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英国人属于游牧还是农耕民族
英国人种太杂。。。。原住民是山民,罗马人是农耕,盎格鲁撒克逊人和诺曼人游牧,丹麦人是海洋文明。
❷ 英国部族时代的特征
随着罗马(Roman)军队于公元5世纪时(401-410年)最终撤出不列颠(Britannia,古凯尔特语,意为“五彩斑斓的土地”),不列颠岛南部随后进入了盎格鲁——撒克逊(Anglo-Saxon)时代。在这个时代里,不列颠岛上南部地区帝国的余辉逐渐消亡殆尽,而耶酥(Jesus)最终替代了恺撒(Caesar,对罗马皇帝的称呼),一时间群雄并立,你方唱罢我登场,扰扰嚷嚷几百年后,在1066年圣诞节的伦敦西敏寺(Westminster Abbey,通译为威斯敏斯特教堂,伦敦的主要教堂,牛顿、达尔文等名人均葬于此地),随着诺曼底公爵威廉(William of Normandy,the conqueror:绰号“征服者威廉”)加冕为英格兰国王威廉一世(William I of England),英格兰进入了中世纪。那么,人们对盎格鲁——撒克逊时期的7个国家究竟有没有详细的了解呢?本文旨在探讨这个时期的7个国家的若干情况。
一、时代发展脉络:
1、史前时期:人们对于不列颠岛上的最早居民的了解很少(英国最早的人类化石出现于25万年前,公元前5000年,第四纪冰期结束,海平面上升,不列颠成为岛屿),但这些居民在斯通亨格(Stonehenge,圆形石结构)和阿弗伯利(Avebury)所遗留下来的巨石阵都证明史前期的岛上居民拥有一种相当程度发达的文明(Megalith Culture,巨石文明,来自北非,遍布于西班牙、法国和德国西部,以及英伦三岛),他们当时正处于青铜时代文化期。
2、凯尔特人时期:随后,在公元前5世纪早叶时,首批凯尔特人(主要有四大部落:志留人/Silures占据威尔士,杜姆诺尼人/Domnonii占据英格兰西南部,肯特人/Canti占据英格兰东南部,爱西尼人Iceni占据英格兰东部)将欧洲大陆上的铁器时代文化带到了岛上。(其实在公元前7-6世纪,不列颠岛南部就已经出现了文明,属于初期铁器时代。该文明遍布当时的西欧和中欧,其名来自德语,指一种铁制长剑)
3、罗马征服时期:公元前54年,恺撒(Julius Caesar,罗马将军)渡过英吉利海峡,对岛上的凯尔特人进行了几次征服战争,一般的看法是恺撒的目的是阻止岛上的凯尔特人对其刚征服的高卢(Gaul)地区的侵扰。公元43年,罗马帝国皇帝克劳迪乌斯(Claudius,通译克劳迪)再次对不列颠用兵,并在今天的伦敦以及科尔切斯特(Colchester,伦敦东北海港)设立了军事基地,到了公元85年,罗马帝国在不列颠上的领土已经延伸到克莱得河以南。在罗马人征服不列颠岛的初期,凯尔特人发动了一系列反抗罗马人的起义,其中最着名的是波迪卡起义(Boudicca,凯尔特人中的布立吞/Briton女王,爱西尼国王普拉苏塔古斯/Prasutagus之妻。公元60年发动反罗马皇帝尼禄的独立运动,一度攻占伦敦。次年起义失败,她服毒自尽),不过由于罗马人的血腥镇压而宣告失败。公元2世纪时,罗马皇帝哈德良(Hadrian)下令在不列颠岛的北部修建了一道着名的军事防线——哈德良长城,其目的在于防止北部的皮克特人(Pict,“绘画者”,古凯尔特部落,居住在英格兰北部,以喜好文身而得名)南下侵略。罗马统治时期,城镇在不列颠岛上发展起来,而为了确保军事行动能顺利开展而建设的道路网则把城镇接连起来,这些道路是英格兰地区陆路交通的基础设施。罗马人还建立了科尔切斯特、林肯(Lincoln)以及格洛切斯特(Gloucester)(此外最重要的是约克/York城,当时叫埃布拉库姆/Ebracum)这些殖民地以安置退伍老兵。这个时期,罗马统治下的不列颠和欧洲大陆上帝国的其他地区有着频繁的贸易往来——葡萄酒、橄榄油、陶器以及家具成为进口货物的大宗,而不列颠的铅、锡、铁、小麦和羊毛则通行整个大陆,但这种贸易随着罗马帝国末期的经济衰退以及罗马军团于公元5世纪初撤离不列颠而没落。
4、盎格鲁——撒克逊时期:随着罗马军队的撤出,蛮族人对罗马化不列颠的侵扰越来越频繁,公元410年时,自顾不暇的罗马帝国拒绝援助罗马化不列颠(公元410年,西哥特国王阿拉里克/Alaric攻陷罗马),罗马官员也接着离开了不列颠,于是在5世纪下半叶日耳曼部落纷纷涌进了不列颠——它们分别是盎格鲁——撒克逊人(来自今德国西北部和荷兰)以及朱特人(Jute,来自日德兰半岛/Jutland)。这些日耳曼部落打败了当地的凯尔特人,战败的凯尔特人逃到了现在的威尔士以及英格兰西南部的康沃尔(Cornwall)地区,他们中的一部分还越过英吉利海峡来到现在法国的布列塔尼(Bretagne)地区定居。