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我老公是英国人想在中国定居需要什么条件
根据《中华人们共和国婚姻法》,双方可以任意留在一方所在地。 外籍配偶无工作也可以留在中国,但需在中国的配偶写一份担保书,内容为:担保在中国的外国人配偶遵守中国法律,按期离境,一切经济费用由担保人承担。 外籍配偶延期签证需到当地公安局出入境管理处办理,5个工作日办结,如果来时是6个月的签证,之后的续签每次都为6个月,第一次的延签费是250元RMB,第二次为500元RMB,第三次为750元RMB,以此类推。可以无限延期。 旅游探亲签证,不可以工作。若需工作,须先向劳动局申请办理就业证,再到出入境管理部门申请办理居留许可,一般居留许可有效期为一年,并可多次往返中国,但原先的L签证就要注销了。 延期其入境签证,每次延期最多一年,一年后可续延期。结婚并在国内持续居住5年以上,可以申请在中国的永久居留权。签证的延期,可以到所居住城市的公安机关的外事办公室(或出入境管理办公室)办理。先找到他们的电话问一下办理签证延期所需要的手续然后再去。 居留许可是给在华工作的外籍人士或在华留学的外籍人士办理的。若外籍人士不工作也不留学,则不可申请办理居留许可。. 如果外籍配偶在中国没有工作,到外事警察局(出入境管理局)去办理居留证。
外籍配偶如果在中国有工作,他就已经有居留证了,所以他可以在中国居住。中国公民的外籍配偶若想成为中国永久居民,应由本人向我驻外使馆、领馆或外交部授权的其他驻外机关提出申请、办理有关手续;也可以由本人或委托其居住在国内的亲属向拟定居地的市、县人民政府侨务办公室提出申请,由市、县侨务办公室商同级公安机关,按国家有关规定办理入境、入户手续。
B. 英国人的生活方式是什么呢和中国的区别很大吗
英国大部分地区的生活方式和国内很不同。人们生活节奏比较慢,早上商店到了10点多才开门,晚上5点就关了,周末开得更晚关得更早。到6点除了路上奔驰的小车外,就看不到什么行人了。夜晚更是安静得出奇。但是市中心的Pub确实热闹非凡。这里一些小的便利店,关门都很早。大型超市离学校又比较远,我们一周去一次,把一个礼拜的食物全采购齐全。回国后才能深切感受到国内物质生活极为丰富。
真正英国本土的食物挺难吃的,薯仔泥、薯条、煮薯仔、烤薯仔,除了薯仔还是薯仔。那里薯仔品种繁多,不过在我眼里没什么区别。最着名的fish & chip也不过如此。意大利、中国、泰国、印度食物在英国非常流行。由于气候原因,英国畜牧业非常发达,但是蔬菜和水果要靠进口,所以都卖得非常贵,品种也比国内少很多。刚到的时候,我只吃最便宜的鸡肉和胡萝卜。由于生活拮据,平时一日三餐我都自己做,打工后生活改善了不少,偶尔也会到餐馆享受一下异国风味。英国许多大城市都有中国超市,里面中国调料、干货和一些蔬菜都非常丰富,价格当然也不菲。我们有时会去买些一般超市里买不到的中国食物,如老干妈啊,豆腐啊,面条啊什么的。久而久之,我们都掌握了许多省钱的窍门。比如,下午5点左右和晚上9点左右,超市都会处理许多快到期的蔬菜和肉类,价格非常便宜,我们一进超市就直奔打折区。老外的标准很严格,其实在我们看来,那些食物还是挺新鲜的。尽管吃得比较节省,但是到英国几个月后,我的体重还是迅速增长了20多斤。所有的人都说女孩子在英国长胖是定律,看来我也难以幸免了。虽说英国的食物不太爱吃,但是那里的甜点、冰淇淋却是令女孩子无法抗拒的。价格比国内便宜不说,口感更是国内比不上的。在国外呆久了,黄油、cheese也成了我的最爱,难怪胖得不行。很奇怪,回国后体重又恢复到从前。
