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英国资讯 > 英国人什么时候说感谢

英国人什么时候说感谢

发布时间:2022-08-23 21:11:44

1. 英国人过感恩节习俗

每逢11月第四个星期四,美国人民便迎来了自己最重要的传统民俗节日——感恩节。这个节日始于1621年。那年秋天,远涉重洋来到美洲的英国移民,为了感谢上帝赐予的丰收,举行了3天的狂欢活动。从此,这一习俗就沿续下来,并逐渐风行各地。1863年,美国总统林肯正式宣布感恩节为国定假日。届时,家家团聚,举国同庆,其盛大、热烈的情形,不亚于中国人过春节。

感恩节的起源,和英国基督教的宗教纷争有关。大约在公元16世纪末到17世纪,英国清教徒发起了一场来势猛烈的宗教改革运动,宣布脱离国教,另立教会,主张清除基督教圣公会内部的残余影响。但是,在17世纪中叶时,保皇议会通过了《信奉国教法》,清教徒开始遭到政府和教会势力的残酷迫害,逮捕、酷刑,宗教审判,每时每刻都在威胁着清教徒。被逼无奈,他们只得迁往荷兰避难。但是,寄人篱下的日子不好过。在荷兰,清教徒不仅没能逃脱宗教迫害,而且饱受战争带来的痛苦和折磨。更令他们难以忍受的是,远在异国他乡,孩子们受不到“英国式的教育,对故土的感情一天一天地淡薄下去。为了彻底逃脱宗教迫害的魔爪,为下一代保留住祖国的语言和传统,他们再一次想到大迁徒。

天下虽大,何处是这群天涯沦落人的归宿呢?想来想去,他们把目光投向了美洲。哥伦布在100多年前发现的这块“新大陆”,地域辽阔,物产富饶,而且有很多地方还是没有国王。没有议会、没有刽子手、未开发的处女地。“海阔凭鱼跃,天高任乌飞。”只有在这样的地方,他们才能轻轻松松地生活,自由自在地信奉、传播自己所喜欢的宗教,开拓出一块属于清教徒的人间乐园。

于是,清教徒的着名领袖布雷德福召集了102名同伴,在1620年9月,登上了一艘重180吨,长90英尺的木制帆船——五月花号,开始了哥伦布远征式的冒险航行。对于航海来说,这艘有着浪漫名称的船只未免太小了。由于形势所迫,他们“选择”的,又是一年中最糟的渡洋季节。不过,怀着对未来的美好憧憬,为了找回失去的权利和自由,这群饱经忧患的人已经不顾一切了。

海上风急浪高,五月花号就像狂风暴雨中的一片树叶,艰难地向前漂泊着,几乎随时都有船毁人亡的危险。但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船只没有遇到任何损害,并在航行了66天后,于11月21日安抵北美大陆的科德角,即今天美国马萨诸塞州普罗文斯敦港。稍事休整后,五月花号继续沿海岸线前进。由于逆风和时差,它没有能到达预定的目的地——弗吉尼亚的詹姆斯敦,反而在圣诞节后的第一天,把他们送上了新英格兰的土地。

有意思的是,在这次充满危险的远征中,所有探险者只有一人死亡。但由于旅途中诞生了一名婴儿,使到达美洲的人不多不少,仍然是102名。移民都是虔诚的教徒,无不手划十字,衷心感谢上帝的眷顾。

现在,呈现在他们面前的,完全是一块陌生的土地,蜿蜒曲折的海岸线,显得沉寂、荒凉。因此,大约在一个月内,移民们不敢贸然靠岸,仍然以船为家。在此期间,他们派出了侦察队,乘坐小船在科德角湾沿线寻找定居地。一天,正在大家焦急等待的时候,侦察队返回来报告说,他们发现了一个适合移民们居住的、真正的“天堂”。“天堂”就是今天的普利茅斯港,这是一个天然的良港,非常适合五月花号停泊。港口附近有一个优良的渔场,可以提供大量的海产品。不远处一片连绵起伏的小山,就像一道天然屏障,把这块土地环绕起来。在明亮的阳光下,结了冰的小溪反射着晶莹的光泽,可以为移民们提供充足的淡水。开垦过的肥沃农田,一块一块整整齐齐地排列着。除此之外,他们还看到了一片虽然残破,却足以遮风避雨,帮助他们度过严冬的房屋……看起来,一切都不错,而且不能再好了。唯一令他们感到迷惘的是,这片到处都有人类生活遗迹的土地,竟然看不到一个人影,一缕炊烟,显得是那样荒凉,倒好似事先
就为他们准备的一样。后来才知道,这里原来是一个相当繁荣的印第安村落。几年前天花流行,全村人无一幸免,这才使它成了这群异国漂泊者的最佳避难所。

几天后,五月花号渡过了科德角湾,在普利茅斯港抛下了锚链。移民们划着小艇登陆时,按照古老的航海传统,首先登上了一块高耸于海面上的大礁石。五月花号上礼炮轰鸣,人声鼎沸,共同庆祝新生活的开始。后来,这块礁石就被称为“普利茅斯石”,成为美洲新英格兰第一个永久性殖民地的历史见证。

