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英国第一次工业革命的过程
时间
18世纪60年代~19世纪40年代。
18世纪60年代,哈格里夫斯,珍妮纺纱机标志着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开始。
☆英国工业革命
英国是工业革命的发源地。英国工业革命从18世纪60年代开始,到19世纪40年代基本完成。工业革命从英国开始不是偶然的,这是有深刻政治前提、社会经济前提和科学技术前提的。
兴起原因
①17世纪中期的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推翻了英国的封建专制制度,建立了资产阶级和土地贵族联盟为基础的君主立宪制度。资产阶级利用国家政权加速推行发展资本主义的政策和措施,促进了工业革命各种前提条件的迅速形成。
②资产阶级通过大规模地对外掠夺以及在国内实行的国债制度和消费税政策,积累了巨额财富,为工业革命提供了所必须的货币资金;大规模的圈地运动,为工业革命提供了大量的“自由”劳动力和广阔的国内市场。
③工场手工业的蓬勃发展,培养了大批富有实践经验的熟练工人,为机器的发明和应用创造了条件;自然科学的发展及其成就,特别是牛顿的力学和数学,为机器的产生奠定了科学理论基础。
④蓬勃发展的工场手工业,积累了丰富的生产技术知识,增加了产量,但仍然无法满足不断扩大的市场需求。于是,一场生产手段的革命呼之欲出。
工业革命首先出现于工场手工业新兴的棉纺织业。1733年,机械师凯伊发明了飞梭,大大提高了织布速度,棉纱顿时供不应求。1765年,织工哈格里夫斯发明了“珍妮纺纱机”,大幅度增加了棉纱产量。“珍妮纺纱机”的出现首先在棉纺织业中引发了发明机器、进行技术革新的连锁反应,揭开了工业革命的序幕。此后,在棉纺织业中出现了骡机、水利织布机等机器。不久,在采煤、冶金等许多工业部门,也都陆续有了机器生产。
随着机器生产的增多,原有的动力如畜力、水力和风力等已经无法满足需要。在英国伯明翰,1785年,瓦特制成的改良型蒸汽机投入使用,提供了更加便利的动力,得到迅速推广,大大推动了机器的普及和发展。人类社会由此进入“蒸汽时代”。
随着工业生产中机器生产逐渐取代手工操作,一种新型的生产组织形式——资产阶级工厂了。
1840年前后,英国的大机器生产已基本取代了工厂手工业生产,工业革命基本完成。英国成为世界第一个工业国家。
[编辑本段]☆革命的扩展
欧洲其他国家虽然也有杰出能干的工人,也有具有发明精神的人,但这些国家缺乏发展机器工业所需要的资金、劳动力和市场,以及保证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政治、文化等条件。
在1789年,法国爆发了大革命,废除了封建统治阶级的特权,为资本主义工业化扫除了障碍。拿破仑当政后,十分重视科学技术的发展,为法国的工业革命(17世纪末18世纪初~19世纪中期)创造了条件。此后,德国、美国、日本等国也纷纷加入工业革命的行列,到19 世纪末,这些国家先后都完成了工业革命。☆革命的影响
使生产力大大提高,巩固了资产阶级的统治地位;促进了美、俄、德、意的革命、改革,使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初步形成;在工业社会中日益分裂为两大对立阶级--工业资产阶级和工业无产阶级,19世纪30、40年代,工人运动兴起;开始了城市化的进程;先进的生产方式和技术传播到各地,冲击着旧制度、旧思想;东方从属于西方,殖民侵略导致了民族解放运动高涨。
工业革命前后的一些重要发明 时间 发明人 发明
1712年 英国人汤姆斯·牛考门获得了稍加改进的蒸汽机的专利权
1765年 詹姆士·哈格里夫斯 珍妮纺纱机
1778年 约瑟夫·勃拉姆 抽水马桶
1796年 塞尼菲尔德 平版印刷术
1797年 亨利·莫兹莱 螺丝切削机床
1802年 詹姆斯·瓦特 改进了牛考门蒸汽机,现代蒸汽机成型
1807年 富尔顿 蒸汽轮船
1812年 特列维雪克 科尔尼锅炉
1814年 史蒂芬森 蒸汽机车
1815年 汉·戴维 矿工灯
1844年 威廉·费阿柏恩 兰开夏锅炉
工业革命对社会的改造作用
