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英国资讯 > 英国为什么会有剩女

英国为什么会有剩女

发布时间:2022-09-03 01:30:27

⑴ 为什么伊丽莎白一世有权有钱,还有美貌,但是却未婚呢

其实,这并不是历史一步一步让伊丽莎白变成一位“剩女”的,事实上,26岁的伊丽莎白在加冕典礼上,就声称已经将自己嫁给了整个国家,不会再有别的丈夫了,并且给自己戴上了一枚戒指,以示诚意。伊丽莎白不嫁是有原因的。

女王终生未嫁,一定是要付出代价的。就比如,伊丽莎白一世的政敌宣称她是个“阴阳人”,没有正常女性的生理功能;还有人说伊丽莎白一世其实是个男人,一直在“男扮女装”冒充公主。这些阴谋论给伊丽莎白造成了不小影响。但是我认为,这些都是虚假不真实的。伊丽莎白真的是将自己完全献给了国家。

⑵ “童贞女王”伊丽莎白一世,英国最尊贵的“剩女”为什么呢

伊丽莎白一世

在英国的历史上,有着为数不少的女王,但有一位是终身未嫁的女王,她就是伊丽莎白一世,她也因此被称为“童贞女王”。伊丽莎白一世是英国都铎王朝的第五位也是最后一位君主,伊丽莎白三岁时,她的母亲安妮·博林被以叛逆罪处死,伊丽莎白自此被宣布为私生女,自童年时代起伊丽莎白就看透了宫廷生活中所隐藏的阴险狡诈,并不得不竭尽全力以保护自己不受伤害。直到1558年11月17日,她同父异母的姐姐玛丽一世逝世,伊丽莎白才在次年一月加冕为女王,称伊丽莎白一世(1558年-1603年在位)。

⑶ 说说大龄剩女“剩下来”的原因为何越来越多

其实不管是剩女还是剩男,剩下来的原因就两个,第一个,外在条件太差的剩下来了,第二个,外在条件不差,但是高估了自己的。基本上都是这两种,大家都是人,太差的找不到正常,高估自己的其实异性也一样会给你打分,你要是太高估了自己,找不到也正常,毕竟,异性也不是傻子。只有非常非常小的一部分是真正优秀的,绝大部分都是自认为优秀。