不过,对这些渴望幸福的移民来说,第一个冬天并不美好。从大西洋上吹来的凛冽寒风,像魔鬼一样在空中嘶鸣,漫天的冰雪,无情地拍打着简陋的住房。在这一片冰天雪地里,移民们缺少必要的装备,也缺乏在这片土地上生活的经验。在繁忙劳动的重压下,不少人累倒了,累病了,恶劣的饮食,难以忍受的严寒,使更多的人倒地不起。接踵而来的传染病,夺去许多人的生命。一个冬天过去,历尽千难万险来到美洲的102名移民,只剩下了50个。几乎每天都有人死去,几乎天天都有一家或几家在做丧事。刚刚踏上这片土地时的欢乐没有了。每个人、的心头,都被一种空前绝望的气氛所笼罩。一个梦,一个刚刚开始的美梦,难道就这样被打破了吗?每个人都在思索着。

就在移民们束手无策,坐以待毙时,第二年春天的一个早晨,一名印第安人走进了普利茅斯村。他自我介绍说,他是临近村落的印第安酋长派来察看情况的。这是移民们来到美洲后接待的第一个客人。他们向客人倾诉了自己的来历以及所经受的种种无以复加的苦难。印第安人默默地听着,脸上流露出无限的怜悯和同情。事情就此有了转机,几天后,这名印度安人把他的酋长马萨索德带进了移民们的房屋。酋长是个慷慨热情的人,他向移民表示了热烈的欢迎,给他们送来了许多生活必需品作礼物。派来了最有经验、最能干的印第安人,教给移民们怎样在这块土地上生活,教他们捕鱼、狩猎、耕作以及饲养火鸡等技能。

这一年,天公作美,风调雨顺,再加上印第安人的指导和帮助,移民们获得了大丰收,终于闯过了生活的难关,过上了安定、富裕的日子,就在这一年秋天,已成为普利茅斯总督的布雷德福颁布了举行盛典,感谢上帝眷顾的决定,这就是历史上的第一个感恩节。当然,他没有忘记为移民们排忧解难的真正“上帝”——热情、好客、智慧的印第安人,特地邀请马萨索德和他手下的印第安人前来参加节日庆典。

印第安人欣然接受了邀请,提前送来了5只鹿作为礼物。11月底的一天,移民们大摆筵席,桌子上摆满了自山林中打来的野味和用自产的玉米、甫瓜、笋瓜、火鸡等制作的佳肴。庆祝活动一共进行了3天,白天,宾主共同欢宴,畅叙友情。晚上,草地上燃起了熊熊簧火,在凉爽的秋风中,印第安小伙子同普利茅斯殖民地的年轻人一起跳舞、唱歌、摔跤、射箭,气氛非常热烈。

今天,在美国人心目中,感恩节是比圣诞节还要重要的节日。首先,它是一个长达4天的假日,足以使人们尽情狂欢、庆祝。其次,它也是传统的家庭团聚的日子。感恩节期间,散居在他乡外地的家人,都要赶回家过节,这已经成了全国性的习俗。此外,美国人一年中最重视的一餐,就是感恩节的晚宴。在美国这个生活节奏很快,竞争激烈的国度里,平日的饮食极为简单。美国的快餐流行世界,就是一个很好的说明。但在感恩节的夜晚,家家户户都大办筵席,物品之丰盛,令人咋舌。在节日的餐桌上,上至总统,下至庶民,火鸡和南瓜饼都是必备的。这两味“珍品”体现了美国人民忆及先民开拓艰难、追思第一个感恩节的怀旧情绪。因此,感恩节也被称为“火鸡节”。

尽管感恩节是合家团圆的日子,每年节日期间,仍然有成千上万人抽出余暇,前往普利茅斯港参观、游览,重温美国的历史。今天,不仅美国人过感恩节,加拿大人也把它视为例行节日。这或许因为,在加拿大这片广阔的土地上,也生活着许多英国移民的后裔吧!
英国人不过感恩节,是美国欢庆的日子,而是英国叛徒的节日

2. 英国人如何表示感谢

英国人就是那几句Thank you什么的。属于想象派的,就像老北京人,见面了先问吃了吗?是一样的,你不吃我也不一定会请你吃。
中国人要表示感谢,除了会说谢谢。还会送一些礼物什么的,表达一种确实是感谢的意思。被感谢的这个人,在以后的时间里如果看见这件礼物,就会想到,这是那天谁谁谁为了感谢我送我的。增加了印象。

