动兴起的必要条件。
海外贸易和掠夺的进行,圈地运动的发展,使英国的银行家、大商人和手工工场主积累了大量的资本,逐渐形成新兴的资产阶级。在农村经营农场和牧场的农场主和牧场主,有的也经营工商业,他们成为新贵族,同其他资产阶级分子有着共同额利益。
(三)客观条件——海上霸权的确立
16世纪统治英国的都铎王朝在竭力削弱旧贵族的势力,同时鼓励工商业和海外掠夺,打败了老牌的殖民强国西班牙,建立了海上霸权,这一切客观上有利于资本主义的发展。
(四)根本原因——封建制度严重阻碍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随着英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封建专制统治和资本主义发展的矛盾,成为英国社会的根本矛盾,它们矛盾的不断激化,最终成为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根本原因。
(五)直接原因——封建王朝专制统治导致阶级矛盾的激化
17世纪,斯图亚特王朝厉行专制,经常触犯到资产阶级的利益。又实行宗教专制,迫害“清教徒”。导致阶级矛盾激化。
(六)思想基础——清教运动
宗教改革后,英国国教在英国确立统治地位,清教运动主要目的是清除国教中的天主教残余,这与资产阶级的反封建斗争有非常多的共同要求,这一时期的资本主义并未取得对封建主义的绝对优势,资产阶级还没有形成完整的、成熟的理论体系,借助清教运动这一形式成了资产阶级的反封建斗争的主要选择,它成了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旗帜。
‘贰’ 为什么资本主义首先在英国萌芽大神们帮帮忙
西欧资本主义萌芽最早出现在意大利,而具有世界历史意义的资产阶级革命首先发生在英国. 90年代以前,资本主义萌芽问题一直是我国史坛研究的重点和热点,曾数度掀起全国性的讨论热潮[注解:讨论的主要结果形成了1957、1960、1981年和1983年出版的4部资本主义萌芽研究论文集。]。然而到了90年代,学界对资本主义萌芽研究的热情逐渐减退,有新意、有创见的论着越来越少见,以往全国性讨论的盛况更已成为明日黄花。 造成这种降温的原因颇为复杂,既有存在于资本主义萌芽研究内部的原因,同时也有发生于资本主义萌芽研究之外的原因。从内部原因来说,资本主义萌芽研究的整个理论构架在80年代中期已完全定型[注解:这种定型,以傅衣凌、吴承明先生于80年代发表的一系列理论着作为代表。],以后不见再有发展;同时在史料的发掘方面也未出现突破。因此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此项研究已到达了其顶点。从外部原因来说,在最近10年中,我国学者对于社会形态与历史规律的看法有了颇大变化[注解:关于这种变化的最新表述,可见于《历史研究》2000年2期刊载的《社会形态与历史规律再认识笔谈》及《中国社会形态及相关理论问题学术研讨会述评》。]。以往资本主义萌芽研究所赖以进行的理论基础--五种生产方式论,现在变成了需要重新探讨的问题。而只有先弄清了这些问题,资本主义萌芽研究也才有可能继续进行。由于这两方面的原因,资本主义萌芽研究出现降温是必然的。然而,正如我在另一篇文章中所指出的那样,中国资本主义萌芽研究是我国经济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对现代中国史学的发展起过非常重要的作用[注解:李伯重:《资本主义萌芽研究与现代中国史学》,《历史研究》2000年2期。]。这种特殊的重要性,令我们不能眼看着它就这样逐渐“淡出”史坛而无动于衷。即使是对资本主义萌芽之说持否定看法的学者,也应对此说做出认真的分析,然后陈述其否定的理由,而不能持一种不屑谈论的态度。 对资本主义萌芽说进行分析,最主要的是对其所赖以成立的理论基础进行分析。而构成这个理论基础的关键,就是英国模式及其在世界历史上的普遍性问题。本文即以此为对象进行探讨。同时,由于明清时期的江南社会经济状况在我国的资本主义萌芽研究中具有特殊地位,因此,我们也将主要以江南为中心,对有关问题进行讨论。 一 英国模式:重要性、普遍性与特殊性 在过去的世界近代史研究中,西欧的发展道路一向被认为具有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普遍意义,但是这种公认的普遍意义近年来却受到越来越多的质疑与批评。