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英国最大家庭又升级将迎第21个孩子
英国兰开夏郡的Radford夫妇生了20个孩子,是英国最大的家庭,最大的29岁,最小的8个月大。今年11月他们将迎来第21个孩子,是个女孩。
近日,妻子Sue宣布她又怀上了一个孩子,而且这次怀上的是一个女孩。这个女孩的到来让一家人喜不自禁,图为他们在宣布怀孕的消息后一家人庆祝的情形。
雷德福夫妇在英国早就有名气,因为他们曾经带着16个孩子参加过电视节目,满满当当一家人的出现震惊了所有人。现在,Sue最大的孩子已经28岁,25岁的女儿Sophie也已经是3个孩子的母亲了。对这么大的家庭来说,“吃”是一笔很大的开销。他们家每天要消耗10升牛奶、3升果汁和3大盒谷物麦片,每周花在购买食品上的钱就多达300英镑(约合2667元人民币)。
㈡ 除了中国,世界上哪个国家的家庭跟英国的家庭相比较区别最大
伊斯兰国家的穆斯林家庭和英国家庭差别最大。结构,四个老婆,年龄9到90岁不等。教育方式,宗教教法为先,私刑,没有自然科学教育。家庭观念,男贵女贱,安拉至大。
理想的英国家庭,一个爸爸一个妈妈一个儿子(哥哥)一个女儿(妹妹),四个人外加一两条狗是最理想的家庭成员人数。家教更多体现在礼仪上,但对小孩过多的保护法规导致父母已经无法找到有效的约束和教导方式。家庭观念,感情好的非常好,感情不好的男女都能酗酒抽大麻。
㈢ 英国的四种主要家庭类型是什么
尼特现象是全球性青少年问题,在英国,尼特族指的是16~18岁年轻族群;在日本,则指的是15~34岁年轻族群。尼特族是世界性的社会问题。主要在发达国家和经济高增长﹑生活素质高的国家和地区的青年阶层中产生。 高等教育的普及化,大学毕业人数逐渐增加,因为高学历的心态,使他们不愿意从事较低的薪资工作,感觉心理上不平衡,另一方面也是因为现代部分被称为草莓族的青年吃不了苦,太辛劳的工作不愿去从事,要求工作轻松钱又多,就呈现空等状态,没工作也没读书。看看尼特族的四种主要类型吧
* 追求梦想型
对于自己的现实工作有理想,非要达理想才能满足自己所需,会有一直转换工作的情形。
* 丧失自信型
因一次的工作经验失败,对往后就业会有挫折感,信心遭受打击,不敢再面对就业。
* 封锁自闭型
从小与社会接触环境自然隔阂造成。
* 家庭溺爱型
从小受到家人的期待,认真读书只为了满足家人的期待,拥有高学历却不懂自己将来打算,遂成米虫的心态 。
PS:
看英国怎么解决尼特族问题
据报道,英国女王11月初宣布,英国义务教育的年限提高到18岁。而拒绝政府培训的“尼特族”,将会被罚款。新政策显示,在新世纪中,要跟其他发达国家竞争,年轻人需要更多学校教育、企业训练。该政策为英国近年来最大的教改政策。
㈣ 整个英国王室才是最大的地产商,英国女王到底多有钱
英国女王即英国女性君主。英国君主是英国及英国海外领地的国家元首,现在的男性君主称为国王(King),女性君主称为女王。
女王的私人收入主要来自兰卡斯特公爵领地。公爵领地由亨利四世在1399年创立,一直一来都是英国郡主的私产,目前大约有19000公顷的土地,即使除开皇家地产,作为英国君主的女王依然是英国最大的地主。目前兰卡斯特公爵领地的净资产总值4.72亿英镑,年收入1600万英镑。
另外一部分收入来自于她本人继承的财产,包括巴尔莫洛行宫和桑德林厄姆庄园。2014年富豪榜单估算,女王的私产价值约3.3亿英镑。
㈤ 世界最大的家庭家长去世他在当地的口碑如何
说个笑话,那个男孩子不希望自己后宫佳丽三千呢?玩笑归玩笑,但是在印度真的有人做到了男生们的这个“小目标”。根据英国《每日邮报》报道称,印度一男子锡安纳一共拥有39个妻子和大约200个子孙后代,被誉为“全世界最大家庭的家长”,报道称“全球最大家庭的家长”在当地时间6月14日去世了,享年76岁。可能很多小伙伴都好奇,这样的一个人在当地的风评或者是口碑如何呢?
