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英国资讯 > 英国在什么时候损失殖民地的

英国在什么时候损失殖民地的

发布时间:2022-09-07 00:14:59

Ⅰ 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英国为何丢失了那么多的殖民地

其实答案很简单——二战之后,英国的国际地位和国家实力,已经不配享有那么多殖民地了。

英国衰落的原因,表面上看是两次世界大战,但从根本上讲,是其由于科技落后导致的国际落后,被德国、苏联、美国等国反超。

英国的历史,可以说是成也殖民地,败也殖民地。

在18、19世纪,英国攫取了广阔的殖民地,分到了全球殖民蛋糕中最大的一块。而英国殖民地给英国带来了巨大的经济利益,让英国得以低价获得原材料,高价倾销工业品,用全球的殖民地供养英国人的生活。

但是这种殖民经济的模式由于赚钱太容易,让英国丧失了继续前进的动力。所以第二次工业革命发生时,大多数的发明都出自于美国、德国这些没有什么殖民地的国家,英国只能跟着人家屁股后面走。

美国、德国靠着第二次工业革命,迅速成长为世界工厂,工业产值先后超过英国。

后来的事情我们知道了,一战中,德国重创了英法老牌殖民帝国,也让美国迅速崛起。但一战之后,殖民体系尚未崩溃,英法实力仍存,只不过是失去了霸权地位而已。

真正要命的,是二战。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老牌帝国法国直接让希特勒四十六天给灭了,整个西欧只剩下英国在苦苦支撑。如果没有英吉利海峡,英国这一口气也差点没倒过来。

二战中,伦敦被德国炸的面目全非,英国为了反击法西斯,组织了超过六百万人的军队,花光了国家所有的黄金储备,还欠下了美国巨额的外债。英国艰难到什么程度呢?二战后期,享受了上百年舒服日子的英国人开始实行粮食配给制,这种制度持续到五十年代才结束。

二战后,英国虽然赢得了战争,但几乎没有得到任何利益。整个世界已经面目全非,德国毁灭了,日本毁灭了,法国几乎毁灭,。而美国和苏联成长为庞然大物,连新中国的解放军都敢在长江上炮击英国军舰。那个英国人打个喷嚏全世界都感冒的时代,一去不复返了。

这个时候,面对着全世界此起彼伏的独立运动,英国又怎么能镇压的住呢?

比较有代表性的事件,是1956年的苏伊士运河事件。

1956年时,埃及虽然已经独立,但是作为老牌宗主国的英国,依然不愿意放弃在埃及的利益。恰逢此年埃及领袖纳赛尔在苏联的支持下要收回苏伊士运河,英国首相艾登斡旋未果,纳赛尔派遣埃及军队武装控制了属于英法的苏伊士运河,并在苏联的支持下驱逐了英法水手,独立控制了运河交通。

这就是明抢了,英法就是再怂,也不能容忍这种事情。于是英法联合了以色列,在1956年10月29日发动了对埃及的武装进攻。

这场战争中,英法和以色列的军队节节胜利,埃及不断败退。可是一路凯歌的英法军队,居然在仅仅八天之后,就匆匆结束了这场战争,全部撤回了!

为什么?因为美国和苏联强势施压,英法的仗,打不下去了。

苏伊士运河事件的结局,更加让世界各地的殖民地看到了希望——老牌殖民帝国已经完蛋,现在是美国苏联说了算,而美国苏联支持独立运动。

所以英国无论怎么努力,也不可能挽救自己的殖民体系了。

在世界民族独立的大潮之下,各国纷纷独立。

英国为了保留最后的体面,搞出了一个叫“英联邦”的东西——各国拥有独立主权,但是在英联邦中还是尽量于英国在外交和经济事务中步调一致。

可是英国的国际影响力根本不足以维持一个几十个国家的英联邦,现在的英联邦,最大的意义就是它会组织一个英联邦运动会,是规模仅次于奥运会的世界性综合赛事。

不过把殖民体系的崩溃完全归结于英国的衰弱,也是不全面的。

二战后的英法意识到,殖民地在二战后已经不是财富,而是负担了。

拿印度来说,印度已经不再是那个靠一个“东印度公司”就能获得取之不尽的茶叶香料的印度。随着科技的进步,印度的民族意识逐渐觉醒,而资源攫取却越来越难,还要应付印度内部复杂的教派、地方派之间的矛盾。这些都让英国疲于维持,需要花大量的金钱来维持在印度的统治。

而经贸的发展,让英国意识到了继续剥削的可能,英国可以不需要统治就获得原材料,也可以不需要殖民就向原殖民地搞倾销。

换句话说,没有殖民体系,工业国一样通过贸易剪农业国的羊毛!

