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英国海军分为哪几个舰队
英国海军兵力由潜艇部队、水面舰艇部队、两栖作战部队、海军航空兵、海上补给支援部队和海军陆战队等组成。海军人员总数为46000余人,包括海军35833人,海军陆战队6725人,此外还有预备役志愿人员约4000人。
根据2000~2001年《詹氏舰艇年鉴》最新统计,英海军现有主要兵力如表1.3-1所列。
表1.3-1 英海军现有主要兵力
舰 种
现役(预备役)/艘
建造中(计划中)/艘
弹道导弹核潜艇
攻击型核潜艇
航空母舰
直升机母舰
驱逐舰
护卫舰
两栖船坞运输舰
后勤登陆舰
各类登陆艇
巡逻训练艇
猎扫雷舰
猎雷艇
舰队油船、海上补给船、修理船等
总 计
184(1)
21(34)
(一)潜艇
1.弹道导弹核潜艇
作为欧洲大国,为维持在国际政治舞台上的发言权,英国特别重视加强海基战略核威慑力量。60年代服役的4艘"刚毅”(Resolution)级弹道导弹核潜艇(每艘携载16枚"北极星” (Polaris)A3K导弹)已先后于1995年以后全部退出现役。在役的为4艘新建的配备"三叉戟Ⅱ” (TridentⅡ)/D5导弹的"先锋” (Vengard)级弹道导弹核潜艇,它们分别于1993年至1999年编人现役。1994年5月和7月,16000t级的"先锋”级首艇"先锋”号成功地发射了2枚无装药"三叉戟”导弹,1995年初又顺利完成了首次作战巡逻任务。这4艘"先锋”级核潜艇是今天、未来皇家海军战略防御的中坚力量。
英国政府已表示,"先锋”级满载时每艘可携带128枚核弹头,但根据目前的计划,"每艘潜艇所载核弹头的数量不超过96枚,很可能还会少得多。”
2.攻击型核潜艇
英国攻击型核潜艇由剩下的5艘"敏捷”级(Swiftsure)和7艘"特拉法尔加”(Trafal-gar)级核潜艇构成。"敏捷”级现编为第一潜艇中队,基地设于法斯兰,"特拉法尔加”级则属于第二潜艇中队,基地设在德文波特。
对于上述12艘核潜艇,英海军从80年代末开始进行了一系列现代化改装,目前改装仍在进行中。其中战术武器系统改进计划的核心是在新型SMCS潜艇作战指挥系统的基础上加装2076型综合声呐,包括马可尼型2077近程分类声呐等。此外,对其搜索潜望镜的改装工作包括将全球定位系统的导航星和极高频/超高频发射和接收通信系统纳入现有的天线,且不增加雷达截面。
1998年10月"快速”级"辉煌”(Splendid)号核潜艇成功地进行了美国"战斧”对陆攻击巡航导弹的实弹试射,并于1999年3月至6月间在亚德里亚海上与美国舰艇一起实施了对南斯拉夫联盟共和国的远程导弹攻击。标志着英国海军与美国海军一样具备了远程对陆击能力,并由此启动了英国海军用"战斧”导弹全面改装其攻击型核潜艇的计划。
3.常规潜艇
到1995年,"支持者”级反潜潜艇、"长矛鱼”级以及"奥白龙”级的最后一艘常规潜艇均已全部退出舞台,因建造常规潜艇而着称的基亚梅尔?利亚德造船厂也因此而关闭。这样就使英国成为继美国之后的第二个不再拥有常规潜艇的国家。
(二)水面舰艇
1.航空母舰
英国海军拥有3艘"无敌” (Invincible)级轻型垂直/短距起降航母,兼具特混部队指挥、控制和通信平台的功能,每艘航母上面搭载8架"海鹞”战斗攻击机和9架"海王”HAS-5式直升机,3架"海王”AEW-2雷达预警直升机,由GWS30"海标枪”舰空导弹系统提供区域防空作战能力。
按照英国海军的既定方针,在现役舰队中保持两艘航母,同时第三艘在进行改装或在预备役服役。1989年1月,"无敌”号航母曾在其改造过程中将滑跳甲板倾斜度增大到12°(原来是7°),从而提高了"海鹞”式飞机的起飞重量,同时使载机能力增大到21架以上。此外,还安装了3座"守门员”近程武器系统及改进旗舰的指挥设施。1994年2月,"卓越”(Illustrious)号航母结束了历时30个月、耗资1.5亿英磅的现代化改进工程,并重新加入现役。其间,不仅进行了上述与"无敌”号相同的改装(其中滑跳甲板倾斜度增大到13°),而且还改建了EH-101式直升机机库,增大了储存鱼雷和无线电声呐浮标的库房面积,安装了4座"海狼”对空导弹发射装置。1995年"皇家方舟”(Ark Royal)号开始编人预备役,并计划在1999年至2001年内进行与"卓越”号相同的现代化改装。
2. 驱逐舰和护卫舰
目前,构成英国海军水面舰艇主力的驱逐舰和护卫舰共31艘,其中包括1976~1985年间建造的42型"伯明翰”(Birmingham)级导弹驱逐舰11艘;X型"大刀”(Broadsword)级导弹护卫舰6艘;1985年以后建造的23型"公爵”(Duke)级护卫舰14艘。
23型护卫舰1985年开始建造,目前在役的有14艘。此外,海军还有2艘该级舰在建,计划使该舰总数达到16艘。由于最初的几艘设计时缺少先进的综合指挥系统,其作战能力受到限制。为弥补这一不足,将加装Bae SEMA公司的水面舰船指挥系统。
(三)水雷战舰艇
英国海军十分重视反水雷作战。目前拥有"桑当”(Sandown)级猎雷艇10艘,"狩猎”《Hunt》级猎扫雷舰11艘,共计21艘。
"桑当”级是英国80年代末开始发展的一级装备先进的单功能猎雷艇,首批5艘订购后,因多种原因计划一度中断。1994年重新启动了第二批7艘的建造计划,这样总计将建造12艘,除已服役的10艘(截止2000年底)外,剩余2艘将在2001年完成。
