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指出英国殖民侵略的影响
有利有弊。有利是给殖民地带来了先进的技术,促进了近代化的发展,改进了殖民地的基础设施建设,从殖民地撤退后给新独立的国家留下了西方自由平等的文化观念以及宗主国的政治制度政府管理经验与司法体系。不利的是给殖民地人民带来了较重的灾难,加重了殖民地的剥削程度,损害了被侵害的地区的领土主权,利用贸易顺差进口廉价原材料出口工业制成品,对殖民地经济产生不利影响。
B. 英国发动鸦片战争对中国有什么影响
根本原因:英国要用武力保护鸦片贸易,打开中国市场,推销其工业产品,并掠夺中国廉价的工业原料。 影响: (1)政治上:鸦片战争后,随着中国的领土、领海、司法、关税和贸易主权等开始遭到严重破坏,逐渐由一个独立自主的国家沦为半殖民地国家。 (2)经济上:鸦片战争前,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在中国占主导地位。鸦片战争后,随着列强向中国倾销产品和对中国丝、茶等农副产品的收购,逐渐把中国卷入世界市场。中国自然经济逐渐解体,开始进入半封建社会。这在客观上促进了中国商品经济的发展,有利于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兴起。 (3)阶级关系上:鸦片战争过程中的巨额开支,以及对英国的战争赔款,最终都加到人民头上。同时贪官土豪的勒索和盘剥,导致本已尖锐的阶级矛盾进一步激化,促成太平天国运动。 (4)思想文化上:鸦片战争后一部分知识分子开始抛弃陈腐观念,注目世界,探求新知,寻求强国御辱之道,萌发了一股向西方学习的新思潮,对封建思想起到了一定的冲击作用。 (5)社会矛盾上:随着社会性质的变化,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也由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的矛盾,变成外国资本主义与中华民族、封建主义与人民大众的矛盾。
C. 第一次世界大战对英国的影响
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英开始衰落,其世界霸权地位逐渐被美国取代。
第一次世界大战改变了世界的经济格局。一战爆发之前,英国是世界的金融中心,英国每年在海外的投资高达40亿英镑,占据当时世界投资总额的43%。一战过后,英国不仅流失了大量的黄金储备,还从世界最大的债权国成为净债务国。
在欧洲的所有参战国中,英国采取了最负责任的财政政策。
英国政府花在战争上的开销多达430亿美元,其中包括借给法国、俄国等盟友的110亿美元的贷款。为了支付这些费用,英国一方面通过增加税收筹集到了90亿美元;另一方面通过向国内和美国长期借款筹集到了270亿美元;其余的款项是从国内银行借来的。
英国人之所以如此慷慨,在于欧洲国家一开始就把债务视为战争合作的一部分,理应放在战后统一解决。1915年,英法俄三国财长在巴黎财政会议上明确表示:“英法俄三国财长同意整合三国的财政和军事资源,以促进战争的最终胜利。”