所以英国的殖民地帝国崩溃了,英国人也没有太过伤心。反倒是香港回归的时候,英国人痛感失去了东方明珠,不过英国人也还是清醒的意识到——中国人可不是非暴力不合作的甘地,如果捂着香港不还,后果可比当年苏伊士危机严重的多啊!

希望回答对你有帮助,感觉回答的可以,望点赞采纳,谢谢。

Ⅱ 在历史上,北美殖民地是怎么被英国给丢掉的

英国作为一个“日不落”帝国,北美自然也是他的殖民地之一,可是最终英国皇家陆军,皇家海军,在北美溃败,导致大西洋殖民体系彻底的割裂,最后催生出美国和加拿大,两个强大无比的现代化国家!

很多人,都将焦点聚集在美国和加拿大的崛起上,可是小编要从另一个角度给大家说一说,英国为什么会输掉这场战役,是谁丢掉北美洲的殖民地呢!

然而从辩证理论上来讲,偶然的背后有某种必然。

英国丢掉美国,并非个别政治精英,或者军事将领的偶然失误,其背后有一连串的复杂的政治军事博弈,英国陆海两军,面临的现实困境,才是英国失败的第一原因。

Ⅲ 为什么二战之后英国失去了所有殖民地

第一次世界大战就让英国几乎把帝国时代的财富都花了。二战更是让英国黄金储备和有价证券,债权都不剩啥了,就这欠了美国一屁股债。二战后,英国从财力上已经无法再继续维持庞大的殖民体系了。这是英国自身的原因。
而从外部原因讲,美苏两个趁二战战胜而崛起为超级大国的两个庞然大物,都开始对英法比等欧洲老牌殖民宗主国在海外的殖民地下手,只不过这回不是传统的帝国之间的殖民地争夺,美苏都高喊民族自决的口号,举着非殖民化的大旗。这些广大殖民地表面上脱离了宗主国而获得“独立”,但是他们绝大部分先天不足,甫一独立就被美苏控制,分别纳入了他们各自的世界秩序和政治经济体系之中。相比较而言,还是美国收获更大。

Ⅳ 为何英国在二战后几乎放弃了所有海外殖民地

因为二战发生以后,英国的无论是经济实力还是军事实力,都陷入了衰退,已经没有足够的能力再对这些殖民地控制下去了,而且当时各地的民族意识渐渐开始加强,每个地方的独立浪潮也是一波一波的,英国如果不让他们独立的话,最后拖垮的也是自己国家的经济,所以英国这么做也是没办法了。

所以这个时候英国人知道,如果不让这些殖民地独立,那么英国必然要付出严重的代价,比如说让国家经济拖累越来越厉害,所以英国在当时这种情况,已经无法维持对这么多的殖民地统治,只能选择放弃这些海外殖民地,不然自己本国的经济也要被殖民地给拖垮了,而且这些殖民地的反抗还非常的强烈,就连美国和苏联也在支持各地独立,英国这个时候也是没办法了。

英国什么时候衰落的

1960年以后,随着德意志第一帝国,日本帝国以及美国的崛起英国在世界的绝对霸主地位就受到了动摇。在19世纪末德美日意等国海军实力大升,特别是德国凭借着欧洲第一的经济实力与英国展开了海军的军备竞赛。一战英国虽然战胜但是欠下巨债,同时美国凭借着《九国公约》等新条约开始与英国分廷抗礼。二战时期英国在德国及日本的进攻下损失大量战舰飞机,还损失了东南亚的殖民地,英国的地位就大幅下降了。后来随着铁幕降下以及英国在中东和印尼与美国的暗斗失败英国就逐渐成为美国的附庸。
鸦片战争英国的目的是打开中国市场,扭转中英之间的贸易逆差,掠夺原料,倾销商品。
时间:第一次鸦片战争1840-1842第二次鸦片战争1856-1860
领导人:第一次英女王维多利亚,第二次英女王维多利亚和法皇拿破仑三世

