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英国资讯 > 英国夏令教育怎么样

英国夏令教育怎么样

发布时间:2022-09-02 10:39:00

㈠ 英国简介

地理位置:
位于欧洲西北部。比北京时间晚8个小时;实行夏时制时,每年3-10月间比北京时间晚7小时。

面积:

约24.24万平方公里。

气候:

全岛属于海洋性温带阔叶林气候,湿润、温和,季节间的温度变化很小,雨天较多。

全年分两季:自4-9月是春夏季,晴朗、暖和,从10月到翌年3月是秋冬季,潮湿、阴寒而昏暗。最冷的1月份的平均气温,北部为3.5-4.3度,南部为5度;最热的7月份的平均温度,北部为14度,南部为16度。

人文:

人口为5,920万,其中华人约20万。居民多信奉基督教新教。官方和商业通用语为英语。在威尔士的某些地区,英语和威尔士语同时并用。威尔士北部用克尔特语,苏格兰西北高地及北爱兰用盖尔语。

经济:

西方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私人对外直接投资累积额仅次于美国,居世界第二位。伦敦是着名的国际金融中心之一。

农业高度发达,农业技术水平和劳动生产率均位于西欧国家前列。畜牧业净产值占全部农业产值的70%以上;种植业以谷类作物和园艺作物为主;渔业发达。

工业技术先进,包括电子、生物技术和新型器材等部门;拥有西欧规模最大、门类最齐全的航空航天工业,是世界上仅次于美国和俄罗斯的第三大航天工业国;是西欧第二大化学工业国;汽车工业在经济中位置重要,是主要出口部门之一;1956年英建成世界上第一座大型核电站;是世界上技术最先进、效率最高的造船工业国之一;具有世界上最大的多道加工型公司、规模最大的毛纺织工业部门之一,最大的毛纺织品公司。

英国航空公司是世界最大的航空公司之一。其载客人数和周转量居世界各航空公司之首。

英国电信公司的公共电信网是世界上最大的电信网之一。

英国广播公司、路透社等世界闻名。共有135种日报,周刊2,000多种,期刊7,000多种,均由私人控制。

金融体系由中央银行、商业银行和其它金融机构组成。在银行体制中还包括保险公司、信托投资银行、储蓄银行、证券交易所等。伦敦金融城集中800多家银行和金融机构。

教育:

实行5-16岁义务教育制,基本无文盲。

全国有2,000余所高等教育机构,其中包括有60余所综合大学,近30所理工大学,16所苏格兰中心高等学院,以及50多所其它从事高等教育的学院及学校,共开设超过2万门的本科和研究生课程,每年大约有10万名来自世界各地的学生来英国就读。

全日制学生(每天上课3小时,每周上课15小时)经当地就业部门批准,领取工作证和报税卡,可每周工作20小时。

如果你在英国上的课程为六个月或以上,你就可以享受在国家健康中心(the British National Health Service、简称NHS)免费看病的福利。该项福利同样适用于你的配偶和16岁以下的孩子、虽说看病是免费的,但处方上的药物还得自己付钱。

旅游:

英国为世界上最发达的旅游国家之一。着名旅游点有:白金汉宫、温莎堡、大笨钟、塔桥、圣保罗大教堂、大英博物馆、格林威治天文台、爱丁堡等。

格林威治时间:

是指经线零度(即子午线)所经地区的当地时间,由于子午线穿越伦敦附近的格 林威治市,故称格林威治时间。格林威治时间与英国时间相同,也是用以计算全球不同地区时间的基础。

英国的夏令时间从每年三月底开始,至十月底结束(该月份的最后一个周日)。 实行夏令时间期间, 英国时间会较格林威治时间快一小时, 借此尽量利用日光。

㈡ 2011sts英国牛津夏令价格

古雅、宁谧和纯朴,是牛津留给访古者最初印象。牛津大学城(The University City of Oxford) 是在伦敦西北方,路程约六十英里。

从伦敦到牛津开车需要二小时,这一段公路两旁的风光,充分显示出英国乡村的殷实与整洁。除了一望无际的草原和农作物外。尖顶、红瓦、白墙、黑色的木梁柱的农舍,错落点缀在远近。
庄舍旁,牛马放牧,绵羊成群,悠然草。草地一整片一整片的,间杂点缀着稀落的高大老树,俨然成为园艺中“自然学派”的独树景观。

这样风光如画的景色,其本身便成为观光的对象,一年四季,各国来的游客,穿梭在古旧的巷 之间,热闹的音乐及戏剧活动,更吸引了无数艺术爱好者。静静地站在教堂墓园边的街角,整个城镇呈现是一幅历史和现代文明,相互交融的宁静景色。