⑷ 如何看待剩女

2007年8月,教育部正式把剩女这个词作为汉语新词。实际上,剩女问题在2005年前后就在中国普遍存在了,之后愈发严重,2010年就有文章说北京剩女超过80万。

有人说这是中国文化和社会转型的特有现象,但是不太为人所知是早在150多年以前,维多利亚时代的英国,W. R. 格瑞戈就写过《女性为何过剩?》
当年的维多利亚时代,英国被称为“老处女的国度”,有一段时期,英格兰和威尔士地区45至49岁的女子中未婚女子就占1/7,而苏格兰地区竟高达1/5,很多人终身未嫁。
时光穿梭150多年,如今在高速发展的中国也出现了类似的问题,背后的原因是否有相通之处呢?
一、绝对过剩,男女比例的不均衡
英国当年老处女盛行,与英国全盛时期的殖民政策有关。由于对外贸易和殖民范围扩展,人们纷纷移民美国或英国的海外殖民地,其中男性远远超过女性。据统计在1861年有124000多名男性移民海外,而女性只有41000多名,这就造成了英国本土适龄男女的比例失衡。而当时英国社会各个阶层分明,阶层之间基本不通婚,移民中中产阶级男性较多,这就造成了当时英国中产阶级严重的剩女问题。
150年后,中国这一轮剩女潮主要发生在城市,特别是大城市。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城市化的过程,各地的青年男女涌进大城市,严重冲击了本地的婚恋市场。在这个过程中,因为户口住房等因素,大城市的男性比较容易与外地女性结婚,而只有相对优秀的外地男性才能与本地女性结婚。
根据上海市的婚姻登记数据,2012年1月至4月,“两地婚姻”办理了15463对,占到了结婚总数的37.5%。其中,“上海男”娶“外地女”的比例最高,达到75%;而“上海女”嫁“外地男”的比例则为25%。
也就是说,上海本地女性,有相当比例被外地女性所替代,而她们中只有少部分与外地男性结合。大量上海本地女性被剩下了。
英国是本地适婚男性移民造成男性减少,中国是城市化造成城市适婚女性增多,两者都是男女比例不均衡的表现。
在具体人群上,英国表现在中产阶级女性过剩,中国表现在城市女性过剩。
二、经济压力推迟结婚时间
在维多利亚时代,男子是一家之主,同时也要承担养家的重任,女子婚姻中处于受供养的位置。保证妻子与儿女生活的悠闲与奢华,不仅是一个男人事业成功的标志,也是其地位的体现。而伴随着工业化带来的生活水平的提高,女孩对于其未来丈夫的物质要求也越来越高,这就使婚姻变得越来越昂贵。在这种情况下,有些男子采取不结婚的逃避,更多的人则推迟婚龄。
在中国,因为地方政府的土地财政,房地产价格畸高。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使得结婚成本不断上升。而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之中,男性应该承担更多的经济责任,中国男人遇到了与150年前英国男人同样的问题。
结婚太昂贵,需要推迟婚龄来攒更多的钱。2000年房地产尚未疯狂之前,上海市男性的平均初婚年龄是26.69岁。而2014年上海市男性的初婚年龄是30.17岁。中国男人做出了和150年前英国男人同样的选择。
初婚年龄推迟,意味着女性选择范围的减少。女人在18岁到30岁都是适婚年龄,而男性虽然在在生理上18岁到35岁都没有问题,但是因为经济负担的原因,大部分男性至少需要27、28岁甚至30岁才有婚姻的经济基础。
这就进一步加剧了男女比例的不均衡。
三、婚姻需求的变化与年龄的矛盾
随着时代的发展,现代结婚的需求也发生了变化。以前婚姻可以满足性、爱和生育的需求。而现在性有多种方式可以满足;婚前同居不再受到歧视,爱也不需要婚姻才能提供;婚姻能提供的只是生育需求。
这样,人们无须为了性或者爱结婚,结婚的意愿下降,而有结婚意愿的大多有比较强的生育需求。
对男性来说,虽然有最佳生育周期,但相对比较长。而女性的最佳生育周期时间较短,超过一定年龄就很难再作为理想的结婚对象。
而随着中国大学扩招,越来越多的女性不是18岁、20岁,而是22岁,26岁才踏入社会。从工作安定下之后到超过适婚年龄,时间窗口只有短短几年,稍有波折或者挑剔,就会超过生育年龄失去竞争力。
四、比英国更难解决的中国剩女问题
1862年,格瑞戈提出的解决方案是女性移民,既然男女因为移民失调,就增加女性的移民数量来解决问题。
对中国来说,这种方案就是把大城市的女性移民到小城市或者乡村,让这些女性在其他地区寻找配偶,这显然是不可能的;如果从另一个方向限制,就是封闭人口流动,禁止异地婚配,这显然也不行。
经济发展造成的初婚年龄上升和适婚男性数量下降,需要改变经济基础,刺破房产泡沫,甚至减少社会的贫富差距或者固化社会阶层(计划经济时代初婚年龄非常早,因为贫富差距小,同样贫富程度,25岁的小伙子显然比32岁的大叔更有吸引力。)这个同样不可能,政府不会为了解决剩女问题而改变经济政策。
因为社会开放造成的婚姻吸引力下降和生育需求提升,需要整个社会价值观逆转;因为大学扩招造成的女性时间窗口缩短也需要改变教育制度才会改善。这基本也是不可能发生的小概率事件。
就是说,中国剩女的成因虽然很清楚,但是宏观上没有一个可行的解决办法,只能从微观上做个体努力来避免。
对于城市男女比例总体失调的问题,作为城市中的个体是无能为力的,但是经济压力问题可以通过降低对低龄异性的经济要求来解决。
一个收入、能力都处于上升期的25岁小伙子也许不具备结婚的经济实力,但是他到30岁的时候有很大概率是具备实力的。而等他到30岁,同龄的女性竞争力已经较弱,最佳生育年龄也到了边缘。
解决的办法就是降低低龄异性的经济要求,提前占位。这样25岁的女性所选择的范围就从30岁到35岁,扩展到25岁到35岁。这样男女比例失调的问题就可以有所缓解,有利于找到更理想的配偶。
中国剩女问题的最终缓解,需要社会经济的再发展。当中国城市化进程完毕,社会分层基本结束并且不再流动的时候,剩女问题会大大缓解,但是这个过程至少要几十年,也许要百年。

