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鼠灾一般在什么情况下最易发生
老鼠的天敌日渐减少,老鼠的繁殖无法受到抑制,以及气候的反常都是造成鼠灾的原因.
鼠疫也叫黑死病,是由鼠疫杆菌借鼠蚤传播为主的烈性传染病。鼠疫具有传染性强、传播迅速、病情严重、病死率高等特点.
感染鼠疫后,潜伏期平均为 3~5 天(最短的不足1天,最长的可超过 10天) 。临床上可分为腺型鼠疫、肺型鼠疫以及由这两者继发形成的败血症型鼠疫。
(一) 全身症状: 起病急骤,寒战、发热,体温可达39℃以上,伴剧烈头痛和全身酸痛、烦燥不安、意识模糊、极度衰竭、血压下降,可出现出血现象,如皮肤及粘膜出血、鼻衄、咯血、呕血、便血、血尿等。
(二) 不同类型鼠疫的临床特征:
1、腺鼠疫: 最常见,多发生于鼠疫流行初期,主要表现为急性淋巴结炎。常见腹股沟、腋窝、颈部及下颌等处一侧的淋巴结肿大,直径可达2~ 7厘米,伴红肿及疼痛,甚至化脓、破溃。若未经治疗,患者多于3~5天内因毒血症、休克、败血症或肺炎而死亡。死亡率可高达50~90%。
2、肺鼠疫: 可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种。前者是鼠疫杆菌从呼吸道侵入引起的;后者是继发于腺鼠疫引起的败血症。患者多于24~36小时内出现剧烈胸痛、咳嗽、咯大量泡沫样血痰,痰中含大量鼠疫杆菌。出现呼吸急促,伴迅速加剧的紫绀,并很快出现意识丧失。患者多于2~3天内死于休克及心力衰竭。肺鼠疫的死亡率高达70~100%。
3、败血型鼠疫: 原发性败血型鼠疫病情最凶险,常骤起,全身中毒症状、中枢神经系统症状和出血现象都极为严重,如不及时抢救,可于数小时至24小时内死亡。继发性败血型鼠疫常由腺鼠疫演变而来,临床表现较原发性的稍缓和。败血型鼠疫可导致肺鼠疫和脑膜炎型鼠疫。
㈡ 洞庭湖鼠灾给人们带来了哪些伤害
http://news.sina.com.cn/pl/2007-07-16/020613452704.shtml
蒋高明:洞庭湖鼠灾昭示人与自然关系告急
6月上旬以来,洞庭湖区的约20亿只老鼠躁动起来,随着水位上涨大量内迁。湖滩上到处可见老鼠窝,堤岸、护坡变得千疮百孔。老鼠将所遇到的绿色植物啃噬殆尽,连天然湿地植被也不放过。7月14日,洞庭湖水位二度上涨,田鼠再次向大堤迁移(《新闻晨报》7月15日)
近来,太湖蓝藻污染警报还没有完全解除,又先后暴发了武汉蔡甸区“水华”、苏州、巢湖蓝藻恶性水污染事件;治理了多年的滇池蓝藻也杀了昆明人一个回马枪。在江南水乡,因水污染带来的环境问题频频出现在媒体。以经济高速增长为自豪的江南若干省份,开始尝到了亲手酿造的毒果。
如果将偶然发生的一两次生态问题,与围湖造田、填塘造田等工程建设联系起来,那是没有科学道理的。然而,如果连续几年出现同样的征候,甚至老鼠、蚂蚱以及眼睛看不见的小小蓝藻都出来闹腾的时候,我们就不得不反思一些问题。
鼠类研究专家称,洞庭湖区基本没有东方田鼠成灾的记录,其大爆发主要出现在近几十年来。一与上世纪80年代以来的围湖造田运动有关,二与大小废弃的堤坝有关,三与近两年来上游堤坝蓄水、泄洪关系密切。去年由于上游多处蓄水,洞庭湖没有被淹,较长的枯水期导致鼠类栖息地暴露,有利于东方田鼠繁殖。
