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英国资讯 > 波尔多什么时候属于英国

波尔多什么时候属于英国

发布时间:2022-08-20 07:38:23

‘壹’ 波尔多产区有多少年的历史了

波尔多葡萄酒的种植历史最早可以追溯到公元3世纪,即罗马统治时期,因此波尔多这个葡萄酒产区的历史至少有1700多年了。

(1)波尔多什么时候属于英国扩展阅读:

波尔多(Bordeaux),法国西南的一个港口城市,拥有人口925,253人(1999年),是法国第四大城市,位列巴黎,里昂,马赛之后。

是阿基坦大区的首府,同时也是吉伦特省的首府。曾是法国旧省吉耶纳的首府,历史上属加斯科涅地区。

波尔多是欧洲的军事、空间和航空的研究与制造中心,还是法国战略核弹研究和物理实验的核心,拥有原子能研究中心和兆焦激光计划等许多高端技术机构。

波尔多地区旅游资源丰富,有许多风景优美保存完好的中世纪城堡。波尔多因此也被称为世界葡萄酒中心,每两年一度,波尔多酒协会举办盛大的国际酒展-Vinexpo。

‘贰’ 世界葡萄酒之乡在哪

葡萄酒之乡——波尔图葡萄酒之乡——波尔图尔多距首都巴黎569公里,乘高速火车(TGV)三个小时就可到达。当火车驶近波尔多郊区,人们可以发现窗外田野景色有明显的变化。一望无际的农田被一片片葡萄园所取代。河谷阶地、缓坡丘陵、田野上到处都可见到一行行整齐的葡萄架。在灿烂的阳光下,葡萄叶绿得耀眼,一串串葡萄紫得令人陶醉。 人们常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对于农业物何尝不是如此呢?波尔多地区处于阿基坦盆地加龙下游。这里含砂砾的石灰质土壤肥沃疏松,渗水性良好,加上气候温和湿润,日照充足,非常适宜葡萄生长。早在古罗马时代。波尔多就已成为葡萄酒产地。 1154年,阿基坦女公爵埃莉诺成为英国王后,波尔多作为嫁妆也就成了英国属地。此后300年,波尔多一直受英国管辖。英国不产葡萄,但葡萄酒的消费量却很大,结果刺激了波尔多葡萄酒的生产。源源不断销往英国的波尔多酒非常之多,以致在英语中产生一个专指波尔多酒的名词“Charet”。波尔多回归法国后,葡萄种植和酿酒业依然长盛不衰,而且在质量上继续提高,终于使此地产品成为驰名世界的高级优质酒。无论是上流社会的庆典礼仪,还是民间社交活动,波尔多葡萄酒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葡萄酒已成为波尔多城的象征和代名词。就连一种由硫铜与石灰乳混合而成,用于葡萄园除虫的农药也以“波尔多液”来命名。 今天,波尔多已成为世界上最大的高级葡萄酒产地,堪称世界酒都。郊区形成一条南北105公里,东西130公里的葡萄种植带,分布着3000多个葡萄园,占地16.1万公顷,葡萄农两万多,年产红白葡萄酒6.5亿公升,其中1.8亿公升(折合2 .4亿瓶)销往世界各国。波尔多酒按产区和品质有严格分类。声誉最佳的美铎(Médoc)、格拉芙(Graves)和圣爱美乐(St-émilion)。最高级的好酒在商标上都印着葡萄园(当地称为堡,如着名的Chateau Haut-Brion)的名字。据说是昂贵的陈年佳酿一瓶子可卖到4000美元以上。 葡萄园 游人来到酒都,少不了要作一次葡萄园之旅。市中心的葡萄酒家(Maison Vin)和旅游服务中心(Office de Tourisme)都会提供详细的信息。在美酒之城品尝佳肴也是一件赏心悦事。细心的人会注意到:法国人饮酒很讲究,酒的品种与菜肴有严格的搭配。如主菜为红肉(指牛、羊、猪肉等);要饮红葡萄酒;如主菜为白肉(指鱼、鸡怀其他家禽等),要饮白葡萄酒。这也是法国酒文化的一部分。 宽阔而宁静的加龙河 波尔多位于加龙河入海前最后一个河曲的凹岸,距海98公里。加龙河在此拐了一道大弯,由于河流凹岸的侵蚀作用,水比较深,低潮时水深仍有八九米,高潮时吃水10米的大海轮也能驶入。这种深水条件自然被利用来建造港口,因而波尔多享有“加龙河之子”的称号。 波尔多港历史悠久。早在英国统治期间,就与英伦诸港贸易频繁,每年都有几百艘船只载酒前往。18世纪通过的“三角贸易”将武器和葡萄酒销往非洲,再把黑奴贩往西印度群岛,运回糖和咖啡,聚敛了大量财富。奴隶贸易废除后,波尔多仍为与非洲贸易的大港。从法属非洲运来的木材、花生、可可、香蕉以及矿产,大部分由波尔多港进口。所以波尔多历史上一直是法国联系非洲和拉美的门户。这正是为什么波尔多外籍移民以黑人为主,而不像马赛那样以北非阿拉伯人为主。波尔多大学来自黑非洲的大学生也特别多。历史因素对城市今天的社会生活仍保留着传统的影响。 随着现代海运事业向海轮大型化和集装箱化方向发展,波尔多港也同其他河口港一样,逐渐向下游河口段扩展转移。目前,波尔多港由河港、海港和外港三部分组成。横跨加龙河的老石桥上游为河港。它在历史上有过辉煌的一页,但现在已大大萎缩,主要用于内河运输。石桥上游为海港,全长19公里,以右岸的巴桑(Bassens)港区最重要,装卸木材、粮谷和矿砂,8万吨级的散货船可以碇泊。