这场战争使欧洲对美国物资和商品的需求迅速增加,刺激了美国经济的繁荣。更重要的是,这一行为导致大量黄金流入美国,美国的黄金储备从不足20亿美元一下子飙升到40亿美元。 战争一举改变了美国在世界各国经济和金融中的地位。战争结束后,战债偿还的问题被提到了议事议程上。
英国被夹在整个债务结构的中间,即拥有大量债权也拥有大量债务。英国深知收回债务的难度,希望统一解决战债问题,最好全面取消。这符合欧洲历史的传统,拿破仑战争后各国就全面取消了战债。在欧洲国家看来,一切战争的花费都是“自由国家”维护“自由世界”应尽的义务。
但美国却坚持按照商业模式完成对于战债问题的处理。两国之间的分歧直到战争结束后5年才得以解决。当时,英国为了快速恢复经济,尽早重建战前由自己主导的金本位制度,从而接受了美国的方案。
然而,巨额的战争贷款成为了英国经济复苏的负担,而美元却趁机输入欧洲,蚕食着属于英国的经济地盘。英国试图恢复世界金融中心的期望落空了。
(3)英国发动侵略战争的影响是什么扩展阅读:
第一次世界大战是帝国主义过渡时期产生的广泛的不可调和矛盾。
亚洲、非洲、拉丁美洲殖民地和半殖民地基本上被列强瓜分完毕,新旧殖民主义矛盾激化、各帝国主义经济发展不平衡,秩序划分不对等的背景下,为重新瓜分世界和争夺全球霸权而爆发的一场世界级帝国主义战争。
战争过程主要是同盟国和协约国之间的战斗。德意志帝国、奥匈帝国、奥斯曼帝国、保加利亚王国属同盟国阵营,大英帝国、法兰西第三共和国、俄罗斯帝国、意大利王国和美利坚合众国则属协约国阵营。这场战争是欧洲历史上破坏性最强的战争之一。
大约有6500万人参战,1000多万人丧生,2000万人受伤。战争造成了严重的经济损失。第一次世界大战给人类带来了深重灾难,但在客观上促进了科学技术的发展。在一战中,各种新式武器如飞机、毒气、坦克、远程大炮相继投入战争,是武器发展史的重要阶段。
D. 列强侵华战争对中国社会的影响
政治方面:
付出庞大的赔款,并丧失多项国家主权。华北大乱之际,东南各省督抚自行宣布中立,从此清中央政府权威低落,汉族权臣抬头,从客观角度上来说,八国联军事件加速了清王朝的灭亡。《辛丑条约》的签订,不仅给中国人民带来了沉重负担,还损害了国家主权。从此,清政府完全成为了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
经济方面:
八国联军军事行动,以清政府与总共十一个国家签订《辛丑条约》为终。其中规定清政府赔款白银4亿5千万两,分三十九年付清(这样巨额的赔款是紧接着《马关条约》向日本赔款白银两亿两之后,可谓雪上加霜。
控制海关就基本上能够左右中国财政。赔款共分39年才还清,本息共计9.8亿两白银,翻一倍多,也使得中国在后来的几十年中的经济跌入低谷,在很长一段时间内翻不了身,经济实力极度落后。
《辛丑条约》的赔款数额比较特别,列强要求赔款4亿5千万两,当时中国人口4亿5千万,用意就是要每个中国人都要向他们交1两白银的“罚金”;发生过反帝斗争的城镇,又被要求一律停止科考五年。巨额赔款使中国社会经济更加凋敝,人民生活更加贫困。中国因而彻底掉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
文化方面:
联军占领北京后,对北京皇城、衙门、官府大肆抢掠,因而造成大量中国珍贵文物、大量的文史资料典籍(其中包括着名的《永乐大典》)和文化遗产(包括故宫、颐和园、西山以及圆明园)的失窃、破坏,损失无法估计!