3. 感恩节的起源是什么几号有什么特殊的习俗

感恩节的起源,和英国基督教的宗教纷争有关。大约在公元16世纪末到17世纪,英国清教徒发起了一场来势猛烈的宗教改革运动,宣布脱离国教,另立教会,主张清除基督教圣公会内部的残余影响。但是,在17世纪中叶时,保皇议会通过了《信奉国教法》,清教徒开始遭到政府和教会势力的残酷迫害,逮捕、酷刑,宗教审判,每时每刻都在威胁着清教徒。被逼无奈,他们只得迁往荷兰避难。但是,寄人篱下的日子不好过。在荷兰,清教徒不仅没能逃脱宗教迫害,而且饱受战争带来的痛苦和折磨。更令他们难以忍受的是,远在异国他乡,孩子们受不到“英国式的教育,对故土的感情一天一天地淡薄下去。为了彻底逃脱宗教迫害的魔爪,为下一代保留住祖国的语言和传统,他们再一次想到大迁徙。
天下虽大,何处是这群天涯沦落人的归宿呢?想来想去,他们把目光投向了美洲。哥伦布在100多年前发现的这块“新大陆”,地域辽阔,物产富饶,而且有很多地方还是没有国王。没有议会、没有刽子手、未开发的处女地。“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只有在这样的地方,他们才能轻轻松松地生活,自由自在地信奉、传播自己所喜欢的宗教,开拓出一块属于清教徒的人间乐园。
于是,清教徒的着名领袖布雷德福召集了102名同伴,在1620年9月,登上了一艘重180吨,长90英尺的木制帆船——五月花号,开始了哥伦布远征式的冒险航行。对于航海来说,这艘有着浪漫名称的船只未免太小了。由于形势所迫,他们“选择”的,又是一年中最糟的渡洋季节。不过,怀着对未来的美好憧憬,为了找回失去的权利和自由,这群饱经忧患的人已经不顾一切了。
海上风急浪高,五月花号就像狂风暴雨中的一片树叶,艰难地向前漂泊着,几乎随时都有船毁人亡的危险。但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船只没有遇到任何损害,并在航行了66天后,于11月21 日安抵北美大陆的科德角,即今天美国马萨诸塞州普罗文斯敦港。稍事休整后,五月花号继续沿海岸线前进。由于逆风和时差,它没有能到达预定的目的地——弗吉尼亚的詹姆斯敦,反而在圣诞节后的第一天,把他们送上了新英格兰的土地。
有意思的是,在这次充满危险的远征中,所有探险者只有一人死亡。但由于旅途中诞生了一名婴儿,使到达美洲的人不多不少,仍然是102名。移民都是虔诚的教徒,无不手划十字,衷心感谢上帝的眷顾。
现在,呈现在他们面前的,完全是一块陌生的土地,蜿蜒曲折的海岸线,显得沉寂、荒凉。因此,大约在一个月内,移民们不敢贸然靠岸,仍然以船为家。在此期间,他们派出了侦察队,乘坐小船在科德角湾沿线寻找定居地。一天,正在大家焦急等待的时候,侦察队返回来报告说,他们发现了一个适合移民们居住的、真正的“天堂”。“天堂”就是今天的普利茅斯港,这是一个天然的良港,非常适合五月花号停泊。港口附近有一个优良的渔场,可以提供大量的海产品。不远处一片连绵起伏的小山,就像一道天然屏障,把这块土地环绕起来。在明亮的阳光下,结了冰的小溪反射着晶莹的光泽,可以为移民们提供充足的淡水。开垦过的肥沃农田,一块一块整整齐齐地排列着。除此之外,他们还看到了一片虽然残破,却足以遮风避雨,帮助他们度过严冬的房屋……看起来,一切都不错,而且不能再好了。唯一令他们感到迷惘的是,这片到处都有人类生活遗迹的土地,竟然看不到一个人影,一缕炊烟,显得是那样荒凉,倒好似事先就为他们准备的一样。后来才知道,这里原来是一个相当繁荣的印第安村落。几年前天花流行,全村人无一幸免,这才使它成了这群异国漂泊者的最佳避难所。
几天后,五月花号渡过了科德角湾,在普利茅斯港抛下了锚链。移民们划着小艇登陆时,按照古老的航海传统,首先登上了一块高耸于海面上的大礁石。五月花号上礼炮轰鸣,人声鼎沸,共同庆祝新生活的开始。后来,这块礁石就被称为“普利茅斯石”,成为美洲新英格兰第一个永久性殖民地的历史见证。
不过,对这些渴望幸福的移民来说,第一个冬天并不美好。从大西洋上吹来的凛冽寒风,像魔鬼一样在空中嘶鸣,漫天的冰雪,无情地拍打着简陋的住房。在这一片冰天雪地里,移民们缺少必要的装备,也缺乏在这片土地上生活的经验。在繁忙劳动的重压下,不少人累倒了,累病了,恶劣的饮食,难以忍受的严寒,使更多的人倒地不起。接踵而来的传染病,夺去许多人的生命。一个冬天过去,历尽千难万险来到美洲的102名移民,只剩下了50个。几乎每天都有人死去,几乎天天都有一家或几家在做丧事。刚刚踏上这片土地时的欢乐没有了。每个人、的心头,都被一种空前绝望的气氛所笼罩。一个梦,一个刚刚开始的美梦,难道就这样被打破了吗?每个人都在思索着。
就在移民们束手无策,坐以待毙时,第二年春天的一个早晨,一名印第安人走进了普利茅斯村。他自我介绍说,他是临近村落的印第安酋长派来察看情况的。这是移民们来到美洲后接待的第一个客人。他们向客人倾诉了自己的来历以及所经受的种种无以复加的苦难。印第安人默默地听着,脸上流露出无限的怜悯和同情。事情就此有了转机,几天后,这名印度安人把他的酋长马萨索德带进了移民们的房屋。酋长是个慷慨热情的人,他向移民表示了热烈的欢迎,给他们送来了许多生活必需品作礼物。派来了最有经验、最能干的印第安人,教给移民们怎样在这块土地上生活,教他们捕鱼、狩猎、耕作以及饲养火鸡等技能。
这一年,天公作美,风调雨顺,再加上印第安人的指导和帮助,移民们获得了大丰收,终于闯过了生活的难关,过上了安定、富裕的日子,就在这一年秋天,已成为普利茅斯总督的布雷德福颁布了举行盛典,感谢上帝眷顾的决定,这就是历史上的第一个感恩节。当然,他没有忘记为移民们排忧解难的真正“上帝”——热情、好客、智慧的印第安人,特地邀请马萨索德和他手下的印第安人前来参加节日庆典。
印第安人欣然接受了邀请,提前送来了5只鹿作为礼物。11月底的一天,移民们大摆筵席,桌子上摆满了自山林中打来的野味和用自产的玉米、甫瓜、笋瓜、火鸡等制作的佳肴。庆祝活动一共进行了3天,白天,宾主共同欢宴,畅叙友情。晚上,草地上燃起了熊熊簧火,在凉爽的秋风中,印第安小伙子同普利茅斯殖民地的年轻人一起跳舞、唱歌、摔跤、射箭,气氛非常热烈。
今天,在美国人心目中,感恩节是比圣诞节还要重要的节日。首先,它是一个长达4天的假日,足以使人们尽情狂欢、庆祝。其次,它也是传统的家庭团聚的日子。感恩节期间,散居在他乡外地的家人,都要赶回家过节,这已经成了全国性的习俗。此外,美国人一年中最重视的一餐,就是感恩节的晚宴。在美国这个生活节奏很快,竞争激烈的国度里,平日的饮食极为简单。美国的快餐流行世界,就是一个很好的说明。但在感恩节的夜晚,家家户户都大办筵席,物品之丰盛,令人咋舌。在节日的餐桌上,上至总统,下至庶民,火鸡和南瓜饼都是必备的。这两味“珍品”体现了美国人民忆及先民开拓艰难、追思第一个感恩节的怀;日情绪。因此,感恩节也被称为“火鸡节”。
尽管感恩节是合家团圆的日子,每年节日期间,仍然有成千上万人抽出余暇,前往普利茅斯港参观、游览,重温美国的历史。今天,不仅美国人过感恩节,加拿大人也把它视为例行节日。这或许因为,在加拿大这片广阔的土地上,也生活着许多英国移民的后裔吧!