作为战胜者的盎格鲁——撒克逊人以及朱特人慢慢组成了7个小国,它们分别是撒克逊人的苏塞克斯(Sussex,“南撒克逊”)、埃塞克斯(Essex,“东撒克逊”)、韦塞克斯(Wessex,“西撒克逊”);盎格鲁人的东盎格利亚(East ,Anglia,“东盎格鲁”)、诺森布里亚(Northumbria,“北方的翁布里亚”,翁布里亚是意大利中部的一个省份)、默西亚(Mercia)以及朱特人的肯特(以当地的原凯尔特住民“肯特人”命名)。从8世纪晚叶开始,维京人(Wiking,“海员”,也称诺曼人/Norman,“北方人”,主要是其中的丹麦人)对不列颠岛进行了侵略,他们象蝗虫一样将英格兰沿海地区破坏殆尽 ,并于865年对英格兰展开全面入侵,但最终他们被韦塞克斯王国的阿尔弗雷德大帝(Alfred the Great)击败,被迫在英格兰东部定居下来。这块地区因为实行丹麦人的法律而被称为丹麦法区,丹麦人的首领将土地分给士兵。阿尔弗雷德大帝的继承人经过激烈的战斗,终于征服了丹麦法区,统一了英格兰。不过在10世纪晚期丹麦人再次对英格兰地区展开侵略,卡努特大帝(Knut theGreat)于1016年最终征服了整个英格兰,并一直统治到1042年。随后,韦塞克斯王朝的忏悔者爱德华(Edward the Confessor)恢复了中断了的撒克逊王系,随着法国诺曼底公爵威廉在1066年在哈斯廷斯战役中获胜,盎格鲁——撒克逊时代最终终结。
二、盎格鲁——撒克逊时期的社会概貌:
早期的日耳曼入侵者中,自由民地位比农奴高,但都依附于国王。随着以后的几个世纪的战争和农业耕作,大部分自由民或是在压力下沦为农奴,或是依附贵族阶级的领主和乡绅。贵族阶级的领主和乡绅则是特权阶级,他们通过效忠国王,从国王那里获得领地,并对自己拥有的领地行使较大程度的自治权。
盎格鲁——撒克逊诸王国的政府是由部落首领会议演化而成的,国王拥有王国的行政和司法大权,贵族阶级则组成国王的顾问会议,协助国王处理国政。国王将郡作为王国的基本的地区行政单位,由伯爵治理,在一些情况下这些伯爵将职位变为世袭,管理着几个郡。郡以下的行政单位为县,郡和县都有各自的法庭,郡法庭由本郡的治安法官掌管,县法庭由县长长掌管。
在盎格鲁——撒克逊时代,农业是第一产业,但入侵的丹麦人却是活跃的商人,在9世纪时,城镇的重要性开始增加。 ***盎格鲁——撒克逊人在爱尔兰和罗马派来的传教士的影响下,开始了基督教化的过程。但爱尔兰宗教仪式和大陆宗教仪式上的差别几乎导致不列颠基督教会的分裂,这一巨大的分歧在663年(一说公元664年)的惠特比(Whitby)宗教会议上终于获得了解决。与此同时,修道院成为盎格鲁——撒克逊时期的文化中心,那里以精美的手抄本而闻名,除此之外,教会学者——比德(Bede of Jarrow,673-735年,萨克逊 僧侣)、阿尔琴(Alcuin,诺森布里亚人)以及阿尔弗雷德大帝也为保存和发展知识而尽心尽力。
你看这里有没有你要的?
❸ 有关异域风情的资料
亚洲:面积4400万平方千米,约占世界陆地总面积的29.4%,是世界第一大洲。共有40个国家和地区。人口32.29亿,约占世界总人口的60%,居世界第一位。
非洲:面积约3000万平方千米,约占世界陆地总面积的20.2%,是世界第二大洲。共有56个国家和地区。人口6.62亿,占世界总人口的12.3%,居世界第三位。
北美洲:面积约2400万平方千米,约占世界陆地总面积的16.2%,是世界第三大洲。共有37个国家和地区。人口4.32亿,约占世界总人口的8.1%,居世界第四位。
南美洲:面积约1800万平方千米,约占世界陆地总面积的12%,是世界第四大洲。共有13个国家和地区。人口3.02亿,约占世界总人口的5.6%,居世界第五位。
南极洲:面积1400万平方千米,约占世界陆总面积的9.4%,是世界第五大洲。南极洲仅有一些来自其它大陆的科学考察人员和捕鲸队,无定居居民。
欧洲:面积约1000万平方千米,约占世界陆地总面积的6.8%,仅大于大洋洲,是世界第六大洲。共有37个国家和地区。人口7.23亿,约占世界总人口的13.4%,居世界第二位,是人口密度最大的一洲。
大洋州:面积约900万平方千米,约占世界陆地总面积的6%,是世界上最小的一个洲。共有24个国家和地区。人口2700万,约占世界总人口的0.5%,是除南极洲外,世界人口最少的一洲。
亚洲是亚细亚洲的简称,位于东半球的东北部。东临太平洋,南濒印度洋,北达北冰洋。面积4400万平方公里,占全球陆地总面积的29.4%,是世界上最大的洲。
地表起伏大、高山多是亚洲地形的总特征。山地、高原和丘陵约占总面积的75%,平原约占25%。亚洲的大山脉有喜马拉雅山和喀喇昆仑山等。喜马拉雅山平均海拔在6000米以上,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山脉,其中有包括世界最高峰珠穆朗玛峰在内的14座8000米以上的山峰。死海是世界上最低的洼地。
