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英国资讯 > 英国什么时候改变军服颜色

英国什么时候改变军服颜色

发布时间:2022-09-02 13:12:08

A. 能否介绍一下英国军队的历史

英军历史

在英国伦敦的军事博物馆中,也许国家陆军博物馆是较为简陋和不起眼的一个。

它位于伦敦切尔西区皇家医院路的一侧,由一座两层楼的方形建筑构成,加上地下室共有三层展厅,博物馆的标志是门口摆放的2门二战期间英国陆军用过的M1野战炮。博物馆的小册子称,“在这里,你可看到英国士兵战时和平时感人的故事,了解英国陆军士兵从15世纪到今天的生活和战备情况,国家陆军博物馆是英国陆军自己的博物馆,也是英国惟一的一家全面介绍英国陆军的博物馆。”

“长弓”之胜

博物馆中讲述的故事从1415年开始。当时,英伦三岛摆脱内部纷争,国王的眼光在盯向海洋的同时也开始关注欧洲大陆,走出岛国成为英王的最大心愿。是年,英王亨利五世率6000官军在法国北部加来一个名叫阿格尼科特的地方大败法国25000大军,英军从此频繁越过海峡,参与欧洲大陆的战事。

据英国人的理解,国王亨利五世能以少胜多的原因在于其军队采用了先进的军事技术。博物馆解说道,新式武器装备,即“长弓”是国王军队获胜的关键。“长弓”是冷兵器时代英国一大发明,样子有点像中国的长矛,但要比中国的长矛长而重。作战时,英军把“长弓”绑扎在一起,以战马为依托,形成一排排利刃,直刺敌军方阵。这样做不但能打乱对手的进攻队形,而且还能有效地保护自己。早在决意征战欧洲前,英国国王就决定,男孩6岁起便要学习使用这种兵器,等他们长到20岁左右,便可以成为熟练的“长弓手”。一经实战,这一武器和与之配合的战术一起对保证英军打败大陆对手发挥了重要作用。

英国人也这样认为,每一次战争都不会是前一次的重复,只有创造性地利用手中武器装备,不拘于以往,才能不断取得战争的胜利。

“龙虾背”

国家陆军博物馆比较吸引人的展室是500年来英国陆军的军服展、18世纪英国陆军官兵生活展和滑铁卢之战。早期的英国陆军士兵身着红色的军服。博物馆解释说:“在当时的条件下,红色是一种方便且便宜的染料。混战中,红色又很易识别……伊丽沙白时代,伦敦地区的陆军官兵便开始穿着红色军服。1645年,英国‘新型步兵’把红色作为军服的基本颜色。到17世纪末期,红色军服成为英国陆军的主色调军服。‘红外套’成为英国陆军官兵的绰号。”且由于很像煮熟的龙虾,英语有一句“龙虾背”(LOBSTER BACK)的俚语。今天,提起“龙虾背”,英国人都会告诉你,这是指他们的子弟兵。英国陆军官兵穿了大约2个世纪的红色军服,到1845年拿破仑战争期间,红色军服仍为英国陆军士兵所用。

站在红色军服面前,你可以闭目畅想,脑海顿时呈现一幅撼人心胆的场面:一场冷兵器的较量在欧洲某一原野上拉开。远远望去,身着红军服的英军官兵犹如一簇簇红红的火苗时隐时现闪动着,红军服以马队为先导,以方阵队形向敌人的方向涌动,战马和步兵扬起的沙场尘埃掩映不住阳光下的刀光剑影,嘶呜的战马和面无表情的将士等着敌人近些,再近些,接下来便是一场昏天黑地的肉搏。在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混战中,红色告诉战友自己的位置,相互应策着,共同血战敌手。

随着火药的广泛使用,尽管方阵和肉搏仍是陆战的主要方式,但双方交战的距离被火枪或火炮的距离拉开。到拿破仑战争期间,英国陆军的红色军服渐渐地显现出其不足,敌人完全可在远距离上发现那簇簇红色的目标,红色军服成为敌人火枪打击的活靶标。另外由于英国陆军士兵出战国外的日子越来越多,如在炎热的非洲,一味要求穿红色军服不能适应作战区域的环境需要。到19世纪后期,英国陆军士兵军服发生新的演变,红色军服逐渐为黑、灰、白、蓝等颜色军服替代。到1900年布匿战争期间(英军征服南非部落之战),英国陆军正规部队已全部放弃红色军服,而改浅色,特别是白色军服为主。