我们平日里上完课后就去图书馆,要么就回家,没有什么逛的,生活很简单,所以喜欢在厨房里做些好吃的,厨艺也大有长进。中国学生间经常聚餐,饭后就神侃。大家都来自祖国各个地方,天南地北,大家似乎总有聊不完的话题。
学校里有很多帮助学生的机构。对我帮助非常大的是Charity Centre。这个是教会组织,负责人是一对老夫妇,Cliff和Sherry,他们都是基督徒,待人极为真诚,并且热情地帮助每一位外国学生。中心里很温馨,环境干净舒适,微波炉、咖啡都免费给学生提供。休息的时候我们经常来这里坐坐,和Cliff聊天。开学的时候,他们召开了一个国际学生欢迎会,我参加了他们组织的活动,期间认识了Gayle,一个很好的美国女人,40多岁了,哲学系的博士。中心每年都会安排一到两个外国学生到定点的英国家庭。我非常幸运申请上了,他们是住在半山的一个中产家庭,对我非常热情,经常接我到他们家吃晚饭,很正式的那种。到了万圣节、圣诞节,他们也会邀请我们去他们家感受西方节日的气氛。男主人Robert是个中国迷,他们喜欢中国,并且在中国旅行过很长一段时间,对中国历史也有很深的了解。我也送了他许多中国纪念品。我也定期到Cliff那里学习圣经。虽然我不信仰基督教,但是这确是一个学习英语的很好途径。Cliff会给我们讲很多故事,讨论一些人生的看法。
英国虽小,但是人口少,显得地大。我们学生的住宿条件都非常好,每人都有独立的房间,还有为夫妇设计的大房,只是客厅、厨房、厕所和洗浴间共用。我住过的两个宿舍一个是别墅,一个是百年的旅馆改建。2层楼的别墅只住5个学生,大客厅,大花园。老旅馆很古朴,里面一直流传着鬼怪的传说,但据说都是好鬼,还有白衣骑士呢,一段时间弄得我们怪紧张的,我对面的台湾夫妇给了我一张盘若波罗蜜多心经,要贴在墙上,说是可以避邪的。
C. 英国人来中国陕西,满眼的惊叹,他们为何感叹那里的沙漠最不像沙漠
一直以来沙漠都是一个让人感到槽糕和畏惧的地方,在我们的印象中,沙漠就是一片荒芜,十分干旱,而且危机重重。只要一个人迷路于沙漠,那几乎就无法走出来了。也正是因为这些原因,大多数人对沙漠的印象都十分的糟糕,也并不不怎么喜欢沙漠。
在很多人的印象中,沙漠就像魔鬼一样可怕。但与此同时,也有很多人好奇沙漠的样子。所以毛乌素沙漠每年就接待很多来自全国各地的游客。很多人都说毛乌素沙漠是最不像沙漠的沙漠,毕竟一般来说沙漠都是非常难治理,人们还是很畏惧沙漠的,然而毛乌素沙漠竟然被人们一步一步变成绿洲了,这实在是令人惊讶。
D. 外国人现在到中国哪些地方比较多
在我国境内居住的外籍人员数量排在前十位的国家是:韩国120750人,美国71493人,日本66159人,缅甸39776人,越南36205人,加拿大19990人,法国15087人,印度15051人,德国14446人,澳大利亚13286人。
除了港、澳、台,我想大连的外国人最多!由于历史原因,日本人和俄国人对大连有着特殊的感情,随着大连经济的发展,更多的日、韩企业进驻大连,大连开发区、保税区、高薪园区到处都是日、韩企业。在大连这里有专门的韩国服装城,俄罗斯风情街,很多酒店在旅游旺季还会单独划定几层楼为日本旅客专门服务。大连城市不大,相对来说外国人的比例应该是很高了
E. 英国人生活习惯有哪些特点
