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依据材料一,英国宗教改革后,英国教会的名称是什么为什么称它为新教
在英国宗教改革运动的发起者是国王,这使得英国的宗教改革是一场自上而下的运动。自从14~15世纪的英法百年战争结束以后,英国人开始了潜心发展自己的民族国家的历程,特别是1485年开始的都铎王朝。这一王朝最着名的国王是亨利八世(1509-1547)和伊丽莎白一世(1558-1603),他们两位的统治时代正是16世纪宗教改革的时代,而英国宗教改革的序幕便是由亨利八世拉开的。
新教即基督教新教,汉语意为“基督教(英语:Christianity, Christian religion)的新教会(churches)或新教派(denominations)”;或根据德(Protestantismus)、英(Protestantism)、法(Protestantisme)等欧洲宗教改革中心地区主要语言中对应单词的原意译为抗议宗、抗罗宗、反罗宗、反对教、誓反教、更正教、改新教等,也经常被直接称作“基督教”),是与“公教”、“正教”并列的基督教三大派别之一。
新教所代表的抗议原则和精神可以追溯到14世纪后期的一些宗教改革先行者。英国威克里夫派和罗拉德派、波希米亚的胡斯运动和意大利G.萨伏那洛拉的信徒,把改革思想的种子撒播在欧洲广大地区。16世纪20年代,马丁·路德在德国发起的宗教改革运动,迅即在整个德国形成燎原之势。在瑞士,基督新教U.茨温利和J.加尔文等的改革活动,进一步扩大和加深了新教的影响。英王亨利八世出于政治上的原因,由上而下推行宗教改革;在克兰麦的协助下,组成具有独特形式的新教教会,以摆脱教皇的管辖。到16世纪中叶,新教的三个主要宗派,即马丁·路德创立的路德宗,加尔文创立的归正宗和作为英格兰国教的安立甘宗,都已在欧洲出现,并同罗马天主教相抗衡。三大宗派在其形成的过程中,得到所在民族独立国家的世俗政权或诸侯的支持与保护。在长期复杂的“宗教战争”之后,根据随之订立的一些和约,如1555年的《奥格斯堡和约》和1648年的威斯特伐利亚和约确认的“教随国定”原则,基本上形成了新教在西欧各国分布的格局,路德宗分布于德国大部和北欧诸国,包括丹麦、挪威、瑞典、芬兰等;归正宗为瑞士、德国一部、荷兰和苏格兰;安立甘宗主要在英格兰。三大宗派的信徒人数当时占新教徒的绝大多数,因此也被称为新教的主流教派。
16世纪末到17世纪,新教的三个主要宗派在教会组织和崇拜仪式上已基本定型。对教义的表述和阐述,经过长期的争论,也逐渐形成体系。新教的理论家以欧洲一些大学为基地,热衷于编写大量的神学着作,但内容充满烦琐的争辩和考证,失去改教初期那种富有抗议精神的活力。这一时期后被称为新教经院主义时期。17世纪中叶,英格兰的清教徒运动要求以加尔文主义改革妥协保守的安立甘国教会,曾成为资产阶级革命的一面旗帜,把新教运动又推进一步,结果产生了脱离国教的一些新的独立宗派,如英格兰的长老会、公理会、浸会、公谊会等。清教徒运动后来由移民传到美洲,使新教在北美发展成为影响最广的教派。在德国,以斯彭内尔为代表的虔敬主义运动和清教徒运动相呼应,提倡人个的虔修生活和布道工作,举办慈善事业,由弗兰克等创办的哈雷大学成为德国虔敬主义的中心,对后来新教的发展有重要影响。
② 英国现在是信奉新教么
在英国宗教改革运动的发起者是国王,这使得英国的宗教改革是一场自上而下的运动。 自从14~15世纪的英法百年战争结束以后,英国人开始了潜心发展自己的民族国家的历程,特别是1485年开始的都铎王朝。这一王朝最着名的国王是亨利八世(1509-1547)和伊丽莎白一世(1558-1603),他们两位的统治时代正是16世纪宗教改革的时代,而英国宗教改革的序幕便是由亨利八世拉开的。 从历史上来看,英格兰从来没有像德意志那样,深深卷入欧洲和教皇政治的旋涡,因而不像德意志人那样对腐败的罗马教会抱有强烈的道德义愤和民族仇恨。