⑸ 为什么说城市里只有剩女没有剩男

答:因为城市里男的选择对象的面比较宽广,可以选择比自己小得多的女人,也可以选择比自己大一些的女人。而女人呢,选择对象的面与范围却是小得多了,她们一般多选择比她们大些的男人。而选小的,自己又不是很愿意与甘心。这样的话,结果就造成剩女无数的了!

⑹ 揭秘:谁被称为世界历史上最着名的“剩女”

伊丽莎白一世25岁登上王位,身为“白富美”的她成为当时欧洲单身贵族们梦寐以求的对象,然而终其一生,她并没有踏入婚姻殿堂。个中原因,众说纷纭,传统历史学家给出的答案多是政治性的——婚姻问题是她巩固权力的政治工具,独身是她的外交砝码;文学家则饱含浪漫的民族主义色彩,将她的独身归因结于民族情感——她嫁给了英国,将一生献给了英国。那么,到底是什么原因促成了这一历史上最着名“剩女”的出现呢?

政治漩涡中的成长早在伊丽莎白还在母腹中时,就已深深地卷入了一场重大的政治事件。由于王后阿拉冈的凯瑟琳没能生出健康的男性继承人,亨利八世决定与其离婚,并恋上了凯瑟琳的侍女——安妮·博琳。安妮的怀孕使得求子心切的亨利八世不顾政治和外交上的风险,强行与凯瑟琳离了婚。这场离婚案揭开了英国宗教改革的大幕,使得英国从此走上新教道路。作为“第三者”的安妮“挟腹以令天子”,终于登上王后的宝座,而凯瑟琳随后被软禁,在冷宫中抑郁而终。
安妮的成功“上位”并非幸事,她赖以战胜凯瑟琳的肚子产下的并不是亨利八世梦寐以求的儿子。伊丽莎白的诞生对安妮的打击是致命的,正如史家尼尔所说:“博琳所生的这个女孩,好像是出现了一块乌云,这乌云最后终于把她遮蔽掉”。不久后,安妮又怀了孕,但在1536年1月29日,为前王后凯瑟琳举行葬礼的日子,安妮像受了“诅咒”一样意外流产,这的确是一名男婴,一个本可以使她大位永固的儿子。
失望透顶的亨利八世很快将心思转移到新情人、安妮的侍女——简·西摩身上。因果循环,曾作为凯瑟琳王后侍女的安妮又被自己的侍女取而代之。不久之后,安妮被亨利八世以通奸罪关进伦敦塔。她的罪名非常离奇:她和包括亲哥哥在内的五个男人通奸。1536年5月19日,这位绝代艳后被处死。亨利八世还算念了一点旧情,雇佣欧洲最快的剑客用最锋利的剑行刑,以减轻她的痛苦。在母亲横死之时,伊丽莎白只有两岁零八个月。
与凯瑟琳王后所生的姐姐玛丽一样,伊丽莎白也失去合法身份,从高贵的公主沦为新王后简·西摩所生的弟弟爱德华的侍女。在西摩难产死后,亨利八世又迎娶过三任王后,宫廷中不断上演“宫斗戏”。在这种起伏的命运中逐渐长大,伊丽莎白也锻造了自己早慧而谨慎的品性。1547年,亨利八世去世,将王位传给爱德华,由爱德华舅舅萨莫塞特公爵摄政。尽管同父异母的弟弟爱德华对伊丽莎白并无敌意,但在1553年,未满16岁的爱德华六世一命呜呼前,竟留下一份颇令人费解的政治遗嘱——剥夺两位姐姐的王位继承权。这份遗嘱在当时受到普遍的质疑,最终,经过一番激烈斗争,玛丽战胜诺森伯兰公爵支持下的简·格雷郡主,登上英国王位。