面对这位“世界上最大家庭的家长”离世,我本不应该说这么偏激的话的,毕竟“死者为大”嘛。可是转念一想,任何一个现代文明国家都不会允许这样的事情出现吧!像这样肆无忌惮地挑战法律的地位,除了印度全世界还能找到吗。
㈥ 世界上最大的家庭.
据英国《每日邮报》2月20日报道,印度米佐拉姆邦的农村住着一户堪称世界上最大的家庭67岁的家长齐奥纳·查纳共娶了39名妻子,并有94名子女、14名儿媳妇以及33名孙子女!让人惊讶的是,齐奥纳竟仍嫌这个家庭太小,打算到美国去继续娶妻生子。 一年内娶了10个据报道,这个“世界最大的家庭”位于印度米佐拉姆邦首府艾藻尔市以北90公里的巴克塔旺村。据悉,巴克塔旺村本来是由齐奥纳的父亲查纳创建的,而查纳本人也曾娶过20名妻子。查纳于1997年去世后,身为长子的齐奥纳就顺理成章地成为巴克塔旺村的村长兼“家长”。据齐奥纳称,他的第一任妻子扎西安基已经69岁高龄,二人在他17岁就已经结婚。而从那之后,齐奥纳就不停地娶回更多妻子。齐奥纳曾在一年之内娶了至少10名新妻!而他最年轻的39房妻子胡莎格哈奇只有30岁她在2006年嫁给齐奥纳,并为齐奥纳生下一名4岁的儿子。妻子们不争风吃醋让人意外的是,齐奥纳的妻子之间并没有争风吃醋的迹象,相反每个人都对他充满了爱意。齐奥纳最大的儿子奴帕里阿纳已经48岁左右,甚至比他最年轻的“小妈”胡莎格哈奇大了18岁。他说:“我的爸爸共有39名妻子。但我们所有人都很快乐,并过着安全的生活。我的弟弟妹妹人数多得数不过来要计算清他们究竟有多少人将是一项艰巨的任务。”胡莎格哈奇也称,整个家庭相处得非常融洽,她说:“如果一个家庭系统是建立相互真诚的基石上,每个家庭成员都彼此尊敬相爱,那么这个家庭就一定会兴旺发达。”还想到美国娶妻生子 尽管如此,齐奥纳竟仍嫌目前的这个大家庭太小,甚至打算带着一家人到美国去,并继续娶妻生子。对于丈夫的这一惊人计划,齐奥纳的妻子们均一致赞同。第一任妻子扎西安基表示:“我和其他姐妹都为我们的丈夫感到自豪。我们将终身服侍他,直到我们咽下最后一口气为止。”成员:全家共181人39名妻子,94名子女,14名儿媳妇,33名孙子女。吃:一天吃掉100公斤大米仅仅一天就要吃掉30只鸡、60公斤薯仔、100公斤大米和许多蔬菜!住:全家住在一栋4层楼里齐奥纳全家181人住在一幢总共有100多个房间、4层高的楼房里。他自己睡在一张舒适的双人床上,而他的妻子们却不得不睡在集体宿舍一般的单人床上。齐奥纳将最年轻的妻子床位安排在离他最近的地方,而年老一些的妻子则安排在相对较远的床位睡。管理:大老婆搞军事化管理全家有着如同军事纪律一般的严格管理。每天,齐奥纳的第一任妻子扎西安基会安排其他30多名妻子分工做不同家务,有人负责做卫生,有人负责洗衣服,有人则负责做饭。(
㈦ 为什么传统的英国家庭是家长式结构
英国人普遍认为,对孩子的溺爱和娇宠是孩子独立性格形成的最大障碍。要使孩子在日后能适应社会的需要,独立地去生活、工作,必须从小就培养他们独立生活的能力,让他们学会尊重他人和自我克制,知道对自己的行为负责任。如果孩子日后不能像其他人一样适应社会,作为父母就没能尽到教育的职责。
道德不靠教导
英国中小学校里的道德教育不叫道德教育,而称“个人的社会健康教育”,或称“社会化过程”。目的是让他们懂得平常做人的基本道理,如何自律以融入社会,成为社会的一分子。核心道德观念有四:尊重生命、公平、诚实、守信。
英国人还有个观念,即“道德是被感染的,而不是被教导的”。它体现在英国中小学的道德教育里,那就是不要求孩子们去死记硬背道德准则,但是,要求孩子们从心灵深处、从日常生活中懂得和理解伦理道德。