牛津是中古世纪时期,泰晤士河上的重要渡囗。所谓津者,渡囗之意也,小城因此而得名。牛津地理位置,又居于南英格兰的中心,所以也成为当时陆路要冲。南船北马交会,一个繁荣而热闹的市集,逐渐在这里形成,虽然渡囗已不复存在,但当时的老渡囗遗址,仍然经常徘徊着热闹的访古者。河上荡泛的游舫,双双对对男女的撑船,加上堤岸上拥挤的游客,更能勾勒出一幅当年渡囗的繁荣景象。

牛津与剑桥二校享誉全球,其地位之特殊除渊源于英国上层社会,另外历史悠久与独特的学制,在英国社会里牛剑(Oxbridge)一词即代表二校的简称。在牛津大学八个世纪的历史中,确实造就了无数优秀人才。在政界更有十三位英国历代首相,来自牛津,甚至当代的柴契尔夫人,也是。牛、剑虽然齐名,但二校互不称臣,这也反映了大不列颠王国(Great Britain) 英国子民一般“高傲”心态的评语。牛、剑两校每年一度的划舟比赛,更是证明强弱高低的写照。

牛津大学的组织,相当复杂而难懂。这主要“大学”一词,对牛津人而言,有异于我们一般所了解的涵意。英国人称之“牛津大学城”(The University of Oxford),才符合事实。在牛津的地图上,我们找不到一个大学校园的固定地界,倒是散见各区不同学院。在牛津,若要问:“牛津大学在那 ?”,必定没有人答得出来。英国人,一提起牛津时,要把头抬高,仰起脸,庄重地念着“Ox-Ford”,那个O字要圆而重,才能表示尊重,才是对学术的敬意。

牛津大学的创始故事颇为传神,根据当地人的说法,牛津大学创始于一一六七年,当时亨利二世,下令召回正在巴黎留学的英国学生。因为他希望:“英格兰不致缺乏服务上帝及国家的优秀人员”。为了安置召回的学生,乃有牛津大学的创立。换言之,牛津大学的成立似乎是因早期“人才外流”的问题。

英国人英语发音与用字与美国人囗音各异。就是不列颠联合王国的四个主要地区囗音也差别很大。听爱尔兰人讲话之后,就不难想象美国人囗音是从何处演变而来;苏格兰和威尔斯两地人的囗音在外国人听来都很特别,威尔斯人的英语尤不易懂。英格兰人的英语比较容易听懂,但是英格兰的各个城市间,发音仍有些微的区别;不过初来英国的外国人不易发现。大体说来英格兰的发音分为南部音与北部音。现在南部音被认为是标准音,BBC播音员讲的都是南部音。

此外,还有所谓国王英语(King's English),也就是王室和贵族所讲的英语,发音与用字与普通一般人讲话稍有不同,就像听北平人讲国语一样,一般人学不来,就是有这份天份学那种腔调,也会令人嘲笑。学术界还有所谓牛桥囗音(Oxbridge Accent),即指牛津剑桥两大学的固然不宜讲,就是连用词也差异很大。

目前牛津大学是由三十五所学院及由教会设立的五所永久私人学院(Permanent private halls)合组而成。除七所学院以招收研究生为限外,其馀二十八所学院及五所永久私人学院均招收大学部学生(或兼收研究生)。这些学院,有些是仅收男生 (如Oriel)或女生 (如St. Hilda's、St. Hugh's 及 Somerville三校),而多数是两者兼收的。就学院本身而言,都各自拥有相当自主的管理权力。学院订定自己的院规,筹募所需的财务来源,并招收自己所选择的学生。不过任何人欲至牛津大学就读,均须同时获得大学系所及学院入学的同意,方视为正式被许可入学之规定,亦为牛津、剑桥两校特殊之处。

学院最大功能除要照料学生食宿外,并安排各类体育、团体社交活动,负责指派导师(tutor) 照顾学生。由于各学院财务状况不一,有的学院很有钱,有广大的场地及良好的设备或福利,像客房(guest house)、图书馆及研究室等。

而大学所扮演的角色,主要是向外代表各学院,统一安排全校课堂讲授(lecture)及讨论会(Seminar),以及统一颁发毕业文凭等工作。因此就实质情况来看,学生和所属学院的关系,远超过了大学。

学院的主要功能在提供膳宿及导师,所以各学院有专精领域,限制申请者所就读之科系。由于各学院师资设备叁差不齐,招收学生人员互异,住宿年限规定也不尽相同。像Nuffield College以社会科学为主,每年仅招收二十五名研究生,但每位研究生一旦获准入学,即配有研究室,其图书设备亦相当齐全,该学院号称全校最有钱的学院。