隐忍多年的玛丽终于扬眉吐气,在她统治时期,英国在宗教和政治上改弦更张。整个王国笼罩在天主教复辟的巨大阴影之下。伊丽莎白由于宗教和王族血统,受到玛丽的猜忌。据说早在玛丽加冕时,就发生了一件引发猜忌的事:伊丽莎白向法国大使抱怨她戴的冠太重,法国大使不无深意地说道:“忍耐一下吧,你很快就会有另外一顶更好的。”这件事被西班牙大使听到,并转述给了玛丽。在此后的五年间,多起叛乱都打着拥立伊丽莎白的旗号,伊丽莎白是否真的参与,我们不得而知,但传言足以引起玛丽的警惕。伊丽莎白后来在“怀亚特叛乱”中被玛丽关进伦敦塔,几乎陷入绝境。
在宗教上,伊丽莎白也不得不迎合姐姐,并选择离开宫廷这片是非之地。据说,为了向玛丽表明自己的天主教信仰,她在离开时耍了一个小计谋:在启程10英里后,她故意派人到宫廷中找玛丽要轿舆,顺便向她的这位姐姐要一身斗篷式长袍和神父举行弥撒时穿的无袖长袍。伊丽莎白看似无意的举动,却在有意向玛丽表明自己对天主教的信仰。这是年轻的伊丽莎白政治智慧的体现,也多少反映了伊丽莎白委曲求全的艰辛。在险象环生的政治漩涡中,伊丽莎白深刻地认识到——权力远比婚姻可靠。
婚姻与王位的冲突1558年11月17日清晨,玛丽去世。这一年,伊丽莎白25岁,她青春阳光、智慧高贵的个人形象给她的统治加了不少分。伊丽莎白从小接受的是人文主义教育,身边多是具有开明思想的新教徒,这使她养成了区别于传统女性的智识与文艺气质。此外,她身材高挑,五官清晰,尽管没有遗传母亲的美艳,但继承了亨利八世的威严和才略。不平凡的身世和险象环生的早年经历使她很早就非常注重自己的形象和身份。无论是病痛还是逆境,她总是在人前彬彬有礼,满怀真诚地倾听每个人说话,时刻不忘自己的公主身份,这些满足了普通老百姓对王族成员的美好想象。
然而,初登王位的伊丽莎白面对的国内外政治环境并不乐观。在国内,敌对和反叛势力正伺机而动。一方面,作为一名众望所归的新教国王,她除了恢复英国的新教信仰,别无选择,但国内天主教徒在玛丽时期势力大大扩张,天主教极端分子试图保卫天主教复辟成果,推翻伊丽莎白的阴谋从未休止过。另一方面,玛丽的婚姻给英国民众留下无法抹去的恶劣印象,他们对于女性担任国王的忧虑也更加深刻。新教改革家约翰·诺克斯发表于1558年的《反对邪恶女性统治的第一声号角》,尖锐地提出:“女性统治王国是违背上帝意志和与自然本性冲突的事情”。诺克斯的观点代表了时人对女性国王的基本看法。
国外的威胁更加严重。首先,苏格兰女王玛丽在伊丽莎白即位当年嫁给法国王太子,宿敌法国与苏格兰的联姻,使英国腹背受敌。更令伊丽莎白担忧的是,苏格兰玛丽作为亨利七世的重外孙女,有权继承英国王位,法国与苏格兰正伺机发动联合军事行动。其次,作为天主教势力的急先锋和大西洋上的霸主,西班牙对英国的动向虎视眈眈。尽管伊丽莎白在恢复新教体制的改革中,采取了保守政策,但当英国重新回到新教道路后,英西之间的冲突也就不可避免,同时,西班牙还得到教皇的有力支持。