工业革命对社会的改造作用,常常超过了政治革命,只是在形式上不似政治革命那样出现强烈的冲击波和引起局势的大动荡。生产力的超乎人们意料的大发展,工厂制取代手工工场的巨变,展现出资本主义社会机制的一种新的而貌,带动着整个社会快速地演变。几十年下来,就使得以农业与乡村为主体的经济体制变成了以工业与城市为主体的经济体制,大规模地改变着人的生活和国家的经济地理状况。新城市的兴起,旧城市的改观,人口由农村流向城市的大趋势,国家向城市化社会迈进的走向,工业产值远远超过农业产值的现象,如此等等,都使得身处其境的普通人和当政者大为惊讶,有悲有喜,但却只能去适应,决计无法阻拦。
这种全面深刻的社会变化,说到底就是人类社会从农业文明转向工业文明的表现,后者比前者更加显露出创造与进取的精神,奋力竞争的意识,更具有挑战性。它以不可逆转的气势,改变着人们的传统习俗、价值取向,乃至择业的标准。在这个社会转折的进程中,伴随着严重的剥削与压榨,“几家欢乐几家愁”的状况甚为鲜明。于是,社会结构、阶级结构都发生了变化,组合成一些新的社会利益群体。其中,最重要的当然是工业资产阶级和工业无产阶级这两大阶级的形成。
工业资产阶级比起工场手工业时期由商人组成的资产阶级,有着更强的进取精神和在自由竞争中求发展的意识。它以使用机器的产业为依托而取得的成就,也远非旧日的资产者所能比拟。工业对农业的改造能力,吸收自由劳动力的容量,对整个社会的影响,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都使资本主义在世界历史的潮流中扮演了主角,迅速改变着资本主义与前资本主义力量的对比。19世纪资产阶级性质的革命和改革风起云涌,席卷全球,到世纪中叶就初步形成了资本主义的世界体系,正是这种历史巨变的体现。封建的和封建以前的社会制度是无可奈何花落去,只能让位给资本主义。
无产阶级即产业工人的队伍,是又一个全新的社会利益群体。它与过去的手工工场工人不同,没有小块土地,没有传统的生产工具,也不带任何的宗法色彩,是纯然的雇佣劳动者。使用机器生产的劳动条件和由机器联结的集中劳动环境,使他们具有了集中、团结、纪律性强的特点。为时不久,他们就逐渐意识到了自己这个群体是同命运和具有共同愿望与要求的。这就是通常所说的阶级意识,知道自己属于同一个群体。后来经过科学理论的引导,才会体会到阶级觉悟的概念。当然这只是那些先进的工人。工人作为一个社会群体起来斗争,争取自己的利益和社会地位,从而形成为一股历史潮流,为世界历史增添了新的内容。正是这股潮流推动了意识形态领域中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随着社会主义与工人运动的逐步结合,这股潮流也日益壮大起来,成为19世纪并行交错的历史大潮之一。
两大社会阶级的形成和发展,机器工业对手工业的排挤,使以往的中等阶级发生了分化和改组。所谓中等阶级,也就是通常所说的小资产阶级,包括小企业主、小店东、手工工匠、商贩等等。他们中的少部分,在机器大工业的排挤下遭到破产,大量被迫受雇于工厂,成为工人阶级的组成部分。多数人则还继续存在,但是有不少人感到岌岌可危,面临破产的威胁,更多的人虽还没有面临危机,但瞻望前景也颇感担忧。因而也形成为另一个社会利益群体,渴望在社会巨变中求得一席之地,竭力为维护和提高社会地位而斗争。19世纪小资产阶级社会主义流派为数众多,其根源就在于此。其中,无政府主义倾向大抵上反映的是破产者的情绪;而极力宣传保留小私有制的学说,则常是小资产阶级忧心忡忡地体现。小资产阶级热衷于参加民主运动,也是出于争取提高社会地位的愿望。
☆革命对中国的影响
为满足工业生产的需要,以英国为首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在世界范围内抢占商品市场,强占原料产地,倾销工业品,将亚、非、拉广大地区纳入资本主义体系。中国地大物博,资源丰富,而清政府政治腐败,经济落后,军备废弛,资本主义国家把侵略矛头指向中国,给中国带来了巨大影响:
1.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两次鸦片战争,使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并且程度进一步加深。战争给中国带来了深重灾难,造成中国长期贫困落后。
2.中国人民英勇抗争
两次鸦片战争中,中国人民不断抗争,农民阶级掀起了太平天国运动。
3.中国新思想萌发
魏源、林则徐等开明知识分子,开始注目世界,探求新知,寻求强国御侮之道,萌发了一股向西方学习的新思潮。
4.中国近代化起步
地主阶级洋务派发起了洋务运动,客观上促进了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同时中国近代工业、科技、教育起步,洋务运动是中国近代化的开端。