外港有波亚克(Pauillac,油港)、布莱耶(Blaye,以运输粮谷和肥料为主)。 运去波尔多的工业以两类为主:一是与波尔多港进口原料有关的工业,如炼油、化工、木材和热带产品加工等;二是与农业经济有关,如酿酒业、食品加工和农业机器制造。两次世界大战之间,这种情况发生了变化。许多航空和军工企业出于战略安全考虑,疏散到这一带。现在,这一高技术产业已有两万多人就业,生产幻影2000型战斗机这样的高精尖产品。近几十年来,福特汽车公司和IBM等大企业也在这里投资厂。波尔多已成为法国一大新兴的工业重镇。 波尔多继承了历史上的文明传统,现已发展为法国重要的文化、教育和科研中心之一。波尔多大学创办于1441年,是老资格的名牌大学,1970年起该校分为三所大学,一大设理科和法学等,二大设医学、社会科学和体育等,三大设文学、艺术、外语(包括中心)等科系,共有6万学生。除二大仍留在市区旧校址外,其他几部分全都集中在南郊的塔朗斯((Talence)新校园。校园范围很大,面积达280公顷。内有大片树林和草地,教学大楼、学生宿舍和体育运动场馆,点缀其间,掩映在青翠林木之中,像一座公园式的大学城。在大学城范围内,还设有不少研究机构,旨在促进教学与科研相结合。 位于市中心的大剧院(Grand Théatre),建于1773年到1780年之间,堪称是一座新古典式的纪念堂,属于法国最美的建筑之列,被视为波尔多的标志。它的外观像一座庄严的希腊式神庙。一排12根科林斯式巨柱构成宏伟匀称的门廊。门廊阳台上,并排竖立着12尊神态各异的雕像,都是希腊神话中的女神,好似西洋的“金陵十二钗”。内部装饰金碧辉煌,宫廷式的包厢和楼座有四层。巴黎歌剧院设计时就曾以波尔多大剧院为样板。 大剧院以北的坎孔塞广场(Esplande des Quinconces)呈长方形,面积12万平方米,是欧洲最大的广场之一。西端的吉伦特党人纪念碑是为了悼念法国大革命中的吉伦特派而修建的。这个派别是温和的共和派,很多人来自波尔多所在吉伦特省,因而得名。 波尔多最古老的遗迹该是高卢——罗马时代的加里安宫(Palais Gallien)废墟。这是一座建于公元3世纪的露天圆形剧场,可容纳15000名观众,如今只剩下一些拱门残墙。中世纪的古迹也不少,如大钟塔(Grosse cloche)和卡约门(Porte Cail-Hau)。屹立于老城西部的圣安德烈大教堂(Cathédrale St-André)始建于11世纪,完工于15世纪,哥特式风格,规模与巴黎圣母院不相上下,只不过它地处外省,自然不如巴黎圣母院出名。大教堂西侧古意盎然的市政厅(Hatel de Ville),原是大主教的宫邸。后花园南北厢,现已辟为美术馆(Musée des Beaux-Arts)。 城南的米歇尔教堂(Basilique St-Michel)本属平常,但旁边单独耸立着一座114米高的钟塔特别引人注目。它是法国南部最高的古代建筑。登上塔顶,可了望波尔多市容和加龙河风光。河上飞架着一座古石桥(Pont de pierre),同北京颐和园的那座石桥一样,也是17孔。它全长501米,1813年由拿破仑下令建造,费时7年才完成,如今仍是交通动脉,整日车水马龙。 当你漫步在坎孔赛广场上,可以看到两尊巨大的塑像。一尊是纪念法国思想家和作家蒙田,他曾作过波尔多市长。另一尊是纪念伟大的政治哲学家和启蒙思想家孟德斯鸠。他的故居就是波尔多城南近20公里的拉布莱城堡(Chateau de La Brede)。 城堡是15世纪初建造的,1689年孟德斯鸠就是出生在这里,现为他的后代子孙所有,仍完全保留着当年的风貌。城堡外,自外而内分为三个环形层次:最外层是大森林;中间是大草地;里层是环绕城堡的壕沟,壕宽水深,像一个小湖。进入城堡需要经过3座吊桥。两边入口处,碉楼高耸,俯视四周。 踏入城堡,迎面是一间大厅,厅内的陈设都是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的家具,有桌椅、卧塌、餐具橱等。这里是舞厅兼宴会厅。再入内,是孟德斯鸠当年的卧室,墙上挂着孟德斯鸠本人及其家属的画像。墙角悬着他当年用过的金柄手仗。室内案几、雕花木箱及桌椅,精致古朴、井然有序。墙侧有床并支着绸帐,铺设和帐幔皆已陈旧不堪,亦为原物。床甚短,不足平卧。据说当时人们误以为夜寝平卧,酣睡后舌头会堵塞喉咙至死,故皆半躺而眠,床毋需太长。楼上的一间大厅,是孟德斯鸠的图书室。墙的两边排满高大的书柜,陈放着当年主人收藏的7000册图书。厅的天花板呈穹窿形,粟木梁椽,可免虫蚀。壁炉上方墙上,有一幅再现古法语史诗《罗兰之歌》的巨副壁画,查理大帝的英姿跃然其上。大厅临窗一侧的玻璃柜里,陈列着孟德斯鸠的巨着《波斯人信礼》、《罗马盛衰原因论》和《论法的精神》(L’Esprit des lois,旧译《法意》)等的原版。站在这间图书室里,可以想象国外游历归来的孟德斯鸠在此奋笔疾书的情景。《论法的精神》出版后在18个月中就再版了22次。他的三权分立(立法、行政、和司法权分立并瓦相钳制,形成权力制衡)和重视法律的思想至今在世界上仍有巨大的影响。美国宪法和法国人权宣言就曾受到这一学说启示。

