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英国资讯 > 英国人如何维持好生活

英国人如何维持好生活

发布时间:2022-08-23 07:18:09

A. 英国人的生活方式是什么呢和中国的区别很大吗

英国大部分地区的生活方式和国内很不同。人们生活节奏比较慢,早上商店到了10点多才开门,晚上5点就关了,周末开得更晚关得更早。到6点除了路上奔驰的小车外,就看不到什么行人了。夜晚更是安静得出奇。但是市中心的Pub确实热闹非凡。这里一些小的便利店,关门都很早。大型超市离学校又比较远,我们一周去一次,把一个礼拜的食物全采购齐全。回国后才能深切感受到国内物质生活极为丰富。

真正英国本土的食物挺难吃的,薯仔泥、薯条、煮薯仔、烤薯仔,除了薯仔还是薯仔。那里薯仔品种繁多,不过在我眼里没什么区别。最着名的fish & chip也不过如此。意大利、中国、泰国、印度食物在英国非常流行。由于气候原因,英国畜牧业非常发达,但是蔬菜和水果要靠进口,所以都卖得非常贵,品种也比国内少很多。刚到的时候,我只吃最便宜的鸡肉和胡萝卜。由于生活拮据,平时一日三餐我都自己做,打工后生活改善了不少,偶尔也会到餐馆享受一下异国风味。英国许多大城市都有中国超市,里面中国调料、干货和一些蔬菜都非常丰富,价格当然也不菲。我们有时会去买些一般超市里买不到的中国食物,如老干妈啊,豆腐啊,面条啊什么的。久而久之,我们都掌握了许多省钱的窍门。比如,下午5点左右和晚上9点左右,超市都会处理许多快到期的蔬菜和肉类,价格非常便宜,我们一进超市就直奔打折区。老外的标准很严格,其实在我们看来,那些食物还是挺新鲜的。尽管吃得比较节省,但是到英国几个月后,我的体重还是迅速增长了20多斤。所有的人都说女孩子在英国长胖是定律,看来我也难以幸免了。虽说英国的食物不太爱吃,但是那里的甜点、冰淇淋却是令女孩子无法抗拒的。价格比国内便宜不说,口感更是国内比不上的。在国外呆久了,黄油、cheese也成了我的最爱,难怪胖得不行。很奇怪,回国后体重又恢复到从前。

我们平日里上完课后就去图书馆,要么就回家,没有什么逛的,生活很简单,所以喜欢在厨房里做些好吃的,厨艺也大有长进。中国学生间经常聚餐,饭后就神侃。大家都来自祖国各个地方,天南地北,大家似乎总有聊不完的话题。

学校里有很多帮助学生的机构。对我帮助非常大的是Charity Centre。这个是教会组织,负责人是一对老夫妇,Cliff和Sherry,他们都是基督徒,待人极为真诚,并且热情地帮助每一位外国学生。中心里很温馨,环境干净舒适,微波炉、咖啡都免费给学生提供。休息的时候我们经常来这里坐坐,和Cliff聊天。开学的时候,他们召开了一个国际学生欢迎会,我参加了他们组织的活动,期间认识了Gayle,一个很好的美国女人,40多岁了,哲学系的博士。中心每年都会安排一到两个外国学生到定点的英国家庭。我非常幸运申请上了,他们是住在半山的一个中产家庭,对我非常热情,经常接我到他们家吃晚饭,很正式的那种。到了万圣节、圣诞节,他们也会邀请我们去他们家感受西方节日的气氛。男主人Robert是个中国迷,他们喜欢中国,并且在中国旅行过很长一段时间,对中国历史也有很深的了解。我也送了他许多中国纪念品。我也定期到Cliff那里学习圣经。虽然我不信仰基督教,但是这确是一个学习英语的很好途径。Cliff会给我们讲很多故事,讨论一些人生的看法。