亚洲的岛屿主要集中在东南海面。约有几万个大小岛屿,总面积为320万平方公里,其中面积超过10万平方公里的大岛有6个。
亚洲是世界上大江大河汇集最多的大陆,长度在1000公里以上的河流有58条之多,其中4000公里以上的有5条。
亚洲地跨寒、温、热三带,是世界上气候差别最大的一个洲。
亚洲矿产资源种类繁多,储量大。主要有煤、铁、石油、锡、锑、钨、铜等,其中最着名的是西亚的石油和东南亚的锡。农产品在世界上占有重要的地位,稻谷和天然橡胶占世界总产量的90%以上,棉花、椰子、胡椒、木棉、柚木、黄麻、茶叶的产量也名列前茅。
亚洲是世界文明古国中国、古巴比伦的所在地,也是世界三大宗教佛教、伊斯兰教和基督教的发源地。亚洲人民为世界文化做出了伟大的贡献。
洲简介
非洲全称阿非利加洲,位于东半球的东南部,赤道横穿大陆。西北部有部分地区以及岛屿伸入西半球。面
积约3020万平方公里。约占世界陆地总面积的20%,是仅次于亚洲的第二大洲。
非洲现有53个独立国。
西撒哈拉地位未定。留尼汪为法国的“海外省”。圣赫勒拿为英国“直属殖民地”。
非洲海岸线平直(与欧洲相比,非洲面积是欧洲的三倍,而海岸线还不如欧洲的海岸线长),半岛、海湾
极少。地势较为平坦,为高原大陆。埃塞俄比亚高原被称为“非洲屋脊”,海拔在1000米以上。乞力马扎罗
山是非洲最高峰,海参拔5895米。非洲有世界上最大的沙漠撒哈拉沙漠。撒哈拉沙漠位于非洲北部,横盘整
个大陆,面积920万平方公里,占非洲总面积的1/3。西南部还有纳米布沙漠和卡拉哈迪沙漠。东非大裂谷是
世界最长的裂谷,东支南起希雷河河口,向北越过红海至死海北部,全长约6400公里。河流多峡谷、急流和
瀑布,水力资源丰富,但不利于航行。主要河流:流入大西洋的有尼罗河、刚果河、尼日尔爾尔河、塞内加尔
河、沃尔特河等;流入印度洋的有赞比西河、林波波河、朱巴河等。非洲的湖泊多集中于东非高原,大我又
是大裂谷的一部分:马拉维湖、坦噶尼喀湖、基伍湖、爱德华湖、区伯特湖、维多利亚湖、图尔卡纳湖等。
维多利亚湖是非洲最大的湖泊,又是世界第二大淡水湖。坦噶尼喀湖是世界第二深湖。此外,位于埃塞俄比
亚高原上的塔纳湖海拔1830米,是非洲最高的湖。乍得湖则是内陆盆地的最大湖泊。
非洲气候高温、少雨、干燥,因此,非洲有“热带大陆”的称号。但少数地区,如某些地中海沿岸地区、
高原地区气候冰爽,甚至四季如春。
非洲的自然资源十分丰富,石油、天然气、铁、锰、铬、钴、镍、钒、铜、铝、锌、锡、铀和磷酸盐都有
可观的储量,黄金和钻石更是久负盛名。非洲的植物达40000种以上,有不少是稀有或特有的。非洲的森林
面积占总面积的21%,红木、黑檀木、花梨木、柯巴木、乌木、樟木、栲木、胡桃木、黄漆木、栓枝栎等贵
重木材应有尽有,而且储量丰富。非洲草原辽阔,占总面积的27%,畜牧潜力巨大。非洲的渔业资源也是十
分丰富的。
非洲经济落后,是世界经济发展水平最低的大陆。联合国公布的世界最不发达国家中,非洲国家占了绝大
多数。农业是非洲经济的支柱,绝大多数国家是农业国。农业中经济作物如咖啡、可可、甘蔗、棉花、花
生、油棕、腰果、剑麻等的种植占有相当比重。工业基础薄弱,管理和技术落后。交通运输也处于落后状
态。
非洲是古老的,又是年轻的。说它古老,是由于非洲是人类发源地之一,非洲人民创造了灿烂的古代文
明。在200万年以前,南部非洲和东非的“南猿”即开始使用石器工具。不少地区纪元前就建立了治理完好
的奴隶制国家。大河流域,如尼罗河流域、尼日尔爾尔河流域,形成了自己辉煌的古代文明。纪元后,绝大多数
地区都相继建立部族国家。可叹的是,近代开始,非洲国家一个个被欧洲殖民者征服,丧失了自己的独立地
位,这种状态持续了一个多世界。所以,当人们打开50年代地图时会发现,当时的非洲没有几个独立的国
家。绝大多数国家都是1960年之后独立的,它们建国还不到40年。从这一意义上讲,非洲是一个年轻的大
陆。
60年代在非洲大陆兴起的民族独立运动,是本世界最伟大的政治事件之一。它最后冲垮了西方的殖民统
治,对人类的进步事业具有重大的历史意义。
非洲人口74800万是世界上人口第二多的大陆。
非洲的民族问题十分复杂。大部分民族处于部族状态。部族数量之多,非洲可称世界之最。有的资料说非
洲的部族数量可达3000个,最保守的数字也有250个,之所以有如此大的数字差别,是因为一些部族之间区
别不大,既可分为多个部族,又可视为一个部族。每个部族都有各自的特征,包括风俗习惯。
总体讲,各部族都有自己传统的“领地”,彼此之间可以友好相处,至少可以做到和平共处。但也有少数
地区,部族之间矛盾根源很深,彼此势不两立,冲突和格斗不断,有时上升到部族战争,双方死伤以万人
计,有时死伤竟超过百万。
非洲地形复杂,历史悠久,给人类提供了众多的自然和人文景观。
非洲地域辽阔,开发不充分,给动物提供了大片的繁衍生息之所。有许多地区已被开辟为动物保卫区.