英国人生性保守,相当尊重传统,因而保留着相当多的古迹、传统文物与各式各样的博物馆,其中不免有传统的包袱,譬如现仍存在的皇室与贵族,以及无法翻新改建、维修却昂贵的传统建筑。与同为英语系的国家相比,英国的社会和民族性与美国便有极大的差异,以一般生活水准而言,其现代化与舒适化的程度赶不上美国;在一般日常办事的效率上亦难与美国相比。一般英国人不若美国人那般开朗率直,不会主动与陌生人搭讪,出发点则是着重不探人隐私。英国人若是与陌生人攀谈,也会相当保留,而且话题常围绕在天气打转,因为这是最不会触及个人隐私的题材。一般而言,英国人不若美国人那么容易交上朋友,但一旦交上了一位英国朋友,可能就是一辈子的朋友。英国人一般颇以自己的传统文化为荣,重视具有艺术与文化内涵的休闲生活。
英国人一点都不自大。英国人只是比较尊重个人生活与思想空间,所以感觉起来好像比较冷漠而已。而且英国的种族岐视问题比美国少太多了。
英国人早就知道自己已不是这世界的老大,但美国人现在是以自己为老大自尊。撇开英美两国政府的态度姑且不谈,只以人民的态度而言,英国人(英格兰人/威尔斯人)是很有礼貌且谦卑严谨的民族,其实跟中国古代文人社会或儒家思想很像。苏格兰人则性情比较刚烈一点,一般北方民族大都如此。
英国人崇尚“绅士风度”和“淑女风范”,讲究“女士优先”。在日常生活中,英国人注意仪表,讲究穿着,男士每天都要刮脸,凡外出进行社交活动,都要穿深色的西服,但忌戴条纹的领带;女士则应着西式套裙或连衣裙。英国人的见面礼是握手礼,戴着帽子的男士在与英国人握手时,最好先摘下帽子再向对方示敬。但切勿与英国人交叉握手,因为那样会构成晦气的十字形,也要避免交叉干杯。与英国人交谈时,应注视着对方的头部,并不时与之交换眼神。与人交往时,注重用敬语“请”、“谢谢”“对不起”等。奉行“不问他人是非”的信条,也不愿接纳别人进入自己的私人生活领域,把家当成“私人城堡”,不经邀请谁也不能进入,甚至邻里之间也绝少往来。非工作时间即为“私人时间”,一般不进行公事活动,若在就餐时谈及公事更是犯大忌而使人生厌。日常生活绝对按事先安排的日程进行,时间观念极强。
在公关谈判中,英国人说话、办事,都喜欢讲传统、重程式,对于谈判对手的身份、风度和修养,他们看得很重。通常英国客商不太重视谈判的准备工作,但他们能随机应变,能攻善守
英国人交际活动,对以下特殊礼俗和禁忌应加以注意:
①不要随便闯入别人的家。但若受到对方的邀请,则应欣然而往。这无疑可理解为对方在发出商务合作可能顺利实现的信号。但在访问时,最好不要涉及商务,不要忘记给女士带上一束鲜花或巧克力。
②给英国女士送鲜花时,宜送单数,不要送双数和13枝 不要送英国人认为象征死亡的菊花和百合花。
③不要以英国皇室的隐私作为谈资。英女王被视为其国家的象征。
④忌用人像作为商品的装潢。喜欢蔷蔽花,忌白象、猫头鹰、孔雀商标图案。
⑤忌随便将任何英国人都称英国人,一般将英人称“不列颠人”或具体称为“英格兰人”、“ 格兰人”等。
⑥英国人最忌讳打喷嚏,他们一向将流感视为一种大病。
英国式传统早餐(通常在B&B中就可以享用得到)和下午茶了。英国式早餐包括了熏肉、香肠、荷包蛋、蕃茄、果酱土司、各式玉米片(Cornflakes)和牛奶调成的可口麦片粥。至于英国四面环海,并以畜养业为主,因此海鲜与烧烤也有一定的水准。生蚝与熏鲑鱼、烧烤牛肉、羊肉料理都相当地具有英国特色。至于在各地都可以吃到的炸鱼薯条(Fish & Chips),可说是英国食物的道地代表作。
下午茶则为严肃的英国人生活增添些许浪漫色彩。通常一到下午三点到四点之间,可以看到英国人陆续放下手边的工作,喝杯咖啡或道地英国奶茶,顺便借此联络同事间的感情,当然更是谈八卦的好时机。至于正统的英式下午茶,除了有讲究的茶具、茶叶外,精致的糕点更是不可或缺。在阴凉舒适的美景外,来份优闲的下午茶,正是人生一大乐趣也!