严峻的政治形势使她不得不将巩固王位作为首要任务,个人的感情和婚姻问题也就抛置一边。虽然还是一位青年,但早年生涯的跌宕已将她磨炼成为一位成熟的政治家。她懂得适度的隐忍,懂得如何正确使用手中的权力,并知道如何保住权力。单身不是她的首要目的,但却可以成为她达到首要目的——巩固王权的工具。作为一个政治家,她是毫不吝惜使用自己“单身处女”身份的。
在她的追求者中,曾经的姐夫、西班牙国王菲利普二世是行动最早的一个。早在伊丽莎白加冕之前,他就派大使菲里亚表达心机,伊丽莎白并未拒绝,却也没有答应,她以一种暧昧的态度使菲利普始终抱有幻想。这样,玛丽时代英西之间的联盟在伊丽莎白即位初期得以维系,这对于制衡法国与苏格兰联盟起到了重要作用。在西班牙与法国握手言和后,神圣罗马帝国皇帝之子查理大公和瑞典王储埃里克的求婚又使伊丽莎白得以在大国夹缝中保全英国。自1569年起,伊丽莎白又一改对法国王室求婚的冷漠态度,通过与安茹公爵、阿朗松公爵等旷日持久的婚姻谈判,有效地制衡了西班牙与教皇联盟咄咄逼人的进攻。正如有学者指出的“伊丽莎白利用自己未婚处女的身份周旋于众多求婚者之间,从不明确表态,只要让他们心存希望又相互提防,英格兰的安全就有了保障。”事实上,周旋于众多强有力的求婚者中间,伊丽莎白有许多机会可以找到一个能够巩固王位的丈夫,但她并不愿意这样做,她对权力的贪恋远比婚姻本身大的多。她不仅要巩固自己的王位,而且不愿与别人分享王位,这才是关键。
她的爱情与婚姻观早年的经历对伊丽莎白的爱情和婚姻观产生了深刻影响。她的母亲安妮·博琳从侍女到王后,又从王后走上断头台,深刻见证了政治漩涡中女性的悲剧性角色。姐姐玛丽在举国反对下嫁给了西班牙王储菲利普(后来的菲利普二世),英国因此被绑上西班牙对外扩张的战车,而玛丽并未因此得到丈夫的爱,反而失去了人民的爱戴。这两场婚姻直接影响了伊丽莎白对婚姻的看法,而少女时代的一段情感经历,又使她对婚姻产生了终生阴影。
伊丽莎白情窦初开的对象是继母凯瑟琳·帕尔(亨利八世的第六任王后)的丈夫托马斯·西摩。伊丽莎白在14岁前后,曾遭到托马斯的百般挑逗,她也曾对托马斯动过心。二人的暧昧关系导致伊丽莎白与继母关系的破裂。1548年,帕尔死后,托马斯·西摩向伊丽莎白求婚,但志大才疏的托马斯却因一场仓促的叛乱而受戮。伊丽莎白也因与托马斯的暧昧关系受到牵连,几乎身陷绝境。