参考资料:http://www.stu.com.cn/
北美洲简介
北美洲是北亚美洲加洲的简称,位于西半球北部,东面是大西洋,西面是太平洋,北面是北冰洋,南端以巴拿马运河为界与南美洲相分。
北美洲总面积2422.8万平方公里(不含附近岛屿),约占陆地总面积的16.2%,为世界第三大洲。人口46200万约占世界总人口的8%。
大陆地形的基本特征是山脉南北走向,与海岸平行,分布于东西两侧,西部为科迪勒拉山脉的北段,从阿拉斯加一直延伸到墨西哥。它包括三条平行的山地:东为落基山脉;中为阿拉斯加山脉、加拿大海岸山脉、美国内华达山脉等,其中阿拉斯加山脉中的麦金利山最高,海拔6194米,为北美洲第一高峰;西从美国沿海山岭起,向北入海,形成加拿大西部沿海岛屿。东部是阿巴拉契亚山脉。这样,北美洲的地形明显形成三个区:西部山地和高原区,东部山地和高原区,中部平原区。
北美洲的河流大都是外流河,以落基山脉为分水岭:东面的河流流入大西洋和北冰洋,西面的河流流入太平洋。密西西比河是北美最长的河流,次为马更些河、育空河、圣劳伦斯河和格兰德河等。河流多瀑布。尼亚加拉瀑布是北美洲最大的瀑布。
北美洲是多湖泊的大陆,着名的五大湖——苏必利尔湖、休伦湖、密歇根湖、伊利湖和安大略湖——有“北美地中海”之称,是世界最大的淡水湖群。
北美洲地跨热带、温带、寒带,气候复杂多样,但大陆中部广大地区处于北温带,宜于作物生长和人类生存。
北美洲的自然资源十分丰富。可耕地多,草原广阔,矿产资源丰富多样,森林覆盖率高,水力资源蕴藏量占世界总蕴藏量的8.9%,渔场面积占世界渔场总面积的20%。
北美洲是世界经济发达地区之一。美国和加拿大工业基础雄厚、生产能力世大、科技先进。墨西哥的经济也很发达。北美洲也是世界交通最发达的大陆。
南美洲简介
南美洲是南亚美利加洲的简称,位于西半球西部,东面是大西洋,陆地以巴拿马运河为界与北美洲相分,南面隔海与南极洲相望。南美洲总面积1797万平方公里(含附近岛屿),占世界陆地总面积的12%。人口32500万约占世界总人口的5。6%。
南美洲海岸线长28700公里。海岸较为平直,少岛屿和海湾。
南美洲大陆的地形可分为三个南北方向的纵列带:西部为狭长的安第斯山,东部为波状起伏的高原,中部为广阔平坦的平原低地。安第斯山脉长9000公里,是世界最长的山脉,阿空加瓜山海参拔6960米,是南美洲最高峰;东部为巴西高原、圭亚那高原和巴塔哥尼亚高原,其中巴西高原面积500万平方公里,是世界最大的高原;中部为奥里诺科平原、亚马逊平原和拉普拉塔平原,是世界最大的冲积平原。
南美洲大部分地区属热带雨林和热带高原气候,温暖湿润。
南美洲水系以安第斯山为分水岭:西面的河流大多源短流急,独流注入太平洋;东面的河流大多源远流长,支流众多、水量丰富、流域广阔,其中的亚马逊河支流超过1000公里的有20多条,使亚马逊河成为世界水量最大、流域面积最广的河流。河流多瀑布,有世界落差最大的安赫尔瀑布和世界最大的伊瓜苏瀑布。南美洲的湖泊不多,最大的湖泊是的喀喀湖和马拉开波等湖。
南美洲的自然资源丰富。石油、铁、铜等储量皆居世界前列。这里的森林面积占到世界森林总面积的23%,草原面积占世界草原总面积的14%,渔业资源和水力资源也十分丰富。
南美洲是拉丁美洲的一部分。南美地区原为印第安人的居住地。印第安人创造了灿烂的古代文明,在南美洲大地上建立过不少王国。南美各国在19世纪20年代纷纷独立。
独立后的南美洲走过了艰难曲折的道路。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南美洲的经济才得到较快的发展。其中巴西和阿根延发展最快。战后几十年,两国建立了比较完备的国民经济体系。但各国的发展很不平衡。巴西和阿根延两国国内生产总值占到南美洲的2/3。但总体看,南美洲在各大洲之中经济状况算是较好的。
欧洲是欧罗巴洲的简称,位于东半球的西北部。大陆范围:东至北极乌拉尔山脉(东经六十六度十分,北纬六十七度四十六分),南至马罗基角(西经五度三十六分,北纬三十六度),西至罗卡角(西经九度三十一分,北纬三十八废四十七分),北至诺尔辰角(东经二十七度四十二分,北纬七十度八分)。北临北冰洋,西濒大两洋,南隔地中海与非洲相望,东部与亚洲大陆毗连,以乌
拉尔山脉、乌拉尔河、高加索山脉、博斯普鲁斯海峡、达达尼尔海峡与亚洲分界。面积一千零四十万平方公里(包括附属岛屿),约占世界陆地总面积的百分之六点九,仅大于大洋洲,是世界第六大洲。
现在欧洲共有三十二个因家。南欧巴尔干半岛上有阿尔巴尼亚、罗马尼亚、保加利亚.南斯拉夫、希腊、亚平宁半岛上有意大利、圣乌力诺以及岛国马耳他、伊此利亚半岛上有西班牙、安道尔、葡萄牙;西欧有英国、爱尔兰、荷兰、此利时、法国、摩纳哥;中欧有波兰、捷克斯洛伐克、匈牙利、德意志民主共和国、德意志联邦共和国、奥地利、瑞士、列支敦士登、卢森堡;北欧有芬兰、瑞典、挪威、丹麦、冰岛;东欧有苏联。
居民
七亿零五百万人(197O年,包括苏联全部人口),约占世界总人口百分之十九点四。欧洲绝大部分居民是白种人(欧罗巴人种)。欧洲的民族通常根据语言接近的程度可分为:
印欧语系:属于阿尔巴尼亚语族的民族,主要分布在阿尔巴尼亚;属于日尔曼语族的各民族,主要分布于中欧西部、北欧和英国;属于拉丁语族(罗马语族)的各民族,主要分布于罗马尼亚、法国、西班牙、葡萄牙和意大利;属于斯拉夫语族的各民族,主要分布于苏联.波兰、捷克斯格伐克、保加利亚和南斯拉夫。
乌拉尔语系:属此语系的各民族主要分布于匈牙利、芬兰、苏联。三、高加索语系:属此语系的各民族主耍分布于苏联高加索地区。
自然环境
欧洲多半岛和岛屿,使它的整体轮廓支离破碎。周围多伸入大陆很深的内海、海湾、海峡,海岸此其他任何一洲都曲折。平原面积最广,约占全洲面积百分之六十。全洲地势的平均高度海拨三百米,是平均高度最低的一洲。在地理上习惯分为南欧.西欧、中欧、北欧和东欧地区。