此次洞庭湖鼠灾爆发,笔者始明白,导师侯学煜先生早年为什么强烈反对围湖造田以及盲目建设的堤坝工程。然而,当年他和北京大学的陈昌笃教授不愿意看到的生态后果,今天正陆续地向人们展现。
1963年,中共中央召开全国农业工作会议。侯先生与人合作的《以发展农林牧副渔为目的的中国自然区划概要》,毛泽东、周恩来等看后,指示加印4000册分发各省领导参考学习。后来,针对片面强调“以粮为纲”产生的问题,侯先生又向中央呈送《怎样解决十亿人口的吃饭问题》,提出“大粮食”观点,即凡食物都应该称作粮食,花生、豆类、水果、蔬菜以及蛋、奶、鱼、肉、虾等都是“食物”。根据这一观点,他认为农业经营不能限于禾本科粮食作物,而应包括农、林、牧、副、渔,即“大农业”。他强烈反对毁林开荒、滥垦草原、围湖造田、围海造田、填塘造田。
遗憾的是,恩师的诤言并没有阻挡人们围湖造田、围海造田、向草原要粮的热情,不少堤坝如期建设并投入了运行。今天,长江中下游出现了各种不祥征兆,值得我们反思。
长期以来,在发展经济的同时,人们蔑视自然,信奉人定胜天,将环境成本计算为零;甚至为了发展,还要“适当”破坏一下自然。如今,大大小小的“破坏一下”,在不同的区域、不同的时段,酿成了各种生态灾难。对这些灾难,几年前还可以视为自然发出的警告而不予以理会,可今天对大量环境被破坏的现实,就不能再掉以轻心了。
庆幸的是,这些灾难没有在同一时间爆发,否则人类可能难以招架来自大自然的报复。今后在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方面,我们需要更加审慎地多听听自然的声音。“大自然是一部读不完的天书”,看到洞庭湖鼠灾爆发,我再次想起侯先生的这句话。
㈢ 澳洲爆发四十年来最严重的鼠灾,到底该如何治理呢
看他澳大利亚爆发40年来最严重的鼠灾。我觉得应该是自食其果吧。从网上看到相关新闻,在2018年的时候,澳大利亚政府组织大量捕杀野生猫。造成了大概约两百万只野生猫死亡。导致的老鼠的天敌大量的减少。再加上澳大利亚四年以来长期的干旱,导致了老鼠呈爆发性的繁殖。由此可以看出来,人类在大自然面前是多么的渺小。破坏生态平衡是多么严重的后果。
三、利用天敌关系进行制约。
如野猫、猞狸、黄鼠狼、狐狸、香鼠、家猫等动物,把老鼠的天敌动物给培养起来,我觉得这样利用天敌关系对老鼠可以造成很大的伤害,也可以制约老鼠的繁殖以及生存。
㈣ 家里闹鼠灾了怎么治
下鼠药,下鼠夹子。清理室内食物,装盒,盖好。方法多多。
㈤ 地震、泥石流、滑坡、台风、寒潮、干旱、洪涝、虫灾、鼠灾等的防治措施
对于地震泥石流滑坡台风干旱洪涝等气候和地质性灾害基本无法防治只能
除泥石流滑坡等会受水土流失影响
可以多
植树造林
降低灾害发生的几率但是地质结构的隐患确难以消除
洪涝可以从一些水利设施如水库堤坝进行防范
对于
虫灾
鼠灾
是因为生物琏的不平衡导至的以及鼠灾还有一点是因为环境因素导致可从这些方面进行防治
对于一些灾害我们无法防治但是可以在灾害发生时和发生后做一些有效措施减少灾害所带来的损失
