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英国资讯 > 德国是怎么效仿英国的

德国是怎么效仿英国的

发布时间:2022-08-23 03:52:34

Ⅰ 比英国统一晚四百年的德国是怎样一步一步走向强大的

战争的本质是什么?极端主义者定义为是人类有计划地掠夺和屠杀,是动物本性里弱肉强食的原始体现。很多人并不知道,在德国崛起之前,这个苦难的国家曾经遭遇过几百年的浩劫。当然,这不能作为他后来伤害别人的借口。即便这样,德国在国家主权长时间消失的情况下是如何实现崛起的呢?

Ⅱ 当年,新生的德国是怎样把英法俄逼成对手的呢

1871年德意志获得新生后,便借力第二次工业革命而迅速崛起,不仅打破了欧洲大陆均势,还先后挑起两次世界大战,制造了前所未有的人间灾难,整个世界政治格局被弄得破烂不堪,把老牌帝国英法拉下马,美国借势崛起,苏联浴火重生,全球独立民主风暴刮起,世界中心渐渐转移到美国,世界格局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

英法俄这三个国家本来就矛盾重重,也曾被俾斯麦利用而玩弄于他的股掌之中,为新生德国的崛起提供了安稳的外部环境。然而,伟大的俾斯麦布下的牌局,被这个愣头青德皇威廉二世打得稀烂,最终把他们都逼成自己的对手、死敌。同时也祸害了好端端的德国,坑害了世界,但却直接促成了今天的世界格局。

Ⅲ 历史上北欧国家与德国是如何不依靠殖民地完成资本主义原始积累而成为资本主义列强的

这个问题问的很好

先说一点意大利,意大利很少依赖他那可怜的殖民地,意大利的经济长期靠得是北部地区的轻工业,北部地区拥有发达的商贸、稠密的人口、庞大的中产阶级,加上与西欧密切的联系,因此能迅速的得到工业革命带来的好处,从而发展起来。即便如此意大利与英法等国仍然有很大的差距,但比西班牙葡萄牙等工业薄弱国家强

德国:德国的殖民地如楼上所说。德国的殖民地均是资源产出型殖民地,无法成为他的市场。
德国的崛起理由:1、最初也得益于他与西欧的联系比较密切,能迅速得到来自西欧的技术和理念。
2、美国众多的德裔使德国与美国保持了密切的联系,能轻易得到美国的资本、资源和市场
3、在巴西、阿根廷也有数量众多的德裔人口,方便德国进口这些地区的资源和向南美出口工业品
4、德国本身煤铁资源丰富,因此基础工业能够在不借助于外力的情况下发展起来,发达的钢铁、机械、交通等工业由为其他产业提供推动力。这一点是德国比之南欧国家甚至是法国最有优势的一点
5、德国由于地理和文化的原因向东欧、巴尔干地区倾销工业品非常便利,虽然面临奥匈帝国的竞争,但奥匈帝国很快解体不再有工业竞争力
6、德国人严谨的性格使得德意志地区的工业产品质量可靠、做工精细、有口皆碑,这是德国工业至今领先世界的最显着原因
7、德国直到二战后才停止人口迅速增长,因此人口比英法多出许多,拥有丰富的劳动力资源
8、德国拥有欧洲最强大的犹太人群体,他们的势力遍布世界各地,他们视德国为家乡,他们在金融资本方面的强大影响力促进了德国的发展。

综上所述,德国拥有成为列强的许多有利条件足以弥补殖民地不足

瑞典:1、早期的瑞典以出口铁矿石、木材等资源为主,以此积累原始资本
2、美国加拿大的瑞典后裔为瑞典带来资本和市场
3、技术和理念上受西欧影响,这一点与德国相同
4、东北欧和芬兰是瑞典最初的工业品出口市场
5、两百年未遭受战乱,瑞典经济得以平稳发展,基础设施从未遭受破坏,劳动力也未曾有损失,而西欧、中欧国家屡次战争遭受了惨重损失
6、瑞典人性格严谨,工业产品质量优良,有口皆碑。北欧的环保理念在现代社会更有竞争力

综上所述,瑞典得以成为发达国家甚至是极为发达国家

挪威:挪威情况与瑞典相似,不同点在于:
1、挪威的渔业资源、石油资源使得挪威在资源和资本积累方面强于瑞典,获得外汇的能力更强
2、早期英国人在挪威的投资
3、挪威的市场方向主要追随英国,较少涉及欧洲内陆

丹麦情况也与瑞典相似,不同点在于:
1、丹麦农业发达,不需要进口食品,反而可以通过出口乳肉产品获得外汇
2、丹麦的发展获得德国资本的帮助和德国北方港口贸易的方便
3、丹麦的地理位置使其在航海贸易上具有优势

