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英国资讯 > 邱吉尔为什么是英国首相

邱吉尔为什么是英国首相

发布时间:2022-09-01 04:40:29

A. 丘吉尔怎么成为英国首相

很偶然。
1938年9月30日,慕尼黑会议结束,英法两国接受了希特勒的要求,迫使捷克从10月1日起撤军,否则战争一旦爆发英法将不会支援捷克。在议会,只有丘吉尔等少数人还在抨击绥靖政策,他称“我们已经遭到一次完全、彻底的失败”。他的发言引起一片抗议之声,但丘吉尔还是在嘘声中结束了自己的演讲。由于其反对绥靖政策的立场,丘吉尔还曾一度遭到自己选区的保守党党部弹劾动议,最终以3比2的信任票保住自己的议席。

1939年9月1日,第二次世界大战正式爆发。丘吉尔将二战称为“非必然的战争”,认为这次战争原本在开始时就可以轻易制止,但因英国人民的“不明智、麻痹大意和好心肠而让坏人重新武装”。

战时首相

1939年9月1日战争爆发后的数小时,张伯伦召见丘吉尔,邀请他加入战时内阁。丘吉尔被重新任命为海军大臣。由于战事进展不顺利,下院议员们在1940年5月对张伯伦政府提出不信任动议案,将矛头指向张伯伦。

1940年5月8日,张伯伦向国王提出辞呈,并建议由丘吉尔组阁。

B. 丘吉尔为什么能成为英国历史上最伟大的首相

丘吉尔为什么能成为英国历史上最伟大的首相?
历史妞2016-05-07 06:21:51吉尔 丘吉尔 英国 阅读(9905) 评论()
声明:本文由入驻搜狐公众平台的作者撰写,除搜狐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搜狐立场。举报

丘吉尔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反法西斯同盟的“三巨头”(罗斯福、丘吉尔、斯大林)之一,他领导英国人民赢得了第二次世界大战,是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坚定组织者和推行者,因此被认为是20世纪最重要的政治领袖之一。
丘吉尔曾三次参与首相竞选,并于1940-1945年及1951-1955年期间两任英国首相。时至今日,丘吉尔依然被大多数英国人看作是英国历史上最伟大的首相。

丘吉尔集政治家、历史学家、画家、演说家、作家、记者等多重身份于一身,是世界上唯一一个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伟大政治家。他曾凭借《不需要的战争》获得了1953年诺贝尔文学奖,并着有《第二次世界大战回忆录》《英语民族史》等巨着。此外,丘吉尔还曾获得过诺贝尔和平奖提名。而在2002年BBC举行的一个名为“最伟大的100名英国人”的调查中,丘吉尔被选为有史以来最伟大的英国人。
为什么丘吉尔能成为英国历史上最伟大的首相?毋庸置疑,这必然与他在反法西斯战争中带领英国人民取得胜利密不可分。但是,除了他在二战中功不可没的功绩外,他的个人魅力(品行、高风亮节,无论什么褒义词放这都不过分)也是一个加分项。
1945年意大利和德国已经投降,二战即将结束,英国的战时内阁也必须解散。于是丘吉尔主动辞职,并参与大选。丘吉尔信心满满、认为凭借在战争中的功劳定能顺利当选。结果却在大选中惨败,最终工党领袖克莱门特·艾德礼当选首相。
丘吉尔虽然落选,但是在大选失败之后他的言行又一次显示了他的伟大。当然,这得从丘吉尔与斯大林的对话说起:
原来,斯大林得知丘吉尔落选之后,就对丘吉尔说,“英国人民太忘恩负义了,是首相大人你把他们从法西斯的战火中拯救出来的,现在他们居然把你给抛弃了”。
但是丘吉尔却当着斯大林的面说了一句很经典的话,正是这句话显示了丘吉尔的伟大。
“对伟大人物的忘恩负义,是一个伟大民族的标志”,丘吉尔引用了古希腊作家普鲁塔克的这句名言来回答斯大林的问题。
对于“背叛”他的民众,丘吉尔不仅没有怨言,反而认为这是伟大民族的标志。由此可以看出丘吉尔的高风亮节。
正因为如此,丘吉尔才成为英国历史上最伟大的首相。