(四)两栖战舰艇
英国现役的两栖战舰艇从数量上讲大多属于几吨到百余吨的小型登陆艇,大型两栖战舰只有2级2艘,即"大洋”(Ocean)号直升机母舰和"无畏”(Fearless)号两栖船坞运输舰。
"大洋”号直升机母舰于1994年建造,1998年服役,该舰满载排水量21758t,以"无敌”号航母的舰型为母型设计。舰上搭载12架"海王”(Sea King)直升机和6架"大山猫”(Lynx)直升机(计划在2005年换装"阿帕奇”直升机)。该舰具有直升机运输和攻击能力,主要使命是提供一个直升机中队的海上活动基地,并作为海军陆战队指挥舰,与此同时可搭载两栖作战车辆、陆军兵力和武器装备等。它可以载20架"海鹞”(Sea Harrier)垂短起降飞机,但不能支持这些飞机遂行作战任务。除载机能力外,该舰还可载4艘车辆人员登陆艇或2艘气垫登陆艇,具有40辆战车和一个营的作战装备的载运能力。
"无畏”号两栖船坞运输舰是英国海军60年代服役的装备,即将退役。该舰满载排水量12120t,在英海军中作为两栖攻击指挥舰。
(五)海军航空兵
英国海军航空兵有约47架"海鹞”式战斗攻击机和150余架直升机(包括反潜、远程雷达预警、空降运输、火力支援和教练直升机),还有部分辅助飞机。根据海军航空兵的发展计划,1994年开始把"海鹞”FRS-1改造成FRS-2,"大山猫”型反潜直升机也在改造之中。从1998年起订购的44架与意大利共同研制的EH-101"灰背隼”(Merlin)多用途直升机已有12架服役。从1996年起全部10架AEW-2/7"海王”远程雷达预警直升机都进行了对海警戒雷达的换装,从2000年起还将加装16号数据链,使其雷达和情报传输系统更加完善。
‘贰’ 1945年二战结束时,参战各国海军总共造了多少艘军舰
二战结束时,各参战国陆续建造了大量的军舰。
美国海军建造了大型航母27艘,轻型航母11艘,护航航母117艘,战列舰10艘,巡洋舰48艘,驱逐舰355艘,护卫舰498艘,潜艇203艘。
英国海军建造了航空母舰11艘,战列舰12艘,战列巡洋舰3艘,重巡洋舰18艘,轻巡洋舰38艘,驱逐舰193艘。
日本海军建造了舰队航母16艘,轻型航母7艘,护航航母5艘,水上飞机母舰6艘,战列舰12艘,重型巡洋舰18艘,轻巡洋舰24艘,驱逐舰63艘,潜艇近130艘。
法国海军建造了航空母舰6艘,战列舰5艘,战列巡洋舰2艘,巡洋舰19艘,驱逐舰54艘,还有部分潜艇。
德国海军建造了3艘航空母舰(未完工),战列舰9艘,重巡洋舰5艘,辅助巡洋舰4艘,轻巡洋舰6艘,驱逐舰42艘,潜艇1150艘。
意大利海军建造了18艘前无畏舰,6艘无畏舰,4艘条约无畏舰,17艘防护巡洋舰,9艘装甲巡洋舰,33艘快速巡洋舰,15艘轻巡洋舰,7艘重巡洋舰,118艘驱逐舰,221艘各类型潜艇。
‘叁’ 英国海军有多少艘军舰请列出所有军舰的类型、名字、数量。
海军
4.377万人(其中女兵3330名)。编有1个舰队,5个分舰队,8个海军基地。
航母:“常胜”级反潜航母3艘。
战略攻击潜艇:4艘。
战术攻击潜艇:“特拉法尔加”级7艘,“快速”级5艘。
驱逐舰:“伯明翰”级11艘。
护卫舰:“康沃尔”级4艘,“大刀”级2艘,“诺福克”级14艘。
巡逻艇:23艘。扫雷艇:21艘。
两栖登陆舰:6艘。各型支援舰:24艘。
海军航空兵 6740人(其中女兵330名)。装备作战飞机34架,武装直升机120架。
海军陆战队 6740人。装备有“米兰”反坦克导弹,“标枪”、“吹管”地空导弹,直升机9架。各型登陆舰艇24艘。
‘肆’ 二战时美国和英国海军舰艇总吨位分别是多少
二战开始时
美国
海军是345艘143万吨。
战列舰17艘、航空母舰8艘、重巡洋舰18艘、轻巡洋舰
19艘、驱逐舰
165艘、潜艇106艘,
其中太平洋舰队
为战列舰9艘、航空母舰3艘、重巡洋舰12艘、轻巡洋舰9艘、驱逐舰
67艘、潜艇12艘。面对联合舰队已经明显兵力不足。
开战时日本海军总兵力236艘119万吨,超过条约规定的相当于美国
60%,而接近80%,总的实力是:
战列舰10艘、航空母舰10艘、重巡洋舰18艘、轻巡洋舰20艘、驱逐舰
112艘、潜艇75艘,
当二战爆发时,英国海军编有本土舰队、地中海舰队、远东舰队和后备舰队,总兵力19.5万人,作战舰艇主要有
战列舰12艘、战列巡洋舰
3艘、航空母舰8艘、重巡洋舰15艘、轻巡洋舰49艘、驱逐舰119艘、护卫舰64艘、扫雷舰45艘、潜艇69艘,总吨位约130万吨。
兵力很庞大,但却要应付北海的航线德国的封锁,大西洋艰苦的反潜战,地中海意大利海军
的挑战,监视投降的法国的海军兵力,中东印度洋上的殖民地利益,远东日本的咄咄逼人的威胁。捉襟见肘也不足为奇。
海军实力强于英国海军实力,英国海军实力强于日本海军实力。
美国第一,英国第二,日本第三。(143万吨,130万吨,119万吨)
1941-1945年
日本共生产了航母17艘、战列舰2艘、巡洋舰9艘、驱逐舰63艘、潜艇147艘。
美国生产了航母(包括护航航母在内)131艘、战列舰10艘、48艘、驱逐舰355艘、护卫舰498艘、潜艇203艘。仅从数量上我们就可以看出日美在生产能力上的差距,小日本整个二战期间仅仅建成了63艘驱逐舰而美国在同一时期却有七百四十余艘反潜舰艇建成下水!