英国虽小,但是人口少,显得地大。我们学生的住宿条件都非常好,每人都有独立的房间,还有为夫妇设计的大房,只是客厅、厨房、厕所和洗浴间共用。我住过的两个宿舍一个是别墅,一个是百年的旅馆改建。2层楼的别墅只住5个学生,大客厅,大花园。老旅馆很古朴,里面一直流传着鬼怪的传说,但据说都是好鬼,还有白衣骑士呢,一段时间弄得我们怪紧张的,我对面的台湾夫妇给了我一张盘若波罗蜜多心经,要贴在墙上,说是可以避邪的。

B. 英国人在维多利亚时代的生活方式是怎样的

我推荐这本书来回答这个问题。您的生活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您的社会阶层和居住地。这本书从字面意义上讲是从黎明到黄昏,直到典型的维多利亚时代……。早晨,一个时间准确的人,在凌晨时分走在大街上,敲开劳动者的窗户将他们叫醒。支付少量费用……工作:敲门……

本书根据地理位置和社会阶层介绍了家庭食用的食物。维多利亚时代的人们常常穿着黑色……伦敦市受到了如此严重的污染,浅色衣服很快就会变脏。不断使用煤炭会影响空气质量,并产生一种也会散发的雾气。在这个城市,这限制了植物在花园中的生长。穿着浅色衣服是社会地位的标志,并表示您可以负担得起某人保持衣服清洁的能力。黑色也是哀悼的颜色。女人可以在哀悼中度过重要的一生。

维多利亚时代是一个巨大的进步时期,例如铁路,轮船的兴起。这些书指出,我们今天欣赏的老式蒸汽火车是该技术的完美版本。维多利亚时代的旅行有其危险,危险和不适。想象一下,乘坐一架木制火车车厢,该火车由锅肚炉加热,向乘客喷出浓烟,并吐出余烬。为汽船提供动力的锅炉易爆炸。当时几乎没有想到我们今天知道和期望的安全标准。或想象乘着宽大的箍裙登上拥挤的马拉无轨电车,可能会向上摆动……工业革命造就了工厂,生产了新产品,并造成了非常真实的危害,特别是对于长时间工作累了并且从事需要进入危险机器的工作的孩子。在那个时代,如果一个工人受伤,那太糟了……没有工人赔偿。

我的大部分答案都来自我从本书中所回忆的内容。

C. 十九世纪中期英国贵族怎么生活的

链接的
英国人生性保守,相当尊重传统,因而保留着相当多的古迹、传统文物与各式各样的博物馆,其中不免有传统的包袱,譬如现仍存在的皇室与贵族,以及无法翻新改建、维修却昂贵的传统建筑。与同为英语系的国家相比,英国的社会和民族性与美国便有极大的差异,以一般生活水准而言,其现代化与舒适化的程度赶不上美国;在一般日常办事的效率上亦难与美国相比。一般英国人不若美国人那般开朗率直,不会主动与陌生人搭讪,出发点则是着重不探人隐私。英国人若是与陌生人攀谈,也会相当保留,而且话题常围绕在天气打转,因为这是最不会触及个人隐私的题材。一般而言,英国人不若美国人那么容易交上朋友,但一旦交上了一位英国朋友,可能就是一辈子的朋友。英国人一般颇以自己的传统文化为荣,重视具有艺术与文化内涵的休闲生活。

英国人一点都不自大。英国人只是比较尊重个人生活与思想空间,所以感觉起来好像比较冷漠而已。而且英国的种族岐视问题比美国少太多了。

英国人早就知道自己已不是这世界的老大,但美国人现在是以自己为老大自尊。撇开英美两国政府的态度姑且不谈,只以人民的态度而言,英国人(英格兰人/威尔斯人)是很有礼貌且谦卑严谨的民族,其实跟中国古代文人社会或儒家思想很像。苏格兰人则性情比较刚烈一点,一般北方民族大都如此。