芬兰情况也与瑞典相似,不同点在于:
1、芬兰遭受苏联侵略,经济遭受毁灭性打击,几乎亡国灭种,许多基础设施都是战后重建,工业生产重新规划,对现代工业适应性好
2、芬兰是冷战时期西方世界与社会主义阵营贸易的重要窗口
3、芬兰的资本积累起步极晚,但在冷战时期拥有东欧市场使得芬兰在北欧有得天独厚的优势

殖民地只是获取资源和输出产品的一种方式,也是最便利的方式,并不是资本积累和工业发展的唯一方式,没有殖民地而崛起的国家非常多,比如日本韩国新加坡瑞士奥地利爱尔兰,都属于发达国家行列。有殖民地容易对殖民地产生依赖,反而容易衰落,比如拉丁美洲独立后的西班牙葡萄牙,比如二战后失去一流强国地位的英法

Ⅳ 德国的经济是怎么样超越英国的

第二次工业革命 德国的工业化方式截然不同于法国。由于政治上不统一、交通工具不良、行会强大以及其他种种原因,德国开始时发展速度很慢。但是,1871年以后,德国工业以巨人般步伐前进,使欧洲其他所有的经济。包括英国的经济,都落后了。1871年,德意志帝国的建立,促成了这一惊人的进步。同时,阿尔萨斯-洛林地区的获得,使德国丰富的自然资源又增加了宝贵的铁储备物。德国还占有这样的优势:一开始就拥有比英国较陈旧的设备更有效的新式机械。而且,德国政府还通过建立运河网和铁路网、必要时提供关税保护和津贴以及制定能培养出一连串驯练有素的科学家和技师的有效的教育制度,提供了巨大的帮助。————————我概括能力不强,您老参考参考~~~~

Ⅳ 以前不知道哪里看到过,说德国制造有过一段仿造英国的历史,不知道是不是正确的

作为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发源地,英国制造当时是很牛的!

而德国当时水平不行,只能造点假冒伪劣产品!为了区分德国货,当时英国立法,强制要求德国产品在铭牌上注明“德国制造”,以便与英国制造的上等货区分开来!

德国人奋发图强,不断努力进步,终于将“德国制造”做成世界一流产品,质量的代名词!

Ⅵ 下一个脱欧的成员可能是德国,为什么说这是多米诺效应

因为就像多米诺一样,一个倒下了,另一个就会跟着一起。

经过三年多的紧张讨论和谈判,英国终于正式离开欧盟,结束了其欧盟成员国资格。英国正式脱欧后,英国已正式进入为期11个月的过渡期。过渡期将在2020年12月31日结束,在此期间,英国和欧洲需要达成贸易协议,否则英国可能会在今年年底之前面临无序退出的风险。路透社还在北京时间25日报道,周五英国脱欧公开决定在誓言离开欧盟或放弃欧元的民粹,欧洲持怀疑态度的政党中引起了波澜。

Ⅶ 鹦鹦说史|不列颠之战:为什么二战希特勒没有完成英国本土登陆

二战,在英国军队1940年6月从敦刻尔克(Dunkirk)大撤离之后,德国元首希特勒将目光聚焦在英国,便着手对付欧洲北部的英国。为了避免与英国开战,于是在1940年6月向英国发出妥协的要求,但最后遭到英国首相温斯顿·丘吉尔的拒绝。

1940年7月10日,德国制订了针对英国的海狮计划,务求对英国进行登陆作战。作战拟定以步兵登陆英国南部并深入及占领伦敦,切断其与外部的联系,从而一举占领英国。为保障渡海登陆作战,德军企图首先夺取制空权,以摧毁英国的防御工事,钳制并消灭英国皇家空军。

8月13日,不列颠之战开始,试图通过空战压制英格兰,迫使伦敦与柏林达成协议。德国空军元帅戈林集结了德国空军主力3个航空队和2669架飞机,战斗机和轰炸机各占一半,而英国只有700架战斗机和500架轰炸机,德国占有2:1的优势。英国皇家空军的战斗机指挥部归空军上将休·道丁全盘指挥,下辖有 4个飞行大队:第10大队、第11大队、第12大队和第13 大队。10月31日结束。

据统计,超过2,900名英国和英联邦以及盟军战员参与了战斗,飞行员的平均年龄仅有22岁。其中三分之一的飞行员在战役中丧生或受伤。

1940年夏季和秋季,英国人抵御了德国的空袭。英格兰损失了约2万人,超过1000架飞机,但幸存下来。主要原因:德国人希望,英法联盟在伦敦崩溃后,亲德国那部分英国精英(包括上层贵族和王室的代表)将上台执政,这将与柏林达成协议:以换取保留英国殖民帝国和在法国殖民地获利的机会,英国承认德国在欧洲的胜利,不会干涉与俄国人的战争。