英 国 人 的 饮 食 习 惯
早餐
传统的英式早餐有煎培根、香肠和煎土司。这叫做“煎食”。但现在多数人都很忙,没办法每天都吃这种丰盛的早餐,所以现在最流行的早餐种类有:
·一碗玉米片加牛奶;
·一些优格加新鲜水果;
·土司涂果酱,通常在早餐时喝茶、咖啡、或果汁。
英国人仍在周未享用传统的英式早餐。各个旅馆或饭店,尤其是大家所熟知的家庭式旅馆(B&B's)皆有供应传统的英式早餐。
午餐
英国人的中餐很快就解决,不像义大利人。通常午餐只需三十到四十分钟,许多英国人吃三明治,或许是因为三明治是英国发明的。通常人们早上在家做好三明治,然后在午餐时间食用,三明治是英国人的便当。同样受欢迎的午餐为烤马铃薯。
点心在英国相当普遍,特别是巧克力,且特别在早上约十一点和下午三点。英国儿童是世界上吃甜食最甚者,这使得英国牙医非常忙碌。
晚餐
晚餐是一天中的主餐,且通常有两道菜-肉或鱼加蔬菜,之候有甜点(也就是布丁)。英国小孩都知道在吃布丁前要把肉和蔬菜吃光光。
冷冻熟食在英国相当普遍,几乎每个家庭都有微波炉,且通常英国人(尤其是学生会买一份冷冻熟食,放进微波炉,边看电视边吃-这叫做吃“电视晚餐”。)
外国食物也相当受英国欢迎。超市里摆满了琳琅满目的印式、中式、意式、希腊式和日式食物-事实上是来自世界各地的食品。
晚餐后通常要来上一杯茶(当然要加牛奶!)
▲英国的进餐习俗可以归纳为“早餐吃饱,午餐潦草,晚餐吃好。”其重大宴请均在夜间举行。除了一日三餐外,还有一次“下午茶”,通常是下午三到四点的时候,喝杯咖啡或道地英国奶茶,也顺便借此连络彼此的感情。
▲英国的海鲜与烧烤如:生蚝与熏鲑鱼、烧烤牛肉、羊肉料理都相当具有其特色。而正统家乡菜,从冷盘的“松软洋芋沙拉”、“豆蔻奶油腌鲜鲑”,及家常菜“英式肉肠卷”、和英国小吃“炸鲜鱼与薯条”,一直到熟食“羊肉薯泥雪柏派”、“碳烤明虾佐香蒜”等,都是英国饮食文化的传统烹调及料理。最具代表性的如:烧烤、炖、煮、清、浓汤、素菜面包、饼乾及各式蛋糕、派类,典型的“牧羊人派”、“烤牛肉”、“樱桃璀芙”及“巧克力海绵布丁”,还有像是英式烤饼、三明治、温冷点心、奶油?果酱跟不可或缺的红茶。
▲酒馆文化是英国风情之一,在pubs里最重要的饮料当然是啤酒(beers)。众多的酒精饮料中,beer的主要几个大类依其苦味不同而分为:淡啤酒(lager),苦啤酒(bitter),黑啤酒(stout),及英国啤酒(ale)。另一种则是由苹果所酿造的苹果酒(cider) 。
英国是个历史悠久的国家,英国很讲究绅士风度,这一点在吃英国菜时也能体会到。有个说法,是说人生不得意事常八九,其一就是吃英国菜。英国的农业不发达,粮食每年都要进口,也不像法国人那样崇高美食,因此英国菜相对来说比较简单,英国人也常自嘲自己不擅烹调。
英式菜选料的局限性比较大,英国虽是岛国,但渔场不太好,所以英国人不讲究吃海鲜,反倒比较偏爱牛肉、羊肉、禽类、蔬菜等。英式菜的制作大都比较简单,肉类、禽类等大都整只或大块烹制。另外,调味也较简单,口味清淡,油少不腻,但餐桌上的调味品种类却很多,由客人根据自己的爱好调味。
英式菜的早餐却很丰盛,一般有各种蛋品、麦片粥、咸肉、火腿、香肠、黄油、果酱、面包、牛奶、果汁、咖啡等,受到西方各国普遍的欢迎。
另外,英国人喜欢喝茶,有在下午3点左右吃茶点的习惯,一般是一杯红茶或咖啡再加一份点心。英国人把喝茶当作一种享受,也当作一种社交。
英式菜的代表菜肴有薯仔烩羊肉、烤鹅填栗子馅、牛尾浓汤等。
英国的“烤牛肉加约克郡布丁”被称为是国菜。这是用牛腰部位的肉,再把鸡蛋加牛奶和面,与牛肉、薯仔一起在烤箱中烤制的菜肴。上桌时,还要另配些单煮的青菜,即为“烤牛肉加约克郡布丁”。普通家庭一日三餐(即早餐、午餐、晚餐)。他们是以午餐为正餐。阔绰人家则一日四餐(即:早餐、午餐、茶点和晚餐)。
不愿意吃带粘汁的菜肴;忌用味精调味;也不吃狗肉。口味不喜欢太咸,爱甜、酸、微辣味,对烧、煮、蒸、烙、焗和烘烤等烹调方法制作的菜肴偏爱。喜欢中国的京菜、川菜、粤菜。