C. 丘吉尔哪一个国家的

丘吉尔是英国人,为英国首相,全名为温斯顿·丘吉尔,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带领英国人民取得反法西斯战争伟大胜利的民族英雄,是与斯大林、罗斯福并立的“三巨头”之一,是矗立于世界史册上的一代伟人。
丘吉尔出身于声名显赫的贵族家庭。他的祖先马尔巴罗公爵是英国历史上的着名军事统帅,是安妮女王统治时期英国政界权倾一时的风云人物;他的父亲伦道夫勋爵是上世纪末英国的杰出政治家,曾任索尔兹伯里内阁的财政大臣。祖先的丰功伟绩、父辈的政治成就以及家族的荣耀和政治传统,无疑对丘吉尔的一生产生了十分巨大的影响,在他成长为英国一代名相的过程中具有关键性作用。

D. 丘吉尔为何会成为首相兼国防大臣

1940年5月10日,温斯顿-丘吉尔,英国对希特勒搞绥靖政策的激烈批评者,于今日自豪地以首相身分步入下院,发表了第一篇首相演说。
“我能奉献给国民的没有其它,”丘吉尔说:“只有热血,眼泪和汗水。”
丘吉尔是在张伯伦辞职之后,3天前应英王乔治六世要求,组建一届新政府的。张伯伦是在工党和他本党保守党的日益增长的压力之下被迫辞职的。
温斯顿-丘吉尔(18741965),英国政治家。出身于贵族世家。1894年毕业于皇家军事学院,1895年从军,曾参加英国在印度、苏丹和南非的战争。
1906年作为自由党议员进入下院,历任各届政府大臣。1919年1月出任陆军大臣,积极参与武装干涉苏俄。1922年退出自由党,后加入保守党。30年代反对绥靖政策,主张增加军备开支,反对签订《慕尼黑协定》。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后,出任张伯伦政府的海军大臣。德国进攻法国后,张伯伦被迫下台。
1940年5月10日,丘吉尔出任联合政府的首相兼国防部长,组成战时内阁。丘吉尔决心把反对希特勒德国的战争进行到底。战争初期,英国遭受一系列失败。法国投降后,希特勒企图诱使英国和谈,遭丘吉尔拒绝。于是德军对英伦三岛狂轰滥炸,但未能迫使英国屈服。丘吉尔在国内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以应付战争。1940年5月22日通过了紧急权力法案,增加了政府在战时对全国的经济生活和人力物力的控制。1940年5月建立国民自卫队,增强英国防卫力量。1941年苏联和美国卷入战争后,英国立即与各反法西斯国家携手合作。1941年7月12日英苏在莫斯科签订对德作战联合行动协定。1941年8月14日,丘吉尔和罗斯福发表了《大西洋宪章》。丘吉尔还与罗斯福、斯大林在战争后期进行了一系列会晤,召开了开罗会议,德黑兰会议和雅尔塔会议,讨论对德、日作战的问题,同时针对战后世界的安排达成了一系列协议。丘吉尔领导英国人民为战争的胜利作出了贡献。
1945年5月8日欧洲战事结束。7月英国举行大选,丘吉尔失败而辞职,让位给工党政府。
1946年3月5日,丘吉尔在美国发表了《富尔顿演说》,主张英美联盟,对抗苏联,揭开了“冷战”序幕。1951年10月议会选举,保守党取胜,丘吉尔再次出任英国首相。在第二任内,基本上保持了工党政府的部分企业国有化政策和社会福利政策。在防务领域试制成功第一颗原子弹,成为第3个拥有核武器的国家。在对外政策方面,把英美联盟作为对外政策的基础,对苏联采取强硬态度。1954年10月促成了《伦敦一巴黎协定》的签订,使西德加入北约,同年9月英国参加了“东南亚条约组织”,随后又加入“中央条约组织”。1955年4月5日,丘吉尔因年龄和健康原因辞职。
1953年丘吉尔被封为爵士,获嘉德勋章,同年获诺贝尔文学奖。着有《世界危机》、《英语民族史》、《第二次世界大战回忆录》等。1965年1月24日逝世。