Ⅵ 二战时英国为什么放弃殖民地变成世界第一大国的机会

近代史中的英国很多人都知道,一提出大英帝国就自然想到“日不落帝国”,为什么有这样的称号,就是当年英国有遍布全球的殖民地,这也是大英帝国但年称霸全球的基础。

英国殖民地指的是从属于英国的殖民地,开始于1868年,鼎盛时期在除南极洲以外的各大洲都有英国的殖民地。殖民地是指由宗主国统治,没有政治、经济、军事和外交方面的独立权利,完全受宗主国控制的地区。

通常讲广义的殖民地包括虽然拥有行政机关、军队等国家机器,但经济、军事、外交等一方面或多方面被别国控制的半殖民地国家和保护国,以及委任统治地、托管地,以及殖民主义国家在这些地区设置的"海外领地"、"附属地"、"海外省"等。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上大多数殖民地获得独立,旧的世界殖民系统不复存在。也是英国衰落的原因。

此时有人想过为什么当年英国不把自己的殖民地变成自己的国土,那样英国不就是世界上最大的国家了吗?当年的大英帝国是一个以英国为中心的全球性帝国,在20世纪初的鼎盛时期,其领土面积则有约3,000万平方千米(本土面积仅仅二十多万平方千米),是世界陆地总面积的20%。可见这样的国家绝对是超级大国。

英国与西班牙葡萄牙日本等国家不一样,殖民地都是属于贸易性殖民而不是掠夺性殖民。简单来说就是把殖民地当作原材料采购地和工业产品倾销地,而不是像西班牙那样掠夺式地剥削当地资源。所以大英帝国全是半个商业帝国,并不是以扩张领土为第一目的。

从殖民地的性质上来说,大致可分为拓殖型殖民地、资源掠夺型殖民地和商业殖民地三种主要类型,这三种殖民地是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进程而顺次出现的,而英国恰恰是从这个商业利益出发建立的自己殖民地。

再者,二战时为了得到美国的支持,放弃了与殖民地之间的最惠国待遇(美帝狮子大开口),间接地肢解了大英帝国的贸易地位,使得英国再也没有多余的精力与金钱来维持庞大的领土(失去了最惠国待遇庞大的殖民地也失去了意义),失去经济支持的大英帝国,殖民地成为领土更是没有能力维持了。

此外还有就是,对于英国这样的民主国家来说,把殖民地变成本土的组成部分,那就意味着殖民地居民从法律上应该享有与英国公民同样的权利和义务,包括投票选举和自由迁徙的权利,这对于英国政府来说显然是不划算的,英国人对此也不会赞同,而且英国殖民地遍布世界各地,在交通和通讯并不便捷的时代,把它们纳入到本国版图也是不现实的,那样的话英国议会恐怕开一次会都不容易,因为代表没有到齐。而作为殖民地处置既可以从中获取利益,又不必承担很大的义务。

与俄国对比,英国的情况就更明了,对于俄国这样的专制帝国来说,确实是把殖民地纳入本国版图,许多人都以为俄国没有殖民地,其实俄国占据的殖民地并不亚于西方列强,只不过由于这些殖民地都与本土接壤,所以都被纳入到帝国版图内。由于俄国的专制体制,本国公民也没有多少权利,所以殖民地居民自然也享受不到什么权利,纳入进来成本很低。

正是这样的原因,大英帝国最后放弃了殖民地,像英国这样的法国,其它国家也面临英国同样的问题,最后也都放弃了殖民地,如果当年不放弃殖民地,可能今天的欧洲强国与殖民地平分财富,估计欧洲也成为很穷的地方。