恐惧婚姻的伊丽莎白并不排斥爱情,丰富的爱情经历弥补了婚姻造成的情感缺失。罗伯特·达德利是伊丽莎白最重要的伴侣。在玛丽统治时期,伊丽莎白经历了人生最危险黑暗的时期,一度被关进伦敦塔。正是在这段时间里,她认识了达德利。达德利是诺森伯兰公爵之子,相貌堂堂,也因牵涉叛乱被关进伦敦塔,两人在这一时期擦出爱情火花。在伊丽莎白继位后,曾考虑过与达德利结婚,但适逢国内外政治危机重重,伊丽莎白的理智战胜了情感。达德利后来虽然结了婚,但两人仍保持亲密关系,备受恩宠的达德利还被封为莱斯特伯爵。当然,围绕在女王身边的男性并不只有达德利一人。伊丽莎白很好地处理了王权与感情的关系,这使得伊丽莎白一边享受婚姻之外的爱情与情爱,一边收获着人民对她的爱戴。她还因为独身而获得“童贞女王”的美名。
“剩女”的代价伊丽莎白统治最大的秘诀是她把自己视为初生的英吉利民族的代表和象征。与她的先辈一样,她深知“权力的基础是民族,没有民族做后盾,王朝就没有立身之处”。她也在各种场合拉近自己与人民的距离。有史家写道:“如果说曾有人具有一种天赋和风采能赢得民心的话,这人就是伊丽莎白女王。她把温和与尊严结合在一起,庄严地俯身向最卑微的臣民致意。她的所有官能都在活动,而一举一动都似乎受到思想感情很好的支配:她的眼睛望着一个臣民,她的耳朵在倾听另一个臣民的声音。
她心里又在对第三个人的意见做出判断,而她却正在和第四个人交谈;她的精神似乎无所不在,但又都像是全神贯注,并未分心似的。她对有的人表示同情,对有的人加以称赞,对有的人表示感谢,而对另一些人却诙谐机智地予以戏谑嘲弄。她不责备任何人,她不忽略任何礼仪,她故意向众人微笑,展示自己的优雅仪态……”她还曾当众郑重地说:使她获得王位的是她的臣民。在她对臣民的柔情攻势下,她也成为人民尊重和爱戴的伟大“圣女”。
作为民众崇拜的“童贞圣女”,从1570年起,伊丽莎白即位的日子就成为国家的法定节日,而她越来越陶醉于这种荣光。1578年,达德利病死,在这一重大打击下,伊丽莎白可能已经坚定了独身的信念。1583年,50岁的伊丽莎白明确拒绝了法国阿朗松公爵的求婚,这是她最后一次走进婚姻的机会,所有人都认清了伊丽莎白将要终生独身的事实。至1588年,英国海军击败西班牙“无敌舰队”,伊丽莎白在民众心中的威望达到巅峰,而婚姻却离她越来越遥远。
当然,伊丽莎白也为她的独身付出了“代价”。在1588年以前,都铎家族的所有直系后嗣都已去世。凯瑟琳·格雷死于1568年,玛丽·格雷死于1578年,苏格兰玛丽死于1587年。1603年,伊丽莎白度过漫长的统治期后,英格兰的王位不得不交给了外姓人,苏格兰玛丽的儿子、苏格兰国王詹姆斯六世南下继承了王位。英国斯图亚特王朝由此开端。
总之,伊丽莎白特殊的身世、早年形成的婚姻观、在权力与婚姻冲突中的取舍、丰富的婚外感情生活以及“童贞圣女”荣耀的光环都成为她最终独身的因素。除此之外,我们也应该看到,伊丽莎白并不是一位中世纪式的传统女性,正如尼尔所说:人们之所以对她的独身感到惊奇,是因为“没有任何人认真对待统治英国的是一位‘现代化的女人’这一现象”。