4. 与英国人交流的礼貌用语

在国内学的英文都是书面用语,实际在生活中的英语完全是另一回事。国内基本是把书面英语当口语在用,所以到了英国,要好好学习与英国人交流的礼貌用语。
Cheers mate!
拿英国人最常用的“谢谢”来说,在这里绝对很少听到“Thank you”这样的说法,像“Thank youvery much”更是很少提及,那英国人都怎么说谢谢?他们会说“Cheers”,Cheers不是干杯的意思吗?那英国人干杯说什么?干杯他们也说“Cheers”。。。原因是英国人认为Thank you太过正式,也太老土,年轻人都说Cheers! 而且会在后面加一个Mate, Mate在英国口语是伙伴的意思,刚来那会天天听到人说“切梅,切梅的,不知所云,后来才知道就是谢谢啊!
除了说Cheers, 英国人还会说“Lovely”代表谢谢,可不是说你可爱哦!还会说“Brilliant”“Cool” “Excellent”“Nice one” 这些,最近几年流行说“Ta”来代表谢谢,没错就是是说“Ta”,就是thanks 的简化,相当于轻描淡写的 “谢了”,英国人是有多懒啊。。。
还有一些英国妞喜欢说法语的“Merci”和意大利语的“Gracias”来还有德语的“Danke“表示谢意。

就算人家说了谢谢,也不用回别人一句“You are welcome!”几乎没见过老外说过这句话,说这个好像是帮了别人多大一个忙似的,用中国话讲就是太把自己当一回事。

总结一下英国口语的谢谢:
Thank you(英国老头老太太才说);
Thanks/Thanks a lot(稍微正式的场合)
Thank you very much/Thank you so much(没事别说);
I do appreciated/Much appreciated(如果真的想感谢别人);
Cheers/Cheers mate/Cheers bro(最常用的说法);
Lovely/That’s great/All right/okay/Brilliant/Excellent/Super/Awesome(很地道的说法);
Cool/Nice one/Wicked/You star/Fab/Ace/Ta(非常地道的说法);
Merci/Gracias/Danke(英国装逼女青年)。
英国人会把所有一切形容好的词都拿来当谢谢用,而且也不觉得突兀,这些只有在实际交流中才会了解,书本上是永远也学不到的。

See you later!
英国人和人道别说再见,很少说:“Good bye.”或者 “Bye-bye.”第一个显得太正式,第二个太孩子气。他们会说: “See you/See you later!”还会直接说一个“Bye!”如果对方要出远门,他们会说 “Take care!”
一般周五下班的时候,很多人道别的时候会说:“Nice weekend!”以表达即将来临的周末。
See you/See you later(最常用的说法);
Bye (不太常用);
See you around/See you soon/Catch you later(如果马上就能见到);
Take care/Be careful(如果对方要出远门);
Cheers (也可以当再见用)。
Are you alright?

