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英国资讯 > 英国军舰部署哪里

英国军舰部署哪里

发布时间:2022-09-08 23:58:58

1. 二战中,为了封锁和破坏德国的海上交通线,英国做了哪些军事部署

为了封锁和破坏德国的海上交通线,英国成立特种辅助巡洋舰队,监视通往德国的航运,强行检查往返于德国港口的运输船,截获德国船只。在冰岛附近、赫尔果兰和斯卡格拉克海峡的出口处,以及挪威沿海附近部署潜艇,袭击德军舰船。1940年6月,德军占领挪威和法国各基地、港口后,英国海军为了阻击德国海军水面舰艇和潜艇进入大西洋,开始将潜艇部署在挪威和比斯开湾德军基地附近海区,航空兵也开始在德军新设基地的航道上布雷。

2. 请问二战期间英国具体用哪些基地换取的50艘驱逐舰

德国潜艇扼住英国“生命线”

1940年,法国沦陷后,英伦三岛直接暴露在纳粹锋芒之下。英国的经济、军需完全依靠海上运输,偏偏在这个时候,纳粹德国发动了“无限制潜水艇战”,试图避开英国皇家海军水面舰队,用德国人的强项—潜艇,攻击英国商船,让英伦三岛变成死岛。

为了对付德国潜艇,英国不得不实施商船护航机制,即为每一支商船船队配备强大的护航舰队,以驱逐威胁商船的潜艇。而最适合担负护航、反潜使命的舰种就是驱逐舰。可这正是号称世界第一的英国皇家海军所缺的。

二战开始时,英国有119艘驱逐舰,数量不少,但有一多半是不适合反潜、护航的“雷击舰,’(以鱼雷为主要武器,负责攻击主力舰的驱逐舰),剩下的几十艘既要担负海峡监视、为主力舰护航的任务,又要分散到全球海域为众多商船护航,实在是捉襟见肘。此时,曾当过海军大臣的丘吉尔临危受命,他把引进驱逐舰的目光投向了大洋对岸的美国。由于置身局外,美国封存了不少旧驱逐舰。从1940年5月15日到6月底,丘吉尔政府至少提出过20次援助请求,但罗斯福政府却装聋作哑。原来,自法国沦陷后,包括美国驻法、驻英大使在内,大部分美国政要都认为英国必败,美国国民中认为英国会胜的仅占1/3。为避免“浪费”,美国国会干脆通过一项法案,禁止罗斯福将任何美国军队的在册装备赠送他国,除非“证明该装备对美国毫无用处”。

美国一直想要英国的小岛

这时,罗斯福总统考虑的是美国能得到什么好处。他假定英国即将失败,希望英国舰队撤往对美国战略利益有益的地方。他曾通过加拿大带话,希望英国舰队“10%去南非,20%去印度,20%去加拿大,50%去新加坡”。很显然,这一安排可以补充美国海军保护自己战略要点的力量。

美国还认为,英国既然要被纳粹征服,它的众多海外殖民地自然也该交出了。早在二战开始前,美国就秘密制定了“彩虹”系列计划,要点就是一旦开战,且英、法、荷战败,美国就要毫不客气地接收这些国家在西半球南纬10“以北的殖民地岛屿和港口、基地,以供美国依据“门罗主义”精神,保护西半球不受纳粹威胁。

实际上,为了争取美国支持,英国已经私下同意美国使用百慕大、特立尼达和圣卢西亚三处基地,但罗斯福政府为了不付出“过多代价”,宁可暂时不使用基地,也不肯援助。但在英国已经被逼到墙角的形势下,美国国内部分势力如海军部长诺克斯等人认为,这时候应加大对英压力,迫使英国交出更多岛屿、基地,以提高美国安全系数。

在丘吉尔看来,这等于趁火打劫。他坚决表示,除非“等价交换”,否则美国休想得到任何东西。英国驻美大使洛西恩则建议,这个要价最好是旧驱逐舰,因为英国最急需、一时又来不及生产的正是驱逐舰。

美国国内情况这时也发生变化。虽然孤立主义仍然盛行,但随着纳粹暴行被揭露和英国在“不列颠之战”中的顽强表现,认为应该援助英国的人迅速增多。在国会内外,出现了和孤立主义团体针锋相对的、以共和党人怀特为首的“怀特委员会”。

正是这个委员会,在1940年7月中旬,向罗斯福提议“驱逐舰换基地”,而罗斯福则派出私人特使多诺万上校去英国弄清两件事:英国需要什么和能支付什么;英国是不是还想打下去及能再打多久。多诺万带回来的消息一锤定音:英国人决定抵抗到底,他们最需要的是旧驱逐舰,为此他们可以拿西半球的岛屿基地来交换。就这样,交易开始了。一场“双赢”的交易一开始美国人的要价相当高。他们要求英国政府作出正式、公开和书面的承诺,保证一旦英国本土失陷,这些驱逐舰、甚至整个英国皇家海军既不能投降,也不能自沉,而应该转移到海外“继续战斗”。这项要求遭到英国当局、尤其是自尊心极强的丘吉尔坚决反对。他毫不客气地对美国来使说,可能面临“或投降、或自沉”选择的绝不会是英国皇家海军,而是纳粹海军。

丘吉尔这么说不仅仅是因为面子问题。邹寸纳粹兵临城下,英伦三岛抵抗意志高涨,如果公开发表一份“英国舰队在英伦陷落后如何如何”的声明,绝对会影响英国人的士气—皇家海军是英国人心目中的偶像和支柱。此外,美国当时只打算给30艘驱逐舰,要价却是22个英国岛屿,这笔买卖英国人觉得太亏,因此丘吉尔指示谈判代表“不怕拖,让步越小越好”。