㈥ 请简述“鼠疫”发生在哪一年及其发展史。
中国历史上爆发过的有云南鼠疫、香港鼠疫和东北鼠疫。鼠疫是鼠疫杆菌借鼠蚤传播为主的烈性传染病,系广泛流行于野生啮齿动物间的一种自然疫源性疾病。临床上表现为发热、严重毒血症症状、淋巴结肿大、肺炎、出血倾向等。
一、云南鼠疫
1855年中国云南首先发生了大型鼠疫,1894年在广东爆发,并传至香港,耶尔森在世界上首次分离出鼠疫杆菌。经过航海交通,最终散布到所有有人居住的大陆,1898年,爆发于印度孟买的大鼠疫,使上千万印度人丧生。
在中国和印度便导致约1200万人死亡。此次全球大流行一直持续至1959年,当全球死亡人数少于250人方才正式结束。
(6)英国议会鼠灾怎么治扩展阅读
鼠疫的传播和预防
一、传染源
为感染动物和肺鼠疫患者,宿主动物常见有啮齿类动物和野生食肉动物,如灰旱獭、红旱獭、喜马拉雅旱獭和长尾黄鼠等。
二、传播途径
1、蚤叮咬的传播方式为鼠-蚤-人,即跳蚤叮咬病鼠后再叮咬人,或剥取染疫旱獭皮或剥食其它染疫动物,此类传播方式常引起腺鼠疫或败血型鼠疫。
2、人-人传播方式,即健康者接触患有肺鼠疫的病人后,经呼吸道吸入感染,此种方式感染的主要为肺鼠疫。
三、易感人群
人对鼠疫普遍易感。疫区从事野外工作的人或猎杀、剥食旱獭的猎人、牧民接触染疫动物可能性大,感染的可能性高于一般人群。
㈦ 鼠潮出现过吗
鼠潮出现过。根据外媒报道显示,澳大利亚东部各州从3月12日开始出现重大鼠灾,尤其是新南威尔士州西北部和昆士兰州南部的各大农场,几乎每天都在感受“万鼠奔腾”的场景!
一掀开谷堆上的篷布,数千只老鼠从里面疯窜出来,粮食肯定就不用想着再要了,那场面只能用震撼来形容。相关的研究人员表示,这次鼠灾的爆发是因为往年受旱的地区受到了大雨的洗礼而得以大丰收,丰盛的谷物引来了老鼠入侵,而且它们的繁殖环境也大大优化了。
英国鼠潮:
在冠状病毒国家封锁期间,英国的老鼠数量在增加,老鼠在空荡荡的大楼里疯狂繁殖,并狼吞虎咽地吃成堆的剩饭。当英国的酒吧和商店关门的时候,啮齿动物却找到了无穷无尽的栖息地繁殖。这意味着英国的老鼠数量在一年之内增加了3000万只。
许多人在家里也不断发现老鼠,让防治害虫的专家们应接不暇。他们警告说,当老鼠试图在温暖的家中过冬时,这个问题只会变得更糟。害虫防治公司称,他们发现老鼠数量比平时增加了25%。
伦敦是全英国老鼠数量最多的城市,有1990万只老鼠生活在首都的街道上。排名第二的是伯明翰,共有240万只老鼠,其次是利兹市(170万只)、格拉斯哥市(130万只)和谢菲尔德市(120万只)。曼彻斯特有110万只老鼠,爱丁堡有同样的数字,而利物浦有100万只。
㈧ 用鼠的天敌来压制鼠灾这种方法叫什么
以毒攻毒,兵来将挡水来土掩
㈨ 某地区遭遇鼠灾,你有哪些灭鼠的办法
如果已经鼠患成灾,就要大面积投放鼠药来降低鼠密度,可采用的方案有
1室外安装鼠饵盒投放鼠药,绿化草坪,小区内皆要投放。
2食品餐饮行业以及娱乐场所,人流量大的场所为主要,
3在鼠洞中投放大隆或者杀它仗后封堵鼠洞。
4在市民中发放粘鼠板全面灭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