‘伍’ 诺曼底登陆的参战规模
诺曼底登陆战役,是20世纪最大的登陆战役,也是战争史上最有影响的登陆战役之一。盟军先后调集了36个师,总兵力达288万人,其中陆军有153万人,相当于20世纪末美国的全部军队。从1944年6月6日至7月初,美国、英国、加拿大的百万军队,17万辆车辆,60万吨各类补给品,成功地渡过了英吉利海峡。到7月24日,战争双方约有24万人伤亡、被俘,其中盟军伤亡12.2万人,德军伤亡和被俘11.3万人。至8月底,盟军一共消灭或重创德军40个师,德军的3名元帅和1名集团军司令先后被撤职或离职,击毙和俘虏德军集团军司令、军长、师长等高级将领20人,缴获和摧毁德军的各种火炮3000多门,摧毁战车1000多辆。德军损失飞机3500架,坦克1.3万辆,各种车辆2万辆,人员40万。诺曼底登陆成功,美英军队重返欧洲大陆,使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战略态势发生了根本性变化。
在诺曼底战役中作战的盟军主要由加拿大、英国及美国组成,但在抢滩完成后,基本上自由法国及波兰也有参与这场战役,而当中的士兵有来自比利时、捷克斯洛伐克、希腊、荷兰和挪威等。
进攻诺曼底在登陆的前一天晚上展开,空降兵空降作战、大规模的空中轰炸。而两栖登陆战则在1944年6月6日早上开始。在登陆前,“D-Day”的军队主要部署在英格兰南部沿海地区,尤其在朴茨茅斯。诺曼底战役持续了超过2个月,最终,盟军成功建立滩头堡,并在1944年8月25日,解放巴黎,宣告结束诺曼底战役。
日期:1944年6月6日-1944年8月25日
地点:法国诺曼底
行动代号:霸王行动
参战方:美国、英国、加拿大、自由法国、波兰与纳粹德国。
兵力
盟军:2,876,000(1944年7月25日)
德军:1,380,000(1944年7月23日)
为实施这一大规模的战役,盟军共集结了多达288万人的部队。陆军共36个师,其中23个步兵师,10个装甲师,3个空降师,约153万人。海军投入作战的军舰约5300艘,其中战斗舰只包括13艘战列舰,47艘巡洋舰,134艘驱逐舰在内约1200艘,登陆舰艇4126艘,还有5000余艘运输船。空军作战飞机13700架,其中轰炸机5800架,战斗机4900架,运输机滑翔机3000架。为此,盟军的空袭由轰炸德国的工业区转变成轰炸德国的交通线(后期根据德国的记载,由于盟军对德的轰炸,使修建大西洋堡垒的进度一再变慢,甚至有些修建大西洋堡垒的工人被迫去修建铁路)在D日前夕这些轰炸机又轰炸了海滩的防御设施,只是由于探路人的失误使这些轰炸没起到什么作用。
英军战区(第二军团)
第6空降师空投到登陆地区的左翼地区,夺取附近的桥梁,以防止德军的装甲部队前往海岸支持。
第3步兵师及第27装甲旅进攻宝剑海滩。
第50步兵师第8装甲旅登陆黄金滩头。
加拿大第3步兵师及加拿大第2装甲旅登陆朱诺海滩。
美军战区(第一军团)
第1步兵师及第29步兵师在奥马哈滩头登陆。
游骑兵部队负责进攻奥克角。
第4步兵师及第90步兵师在犹他海滩登陆。
第101空降师在犹他海滩后方空降,支持登陆部队,和82空降师一起阻挡德军援军的增援。
第82空降师负责攻击小镇圣-梅尔-艾格里斯。
海军的参与
海军编为两个特种混合舰队:
1.西部舰队,主要由美国军舰组成,共3艘战列舰,10艘巡洋舰,30艘驱逐舰,280艘其它军舰,1700多艘登陆舰艇,司令为美国海军少将柯克,在贝尔法斯特集结,由美国战术空军第9航空队提供空中掩护。下辖3个编队:U编队负责运送美军第4步兵师在犹他滩头登陆,O编队负责运送美军第1步兵师在奥马哈滩头登陆,B编队负责运送美军第29步兵师在奥马哈滩头登陆。
2.东部舰队,主要由英国军舰组成,共3艘战列舰,13艘巡洋舰,30艘驱逐舰,302艘其它军舰,2426艘登陆舰艇,司令为英国海军少将维安,在格里诺克集结,由英国战术空军第2航空队提供空中掩护。下辖4个编队:G编队负责运送英国第50步兵师在黄金滩头登陆,J编队负责运送加拿大第3步兵师在朱诺滩头登陆,S编队负责运送英国第3步兵师在宝剑滩头登陆,L编队负责运送第二梯队英国第7装甲师在黄金滩头登陆。
海军还以7艘战列舰,2艘浅水炮舰,24艘巡洋舰,74艘驱逐舰组成五个舰炮火力支持大队,为五个滩头提供舰炮火力支持。 1944年5月,德军在东线苏联战场有179个师和5个旅,约占德军总兵力的65%。在西线的法国、比利时、荷兰,只有归西线总司令陆军元帅龙德施泰特指挥的59个师,其中33个海防师,15个步兵师,8个装甲师,2个伞兵师。即使再加上由希特勒亲自指挥的战略预备队2个装甲师,总共才60个师,约76万人。西线司令部所属的58个师,编为两个集团军群,共四个集团军。B集团军群由陆军元帅隆美尔指挥,驻守法国北部,共39个师是西线德军的主力。下辖第15集团军,司令是萨尔穆特上将,驻加莱,拥有包括14个海防师,4个步兵师,5个装甲师在内共23个师;第7集团军,司令是多尔曼上将,驻布列塔尼半岛,拥有包括8个海防师,5个步兵师,1个装甲师在内共14个师。G集团军群,由布拉斯科维兹上将指挥,驻守法国卢瓦河以西地区,共有19个师。下辖第1集团军,司令为谢瓦莱里中将,驻比利时,共10个师;第19集团军,司令为松德施泰因中将,驻法国南部,共9个师。
西线德军装甲部队总共有10个装甲师和3个重型坦克营,其中6个装甲师是由希特勒亲自指挥的,而且德军统帅部认为坦克不适宜于在海滩使用,所以部署在海滩附近地区的装甲部队仅有驻卡昂的第21装甲师,只有127辆四号坦克和40辆III型自行坦克突击炮。
海军兵力为驱逐舰5艘,潜艇52艘,远洋扫雷舰16艘,巡逻舰116艘,扫雷艇309艘,鱼雷艇34艘,炮艇42艘,总共才561艘中小军舰,实力非常弱小。