英国人崇尚“绅士风度”和“淑女风范”,讲究“女士优先”。在日常生活中,英国人注意仪表,讲究穿着,男士每天都要刮脸,凡外出进行社交活动,都要穿深色的西服,但忌戴条纹的领带;女士则应着西式套裙或连衣裙。英国人的见面礼是握手礼,戴着帽子的男士在与英国人握手时,最好先摘下帽子再向对方示敬。但切勿与英国人交叉握手,因为那样会构成晦气的十字形,也要避免交叉干杯。与英国人交谈时,应注视着对方的头部,并不时与之交换眼神。与人交往时,注重用敬语“请”、“谢谢”“对不起”等。奉行“不问他人是非”的信条,也不愿接纳别人进入自己的私人生活领域,把家当成“私人城堡”,不经邀请谁也不能进入,甚至邻里之间也绝少往来。非工作时间即为“私人时间”,一般不进行公事活动,若在就餐时谈及公事更是犯大忌而使人生厌。日常生活绝对按事先安排的日程进行,时间观念极强。

在公关谈判中,英国人说话、办事,都喜欢讲传统、重程式,对于谈判对手的身份、风度和修养,他们看得很重。通常英国客商不太重视谈判的准备工作,但他们能随机应变,能攻善守

英国人交际活动,对以下特殊礼俗和禁忌应加以注意:

①不要随便闯入别人的家。但若受到对方的邀请,则应欣然而往。这无疑可理解为对方在发出商务合作可能顺利实现的信号。但在访问时,最好不要涉及商务,不要忘记给女士带上一束鲜花或巧克力。

②给英国女士送鲜花时,宜送单数,不要送双数和13枝 不要送英国人认为象征死亡的菊花和百合花。

③不要以英国皇室的隐私作为谈资。英女王被视为其国家的象征。

④忌用人像作为商品的装潢。喜欢蔷蔽花,忌白象、猫头鹰、孔雀商标图案。

⑤忌随便将任何英国人都称英国人,一般将英人称“不列颠人”或具体称为“英格兰人”、“ 格兰人”等。

⑥英国人最忌讳打喷嚏,他们一向将流感视为一种大病。

英国式传统早餐(通常在B&B中就可以享用得到)和下午茶了。英国式早餐包括了熏肉、香肠、荷包蛋、蕃茄、果酱土司、各式玉米片(Cornflakes)和牛奶调成的可口麦片粥。至于英国四面环海,并以畜养业为主,因此海鲜与烧烤也有一定的水准。生蚝与熏鲑鱼、烧烤牛肉、羊肉料理都相当地具有英国特色。至于在各地都可以吃到的炸鱼薯条(Fish & Chips),可说是英国食物的道地代表作。
下午茶则为严肃的英国人生活增添些许浪漫色彩。通常一到下午三点到四点之间,可以看到英国人陆续放下手边的工作,喝杯咖啡或道地英国奶茶,顺便借此联络同事间的感情,当然更是谈八卦的好时机。至于正统的英式下午茶,除了有讲究的茶具、茶叶外,精致的糕点更是不可或缺。在阴凉舒适的美景外,来份优闲的下午茶,正是人生一大乐趣也!

英 国 人 的 饮 食 习 惯
早餐
传统的英式早餐有煎培根、香肠和煎土司。这叫做“煎食”。但现在多数人都很忙,没办法每天都吃这种丰盛的早餐,所以现在最流行的早餐种类有:
·一碗玉米片加牛奶;
·一些优格加新鲜水果;
·土司涂果酱,通常在早餐时喝茶、咖啡、或果汁。

英国人仍在周未享用传统的英式早餐。各个旅馆或饭店,尤其是大家所熟知的家庭式旅馆(B&B's)皆有供应传统的英式早餐。

午餐
英国人的中餐很快就解决,不像义大利人。通常午餐只需三十到四十分钟,许多英国人吃三明治,或许是因为三明治是英国发明的。通常人们早上在家做好三明治,然后在午餐时间食用,三明治是英国人的便当。同样受欢迎的午餐为烤马铃薯。

点心在英国相当普遍,特别是巧克力,且特别在早上约十一点和下午三点。英国儿童是世界上吃甜食最甚者,这使得英国牙医非常忙碌。

晚餐
晚餐是一天中的主餐,且通常有两道菜-肉或鱼加蔬菜,之候有甜点(也就是布丁)。英国小孩都知道在吃布丁前要把肉和蔬菜吃光光。

冷冻熟食在英国相当普遍,几乎每个家庭都有微波炉,且通常英国人(尤其是学生会买一份冷冻熟食,放进微波炉,边看电视边吃-这叫做吃“电视晚餐”。)

外国食物也相当受英国欢迎。超市里摆满了琳琅满目的印式、中式、意式、希腊式和日式食物-事实上是来自世界各地的食品。

晚餐后通常要来上一杯茶(当然要加牛奶!)