自然资源
煤和铁比较丰富。煤主要分布于顿巴期、上西里西亚、鲁尔区、萨尔区、洛林高原、英国中部,都是世界上着名的煤矿区;铁矿主要分布十瑞典北部、洛林高原、乌拉尔;铁矿主要分布于阿尔巴尼亚和苏联;石油主要分布于乌拉尔山脉西麓、罗马尼亚;天然气主要分布于伏尔加河流域.喀尔巴阡山脉附近地区。阿尔巴尼亚是世界着名的天然沥青生产国。此外汞、铝土矿、锰、菱镁矿、钾盐、褐煤、石墨等矿物也较丰富。西北部浅海区为着名鱼场。
经济状况
欧洲经济发达。工业生产水平较高,生产总值在世界各洲中占首位。农业机械化程度较而。粮食不能自给,大部分国家粮食靠进口。欧洲的资本主义高度发展,资本的兼并与集中达到空前的高度。德、英、法的工业生产在资本主义世界工业生产中都居前列,但工业所依赖的原料大多靠别洲供给。
大洋洲位于太平洋西南部和南部、赤道南北的广大海域,总面积约897万平方公里,人口2900万是世界上面积最小、人口最少(除没有国家固定居民的南极洲)的一个洲。
全洲除少数地区海拔超过2000米外,大部分地区海拔
在600米以下。大部分岛屿属珊瑚礁型,面积小,地势低平。部分岛屿是火山喷发物质堆积而成的火山型。澳大利亚、新西兰以及巴布亚和新几内亚属大陆型。
大洋洲有世界上最大的珊瑚礁群——大堡礁。它位于澳大利亚东北海岸的珊瑚海上,断续绵延2000余公里,有3000余个岛礁,面积21万平方公里。
大洋洲河流稀少,河流短小,水量不大。
除澳大利亚内陆属大陆性气候外,绝大部分地区属海洋性气候。
大洋洲自然资源丰富:矿藏品种多,储量大,有些矿藏如镍、铝土等储量在世界名列前茅;森林覆盖率达9%,有桉树、白檀木和红木等贵重木材生产;草原面积辽阔,畜产品供应可观;渔业资源丰富,是沙丁鱼、金枪鱼等重要产地。
经济发展差异显着,澳大利亚和新西兰经济发达,其他国家经济落后。农作物有小麦、椰子、甘蔗、天然橡胶等。畜牧业以养羊为主,绵羊头数占世界绵羊总头数的20%。羊毛产量占世界羊毛总产量的40%。工业大多集中于澳大利亚和新西兰,主要有采矿、钢铁、有色金属治炼、机械制造、化学、建筑材料、纺织等。
❹ 英国人是不是日尔曼人
日尔曼人是今天英国、法国、德国、瑞典等人的共同祖先
今天的德意志民族统称日尔曼人,他们是由法兰克人、萨克森人、施瓦本人和巴伐利亚人等这些古老的日尔曼部族经过近前年的同生共长而形成的。
日尔曼人是欧洲的一个古老的民族,早在公元前5世纪,他们就以部落集团的形式分布在北海和波罗的海周围的北欧地区。古罗马人称他们为日尔曼人。就其历史发展而言,它可分为南北两大支系。北支系在北欧地区发展,成为现在的瑞典人、挪威人和丹麦人的祖先。南方支系又分成东、西两支。东支包括哥牧人、汪达尔人、勃艮第人等,在此后漫长的历史长河中,该支系本身及其语言都同化在地中海沿岸各民族之中。西支此后又形成了三个区域性集团:一是北海沿岸集团,它包括巴塔维人、佛里斯人、考肯人、盎格鲁人和哥牧人等,前二个后来成为荷兰人的祖先,后三者融合成盎格鲁—撒克逊人,这一支后来去了不列颠各岛,发展成为今天的英格兰人;二是莱茵—威悉河集团,其中的卡狄人为黑森人的祖先,另外的部落在公元3世纪融合成法兰克人;三是易北河集团,其中的斯维.比人后来演变为施瓦本人,奥地利的哈布斯堡家族和普鲁士的霍亨索伦家族就源于此。这一支的马科曼尼人和夸迪人最终成为巴伐利亚人。到公元8世纪,除去不列颠各岛的盎格鲁—撒克逊人外,整个西支的日尔曼人都统一在法兰克王国之中,以后逐渐形成了今天的德意志民族。由此,我们不难看出,德意志民族的形成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发展过程。今天虽然原始形态的古老部族早已不复存在,取而代之的是与部族同名的联邦州,但由于德国历史上小邦分治的状态持续了相当长的时间,它们都以自己的方式继承了部族传统,并把这些传统、方言、乃至部族的性格特征保留下来,一直延续至今。由此,在德国,人们被分为巴伐利亚人、施瓦本人、莱茵兰人、黑森人、梅克伦堡人、萨克森人、威斯特法伦人等。人们对他们的性格特征也有一些固定的看法,比如,梅克伦堡人沉默寡言、莱茵兰人豪放开朗、威斯特法伦人老成持重、施瓦本人省吃俭用、萨克森人勤劳机灵等等。他们不仅在性格上有差异,就是在建筑和居住区的风格、日常习惯、服装以及食谱上也都保留了各自突出的特点。
❺ “部族”级驱逐舰有什么特点
“部族”级驱逐舰是二战中英国皇家海军最着名的一级驱逐舰,虽然它比以前建造的舰队驱逐舰拥有更多的武器设备和更强的系统,但在实际使用时却和普通驱逐舰没什么两样。
“部族”级驱逐舰自1938年开始服役,长年奋战在艰苦的第一线。“部族”级驱逐舰的设计目的是为了对抗其他国家的大型驱逐舰,例如日本的吹雪级。20世纪30年代,英国海军发现自身舰队驱逐舰的标准已经落后于其他国家正在建造或已经服役的新型驱逐舰。日本的特型(吹雪级驱逐舰)驱逐舰、意大利的航海家级、法国的空想级和美国的波特级都拥有更多更强的火炮和鱼雷,在拥有高速的同时排水量还能达到1750~2500吨。
1934年下半年,新型驱逐舰的设计被正式提出,它要求拥有更强力的武装以应付水面战斗,执行包括巡逻、追击、包抄,对驱逐舰中队的近距离支援,与巡洋舰共同执行侦察和护航的任务。
1935年11月,英国海军部最终批准通过了最后的设计方案。
舰上拥有一个相当好的炮盾,炮塔后部敞开。射速为12发/分,设计上可以对空射击但最高仰角只有40度。总计备弹2400发,其中400发高炮弹,400发照明弹。
舰体顶部设有标准的驱逐舰型指挥控制塔,仅用做对海陆火力的指挥。同时也装有测距仪,在对海陆发动攻击时,测距仪仅仅用做测距,而在对空射击时则变成了测距和瞄准两用设备。
❻ 世界各主要民族来源,分布等
世界上主要民族实在很多
不好详解 就给你说下你提到的这些
日耳曼:
在部分国人的印象里,一说起日耳曼民族,好象单单指德国人,实际上,这可是一个天大的误会了!!!
