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英国资讯 > 张爱玲妈妈晚年为什么在英国

张爱玲妈妈晚年为什么在英国

发布时间:2022-08-30 19:37:46

‘壹’ 为什么晚年的张爱玲不回中国呢

早在1982年时,张爱玲就有机会回国省亲。那一年,北大着名学者乐黛云在哈佛做访问学者,偶然看到张爱玲的作品,大为赞赏,于是辗转托人,想请张爱玲到北大做一次“私人访问”。
张爱玲回信致谢,但表示并不想回国:“我的情形跟一般不同些,在大陆没有什么牵挂,所以不想回去看看。去过的地方太少,有机会也想到别处去……”
据说这里所说的“别处”,就是欧洲。张爱玲平生所憾“去过的地方太少”,就是指她一直未能去欧洲看看。
张爱玲因为当年“香港之行”的创伤,不愿回国一游。。

‘贰’ 张爱玲晚年为什么频频搬家

张爱玲是中国近代史上知名女作家,给后人留下无数华丽的篇章,作为一个无与伦比的小说家,她的人生却是不幸的,张爱玲出生在晚清名人之家,到了近代已经是上海诸多没落贵族之一,虽说晚清已然覆灭,张家人不在朝廷当官,但该有的地位财富,还是统统不落下,幼年的张爱玲生活富足,但在亲情方面却极为缺乏,父母不和已久,后母亲远赴欧洲留学,张爱玲便由家中长辈带大。小时候的缺爱,导致张爱玲长大后遇人不淑,造成婚姻的不幸,及至到了晚年,张爱玲远赴异国晚景凄凉,让无数喜欢她的读者所心碎,然而在此又不禁产生一个疑问,张爱玲晚年时期,为什么会频频搬家,难道是得了什么疾病吗?

张爱玲在美国的生活没有人们想象中那么美好,她经常为经济苦恼,当时张爱玲想在美国写剧本,可是因为文化不同,根本不受欢迎,回香港发展的话,丈夫赖雅又无人照顾,此时张爱玲面临事业与家庭的选择,她毫不犹豫选了家庭,之后她投奔宋淇夫妇,在别人家的生活,让张爱玲有种寄人篱下的压抑感,在生活中也难免有些小矛盾,但她一直没挑明说,毕竟宋淇夫妇是她少有的朋友。可以这么说,晚年的张爱玲不相信任何人,内心早已经心灰意冷。1995年,一代才女张爱玲结束生命,根据她身边的友人回忆,当时张爱玲好像有预知一样,她特地把自己重要的东西全放在一起,离世时身上穿着一件红褐色的旗袍,地板上铺了蓝色的地毯,以这样的方式去天堂再会自己的丈夫赖雅。张爱玲之所以频繁搬家,是因为早年的经历所致,还有晚年赖雅的死,使得她异常敏感,老是觉得自己身边有跳蚤,让人可惜的,不仅是张爱玲孤单死去,还有她死前未完成的手稿,后人再也无法瞻仰这位才女的容颜了。

‘叁’ 谁有张爱玲的资料

张爱玲的资料
1920年9月30日出生于上海,原名张煐
1922迁居天津 1928由天津搬回上海,读《红楼梦》和《三国演义》
1930改名张爱玲

1939考进香港大学
1941太平洋战争爆发,投入文学创作。两年后,发表《倾城之恋》和《金锁记》等作品,并结识周瘦鹃、柯灵、苏青和胡兰成

1944与胡兰成结婚
1945自编《倾城之恋》在上海公演;同年,抗战胜利
1947与胡兰成离婚
1952移居香港
1955离港赴美,并拜访胡适
1956结识剧作家赖雅,同年八月,在纽约与赖雅结婚
1967赖雅去世
1973定居洛杉矶;两年后,完成英译清代长篇小说《海上花列传》
1995九月逝于洛杉矶公寓,享年七十四岁
---------------------------------------
张爱玲简介:

张爱玲,现代文学史上重要作家,生于上海,原籍河北丰润。1921年生于上海,1995年离去于美国洛杉叽,当时身边没有一个人,恰逢中国的团圆节日---“中秋节”。

说张爱玲是中国文学史上的一个“异数”当不为过。文字在她的笔下,才真正的有了生命,直钻进你的心里去。喜欢张爱玲的人对她的书真是喜欢,阅读的本身就能给读书的人莫大的快感。阅读的快乐只有在她那里才可以得到,至少对我是这样。读别的书你或许能知道道理,了解知识,得到震撼,但是只有读张爱玲的文章你才是快乐的。即便是有点悲剧意味的《十八春》依然如此!

张爱玲是世俗的,但是世俗的如此精致却除此之外别无第二人可以相比。读她的作品你会发现她对人生的乐趣的观照真是绝妙!张爱玲的才情在于她发现了,写下来告诉你,让你自己感觉到!她告诉你,但是她不炫耀! 张爱玲最有名的一本集子取名叫《传奇》其实用传奇来形容张爱玲的一生是最恰当不过了。张爱玲有显赫的家世,但是到她这一代已经是最后的绝响了,张爱玲的童年是不快乐的父母离婚,父亲一度又扬言要杀死她,而她逃出父亲的家去母亲那里,母亲不久就又去了英国,她本来考上了伦敦大学,却因为赶上了太平洋战争,只得去读香港大学,要毕业了,香港又沦陷,只得回到上海来。她与胡兰成的婚姻也是一个大的不幸。本来在文坛成名是件好事,可是这在解放后居然成了罪状,最后只得远走它乡!

张爱玲的性格中聚集了一大堆矛盾:她是一个善于将艺术生活化,生活艺术化的享乐主义者,又是一个对生活充满悲剧感的人;她是名门之后,贵府小姐,却骄傲的宣称自己是一个自食其力的小市民;她悲天怜人,时时洞见芸芸众生“可笑”背后的“可怜”,但实际生活中却显得冷漠寡情;她通达人情世故,但她自己无论待人穿衣均是我行我素,独标孤高。她在文章里同读者拉家常,但却始终保持着距离,不让外人窥测她的内心;她在四十年代的上海大红大紫,一时无二,然而几十年后,她在美国又深居浅出,过着与世隔绝的生活,以至有人说:“只有张爱玲才可以同时承受灿烂夺目的喧闹与极度的孤寂。”

‘肆’ 张爱玲为什么要将遗产留给宋淇,而不是弟弟

“生在这世上,没有一样感情不是千疮百孔的。”张爱玲写到。她本就是个薄凉的女子,手中的文字在指尖千回百转,最终落下,述说着内心最深的悲痛。

在张爱玲的文字中,反复出现最多的词便是‘苍凉’,而她的人生,大抵也是如此。童年家庭不幸,张爱玲受尽白眼与折磨;一生中遇到的爱人,皆可称得上悲剧收尾;到了晚年,更是不喜与人交往,独居洛杉矶,被人们流传说,她身穿纸做的衣服,深居简出,闭门谢客,一个烧饼,便能解决两天的伙食。

75岁那年,张爱玲裹着一张红毯永远地离开了这个世界,但她却留下了一封让人疑惑遗嘱:遗嘱里清清楚楚地说明受益人是毫无血缘关系的宋淇夫妇,而非其唯一的亲人,弟弟张子静。

童年不幸,亲人遥远

1957年,张爱玲的母亲从伦敦寄了一封信给她,信中表明自己即将过世,唯一的愿望便是能够再见上张爱玲一面。张爱玲却以为她是寻自己要钱,最后只寄回了一张一百美金的支票与自己的一些稿件。



因此,在她便孤寂死去之前的留言里,明明白白地交代了两件事:一、给宋淇夫妇买点东西留念,即使有较多的钱剩下,也不想立基金会作纪念;二、如果还有钱剩下的话,用在她的作品上,例如请高手译,没出版的出版。