但对一个讲古的民族来说,直到今天,英国也没完全淘汰红色军服。去过英国的人都会去女王居住的白金汉宫前看换岗仪式。除天气不好,一般情况下每隔一天的上午11点左右都有这种仪式,从军乐队到卫兵,上岗和下岗的士兵都穿着几个世纪前他们前辈穿过的红色军服,他们或步行或骑高头大马整齐列队,从离白金汉宫不远处的卫兵营队来此。到了白金汉宫前,换岗的卫兵又是踢腿又是跺脚,又是奏乐又是吆喝,好不忙乎。奇特的打扮把人们带回几个世纪前,红军服仍试图向围观者说,英国曾是个老牌帝国。但时过境迁,此时已非彼时的英国,红色军服在白金汉宫前演义着英国几经盛衰的故事。

在白金汉宫附近的卫兵博物馆中,我与看门人,当年诺曼底登陆战役的卡车司机,谈起红色军服的故事。他说,考究的红色军服还必须配上由带毛黑熊皮做的高帽子,早年时候,带毛黑熊皮全从俄国进口,以显示皇家的华贵和尊严,但今天真正用俄国黑熊皮做的卫兵帽子已不多见。老人说,他这里有一顶,已传几代人,驻在附近的卫兵每次来这里都要带着试试。当得知我是位远道而来的中国军人时,老人欣然拿出熊皮帽子,给本人带上。帽子里面有些油腻,外面毛发也有不少脱落,肯定是试戴的人很多。为了不扫老人的兴,我带上了那毛绒绒的大帽子,感觉并没想象的那样重,且很暖和。合影之后,老人又拉住我长谈。他说:“我知道中国,知道中国军人进驻了香港,你们的军服也很漂亮,我希望有一天能亲眼看一看中国,看一看你们漂亮的军服。”

早期的英国陆军生活

看过陆军军服的演变史,我又按顺序进入英国陆军生活展室。

18世纪的英国士兵可没今天英国士兵那样清闲和舒服。当时,官兵很少有人享受足够的医疗保障和津贴。士兵每日的津贴费为8个D(一个弃用的英国货币单位,每D相当3便士,100便士等于1英磅),其中6个D用于吃住,余下的钱除养家糊口外还要自己购买军服和其他必要装备。18世纪士兵的食物主要是煮牛肉和面色,每日军队只供应两餐。为省钱,许多官兵都不在军营中住,而在营外找房子。由于待遇不高,官兵结婚的不多,即使结了婚,英军也不允以承认。只有少数官兵能带着家眷一起生活。当时,英军中也有部分妇女,但她们并不算军人,倒像今天的文职雇员,她们的工作主要是做饭和洗衣。

进入19世纪,英国陆军官兵的待遇也没多大改善。1800年,1名骑兵上校(团长)的日薪是23先令(已弃用英币单位,介于英磅和便士之间),尉官日薪是14先令,列兵是1先令3个D。步兵上校(团长)日薪为13先令11个D,尉官为9先令,列兵为1先令。而当时英国的物价并不便宜。一位士兵1808年的一份帐单上写道:1瓶廉价的酒1.5个D,一双皮鞋6先令,留小姐过夜费5英磅5先令。英国作家塞穆尔·约翰逊写道:“我认为,和社会上同一阶层人,如劳工比,英军士兵的生活要苦得多。”尽管如此,英国军队的纪律仍极为严格,如果违纪,如醉酒者将受到上司的鞭笞。

“招兵买马”三百年

团曾是英国步兵的基本建制单位,一般由1名校级军官任团长,团的名字也以团长的名字命名。随着英陆军规模的扩大,出现重名现象。1751年,英军决定在团的前面加阿拉伯数字。1782年,英国步兵团又开始以所在郡命名,如当时的英国步兵第29团被命名为伍斯特郡团。

步兵团的组建由皇家授权,被授权者必须要有社会地位和经济基础。一经皇家同意,政府会为官兵提供薪金和武器装备,被授权者则负责士兵的招募、管理和训练。这是完全商业化的募兵程序,首先双方要解决钱的问题,政府与募兵者双方按契约合同以给钱的多少来确定招兵的数量,而募兵者与被招募者则根据给钱的多少来决定服役期的长短。这种募兵制度给投机分子以可乘之机,募兵成了他们发财的好交易。他们往往虚报招兵数量,向政府领取空饷,终饱私襄。