‘叁’ 波尔多产区的基本介绍

波尔多产区坐落在法国南部的波尔多(Bordeaux)是世界上最大,最具有影响力的葡萄酒产地之一。波尔多借助着它独特的地域环境——优良的风土条件和气候,酿造出世界葡萄酒极品。

波尔多酒产区被吉隆河(Gironde River)自然划分成左右两岸,左岸主要产区有梅多克(Médoc), 含圣艾斯特芙(Saint-Estèphe)波依雅克(Pauillac)、圣祖利安(Saint-Julien)、上梅多克(Haut-Médoc)和玛歌(Margaux)等;

右岸主要产区有圣艾美侬(Saint-Emilion)和波美侯(Pomerol)。另外还有梅多克南部的格拉夫(Graves)、梭甸(Sauternes)和巴萨克(Barsac)产区。

(3)波尔多什么时候属于英国扩展阅读:

历史渊源

公元1世纪的时候,波尔多就开始了葡萄的种植,波尔多的葡萄酒业也开始飞速发展。

源于12世纪,阿基坦公国(包含波尔多地区)的女公爵阿里耶诺(Aline Goldschmidt)嫁给了英国国王亨利二世,波尔多也就成为了英国的领土,经销波尔多的葡萄酒商人能够享受税收的减免。