☆革命的启示
发展经济必须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促进社会的共同富裕;在经济发展过程中要注意对自然环境的保护。
⑵ 在世界史中,英国工业革命的主要过程是什么
资产阶级统治在英国确立,为巩固和发展资本主义创造了必要的前提。继续推行圈地运动和殖民扩张政策,为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了大量的自由雇佣劳动力和资金。手工工场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知识的积累,为工业革命提供了必要的条件。国外市场的扩大、工场手工业生产已经不能满足日益增长的需求,工业革命被提到历史的日程上来了。
工业革命是资本主义发展历史上一个重要阶段,是从工场手工业发展到大机器生产的一个飞跃。机器大工业的建立,为资本主义制度奠定了物质基础,使资本主义制度最后战胜封建制度而居于统治地位,社会生产力迅速提高。资本主义国家到全球各地抢占商品市场,强占原料产地,加紧对殖民地掠夺,造成了当地贫困落后,使东方从属于西方。工业革命又是社会关系上的革命,整个社会分裂成直接对立的两大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资产阶级加紧对无产阶级的剥削和压迫,加深了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
⑶ 【历史】工业革命和资产阶级革命时间上的区别
你说的应该是第一次工业革命,时间上讲欧洲资产阶级革命始于英国,大约在17世纪中期,工业革命则是开始于18世纪中晚期,开始时间上二者当然有区别。
英国的资产阶级革命,使得则资产阶级在本国上台执政得以推行各项资本主义发展政策,为工业革命的产生以及发展开创了条件。此时欧洲大陆各国虽然为象英国那样实行君主立宪,但自上而下也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工业革命得以在欧陆蔓延开来。
18世纪末的法国大革命把资产阶级革命推向了高潮,也带动了工业革命在西欧的深入发展。
美国直接进入资本主义社会,个人认为没发生什么革命,如果硬说的话,美国独立战争和后来的内战也算一次资产阶级革命,但时间上就晚了。
德国此时处于分裂时期,象普鲁士只是接受工业革命成果,并未发生大规模资产阶级革命。
俄国的境况当时在不断象西欧学习,但是也没学习人家的革命招数。
至于小日本此时还不如当时的中国,它的崛起是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的事情。
上面啰嗦的是时间上的具体的区别和联系,至于其他方面,也就是政治和经济上的。
工业革命是生产力上的变革,也就是经济范畴上的。而资产阶级革命是政治上的革命,是国家政权的变革。也就是谁上台谁说了算的问题,就像共产党推翻国民党实行社会主义一个道理。
一般来说,生产力的革命会壮大社会上某个阶级的势力,而当上层建筑不符合社会生产力发展时,壮大的阶级就会推翻它,建立符合自己阶级利益的政权。这就是两者之间的联系。
⑷ 英国完成了资产阶级革命和工业革命是什么意思
1640-1688年英国完成的从封建主义(斯图亚特王朝)到资本主义(君主立宪政府)的过渡 这一段时期就被称为资产阶级革命
原因
(1)英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资产阶级、新贵族的成长,使他们要求政治上当权,经济上发展资本主义。
(2)斯图亚特王朝詹姆士一世、查理一世的封建专制统治严重阻碍了资本主义的发展,损害了资产阶级、新贵族的利益,激化了社会矛盾。
概况
时间:1640年(查理一世重新召开议会)-1688年光荣革命
根本原因:斯图亚特王朝的封建专制统治严重阻碍资本主义发展,阶级矛盾激化。
任务:推翻封建专制统治,发展英国式资本主义。
领导阶级:资产阶级和新贵族。
代表人物:克伦威尔。
革命主力:农民、手工业者与城市贫民。
结果:1689年的《权利法案》使英国确立了君主立宪制的资产阶级专政
[编辑本段]资产阶级革命的过程
(1)导火线:苏格兰人民起义。克伦威尔
(2)革命战争阶段