经历过九年义务教育的同学们一定对李磊和韩梅梅的经典对话印象深刻。
“How are you ?”
“I’m fine, and you?”
“I’m fine too.”
现在回想起来这是一个难以想象的对话,实际中的老外见面绝对不会这么对话,并不是说老外不说 “How are you?”而是不会反问别人好不好,一般来说,如果他们认识你,他们见到你会说 “Hello”或者“Hi”,然后问“Are you alright?”很熟的话就会说“You alright?”或者就一个词“Alright?”这个时候你可以回答 “I’m fine/ I’m great,”后面一定要加一个“Thanks.”如果你今天不是很好,你可以说“Not too bad, could be better.”此外 “How('re) you doing today?”也是比较常见的说法。

基本的礼貌用语
英国虽然不是处处都表现得像绅士一样,但就说话这方面,可以说英国人是极其绅士的。
比如要买一杯咖啡的时候,一般会说“我想要一杯咖啡。”往往就变成“I want to have a cup ofcoffee.”这样对老外说的话是非常不礼貌的,老外想要一杯咖啡会说: “我能来一杯咖啡吗?”应该是“Can I have a cup of coffee please?”不仅要用敬语开头,而且后面还要加上一个万能的please.
同理问别人叫什么名字说“What’s your name?”是非常不礼貌的,尤其是对女生,一定要用“May I have your name please?”
在向对方提出一定要求的时候,避免使用陈述句,尽量使用疑问句,否定句,以建议的,请求的,人性的的语气代替直接的,武断的,命令的语气。这样看起来好像很卑微,但在英国是一种基本的礼貌。
“Can I ...please?”(基本礼貌)
“Could I …please? ”(很礼貌)
“May I…please? ”(非常礼貌)
“Would you please…?”/ “Could you please…?”/ “Is there any chance to…?”(寻求帮助)


老外的思维方式
老外和我们的思维方式是有很大区别的,体现在他们的语言上就和国内有很大不同。
当英国人觉得一个东西很好的时候,他不会说:“It’s very good!”他会说:“That’not bad.” 大家会觉得他们说这个东西不算太糟,好像很勉强的意思,其实他们是说太好了的意思。相反他们说“Quiet good.”意思却是不怎么样,有点失望的感觉。
当英国人不认同的观点时,他会说“That’s a very good try.”或“That’s a brave attempt.”我们听起来好像是在称赞我们,其实他们是想说“ You are insane.”或是 “You are an idiot.”
当英国人听讲了一大堆他觉得很扯的东西,他会说“Very interesting.”如果觉得是他们真的感兴趣,那就错了,他们是想说你在瞎扯淡。
当英国生气的时候,会说“I was litter bit disappointed with that.”我们听起来好像没什么太大的关系,其实他们是真的生气了。

其他常用表达
厕所 toilet/restroom (不说WC);
女孩 bird/ chick (不说girl);
男孩 lad(不说boy);
可爱 cute(不说lovely);
黄头发 blonde(不说yellow hair);
英镑 quid(不说pound)
裤子 pants/jeans(不说trousers);
好吃 nice/tasty(不说delicious);
有名 well known(不说famous);
给你 here you are(不说give you);
牛逼 sick/freaky (不说niubility);
真遗憾 it’s a shame (不说it’s a pity);
马马虎虎 that’OK/it’s alright( 不说 so-so)。

英国人怎么骂人
英国人虽然在陌生人面前很绅士,但在熟人或者朋友面前就经常出口成脏了,最经典的就是“Fu*k!”有点类似口头禅“我靠!”但英国人显然把这个F开头的词运用的活灵活现。
如果是遇到倒霉的事情,他们会说"What the Fu*k!/Fu*king hell!/Fu*k me!”
如果说“Fu*k you!/ Fu*k off!/Motherfc*k!”是非常严重的场合,搞不好会动手,所以还是少说为妙。
但这个词如果用在一些形容好的词汇前面,反而不是骂人,而是表示太牛逼了,比如 “Fu*king Great!" "Fu*king fantastic!” “Abso-fu*king-lutely!”
如果是男人之间互骂,会骂对方pussy/cunt/twat/piss off!
如果是女人之间互骂,听到最多的就是bitch!
英国人骂来骂去也就是那几句,有时候听到idiot/nerd/asshole/stupid/bloody hell也没那么严重,熟人之间开玩笑也会这么说
最令难忘的是英国人骂人说“wanker!”英国人特别的发音方式,让这个骂人的词变得极其有味道,如果在酒吧听到有人说“wanker!”一定要回头看看,他就是那种正宗英国老流氓。

5. 英国人什么时候说“谢谢”__when do you say thank you maybe

when do you say thank you? maybe when someone helps you.