E. 丘吉尔是如何成为首相并掌握了最高军事领导权的

丘吉尔利用各种机会批判张伯伦的对外政策,同时他的预言屡被证实,因此广大民众将重任寄托在了他身上。

波兰遭到德国和苏联入侵,英法两国本应该根据它们同波兰订立的同盟条约给波兰提供一切援助。而张伯伦却试图同德国谈判解决波兰问题。但9月2日,下院发表了一场危及政府的辩论。议员们要求英国履行对波兰的义务。

就在德国进攻波兰的当天,丘吉尔接到了内维尔·张伯伦的邀请,请他晚上到唐宁街10号。会见时,张伯伦提议他进入政府工作并成为战时内阁阁员。丘吉尔立即表示同意。在他们谈论战时内阁人选问题时,丘吉尔乘机把自己的几个追随者拉进内阁。

9月3日,张伯伦被迫在下院宣布英国同德国处于战争状态,丘吉尔在政府内任海军大臣和阁员。他并不满足于此,他想得到首相职位。他认为,能否取得首相职位,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下院压倒多数的保守党。因此,开战后,他不再批评保守党领袖张伯伦,他极力表明,他在内政、外交以及战时政策的一切问题上都要同张伯伦真诚合作。

虽然同德国宣战,但张伯伦不想打这场战争,历史上把1939年9月到1940年5月这段时间称为奇怪战争时期,这时英国对德战争实际上并未采取实际的行动。丘吉尔对这条路线并不赞赏,可是他并没有公开批评张伯伦。他只是小心翼翼地进行着抗德工作。他在海军部的工作非常紧张。“奇怪战争”期间,海军的活动最积极。丘吉尔每天工作18小时,在他的领导下,把商船队编入海军护航舰队,制订了对德国的海上封锁计划,组织建造新军舰和搜索德国潜艇。

丘吉尔还同美国总统罗斯福建立了直接联系。罗斯福沉着、冷静、明智而富有远见,他预见到英国政治的未来属于丘吉尔。从那时开始,丘吉尔和罗斯福便长期通信,直到欧洲战争结束为止,双方通信达千封之多。

“奇怪战争”不能无限期地拖延下去。苏联在德国进攻波兰的第二天便从东边入侵波兰,最后苏德瓜分了波兰。1939年底,苏军又侵入芬兰。在丘吉尔的敦促下,英法政府对芬兰提供了各种援助,并派援军支援芬兰人民的反侵略斗争。

本来,张伯伦希望看到苏德二虎相争,但出人意料的是苏德竟结成了事实上的同盟,对英法及其盟国构成威胁。这使丘吉尔不得不回到敌视苏联的立场上。苏芬战争中苏联胜利,这是苏联强大而英法不能控制的结果。

波兰被瓜分,紧接着,希特勒又占领了挪威和丹麦,这种局势激起了英国人民和下院对张伯伦的强烈不满。1940年春天,多数下院议员都迁怒于张伯伦,表示政府无能是显而易见的,应当辞职。在对政府的信任投票中,张伯伦惨遭失败,政府必须辞职。丘吉尔成为首相无可争议的继承人。但张伯伦则想支持哈利法克斯组阁政府,但由于得不到丘吉尔的支持,因此不敢轻举妄动。

与此同时,德国在西线发动了进攻,袭击了法国、比利时、荷兰。张伯伦本来想利用这一局势握住首相大权不放,他认为战争紧急的情况下,任何人不能强行改组政府。但下院拒绝了他,他只好到白金汉宫向国王递交了辞呈。国王终于在1940年5月10日下午授权丘吉尔组阁政府。

丘吉尔终于取得了梦寐以求的大权。后来他回忆当时的心情时写道:“我在大约3点钟上床时,强烈地感到自己如释重负。我终于获得了指挥全局的大权。我觉得我是幸运的人,我以往的全部生活不过是为了这个时刻,为了承担这种考验而进行的一种准备罢了”。

丘吉尔对自己充满信心:“我想我对全局了如指掌,深信自己不会失败。因此,虽然我迫切地盼望天明,但我却睡得很熟,而且不必在梦中去追求安慰,因为现实比梦想更加美妙。”