①革命开始于1640-1642年议会斗争,资产阶级、新贵族控制下的下议会要求限制王权,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开始。
②1642-1649内战期间。克伦威尔率领的议会军在纳西比战役,马斯顿荒原战役中击溃王党军。
③1649年,查理一世被处死,英国成立了共和国。
(3)1660年,斯图亚特封建王朝(查理二世)复辟。
(4)1688年,支持议会的辉格党人与部分托利党人邀请詹姆士二世的女儿玛丽和时任荷兰奥兰治执政的女婿威廉(后来的玛丽二世和威廉三世)回国执政,发动宫廷政变,推翻斯图亚特王朝封建统治,建立了资产阶级新贵族的统治,史称“光荣革命”。
(5)1689年,颁布《权利法案》标志君主立宪制的资产阶级统治确立。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影响
(1)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是人类历史上资本主义制度对封建制度的一次重大胜利,为英国资本主义迅速发展扫清了道路。
(2)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揭开了欧洲和北美资产阶级革命运动的序幕,推动了世界历史发展的进程,是世界近代史的开端。
(3)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后,出现了长期的政治稳定的局面,为资本主义的顺利发展创造了良好的环境
(4)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没有根本解决政治经济制度落后性,反而与反动贵族联合镇压英国人民起义。
[编辑本段]君主立宪制的建立
(1)历史背景:
①1688年光荣革命,推翻了封建复辟王朝的专制统治。
权利法案②《权利法案》的颁布。
(2)《权利法案》
目的:为了限制国王的权力,宣布人民应该享有权利。
时间:1689年。
作用:为了限制王权提供了法律保障,君主立宪制的资产阶级统治确立起来
颁发机构:英国议会。
内容:限制国王权力的种种规定。
前身:《权利宣言》,于1689年2月13日,议会为威廉夫妇(威廉三世、玛丽三世)举行隆重的加冕典礼时呈递的,它继承了《大宪章》的精神,不久,它就成为了着名的《权利法案》
影响:
①为限制王权提供了宪法保障。
②英国确立了议会高于王权的政治原则,逐步建立起了君主立宪制的资产阶级专政。
对世界的影响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极大促进欧洲各国反封建努力,起到资产阶级思想启蒙作用,对世界历史产生重要影响。为资本主义的发展扫清了障碍,推动了历史的进程。但是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毕竟是不彻底革命,没有从政治制度上彻底铲除封建主义毒瘤。但对1789年法国大革命影响却是显而易见的。
英国对民主与法制的贡献
确立了“君主立宪制”、“议会制”。以法律形式对国王的权力进行制约,人类社会由专制转向民主,由人治转向法制。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特点
1 打着宗教的旗号,革命前期掀起了清教运动。
2 英国资产阶级与新贵族结成联盟共同反对英国封建君主专制。
3 革命曲折反复。
4 开辟了资产阶级革命得新时代。
知识深探
问题一:英国资本主义兴起、资产阶级革命、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的关系。
新航路开辟以后,英国资本主义迅速发展,资产阶级和新贵族要求社会变 革,反对封建专制,发展资本主义;1640----1688年,英国进行资产阶级革命,资产阶级初步掌握政权,1689年后通过《权利法案》,限制了王权,逐步确立了君主立宪制。18世纪英国成为最强大的殖民国家。
这些现象的内在联系:
(1)、英国资本主义的兴起和发展是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根本原因;(2)、推翻封建专制统治的资产阶级革命,为资本主义发展,政治经济制度的里开辟了道路。(3)英国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为英国取得殖民霸权打下基础。
问题二: 资本主义和资产阶级的区别是什么?