6. 感恩节是什么哪个国家的啊

感恩节(Thanksgiving Day),西方传统节日,是美国人民独创的一个节日,也是美国人合家欢聚的节日。 初时感恩节没有固定日期,由美国各州临时决定。直到美国独立后的1863年,林肯总统宣布感恩节为全国性节日。1941年,美国国会正式将每年11月第四个星期四定为“感恩节”。感恩节假期一般会从星期四持续到星期天。

感恩节食品

社会意义:

感恩节就其意义和庆祝方式来说,从1621年以来,几乎没有什么变化。在这一天,各个教派的教堂都开放,向上帝的慷慨恩赐表示感谢。

感恩节是个家庭节日,全国各地,丈夫和妻子、孩子和老人,从市到镇、从镇到乡、从乡到庄,都回到老家共度节日。回不了家的人也打长途电话和父母家人畅谈,分享感恩的事。感恩节的正餐,全国上下实际上都一样。餐桌上总是摆满了各式各样的美味食品。自然主要是火鸡。吃南瓜馅饼是让大家记得当年印第安人曾送给第一批定居者这样的礼物。

在大多数家庭里,饭后都会做一些传统的游戏。感恩节是一项愉快的庆祝活动,是一个家庭团聚的日子,是重叙友情的时刻。在那一天,就是单身汉也总是被邀请到别人的家里,同大家一起分享感恩的欢乐,并且感谢上帝的恩惠。这也是感恩节的意义所在。

地区差异

美国人:团聚、狂欢、购物、饮食

在美国,像中国的春节一样,感恩节当天,成千上万的人们不管多忙,都要和自己的家人团聚,大家一起享受一顿丰盛的节日晚餐。

感恩节假期也是美国航空公司最紧张的时候,飞机几乎班班客满,还常常会出现班机误点等情形。可为了和家人团聚共度节日,人们大概也是心甘情愿的。

每逢感恩节,美国人家家户户都要吃火鸡。火鸡已成为感恩节的象征,他们通常还吃一些传统菜肴,例如西葫芦、奶油洋葱、薯仔泥、番瓜派等等。

此外,人们还会按照习俗前往教堂做感恩祈祷,城乡市镇到处举行化装游行、戏剧表演和体育比赛等,学校和商店也都按规定放假休息。孩子们还模仿当年印第安人的模样穿上离奇古怪的服装,画上脸谱或戴上面具到街上唱歌、吹喇叭。散居在他乡外地的家人也会回家过节,一家人团团围坐在一起,大嚼美味火鸡,并且对家人道谢。感恩节后,学校会让同学们画一张感恩节的画,大多数学生画的都是火鸡。

同时,好客的美国人也忘不掉这一天邀请好友、单身汉或远离家乡的人共度佳节。

加拿大人:无关宗教的欢庆节日

加拿大和美国的感恩节不在同一天,因其纬度比较高,谷物成熟的季节比较早,其与美国人缅怀清教徒先辈定居新大陆的传统不同,加拿大人主要感谢上天给予的成功的收获。感恩节主要为以庆丰收,感谢大自然、感谢上苍赐予丰沛的阳光与甘露,让谷物生长为感恩主题,并无任何宗教色彩,因此,加拿大的感恩节早于美国,定于庆祝活动是在十月的第二个星期一。

加拿大人也会一家人团聚一堂,享用烤火鸡和南瓜派是最经典的感恩节画面。传统的烤火鸡,是在鸡腹中塞满以面包丁、洋葱、芹菜、鼠尾草为主的作料之后,放入烤箱中充足地烘烤即可上桌。一般的主妇喜欢选购个头大的火鸡,因为如果当天吃不完,巧手就可变化成火鸡派、火鸡馅饼。至于南瓜派,加拿大最传统的吃法是淋上盛产的蔓越莓酱汁,而做南瓜派的小心得,是以罐头南瓜制作会比新鲜得来的香醇顺口。

犹太人:建小屋在星光下举行宴会

犹太人也要庆祝收获,他们的节日叫“结茅节”,这是犹太教的收割节。每年秋天举行的“结茅节”已经有3000多年的历史。“结茅节”开始于希伯来月历中提市黎月,即犹太教历7月的第15天,犹太人赎罪日后的第五天。

在为期八天的“结茅节”节日中,犹太人用树枝架起小屋,以此来回忆他们祖先礼拜的圣坛。这些小屋都是暂时的,树枝没有插入地下,屋顶用茅草覆盖着,便于光线进入。屋里悬挂着水果和蔬菜,包括苹果、葡萄、玉米还有石榴。节日的第二天,犹太人便在星光下的小屋中举行他们的节日宴会。