▲英国的进餐习俗可以归纳为“早餐吃饱,午餐潦草,晚餐吃好。”其重大宴请均在夜间举行。除了一日三餐外,还有一次“下午茶”,通常是下午三到四点的时候,喝杯咖啡或道地英国奶茶,也顺便借此连络彼此的感情。

▲英国的海鲜与烧烤如:生蚝与熏鲑鱼、烧烤牛肉、羊肉料理都相当具有其特色。而正统家乡菜,从冷盘的“松软洋芋沙拉”、“豆蔻奶油腌鲜鲑”,及家常菜“英式肉肠卷”、和英国小吃“炸鲜鱼与薯条”,一直到熟食“羊肉薯泥雪柏派”、“碳烤明虾佐香蒜”等,都是英国饮食文化的传统烹调及料理。最具代表性的如:烧烤、炖、煮、清、浓汤、素菜面包、饼乾及各式蛋糕、派类,典型的“牧羊人派”、“烤牛肉”、“樱桃璀芙”及“巧克力海绵布丁”,还有像是英式烤饼、三明治、温冷点心、奶油?果酱跟不可或缺的红茶。

▲酒馆文化是英国风情之一,在pubs里最重要的饮料当然是啤酒(beers)。众多的酒精饮料中,beer的主要几个大类依其苦味不同而分为:淡啤酒(lager),苦啤酒(bitter),黑啤酒(stout),及英国啤酒(ale)。另一种则是由苹果所酿造的苹果酒(cider) 。

英国是个历史悠久的国家,英国很讲究绅士风度,这一点在吃英国菜时也能体会到。有个说法,是说人生不得意事常八九,其一就是吃英国菜。英国的农业不发达,粮食每年都要进口,也不像法国人那样崇高美食,因此英国菜相对来说比较简单,英国人也常自嘲自己不擅烹调。

英式菜选料的局限性比较大,英国虽是岛国,但渔场不太好,所以英国人不讲究吃海鲜,反倒比较偏爱牛肉、羊肉、禽类、蔬菜等。英式菜的制作大都比较简单,肉类、禽类等大都整只或大块烹制。另外,调味也较简单,口味清淡,油少不腻,但餐桌上的调味品种类却很多,由客人根据自己的爱好调味。

英式菜的早餐却很丰盛,一般有各种蛋品、麦片粥、咸肉、火腿、香肠、黄油、果酱、面包、牛奶、果汁、咖啡等,受到西方各国普遍的欢迎。

另外,英国人喜欢喝茶,有在下午3点左右吃茶点的习惯,一般是一杯红茶或咖啡再加一份点心。英国人把喝茶当作一种享受,也当作一种社交。

英式菜的代表菜肴有薯仔烩羊肉、烤鹅填栗子馅、牛尾浓汤等。

英国的“烤牛肉加约克郡布丁”被称为是国菜。这是用牛腰部位的肉,再把鸡蛋加牛奶和面,与牛肉、薯仔一起在烤箱中烤制的菜肴。上桌时,还要另配些单煮的青菜,即为“烤牛肉加约克郡布丁”。普通家庭一日三餐(即早餐、午餐、晚餐)。他们是以午餐为正餐。阔绰人家则一日四餐(即:早餐、午餐、茶点和晚餐)。

不愿意吃带粘汁的菜肴;忌用味精调味;也不吃狗肉。口味不喜欢太咸,爱甜、酸、微辣味,对烧、煮、蒸、烙、焗和烘烤等烹调方法制作的菜肴偏爱。喜欢中国的京菜、川菜、粤菜。