空军为第3航空队,作战飞机约450架,其中战斗机160架。与盟军作战飞机数目相比,处于1∶30的绝对劣势。在诺曼底地区守军为第7集团军所属的6个师又3个团,其中3个海防师,战斗力较弱;2个步兵师,1个装甲师,战斗力稍强;3个团是2个独立步兵团和1个伞兵团,总兵力约9万人。防御工事也比较薄弱,只构筑了若干钢筋混凝土的独立支撑点,大部分工事都是野战工事,纵深也只设置了少量防空降障碍物。1944年3月德军部署在法国的装甲部队只有一个满员的装甲师,即第21装甲师。希特勒1944年4月判断诺曼底将是盟军的登陆地点,要求加派兵力,隆美尔根据这一指示,将原驻圣洛的第352步兵师调到诺曼底,正是这个新调来的精锐师给在“奥马哈”滩头的美军带来灭顶之灾。
德国为抗击盟军的登陆,早在1941年12月起就开始构筑沿海永久性防御工事。1942年7月20日,希特勒下令从挪威北部至西班牙海岸构筑由1.5万个坚固支撑点组成的防线,也就是所谓的大西洋壁垒,希特勒要求在1943年5月1日之前完成,实际上直到1944年5月,除加莱地区外,在960公里广阔海岸线上,只修筑了少数相距遥远的零星支撑点,在塞纳-马恩省河以东地区完成了68%,塞纳-马恩省河以西地区仅完成了18%。海岸 炮兵方面,德军部署在法国西部沿海地区的大口径火炮主要有:格里角地区有4门280毫米和3门381毫米岸炮、维梅纳地区有3门305毫米岸炮、桑卡特西部地区有3门406毫米岸炮。而由于盟军情报机关的卓越努力,使德军最高统帅部认为挪威将是盟军优先夺取的地区,反而投入大量人力物力,在挪威沿海修建了350座可部署88毫米到381毫米火炮的炮台。此外,德国还有一项优先建设的工程是海峡群岛设防工程,至1944年共建成11座配备38门210毫米至305毫米火炮的炮台,这一工程在战略上毫无意义,只是浪费了大量宝贵的人力物力。
因此被德国宣传部门大肆渲染的大西洋壁垒,实际只是徒有虚名而已。倒是隆美尔元帅就任B集团军群司令后,非常重视对沿海地区的防御建设,亲自率领特派代表团实地视察了从丹麦、荷兰、法国的沿海防御情况,并特别要求前沿防御要前推至海中,从高潮线开始,在深海中布设水雷,在浅海中设置障碍物,这些斜插入海的木桩被盟军称为“隆美尔芦笋”,海滩上则是锯齿状的混凝土角锥、坦克陷阱,其间还布设大量地雷,在能俯视海滩的制高点构筑隐蔽火力点,海滩后面的开阔地区,则布设了大量防机降的木桩,布置这些爆炸物和障碍物,工程浩大,直到盟军发起登陆时,仅仅完成了一部分,即使这样也给盟军登陆造成了不小损失。 在诺曼底登陆中,盟军空降兵的任务是在登陆滩头两侧距海岸10至15千米的浅近纵深空降,阻止敌预备队的增援,并从侧后攻击德军海岸防御阵地,配合海上登陆。由于在最初的1~2天里,盟军只登陆6~8个步兵师,只有在建立起可供装甲师展开的大登陆场后,才将装甲师投入作战。如果在装甲部队上陆前德军突破了登陆部队的防线,将会给登陆带来灭顶之灾。所以空降兵的行动在登陆初期对于登陆胜利是至关重要的。
英国第1空降师是最早投入战斗行动(汤加行动)的部队。早在午夜00:16,他们就被空投到登陆地区的左翼地区,他们的目标是夺取佩加索斯桥(Pegasus Bridge)附近的桥梁,以防止德军的装甲部队前往海岸支持。伞兵们迅速占领了这些桥梁并成功地控制了他们,直到那天稍后的登陆的突击队员赶来。此行动的目标还包括夺取在梅尔维勒的地堡。虽然地堡没有被摧毁,但是在战斗过后,地堡中除了6人以外,其余全部伤亡。
相比之下,美军第82和第101空降师就没那么幸运了。由于没有经验的领航员和地面情况复杂,再加上敌军炮火的拦截,部队被散落在各处。有些伞兵很不幸地降落在了海中或内陆中那些被德军故意淹没的低洼地区,很多人由于装备沉重,而被淹死在仅及膝深的水中。在24小时后,101师只集合起约3000人。但是,从整体战略上来看,盟军可以说是因祸得福。伞兵们被投放在整个诺曼底,使德军陷入一片混乱。伞兵们各自为战,分散了德军的兵力,取得了不小的战果。并且他们使德军指挥官大大高估了伞兵的人数,调动了更多不必要的军力,从很大程度上分散了海滩登陆场的压力。很多人在D日后的很多天仍在敌后独自战斗。82师在6日早上占领了圣-梅尔-艾格里斯,这个小镇也就成了整个法国第一个被解放的城镇。
尽管盟军的空降存在不少问题,但仍取得了很大成功,说明艾森豪威尔的观点是正确的。盟军的空降,在登陆的最初时间里夺取了至关重要的交通枢纽、桥梁、海滩通路,摧毁了德军的炮兵阵地,破坏了德军防御的稳定性,牵制了德军的预备队,使德军处于被动局面。为登陆的胜利创造了条件。
宝剑海滩
宝剑海滩(Sword Beach)紧邻奥恩河口(Orne)的兀斯特罕港(Ouistreham),是“大君主作战”(Operation Overlord)五个抢滩地中,最东边的一个海滩,而法国北部的航运中心康城(Caen),便位于海滩南边9英里处。从宝剑滩东边登陆的英军部队在抢滩后,很快地便击溃德军轻装步兵的火力,并于午后与先前空降内陆的伞兵部队会合。但从宝剑滩西边登陆的英军,则遭到德军第21师坦克部队的顽强抵抗,无法顺利与从朱诺海滩(Juno Beach)登陆的加拿大部队会师。双方一直激战至黄昏后,盟军才成功击退德军的装甲部队。当天登陆的29000名英军中,伤亡人数仅有630人。
朱诺海滩
朱诺海滩由加拿大第1军第3步兵师负责攻占。而海滩德军兵力为一个团。该团主要由俄罗斯人和波斯人组成,士气相当低落,战斗力也较差。不过加军的作战并非一帆风顺,恶劣的天气和错误的导航使登陆不得不推迟二十分钟进行,也就是说必须在涨潮时登陆。比较怪异的是加军在登陆时损失并不大,可是登陆艇在卸下人员返航时却有很多因触雷被炸沉,某营的损失率甚至高达80%。由于正处涨潮,很多士兵下水后因装备过重而溺死。上陆后又遭德军火力压制。幸亏海军的火力支援相当及时到位才没有酿成奥马哈海滩的惨剧。在朱诺海滩损失最为惨重并非加军,而是负责打通和宝剑海滩联络的英军部队。英军乘坐的木壳登陆艇相当脆弱,很多士兵在登陆艇受损后不得不跳海逃生,以致溺死者甚多。盟军在朱诺海滩共损失2000余人,比奥马哈海滩稍少。参与朱诺海滩登陆战的的官兵共21400名,伤亡人数则为1200人。