因此,几乎有一半的波尔多酒都出口到了英国。在16-17世纪,精明的荷兰商人也来这里从事葡萄酒的贸易,最重要的是,他们带来了围海造田的技术,让原来低洼积水的梅多克土地浮出了水面,现如今这里变成了最为顶级的葡萄园。

1855年,法国正值拿破仑三世当政。三世国王想借巴黎世界博览会的机会向全世界推广波尔多的葡萄酒,而且想让全国的葡萄酒都来参展。于是,他请波尔多葡萄酒商会筹备一个展览会来介绍波尔多葡萄酒,并对波尔多酒庄进行分级。

波尔多商会把责任委托给一个葡萄酒批发商的官方组织Syndicat of Courtiers,让他们将所有酒庄分为5级,每个吉伦特区的红酒生产者都包括在其中一个级别里。

‘肆’ 英国和法国最早的战争是从那年开始的

英国和法国最早的战争是百年战争,从1337—1453年,持续了116年。 自11世纪“诺曼征服”后,历代英王通过联姻和继承关系,在法国占有大量领地。法王企图收回这些领地,英王不仅不肯放弃,反而进一步与法国争夺毛纺业中心佛兰德。双方矛盾深化。1328年2 月,法王查理四世死,卡佩王朝绝嗣,贵族会议推举其侄腓力为王,称腓力六世。英王爱德华三世以自己是查理四世外孙的身份要求继承法国王位,两国矛盾加剧。
1337年5 月24日,腓力六世收回英属领地基恩,于是引起战争。从1337年到1453年,英法两国断续打了百余年,史称“百年战争”。这些战争大体可分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1337年~1360年):1337年10月,英王爱德华三世自称法王,率军进攻法国,于1340年6月在斯勒伊斯海战中击败法国舰队,1346年7月占领法国卡昂,8 月在阿布维尔以北的克雷西村大败法国陆军,次年占领法国重镇加来。1356年9 月,爱德华三世之子“黑太子”,在普瓦捷之战中生擒法王约翰二世及其众臣。1360年,法国被迫求和签约,承认英国对加来和西南地区大片领土的占领。

第二阶段(1368年~1396年):法王查理五世(智者)为收复失地,实行改革,加强军队建设。1368年,配合加斯科涅反英暴动,收复大片失地。1372年,法舰队在拉罗谢尔打败英国舰队,重新控制西北沿海海域。查理五世死后,其继承人查理六世患精神病,不能治理国家,封建主争权夺利,形成以奥尔良公爵和勃艮第公爵为首的两大集团。英国暴发沃特·泰勒起义。两国无力再战,于1396年缔结停战协定。

第三阶段(1415年~1420年):英王亨利五世利用法国内部矛盾,重新提出对法国王位的要求,并于1413年与勃艮第公爵结盟。1415年10月,亨利五世率军进攻法国,在阿让库尔之战中大败法军;1430年4 月征服诺曼底,逼近巴黎。法国被迫求和,承认亨利五世为法国王位继承人。

第四阶段(1429年~1453年):1422年,英王室宣布未满周岁的亨利六世兼领法国国王。此时,法国太子查理已控制法国中部和南部。1428年,英军进攻法国南方要地奥尔良城。1429年,法国香槟地区农家女贞德自告奋勇,向太子查理请战,率法军解奥尔良之围。7 月,太子查理加冕,称查理七世。贞德率军攻打巴黎,不克,次年在战斗中被勃艮第派军队生俘,被活活烧死。1435年9 月,勃艮第公爵腓力三世臣服于查理七世,加强了法国抗英力量。此后8 年,法军收复北方大部领土。1450年,法军解放诺曼底,并在巴约勒之战中重创英军;1453年7 月,在卡斯蒂永之战中再次打败英军。10月19日,法军收复波尔多,百年战争结束。英国在法国的领地只剩加来一地。

‘伍’ 波尔多犬的具体介绍

波尔多犬别名法国獒、波尔多斗牛犬。法国的波尔多地区曾经被英国统治,当地的猎犬与英国马士提夫犬,还有西班牙的同类犬杂交产生了这种强有力、凶猛的獒。

斗牛獒比英国马士提夫犬更接近这一古老的犬种。作为一种工作犬,波尔多犬最初在法国南部用于狩猎野猪和熊,后来用于牧牛。由于它的勇敢,波尔多獒曾用于诱兽和斗犬。

直到1989年它与汤姆.汉克斯一同出现在美国的荧幕上,波尔多獒才为法国以外的世人所知,它具有招人喜欢的特点,如无穷的力量.对陌生人的警惕和威胁。波尔多犬布满皱褶的巨大的头给人好斗的印象,宽短且有明显的阻隔,椭圆型的眼睛间距大有明显的上脊,小而直立的耳朵微微环绕耳根部,尾巴短,无绒毛 。