可见,张爱玲并非薄情寡义,宋淇夫妇两人的默默帮助她始终记挂在心,可无以为报,只能留下这些身外物,聊以留念。

1995年,这个传奇的女子终究结束了自己的一生,可她仍然如此与众不同。她留下一份‘任性’的遗嘱,遗嘱内丝毫未曾提及自己的亲人,她不惧世人谓之薄凉,只为这份真挚的友谊。

“人生是一袭华丽的袍子,里面爬满了虱子。”虽然有着如此的成就,但张爱玲的一生却是可悲可叹,充满争议。庆幸的是,在她离去多年后,这公开的三百封信让我们看到她的真情实感,还能为这个‘冷漠’的女子今生的友谊动容。

如果来世今生真有此说,那么真诚地希望,她的来生,能够幸福而美满。

‘伍’ 张爱玲的晚年生活,究竟是怎样渡过的

张爱玲的晚年生活可以说是特别的凄惨,其实张爱玲的爱情都是非常的坎坷。张爱玲是一位着名的作家,她写的书也是特别的透彻,但是对于张爱玲的生活,让很多人觉得是可怜的。张爱玲的家庭也不是特别的幸福。

张爱玲的一生是非常的清凉。张爱玲的出生让很多人羡慕,但是在之后生活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父母亲的失业让张爱玲的家庭有的很重的压力。而且张爱玲的第一段婚姻是失败的,这一段婚姻当中,张爱玲的丈夫比她大了十几岁。而且还是离婚跟张爱玲结婚,张爱玲觉得这一段婚姻是特别的幸福,但是换来的却是丈夫一而再再而三的出轨。在之后,张爱玲选择了离婚。这一段婚姻也给张爱玲带来了沉重的悲痛。


所以说,作为女人,一定要懂得珍惜自己的婚姻,只有这样,我们的人生才不会留下遗憾。

‘陆’ 关于张爱玲的资料

张爱玲
[zhāng ài líng]
着名女作家
更多义项

更多图片(14张)
张爱玲,中国现代作家,原籍河北省唐山市,原名张瑛。1920年09月30日出生在上海公共租界西区常德公寓。作品主要有小说、散文、电影剧本以及文学论着,她的书信也被人们作为着作的一部分加以研究。

1944年张爱玲结识胡兰成与之交往。1973年,张爱玲定居洛杉矶,1995年09月08日,适逢中秋节,张爱玲的房东发现她逝世于加州韦斯特伍德市罗彻斯特大道的公寓,因动脉硬化心血管病而去世,终年75岁,

中文名:张爱玲
外文名:Eileen Chang
别名:张瑛(父母取名)
国籍:中国
民族:汉族
出生地:上海市静安区
出生日期:1920年09月30日
逝世日期:1995年09月08日
职业:作家
毕业院校:香港大学、圣约翰大学(皆辍学)
代表作品:《金锁记》、《倾城之恋》、《半生缘》、《红玫瑰与白玫瑰》等
血型:O型
丈夫:胡兰成;赖雅(美国)
笔名:梁京
祖籍:河北省唐山市丰润区
分享
人物生平

早年经历
张爱玲系出名门,祖父张佩纶是清末名臣,祖母李菊耦是朝廷重臣李鸿章的长女。父亲张志沂(字廷众)、母黄素琼(字逸梵)。

张爱玲母亲--黄逸梵

1920年9月30日张爱玲出生于上海麦根路(今泰兴路),原籍河北丰润,原名张瑛。1921年12月11日,唯一的弟弟张子静出生。1922年张爱玲随父亲迁居天津英租界。父任职金浦路铁路局英文秘书。1924年,张爱玲开始私塾教育,母亲与姑姑张茂渊奔赴欧洲游学,张爱玲由姨奶奶看管。1928年,父亲辞去职务,由天津搬回上海,母亲和姑姑也由英国返回上海。张爱玲开始学习绘画,英文和钢琴,并开始读《三国演义》、《西游记》、《七侠五义》等古典名着。1930年入黄氏小学插班读六年级。张改名为张爱玲(改自其英文名:Eileen),同年父母协议离婚,母亲与姑姑搬出宝隆花园洋房,在法租界租房住,张爱玲仍然随父亲生活。