其次,希特勒和德国精英非常敬佩英国并效仿了英国。毕竟,是英国创造了世界殖民(拥有奴隶制)帝国。他们将人分为“上等”和“下等”种族,在“下等”民族和部落的管理中采用了恐怖,种族灭绝。希特勒认为英国是印度在印度殖民的典范。此外,柏林知道,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之前,伦敦曾积极帮助德国帝国恢复其工业和军事潜力。

柏林想在英国看到一个伙伴:创建的柏林-伦敦-罗马-东京,可以与美国的金融,工业和海上力量形成平衡。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美英之间的矛盾激化了。柏林很清楚这一点。他们还知道,英国从未从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惨重损失中恢复过来,不再希望重复可怕的绞肉机。在英国, 社会 将对岛屿上的战争威胁,大城市空袭的前景感到恐慌。因此,希特勒希望最后与英国达成协议,此后,德国可以平静地与俄国人作战,而日本将发动对远东的入侵,苏联将在1941年瓦解。

英国人感到自豪的是,在1940年夏天和秋天,当俄罗斯和美国都没有参加战争时,他们独自与纳粹作战并得以幸存。没错,经过对事实的仔细研究,事实证明,德国帝国并没有全力对付英格兰。

战争伊始,德国空军被命令不得攻击英国舰队在港口的船只,禁止轰炸英国海军基地。显然他不想激怒英国 社会 ,而袭击港口可能导致平民伤亡。希特勒仍指望与英国实现和平,他需要前海洋统治者的舰队。此外,在法国战役期间,德国人彻底击败了盟友,将他们的团体推向敦刻尔克地区。德军坦克可以安排一个宏伟的绞肉机,消灭或俘虏一个敌方团体。但是,他们没有。英国人被允许去他们的岛屿。显然,希特勒不想制造屠杀,使英国人成为致命的敌人。

敦刻尔克之后,不列颠诸岛在防御方面被削弱了一段时间。从敦刻尔克撤出的远征军失去了重型武器和设备,该国的局势迫在眉睫。英国人极为惧怕德国人登陆该岛南部。相反,德国于1940年7月开始空战。不列颠之战不是全面行动,而是有限的小规模行动,在此期间并未认真战斗。与英国不同,包括被占领国家在内的德国经济并未动员。在帝国时期,在不列颠之战中轰炸机和战斗机的产量甚至下降了。在此过程中,德国平均生产了178架飞机,英国生产了470架飞机。

同样奇怪的是,德国人理性而又精通军事技巧,却没有与空战同时展开水下战争。毕竟,英国及其工业,人口严重依赖于资源和粮食的供应。1940年9月1日,德国拥有57艘潜艇,英国只有几个潜艇。另外,德国海军是盲目的:由于戈林的位置,舰队被剥夺了侦察和侦察机。

如果希特勒希望在1940年夏天真正打破大英帝国的统治,他将有一切机会这样做:动员帝国,法国和其他下属国家的工业来紧急加强空军和海军。战斗机,轰炸机的建造,远程战略航空的制造,潜艇,驱逐舰,扫雷舰,轻巡洋舰的建造等。空战将是全面的:对主要港口,工业设施(特别是航空和飞机发动机工厂),能源和运输基础设施(桥梁,铁路枢纽,车站,隧道等)发动猛烈的打击。在空中,随着战斗车辆的迅速增加,有可能安排一场全面的战斗,杀死英国战斗机中队。

空中进攻将由全面的海军封锁加上潜艇和水面突击队的进攻来补充,以切断英国从工业和武装部队的原材料和燃料的供应,为人民的粮食供应。如果希特勒计划认真地与英格兰作战,那么他将加强航空机队(包括战略航空);将赌注建立海军,主要是潜艇和轻型舰艇;就像纳粹后来在黑海与俄国人一样,用地雷封锁了英国的港口。结局是战略性的两栖作战。

同样,德国可以对英国殖民帝国施加强大的打击。占领直布罗陀,派出一支实力雄厚的军队来帮助北非的意大利,另一支去中东。也就是说,建立对地中海的完全控制。占领整个北非的埃及和苏伊士运河。支持伊拉克的反英情绪。建立对土耳其的控制。中东的石油最终落入希特勒的手中。瞄准波斯和印度,依靠反英民族主义力量。一切都威胁着大英帝国的崩溃。