黄金海滩
负责攻占黄金海滩的是英军第30军第50师,第二梯队是英军第7装甲师。这也是在五个海滩登陆的唯一一个装甲师。该师曾远征非洲,打败了隆美尔,作战经验丰富。由于登陆时间较晚,英军的火力准备非常充足,德军的几个主要火力点在登陆前就被舰炮摧毁。英军的水陆坦克被登陆舰直接送上海滩,避免重蹈美军在奥马哈的损失。在舰炮和坦克的掩护下,步兵推进非常顺利。相对主力部队,负责贝辛港(位于奥马哈海滩和黄金海滩的结合部,又是盟军在诺曼底登陆初期唯一一个可控制的港口)的英军第四十七登陆袭击队比较不顺。由于在登陆时损失了所有的通讯设备,该部队与主力失去了联系,又遭到德军的猛烈抵抗,受困海滩达八小时。好不容易到达贝辛港后又因敌情不明不敢贸然攻击,只能在德军的眼皮底下潜 伏起来过夜。直到第二天缴获了德军的通讯设备后才联系上了主力部队,在火力支援下攻占了贝辛港。盟军在黄金海滩损失了约1500名士兵。
奥马哈海滩
奥马哈海滩(Omaha Beach)是诺曼底登陆战役中战斗最为激烈的海滩。盟军在奥马哈滩头遭受了巨大的损失,仅阵亡者就达2500人,因此又称“血腥奥马哈”。电影《拯救大兵瑞恩》中开始那一段经典的战争场面就取材自奥马哈海滩。
奥马哈海滩全长6.4公里,海岸多为30几米高的峭壁,地形易守难攻。这里的登陆作战任务由美军第九军承担。盟军由于情报有误,认为这里的德军守备部队只有一个团的兵力,还多是后备役人员,没有装甲车辆,战斗力很差。而实际上隆美尔在3月将德军精锐的352步兵师全部调往诺曼底,而352师的一个主力团就驻守在奥马哈滩头。可惜直到登陆部队出发后盟军情报机关才找到352师的下落。
登陆当天天气状况极端恶劣,盟军在登陆前就因风浪过大损失了10艘登陆艇和300余名官兵。在登陆艇上的官兵多为晕船和湿冷所苦,还没到达作战地点就基本精疲力尽了。登陆作战开始后也非常不顺,海滩西段预备的32辆水陆坦克中有27辆刚一下海就因风浪过大而沉没,幸存的5辆坦克中还有2辆很快被德军炮火炸毁。由于潮汐影响和秩序混乱,登陆的美军士兵很多都搞不清方向和集合点,大批士兵挤在滩头任凭德军炮火攻击。整整两个小时的时间里美军没有一名士兵在西段冲上海滩,在东段也仅仅占领了9米宽的一段海滩,登陆行动几乎完全失败。
然而美国海军为奥马哈海滩带来了转机。由于海滩登陆部队长时间没有任何联络传来,海军指挥官意识到奥马哈海滩上的形势可能已经极为严峻,于是17艘驱逐舰不顾触雷、搁浅和被155mm海岸炮炸翻的危险,前进至距海滩仅730米处,在近距离为登陆美军进行火力支援。而美军的敢死队此时也爬上了霍克海角,结果发现所谓155mm海岸炮居然是电线杆伪装的。没了后顾之忧的海军肆无忌惮地向德军据点倾泻炮弹,先前被堵在海滩上的美军也在精锐部队第一师的带领下开始冲锋。中午时分登陆部队第二梯队提前登陆。而在空军的指引下,美国海军的战列舰和巡洋舰也开始对岸射击,德军的防御至此基本崩溃。
天黑时美军正式登陆成功,第五军军部上岸并开设了指挥所。军长杰罗少将上陆后立刻发电报给布莱德利:“感谢上帝缔造了美国海军。”
犹他海滩
犹他海滩(Utah Beach)位于卡伦坦(Carentan)湾的西侧,是一处宽约3英里、被覆着低矮沙丘的沙滩。盟军实际登陆的地点,虽然比预定地往东偏了一英里,不过还好德军在登陆点部署的兵力并不多。攻击行动展开后,仅仅三小时内,盟军部队就跨越了滩头,掌控了沿海的公路;当天中午之前,登陆部队便与五小时前空降于敌后的空降部队碰头;而到了当天午夜,盟军不但已成功达成此次登陆预订的作战目标,更向内陆推进了四英里。在所有登陆作战中,犹他滩登陆是伤亡人数最少的一场战役,23000名官兵中,仅有197名伤亡人员。
‘陆’ 鸦片战争时,侵略中国的英国远征军的人数,舰船的数目。
1900年8月3日,从天津出发进攻北京的八国联军,人数最多的是日军,8000人;第二俄军,4800人;第三英军3000人,40艘船;第四美军,2100人;第五法军,800人;第六奥地利军,58人;第七意大利军,53人。还有7000德军在海上,来不及上陆。真正上陆作战的加起来总共18811人,就这么点兵力!
其他资料暂时不知道
‘柒’ 谁能列出世界上主要海军大国舰艇总的吨位数,包括中国的。
美国海军:编有两洋舰队,即大西洋舰队和太平洋舰队,11个航母战斗群,10个舰载机联队;主要装备有84艘潜艇、143艘大型水面作战舰艇(含航空母舰11艘、导弹巡洋舰31艘、导弹驱逐舰52艘、导弹护卫舰49艘)、2900架飞机(作战飞机1728架)、1500架直升飞机(含武装直升飞机487架),总吨位320万吨。
俄罗斯海军
17.15万人(含海军航空兵、海军步兵及海岸防御部队)。编有4个舰队,航空母舰1艘,巡洋舰:7艘,驱逐舰:17艘,护卫舰:10艘,巡逻艇:39艘,导弹快艇:54艘鱼雷艇:6艘,水雷战舰艇:72艘,登陆舰艇:25艘,支援辅助舰船:436艘,总吨位120万吨。 海军战略核力量 约1.3万人,装备战略导弹核潜艇19艘,携载弹道导弹324枚。
中国:海军现役兵力共23.62万人,占解放军总人数的10%。其中包括海军航空兵2.5万人,海军岸防部队2.5万人,海军陆战队4万人。拥有64艘水面主力军舰,55艘攻击潜艇,40多艘中型及重型两栖登陆艇、50艘导弹巡逻艇,总吨位70万吨。
日本海上自卫队:编制员额45752人,实际兵力 43668人,其中包括约3000名女军人。目前,日本海上自卫队共有各型舰艇163艘,约40万吨,大中型舰艇数量位居世界第三,其中驱逐舰和护卫舰58艘。
英国皇家海军:3.75万人,包括舰队航空兵6740人,皇家海军陆战队6740人,女性3330人。目前水面舰队的舰艇数量为28艘:3艘航母,7艘42型”伯明翰”级驱逐舰,18艘23型”诺福克”级护卫舰,吨位不明.