重现实、重实际的精神性格使英格兰人不比德意志人那般热衷于内心的信仰或体验。所以,当亨利八世开始宗教改革时,其主要原因不是出于纯洁信仰,而是出于现实政治和国家利益的需要,并且在宗教改革运动中受新教影响,主要是受加尔文教的影响。 英国宗教改革运动的导火线是亨利八世的一场离婚案 西班牙阿拉贡公主、神圣罗马帝国皇帝查理五世的姨母凯瑟琳,她成为亨利八世的妻子,为他生了6个孩子,但只有女儿玛丽·都铎一个长大成人。亨利八世很为王位继承人伤神,于是,向罗马教皇提出与凯瑟琳离婚。教皇慑于神圣罗马帝国皇帝查理五世的压力,拒绝了亨利八世的离婚请求。结果,愤怒的亨利八世便开始了对抗教廷的活动。当时的欧洲在路德宗教改革的影响下,反教皇的情绪已经颇为普遍。亨利八世决定利用人们对教会的不满,加强自己的统治。 亨利八世宗教改革的背景: 1资产阶级要求冲破封建神学思想的束缚,要求宗教改革; 2随着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思想的传播,社会各阶层反教会情绪不断高涨; 3日益强大的王权力图摆脱罗马教权的桎梏。 关于英国宗教改革的起因及结果: 亨利八世并不是一个天生的宗教改革者,起初他对英格兰的宗教改革运动态度坚决,那就是把这些异教徒送上火刑柱。他还亲自撰文抨击马丁.路德的异端邪说,教皇授予他“信仰捍卫者”的称号;马丁.路德则将他斥之为“戴着王冠的蠢参谋长”。 1527年,亨利八世声称爱上了王后的侍女安妮.博琳,要求与王后凯瑟琳离婚,公开的理由是没有男性继承人。亨利向教皇提出申请,要求离婚。但教会迫于罗马教廷的压力6年都没有批准。1533年,亨利自己宣布与王后离婚并与安妮结婚。 教皇的反应是将他开除教籍,双方由战友迅速变为敌人,亨利宣布国王是英国教会(安立甘)的最高首脑,英国的宗教改革就这样收场了。 1553年,信奉天主教的玛丽(1553-1558)继位,她恢复天主教,残酷迫害新教徒,烧死异端达300多人,被称为“血腥玛丽”。 1558年,信奉新教的伊丽莎白(1558-1603)成为女王,并恢复了国教,在“血腥玛丽”时代逃往欧洲大陆的新教徒纷纷回国。并修改了教义教规:反对罗马教会对各国教会的控制;反对教会占有土地,出售赎罪券;不承认教会有解释圣经的绝对权威;不承认教士沟通神与人的中介作用;认为圣经是信仰的最高准则,教图能够与上帝直接相通;要求用民族语言举行宗教仪式,简化形式,主张教士可以婚娶。 从16世纪60年代起,英国出现了反对国教会的“非国教徒”,他们主张依照加尔文教来“纯洁教会”,要求清除国教会中的天主教教义和教规仪式,清教徒由此而得名。
③ 英美宗教有啥不同和相同
现有英格兰的国教是普世圣新教。而爱尔兰则是天主教。在上几个世纪,新教发起,宗教战争布满真个欧洲。马丁路德写书,英国皇帝废除英国天主主教,而推行新教。虽然这些新教理论不一,但大同小异。欧洲出现了明确的宗教战线。天主教对新教。但这个时候,新教的一个分支出现了不符合新教基本理论的教会Puritanismus这支教会既不被新教认可更不能被天主教认可。它被两个战线上的人追杀,而最终逃到了美洲。这就是宗教历史。人们误认为美国是从英国分出去的,美国人都是英国人的后裔。大错特错,不能因为美国说英语就认为她很英国相同。美国是个民族大熔炉,早期的美国殖民者来自欧洲的各个地方,英国人不过是其中的一部分。而美国说英语时因为美国成立时因为语言混杂而要选举个国语,因为英语简单而被选上。既然是民族大熔炉,那么文化以及宗教则必定繁多,在美国盛行有世界上所有的宗教,而并非单单基督教。美国一直都讲究宗教自由而保持各个文化间的和谐。英国则以普世圣新教为国教,爱尔兰是天主教。所有更偏向于基督教。
④ 英国国教和新教有什么区别
英国国教为圣公宗,属于新教一支。
新教有三个主要大宗派:马丁·路德的信义宗、加尔文创立的归正宗以及英国国教派的圣公宗。