资本主义是一种生产关系或生产方式,也是一种社会制度,它的经济特征是商品生产和资本家与工人的雇佣关系;政治特征是自由、平等、民主、议会制度;文化特征是,自由主义。资产阶级是一个靠剥削无产阶级,以生产资料私有制为基础,获得资本增值收益的阶级。
英国工业革命(1765-1840)
英国工业革命或称作英国产业革命一般认为是18世纪发源于英格兰中部地区的工业革命。英国的工业革命影响了整个欧洲大陆,并带动了当时许多国家相继发生工业革命。
背景
随着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加速了圈地运动,产生了大批无产者。同时海外贸易和殖民地的开发,使大量财富集中到英国资产阶级手中。另外经典力学、热力学等学科的理论创新也为工业革命带来了契机。 工业革命从英国开始不是偶然的,这是有深刻政治前提、社会经济前提和科学技术前提的。17 世纪中期的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推翻了英国的封建专制制度,建立了资产阶级和土地贵族联盟为基础的君主立宪制度,从而成为世界上第一个确立资产阶级政治统治的国家。资产阶级利用国家政权加速推行发展资本主义的政策和措施,促进了工业革命各种前提条件的迅速形成。
历程
纺织工业
1733年机械师凯伊发明飞梭,大大提高了织布效率。
1764年-1767年纺织工哈格里夫斯发明珍妮纺纱机,提高了纺纱效率。
1769年钟表匠阿克莱特又发明了水力纺纱机,过了2年,他就在曼彻斯特建立了第一家棉纺厂。
1779年克工人隆普敦又结合两种纺纱机的优点发明了骡机(mule),后背改良成自动棉纺纱机。
1785年,牧师艾德蒙特?卡特莱特又发明了动力织布机,并且在1791年建造了第一座动力织布机工厂。随后其他纺织机器相继发明,实现了纺织行业的机械化生产。当时纺织的动力依靠水力,这限制了工业的发展,于是蒸汽机被发明出来。
1769年詹姆斯?瓦特根据前人的成果,成功发明了单向蒸汽机
1782年又制造出双向蒸汽机。蒸汽机的出现推动了工业革命的发展。
1800年,英国拥有蒸汽机321台、5210匹马力
1825年猛增到15000台,375000马力。
运输革新
1759年 - 1830年英格兰2200英里的运河。
1807年,美国人富尔敦发明了汽船
1811年英国也开始仿制。在陆路交通方面
1765年英国开始使用铁轨
1788年开始架设铁桥。
1814年史蒂芬逊发明蒸汽机车
1825年于英国的第一条铁路上试车成功。
1844年,英国铁路已经长达2235英里。
影响
从生产技术方面来说,工业革命使工厂制代替了手工工场,用机器代替了手工,创造巨大生产力,人类进入蒸汽时代,英国成为“世界工厂”。
劳动:从社会关系来说,⒈工业革命使依附于落后生产方式的自耕农阶级消失了,工业资产阶级和工业无产阶级形成和壮大起来。
⒉工业革命使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最终战胜封建生产方式
⒊转变了人们的思想观念和生活方式,大量农村人口涌向城市,推动城市化进程。
⒋人类从农业文明走向工业文明。
世界格局:造成先进的西方和落后的东方,使东方从属于西方,加快亚、非、拉落后地区的半殖民地化的进程。
对中国的影响:⒈英国发动两次鸦片战争,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半封建社会
⒉中国成为列强的商品倾销市场和原料掠夺地,被迫卷入世界资本主义市场。
⒊出现了先进的中国人开眼看世界,向西方学习的新思潮的萌发。
意义
发源于英国而后波及欧美主要国家的第一次工业革命,具有划时代的历史意义,对人类社会的演进产生了空前深刻、巨大的影响。它为新生的资本主页制度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促使欧美诸国先后实现工业化,由农业国变成工业国。它为英国提供了历史机遇,利用工业化先发优势,确立了“世界工厂”的地位。工业革命给人类带来了进步和幸福,同时也使人类面临新的矛盾和挑战。
资本主义在它不到100年的时间里创造的生产力远远超过了以前几个世纪的总和。
⑸ 第一次工业革命发生的条件,简况,影响
邢冰为你解答,希望对你有帮助:
条件:(1)前提: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后,确立了资本主义制度。
(2)四个条件: ①劳动力条件:通过圈地运动大批农民被从土地上赶走,不得不去手工工场做工