他们普遍喜爱喝茶,尤为妇女嗜茶成癖。“下午茶”几乎成为英国人的一种必不可少的生活习惯,即使遇上开会,有的也要暂时休会而饮“下午茶”。不喝清茶,要在杯里倒上冷牛奶或鲜柠檬,加点糖、再倒茶制成奶茶或柠檬茶。如果先倒茶后倒牛奶会被认为缺乏教养。他们还喜欢喝威士忌、苏打水,喝葡萄酒和香槟酒,有时还喝啤酒和烈性酒,彼此间不劝酒。

D. 英国生活需要注意什么

1.谈话切忌拐弯抹角
在英国谈正事或工作的时候,最好直接切入主题;拐弯抹角地说话,会被视为浪费时间。英国人说“no”的时候,并不是要开始与你讨价还价,而是表示他们要表达的就是这个意思。同时,英国人是很有幽默感的,在严肃的谈话中,也会穿插一些轻松的笑话。但他们在戏谑的时候,外表可能看起来很严肃,你可别以为他是在生气。
2.社交从酒吧开始
大多数中国人都会觉得,英国人虽然有礼貌,却很冷淡。的确,英国人不喜欢过于亲热,觉得这样肤浅而且不真诚。太多的热情和关注,会让英国人感到奇怪和不自在,所以和他们建立友谊,确实要花些时间。
隐私对于英国人来说十分重要。个人问题,例如婚姻、恋爱关系、财政、健康等话题,应当避免,除非对方是很好的朋友。另外,酒吧是英国人喜欢与朋友相聚的社交中心。中国学生可能会被邀请“出去喝一品脱”(go
out to have a pint),作为与英国学生社交的开始。
3.吃饭、聊天交替进行
到英国人家去做客,应准时赴约,不要早到,更不能迟到,并准备一些小礼物。吃饭时,吃完自己餐盘里的所有食物是礼貌的行为;如剩下食物,在英国意味着客人不喜欢这些食物。
英国人喜欢在吃饭时聊天,但这时需要注意吃东西和说话应交替进行。吃东西时张大嘴和说话,是很不礼貌的行为,所以吃饭时,最好只往嘴巴里放少量食物。如果你必须张大嘴巴,最好用一只手遮住它。在英国文化中,饭后留下来进行社交谈话,被视为礼貌的行为,因此聚会可能多延续几个小时。
4.有事要预约
在英国,与人交往时还要注意:拜访朋友前,要提前通知对方,不速之客会让人讨厌。应当尽量避免在晚上10时后打电话到别人家,而晚上11点后打电话,则很可能被英国人当作有紧急事件。英国的许多服务都需要提前预约,如看医生、理发、美容、配眼镜等。如需要取消预约,就必须提前24小时通知对方,否则可能须支付取消费。
5.多学俗语用处大
在英国生活,中国学生可能会遇到许多不熟悉、甚至不明白的俗语。提前了解一些俗语,会给初到英国时的生活带来很大帮助。
例如,“Loo”指厕所(WC),“Tube”指地铁(metro),“Tea”在某些情况下指正餐,“Pants”指内衣裤。人们说“flat”(公寓)而不说“apartment”。“To
let”的意思是“供出租”。在非正式场合,常用“Cheers”代替“Thank
you”。而当人们说“lovely”、“brilliant”、“magnificent”的时候,意思是“yes”。
6.付小费,不砍价
在英国餐馆里,给侍者小费是很普遍的事,因为账单里不包括服务费,通常按账单的10%左右支付。在英国的自助快餐店中,顾客应当自己收拾吃剩的东西,而不能像在中国一样,把残羹剩饭留在桌上。
7.接打手机看情况
在国内时,我们习惯随时随地接打手机,而英国人在聊天或吃饭时,是不接听电话的,他们认为这是一种无礼的行为。因此,在吃饭或者聚会时,尽量不要让手机打扰到别人,我们可以把手机设为静音,并使用语音信箱。