今天,英国全志愿兵役制度更突出了这种雇佣与被雇佣的关系,不同的是,英国国防部替代了中间商,英军招募列入政府议事日程。相同的是,无论是在车站,还是在影院,你仍可见英国各军种宣传当兵如何之好的招兵买马广告。

18、19世纪,并不是每个英国人都想当兵,有时兵源很难找到。征募者便把招兵买马的时间放在冬季,冬季农活不多,城市也出现失业高峰,尽管待遇很低,但为糊口,许多人还不得不当兵去,这些来自社会底层的人除了浑身力气一无所有。

大多数情况下,征兵者对新兵有条件要求。但条件有时形同虚设,平时英军就招不满,战时就更加困难。无奈,招募者只好放宽条件,一些老弱病残者也穿上了军服。战争爆发后,为补充兵员,政府还让罪犯参军。罪犯可用参军的方式赎罪,并由此获得“自由”。这使我想起20世纪80年代的美国电视连续剧《加里森敢死队》。二战中,美军曾征用过“身怀绝技”的小偷小摸与德国人作战。笔者猜想:美国这样做也许受英军当年征兵的启发。为募新兵,募兵者想尽办法,过份地夸下当兵如何优越的海口,结果许多人当兵后才发现现实并不非如此,发放的津贴七扣八扣等到了自己行手上已是所剩无几。

浓彩重墨滑铁卢

博物馆浓彩重墨的展厅是滑铁卢会战。17世纪,英国在世界上崛起,开始与欧洲大陆的帝国发生冲突,对手之一就是法国。1815年6月18日发生在布鲁塞尔以南滑铁卢地区的英普联军与法军进行的会战成为英国登上欧洲霸业的转折点。会战中,法军伤亡约3万人,被俘数千,英普联军伤亡2万多人。法军战败,拿破仑于6月22日退位。此次会战后,欧洲10年时间没再发生重大战事,英军从1815年的23万人削减到1828年的10万人。

对这场会战,陆军博物馆充分利用光电模拟和录相设备,较全面地介绍了穿红军服的英军如何在威灵顿将军的指挥下大破拿破仑方阵。英国首相丘吉尔对英国这段历史做过论述:“……150年前,纳尔逊、皮特和威尔逊击败过拿破仑……在这些世界战争里面,我们或者保持着欧洲的领导角色,或者孤军奋战。”可以这样说,英国陆军的主角在这些联合行动或孤军奋战中都是不可或缺的。

传述英国陆军的故事

走出博物馆,门口一块不大的石头吸引住我。住足细看,上面雕刻着一位英国陆军战士的话:“当你回家的时候,请把我们的故事讲给周围的人听,告诉他们,为了你们的明天,我们失去了今天。”英国式的浪漫反映出战士对未来的企盼,为了大英国帝国和它臣民的明天,战士付出了一切。

就在完成这篇小稿时,我在问自己:对英国战争和军事博物馆的系列参观是不是要把英国士兵的故事告诉身边的人?回答是肯定的。

潘莹斌

B. 红色是如何成为大多数英国军服的标准颜色的呢

在英国内战期间:议会和保皇党士兵的制服是由他们的指挥官,而不是政府,这意味着每个军队都有各种各样的制服。一些军队的制服又好又舒服,而另一些军队的制服只不过是染得发痒的破布。

这导致了许多军队的严重混乱,同时也使得很难确定哪支军队是效忠者或议会,因为交战双方都穿着标志性的制服。

1645年,议会军意识到,如果他们想赢得战争,摆脱君主制,他们需要将所有独立的议会军统一成一支正规有组织的军队。

这导致了全国范围内议会军队的大规模重组,统一了议会军队,并给予他们适当的训练、装备和专业的指挥结构。

英国21世纪的演员们穿着18世纪的仿制制服,穿着和他们伟大的伟大的....一样的染料祖父们会穿着它上战场。)

C. 十九世纪初的英国陆军的制服为什么是红色的

和全世界大多数国家军队着装的隐蔽原则不同,英国军队的军服至今都没有完全淘汰鲜红色,英国兵也曾因此被蔑称为“红虾兵”、“红虾背”。但是查查历史,很多国家的军队,包括罗马、英国、中国古代的汉朝等等,都曾穿过红色军服。

根据弗里德曼的理论,着红装的士兵没法临阵脱逃,否则目标太明显会更早毙命,所以他们只好选择团结奋战斗争到底(其实还有些别的原因,比如古时候红色染料比较便宜,红色服装可以鼓舞士气,遮盖鲜血以避免恐惧心理等等)。