5月13日,丘吉尔在下院发表了简短演说,他说:“我没有别的,只有热血、辛劳、眼泪和汗水贡献给你们。”接着他又说:“你们要问,我们的政策是什么?我的回答是,竭尽一切可能和投入全部力量在海上、陆上和空中进行战争,这就是我们的政策。你们要问,我们的目标是什么?我可以用一个词来答复:胜利!不惜一切代价去争取胜利,无论道路多么遥远和艰难也要去争取胜利。”

丘吉尔除了任首相以外,还接受了下院领袖和国防大臣的职务,实际上掌握了最高军事领导权。

F. 丘吉尔是怎么当上首相的

波兰被瓜分,紧接着,希特勒又占领了挪威和丹麦,这种局势激起了英国人民和下院对张伯伦的强烈不满。1940年春天,多数下院议员都迁怒于张伯伦,表示政府无能是显而易见的,应当辞职。在对政府的信任投票中,张伯伦惨遭失败,政府必须辞职。丘吉尔成为首相无可争议的继承人。但张伯伦则想支持哈利法克斯组阁政府,但由于得不到丘吉尔的支持,因此不敢轻举妄动。

与此同时,德国在西线发动了进攻,袭击了法国、比利时、荷兰。张伯伦本来想利用这一局势握住首相大权不放,他认为战争紧急的情况下,任何人不能强行改组政府。但下院拒绝了他,他只好到白金汉宫向国王递交了辞呈。国王终于在1940年5月10日下午授权丘吉尔组阁政府。

G. 为什么丘吉尔被誉为“最伟大的英国人”

温斯顿·伦纳德·斯宾塞·丘吉尔( Winston Leonard Spencer Churchill,1874年11月30日-1965年1月24日),英国政治家、历史学家、画家、演说家、作家、记者,出身于贵族家庭,父亲伦道夫勋爵曾任英国财政大臣。

温斯顿·伦纳德·斯宾塞·丘吉尔1874年生于英格兰牛津郡伍德斯托克。1940年至1945年和1951年至1955年两度出任英国首相,被认为是20世纪最重要的政治领袖之一,领导英国人民赢得了第二次世界大战,是“雅尔塔会议三巨头”之一,战后发表《铁幕演说》,揭开了冷战的序幕。他写的《不需要的战争》获1953年诺贝尔文学奖,着有《第二次世界大战回忆录》16卷、《英语民族史》24卷等。丘吉尔是历史上掌握英语单词数量最多的人之一(十二万多),被美国杂志《人物》列为近百年来世界最有说服力的一大演说家之一,曾荣获诺贝尔和平奖提名。从1929年到1965年,连续36年担任英国布里斯托大学校长。2002年,BBC举行了一个名为“最伟大的100名英国人”的调查,结果丘吉尔获选为有史以来最伟大的英国人。

英国首相温斯顿·丘吉尔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带领英国人民取得伟大胜利的民族英雄,是与斯大林、罗斯福并立的“三巨头”之一,是矗立于世界史册上的一代伟人。

《星期日泰晤士报》评论说:“今天,温斯顿·丘吉尔不仅是英国精神的化身,而且是我们的坚强领袖。不仅英国人,整个自由世界都对他无比信任。”还值得注意的是,丘吉尔是有名的顽固反共人物。但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关键时刻,在处理对苏关系问题上,他以一个杰出政治家的巨大勇气和高度灵活性,从英国人民的根本利益出发,完成了英国政治和他本人政治生涯中的重大历史性转折,毫不犹豫地与苏联结为盟国,使不同意识形态下的反法西斯力量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结成了统一战线,从而保证了赢得战争的最后胜利。斯大林称赞丘吉尔是“百年才出现一个的人物”。

丘吉尔还可以称之为预言家、发明家、战略家、外交家。他早在三十年代对未来战争中的一些重大技术发展所作的预见后来都变成了现实;他以超乎寻常的惊人敏感和极大的勇气,冒着和平主义浪潮的巨大压力和“在政治上几乎有被消灭的危险”,一天也不放弃向国人发出预言式的战争警告,使英国人作好了战争来临的精神准备。他在用雷达侦察来袭敌机的方法正式使用前4年就提出对此问题的研究。他因动用海军经费改进和大量建造“陆地行舟”,使轮式装甲汽车演变成为威力巨大的现代坦克而被尊为“坦克之父”。他主持制定了“二战”中的许多战略计划。他亲自有意培育了在当时乃至后来左右世界政治格局的英美关系。总之,丘吉尔是一位人生内涵极为丰富的传奇人物。