Ⅶ 概括下英殖民帝国从鼎盛走向衰落并最终瓦解的过程

通过几个世纪的扩张和殖民,19世纪末的英国已处于鼎盛时期,殖民地遍及加拿大、印度、澳大利亚、新西兰、马来亚、西印度群岛、非洲等世界各个角落,面积达到本国领土的100多倍,成为地球上实力最强大的“日不落帝国”。为了建立这个帝国,英国在先前的近400年时间里,发动了230多场战争,而派出兵最多、斗争最为残酷的要数布尔战争。 “布尔”系荷兰语,意为“农民”。布尔人是指到南部非洲殖民的“海上马车夫”荷兰人的后裔。1652年,第一批荷兰人来到南非的开普,建立了殖民地。经过百余年的殖民活动,布尔人已成为当地的主要民族。但是,布尔人并没有在南非造成独霸局面。1795年,英国舰队在南非开普登陆,开始了和布尔人在南非长达百年的争夺战。经过多年的冲突,在英国的强大实力面前,布尔人被迫向北面迁徙,于1852年和1854年分别建立了德兰士瓦和奥兰治两个布尔人共和国。 1867年,奥兰治河地区发现钻石。奥兰治政府立即声明,这一地区归自己管辖。英国的殖民者极力反对,并阴谋策划吞并两个布尔人共和国的计划。1877年,英国人出兵武力吞并德兰士瓦共和国,这一行为激起了布尔人的武力反抗。1881年2月,布尔军在马祖巴山附近击败了1000多名英军,迫使英国在保留部分权力的名义下,承认德兰士瓦的独立,并相互签订和约。 1886年,在南非中部的约翰内斯堡地区,一位叫乔治·哈里森的澳大利亚青年在一次偶然机会中发现了世界上最大的黄金矿区。矿区以约翰内斯堡城为中心,向东南和西南两翼扩展,形成了长约500公里的金弧带,占世界黄金储藏量的1/4左右。这一重大发现鼓动成千上万的欧洲殖民者潮水般地涌来。在接下来的四年中,殖民者组织了141家矿业公司,疯狂地开采矿区的钻石和黄金,获得高额利润。见此巨利,英国人和布尔人矛盾进一步尖锐。 1895年,英国政府秘密指示开普殖民总督罗得斯吞并德兰士瓦。于是,罗得斯派遣一支装备精良的800人军队,偷袭德兰士瓦首府,同时事先策划城内的英国侨民暴动作为内应。但是,这一机密被想与英国争夺世界霸权的德国政府获悉,并转告德兰士瓦政府提前做好准备。1896年1月2日,在克勒克斯多普城郊,2000多名布尔军伏击英军,打死134人,缴获所有英军枪械。在这次惨败后,罗得斯被迫辞去开普总督的职务。布尔人欢呼他们的胜利,他们的自信心也开始不断膨胀。 胜利后的布尔人鼓吹“布尔非洲”计划,计划把整个南非地区联合起来,夺回100多年来英国从布尔人手中夺去的土地,并与德国联盟,以此抗衡英国。这显然与英国的“二C计划”,即打通非洲南部的开普(Cape)和非洲北部的开罗(Cairo),形成贯穿非洲南北的殖民大帝国相矛盾。为此,英国政府一方面用外交手段拆散德国与布尔国家的军事同盟;另一方面加紧运兵到开普,对布尔人施加压力。大战一触即发。 战争越来越走到尽头,双方伤亡惨重。布尔人几乎全国成年男子都被动员当兵,土地缺少人手耕种,牲畜濒临绝种。英国则三易主帅,投入45万军队,伤亡近10万人,耗资2.23亿英镑。这种沉重代价使国内人民反战情绪高涨,世界舆论也强烈地抨击英国。年迈的维多利亚女王为战争日夜焦虑,忧心忡忡,加之国内政治斗争和丈夫过早逝世,女王最终于1901年1月病逝。 布尔战争虽然以英国胜利而结束,然而,大英帝国却处于极其不利的地位。欧洲诸强几乎一致谴责英国在南非的政策,认为英国为了贪求黄金而欺凌两个布尔人小国。它们认为,英国在战胜布尔后所得到的巨大黄金利益,将使自己更处于劣势。于是,法俄德三国一度谋求联合,共同对抗英国。1900年,趁英国陷于战事无暇顾及之机,法俄两国绕开英国,偷偷地瓜分了在土耳其的势力范围。对此,英国大为恐慌,急忙将太平洋上的萨摩亚群岛中的两个岛屿让给德国,又与当时尚不算超级大国的美国订约,给予美国在中美洲开凿使用运河的方便,接着,在1902年与日本签订了同盟协定。英国试图通过这些行为,拉拢德美日,以抗衡法俄。然而,这一系列措施使英帝国被迫放弃外交传统中的“光辉孤立”政策(不参与过多的欧洲大陆事务)和“大陆均衡”政策(与欧洲大陆国家分别结盟,以制衡其联合)。紧接着,出于无奈,英国与法国、俄国先后签订协议,成立“三国协约”军事集团,更深地卷入到欧洲政治漩涡中,把自己捆上了“协约国”的战车,为参与一战进而遭受巨大损失埋下伏笔。 1901年、1907年,澳大利亚和新西兰先后成为自治领。接着,诸多英帝国的殖民地也纷纷宣布成为自治领。第一次世界大战后,英国衰败的趋势已非常明显了。1931年,英国颁布威斯敏斯特法案,宣称英国和各自治领地位平等,在它们的内政和外交事务等各方面互不从属,大英帝国殖民体系从此动摇。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英国经济实力大为削弱,政治地位极度下降。随着1947年巴基斯坦和印度的相继独立,到20世纪60年代,英帝国殖民体系彻底瓦解。