(5)波尔多什么时候属于英国扩展阅读

法国獒犬是身材短小、矮胖的獒犬,力气非常大的犬种。它的巨大而沉重的脑袋(可能是世界上所有犬类中最大的头)。上唇悬垂两侧包裹下颚。鼻孔张开。吻部长度约占头长的三分之一,呈黑色或红色。颈部的皮肤松弛,形成明显的喉部的垂肉。

耳朵长在头后方垂下。身体厚实短小,背部较平,腹部略收。前腿粗壮笔直,后肢非常有力。尾巴根部粗,尾尖较细。皮很厚,皮毛短而柔软,颜色不同程度的褐色(红褐色到浅黄色),脸上有红色或黑色斑块。白色斑纹有时出现在足部、胸部,但其他部位出现白色被认为是缺点。

‘陆’ 波尔多在法国哪个省

波尔多在法国的吉伦特省。

波尔多是法国西南部城市,是新阿基坦大区的首府,同时也是吉伦特省(33省)的省会,曾是法国旧省吉耶纳的首府,历史上属加斯科涅地区,是法国西南重要的工商业城市,也是这一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交通和教育中心。

(6)波尔多什么时候属于英国扩展阅读:

波尔多是由凯尔特人于公元前300年左右建立的,称之为“Burdigala”。他的意思就是“居住在低洼的地方”。这个名字说明了波尔多的地理情况。

随着历史演变,“Burdigala”逐渐变成了“Bordigala”、“Bordale”、“Bordèu”,最后才变为“Bordeaux”(波尔多)。公元前60年,波尔多被罗马人统治。

1154年亨利继承英格兰王位成为亨利二世,波尔多于是成为了英国的领土。直到百年战争期间黑太子爱德华以此为根据地20年,受当地人尊敬,其子英王理查二世也诞生于此。

1453年法国人在卡斯蒂永战役战胜英国人后,该城并入法国。拿破仑战争期间,由于英国封锁,波尔多处境困难,遂于1814年宣布支持波旁家族,促使路易十八封其侄孙为波尔多公爵。

1870年普法战争期间,由于德军迫近图尔,法国政府第一次迁都波尔多。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1914年8月德军迫近巴黎,法国政府第二次迁都波尔多。

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后,1940年6月,德军占领巴黎,法国政府先迁往图尔,继而第三次迁往波尔多。