希腊人:蛋糕水果供奉农业女神

古希腊人信奉很多神,其中有一位掌管农业、结婚、丰饶的女神叫得墨忒耳,希腊人每年秋天举行的“Thesmosphoria”节就是为了纪念这位女神的。节日的第一天,由已婚妇女搭起一座座盖满树叶的小屋,里面放上用植物做的长椅。第二天是斋戒日,第三天便举行宴会,并以玉米种子、蛋糕、水果和猪为礼物供奉女神。

英法等欧洲国家:与感恩节绝缘

法国、英国等欧洲国家与感恩节的绝缘。英国人不过感恩节,对他们来说,唯一一个最重要的节日是圣诞节。欧洲人没有美洲大陆的那些经历,没必要感谢远在另一大洲的印第安人,所以他们没有感恩节。因为这个节日有着深厚的美国历史由来,并且涉及当时的宗教。很多人以为感恩节是欧美地区都流传的节日,其实这是错误的。一般来说,在感恩节这天祝贺欧洲人“感恩节快乐”是一个很不礼貌的行为,很可能会招来反感。

来源:网络

7. formal English and informal English

正式英语(Formal English)是受过良好教育的人在正式场合使用的那种英语,它的对立面是俚语(slang)。正式英语使用范围上至政府签发的官方文件、法令、下至一所学校发布的启事和文告等。非正式英语(Informal English)指私人交谈,个人书信来往,日常口语等。目前它主要运用于公共交际如报纸、杂志、广告、电视、通俗书籍等方面。我们也应该指出正式英语和非正式英语是没有明显界限的,它们之间没有绝对的差异性。但这并不否认它们之间的一般性差异。正式英语和非正式英语的差异性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语音、词汇、语法和篇章结构,在这篇文章里主要谈谈词汇、语法上的特点。

一般说来,正式英语在词语意义上更大,更纤细,相反非正式英语在词汇上是更短,更随意。英语的词汇基本上有三个来源,第一是英语本身也叫盎格鲁—萨克森词汇,第二是法语,第三是拉丁语和希腊语。
在英国我们能比较容易听懂导师和教授所授的课程,因为他们主要运用正式英语,发音和用词比较规范,但是我们几乎听不懂大街上或有些电视节目上的有些语言,因为他们通常所说的是非正式语言,不但他们的用词不规范,而且他们的语音语调和语速完全不同,由于语速快,有时也很难听懂。第一次见面时,英国人常问这两句话,How long have you been here? (你来这多长时间了)? How long will you be here?(你将在这呆多长时间)?笔者经常被混淆,因为英国人通常句子中的情态动词和助动词发的很轻、很快。有一天,一位老人看到笔者,他说了几句话,笔者一个字也没有听懂,笔者多次问:“你说什么?”但还是听不懂,于是这个老人指了指天空,笔者明白他说的是关于天气的话题,但对他所说的笔者一点也不懂,这令笔者感到非常吃惊。

英国人作肯定回答时的说法。

当我们作肯定回答时我们一般总是 “yes”(是)。 “yes"这个词在中国我们总是教我们的学生发[jes], 然而英国人通常说[je] 或[ja],甚至在一些正式场合。另外一词是“exactly”(确实是)。当我们完全同意别人的说法和观点,我们通常说“right”(对)或 “true”(真的),在英国“exactly”这个词的运用场合比我们所想象的要多,例如:A: The boy is quite clever.(这个男孩很聪明)。 B: Exactly.(一点不错)。在口语当中,当你表达了对方所要想说的,英国人也经常说:“That’s it”(就是这样)。他们还常说“Have you got it?”(你明白了吗?)。

英国人表达感谢和谦意的方式。

英国人非常礼貌,到处你可以听到他们在说:“Thank you”(谢谢),“Sorry”(对不起),“Excuse me”(劳驾)和“Pardon me”(请原谅)。这些说法比我们想象的用得多。笔者有时对他们用的方式感到迷惑不解,比如有一天,笔者从邻居这借了一把钳子修自行车,当笔者还钳子时,笔者说:“Thank you very much.”(非常感谢) 但是邻居也说:“Thank you”(谢谢), 笔者不知道他为什么他这样说,因为说谢谢的应该是笔者,笔者不知道他感谢的是笔者还他的工具,还是这只是一种礼貌的表示。另外,英国人说“thank you"(感谢)时,用不同的语调,我们从书本上学到用升调说“Thank you.”(谢谢)时,表明不肯定或不真诚的态度,然而笔者发现英国人经常用升调说“Thank you.”(谢谢),笔者不知道哪种方式更合适。另外一种情况是表达谦意的说法,有一天笔者在大街上走,不小心撞到了一个人,还没等笔者开口说话,这个人首先说对不起,我不明白为什么?这是笔者的过错,说对不起的应该是笔者,好象英国人“Thank you”( 谢谢)和 “Sorry”(对不起)总不离口。