Ⅷ 英国是怎么丢掉那些殖民地的

1923年在英帝国会议上,加拿大、澳大利亚、新西兰这些自治领要求在帝国范围内享有与英国本土同等的权利,如贸易优惠权等。1926年的英帝国会议,承认自治领在内政外交上拥有完全独立地位,有权同外国谈判并签约;自治领同宗主国的关系,只是靠"共同忠诚英王陛下"这一信条而连接在英帝国内。1931年英国议会"威斯敏斯特法案",批准了帝国会议上述决议。从此各白人自治领取得了在法律上与英国平等的地位。此后,联合王国与自治领组成英联邦。
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各自治领都参加了反法西斯战争,它们的参战为英国减轻了战争压力,但也为自己争得了与英国博弈的资本。特别是随着英国势力的衰弱,自治领的离心倾向日益加强。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民族解放运动成为时代潮流,空前高涨,英属殖民地纷纷独立,帝国迅速土崩瓦解,殖民大厦轰然坍塌。
印度:1947年英国印度总督蒙巴顿不得已抛出了"印巴分治方案"。按照这一方案,印度按居民宗教信仰,分成印度教的印度斯坦国家和伊斯兰教的巴基斯坦国家。1947年8月14日和15日两国分别独立,英国从此结束了对印度的直接统治。印度仍留在英联邦内,巴基斯坦则于1972年退出英联邦,割断了与英国的任何联系。
加拿大: 按1867年7月1日的 British North America Acts ,各英属北美殖民地组成单一的加拿大自治领(Dominion of Canada),加拿大宪法一直建基于这英国法律;1931年12月11日,英国国会通过了《威斯敏斯特法令》(Statute of Westminster),此法例中订明自治领不再从属于英皇(the Crown),订明加拿大殖民地为自治领,虽然加拿大已是一个国际公认的独立国,此特殊的自治领关系却一直存在;1982年4月17日,加拿大国会通过新宪法,并得到英国国会通过废止旧宪,加拿大把7月1日的自治领日改名为加拿大日(国庆),加拿大才独立。
澳大利亚:1901年1月1日,六个殖民区统一成为联邦,澳大利亚联邦成立,同时通过第一部宪法。1927年,澳大利亚首都迁往堪培拉。1931年,英国议会通过《威斯敏斯特法案》,使澳大利亚获得内政外交独立自主权,成为英联邦中的一个独立国家。澳大利亚独立后,仍然属于英联邦。1986年,英国女王在澳大利亚签署了《与澳大利亚关系法》。据此,澳大利亚最高法院享有终审权,终止了英国议会和政府对澳大利亚各州的权力,英国法律对澳大利亚不再有效。澳大利亚的联邦议会是立法机构 ,由英国女王、众议院和参议院组成。

Ⅸ 短短几百年时间里拥有众多殖民地的英国是怎么由日不落帝国迅速衰败的

英国衰落的内因是因为其科技水平相对的落后了。外因是两次世界大战和殖民地独立。


Ⅹ 英国为什么逐渐放弃殖民地

英国放弃殖民地的原因:

一、英属殖民地人民的抗争

英国在殖民地的疯狂掠夺,给殖民地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20世纪初,世界民族主义情绪高涨,英国殖民者受到了殖民地人民的激烈抗争,英国的殖民统治日趋瓦解。

二、经济危机的影响

1947年的经济危机迫使克莱门特·艾德礼的工党政府放弃继续维护英国作为世界一流强国,接受美国的崛起。英国也必须处理与欧洲其他国家的关系,但英国和欧洲大陆之间扭曲的关系至今没有完全解决。无力继续经营殖民统治。