因此对这条道路及其普遍性问题做一扼要分析是非常必要的。 (一)英国模式及其重要性 我们通常所说的“西欧道路”,实际上主要以英国经验为基础。因此这种以英国经验为基础的近代化模式,也被称为英国模式。这种模式表现了传统经济向近代经济的成功转变,而这个转化也就是通常所说的“工业革命”或“产业革命”。因此英国模式的核心,也就是工业革命所体现的经济变革。 英国工业革命究竟包括哪些内容?为什么能够发生?在过去的两百多年中,一直是世界经济史研究中最重要的课题。学者们做出了各种各样的解释,从而形成了许多不同版本的“工业革命”说。这些版本随着英国经济史研究的进展而不断被修正,因此人们对“工业革命”的看法也总是处在不断的变化之中。目前为较多学者所接受的是迪安(PhilisDean)和诺斯(DouglasNorth)的观点。迪安说:“工业革命一词,一般用来指复杂的经济变革,这些变革蕴含在由生产力低下、经济增长速度停滞不前的、传统的、工业化前经济向人均产量和生活水平相对提高、经济保持持续增长的现代工业化发展的转变过程。”他接着指出:“这一转变的性质,可以通过一系列相互关联的变革来说明:(1)经济组织变革,(2)技术变革,(3)工业结构变革。这些变革和(既是原因又是结果的)人口、总产值及人均产量(即使不是立即、但是最终将实现的)持续增长有着一定的联系。”[注解:卡洛·奇波拉主编《欧洲经济史》4卷上册《工业社会的兴起》第3章《英国工业革命》(迪安执笔),中译本,商务印书馆,1989年,131页。]诺斯则说:工业革命由组织变革和技术变革构成,是一个“组织变革和技术进步相互影响的过程”[注解:DouglasNorth,Structure and Change in EconomicHistory,W。W。Norton & Company(NewYork),1981年,158-159页。]。简言之,工业革命近代工业化的实际开端,是传统农业社会向近代工业社会过渡的转折点。成功地体现这种转折的经验模式,就是英国模式。
‘叁’ 为什么都说英国是第一个资产阶级共和国啊
但尼德兰资产阶级革命主要是反对西班牙的反动封建统治的斗争,它是具有鲜明的民族解放斗争性质的世界上第一次成功的资产阶级革命。领导这次革命的资产阶级主要是商业资产阶级,他们与以奥兰治·威廉为代表的贵族结成联盟,政治妥协性比较大,这些都给尼德兰资产阶级革命带来了后遗症:革命不够彻底,封建土地所有制没有彻底摧毁,革命仅在北方取得胜利。因此虽然在欧洲还普遍处于封建专制统治的时期,荷兰共和国的建立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但这次革命并不具有世界历史意义。
而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则是推翻腐朽的封建专制制度的革命,这次革命对于欧洲,进而对世界都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因为:它沉重地打击了封建主义,加速了资本主义制度在英国的形成,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是第一次“欧洲范围”的革命,它第一次在欧洲公开地宣告新社会政治制度的诞生,这不仅加速了资本主义制度在英国的形成和发展,也推动了欧洲其他国家的革命运动;在革命的暴风雨中所产生的英国资产阶级的思想体系和唯物主义世界观,对于后来法国启蒙思想的形成,对于北美独立战争和欧美其他国家资产阶级革命的思想准备。都起了巨大作用。尤其重要的是,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在世界历史上开辟了代替封建制度的资产阶级革命的新时代。正如马克思所说:“17世纪和18世纪的这两次革命不仅反映了他们本身发生的地区即英法两国的要求,而且在更大得多的程度上反映了当时整个世界的要求。”《资产阶级和反革命》,《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第321页)。所以可以这样说:资产阶级革命最早发生在荷兰,但具有世界历史意义的,是17世纪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和18世纪法国资产阶级革命。
‘肆’ 英国为什么最先开始资产阶级革命
历史发展到17世纪,伴随着英国社会的深刻变革,英国较早地具备了发生资产阶级革命的条件。