连他政治上的对手也说:“丘吉尔是大家一致认为永远不能成为首相的人,可是他同样也是在这危急关头获得大家一致欢迎,认为是唯一可能出任领袖的人。”;“人们不能不喜欢他,他的才能与朝气是无与伦比的。”

丘吉尔的声望没有因为他的去世而丝毫的暗淡。时至今日,丘吉尔依然被大多数英国人看作是最伟大的首相。在2002年由BBC主办的“最伟大的100名英国人”票选活动中,丘吉尔高居榜首。

丘吉尔在世人心目中已成为英国人民英勇不屈的斗争精神的集中象征。

H. 为什么英国人会选择丘吉尔代替张伯伦担任英国首相

有句话叫做“此一时,彼一时”,这一点在丘吉尔当选,接替张伯伦成为英国首相这件事情很能说明问题。二战爆发前,很长的时间里实际上大家都没有意识到德国崛起的纳粹党有什么威胁性,当时张伯伦还曾经去德国造访过希特勒,并且受到了热情的接待。

当然,总体上来讲,丘吉尔继任之后也是不辱使命,甚至可以说是在未来英国以及国际社会上十分重要的政治人物。比如说他在当上首相之前就对英国的军队配置以及陆海空军的能力有过评估,在当海军大臣的时候还对一些制度进行过十分合理且具有远见性的调整。可以说是当时英国政坛里最了解英国需要什么的人。

I. 丘吉尔是个什么人

丘吉尔是英国首相,并领导英国人民取得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胜利,被认为是20世纪最伟大的 政治 领袖之一。下面是我搜集整理的丘吉尔是个什么人,希望对你有帮助。

丘吉尔是个什么人
出生于1874年11月30日的温斯顿·丘吉尔一生极具传奇色彩,经历了人生的酸甜苦辣,也曾体验无限的风光与荣耀。他在政治、 绘画 、演说等多个方面都表现出色。对于温斯顿·丘吉尔是一个怎样的人这一问题,有人称他是一个全才。

他在 教育 领域、文学方面有着很多功绩,他的作品《不需要的战争》在1953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他曾两次担任英国首相,领导英国人民取得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胜利。有人说没有他,就没有英国二战的胜利。他从没有接受过教育,却有一身的才华,这完全是他 自学 的结果,由此可以看出温斯顿·丘吉尔是一个有决心、有毅力的人。他曾说过:A pessimist sees the difficulty in every opportunity; an optimist sees the opportunity in every difficulty,这句话的意思是:悲观的人在机会里看到困难,乐观的人却在困难里看到机会。这句话被许多人当做名言在践行,而他自己也是乐观主义者。

他一生中经历过多次议员选举,他在演讲时,挥洒自如,给人以心灵的安慰。他还拥有着强烈的 历史 责任感,指挥有方,多次带领军队取得胜利,成为英国人民心中的英雄、榜样。对于温斯顿·丘吉尔是一个怎样的人这一问题,每个人心中都有自己的答案。但人们对温斯顿·丘吉尔是一个怎样的人这个问题给出的答案,一直都是褒义的。温斯顿·丘吉尔实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
丘吉尔为什么获得诺贝尔文学奖
英国是世界上较早实行普选制的国家,首相的选择同样也是采用的普选制。作为英国最为有名的首相之一,温斯顿·丘吉尔的大名早已响彻全球。他之所以能够获得如此名声,不仅是因为他的长袖善舞,是英国历史上伟大的战略家,而且他还是一位极有天赋的画家和作家,可是很少有人知道温斯顿·丘吉尔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但不可否认他是唯一一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英国首相。

丘吉尔出生于英国的一个贵族家庭,父亲是一个杰出的政治家,优渥的家庭背景使他儿时生活过的十分舒服,尽管生性顽皮但并不影响他的前景,依稀记得丘吉尔 毕业 时成绩很差,毕业后的丘吉尔因为父亲去世而进入军队成为一名军人,军营的生活使他热爱上了写作,他成为了一名随军记者,并从此有了创作的 兴趣 。