三、两次世界大战大大削弱英国实力

在1940年纳粹德国进攻英国本土时虽然英军奋力抵抗将德军击退,但德国空军之后持续不断的轰炸伦敦等英国主要城市也给英国经济造成不小的打击,纳粹德国在1940年至1945年间占领了英国皇家属地海峡群岛。

至1945年德国投降前英国的战争物资基本全部依赖加拿大和美国,造成二战结束后英国经济对美依赖度增加。世界大战造成英国国力衰退,各自治领也因此获得了更多的决策权,1942年澳大利亚总理约翰·柯廷(John Curtin)史无前例地下令将驻扎在英属缅甸的澳大利亚士兵调回参加保卫澳大利亚的战斗。

四、二战后世界去殖民化运动兴起

在加勒比、非洲、亚洲和太平洋地区,战后的非殖民化运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实现,而英国几乎从未试图抵制这股浪潮。

1947年8月15日,印度独立,这是印度国大党长达40年反抗殖民主义斗争的胜利,英国从此失去在海外最重要的殖民地。但是印度的独立是以分割印度和巴基斯坦为代价的,为的是避免穆斯林和印度教徒之间互相的内斗,但也因此导致印巴关系长期紧张。印度独立后世界范围内掀起去殖民化浪潮,大英帝国开始瓦解。

1948年缅甸也获得独立,并选择不加入英联邦;之后又有斯里兰卡(1948年)和马来亚(1957年)的独立。1948年英国结束在巴勒斯坦地区的委任统治,以色列建国。还有众多原英国殖民地国家相继独立。

(10)英国在什么时候损失殖民地的扩展阅读

现今英国的发展状况

英国作为一个重要的贸易实体、经济强国以及金融中心,是世界第五大经济体系,也是全球最富裕、经济最发达和生活水准最高的国家之一。

在过去的三十年间,政府大量减少了国有资产,并减缓了社会福利计划的发展。十八世纪时英国本地产小麦开始不敌北美廉价小麦,放弃大量种植小麦,大量从美洲进口粮产,逐渐转以乳畜业为主,较为集中,高度机械化,效益十分高:1%的劳动人口能够满足大约60%的食品需要。

英国主要工业有:采矿、冶金、化工、机械、电子、电子仪器、汽车、航空、食品、饮料、烟草、轻纺、造纸、印刷、出版、建筑等。生物制药、航空和国防是英工业研发的重点,也是英最具创新力和竞争力的行业。

同许多发达国家一样,随着服务业的不断发展,英制造业自20世纪80年代开始萎缩,80年代和90年代初两次经济衰退加剧了这一态势。英制造业中纺织业最不景气,但电子和光学设备、人造纤维和化工产品,特别是制药行业仍保持雄厚实力。

服务业包括金融保险、零售、旅游和商业服务等,是英经济的支柱产业,截至2014年8月,英国服务业产值约占国内生产总值的四分之三。2012年英服务贸易总额3058.5亿英镑,约合4863亿美元。

截至2014年8月英国旅游业收入居世界第五位,仅次于美国、西班牙、法国和意大利,是英最重要的经济部门之一,从业人员约270万,占就业人口的9.1%。2012年来英游客达3108万人次,收入达186亿英镑,约合295亿美元。

阅读全文

与英国在什么时候损失殖民地的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中国以前有多少个团 浏览:112
卖什么东西去伊朗 浏览:126
越南用什么防晒 浏览:595
印尼红沙糖桔现在多少钱一斤 浏览:605
印度檀香木是有什么味道 浏览:331
中国移动提速包是如何计费的 浏览:512
没有哪个国家向中国疫情 浏览:430
印度空调怎么清洗视频 浏览:915
英国宫房价需要多少钱一平米 浏览:419
中国凭什么尊重美国 浏览:343
印尼中型公司注册资本多少钱 浏览:505
旅游去迪拜和意大利哪里好玩 浏览:626
印度普通大米口感如何 浏览:722
伊朗签订条约意味什么 浏览:90
印尼插头转换器怎么用 浏览:960
伊朗人用什么手机好 浏览:432
英国银行存款多少 浏览:287
中国物流大公司有哪些公司 浏览:786
越南美女要多少人民币彩礼 浏览:230
骆家辉老家在中国哪里 浏览:8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