因此,希特勒发动了一场空战,指望未来的和平,甚至与英国结盟。因此,德国不是袭击英格兰的重要中心,而是 社会 心理。在伦敦,只有工人的郊区被砸了;富人区没有被触及。希特勒最后希望丘吉尔的内阁瓦解,与德国和解的支持者上台。因此,1941年5月,纳粹领导人之一赫斯神秘地飞往英格兰。有趣的是,在执行赫斯任务后,德国确实是在1941-1943年不怕后方攻击俄罗斯。帝国没有被阻止与苏联作战。英国的所有行动都在不威胁德国的辅助战场和指挥所进行。

希特勒完全有理由相信伦敦将与柏林实现和平。然后,将建立一个强大的欧盟(欧盟的原型),由德国人(德国人和英国人)领导。一方面是英国及其海军殖民地的资源,另一方面是强大的工业和帝国的军队。这样的联盟很可能成为苏联(希特勒计划很快粉碎俄国人)和美国的平衡点。

希特勒期望伦敦尽快采取措施实现和平。根据希特勒的说法,西方战争已成功完成。这是希特勒的致命战略错误。他没有考虑到那些不想与德国合作与结盟的圈子在伦敦上台。伦敦和华盛顿创建了希特勒计划——即以袭击苏联并摧毁欧洲,德国必须压制俄国人,然后在英裔美国人的打击下崩溃。被击败的俄罗斯,德国(以及整个欧洲)和日本成为新世界的基础。因此,希特勒被告知要理解,当他与俄国人交战时,西方不会有第二战线。结果,德国在东方的战役变得致命。

随着1041年6月22日德军进攻苏联的开始,德国空军主力转往苏联战场,对英国的战略空袭也终于停止。不列颠之战终告结束。

Ⅷ 引起美国和德国反超英国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根本在于采用的生产技术
对19世纪中后期进行的第二次工业革命,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态度不同。一类如美德,他们是工业化的后起之秀,后发的优势让他们对此次革命的成果利用较充分,因此在此间发展较为迅速。另一类如英法,他们都是老牌工业国,较早的进行工业化,面对第二次革命缺乏动力;另一方面英法都是世界最重要的殖民地国家,即使不更新技术继续扩大生产依然能靠对殖民地的掠夺和资本商品输出获取巨额利润,因此英法等对运用更新新技术的积极性不高,而是更热衷于向新兴资本主义国家提供贷款获取利息。
综上,也就导致了,美德的迅速发展和世界工厂的转移,然而这种转移并没有改变世界经济体系中美德英法的位次,世界市场依然掌握在英法手中,美德其实不过是英法的雇工罢了,及至二十世纪四十年代布雷诺森林体系的建立,宣告美国正式接替英国成为世界经济的霸主

Ⅸ 统一后的德国是怎样将不死不休的英法俄,逼成同盟的

德国在1871年的统一,是欧洲历史上一个划时代的事件,从此,德国成为欧陆第一强国,欧洲各国群殴的目标也从法国变成了德国。

这一格局是如何形成的?德国真的无法避免吗?

德国统一之后的前20年并非如此,因为俾斯麦还在。俾斯麦号称“铁血宰相”,但在欧洲五大国——英法德奥俄中却能纵横捭阖,保持节制和大国平衡。

至1907年,欧洲大陆形成了两大势力,德奥同盟是一方,后来加上了衰落的奥斯曼土耳其;英法俄三国协约是另一方,从此对德国的包围已经完成。

英法俄VS德奥,当时还没有核武器,战争的爆发只剩下时间问题。

阅读全文

与德国是怎么效仿英国的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印尼的拼音怎么写的 浏览:451
中国戏曲有哪些种类 浏览:546
印度的大米是哪里的 浏览:792
印尼3月穿什么衣服 浏览:940
英国为什么扶植日本 浏览:875
伊朗打下的是什么无人机 浏览:887
伊朗世锦赛门票多少钱 浏览:693
中国建行产假多少天 浏览:626
古印度的文明开始时间是什么时候 浏览:134
去印尼旅游要多少钱可以过海关 浏览:73
中国高铁多少钱一架 浏览:600
意大利十年后回国有什么发展 浏览:944
意大利情侣哪个视频是真的吗 浏览:814
旅游完中国各大景点需多久 浏览:281
意大利位于什么山脉以南地中海 浏览:224
印尼手机怎么交费 浏览:617
印度的万国是怎么造的 浏览:866
印尼属于什么半岛 浏览:224
伊朗纸币换多少人民币多少 浏览:102
伊朗粉红清真寺现在长什么样子 浏览:7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