当年的英国清教徒运动起因和过程比较复杂,但归结起来原因只有一个,政教合一还是政教分开。英国国教为圣公宗,是基督新教的教派。由英国国王亨利八世创始并作为英国的国教,由英国国王担任教会最高首脑。圣公宗到了美国之后,英文名称却改为“The Episcopal Church”。“Episcopal”意思为主教制的教会。
英国圣公会的最高主教是坎特伯里大主教,副手是约克大主教。英国的圣公会主张的是政教合一,所有的教会,信徒都以国王为头头,主教也由国王任命,而且圣公会还保留了一些天主教的痕迹。 而那些新教徒们则要求完全的宗教改革,剔除一切天主教的痕迹,认为宗教和政治应该分开,国王不应该插手宗教。基本矛盾就在这里,随着矛盾的日益增加,渐渐的引发了英国内战,克伦威尔当政时,新教徒一统英国天下,他死后,新教又失势了。但此时已经他们已经是个非常的庞大的群体,国王及民众也渐渐适应了他们的存在,此后也就和平相处了。
⑤ 英国有哪些宗教
英国主要宗教有英国国教、天主教,另外还有伊斯兰教、印度教、锡克教、犹太教和佛教等较小的宗教社团。
(5)为什么英国人信仰新教扩展阅读:
英国宗教的兴起
英国宗教改革是发生在16世纪英格兰的一系列事件,旨在使英国教会脱离教皇和罗马教廷的控制。
都铎王朝统治初期,英国教会由罗马教廷所控制,当时的英国教会掌握着英国三分之一左右的地产,所拥有的财富约占全国总财富的五分之一左右。罗马教会不仅从英国赚取大量钱财,而且还干预英国的宗教事务。
随着人文主义和宗教改革思想的传播,英国社会各阶层的反教会情绪日益高涨。新兴资产阶级和新贵族要求夺取教会的土地和其他财产,而逐渐强大起来的专制王朝则力图把教会作为专制王权的统治工具,在这样的背景下,英王亨利八世进行了一场自上而下的宗教改革运动。
16世纪中叶,在玛丽一世统治期间,天主教曾短暂地在英国卷土重来。但后继者伊丽莎白一世上台后,迅速恢复了英国国教,并颁布一系列法令措施来巩固宗教改革的成果。
在这场宗教改革运动中,天主教会被剥夺的财产很大一部分落入了新兴资产阶级的手里,进而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此外,宗教改革否定了罗马天主教会的绝对权威,解放了人们的思想,也为资本主义的兴起和发展奠定了基础。
⑥ 英国人信哪种宗教
16世纪以后,英国是好几个重要的新教教派的发源地:圣公会(此为大公教教派)、公理会、浸信会、公谊会、循道公会-卫理公会、弟兄会等。18世纪和19世纪,英国曾经是基督教多次属灵复兴运动的中心和海外传教的重要基地,诞生过约翰·卫斯理、怀特腓、卜维廉、克理威廉、马礼逊、达秘、戴德生、李文斯敦、宾路易师母、史百克等众多着名基督教徒。
2001年人口调查数据显示:基督宗教占总人口的71.6%。伊斯兰教占2.7%。印度教占1%。其他占1.6%。 “不明/没有宗教人士”占23.1%。[37]其他宗教还包括佛教、犹太教等[38]。
2007年调查显示:基督宗教占总人口的64%。伊斯兰教占4%。在不同岁数的群体在信仰方面有不同的趋势。当受访者年龄越大,承认有宗教信仰的比率便越高[39]。
英格兰和威尔士2011年人口调查数据显示: 基督宗教占总人口的59.3%。伊斯兰教占4.8%。印度教占1.5%。无宗教25%。
2012年3月英国君主伊丽莎白二世在兰柏宫演说表示“圣公会的理念偶尔被误解”
⑦ 终于明白英国为什么转新教了。。
要知道,欧盟是世界上最有吸引力的发达国家联盟组织,加入欧盟不但是中东欧国家梦寐以求的目标,也对土耳其和摩洛哥等非欧洲国家有强烈的吸引力。那么为什么英国人还为是否留在欧盟而纠结呢?
⑧ 英国人都信什么教
英国本来是传统的“天主教”国家,在以马丁.路德引领的整个欧洲宗教革命的浪潮中,由于当时教皇阻止英国国王亨利八世迎娶美丽侍女安妮.博林,亨利很生气,后果较严重,他宣布英国脱离天主教。
从此,英国属于新教教派,他们自己取名“圣公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