A 古罗马帝国晚期,日耳曼人已形成几大分支,如东哥特、西哥特、法兰克、勃艮第、汪达尔、盎格鲁、萨克森、诺曼人等(当然还有些小支派)。
B 东哥特人中的主体--伦巴底人后与罗马人融合成为现代的北部意大利人;
西哥特人则构成今西班牙人、葡萄牙人的重要渊源;
法兰西民族、比利时的瓦隆人(讲法语)是一部分法兰克人与凯尔特人(也即高卢人)融合的结果;
另一部分法兰克人与大部萨克森人是今德国人、奥地利人、大部瑞士人、荷兰人、比利时的弗拉芒人(讲荷兰语)的祖先;
盎格鲁人、一部萨克森人(也即撒克逊人),还有朱特人到了英格兰;
诺曼人的一部自然是今丹麦、挪威、瑞典和冰岛各民族的先人啦,另一些诺曼人则汇入了英格兰人、法兰西人(北部)、爱尔兰人、东斯拉夫人。
C 至于汪达尔人,听说过汪达尔主义吧?日耳曼人中的破坏之王!在当年的所谓蛮族入侵罗马帝国的浪潮下,他们经西班牙攻入北非迦太基并建国,后又于公元五世纪二十年代一度北向渡海攻占了万城之城--罗马,将其几乎烧个精光,比中国秦末项羽一把火烧掉阿旁宫可出名多了,汪达尔主义由此得名;大约一个世纪后,东罗马帝国查士丁尼派兵再入北非,灭亡了汪达尔王国,汪达尔人从此消失得无影无踪,一般认为是同化于当地土着及后来的阿拉伯人了(汪达尔人他们总共才四五十万人)。所以,你能一口咬定前世界足球先生——阿尔及利亚裔的齐达内身上就没一点汪达尔人的血统吗?
总之,汪达尔人算得上是光荣的日耳曼人中历史表现最差的一支了,一点建设性都没有。
以上关于日耳曼人和现今欧洲一些民族之间的关系,当然是在很概括的层面上谈的,实际的演变过程显然要比这复杂一些,因此血统上会更混血。不过,可以肯定的是,相比较而言,丹麦人、挪威人、瑞典人、冰岛人、荷兰人、英格兰人、德意志人,绝对是日耳曼人最纯粹的后裔。
例如,古罗马帝国灭亡以后,英格兰直到公元1066年,外敌多次入侵,但全部是日耳曼人:先是盎格鲁一撒克逊人和朱特人,然后分别是维金人、丹麦人、诺曼人(后三者其实统称为诺曼人,属于日耳曼人的北支)。原住民凯尔特人与古不列颠人被驱逐到北部和西边,分别形成今天的苏格兰人和威尔士人(凯瑟琳·泽塔·琼斯就是威尔士人)。
日耳曼人的优秀是无庸置言了。其自由主义和个人主义意识、契约观念以及勇武冒险精神等等这些卓越的种族禀性再加上伟大的基督教信仰和古希腊、古罗马的宝贵遗产,从一开始就已经决定了日后西方文明必将大行于世界。
维京人(Viking)就是北欧海盗,他们从公元8世纪到11世纪一直侵扰欧洲沿海和英国岛屿,其足迹遍及从欧洲大陆至北极广阔疆域,欧洲这一时期被称为“维京时期”,在英语中,这个词是从18世纪的传奇故事中引入的,有一种说法认为可能是来源于古代北欧人的古北欧语语言,“vik”意思是“海湾”,“ing”意思是“从……来”,加起来“维京”意思是在海湾中从事某种事,“vikingr”是在海湾中从事这种事的人。另一种说法认为是来源于古英语“wíc”意思是“进行贸易的城市”,因为后来部分维京人定居到不列颠岛,并和当地人进行贸易。
“vikingr”这个词曾经出现在斯堪的纳维亚半岛的古代茹尼文石碑上面,在冰岛的土语中也意味着“海上冒险”。在英语中“wicing”这个词首先出现在6世纪的古代盎格罗-撒克逊的诗歌中,意思就是海盗,但当时英国人并没有将北欧海盗称为维京。在中古英语中“维京”这个词已经消失了,但18世纪时又重新出现在传奇故事中,到了20世纪,“维京”不仅指海盗,意义扩展为指斯堪的纳维亚人,并出现许多新词如:“维京时代”,“维京文化”,“维京殖民地”等。
由于后来斯堪的纳维亚人沿着俄罗斯的河流从事商业活动直到拜占廷帝国,并在河流沿岸设立殖民地定居,所以后来将来自斯堪的纳维亚的商人也称作维京,北美洲的斯堪的纳维亚人也被说英语的人称为维京。实际上并不是所有斯堪的纳维亚人都是海盗,他们和其他地区的欧洲人一样也是农民、渔夫和猎人,他们为了防止海盗入侵也成立了舰队,将所有的斯堪的纳维亚人都称为维京会造成混淆。
斯拉夫人的故土处于东欧的中间地带,现为波兰的东部。其左邻,即现在的波兰直到波罗的海的南部与西部,为日耳曼民族的发源地。
自一世纪起,日耳曼人开始接触南方的罗马文化,最初是日耳曼人自己充当罗马人的雇佣兵和仆役,继而,他们又将大批被其俘获的斯拉夫人售予罗马人作为奴隶。 久而久之,“奴隶”(Slave)“斯拉夫”这个名称便反过来成为对诸斯拉夫民族的称谓。对斯拉夫民族各支系划分的通行的看法是:西斯拉夫民族包括:捷克人(被认为基本己日尔曼化),斯洛伐克人,波兰人;东斯拉夫人包括:俄罗斯人,白俄罗斯人,乌克兰人;南斯拉夫人包括:克罗地亚人,塞尔维亚人,斯洛文尼亚人,马其顿人,保加利亚人,而阿尔巴尼亚人和波斯尼亚人是在巴尔干半岛被奥斯曼土耳其帝国征服和统治期间同土耳其人混血并且伊斯兰化的斯拉夫人。