小孩不是白纸
我们小时候背毛泽东语录:“一张白纸,没有负担,好写最新最美的文字,好画最新最美的图画。”后来,大家以为小孩子也跟白纸一样,大人教什么,小孩子将来就长成什么样子。一位英国朋友说,西方人过去也有“白纸”论。认为小孩子都是“TABULARASA”(拉丁文,即空白状态),但现在科学研究已经证明,孩子来到这个世上,先天就已经部分地继承了父母的脾气、性格等心理基因,因此,“白纸论”是把事情过分简单化的观点。
诚实不是孤立的品德
英国学校一般不设专门的道德教育课,但开设包括佛教和道教在内的各种世界主要宗教信仰课供选修。这门课被认为是对孩子品德和良知培养十分重要的一门课。
不仅如此,多数英国学校每周都组织班级讨论,选取一些学校里或者社会上发生的事情,让孩子们发表看法,共同讨论,自己去领悟和判断对错与是非。集体游戏也是一种重要方式,让孩子懂得顾及与体谅别人,懂得如何与同伴合作。英国学校还普遍鼓励孩子饲养小动物,组织学生到敬老院陪老人聊天、为慈善组织募捐及参加其他公益或环保活动,培养孩子的爱心和社会交往能力。在英国教育工作者看来,诚实不是一种孤立的品德,而是与自重和尊重别人,与对生命和大自然的爱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的。
不淡泊输赢,但更要享受过程
老师并不是教学生去学老庄的超脱,淡泊输赢结果;相反,英国学校里,“输赢”二字总被挂在嘴上,因为各种比赛名目繁多,充满学生的学校生活,但正因为比赛多,每个学生都有机会领略到老师所要传达的信息:你会赢,但不会每次都是你赢,每个人都有赢的时候,也有输的时候,要紧的是享受参与的过程,去做自己想做的事。不少移居英国的中国移民感触最深的是,英国人对人生的选择往往是去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情,即使这事儿不合潮流,也不时髦。
不要妨碍别人
英国的社会道德教育,还有一点令人印象至深,那就是从小教育小孩子要学会照顾自己,同时注意不要妨碍他人。这其实就是公德与私德的分水岭,也有人称为“对陌生人的道德要求”。
英国小学很重视培养孩子的独立能力,个人清洁卫生、学习用具收拾整齐等都在道德教育范围之内。孔子说:“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西方其实有很相似但也许更为积极的说法:希望别人如何对待自己,就要照这样对待别人。
英国社会的方方面面,到处渗透这一思维方式。就拿交规来说,为什么可见度良好时不能打开车尾雾灯?别人超车时为什么要把远光灯改成近光灯?开车时如果考虑别人的处境,考虑可能会给别的道路使用者带来的危险,也就意味着考虑自己行车的安全。一部英国交规,处处体现着这个并没有明说的道理。
允许父母体罚孩子
家庭是孩子成长的摇篮。父母及其他家庭成员的观念与行为,对孩子道德意识的养成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在英国的家庭中,绝对看不到对儿童的没有理由的娇宠,犯了错误的孩子会受到纠正甚至惩罚。父母们往往在尊重孩子独立人格的前提下,对孩子进行严格的管束,让他们明白,他们的行为不是没有边际的,不可以为所欲为。英国的法律明确规定允许父母体罚孩子,至今许多学校仍保留着体罚学生的规矩。
在一般的家庭当中,5岁以下的孩子都不准与大人同桌吃饭,不允许挑吃挑穿,到了该做什么的时候,一律按规矩办事,故意犯错误和欺负幼小,都将受到严厉的惩罚。不管是对什么人,孩子必须懂礼貌,说话客气,对父母兄弟姐妹也不例外。言谈举止符合标准,对人彬彬有礼是对每一个孩子的基本要求。反之,孩子将受到父母的训斥,包括身体的惩罚。只有懂事而有礼貌的孩子,才会受到父母的夸奖。