翰林院内收藏了许多珍贵图书、孤本、宋版书籍、文史资料和珍贵书画,八国联军把藏书抢掠糟蹋一空。直到现在,伦敦、巴黎的博物馆里还有《永乐大典》等许多当年被抢掠去的图书和文史典籍。
(4)英国发动侵略战争的影响是什么扩展阅读: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是1900年英、美、法、德、日、意、俄、奥列强联合发动的侵华战争。1900年义和团在京津地区形成高潮后,列强打着镇压义和团、保护使馆的名义,进军北京。
义和团和清军进行了英勇的抵抗,在天津、北京、廊坊等地给侵略者以沉重打击,最后因清政府妥协投降、出卖义和团而失败。1901年,清政府与列强签订了臭名昭着的《辛丑条约》。
在反侵略战争的过程中,清王朝在军事上的弊病充分暴露出来,这也是中国反侵略战争屡次惨败的主要原因。
首先,清王朝历来实行对内镇压人民反抗,对外妥协投降的反动政策。“防民甚于防寇”,其军力部署和军队建设的出发点始终以对内为主,对外服从于对内。
其次,清军武器装备、体制编制落后。、在西方列强全面进入热兵器时代时,清军仍然处在冷热兵器并用,以冷兵器为主的时代。清军的火器在清初以后一直很少改进和添置,鸦片战争后情况有所改善,但仍然大大落后于西方列强。
清军总人数虽多,但由于驻防分散和交通限制,每次的临战兵力在数量上难以占到优势。另外,清军官兵素质低下,各级将领多是武弁出身,缺乏文化素养和近代军事知识,士兵基本上是文自,而且官兵疏于训练,战时临时拼凑,各自为战,难以发挥应有的战斗力。
E. 近代列强发动哪些侵华战争对中国社会影响各是什么
这些侵略战争主要有:
鸦片战争(1840~1842年):英国发动的侵华战争。通过这场战争,清政府被迫签订了《中英南京条约》及其附件、《中法黄埔条约》、《中美望厦条约》等中国近代第一批不平等条约,使中国历史发生了巨变,中国开始进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第二次鸦片战争(1856~1860年):为扩大侵华权益,英法联合侵华,攻占了北京,进行野蛮的洗劫。清政府被迫再次大肆出卖国家权益,签订了《天津条约》和《北京条约》,使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程度进一步加深。
中法战争(1883~1885年):法国以越南为跳板发动的对华侵略战争。由于清政府的腐败,以胜求和,签订了《中法新约》,法国打开了中国西南的门户。
中日甲午战争(1894~1895年):新兴的帝国主义国家日本为实现其"侵韩征华"的狂妄计划而发动的侵华战争。清政府被迫签订了《马关条约》,使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大大加深。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1900~1901年):是多个西方列强共同参与的侵华战争。为了镇压中国人民反抗斗争,瓜分中国,帝国主义国家勾结起来,共同侵华,清政府被迫签订了《辛丑条约》,中国半殖民地社会完全角成。
列强对中国发动的侵略战争给中国造成的影响是多方面多层次的,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首先,破坏中国领土与主权的完整,使中国逐步沦为列强的半殖民地。
在这一时期,列强通过不平等条约,割占了中国大片领土,使中国的领土完整遭破坏,使中国长期不能实现国家的完全统一。他们通过在中国的通商口岸划分租界,建立了一个个不受中国政府管辖的“国中之国”。19世纪末,帝国主义又通过强占租借地,划分势力范围,几乎把中国瓜分完毕。他们还通过控制中国海关,使中国的海关管理权落入外国人之手;通过协定关税,使中国在对外贸易中处于被宰割的地位,无法保护本国的民族工商业;通过片面的最惠国待遇,破坏了中国的司法主权。他们还取得了在中国的驻军权和派驻军舰权,严重破坏了中国的国防主权,包括领海主权。
其次,大规模的商品倾销和资本输出,使中国逐步沦为外国侵略者的商品销售市场和原料掠夺地,是造成近代中国社会经济长期不能有效发展的根源。
自1842年英国通过《南京条约》向中国勒索赔款之后,其后的《北京条约》、《马关条约》、《辛丑条约》,列强向中国索赔的赔款数额步步升高。截止1901年,中国对外八次主要赔款达13亿两白银,相当于清政府1901年全年财政总收入的16倍。由于赔款数额太大,清政府无力偿还,不得不向外国银行团借款,并以盐税、海关税、常关税为担保,使列强从财政和金融上扼住了中国的咽喉。而清政府的财政负担却越来越重,对外国资本主义的依赖越来越大,中国人民也因此而日益贫困。巨额赔款也使中国丧失了资本原始积累的机遇,使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缺少必要的资金,增强了对外国资本主义和本国封建势力的依赖性。列强的经济侵略使近代中国成为一个“一穷二白”的落后国家。 第三,列强在进行侵略的同时,也把西方的科学技术和思想文化传入中国,对中国的旧制度和旧观念产生前所未有的冲击,促进了中华民族的觉醒。列强的经济侵略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中国自然经济的解体,为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条件,客观上促进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
当然,西方列强在侵华的时候只是充当了历史的不自觉的工具,其主观动机是不希望中国成为独立自主富强的近代化国家,因此总是千方百计压制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阻挠和破坏中国社会进步。相对于它们对中国社会造成的消极作用来看,其在客观上的积极作用无疑处于次要和从属的地位。只有推翻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在中国的统治,中国才有可能走上富强的道路。
总之,近代以来,外国资本主义凭借其雄厚的经济和军事实力,通过发动战争、强占领土、迫签条约、开辟商端口、建立租界、控制关税、垄断航运以及进行商品输出和资本输出等多种方式,对中国从政治上加强控制,经济上大肆掠夺,文化上逐步渗透,使中国一步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F. 英国对外侵略,对我们中国造成了什么影响
1.使中国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瓦解,被迫进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局部丧失了主权
3.纳入了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4.爱国阶层新思潮的萌发
5.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和工人阶级、资产阶级产生.