同样生活在巴尔干半岛的罗马尼亚人虽处斯拉夫腹地,但却不是斯拉夫人种,其原先的人种属于与罗马帝国同时代的达契亚人种,后被罗马吞并而融入罗马人种血统,其后在漫长的动荡时期,血统未有大的变化,直到后来从东方草原来了佩彻涅格人,接着是波洛韦茨人,都先后入侵罗马尼亚,并实施过短暂统治,所以也给罗马尼亚注入了一些欧亚游牧民族的血液,再后来就是马扎尔人……在欧洲国家中罗马尼亚人的人种是较复杂的,但从语族上,罗马尼亚基本属拉丁语族,应属拉丁民族,不属斯拉夫民族。斯拉夫民族信仰东正教(阿尔巴尼亚人和波斯尼亚人信仰伊斯兰教,而克罗地亚人和斯洛文尼亚人由于历史上长期受到奥匈帝国统治而已改信天主教),使用东正教历,文字使用特里尔字母而非拉丁字母。公元前1000年,古斯拉夫族生息在中欧和东欧的广阔平原上,最早分部在奥得河、维斯瓦河、第聂伯河中游一带,后来逐渐向周围扩展,西抵易北河,东至顿河,奥卡河,伏尔加河上游,北达波罗的海,南至喀尔巴阡山。他们使用一种共同的斯拉夫语。古文献把他们称作维涅德人。从6世纪起才开始使用“斯拉夫人”这个称谓,古书中说,这些人住在山林中,喜欢步行矫捷善走。公元一世纪左右,逐渐扩大的古斯拉夫部落逐渐分成东西两支,6、7世纪时又形成南支。共同斯拉夫语消失。形成东、西、南三种语言。东斯拉夫语又称古俄语。东斯拉夫人逐渐向现在东欧平原各部扩张。6世纪时居住地西起德聂斯特河,东低第聂伯河以东和黑海北岸,北达维斯瓦河一带。他们曾与操突厥语的里海西北的阿瓦尔人(东胡族系,鲜卑种,发源于中国东北,即中国历史上极盛一时的柔然,后被属下锻奴突厥部打败,西迁后侵扰欧洲多年)结盟,阿瓦尔人称之为安特人,意为“忠于盟誓之友”,后来拜占庭人也把其称为安特人。另外,被我们汉民族战败后西迁的北匈奴也起着决定因素在林翰着《匈奴通史》中提到:“白里达和阿提拉共同统治的匈奴帝国…………盎格鲁和撒克逊人之脱离欧洲大陆渡海入居,都是与匈奴人的通治和压力有直接关系。随后,住在南俄草原地带的匈奴人(其人数远较匈牙利境内的匈奴人为多)在公元435-447年前后,也都先后被迫接受阿提拉的统治,甚至连居于俄罗斯大草原以北森林地带中的斯拉夫人和芬人,这时也告屈服。斯拉夫人可能就是在此时以“匈奴人的仆役”的身份第一次进入欧洲西和南部的。安特人在8-9世纪时分成30多个部落,这些部落结成3个主要的部落联盟群体。
北部群体:其中斯洛文人分布在现今的落夫哥德市一带,克里维其人分部在现今的斯摩楞斯克市和坡落茨克市一带。东部群体:其中维亚吉奇人居住在如今的梁赞市一带,拉季米奇人居住在现今的哥梅利市,克里挈夫一带,谢维利安人居住在现今的契尔尼哥夫市一带
西南群体:其中波利安人居住在第聂伯河眼沿岸及其支流(从普里皮亚季河口到罗西河)下游一带。他们在到东斯拉夫人当中经济文化中最发达,后来建立古罗斯国家中起主要作用,其部落联盟中心地带发展成基辅城。德列弗利安人在波利按人西部,乌里齐人在拨里安人西南部,此外还有德列哥维其人、杜列伯人等。
9世纪上半叶在第列伯河中游和伊而门湖地区出现早期国家组织,后来成为基辅罗斯的基础
,并在这一过程中形成古罗斯部族。13-15世纪,古罗斯部族分化成俄罗斯、乌克兰和白俄罗斯三个民族。居住在奥长河与伏尔加河之间以及伏尔加河以北的东北罗斯部族,以莫斯科为中心的俄罗斯民族。住在普里皮亚特河与西德维那河之间的西部罗斯部族,形成白俄罗斯民族(因喜穿白衣得名)住在南部的罗斯部族形成乌克兰民族(17世纪中期开始沙皇俄国把他们称为小俄罗斯人)这三个民族各自有了独立的民族语言
❼ 英国王室是什么种族的
英国由大不列颠岛上的英格兰、威尔士和苏格兰,爱尔兰岛东北部的北爱尔兰以及一系列附属岛屿共同组成的一个西欧岛国。除本土之外,其还拥有十四个海外领地[1] ,总人口超过6400万,以英格兰人(盎格鲁-撒克逊人)为主体民族。
盎格鲁-撒克逊(Anglo-Saxon)人指的不是一个民族,通常是指公元五世纪初到1066年诺曼征服之间生活在大不列颠岛东部和南部地区的文化习俗上相近的一些民族。
他们使用非常相近的日耳曼方言,被历史学家比德认为是三个强大的日耳曼部族-源自日德兰半岛的盎格鲁人(Angles)和朱特人(Jutes)以及来自之后称作下萨克森地区的撒克逊人(Saxons)的后裔。盎格鲁人有可能来自Angeln,比德描述他们的整个国家都来到了不列颠,留下他们空空的古老大地。
地名显示出一些其他的日耳曼民族曾经来到:弗里斯兰人(Frisians)在 弗兰斯汉(Fresham)、弗瑞斯顿(Freston)和弗理斯顿(Friston);佛兰芒人(Flemings)在佛兰普顿(Flemptom)和佛林比(Flimby);士瓦本人(Swabians)在士瓦弗汉(Swaffham);或许法兰克人(Franks)在法兰克顿(Frankton)和法兰克雷(Frankley)。
可能在麦西亚国王奥发(755年-759年在位),或是阿佛列大帝(871年-886年在位)与他的继承者之下,盎格鲁-撒克逊的数个王国陆续建立。在艾塞斯坦(924年-937年在位)统治下,盎格鲁-撒克逊王国形成英格兰。