花钱“培养”孩子顽皮
我们小的时候,父母总是以某个孩子从来不出去乱跑为榜样来教育我们。可是在英国,孩子们永远顽皮或者说父母是花钱培养他们顽皮。每个周末都有活动,不是到某个朋友家吃饭(往往是全家一起去,父母辈的聊天,孩子辈的玩耍),就是有某个小朋友的生日派对,或者是去游泳、踢球。总之,差不多就是父母和孩子的互动日,很少待在家里看电视之类的。
最看重的是友好
在英国人的眼睛里,看一个人最重要的是他是不是友好,和他的职业、性别、收入、教育、私生活都无关。他们教育孩子从小要善待一切生命,包括动物、植物等。天气好的时候,他们会带孩子到农场去看看大自然,或者在自家的花园。即使像蚂蚁这样的小生命,即使在夏天厨房爬满了蚂蚁的时候,他们的妈妈一边消灭蚂蚁,一边告诫他们的孩子,绝对不能玩弄蚂蚁,不能让它们死得太痛苦。而且只要打一两个就可以了,这样其他的蚂蚁会发出警报,让其他的同伴不要到这里来了,或者把蚂蚁捉到小瓶子里,然后拿到花园去放生。
有次孩子们养的金鱼巴里死了,对一条养了快三年的金鱼来说确实不容易,每天欣赏摇滚乐能活那么久也该安享天年了。孩子的妈妈让他们打电话告诉正在上班的爸爸这个坏消息,第二天还在附近的教堂举办了个简短的葬礼。上周,安格斯居然还夸张地做了个噩梦,说梦到巴里了,妈妈对他们解释说,生命总有结束的时候,但是巴里活得很开心,因为大家都爱它。
我不知道孩子们能明白多少,不过,至少我知道这样的教育虽然在我们看来有些傻得可爱,却并没有错。
最重要的品质是勇气
英国人给世界的印象就和法国作家儒勒・凡尔纳的小说《八十天环游地球》中的主人公菲利亚・福格一样,是个一板一眼、严格遵守规则的英国绅士。
一直以来,我们都认为,英国的教育一定也是循规蹈矩的。其实,现代的英国人非常注重培养孩子勇敢和坚韧的性格,他们深知勇气是一个人主动进取的动力。
英国父母常常带着自己的孩子去探险,深入到大自然中,在险恶的环境中生存,目的是十分明确的,就是为了锻炼孩子的意志和勇敢精神,为今后的人生做好人格方面的准备。
英国的家长认为,对孩子的娇宠于孩子十分有害,所以家庭教育中特别注重对孩子独立意识的培养。在孩子很小的时候,家长就会放手让孩子尝试去做生活中的各种事情,如自己吃饭、自己穿脱衣裤、自己整理房间等为自我服务的事情。
英国的私家车的拥有量是很高的,很多家庭都有自己的轿车,可以很方便地接送孩子上下学。但是,英国的家长们很少会开车接送孩子,他们都是让孩子自己背着书包徒步或乘坐校车去学校。
英国人在公共汽车上遇到老人、残疾人和孕妇都会主动让座,但是,他们唯独不会给孩子让座,英国人认为孩子是需要锻炼的,应该鼓励孩子独立。
英国的家庭教育
不论中国孩子、英国孩子,一日三餐总是必不可少的。也许你会说,不就是吃饭么,又有什么好说的。可别小看餐桌,那上面可大有学问呢。
㈧ 英国王室成员财富排行榜,总额高达6千亿,究竟谁的私房钱最多
拥有资产最多的当然就是英国女王了,哪怕不算白金汉宫和各种城堡之类的住宅,她的资产也有五亿美元左右,也就是现在36亿人民币。
接下来资产第二就是他们的大儿子,大儿子也拥有了4亿美金,和他母亲差距也没有很大,亲王比起他们两位资产就要少得多,只有3000多万美金了,不过放在外面依然属于很有钱的人,虽然现在英国的地位影响力不如以前了,但是英国教育依旧在世界上排名前列,英国人民生活质量也是相当的好,所以还是一座大家都很向往去游玩的国家。
㈨ 英国家庭观念是什么
一个普通的英国家庭,家里是什么样子?