法国海军:现有4.949万人(包括海军航空兵和海军陆战队)。:“戴高乐”号核动力航母1艘。 直升机航母:“圣女贞德”级1艘。 导弹驱逐舰:“卡萨尔”级2艘、“絮弗伦”级2艘。 护卫舰:29艘; 潜艇:11艘,其中战略弹道导弹核潜艇4艘;战术潜艇7艘。 巡逻舰艇:40艘。 扫雷舰:21艘。 两栖舰艇:9艘。 支援舰船:30艘。 海军航空兵 3500人。装备作战飞机:52架,武装直升机32架。 海军陆战队 2000人。编有4个突击群、14个海军基地防卫队。总吨位31~32吨。
‘捌’ 第一次世界大战时,英国海军的实力
没有这方面的报告.我告诉你当时英国海军很强大.和德国打日德兰海战就能看出.
下面是报告.
自1805年特拉法尔加海战以来,英国一直保持着海上霸主的地位,它的庞大舰队耀武扬威地游戈于全球的各个海洋上。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尽管德国加强了海军力量,但在舰只数量和排水吨位上仍然落后于英国,火炮口径和数量也不及英方。因此,在战争开始后的两年半时间里,英国海军凭借其优势对德国实行海上封锁。英国的主力舰队像一条看门狗一样蹲在斯卡帕弗洛港,死死盯住了德国的大洋舰队,使其多半时间困在威廉港和不来梅港,成了名副其实的“存在舰队”。
1916年1月,莱因哈德.舍尔海军上将被任命为德国大洋舰队司令。面对实力强大的英主力舰队,舍尔这位“粗暴好斗”的老水兵认为,战争虽说是实力的较量,但摆在他面前的现实选择只有一个,要么困在港内无所作为,要么拼掉英主力舰队。如何以不占优势的德国海军去拼掉强敌呢?经过一番冥思苦想,一个富有进攻性的大胆计划在舍尔脑海里酝酿成熟:首先以少数战列舰和巡洋舰袭击英国海岸,诱使部分英国舰队前出,然后集中大洋舰队主力聚歼,继而在决战中击败英国主力舰队。为实现这一计划,舍尔用了4个月的时间,派出战列巡洋舰、潜艇和“齐柏林”飞艇,多次袭击英国东海岸。并实施布雷和侦察行动。
1916年5月31日凌晨,希佩尔海军中将按计划率领5艘战列巡洋舰、5艘轻巡洋舰和30艘驱逐舰组成的“诱饵舰队”驶出威廉港。根据舍尔的命令,这支“诱饵舰队”将沿丹麦西海岸北驶直趋斯卡格拉克海峡。这样,海峡两边地区的众多英国间谍就会将希佩尔舰队所经过位置报告给伦敦。航行中,希佩尔还让各舰的无线电发报机不停地发报,以诱使英国人上钩。
在希佩尔出发2小时后,舍尔亲自率领大洋舰队主力也悄悄地离开了威廉港。这是一支由21艘战列舰、6艘轻巡洋舰和31艘驱逐舰组成的的庞大舰队,隐蔽在“诱饵舰队”舰队之后50海里处,随时准备聚歼上钩之敌。另外,一支由16艘大型潜艇、6艘小型潜艇以及10艘大型“齐柏林”飞艇组成的侦察保障部队,已预先在英国海域和北海海域展开,严密监视英国海军动向。
与充当“诱饵”的希佩尔舰队大张旗鼓的航行相反,舍尔所率主力编队的出航保持了严格的无线电静默。同时,威廉港的无线电台仍继续使用舍尔的旗舰――“菲德勒大帝”号的呼号,同外界联络,造成舍尔海军上将及大洋舰队主力仍在港内的假象。
舍尔的计划看上去似乎无懈可击,然而,他怎么也没想到,此次行动的天机已经泄露。这是因为1914年8月,俄国在芬兰湾口击沉德国“马格德堡”轻巡洋舰后,俄国潜水员在德国军舰残骸里,意外发现了一份德国海军的密码本和旗语手册,并将其提供给英国,使英国人轻而易举地破译了德国海军的无线电密码。5月30日下午,英国海军主力舰队司令约翰.杰利科海军上将接到一份来自伦敦的绝密情报:“德国大洋舰队将于明日出航。”获悉情报后,杰利科连夜制定出一个与舍尔如出一辙的作战计划:贝蒂海军中将率领前卫舰队从苏格兰的罗赛思港出发,于31日下午到达挪威以东日德兰半岛附近海域,以期与德舰队相遇。杰利科则亲自率主力舰队从斯卡帕弗洛港出发,也于31日下午到达贝蒂舰队西北方向60海里处的海域,如果此刻贝蒂与德舰队交上火,在主动示弱后,他应将对方引向舰队主力的方向,这样杰利科庞大的舰群就会出现在德舰的侧后。凭借英舰队庞大的火力和速度,杰利科认为完全有把握歼灭出现在预想海域上的德国舰队。
5月30日晚20时30分,杰利科亲率由24艘战列舰、4艘战列巡洋舰、20艘巡洋舰和50艘驱逐舰组成的庞大舰群开出了斯卡帕弗洛港。之后,贝蒂率领由4艘战列舰、6艘战列巡洋舰、14艘轻巡洋舰和27艘驱逐舰组成的前卫舰队驶离了罗赛思港。几小时后,设伏在罗赛思港外的德国潜艇向大洋舰队发回了“敌人舰队出航”的电报。而德国的“诱饵舰队”也早在英国人的监视之下。几乎倾巢而出的两支舰队都认为自己的“诱饵战术”获得了成功,他们相向而行奔赴预定战场。这时,无论是舍尔还是杰利科,都未预料到对方舰队已经全数出动。更未预料到在不久之后,他们将亲自参与世界上最大规模的舰队决战。
5月31日14时,贝蒂海军中将率领的英前卫舰队到达了合恩礁以北海域。此时,在贝蒂舰队以东的海面上,希佩尔海军中将率领的德前卫舰队也正按平行的航线向北行驶,其后40海里处是舍尔海军上将率领的德国大洋舰队主力。贝蒂和希佩尔谁也不知道敌人就在自己不远处,眼看这两只敌对的舰队就要擦肩而过,但命运的玄妙安排硬是把这两个死对头拉在了一起。14时20分,一艘丹麦籍货轮“弗约尔”号经过日德兰半岛以南海面时拉响了汽笛。随着一声尖利的啸叫,一股浓浓的蒸气冲上天空。英巡洋舰“加拉蒂”号和德轻巡洋舰“埃尔平”号同时发现了这股异常的蒸汽,并都前往查看。当两舰共同向这艘货轮接近时,不久便相互认了出来,于是立即向各自舰队司令官发出警讯:“发现敌舰!”的信号。14时28分,“加拉蒂”号首先向德舰开炮,德舰“埃尔平”也开炮还击,双方展开了一场短暂的炮战。这幕序剧之后,一场总共有265艘各类型军舰,其中英国149艘,德国116艘和10万名左右海军官兵,在400平方英里洋面上展开的日德兰大海战很快就拉开了正剧的战幕。