E. 真正英国贵族怎样生活

有两本杂志在英国非常流行,一本是《COUNTRY LIFE》(《乡间生活》)讲的是贵族的生活情趣,大量篇幅讲乡下的房子;另一本是《HORSE AND HOUND》(《马与猎犬》),上层阶级的床边一定会放这两本杂志。全世界只有英国还保留着贵族阶层的世袭制,时至今日,英国贵族的一些生活方式还沿袭着过去的陈规。英国人一般不会说“贵族生活”,而以“乡间生活”来暗指。今年是英国女王登基60周年大庆,前不久英国旅游局举行皇室英国主题下午茶会,同时也分享英国贵族的生活方式。
穿一件大品牌太有失身份
土地是今天英国贵族的重要经济来源,但当地遗产税非常高,据说“死四次遗产就没有了”。所以国家规定把局部城堡开放给公众,所收门票用于维护房子,以此来抵消遗产税。迎娶了英国贵族后裔的中国人华山,常年生活在这个圈子里,但又从旁观者角度,来看待英国贵族生活。他曾到戴文郡公爵家做客,仅参观就用了一个多小时,包括当时为国王而设的房间,查斯沃斯宫殿内收藏品更是价格连城。“据说,最鼎盛时,英国中部就是他家的领地,可以说贵族所花的钱是从第一代开始积攒下来的。”
《傲慢与偏见》、《名利场》里英国贵族社交中时时留心、处处拿捏的举止谈吐,还存在于现代的英国贵族社会中。华山说,每个家族都会定期举办宴会,他们精心拟定客人名单,琢磨彼此的身份地位,拿捏搭讪方式和幽默措辞等。刘惠心曾在英国生活多年,她说尽管Burberry一直标榜着“英伦贵族风情”,但对于真正的英国贵族来说,穿一件所谓大品牌的衣服简直不可思议。英国贵族拒绝奢侈品,所有的服装都是由祖辈上一直沿用下来的手工作坊定做的。而家传的服装也很重要,穿一件奶奶留下来的裙子参加宴请会感觉很荣耀。
在英国,一张嘴大家就能知道你是什么阶层,即使经过“调教”也无法伪装。“如果贝克汉姆被评价为‘伦敦音’也会不高兴,因为这代表着他是工人阶层,虽然他本来就是。”
喝着香槟,混杂着尿骚味
英国有四大运动,足球影响力很大,却属于工人阶级。最小众的、贵族阶层的Eventing,指公、侯、伯、子、男爵家的“赛事活动”,在中国被称为:马术三项赛。
“今年奥运的Eventing,所有贵族都想去现场看,有50万必到现场的观众,但门票只有5万张。全世界年度最大的单项赛事‘伯明顿大赛’,在毕福德公爵庄园中举行,障碍设置极其危险,被看作是勇敢者的运动。看比赛时没人会喊加油,都屏息凝神看骑手是否会在自己面前从马上‘摔死’。”
Eventing是只属于贵族,不在于指经济门槛,而是一种家族传统,需要从小受到熏陶。儿子华天从小就接触这项运动,已经成为中国首位参加奥运会的马术选手。
对于英国贵族来说,马是必需品,否则很难参与社交活动。一般人最多去看看比赛,贵族则“喝着香槟,混杂着尿骚味”,自己给马洗澡。“好的骑士必须是高尚的人,必须对马很好;而英国女人可能不会对男人谈什么,但会对马表示充分的情感。”
而非贵族阶层即使有意参与这项运动,也会因和这个圈子的人没有共同语言而感到无趣。
圣诞节后出现很多拄拐人
另一项只属于贵族阶级的运动是猎狐,以猎狐的方式来过圣诞节是英国贵族觉得最有意思的。曾接触过猎狐活动的英国专栏作家Warren这样描写:“一段惬意的乡村生活、高贵的炫耀心态、捕杀的乐趣、为民除害的英雄情绪,再加上能有机会与姿色不错的乡村姑娘来点调味剂式的短暂爱情——猎狐成了古老的上流社会难以抗拒的传统。”
华山向记者描述了猎狐的过程:猎狐犬负责找狐狸,猎狐犬被形容为“疯子”,不管多远多累,全程都会跑下来。发现目标后,猎狐犬发出怪声,猎狐人拿出短号吹响,所有的犬都跑向那个方向。猎狐人骑马跟着犬,手里拿着长鞭,长鞭并非用来打狐狸,而是用来打后面的犬,否则犬离马太近,马容易被惊到。最后猎狐犬追到狐狸,疯狂地将狐狸撕掉。
猎到狐狸后的快乐可想而知,大家回到家,围绕着火炉喝酒。英国的冬天,下午三点多天就黑了,家里湿乎乎的,这是大家唯一的娱乐方式。而圣诞节过去,很多拄拐的人就出现了。因为你从来不能提前预知路线,猎狐的过程中摔下马是常有的事。好在英国的医疗很好,这些痴迷这项活动的人养好伤后明年继续再战。从专属英国贵族的两项运动来看,都是极其危险,很可能危及到生命的,而这,也是流淌在英国贵族血液中的骑士精神。“贵族精神是受到所有人景仰的,他们的祖先曾为这个国家流过血。