❽ 英国是什么民族
从公元前一直到公元1066年法国的诺曼人征服英格兰,先后有好几个民族曾到该岛上定居过。
伊伯利亚人:不知和时来岛。属地中海种族。
凯尔特族: 第一批为盖尔人,是苏格兰.爱尔兰人的祖先,使用盖尔语。第二批为属凯尔特人的不列颠人,是威尔士人的祖先。不列颠遂成为联合王国国名的主体部分。
罗马人:公元前一世纪来岛。带来了拉丁字母。
日尔曼人:公元5世纪中叶,日尔曼系的盎格鲁人 .撒克逊人等侵入英伦。其中盎格鲁人较为强大,称该岛为“盎格鲁的土地(Angle-land),英格兰(England)一词便源于此。盎格鲁枣撒克逊语言也是现代英语的祖先。原有的不列颠人则被赶到威尔士及英格兰南部。现在的威尔士语便是不列颠的语言。
丹麦人:公元9世纪来自斯堪的纳维亚地区。他们并非全是维金人。1016年丹麦人克努特征服英格兰。
诺曼人:诺曼底公爵威廉颇有名气。他于1066年即位英格兰王,确立了贵族制开始了诺曼底王朝。
这样看来,并没有纯粹的“英国人”。或许只能说,英国人就是英国人。
❾ 英国人是什么民族
一、英国是英格兰人(盎格鲁-撒克逊人)为主体民族。
二、英国王室(现任王室)是其前身为萨克森-科堡-哥达王朝,而其家族实际姓氏为韦廷(Wettin)。也就是说英国王室祖上是德国人。
1914年8月4日,英国加入第一次世界大战,与德国作战。由于经历多年复杂的联姻,此时欧洲各国的君主,多是表兄弟的关系。
韦廷王朝起源于现在德国萨克森-安哈尔特州的韦廷镇,由当时的迈森藩侯创立于1089年。其后韦廷家族成为萨克森地区最有势力的家族。
1263年韦廷家族获得今日图林根地区。在1423年韦廷家族获得了萨克森选帝侯之位。1485年韦廷王朝分裂为两系:恩斯特系和阿尔布雷希特系。
也就是说一个王室是德国人。
(9)英国部族有什么特征扩展阅读
索恩爵士体现了英国人爱收藏的民族特性
如果伦敦有鬼魂,那它一定飘荡在约翰·索恩爵士的故居里。而且,它一定就是索恩先生本人的鬼魂。
索恩是英国19世纪知名的建筑设计师,擅长新古典主义,伦敦地标建筑英格兰银行大楼就是他的杰作。
但这个砖瓦匠的儿子最得意的作品肯定是他那套伦敦市中心的居所,不仅因为这座由他亲自设计、三栋房子改建而成的大宅本身,更因为屋里那些他游历世界各地搜罗来的奇珍异宝。
索恩把英国人爱收藏的这一民族特性展示到了极致。不少英国人都爱在家里摆些古玩旧物,从版画油画到银器茶具,五花八门。
而皇室历史上就是英国全民收藏的驱动力,乔治五世是疯狂的集邮爱好者,而温莎宫殿里还藏有世界上最多的达芬奇手稿和法国顶级宫殿瓷器。英国如果不是世界上博物馆最多的国家,那也是博物馆密度最高的国家。
英国人爱收藏,可以从各个角度去解释。比如1066年诺曼征服后,英国本土再也没有被外族占领过,1688年光荣革命后,英国再也没有发生过暴力革命,长期的社会稳定让文物得以流传;
比如,海外殖民让世界各地的奇珍异宝被掠夺到英国;比如英国有发达的文物估价和流通体系,拍卖网站、专业交流会、跳蚤市场等一应俱全;再比如英国能工巧匠汇聚,瓷艺、制银、出版等又领先世界,精美工艺品层出不穷。
❿ 英国部族级驱逐舰有哪些改进
1940年的挪威战役中显示出部族级仅有40度仰角的主炮防空能力低下,尤其是在面对俯冲轰炸机时更严重,而轻型防空武器的缺点也全部暴露了出来:四联装12.7毫米机枪实战中非常不可靠,而射程和威力也很小;四联装两磅炮的缺点在于射程太短,而且其射速在对抗高速的单翼机时仍然不足。
根据在挪威战役和敦刻尔克获得的经验,部族级在整修时陆续将X炮位的27.5毫米双联主炮换成双联装100毫米MkXIX型火炮,这种火炮的最大仰角为80度,在远程防空方面证明是一种相当有效的武器。
为了给轻型高炮提供更好的射界,后烟囱截短了120毫米,而原来三角桅形式的的后桅则改为一条短短的桅柱。与此同时,新型防空武备开始陆续装上部族级。
1941年开始,在舰桥两翼装上了单管20毫米奥利冈机关炮,稍后舰中部的4联装机枪也为20毫米炮取代,随着战争推移,单装的20毫米炮陆续换成了双联装。战争结束前,流行的40毫米博福斯炮也在部族级上出现了。
当有足够的雷达提供时,部族级也装上了雷达。四艘在战争中幸存的部族级于1944年将三角桅形式的前桅换为格子桅,以1945年的努比亚人为例,装备的雷达包括:装在测距仪顶部285型雷达(用于对空射击)、装在格子桅上的291型雷达(用于对空搜索)和242型雷达(用于敌我识别)。
后方的桅柱顶装上了高频测向仪天线。其他的改动包括在主炮周围加上了一圈600毫米高的护板,以及将深弹抛射器自X炮位甲板下移到上甲板,原来的位置则改为安装20毫米奥利冈机关炮。
至1942年,经过3年的艰苦作战后,各艘部族级驱逐舰在首楼末端处的舰体,即舰体受力最大的地方都出现了裂纹,各舰在进行整修的时候都对这个部位进行了补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