1931年,张爱玲入读上海圣玛利亚女校,随白俄罗斯练习钢琴。1932年,母亲去往法国,张爱玲首次发表短篇小说《不幸的她》于圣玛利亚校刊。1933年,张爱玲在圣玛利亚发表第一篇散文《迟暮》,并开始与父亲学写旧诗。1934年父亲再婚,后母为孙宝琦之女孙用蕃,并迁回麦根路别墅。张爱玲写《理想中的理想村》、《摩登红楼梦》、《后母的心》等文章,但是皆未发表。1936年,母亲携美国男友返回上海,张爱玲在《凤藻》上发表散文《秋雨》。1937年,张爱玲在圣玛利亚校刊《国光》半月刊发表小说《牛》、《霸王别姬》及评张若谨小说《若馨评》。在《凤藻》发表《论卡通画之前途》。后与后母因一点小事发生口角,被父亲责打,并拘禁半年。1938年年初,张爱玲趁夜逃到母亲家(详见张爱玲自传散文《私语》)。同年张爱玲参加伦敦大学远东区入学考试,得第一名。

点击加载更多

‘柒’ 张爱玲的家庭背景

张爱玲系出名门,祖父张佩纶是清末名臣,祖母李菊耦是朝廷重臣李鸿章的长女。父亲张志沂(字廷众)、母黄素琼(字逸梵)。

张爱玲

1920年9月30日张爱玲出生于上海麦根路(今泰兴路),原籍河北丰润,原名张煐。1921年12月11日,唯一的弟弟张子静出生。1922年张爱玲随父亲迁居浙江温州。父任职金浦路铁路局英文秘书。1924年,张爱玲开始私塾教育,母亲与姑姑张茂渊奔赴欧洲游学,张爱玲由姨奶奶看管。1928年,父亲辞去职务,由天津搬回上海,母亲和姑姑也由英国返回上海。张爱玲开始学习绘画,英文和钢琴,并开始读《三国演义》、《西游记》、《七侠五义》等古典名着。1930年入黄氏小学插班读六年级。张瑛改名为张爱玲(改自其英文名:Eileen),同年父母协议离婚,母亲与姑姑搬出宝隆花园洋房,在法租界租房住,张爱玲仍然随父亲生活。

1931年,张爱玲入读上海圣玛利亚女校,随白俄罗斯练习钢琴。1932年,母亲去往法国,张爱玲首次发表短篇小说《不幸的她》于圣玛利亚校刊。1933年,张爱玲在圣玛利亚发表第一篇散文《迟暮》,并开始与父亲学写旧诗。1934年父亲再婚,后母为孙宝琦之女孙用蕃,并迁回麦根路别墅。张爱玲写《理想中的理想村》、《摩登红楼梦》、《后母的心》等文章,但是皆未发表。1936年,母亲携美国男友返回上海,张爱玲在《凤藻》上发表散文《秋雨》。1937年,张爱玲在圣玛利亚校刊《国光》半月刊发表小说《牛》、《霸王别姬》及评张若谨小说《若馨评》。在《凤藻》发表《论卡通画之前途》。后与后母因一点小事发生口角,被父亲责打,并拘禁半年。1938年年初,张爱玲趁夜逃到母亲家(详见张爱玲自传散文《私语》)。同年张爱玲参加伦敦大学远东区入学考试,得第一名。