F. 1970-90间英国人怎样生活

英国人更加注重生活质量,追求精神享受。重要场合穿着很正规,平时追求简单、舒适的服饰。饮食式样简单,注重营养。英国气候温和、湿润,英国人很喜爱阳光。平时喜欢自己动手做家务,酷爱运动,喜欢外出旅游度假。另外英国人非常爱好文化活动,如阅读书刊、写文章、听音乐会、看戏等,还喜欢养宠物。

一、生活中的改变
在英国,成人平均每周22小时从事全日工作或全日教育,并以相同数量的时间用于家务劳动。而从事家务劳动的人的性别仍以妇女为最高,但妇女参加工作的也越来越多。据国家统计局最新统计,妇女参加工作的比例45%。在非体力工作部门,妇女占一半,而在服务行业,妇女则占一半多。
近几年来,英国家庭的消费格局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居民用于娱乐和教育的消费不断增加。其支出内容为购买收音机、电视机、电话、电脑和其它耐用品。同时,这部分消费还用于租录像机和音乐磁带,购买文体用品,以及教育投资等。也就是说,现在英国人的生活方式,更加注重生活质量,追求精神享受,并渐渐摆脱不良的生活习惯,如吸烟、酗酒等。

二、追求简单、舒适的生活
西服可以称得上是英国的国服,但是,虽然上班族西装革履,甚至在重要场合,男士身着燕尾服,女士身着低胸晚礼服,但是,很多老百姓日常喜欢穿休闲服,式样简单、舒服合体。
英国人的饮食习惯亦式样简单,注重营养。早餐通常是麦片粥冲牛奶或一杯果汁,涂上黄油的烤面包片,熏咸肉或煎香肠、鸡蛋。中午,孩子们在学校吃午餐,大人的午餐就在工作地点附近买上一份三明治,就一杯咖啡,打发了事。只有到周末,英国人的饭桌上才会丰盛一番。通常主菜是肉类,如烤鸡肉、烤牛肉、烤鱼等。蔬菜品种繁多,像卷心菜、新鲜豌豆、薯仔、胡萝卜等。蔬菜一般都不再加工,装在盘里,浇上从超市买回的现成调料便食用。主菜之后总有一道易消化的甜食,如烧煮水果、果料布丁、奶酪、冰激凌等。

三、公园与绿地
英国气候温和、湿润,一年四季适合各种花草树木的生长。政府在制定市区规划时,几乎在每一个生活小区都专门规划出一大块绿地或公园,供人们休息或散步,为孩子们嬉戏提供空间。由于冬季阴雨多雾,因此夏天的太阳对英国人来说特别宝贵。在阳光灿烂的周末、假日,公园里、沙滩上到处躺满了享受太阳浴的人们,更有英国人以把自己的皮肤晒成棕色发亮为时髦。

四、自己动手做
英国人喜欢在周末假日里自己动手修缮房屋,制作家具,装修房间,修整花园,甚至自己制作陶瓷工艺品,几乎无所不能。这不仅仅出于经济考虑,而是把此看作是培养个人技能,陶冶个人情操,及休闲的生活方式之一。通过自己动手做,能使自己的居室更加舒适,更具个性化。