由于丘吉尔是亲身经历了战争的,所以他笔下的触觉比之常人更加灵敏,所以他的作品也深受民众的喜爱。后期丘吉尔成为了英国的首相,对于政治的认识更加深刻,有时这成为他写作 灵感 的源泉,将政治融入到作品中,从英国领导人的角度来看待战争、描述战争显得更加真实,更容易引起读者的兴趣。

1953年,丘吉尔最着名的作品《第一次世界大战回忆录》荣获了诺贝尔文学家,他也成为唯一一位获得此项殊荣的英国首相。
丘吉尔是怎么死的
温斯顿·丘吉尔是一位伟大的政治家,二战期间拯救了英国。1965年1月24日,英国首相温斯顿·丘吉尔逝世,当时他已是九十一岁高龄,死于中风。

温斯顿·丘吉尔逝世后,英国政府为他举行了庄严隆重的国葬,这场国葬共有110多个国家的代表参加。他的灵柩停放在西敏寺里,这样方便全国民众前来哀悼,民众吊唁完毕后,又用火车把灵丘吉尔的灵柩运到他的诞生地。他的诞生地是布伦海姆宫,人们把他的灵柩停放在附近的布雷顿教堂公墓中,最后把丘吉尔的遗体与父母的遗体合葬在一起。史学家称这是对丘吉尔一生奋斗出的成就的最大肯定,他在二战期间所表现出的不畏强权、顽强抵抗、追求自由的精神,是全人类共同的精神财富。

温斯顿·丘吉尔逝世,对英国来说标志着一个时代的结束和另一个时代的开始。即使丘吉尔去世了,但他的功绩却永远留在英国人们心中。他是一座里程碑,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领导英国人民取得胜利。他 爱好 学习,热爱演讲,有强烈的使命感与责任感。丘吉尔曾说过:我的奉献,只有鲜血、辛劳、眼泪与汗水。这句话被当时的人们引为经典,被士兵们争相效仿,他成为人民心中的楷模。评论家们指出,温斯顿·丘吉尔逝世只是他肉体的离开,他的精神永远留在这个世界。