申请牛津大学入学许可时,申请表上即有一栏,要申请者选列四所学院,按喜好顺序排列。此一顺序关系能否获准入学。如将较有名气之学院列于其他学院之后,则获准入学机会就大打折扣。因此,填写申请表之前,必须详细阅读牛津大学简介,就所学专长之学院先予申请,最好是能事先与学院专家教授取得联系,就你的研究计画与所发表之文章一并送上,如果能获得学院教授的青睐,那就等于获准入学,教授自然会主动向学院入学许可办公室(Oxford Colleges Office)要求接纳你成为研究生。同时,这种事前建立好的师生关系,将更有助于未来研究工作的顺利进行。

牛津学生课业进行,主要经由两种方式进行:一是课堂讲授的安排,而各学院则提供导师人选。当然若干学院的师资,也同时受聘为大学教授,针对某个专题开课,供各个学院的学生来选读。学生申请入学时,一般是由各学院相关学科的教授,审查申请文件。而其中的一位教授,则成为日后学生专修科目的导师。此为英国教育上最着称的导师制度(tutorial)。

导师在学期中,每周和学生见面一次,每次上课,学生必须针对导师所开书目,或指定问题,准备一篇研究心得或短文。在师生研讨过程中,首先由学生,先宣读一次,而后由导师,或另一名叁与讨论的导生,就文章论点,进行辨论及讨论。据一位教授说,导师制的精神,在训练学生逻辑思考及临场反应能力。同时对于八星期一期,密集学期制的牛津学生而言,导师可以随时清晰的了解学生研习的情况,此更有其必要。

基本上,英国学士以上的学位可依进修的方式加以区分:一种是经由课程的修习而得(by courses),此可包括证书(certificate)、文凭(diploma) 及硕士学位;另一种则系以论文研究为主(by research),此包括硕士及博士学位两种。

硕士学位课程安排是一年或二年为期,其较通用的学位名称是以 MA 及 MSc为主。牛津及剑桥的MA,并不需要特别再入学攻读课程,对其大学毕业生经过某段期间(三年)缴付少许证书费用者亦颁与MA学位。

以研究为主的硕士学位其研习期间至少需时二年,博士学位为期至少三年。换言之,至少需要在学校注册三年,始能提交论文。若系原以硕士为目标,而后攻读博士学位者,其硕士学位研习期间往往亦可合并计算。另外,凡攻读硕士学位者,如指导教授认为满意,可在修习硕士一年后,申请转入博士学位之研究,其第一年之修业期间可合计于博士修业年资中。至于其以研究为主的学位名称,较常见的为M. Phil及 Ph. D.(或称 D. Phil) ,牛津大学的研究硕士称为M. Litt. (Master of Letters)。至于 Doctor of Letters (D. Litt.)以及 Doctor of Science(DSc)两种博士学位,通常是颁授给在各科领域中有极杰出贡献者,属于高级博士学位(Senior Doctorates)的一种,亦有时带有荣誉学位的性质。

牛津大学各学院学生总数有一万二千人左右,其中九千名左右是大学部学生,而教职员共有五千四百人。大学中的主要行政人员,均选自牛津本身的教授及研究员。校长(Chanceller)是一项名誉职,而实际行政工作,由校长主持。

校长由各学院轮流产生,任期四年。由所有的牛津毕业生组成的大学评议会(Convocation),负责选出每任校长。而实际的行政监督、建议工作,则由教职员大会(Congregation)所负责。大会选出十八名执行委员(Hebdomadal Council),每周开会乙次,会同校中行政人员,决定学校发展方向。

大学中的训导长也由各学院轮流选出。担任训导长的额外报酬,是可以在任期内,获赠牛津大学出版部的所有出版书籍,而在他们的学位袍上,亦可终身加配一条黑色的肩带,以表学校对其工作的感谢。另外大学中的校警,被学生昵称为“牛头犬”(Bulldog) 。他们执行工作时,仍头戴传统的大礼帽,颇有古风,校警向大学的训导长负责。

目前牛津大学有四分之三的经费,来自英国政府。而其馀财务所需,则得自于各学院及募捐。经常各学院依其财务实际负担及赤字状况,要求学生分摊,其金额往往高达一、二千英镑。学校的财务部门,称之为大学之匣(University Chest),因为早期的大学帐房,都把金钱存放在一只小铁匣内。直到现在,大学的行政中心威灵顿广场(Williamton Square),仍保留有一只象征意义的小铁匣。而学生缴费只要依学院所开列数额,开一张支票放于杜鹃窝(Pigeon hole)内,而不必到财务会计部门缴纳,相当方便。