作者:文◎张结海(上海社会科学院社会学所)
大家好!很高兴今天有机会带领大家参观一个英国的家庭。英国有一句谚语:家是一个人的城堡。我相信大家一定很有兴趣到这些城堡里参观一下,尤其重要的是,在我的带领下,你不会只是走马观花地兜一圈,因为我会随时比较英国家庭和中国家庭有什么不同,以及这些不同折射出哪些东西方文化差异。
我们今天要参观的这个家庭是一个极普通的英国家庭。说它普通,首先房子很普通,不是豪宅;其次,家庭成员普通,普通的工薪阶层。我先介绍一下这所房子的基本情况,然后再带领大家从内、外两方面进行参观。
基本情况
这所房子位于英格兰中部城市诺丁汉市郊区的一个小镇的中心,两层楼外加三楼一个阁楼,准确地说是两层半吧,实用面积100平方米左右。房子的主人是一对老年夫妇,男主人是邮递员,女主人是纺织厂的职工。这样的双职工家庭放在中国城市应该说是最最普通的家庭。他们现在都已经退休了。房子是在几十年前买下的,当时的价格是9000英镑,现在的价格估计在15万英镑左右,按照目前的汇率折合人民币225万元。英国的物价高是全世界有名的,一个小镇100平方米的房子要人民币200多万。
外 观
大家看图1,这一排的房子都算不上中国人观念中的别墅,最多是那种连体别墅。尽管前后都有花园,但是花园都很小。从图1后院的照片看,第一眼我们就发现有两点不同:第一,房顶上天线林立。为什么有这么多英国人还需要天线呢?这是由于在英国,有线电视收费比较高,英国的许多家庭没有有线电视,所以天线对英国人仍然重要。大家可能感到很惊讶吧,实际上,就是无线电视节目也是收费的,需要事先办一个接收许可证,然后定期交钱。电视台会不时派出一辆像电影《永不消逝的电波》里面那样的侦察车,如果发现谁家没有交钱还在看电视,那就要罚他的款。第二,他们的房子还有烟囱。请注意,烟囱不是用来烧饭的,而是用于壁炉生火。不过,现在英国家庭都有暖气,壁炉也就成了一个纯粹的装饰品。
现在我们来到这户人家的大门口。与绝大多数中国人相比,英国人是非常注重房屋的外观的。花园的草要定期割、树要定期修自不必说,门窗还要用鲜花点缀,目标是让行人赏心悦目。我们中国人家里很讲究,进门先要脱鞋,自己家里保持得整洁,可是公共走廊谁也不去管。屋里屋外天壤之别。
大家特别注意,英国的房子和中国的房子外观上的最大差别,我认为是它们没有防盗门和防盗窗。从图2这张照片可以清楚地看到,无论是打破门上这块玻璃还是窗户玻璃,你都可以轻而易举地进去。
㈩ 在维多利亚时代,富裕的家庭如何谋生什么是普通工作
最富有的家庭是上层阶级,其中包括王室和世袭同ers(公爵,伯爵和子爵等)。这些都没有谋生。王室一开始当然很富有,但也从私人庄园和政府那里获得收入。
世袭的同龄人一开始也很富有,这些人也从他们的有房客居住和农场的继承庄园赚钱。拥有数百处房产的领地并不少见。一些伯爵投资于工业,例如在英格兰北部拥有煤矿和其他工业的伯爵温特沃斯-菲茨威廉(Earls Wentworth-Fitzwilliam),因此成为英国最富有的家族之一。他们的家庭所在地是英国最大的庄园:
下层是下层中产阶级,例如老师,文员,新闻工作者,医疗助理,药剂师和会计师等。这些人并不富裕,但收入足以拥有适度的住房和生活方式。即使是一间公寓,他们的许多家庭也会有至少一个仆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