⑺ 为什么会有“剩女”一说

因为人们的思想就是男人三十而立,而三十岁的女人还没出嫁就等同于古代二十岁还没出嫁的女人一样,在别人眼里就是老女人了。可是以现在的社会环境来说,上相亲节目的都是二十多岁的大姑娘,所以人们就觉得二十多岁的女人都急着找男人了,三十岁的女人还不找不就嫁不出去了吗?

⑻ 英国历史上伊丽莎白为何终身未嫁

很多人都不知道为什么伊丽莎白一世这么伟大的君王,最后一个人孤独终老,一个自己的亲生孩子都没有,老了还被自己的最信任的顾问所背叛。

因此,伊丽莎白一世永远都不可能结婚。也不会让位给自己的表妹,这样就违背了一开始的意愿,也没有办法达成英国女王的使命。如果当时她让位了,那么现在的英国可能会落后世界很多年,成为欧洲最落后的国家哦。毕竟连自己国家的领土都不能统一,谈何强大呢。

⑼ 请问被人说成圣女是什么意思

指只能独自一人,不能生情,不能有欲。圣女有以下5种意思:

1、指有圣德的女子。如“圣女贞德”等等。

2、常指将为后妃者﹐亦指女神。

3、是某个组织中的掌权者至亲或继承人,如楚留香传奇中张洁洁母女。

4、在新时代,圣女不仅仅停留在传统意义上,具有魔幻色彩,她也可以放宽年龄界限,特指思想道德上的圣女,即终生不受红尘羁绊,永远虔诚。这种意义上的圣女,是高贵不可亵渎的,与印度圣女无关。

5、圣女亦指拥有特殊能力的女孩,年龄限制在20岁以下12岁以上。



女人最高的境界是成为圣女

剩女之所以被称为剩女,最根本的原因就是,到了合适的年纪,居然没把自己给嫁出去。比如说,女人法定结婚时间,最早是二十岁,超过二十八岁如果还没有结婚会被人定义为剩女。因为男人女人,黄金年纪一般十八至二十八周岁,这个时段的男女身体最好,精力最为充沛。

没有高超思想境界的人是很难成为剩女的。般要与传统思想作艰苦斗争,另外还要自己能养活自己,总之生活并不容易。剩女们思想觉悟都颇为高深,是不可能被这么一点困难打倒的,努力学习,确定目标。

以上内容参考网络-圣女

⑽ 英国为什么那么多老小姐

这问题跟现代发达地区为啥这样多剩女道理相同

大部分读书读多了自然会看不起人
穷的不要 中等的嘛看不上 富有的少 自然就这样了
想想李敖文化水平很高
李敖与胡梦茵分手的原因,说是不能忍受美女便泌时的狰狞,美好形象霎时塌毁。——!可见一般

不过剩女更可怜
有些剩女是因为工作 终于出头了发现自己已经老了 要知道私营企业只要已怀孕就没有升迁的希望

还有我不同意楼上的说法 到12世纪的时候欧洲开始出现资本主义 特别是中产阶级的壮大才会出现这些事。这些的小说都是描述那时的事 所以才有女教师 要知道在欧洲中世纪的时候能有文化只有教士和教会。

阅读全文

与英国为什么会有剩女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中国哪个省去意大利支援 浏览:984
中国银行公对私美金结汇多久到账 浏览:153
世界有多少国家援助中国疫情 浏览:774
中国有多少名星不是中国国籍 浏览:767
印尼西亚是什么意思 浏览:710
伊朗国吃石饼叫什么名字 浏览:796
出口越南的绍兴黄酒有哪些 浏览:437
英国读博士多少钱 浏览:806
意大利的啊狄哦但哒什么意思 浏览:986
印度炸全鸡多少钱一斤 浏览:192
现在的英国酒馆都提供什么 浏览:316
印度空军基地有多少人 浏览:819
印度农村赶集摆摊卖什么 浏览:425
splen意大利语怎么念 浏览:335
中国人为什么管印度叫三哥 浏览:88
中国舞前腿二级班训练方法有哪些 浏览:741
没有越南你什么都不是 浏览:221
印度地毯有哪些 浏览:368
印尼地震及海啸死亡多少人 浏览:534
越南大学属于什么档次 浏览: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