如果想对这四十所大学,一所一所去叁观,那几乎是不可能的。每所学院均有其辉煌的历史、神话般的建筑遗迹,可以描画出各种有趣的史实。初到牛津的共同印象,均会觉得每个学院都像是中国各地那些破旧的古庙,一进门就给人一种寂寞与荒凉的感觉。而每个学院其实是一座宿舍、研究室与办公厅,学生在这共同生活,切磋学业,完全是中世纪修道院的模样,这也反应牛津人强烈的思古情怀。

牛津大学目前仍然有不少学院维持修道院当时的作风。譬如在餐厅分有一般座位及高桌(high table),除非是教授、资深研究员(Senior Associate Member)或访问研究员(visiting fellow)外,均不得登堂上座。另外交谊厅也有分Senior Common Room、Middle Common Room或Junion Common Room,一般研究生或研究员不能与教授或资深研究员同席,除非经过同意,否则会遭到驱逐出境。有些学院上课时还规定必须穿黑袍,正式考试、开学典礼或毕业典礼更是维系早期中世纪的旧规矩,相当繁文琐节,这也衬托出英国社会阶层的划分与保留传统作风。

雷德克利夫广场(Radicliffe Square)是大学举行庆典及各项文艺活动的中心,这是整个古城的中心,它远隔了主要街道的喧闹。附近红砖地的铜鼻小巷(Brasenose Lane),巷中三两行人,绿树遮天,让人觉得心阔神逸。圣玛利教堂(St. Mary's Church)座落于广场南边,十七世纪前,学校的主要庆典、音乐会都在这举行。广场西侧是建于一五0九年的 Brasenose College ,学院因创校时,大门上有一只铜制的“狮鼻扣门环”而得名。学院正门的天庭中,有一座宝蓝色的日晷钟,但因为英格兰特有阴霾天气,一个夏天,也没能见到几次钟上的日影。有人说:“英国只有气候,没有天气。”并不夸张,往往一日之间可以见到下雪、下雨、甚至出太阳,是很平常的情况。

广场的西角是建于十五世纪的神学院(Divinity School) 早期作为大学的研讨教室之用,现在改为大学图书馆�Bodlien Library的阅览室。大学图书馆的藏书达四百多万册,现为全英国第二位,仅次于大英图书馆。最可贵的是图书馆中,藏有许多名家文章、乐曲的手稿。这些手稿置于精致的玻璃柜中供人叁观。但当每位叁观者看完后,管理人员立刻用黑色的绒布覆盖起来,其对古物的珍惜保藏之情,可见一斑。大学目前庆典活动的主要场地�薛多年剧院(Sheldonian Theatre),座落于广场的正北方。在十七世纪左右,由于圣玛利教堂神职人员,抗议过多的活动在教堂举行,影响了教堂清修。于是在一六六九年,由当时的大学校长Sheldonian大主教,筹资兴建这座剧院。剧院的对面就是世界第二大书店Blackwell 书店,在这里可以买到或邮购到世界各地的书籍

㈢ 英国是世界的标准时间。那么英国实行夏令时吗

英国是实行夏时令的。

在英国,每年3月最后一个星期天到10月最后一个星期天采用British Summer Time (BST),又称London Time或者"Big Ben"Time,这就是所谓的夏令时,它相当于是GMT+1:00。

在GMT+1:00的时候,与我国GMT +8:00只相差7小时,也就是夏令时时差。

英国是零时区,但因为有个British Summer Time(BST – 英国夏令时),所以每年夏天的时候,英国都要把时间往前调一个小时,变成了+1。

每年英国夏令时从3月的最后一个周日凌晨1点开始生效,一直到10月的最后一个周日凌晨1点恢复为零时区。

除了英国以外,世界上还有超过100个国家也在实行夏令时。

(3)英国夏令教育怎么样扩展阅读:

英国的夏令时最初是在1916年由建筑工William Willett提出的,但当时他提议提前的时间和时段都和现在不同。1940年二战期间,英国全年一直都按着夏令时的时间走的,冬天的时候并没有再变回来,一直持续到1945年的夏天结束。而现在人们所经历的夏令时是在2002年正式出台的。