J. 丘吉尔是如何成为英国首相的历史背景 社会政治什么的

一战后的英国迷漫着和平主义的气氛,从政党领袖到平民百姓都鼓吹裁军,人民天真地相信,一战后将再也不会有一场如此残酷的战争了。丘吉尔是议会中极少数反对裁军,并警告德国正在撕毁《凡尔赛条约》的人。丘吉尔警告,希特勒的法西斯独裁将给欧洲带来灾难,如果不立即阻止甚至可能导致文明的毁灭,他督促英国应当重整军备,并鼓励盟友法国加强军事势力,而不是“裁减你的武器,增加你的义务”。但是多数人都将他的警告视为危言耸听。 1936年3月7日,阿道夫·希特勒在德国国会宣布,德国军队已经重新占领了莱茵兰非军事区。对这一明确违反《凡尔赛条约》的行为,英法两国都未表示强烈的反对,只有丘吉尔警告这么做不仅违反条约,而且对荷兰、比利时和法国都造成威胁。丘吉尔再次呼吁,英国应该向法国提供协助,以维持欧洲大陆的权力平衡。 1938年3月11日,纳粹德国兼并奥地利;4月,在希特勒的教唆下,位于捷克斯洛伐克境内日耳曼人的聚居区苏台德地区的纳粹头子提出自治。7月英国首相尼维尔·张伯伦派出的代表团访问捷克,讨论和平解决苏台德问题。9月15日,实行绥靖政策的张伯伦亲自访问慕尼黑,与希特勒商讨苏台德问题。会谈中希特勒明确提出要捷克斯洛伐克割让苏台德,张伯伦表示同意,在得到法国的首肯后,两国驻捷克的公使于9月20日拜会总统贝奈斯,极力游说他接受希特勒的要求。得知消息后丘吉尔向伦敦新闻界发表了一份声明:“这无异是西方民主国家向纳粹武力威胁的彻底投降……”。但是情况到9月22日进一步恶化:希特勒提出了具体的时限:捷克政府必须在9月28日下午2时之前作出决定,否则德国就将发起进攻,英国的内阁表示无法接受,战争一时间似乎近在眼前。 9月28日,由墨索里尼出面邀请英法德意四国领袖到慕尼黑召开会议,一直幻想避免战争的张伯伦喜出望外,于次日赶到慕尼黑。丘吉尔认识到张伯伦有可能做出让步,因此想提议由反对党人和保守党中持反对意见的人士发表一个联合声明,敦促张伯伦坚持立场,但是无人附议。9月30日,慕尼黑会议结束,英法两国接受了希特勒的要求,迫使捷克从10月1日起撤军,否则战争一旦爆发英法将不会支援捷克。张伯伦带着希特勒一份保证不会有进一步领土要求的声明回到伦敦,以胜利者的姿态接受欢呼:“在我国历史上这是第二次把光荣的和平从德国带回唐宁街。” 在议会,只有丘吉尔等少数人还在抨击绥靖政策,他称“我们已经遭到一次完全、彻底的失败”。他的发言引起一片抗议之声,但丘吉尔还是在嘘声中结束了自己的演讲。由于其反对绥靖政策的立场,丘吉尔还曾一度遭到自己选区的保守党党部弹劾动议,最终以3比2的信任票保住自己的议席。 1939年3月13日,德国吞并了捷克的剩余部分,斯洛伐克则在德国的支持下独立,宣告绥靖政策的彻底失败。张伯伦3月31日在下院发表演讲时保证,如果波兰遭受侵略,英国将予以支持。5个月后,第二次世界大战正式爆发。丘吉尔后来将二战称为“非必然的战争”,认为这次战争原本在开始时就可以轻易制止,但因英国人民的“不明智、麻痹大意和好心肠而让坏人重新武装”。
9月1日早晨,战争爆发后的数小时,张伯伦召见丘吉尔,邀请他加入战时内阁。9月3日,丘吉尔被重新任命为海军大臣。由于战事进展不顺利,下院议员们在1940年5月对张伯伦政府提出不信任动议案,将矛头指向张伯伦。5月8日,张伯伦政府仅以81票的多数获得信任案,但是张伯伦感到他无法继续执政,因此准备组建联合政府,并让出首相位置。他原本希望由外交大臣、绥靖政策的积极贯彻者哈利法克斯勋爵接任,但是无法得到丘吉尔的支持。张伯伦十分清楚,一旦丘吉尔离开内阁就要垮台。此外工党也向张伯伦施压,十分明确地向他表明,工党将不会再支持由张伯伦或其亲信所领导的内阁。于是张伯伦只得向国王提出辞呈,并建议由丘吉尔组阁。 5月10日下午6时,国王召见丘吉尔,令其组阁;一小时后丘吉尔会见工党领袖艾德礼,邀请工党加入内阁并获得支持。3天后丘吉尔首次以首相身份出席下议院会议,发表了着名的讲话:“我没有别的,只有热血、辛劳、眼泪和汗水献给大家……你们问:我们的目的是什么?我可以用一个词来答复:胜利,不惜一切代价去争取胜利,无论多么恐怖也要争取胜利,无论道路多么遥远艰难,也要争取胜利,因为没有胜利就无法生存。”下议院最终以381票对0票的绝对优势表明了对丘吉尔政府的支持。

阅读全文

与邱吉尔为什么是英国首相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印度落后中国多少钱啊 浏览:660
越南号码抖音怎么设置网络 浏览:960
中国护照意大利签证怎么办 浏览:718
中国原子弹用了多久成功 浏览:450
俄罗斯到越南飞机票多少钱 浏览:759
二战日本占地过的中国哪些地区 浏览:187
印度社会主义国家有多少人口 浏览:381
伊朗核问题和中国有什么关系 浏览:687
越南游哪些景点 浏览:807
印尼有什么直播软件 浏览:459
印尼沐浴露什么牌子 浏览:821
印度为什么撤侨 浏览:166
江津意大利留学怎么选 浏览:13
从中国坐船去英国最快要多久 浏览:935
印尼军导弹多少枚2019 浏览:838
安卓怎么看越南抖音 浏览:87
琅勃拉邦在越南哪个省 浏览:667
越南10000元兑人民币多少钱 浏览:582
印度的边界有多少兵 浏览:704
印度洗衣液加工厂投资多少钱 浏览:5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