②资本条件:通过殖民贸易和殖民地掠夺获得财富。
③技术条件:工场手工业的迅速发展。
④市场条件:18世纪以后,英国海外扩张的步伐加快,海外市场日益扩大,商品 出口急剧增加,工场手工业已无法满足市场
简介:工业革命开始的标志是18世纪60年代“珍妮机”的发明 首先是纺织领域的技术革新,介绍棉纺织机 器的主要发明:珍妮纺纱机、水力纺纱机、骡 机、水力织布机;其次是机器动力的革新——蒸汽机 的改良和运用:影响是大大推动了机器的发明和使用,工业革命进入一个崭新的发展阶段——“蒸汽 时代”
影响:(1)生产方式:工厂取代手工工场,成为工业生产的主要组织形式
(2)经济结构:农业比重减少,工业发挥重要作用
(3)生活方式:工业城市形成,地位日益重要,城市化进程加快
(4)社会关系:资产阶级、无产阶级成为社会的两大对立阶级
(5)政治:工业资产阶级获得更多的政治权利,巩固了资产阶级的统治。
(6)思想意识:要求自由经营、自由竞争和自由贸易
(7)国际格局:加快殖民扩张和掠夺,推动了世界市场的基本形成。
⑹ 英国工业革命
英国工业革命或称作英国产业革命一般认为是18世纪发源于英格兰中部地区的工业革命。英国的工业革命影响了整个欧洲大陆,并带动了当时许多国家相继发生工业革命。
背景
随着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加速了圈地运动,产生了大批无产者。同时海外贸易和殖民地的开发,使大量财富集中到英国资产阶级手中。另外经典力学、热力学等学科的理论创新也为工业革命带来了契机。 工业革命从英国开始不是偶然的,这是有深刻政治前提、社会经济前提和科学技术前提的。17 世纪中期的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推翻了英国的封建专制制度,建立了资产阶级和土地贵族联盟为基础的君主立宪制度,从而成为世界上第一个确立资产阶级政治统治的国家。资产阶级利用国家政权加速推行发展资本主义的政策和措施,促进了工业革命各种前提条件的迅速形成。
历程
纺织工业
1733年机械师凯伊发明飞梭,大大提高了织布效率。
1764年-1767年纺织工哈格里夫斯发明珍妮纺纱机,提高了纺纱效率。
1769年钟表匠阿克莱特又发明了水力纺纱机,过了2年,他就在曼彻斯特建立了第一家棉纺厂。
1779年克工人隆普敦又结合两种纺纱机的优点发明了骡机(mule),后背改良成自动棉纺纱机。
1785年,牧师艾德蒙特?卡特莱特又发明了动力织布机,并且在1791年建造了第一座动力织布机工厂。随后其他纺织机器相继发明,实现了纺织行业的机械化生产。当时纺织的动力依靠水力,这限制了工业的发展,于是蒸汽机被发明出来。
1769年詹姆斯?瓦特根据前人的成果,成功发明了单向蒸汽机
1782年又制造出双向蒸汽机。蒸汽机的出现推动了工业革命的发展。
1800年,英国拥有蒸汽机321台、5210匹马力
1825年猛增到15000台,375000马力。
运输革新
1759年 - 1830年英格兰2200英里的运河。
1807年,美国人富尔敦发明了汽船
1811年英国也开始仿制。在陆路交通方面
1765年英国开始使用铁轨
1788年开始架设铁桥。
1814年史蒂芬逊发明蒸汽机车
1825年于英国的第一条铁路上试车成功。
1844年,英国铁路已经长达2235英里。
影响
从生产技术方面来说,工业革命使工厂制代替了手工工场,用机器代替了手工,创造巨大生产力,人类进入蒸汽时代,英国成为“世界工厂”。
劳动:从社会关系来说,⒈工业革命使依附于落后生产方式的自耕农阶级消失了,工业资产阶级和工业无产阶级形成和壮大起来。
⒉工业革命使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最终战胜封建生产方式
⒊转变了人们的思想观念和生活方式,大量农村人口涌向城市,推动城市化进程。
⒋人类从农业文明走向工业文明。
世界格局:造成先进的西方和落后的东方,使东方从属于西方,加快亚、非、拉落后地区的半殖民地化的进程。
对中国的影响:⒈英国发动两次鸦片战争,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半封建社会
⒉中国成为列强的商品倾销市场和原料掠夺地,被迫卷入世界资本主义市场。
⒊出现了先进的中国人开眼看世界,向西方学习的新思潮的萌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