希佩尔海军中将在他的旗舰“吕措夫”号上收到“埃尔平”号发现敌情的报告后,即下令所属各舰转向东南,尽量将贝蒂引向大洋舰队主力。贝蒂见希佩尔要溜,便驱舰猛追。他的行动太过急切,以至于手下4艘威力巨大的战列舰未能看清信号而掉队10多海里,结果,贝蒂对希佩尔本来是10∶5的实力降为6∶5。
15时45分,日德兰海面,英德海军的两支前卫舰队成同向异舷的航行状态,由于贝蒂在速度上稍快一些,他和希佩尔的距离越来越缩短。与此同时,双方的主力舰队――杰利科距此约20海里,舍尔距此约40海里。但在希佩尔的引诱下,贝蒂逐渐向舍尔所在的海域接近,而他自己却浑然不知。当然,希佩尔也不知道在贝蒂舰队之外,还有一支由杰利科海军上将亲自率领的规模更庞大的英国舰队,也正向这里驶来。15时48分,希佩尔命令命令各舰向21000码之外的贝蒂舰队开火,随着德舰发出的第一批炮弹,双方前卫舰队之间的战斗终于打响了。
由于德舰采用了先进的全舰统一方位射击指挥系统,火炮命中率远远高于英舰。另外,德军的穿甲弹也优于英军。双方交火后,德舰的第一次齐射就命中了贝蒂的舰队,贝蒂的旗舰“狮”号频频被击中。16时,一枚穿甲弹洞穿中“狮”号中部炮塔,并在塔内爆炸,引燃了火药袋。就在千钧一发之际,双腿已被炸断的炮塔指挥官哈维上校挣扎着通过传声管下令向弹药舱注水,才使2.6万吨的“狮”号免遭覆没的厄运。战后,哈维上校被追授维多利亚十字勋章。
16时5分,英1.9万吨的战列巡洋舰“不屈”号被2枚穿甲弹击中,发生了惊人的大爆炸,不久就连同舰上1017名官兵沉没了。之后,希佩尔下令集中火力猛轰英战列巡洋舰“玛丽皇后”号,使这艘2.635万吨的超级无畏战舰连中数弹,爆炸后一折两段,迅速沉没,全舰1275人仅有9人生还。
在短短几十分钟内,英战列巡洋舰舰2沉1伤,而德军只损失了2艘小型驱逐舰。力量对比迅速发生逆转,英军的形势岌岌可危。就在这个关键时刻,掉队的4艘英战列舰赶到,巨炮怒吼,弹如雨注,总算把贝蒂从困境中解脱出来。
在英战列舰大口径火炮的轰击下,德国舰队有些顶不住了,希佩尔指挥他的战舰,向东边打边撤,贝蒂紧追不舍。直到发现迎面而来的德国大洋舰队主力时,才发觉上当,急令他的舰队北撤,同时向杰利科发电呼救。舍尔见状下令舰队全线追击,但他万万没想到,自己钓上的“鱼”,也是他人布下的诱饵。希佩尔则复仇心切,转身率领他的舰队冲在最前面。
18时左右,杰利科的主力舰队从东北方向杀入战场,发现了德大洋舰队的位置。杰利科立即命令舰队变换战斗队形,采用海战中惯常的“T”字头战术,24艘战列舰很快排成一条1.5万码长的作战单行,向东南方向的德大洋舰队猛扑过去。贝蒂舰队也调转航向,与希佩尔舰队展开激烈的搏杀。18时20分,希佩尔的旗舰“吕措夫”号被英舰密集的炮火击中。而英国的2艘老式装甲舰也被德国的战列巡洋舰击中,一炸一沉;18时33分,1.7万吨的英第3战列巡洋舰中队旗舰“无敌”号又被德舰击中,当即炸成两段,舰队司令胡德少将连同全体舰员一同沉入海底。但英国舰队的损失并没有影响主力舰队在数量上的优势,加之杰利科成功地运用“T”字头战术,充分发挥了他的舰炮火力。而德方一艘接着一艘的排成纵行的战舰,由于前面的挡住了后面的射界,所以在发挥火炮威力方面大大受到了阻碍。更加不利的是,提前转向的贝蒂舰队,已经开始插入德国舰队的后方海面, 面对困境,加上英国水兵俘虏的供词,舍尔终于发现他所面队的是整个英国主力舰队。他没有犹豫,果断地命令各舰转向右舷。根据这项命令,德国各舰都倒转航向,作了个180度的急转弯,撤出了战斗。由于通往德国本土基地的航路被贝蒂舰队切断,大洋舰队只得向西南方向行驶,这就是说大洋舰队跑得越远,离东南方向本土基地也就越远。舍尔见杰利科没有实施追击,判断杰利科一定是把他的主力舰队部署到自己的返航航线上去了,这比追击更加可怕。于是,舍尔决定趁英国舰队变换队形时转身杀回去,从主力舰队的尾部实施突破,打破英军封锁,拼杀出一条血路,返回基地。一番琢磨之后,舍尔再次下达了全舰队转向的命令。他要打回去,与杰利科再厮杀一番。
晚上19时刚过,舍尔的舰队在杰利科舰队的左舷出现了。不幸的是,由于参谋们的计算误差,德国大洋舰队没有冲向英国主力舰队的尾部,而是直接撞入了英国主力舰队的中央,战场上又一次形成了对英国舰队有利的“T”字行作战态势。大洋舰队再度处于背向日落的方向,其轮廓清晰可见,而主力舰队仍隐没在烟雾之中。英国战列舰在8000码的距离开炮,德舰看不到英舰,只看到远方炮口处的闪光。舍尔眼见大洋舰队又一次陷入危急之境,立即下令施放烟幕和鱼雷,并命希佩尔的战列巡洋舰作“死亡冲锋”,掩护主力转向后撤。在烟幕和希佩尔的掩护下,大洋舰队又一次脱离险境。当最后一批舰只从乱军中冲杀出来时,屡建战功的“吕措夫”号已千疮百孔,无法继续航行,被迫弃舰沉没。战列巡洋舰“毛奇”号上升起了希佩尔海军中将的指挥旗。