五、酷爱运动
据英国国家统计局最新统计,有占总人口72%的男公民和57%的女公民,在4周之内,至少参加一项体育运动。青少年参加校外体育活动的比例更高。在众多的体育运动项目中,骑自行车、踢足球、打网球、游泳和滑旱冰鞋,是众多男女共同爱好的项目,而每天散步两英里或更长的距离,一直是流行的运动。

六、丰富多彩的假日
每年外出旅游度假对大多数英国百姓来说,无论时间长短,国内或国外,都是生活中必不可少的。除旅游外,英国人在周末、银行节、复活节等五花八门的假日中的娱乐和消遣节目更是丰富多彩。环境优雅的电影院、音乐厅、歌剧院和夏季露天音乐会更为不同阶层、不同年龄和不同口味的人们准备了各式各样的节目。数目众多的博物馆、名胜古迹更为人们提供了最佳的休闲去处。

七、如饥似渴的读者
在英国242,500平方公里的国土上,遍布图书馆和阅览室约5,000所(包括专业图书馆、院校图书馆300多所)。无论白天或晚上,图书馆内常常是座无虚席。借书、查阅资料、浏览报纸、写文章的人有学生、老人、公司雇员,乃至工人。

G. 英国人生活习惯

这是中世纪以来贵族阶级的传统,英国皇室现在仍存在摇铃的习惯,当然肯定是铃铛而不是通电的,这就像国内古代贵族妇女更衣从来都要丫鬟伺候一样,纯是老一辈的积习。

H. 英国人的日常生活习惯

一、饮食习俗。

他们的饮食不尚浮华, 正式宴会也不过五六道菜, 包括一两道凉菜,

两三道热菜主菜, 一道汤, 一两道甜点家庭正餐只在晚上, 也不过三四道菜, 其余为快餐或早餐。

英国人忌吃野生动物, 一般人只吃家畜家禽的肉, 甚至只吃海鱼, 连淡水鱼都不吃。

二、穿着习俗。

英国人在穿着方面也以节俭、方便、实用为宗旨。服装由几套夏装外加两件保暖外套组成, 从业

人士另外再加两三套西装, 鞋子也只分冬夏两季。

三、居住习俗。

在居住方面英国人尚绿不尚大。

I. 在维多利亚时代,英国人的生活方式如何

对于当时人数占比最多的劳工阶层(接近70%)来说,比如马车车夫来说,起床时间可能是凌晨3点。


很多人买不起表,所以当时有一种特别的职业,"敲窗人",要从事这种职业,你需要投资买一三件工作用品:


一块表,一根长木杆,和一盏提灯。

你需要按照与客户事先约定的时间,在整个夜晚在街上走走停停,用长竿敲打客户的窗玻璃,这种叫醒服务,每次只有大约一便士的收入。

如果你是贵族(约3%),那么无疑会更豪华:

牛排,牡蛎,虾,萝卜,金蓝色的鲑鱼肉,火腿,俄罗斯鱼子酱,鸡肉馅饼,多宝鱼,鸽子派.......你的早餐哪怕是端上宴会也不显得逊色。不过你可能需要等到10点再用早餐,在那之前厨师和女仆至少要准备5个小时。

阅读全文

与英国人如何维持好生活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南印度佛僧有多少 浏览:627
印尼的拼音怎么写的 浏览:451
中国戏曲有哪些种类 浏览:546
印度的大米是哪里的 浏览:792
印尼3月穿什么衣服 浏览:940
英国为什么扶植日本 浏览:875
伊朗打下的是什么无人机 浏览:887
伊朗世锦赛门票多少钱 浏览:693
中国建行产假多少天 浏览:626
古印度的文明开始时间是什么时候 浏览:134
去印尼旅游要多少钱可以过海关 浏览:73
中国高铁多少钱一架 浏览:600
意大利十年后回国有什么发展 浏览:944
意大利情侣哪个视频是真的吗 浏览:814
旅游完中国各大景点需多久 浏览:281
意大利位于什么山脉以南地中海 浏览:224
印尼手机怎么交费 浏览:617
印度的万国是怎么造的 浏览:867
印尼属于什么半岛 浏览:226
伊朗纸币换多少人民币多少 浏览: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