D. 求19世纪末英国海军军官水手军服和军徽

只能找到这么多了。。十九世纪末照相机还没有得到完全发展和普及,军服照片是没有了。。。只能从文字里猜测了吧。。

E. 欧洲军队什么时候开始以三角帽和红虾服取代铁盔马甲的详细过程

18世纪初开始的。早期的英国陆军士兵身着红色的军服。博物馆解释说:“在当时的条件下,红色是一种方便且便宜的染料。战斗中,红色又很易识别……伊丽沙白时代,伦敦地区的陆军官兵便开始穿着红色军服。1645年,英国‘新型步兵’把红色作为军服的基本颜色。到17世纪末期,红色军服成为英国陆军的主色调军服。

F. 为什么18世纪法军军服是白色的,到了18世纪后期19世纪换成了蓝色

波旁王朝时的军服主色是 米白色,副色是金黄色。

对应波旁王朝的白底鸢尾花王旗-“白旗”(drapeau blanc)

法国大·革·命后,红蓝白三色旗开始使用,蓝色军服对应国旗色,但也不是绝对的,拿破仑时期曾一度恢复白色军服,主要原因是当时被英国封锁,缺乏染色的靛蓝。

G. 迷彩服有多少年的历史

二战后期德国首先采用,至今大约有70年的时间

迷彩的由来应该是从动物身上,特别是变色龙和大型猫科动物
在军事行动中为了更好的融入环境在一定距离可以换混乱人类的视觉打乱体型特征,最初采用了和所在环境相类似的低调颜色,除了雪地迷彩之外,最初投入实战的迷彩基本都是在二战前后出现的,比较突出的是德军和美国海军陆战队的双面作战服

之后比较长的时间迷彩大多都采用3-4种颜色,并根据所在环境加以最适应化,比较有代表的就是四色丛林迷彩和美国的三沙、越南军的虎纹丛林
迷彩服是作训服的一种基本类型。“迷彩”是由绿、黄、茶、黑等颜色组成不规则图案的一种新式保护色。迷彩服要求它的反射光波与周围景物反射的光波大致相同,不仅能迷惑敌人的目力侦察,还能对付红外侦察,使敌人现代化侦视仪器难以捕捉目标。迷彩服最早是作为伪装服出现的,希特勒的军队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末期首先使用了迷彩服,为“三色迷彩服”。后来,以美国为首的一些国家装备了“四色迷彩服”。现在世界通用的是“六色迷彩服”。现代迷彩服还可根据不同需要,用上述基本色彩变化出多种图案。英军 80年代的温区、热区作战服和雨衣全是迷彩色的,体现了一服多用的特点,反映出目前国际上作战服装的发展趋势。台湾陆军近年来也积极发展新式野战迷彩服,选用材料是将人造纤维的比例降低,棉质成分增加到 60%以上,达到不易着火燃烧;在彩色上采用了黑、褐、深绿和翠绿四种颜色混合而成的迷彩色。同时,其表面经过特殊处理后,还具有夜间防红外线侦察的功能,具有式样美观、穿着舒适、结构合理、安全实用的特点。
扯什么!一战就有迷彩服!最早的迷彩服

首先要澄清一个概念,并非由若干种花纹组成的图案才能称之为迷彩,即便是单一的伪装色也应属于迷彩。按照专业人士的说法,所有具有伪装保护作用的颜色都可以称作迷彩。常见的迷彩可以分为三类:保护迷彩、变形迷彩和仿造迷彩。保护迷彩是一种单一色调的迷彩,如绿色、土黄色等伪装色。变形迷彩是由多种不规则斑点组成的多色迷彩,主要应用于活动目标。仿造迷彩是指仿制周围背景斑点图案的多色迷彩,只适用于固定目标。我们通常所说的迷彩服实际上属于变形迷彩。

不论那一类迷彩,都是为了扰乱视线并与周围环境融洽,以减少被发现或击中的概率。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侦察技术的增强刺激了伪装技术的发展,世界各国的迷彩伪装发展都经历了不同演化阶段。

早期的迷彩

迷彩伪装很早以前就在人类战争中被应用,据史料记载,古罗马时期的轻骑兵们就配发了由动物毛皮制成的军服,以便迷惑敌人。最早使用低能见度军服的是英国,1864年,英军大尉哈里·巴纳特·拉姆斯汀在巴基斯坦白沙瓦地区组织了英国陆军侦察队,在制做军服时,拉姆斯汀为了在侦察时便于伪装,针对当地黄土地露多风沙大的特点,选定了土黄色军服。在后来的作战行动中,这种军服起到了较好的伪装效果。