20时,天色已渐渐地黑了下来,杰利科担心受到德军鱼雷和水雷的攻击,便没有追击,他打算先将舍尔舰队围堵在返回其本土基地的航线外,待天明之后再一举歼灭。用他的话说,“那将是皇家海军的一个精彩的白昼”舍尔同样明白,如果他的舰队未能在夜间冲出包围,那么天亮之后,他将不可能再有任何希望了。经过仔细分析和推算,舍尔决定转向东南,趁夜从主力舰队的尾部冲杀过去,然后经合恩礁水道返回基地。为此,舍尔把所有能用的驱逐舰都派出去拦截英军主力舰队,掩护大洋舰队突围。
按照舍尔的命令,德驱逐舰拼死一搏,如狼群一般,从不同的方向袭击英主力舰队,给英军造成混乱和判断失误,使杰利科摸不清德国舰队在哪个方向。23时30分,大洋舰队和英军担任后卫的驱逐舰遭遇,由此演出了日德兰大海战的最后一幕。双方借助照明弹、探照灯和舰艇中弹的火光进行着漫无目标的射击和冲撞。夜战中,英国的战列巡洋舰“黑太子”号误以为向其驶来的几个巨大黑影是友舰,便发出联络信号,结果招来4艘德国战列舰的一阵齐射,“黑太子”当即变成一团火球。德国老式战列舰“波梅恩“号、轻巡洋舰“弗劳恩洛布”号和“罗斯托克”号被英国驱逐舰的鱼雷击沉,还有1艘轻巡洋舰“埃利宾”号同已方战列舰“波森”号意外相撞而沉没。夜间战斗驱逐舰的损失是:英军5艘,德军2艘。进而切断了德国舰队与本土基地的航路。
6月1日凌晨3时,德国舰队终于从英军封锁线上杀开了一条血路,向合恩礁水域狂奔。合恩礁水域是出入德国大洋舰队的基地――威廉港的必经之地。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德国海军防御英国舰队的海上袭击,在此布下了无数水雷。水雷阵极不规则,犹如谜宫。开战以来,许多企图偷袭威廉港的英国军舰都有来无回,葬身雷区。要想通过雷区,只有德国海军高级将领才知道其间唯一的一条狭窄水道。3时30分,时间已到了黎明前最黑暗的时刻,舍尔校对了一下罗盘方位,找到水道的入口,指挥他的舰队排成一路纵队,一艘紧跟着一艘安然通过雷区,向着威廉港驶去。大洋舰队总算摆脱了英国主力舰队!雷区外,随后追来的英国主力舰队只能咆哮着鸣炮,却不敢越雷池半步。凌晨4时15分,英国海军部给杰利科发来电讯侦察通报,告诉他舍尔的舰队已安全通过了合恩礁水道,即将回到威廉港,失望的杰利科只好带着他的主力舰队悻悻地返回斯卡帕弗洛海军基地。这场盛况空前的战列舰海上龙虎斗结束了。
海战结束后,交战双方都宣称自己是胜利者,以至于如何评判它成了世界海战史上的一段着名公案。此战英国舰队共损失3艘战列巡洋舰,3艘轻巡洋舰和8艘驱逐舰,战斗吨位达11.5万吨,伤亡6945人;德国舰队共损失了1艘老式战列舰、1艘战列巡洋舰、4艘轻巡洋舰和5艘驱逐舰,战斗吨位达6.1万吨,伤亡3058人。英德双方损失比近2比1。就战术而言,德国人的确是这场海战的胜利者,大洋舰队向强大的英主力舰队发起了勇猛的挑战,希佩尔舰队重创了贝蒂舰队,舍尔准确的判断和优良的航海技术,使他成攻地摆脱了占极大优势的杰利科的追击。然而就战略而言,德国海军没能打破英国的海上封锁,全球海洋仍然是英国海军的天下,大洋舰队困在港内毫无作用,仍然是一支“存在舰队”。正如美国《纽约时报》所评论的那样:“德国舰队攻击了它的牢狱看守,但是仍然被关在牢中。”
日德兰海战是战列舰时代规模最大也是最后的一次舰队决战。在这次海战中,大炮巨舰主义遭到失败。此后,德国和其它海上强国开始研发争夺制海权的新型力量和探索新的战法。二战中出现的潜艇破袭战和航母海空决战正是这一探索的产物。
‘玖’ 英国皇家海军目前有多少军舰在世界排名多少
水面作战舰艇不算还没服役甚至还在建的20艘左右,主要是6艘驱逐,13艘护卫,没记错还有十艘核潜艇和一两艘两栖登陆舰,登陆舰可以忽略,英国皇家海军兵力远程投送的优势不在于有多少登陆舰,而是强大的完善的战备体制,登陆舰的问题可以解决,核潜艇也不用考虑,英国本土才多大点,完全够用,就算第三次世界大战爆发,毛子最大的对手是美帝,而且每艘潜艇可以装40枚左右的核导弹,一共400枚,很不错了,可以把毛子打得流鼻血了,但是水面作战舰艇实在太少,英国应该是想把所有军舰编为两个航母编队,当然这要等航母建好了来,虽然军舰少但是45型驱逐舰仍然很先进的,而且航母搭载的应该是f35b型战机战力不可小觑,皇家海军在上世纪七十年代已经全面撤退到大西洋,这点兵力完全足够防御大西洋了。皇家海军的排名我不能给出准确答案,但肯定进前十了,如果算上英国的战备体质这些以及对海军的使用经验,起码也应该是前五或者前四,最差也是前6。另外提醒一下,就如同现在国人认为英国王室没有实权只是象征一样,英国皇家海军虽然比起从前衰落了不少,但是皇家海军依然是有强大战斗力的现代化海军,不要以为毛子的海军很厉害,几十年没换过新舰不说,还不会保养,使用经验也不如皇家海军,个人认为皇家海军是略胜毛子海军的。目前的皇家海军由于航母还在建,所以论武器装备是美国,中国,法国,俄罗斯,英国。考虑上经验美国,法国,英国,中国,俄罗斯或者美国,法国,中国,英国,俄罗斯;法国,英国,中国不好排,但五常当中美国的第一和毛子的倒数第一是坐定了,英国的前四是坐定了,但这三个国家实在不好排,都是处于发展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