英国的冬令时是从夏令时调回来的时间,也就是2点变成1点的那个瞬间,这个1点就是冬令时的开始。其实冬令时才是英国“真正”的时间。

夏令时的时间要往前调1个小时(+1),那么冬令时一到,时间是需要往后调1个小时(-1),这样一加一减,互相抵消,英国就又回到了零时区。

㈣ 在英国,夏令时是什么概念 有没有其他的比如: 冬令时,春令时,秋令时。

夏令时,表示为了节约能源,人为规定时间的意思。也叫夏时制,夏时令(Daylight Saving Time:DST),又称“日光节约时制”和“夏令时间”,在这一制度实行期间所采用的统一时间称为“夏令时间”。一般在天亮早的夏季人为将时间调快一小时,可以使人早起早睡,减少照明量,以充分利用光照资源,从而节约照明用电。各个采纳夏时制的国家具体规定不同。全世界有近110个国家每年要实行夏令时。
1986年4月,中国中央有关部门发出“在全国范围内实行夏时制的通知”,具体作法是:每年从四月中旬第一个星期日的凌晨2时整(北京时间),将时钟拨快一小时,即将表针由2时拨至3时,夏令时开始;到九月中旬第一个星期日的凌晨2时整(北京夏令时),再将时钟拨回一小时,即将表针由2时拨至1时,夏令时结束。从1986年到1991年的六个年度,除1986年因是实行夏时制的第一年,从5月4日开始到9月14日结束外,其它年份均按规定的时段施行。在夏令时开始和结束前几天,新闻媒体均刊登有关部门的通告。1992年起,夏令时暂停实行。

㈤ 英国为什么要有2个时令

那是一种为节约能源而人为规定地方时间的制度,在这一制度实行期间所采用的统一时间称为“夏令时”。一般在天亮早的夏季人为将时间提前一小时,可以使人早起早睡,减少照明量,以充分利用光照资源,从而节约照明用电。各个采纳夏时制的国家具体规定不同。目前全世界有近 110个国家每年要实行夏令时。

㈥ 英国改夏令时什么时候

欧盟国家和瑞士都是从3月最后一个星期日到10月最后一个星期日实行夏令时。在格林尼治时间三月最后一个星期日的2:00欧盟国家同时进行时间更改,根据所在时区不同,西欧时区(UTC)国家(如:英国、爱尔兰和葡萄牙)、中欧时区(UTC+1)国家(如:法国、德国和意大利)和东欧时区(UTC+2)国家(如:芬兰和希腊)的当地时间分别从02:00/03:00调整到03:00/04:00。在格林尼治时间十月的最后一个星期日03:00进行相反的调整。

㈦ 欧洲夏令时的各地情况

当夏令时开始实施时,欧洲绝大部分地区都会在当地的时区之前加入“夏令”二字。例如在UTC+1时区,欧洲中部时间变成了欧洲中部夏令时间(UTC+2)。
在英国,实施夏令时后的当地时间被称作英国夏令时间(BritishSummerTime,缩写BST),而一年中的其他时候应英国当地时间一般被称作格林尼治标准时间(GreenwichMeanTime,缩写GMT)。
在爱尔兰,夏令时时段中的当地时间是“IST”,也就是“爱尔兰标准时间(IrishStandardTime)”而非“爱尔兰夏令时间(IrishSummerTime)”。爱尔兰的官方使用的时间是欧洲中部时间(UTC+1),但实际上这仅仅在使用夏令时,时钟比冬季快1小时的时候才有效(欧洲中部时间这时候是欧洲中部夏令时间)。不适用夏令时的时候,爱尔兰的时间实际上是欧洲西部时间,也就是协调世界时或者格林尼治平均时间。 土耳其同样根据欧盟的有关规定实施夏令时制度。

阅读全文

与英国夏令教育怎么样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中国哪个省去意大利支援 浏览:984
中国银行公对私美金结汇多久到账 浏览:153
世界有多少国家援助中国疫情 浏览:774
中国有多少名星不是中国国籍 浏览:767
印尼西亚是什么意思 浏览:710
伊朗国吃石饼叫什么名字 浏览:796
出口越南的绍兴黄酒有哪些 浏览:437
英国读博士多少钱 浏览:806
意大利的啊狄哦但哒什么意思 浏览:986
印度炸全鸡多少钱一斤 浏览:192
现在的英国酒馆都提供什么 浏览:316
印度空军基地有多少人 浏览:819
印度农村赶集摆摊卖什么 浏览:425
splen意大利语怎么念 浏览:336
中国人为什么管印度叫三哥 浏览:88
中国舞前腿二级班训练方法有哪些 浏览:742
没有越南你什么都不是 浏览:221
印度地毯有哪些 浏览:368
印尼地震及海啸死亡多少人 浏览:534
越南大学属于什么档次 浏览: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