他们普遍喜爱喝茶,尤为妇女嗜茶成癖。“下午茶”几乎成为英国人的一种必不可少的生活习惯,即使遇上开会,有的也要暂时休会而饮“下午茶”。不喝清茶,要在杯里倒上冷牛奶或鲜柠檬,加点糖、再倒茶制成奶茶或柠檬茶。如果先倒茶后倒牛奶会被认为缺乏教养。他们还喜欢喝威士忌、苏打水,喝葡萄酒和香槟酒,有时还喝啤酒和烈性酒,彼此间不劝酒。
望采纳。
F. 英国人来中国旅游会呆在什么地方
大理丽江,比较适合
G. 外国人在中国大城市分布及数量
以下数据是结合国家出入境处、外交部以及城市人口管理局调取结合的,属于东南大学2014年关于进一步研究我国利用国外劳动力的优势论文提出,请不要乱向外提供数据
一 美国人,2012到2014年,在北京分别是12541、13258、14010人,这是常驻的,而根据酒店行业协会提供的数据,临时居住人口分别是21001、24058、23471人。在上海,分别是9521、9617、10473人,临时人口3258、3647、2951人。在广州,分别是6387、6147、8948人,临时人口,分别是2358、2473、2249人
二 英国人,在北京分别是6387、6942、7048人,临时人口1432、1547、1698人;在上海,分别是3687、3217、1854人,临时人口687、658、621人;在广州,分别是1475、1587、1394人,临时人口674、487、621人
三 只能暂时透露这么多了,因为是国家课题用了10几万去调查回来的数据,再透露的话,就不尊重知识产权了
H. 为什么在街上经常看到外国人,他们一般都定居在中国哪些地方
这些年来中国的发展也是越来越好了,所以也让很多的人都想要来中国发展,关于中国的发展相信大家都是有目共睹的,现在越来越多的人不再想要出国去其他的国家了,更多的还是想要留在我们自己的国家。
对于每个人来说,一个地方能够吸引到你,那一定是这里有你想要的生活,中国的很多城市都有着自己的魅力,所以有很多的老外来一次中国就被吸引到了,而且中国是一个包容性非常强的国家,他们来到中国之后赚到了不少的钱,他们觉得比在自己的国家赚得多,自然而然就不舍得走了,而且就连生活方面都方便了许多,他们能够享受到足不出户,动动手指订下外卖就能够在家等到外卖,网购商品能够在门口拿到,出门便有车,这么方便的生活自然是十分的不舍得离开的。中国还在迅速发展,中国的便捷生活还在更加的便捷,也因此吸引到了非常多的外国人来中国。那么现在这么经常看见外国人,你是什么感受呢?可以留言一起交流哟。
I. 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租界在什么地方
中国第一个租界在上海。
1845年,英国驻上海第一任领事进驻上海,成立了英国领事馆,其根据《南京条约》的规定,胁迫当时的政府通过了《上海租界章程规定》,把洋泾浜以北,李家庄以南约55万平方米的地方划给了英国人作为居留地。这就是各国列强在中国占有的第一个租界。
据统计,中国自1845年英国从《上海租界章程规定》中取得第一块租界,至1902年奥匈帝国设立天津租界,前后共有27块租界,其中有25块租借国单一的专管租界,2块公共租界。租界分布:
英国有7处:天津英租界、汉口英租界、广州英租界、九江英租界、厦门英租界、镇江英租界、上海英租界
日本 5处:天津日租界、汉口日租界、苏州日租界、杭州日租界、重庆日租界
法国4处:上海法租界、天津法租界、汉口法租界、广州法租界
德国2处:天津德租界、汉口德租界
俄罗斯3处:哈尔滨俄租界、天津俄租界、汉口俄租界
意大利1处:天津意租界
奥匈帝国 1处:天津奥租界
比利时1处:天津比租界
公共租界 2处:上海公共租界(由英美租界合并而成)、鼓浪屿公共租界(英、美、德、法、西、日、丹麦、荷兰、瑞典-挪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