1939年,张爱玲与母亲,姑姑迁居静安寺路赫德路口爱丁堡公寓(今常德公寓)5楼51室。因战乱持伦敦大学成绩单入读香港大学文科,认识终生挚友炎樱。[2]1940年,张爱玲的散文《我的天才梦》参加《西风》三周年纪念征文,获第十三名荣誉奖,并获学校两项奖学金。1941年底,珍珠港事件爆发,香港沦陷,港大也因此停课,母亲的男友死在新加坡战火。

‘捌’ 张爱玲与父母的关系

张爱玲系出名门,祖母李菊耦是慈禧心腹中堂李鸿章之女。不过她的童年是黑暗的,生母流浪欧洲,剩下她和弟弟在父亲和后娘的监管中成长(详见《私语》)。或许这是导致张后来的作品充满悲观跟势利的主要原因。她笔下的女性是实实在在的:自私、城府,经得起时间考验。就是这些近人情的角色的永恒性加重了她文字里苍凉的味道,反复地提醒着我们所有现今的文明终会消逝,只有人性的弱点得以长存于人间。至于她本人亦是斤斤计较的小女人:摸得到、捉得住的物质远较抽象的理想重要。 张爱玲有显赫的家世,但是到她这一代已经是最后的绝响了,张爱玲的童年是不快乐的。父母离婚,父亲又一度扬言要杀死她,而她逃出父亲的家去母亲那里,母亲不久就又去了英国,她本来考上了伦敦大学,却因为赶上了太平洋战争,只得去读香港大学,要毕业了,香港又沦陷,只得回到上海来。
张爱玲离开了父亲逃到了母亲那里,母亲给了她两条路,让她选择:“要么嫁人,用钱打扮自己;要么用钱来读书。”张爱玲毅然选择了后者,然而,母亲的经济状况一直不好,而母女间的矛盾也在一天天间慢慢地、以一种不易察觉的形式在一天天间激化。张爱玲说:“这时候,母亲的家亦不复是柔和的了。”由此可见,张爱玲对父母是有看法的,对父亲甚于母亲。

‘玖’ 张爱玲母亲的简介

张爱玲的母亲是黄逸梵,原名黄素琼,出生于1896年,着名作家张爱玲的母亲。她深受五四新潮的影响,上世纪20年代出国留洋,学过油画,跟徐悲鸿、蒋碧微等都熟识,沐浴欧风美雨,她是一个新派的女性,1957年9月,在英国伦敦去世,享年61岁。

张爱玲的母亲-黄逸梵,黄逸梵亦是门庭显赫,祖父黄翼升是清末长江七省水师提督,通常称军门黄翼升。在李鸿章淮军初建、开赴上海时,黄翼升所统带的五千水师也归李鸿章节制,是他的副手。

同治四年(1865年)李鸿章奉命镇压捻军,在对东捻的战斗中,黄翼升的水师驻守运河一线,阻拦了东捻的向西突围,又为清政府立下了功劳,功封男爵爵位。

黄家在南京也留下了房产,在莫愁路上的朱状元巷14号,被称为军门提督府,明代本是朱状元府的一部分,黄翼升到南京任职后,曾将西侧厅改建为生祠,以炫耀其战功。皇帝命人查办此事时,李鸿章曾为其庇护。

1894年,黄翼升去世,享年七十六岁。他只有一个儿子黄宗炎(另二子早夭),早年中举,黄翼升为他捐了道台,承袭爵位后,便赴广西出任盐道。这位将门之子,婚后一直未有子嗣,赴任前,家中便从长沙家乡买了一个农村女子给他做妾,有身孕后,将其留在南京。

黄宗炎去广西赴任,不到一年便染瘴气而亡故,仅活了三十岁。黄宗炎死后,全家人都关注着姨太太的临产,1896年生下了一女一男的双胞胎。女孩子便是张爱玲的母亲黄素琼又名黄逸梵,男孩就是张爱玲的舅舅黄定柱。

(9)张爱玲妈妈晚年为什么在英国扩展阅读:

张爱玲的母亲黄素琼,也是名门闺秀,她是清末南京长江水师提督黄翼升的孙女,黄宗炎的女儿。虽出身军门,但家庭环境开明,接受了新式教育,思想开化,是那个时代的新女性。

黄素琼长相清秀,个头高挑,且饱读诗书,头脑聪慧,整个人都洋溢着一股子蓬勃的朝气。她嫁给张廷重的时候,刚好22岁,在外人眼里,这是多么般配的一对呵,门当户对,才貌匹配。然而,就是这样一对人人称羡的“金童玉女”,内里却是有着无法逾越的鸿沟。

黄逸梵的养母(大夫人)1922年在上海去世以后,黄逸梵就同孪生的弟弟黄定柱把祖上的财产全部分了。弟弟黄定柱要了房产地产,而黄逸梵则分了些古董。

黄素琼向往自由的新式生活,不甘待在深闺里,从此相夫教子,别无他图,这不是她想要的生活。她渴望找到一个志同道合、新潮如她的伴侣,但她失望了。张廷重身上有着浓浓的遗少气息,旧式公子哥儿的种种恶习他都有份,吸大烟、纳妾、嫖妓、赌博,这些是他的全部生活。

不可否认,出身洋务世家,他对新思想、新观念等一切新生事物,并非不了解。他看白话文小报,买国外的名牌汽车,买大套的《胡适文存》,看他对旧制度旧文化的批判,而自认是同道中人,他也读西洋小说,欣赏他们的自由自主,没有羁绊。

然而,对这些,他只能懂得,却不能接受。因为,这些东西会撼动他得以生存的土壤。对此,爱玲看得很透:“他们(指父亲、母亲和姑姑)在思想上都受五四的影响,就连我父亲的保守性也是有选择性的,以维护他个人最切身的权益为限。”

1957年8月,张爱玲得到了母亲黄逸梵病重的消息。此时的张爱玲,自顾不暇,哪有力量去照顾母亲,最让她尴尬的是甚至连买一张去伦敦的机票的钱都没有。一个月后,张爱玲的母亲黄逸梵在伦敦去世,享年61岁。

‘拾’ 民国才女张爱玲:背后那些你不知道的事,是什么

"世界上有华人华文的地方,就有人谈论张爱玲"。

这是中国台湾诗人陈克华对张爱玲的一句评价。

可想而知,民国才女张爱玲在文坛的地位和名望。

不过,在这惊世才华的背后,却鲜少有人知道她的苦楚。

众人看见的永远都是表面的风光,却不知她的一颗心早已经被伤的千疮百孔。

那之后,张爱玲又和美国作家赖雅走到了一起。

此后,鲜少有消息传来,直到她的去世。

1995年,75岁的张爱玲在家中去世,一代才女就此陨落。

令人唏嘘的是,她在死后一个星期才被发现。

阅读全文

与张爱玲妈妈晚年为什么在英国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英国签证有效期过了怎么办 浏览:223
中国的富二代有哪些 浏览:670
中国为什么禁止脸谱网 浏览:808
伊朗包机为啥什么要直飞甘肃兰州呢 浏览:415
苏联为什么打中国 浏览:862
美国为什么解冻伊朗油 浏览:714
英国二手车一年多少钱啊 浏览:116
中国海洋大学疫情期间如何出入 浏览:388
锡金是怎么从印度独立出去的 浏览:548
伊朗与什么国家接壤 浏览:698
为什么美国要去打伊朗 浏览:234
为什么印尼海啸破坏极其惨重 浏览:310
一元硬币是多少越南盾 浏览:406
意大利的皮鞋是什么皮 浏览:100
去印尼玩不会说印尼话怎么办 浏览:328
印度落后中国多少钱啊 浏览:664
越南号码抖音怎么设置网络 浏览:964
中国护照意大利签证怎么办 浏览:720
中国原子弹用了多久成功 浏览:450
俄罗斯到越南飞机票多少钱 浏览:7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