随着英国资本主义工商业的发展,出现了新兴的资产阶级。他们的主体是手工工场主、企业主和中等工商业资产阶级,他们在政治上没有权力,在经济发展中又受到来自社会各个方面,上至国王专制统治,下至行会制度、关卡税收的束缚。他们极力要求废除封建制度。从16世纪到17世纪,伴随圈地运动的大规模展开,资本主义不断深入到英国农村中,使得贵族阶级产生分化。从旧贵族中分化出资产阶级化的新贵族,他们兼营工商业、经营牧场或农场,采取资本主义的剥削方式榨取利润。他们在利益要求上已经同资产阶级有了许多共同的地方,他们也同样希望摆脱封建专制,寻求发展资本主义更畅通无阻的途径。于是在未来的革命中,资产阶级与新贵族联手同盟领导了英国革命。
统治英国的最后一个王朝是斯图亚特王朝。英王詹姆斯一世宣扬君权神授,国王在世间有无限的权力。其子查理一世继位后更加专横,解散议会达11年之久,推行无议会的反动统治。资产阶级和新贵族不堪忍受专制王权所制造的经济大萧条,广大城乡群众暴动起义纷纷不绝,封建专制制度摇摇欲坠,人心思变。
‘伍’ 最早的资产阶级政党产生于哪个国家
最早的资产阶级政党产生于英国。
最早的资产阶级政党是来自英国的托利党和辉格党。
托利党产生于17世纪末。19世纪中叶演变为英国保守党。托利党人参加了1688 年的“光荣革命”。1714年汉诺威王朝建立后的半个世 纪中,托利党在政治上一直处于在野地位。18世纪中叶, 托利党成为以土地贵族和上层英国国教徒为核心的政治派别,代表着英国贵族,地主和英国国教上层教徒的利益。
1760年,逐渐成为执政党。在法国革命时期,一批温和的辉格党人转而支持在w.皮特(小)领导下的新 托利党。工业革命后,托利党逐渐向资产阶级保守主义转变,以适应政治经济发展的需要。该党在教会和国家 关系、保护关税政策和反对天主教问题上仍然保持旧偏 见。到19世纪中叶r.皮尔内阁时期,托利党发展成为保 守党。也有人认为,托利党是于1833年改称保守党。
辉格党为美国在杰克森式民主(Jacksonian democracy)时代的一个政党,前身是国家共和党。具体的说,辉格党拥护国会立法权高于总统内阁的执行权,赞同现代化与经济发展纲领。该党自选‘辉格’为名,附和反对英国王室君主专权的英国辉格党,反对总统专断。
(5)资产阶级为什么来自英国扩展阅读
辉格党政党结构
因摒弃组织紧密的民主党式习惯性政党效忠,辉格党始终受派系之争所苦。另一方面,辉格党拥有一流的新闻网络作为境内资讯体系,而其领袖为强而有力的纽约论坛(New York Tribune)之主笔荷瑞斯·葛雷利(Horace Greeley)。
在其全盛时期,1840年代,辉格党曾因制造业发达的东北部与边境各州之强力支持而赢得49%的州长选举。然而随着事态之发展,民主党增长快速,而辉格党于越来越多次的地方选举中以微小差距落败。在票数接近的1844年选举后,民主党广占优势,而辉格党仅能靠对手分裂来赢得全国性大选。部分是由于西部各州与爱尔兰天主教徒及德裔移民之政治重要性渐增,而他们多倾向于支持民主党。
辉格党在社会经济范畴赢得全面胜利,但对专业人士较具吸引力。银行家、股票经纪、工厂经营者、富农、与大农场主大幅支持辉格党(北卡罗莱那的大农场主除外,他们通常较支持民主党)。一般来说,商业与制造业兴盛的市镇与区域拥戴辉格党,民主党的铁票区则在各爱尔兰天主教区及德裔移民社区。
民主党人通常揶揄辉格党做作的贵族气派以对穷人凸显自身的主张。支持辉格党的阶级同时也因基督教的复兴而注入道德成份,以道德主义攻击多项人、事、物(如受禁酒呼吁所影响者),以在民主党内寻求庇护。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托利党
‘陆’ 为什么资本主义在英国产生
资本主义发展的三要素——资金、市场、劳动力最早在英国具备,还有制度保障。
海外殖民运动提供海外市场和资金
圈地运动提供国内市场和劳动力
光荣革命后,英国最早建立起当时最先进的资本主义政治制度——君主立宪制,为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制度保障
‘柒’ 为什么资产阶级要从英国开始说出两个因素
资本主义在意大利开始萌芽,但在英国得到发展。因为在英国出现了大规模的雇佣关系。比如当时的手工工场,已经区别于意大利的手工作坊了,作坊主要以家庭成员为主。 二,资产阶级对国家的影响,当时的议员有很多商人。影响力很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