‘柒’ 是先有英国还是先有法国英法以前的关系是怎样的

英格兰的成立早于法国。
英格兰:829年,韦塞克斯(Wessex)国王爱格伯特统一其他国家,结束七国时代,从此将这一统一国家称为英格兰。
法国:843年签署的《凡尔登条约》,查理曼帝国一分为三,其中西法兰克王国演变为现在的法国。中法兰克王国演变为现在的意大利,东法兰克王国演变为现在的德国。该条约所划分的疆界,形成西法兰克王国(843年-987年)、中法兰克王国(843年-855年)和东法兰克王国(843年-911年)三国。经过870年《墨尔森条约》的调整成为后来法兰西王国、意大利王国和德意志第一帝国三个国家的雏形。
下面分别说明:
英国:在不列颠群岛上很早就有人类活动,约公元前13世纪,伊比利亚人从欧洲大陆来到大不列颠岛东南部定居。约公元前700年以后,居住在欧洲西部的克尔特人不断移入不列颠群岛,其中有一支称为不列吞人,不列颠这一名称可能来源于此。克尔特人已知使用铁器,耕犁在技术上不断进步,并已使用货币。生产力发展促使克尔特社会逐渐分化。公元前54年,凯撒两度率罗马军团入侵不列颠,均被不列颠人击退。公元43年,罗马皇帝克劳狄一世率军入侵不列颠。征服不列颠后变其为罗马帝国的行省。到409年,罗马驻军被迫全部撤离不列颠,罗马对不列颠的统治即告结束。
5世纪初,罗马人撤离后,居住在德国易北河口附近和丹麦南部的盎格鲁撒克逊人以及来自莱茵河下游的朱特人等日耳曼部落,征服不列颠。盎格鲁人(Angels)把不列颠称为“盎格兰”(谐音England,英格兰名称的由来),即盎格鲁人的土地之意。而古英语,则是继承了他们的语言而来。随着盎格鲁·萨克逊人在不列颠岛上由南部向中部的侵入,渐渐地在这些地域建立起了一些王国。当时由盎格鲁·萨克逊人以及原住民不列颠人所建立的王国的数目远远不止这7个,但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些大国逐渐吞并了周边的小国,最后形成了以这7个大国为代表的七国时代。而这七个王国的格局,也成为了后来的英格兰王国的雏形。分别是:肯特王国、萨塞克斯王国(南撒克逊)、韦塞克斯王国(西撒克逊)、埃塞克斯王国(东撒克逊)、诺森布里亚,东盎格利亚王国、默西亚王国。
829年,韦塞克斯(Wessex)国王爱格伯特统一其他王国,从此将这一统一国家称为英格兰。
法国:远古时期,在法兰西的土地上就有人类居住。迄今为止已在法国发现从旧石器时代到铁器时代各个时期相当系统的人类文化遗迹,包括30~40万年前的人类颌骨化石,法国西南部拉斯科等地洞穴里约2万年前的人物雕刻和动物壁画,法国西部的3000~4000年前布列塔尼巨石墓碑和土坟,以及各种式样的生产工具与艺术创造。公元前1000年左右克尔特人自中欧山区迁居于此。罗马人把该地称为高卢,把当地居民称为高卢人。日耳曼民族大迁徙影响了高卢的发展。418年西哥特人在阿基坦建立王国。443年勃艮第人在索恩河与罗讷河流域建立王国,不列颠人占领今日的布列塔尼。451年匈奴人在阿提拉率领下入侵高卢,后被罗马与蛮族(包括法兰克人)联军击败。高卢完全被蛮族诸王控制。公元5世纪后期,定居在默兹河与埃斯科河之间的法兰克人,在国王克洛维(见法兰克王国)率领下大举西侵,先后击败罗马军事长官西阿格里乌斯和阿拉曼人、西哥特人。481年法兰克人占领了除勃艮第王国和地中海沿岸外的全部高卢,并移驻巴黎,建立法兰克王国。
墨洛温王朝是法兰克王国的第1个王朝。公元481年墨洛温之孙克洛维击败西罗马帝国在高卢的势力,正式建立该王朝。8世纪初,东法兰克与西法兰克之间的争夺尤烈。东法兰克宫相查理在北方恢复秩序,732年在普瓦蒂埃击退阿拉伯人的入侵,重新统一法兰克王国。751年,他的儿子丕平(751~768年在位)在教皇支持下正式即位,建立加洛林王朝。768年,丕平之子查理曼继承王位。在他统治期间连年出征意大利、西班牙、日耳曼等地区,到800年,他已把过去罗马帝国统治下的西欧广大地区置于自己控制之下,并由教皇为他加冕,查理曼成为西方皇帝。
查理曼死后,843年签署的《凡尔登条约》,查理曼帝国一分为三,其中西法兰克王国演变为现在的法国。中法兰克王国演变为现在的意大利,东法兰克王国演变为现在的德国。该条约所划分的疆界,形成西法兰克王国(843年-987年)、中法兰克王国(843年-855年)和东法兰克王国(843年-911年)三国,经过870年《墨尔森条约》的调整成为后来法兰西王国、意大利王国和德意志第一帝国三个国家的雏形。
英法关系:
英王爱德华死后无嗣,法国诺曼底公爵威廉于1066年率军入侵,同年10月进入伦敦,加冕为英王威廉一世(1066-1087年在位),史称“征服者威廉”。从此,他们同时统治着英格兰和诺曼底。
1216年盎格鲁—诺曼统治者失去了对诺曼底的控制,12世纪中,英国金雀花王朝在法国占有广阔领地,12~13世纪,法国国王逐渐夺回部分被英王占领的土地。14世纪初,英国仍占据法国南部阿基坦地区,成为法国政治统一的最大障碍,法国人试图把英国人由法国西南部赶走,从而统一法国。英国当然不愿退出,并欲夺回祖先的土地如诺曼底、曼恩、安茹等。当时英法两国因为贸易利益的关系,均对佛兰德斯作出争夺,使它们之间的冲突加深。1328年,法国占领佛兰德,英王爱德华三世下令禁止羊毛出口。佛兰德因失去原料来源,转而支持英国的百年战争中战场上的法军反法政策。亨利二世采取耍赖战略,他一方面承认法兰西国王(路易七世)是他法律上的主人,另一方面又对法王的命令置若罔闻,根本不履行作为法国贵族的任何义务。对于一个不但拥有国王头衔、而且领土比自己大两倍以上的强横逆臣,路易七世和世界上任何有尊严和权力欲的封建君主一样,把亨利视为眼中钉肉中刺,想尽一切办法战胜亨利,夺回本应属于自己、属于法兰西国王的法国领土。
1328年,查理四世去世,法国卡佩王朝绝嗣,支裔瓦卢瓦王朝的腓力六世继位,英王爱德华三世以法王查理四世外甥的资格,与腓力六世争夺王位。1337年爱德华三世称王法兰西,腓力六世则宣布收回英国在法境内的全部领土,派兵占领耶讷,英法百年战争遂起。这场战争除王位继承原因外,还为了争夺在法境内的富庶的佛兰德和阿基坦地区。这个地区与英国有着密切的经济联系。法国于1328年占领该地,英王爱德华三世遂下令禁止羊毛向该地出口。佛兰德尔地区为了保持原料来源,转而支持英国的反法政策,承认爱德华三世为法国国王和佛兰德尔的最高领主,使英法两国矛盾进一步加深。这也是导致战争发生的一个基本原因。
英法百年战争是世界最长的战争,断断续续进行了长达116年,当时又是黑死病流行的时代,在战争和疫病的双重打击下,英法两国的经济大受创伤,民不聊生。英格兰几乎丧失所有的法国领地,但也使英格兰的民族主义兴起。战争结束时,英国已走上中央集权的道路,之后英格兰对欧洲大陆推行“大陆均势”政策,转往海外发展,成为全球最大的帝国。