G. 近代史上西方列强发动的大规模侵华战争及其对中国社会性质产生了什么影响
高中历史老师回答您:
1、1840——1842年英国发动的鸦片战争:使中国开始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1856——1860年英法发动(美俄趁火打劫)的第二次鸦片战争:使得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程度加深;
3、1894——1895年日本发动的甲午中日战争:使中国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程度大大加深;
4、1900年英法美日意奥(奥匈帝国)共同发动的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以及次年强迫清政府签订的《辛丑条约》使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另外还有一次是1883年12月至1885年4月法国发动的为争夺越南主权并且打开中国西南门户的中法战争。
H. 英国对印度及其他地方殖民侵略的主要影响
A,
试题“英国对印度及其他地方殖民侵略的主要影响是①英国人利用掠夺的财富..”主要考查你对 日不落帝国(英国征服印度) 等考点的理解.
考点名称:日不落帝国(英国征服印度):
自1588年击败西班牙无敌舰队后,英国逐渐取代西班牙,成为海上新兴的霸权国家,开始不断扩张海外殖民地。英国相继在英荷战争和七年战争中,打败最强劲的对手荷兰和法国,确立了海上霸权。1815年英国在拿破仑战争中的胜利,又进一步巩固了它在国际政治、军事强权地位,工业革命更让英国取得无可争辩的经济强权。
英国征服印度:
1.时间:17世纪;
2.机构:东印度公司;
3.殖民掠夺手段:赤裸裸的武力洗劫是英国掠夺印度的重要手段。
4.扩张步骤:建立沿海据点——在内地扩张——掠夺财富。
5.掠夺财富的表现:
(1)1757年克莱武侵占孟加拉,一个人就抢走23万英镑的金银财富;
(2)1757年至1815年间英国人从印度榨取的财富不下十亿英镑。
6.对印度的影响:使印度长期贫困。
7.对英国的影响:英国通过掠夺,无数的财富用来发展国内经济;同时,殖民地也为英国工业生产提供了巨大的海外市场,促使英国迅速成长为资本主义工业强国。
I. 英国在阅读的殖民侵略活动有什么特点产生了哪些影响
特点:建立殖民据点、发动侵略战争、扩大殖民地、抢劫财富(18世纪叶)──征服印度。把印度变成殖民地(19世纪中叶)。
英国殖民扩张和殖民掠夺的后果(影响):
1、暴露了英国在印度殖民扩张和殖民掠夺的贪婪、残酷和血腥,反映了殖民统治的罪恶。
2、通过殖民扩张和殖民掠夺,英国夺取了广大的殖民地,建立了“日不落帝国”,聚敛了巨额的财富,这样,加快了英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使英国完成了资本的原始积累,推动了英国工业革命的开展。
3、广大的殖民地为英国工业生产提供了巨大的海外市场,进一步刺激了工业的发展,促使英国迅速成长为资本主义工业强国。
4、给被征服地区带来了贫穷和灾难,但与此同时,也给落后地区带来了先进的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有利于落后地区的社会发展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