关于打招呼和称呼的形式。

我们从书本上学到英国人在见面时常谈论天气,确实是这样,但是笔者发现比我们想象的说的少,一般在上午人们见面时说:"Good morning"(早上好),有时相互之间并不一定认识。他们打招呼时,笔者听到的一句话使笔者吃惊,当他们见面时有时说:“Have you found your job?”(你找到工作了吗)?笔者不知道这是否与当前的经济不景气有关,还是通常的情况或者是因为英国人经常变换工作的缘故。在打招呼时有时他们用“lovely”(很好)个词,笔者感到很新奇,有时你会听到“It is lovely to see you”(见到你真高兴)。如果不是听到这个词这样用,笔者还不敢这样说。还有,当你到商店买东西时,你给售货员钱,正好不用找钱,他们会说:“It is lovely.”(太好了)。 因为我们学的这个词通常指的是天气和人。我们知道英国人在相互亲密地称呼时用这两个词:“dear”(亲爱的)和 “darling”(亲爱的),我们通常认为它们用在家庭成员,特别是在夫妻之间,然而,有时在大街上你会听到英国人用它们,有时他们用在不熟悉的人之间,同辈年轻人之间或老人之间,甚至不同辈年轻人和老人之间。笔者有时在街上也听到人们说:“ck”(亲爱的)作为称呼,别人告诉笔者这是诺丁汉的方言。英国人通常相互间只称其名,很少用全名,甚至家庭成员之间或学生和导师之间。例如:我们的导师叫Kate Catherine, 我们叫她Kate。 另外一个词是“cheerio”(再见),人们分别时通常用它,当笔者在商店卖东西付完钱之后离开时,经常听到售货员用这个词。

那些强烈的赞美词的运用。

通常我们用“wonderful”(太好了),“excellent”(好极了),“beautiful”(漂亮)和“great”(真棒)这些词表达我们对一些事情的赞美,但英国人用的赞美词比我们想象的要多,象“gorgeous”(极好),“terrific”(极妙),“fabulous”(极好)和“fantastic”(极妙),你会听到这样的说法,You look fabulous at the party yesterday.(昨天你在聚会看起来太漂亮了)。He bought a gorgeous suit from the shop.(他从这个商店买了一套特别漂亮的衣服)。I saw a terrific film yesterday.(昨天我看了一个特别棒的电影)。还有另外一个词“bloody”(非常),我们知道用它时有贬意的意思,但好象英国人现在用它表达一种强调的意思,甚至出现在比较正式的场合,你会听到:Don’t bloody phone me again.(一定不要再给我打电话了)。”The people don’t use English properly because it is so bloody taught.(人们英语用的不恰当,因为教师教的很糟糕)。后一个句子是笔者从诺丁汉大学一个很有名的教授的讲座中听到的。我们知道英国人当表达吃惊时,他们通常说:“Dear me! My God! 和Oh, dear!等,但笔者更多地听他们说:“My gosh”!

英国人说话时停顿的用词。

在说话中人们有时停顿进行措辞,这时人们用一些语气词,我们知道英国人常用这样的词,象“er”,“mm”和“erm”,然而,笔者发现相当一部分英国人在他们谈话中却常用“you know”这两个词,有些人甚至每说一句话都重复这两个词。笔者也发现英国人用不定冠词“a” 作为停顿时措辞,而不定冠词的发言变成了[ei], 例如:I don’t think he treats me in aaa… right way. (我认为他不是很…公正对待我) 。

大写和缩写的运用。

在英国人们用大写和缩写形式比我们想象的要多。你会发现他们在一些表格、广告和海报等中常用大写或缩写形式,笔者不知道他们为什么这样,是引起人们的注意或给予强调,还是让人们读起来更容易,对笔者来说,这些都很难看懂,在报纸上,甚至在人们的说话当中,也用缩写形式,有时笔者不知道是什么意思,甚至字典上也查不到。下面是报纸上的一条广告: C/H(central heating) radiate, complete, ex(excellent) condition £1650 S/S(stainless steel) sink, all fittings £ 18,50 both V.G.C..(very good condition) (中央循环暖气,全套,质量很好,£1650,不锈钢水槽,全套配件,£1850,两套都质量良好)

8. 为什么英国人在感恩节的时候吃完饭要说谢谢

感恩节是美国的节日。英国人不过。所以也不会说谢谢 :p

阅读全文

与英国人什么时候说感谢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印尼手机怎么交费 浏览:616
印度的万国是怎么造的 浏览:865
印尼属于什么半岛 浏览:224
伊朗纸币换多少人民币多少 浏览:101
伊朗粉红清真寺现在长什么样子 浏览:719
越南家具厂多少钱 浏览:255
伊朗红花喝了有什么好处 浏览:207
伊朗为什么要杀美国特工 浏览:18
给伊朗汇款一次最多能汇多少 浏览:810
如何转变中国厨师 浏览:342
中国联通wap是什么意思 浏览:436
犯罪逃到越南怎么办签证 浏览:124
伊朗玻璃瓶多少钱 浏览:142
印度什么宗教多 浏览:615
伊朗边境线是什么 浏览:794
中国在海外打工工资怎么样 浏览:829
印度寺庙老鼠多少钱 浏览:532
意大利面条为什么互相缠绕在一起 浏览:346
伊朗南部有什么港口 浏览:592
英国留学生如何做笔记 浏览:2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