‘捌’ 在中国葡萄酒名气很大,为什么国内的葡萄酒主要来自“波尔多”

在中国,法国葡萄酒的名气最大但法国很多地方的葡萄酒,却一点都开心不起来。因为它们的风头,都被波尔多葡萄酒抢去了。你看国内的商务宴请、朋友聚会,喝的法国葡萄酒,主要是来自波尔多地区。中国人聊得最多的、喝得最有面子的,也是法国葡萄酒中的波尔多红酒

所以,大陆人知道红酒,也是通过香港人。香港人说波尔多红酒最好,大陆人点点头。香港人说拉菲红酒最好,大陆人又点点头。消息闭塞的时代里,谁又知道法国还有勃艮第红酒、卢瓦尔河红酒、教皇新堡红酒。那时候,波尔多红酒,让见多识广的香港有钱人都说“好”,那肯定是好啦!当大陆一改革开放,门户一打开,香港人最先涌入,带来了丰厚的投资款,还有他们钟爱的波尔多红酒。而大陆这些刚富起来的老板们,更是学习起香港人的做派,红酒要喝波尔多的,衣服要穿金利来的,洋酒要喝人头马XO。

还有那时候风靡整个中国的香港电影,“来一瓶82年的拉菲”,更是让波尔多红酒在中国人心中有了根深蒂固的记忆。

阅读全文

与波尔多什么时候属于英国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印度加入什么联盟 浏览:783
印度恒河价格多少 浏览:493
意大利为什么能打赢德国 浏览:182
美国如果和伊朗开战会怎么样 浏览:172
英国脱欧要付出多少 浏览:410
去越南玩妹子哪里多 浏览:201
歌剧天上的玫瑰产生于意大利哪里 浏览:269
意大利米兰产什么包 浏览:75
意大利大学哪个专业最好 浏览:91
都市能源公司印尼项目进展怎么样 浏览:56
印尼什么金属产量 浏览:862
春是意大利哪个艺术家的作品 浏览:668
印尼深海大海参怎么做法 浏览:80
中国以什么形象崛起 浏览:700
越南六个团有多少人 浏览:800
中国品牌童装有哪些 浏览:202
中国南方哪个省不下雪 浏览:755
意大利什么地方不能去 浏览:947
印尼买精油多少钱 浏览:661
英国有什么文化 浏览:7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