1886年,时任防御工事总监的安德鲁·克拉克中将的迷彩方案被英军用于隐藏岸炮掩体,堡垒被漆成红色、绿色和黄色,火炮排列紊乱,炮兵阵地很难被辨认出来,在距离较远时伪装非常有效。

1899年,英军入侵南非,与当地的荷兰人后裔“布尔人”进行持续3年的“英布战争”。布尔人与英军兵力对比约为1 :5。但布尔人发现,英军的红色军服在南非的热带草原绿色中格外醒目、极易暴露。布尔人从中受到启发,立即将自己的服装和枪炮改为草绿色,便于在密草丛林中隐藏。布尔人常常神不知鬼不靠近英军,突然发动袭击,打得英军措手不及,而英军却难以发现目标。这场战争虽然最终是英军取得了胜利,但英军伤亡达远远超过了布尔人军队的伤亡人数。

第一次世界大战

现代军用迷彩首次出现在一战当中,导致这项技术产生的直接原因是飞机的出现。一战时,飞机用于空中侦察、确定敌方火炮、军队和车辆等的位置和情况,根据这些情报,己方炮火可对那些目标进行直接打击。这一过程导致双方玩起了捉迷藏游戏,每一方都尽量伪装自己的大炮和军队。这就大大刺激了迷彩的诞生,其深远影响直至现代战争。

英国最初的迷彩是在大型火炮上描绘图案,或用已经着色的防水油布或网遮盖。为了让武器和背景尽量融合,最初选择的是绿色或者棕色,但是很快发现,如果把黑色或其他深色涂在浅色的旁边,那么从高空俯视时,武器的形状就会变得模糊——这就是迷彩图案的由来。当空中侦察由人眼目视转变为黑白照片拍摄时,反差和形状就比颜色更重要了。迷彩制作可以运用各种亮色进行创作,只要用各种随意形状的深色和浅色涂在大炮上,就可模糊大炮原有的形状。从1916年开始,连坦克也涂上了色彩明亮的伪装图案。

1914年进入炮兵服役的巴黎肖像画家谢沃拉被认定是对大炮进行迷彩伪装试验的第一人。随即,一些法国画家开始步其后尘,把他们的聪明才智运用在伪装大型火炮方面。谢沃拉很快就从士兵被提拔为上尉。战争后期,他在众多的西线工厂,负责监督指导那里雇用的1200名男性和8000名女性工人绘制迷彩。

迷彩伪装专家并不总能享受如此悠然的工作,一些画家因此而丧生,更多的人为此受伤。一次,法国制图师法尔克试图从距离敌人50米的战壕跳出去,给尚未完成的迷彩画描上最后一笔,结果眼睁睁地看着自己的右手被子弹洞穿。 ......迷彩服最早是作为伪装服出现的希特勒的军队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末期首先使用了迷彩服,为“三色迷彩服”。后来,以美国为首的一些国家装备了“四色迷彩服”。现在世界通用的是“六色迷彩服”。现代迷彩服还可根据不同需要,用上述基本色彩变化出多种图案。以美国为首的一些国家装备了“四色迷彩服”。现在世界通用的是“六色迷彩服”。现代迷彩服还可根据不同需要,用上述基本色彩变化出多种图案。

阅读全文

与英国什么时候改变军服颜色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中国哪个省去意大利支援 浏览:984
中国银行公对私美金结汇多久到账 浏览:153
世界有多少国家援助中国疫情 浏览:774
中国有多少名星不是中国国籍 浏览:767
印尼西亚是什么意思 浏览:710
伊朗国吃石饼叫什么名字 浏览:796
出口越南的绍兴黄酒有哪些 浏览:437
英国读博士多少钱 浏览:806
意大利的啊狄哦但哒什么意思 浏览:986
印度炸全鸡多少钱一斤 浏览:192
现在的英国酒馆都提供什么 浏览:316
印度空军基地有多少人 浏览:819
印度农村赶集摆摊卖什么 浏览:425
splen意大利语怎么念 浏览:336
中国人为什么管印度叫三哥 浏览:88
中国舞前腿二级班训练方法有哪些 浏览:742
没有越南你什么都不是 浏览:221
印度地毯有哪些 浏览:368
印尼地震及海啸死亡多少人 浏览:535
越南大学属于什么档次 浏览: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