到了1940年8月,情况有了转机:英国方面逐渐站稳了脚跟,但仍需大量物资补充以恢复战力,海上交通的反潜护航需求压力更大;美国方面,“唇亡齿寒”的道理被更多的人所接受。8月13日,罗斯福致电丘吉尔,同意拿出50艘驱逐舰和其他一些装备,要求的回报是:第一,英国重申战斗到底,而且无需单独发声明,只需丘吉尔重复6月4日在英国下议院的“战斗到底”声明即可;第二,美国从英国手里获得纽芬兰、巴哈马、牙买加、圣卢西亚、特立尼达等岛屿,但不是永久性获得,而是租借99年。

有意思的是,这桩交易并没有正式的签署日期:美国方面,罗斯福动用了总统特权,没有提交国会表决,而业已开始转向的国会也难得地未刨根问底;英国方面,丘吉尔只是在9月5日以“书面通知”的形式向下议院报告了此事。

然而英国国内不满的声音还是很强大。在许多老派人物看来,海外殖民地是“日不落”的保证,而海军则是英国的骄傲和传统,居然要用殖民地换旧军舰,太丢脸了。为了平息这些争议和不满,丘吉尔用一种怪异的手法堵住了悠悠众口:他宣布,其实英国只用了巴哈马、牙买加等6个岛去交换美国的驱逐舰,而另外两个(纽芬兰和百慕大)则是“赠借给好朋友美国的礼品”,以感谢美国的慨然相助。这个奇怪逻辑表达的含义有两层,第一,英国还是很富足,很有余力,跟美国做交易如此慷慨,是有身份的表现;第二,通过这桩交易,英国得到的不仅是50条“破船”,更是一个强大而可靠的盟友。

不管怎样,交易达成了。二战期间,美国人在换来的小岛上一共设立了17个小型基地,这些基地在战时确保了美国东海岸和加勒比“后院”的安全,战后则成为美国控制加勒比地区的一个个要冲。而它拿出的50艘驱逐舰,最“年轻”的也有18岁,不适合在舰队内随同主力舰作战,却仍适合发挥“余热”,为商船护航。这些旧军舰的到位,一方面让英国可以编成急需的商船护航编队,另一方面也让更新式的驱逐舰得以充实皇家海军主力舰队。

3. 二战中,英国为阻击德军入侵做了哪些军事部署

9月间,英军在南部海岸线部署了16个精锐师,包括3个装甲旅,拥有240辆中型坦克、108辆重型坦克、514辆轻型坦克、498门反坦克炮。9月7日,英本土总司令部根据参谋长委员会下达的待命指示,对东岸和南岸指挥部以及伦敦地区的所有部队发布代号为“克伦威尔”密令,指出德军的登陆行动已迫在眉睫。9月8日,英军参谋长委员会要求本土总司令规定一个特定的中等程度戒备的信号,以便遇到情况时能按等级加强战备。9月11日,丘吉尔在下院指出:“下星期前后,是我国历史上非常重要的时期,可以与西班牙无敌舰队逼近英吉利海峡的那些日子”相提并论。9月11日、14日、18日、21日,英国空军对集结在比利时、法国各港口的德军舰船实施攻击,共炸沉德国渡船5艘、轮船9艘、驳船84艘和拖船l艘。

尽管英国采取了以上措施,加强了防务,但形势仍很严峻。

4. 英国皇家海军舰队的历史沿革

皇家海军陆战队是英国武装力量历史最悠久的部队之一,其建军历史长达340年,跨越了5个世纪,在英国人眼中,皇家海军陆战队是有着光荣历史和传统的功勋部队。他们在世界各地为大不列颠的利益战斗,赢得了数不清的荣誉。“日不落帝国”的每一次扩张里都有着英国皇家海军陆战队员的鲜血。而对于那些曾是英国殖民地的国家来说,英国皇家海军陆战队是他们噩梦的开端。或许是为了纪念英国皇家海军陆战队在过去的三百年里立下的功勋,或许是为了缅怀当年“日不落帝国”的辉煌,英国皇家海军陆战队的徽章一直将地球作为图案的核心部分。
从直布罗陀到特拉法尔加
英国皇家海军陆战队诞生在查理II世统治下的1664年10月28日。根据议会的命令召集了1200名士兵到舰队服役,当时的名称叫做“约克公爵和奥尔巴尼海军步兵团”(DukeofYorkandAlbany’sMaritimeRegimentofFoot)。因为约克公爵是海军高级将领,因此,这个团也被称为Admiral’sRegiment(意为海军上将团或舰队司令团),团队由海军部支付薪水,“约克公爵和奥尔巴尼海军步兵团”是17、18世纪英国皇家海军服役时间很长的团队。陆战队这个名称出现在档案中最早则是在1672年。从此以后,英国皇家海军陆战队就成为大英帝国扩张的急先锋,三百多年里的岁月里,它比英国三军中任何一支部队参加的战争都多,也赢得了最多的荣誉。
最初的皇家海军陆战队并不是一支两栖作战部队,他们主要作为炮手在舰船上服役,还负责军舰的补给。这个传统一直持续到第二次世界大战。英国皇家海军陆战队参加的第一次大规模战役是1704年的西班牙继承人战争,当时英国是反法西同盟军的主力。英国皇家海军陆战队和荷兰海军陆战队作为先锋部队参加了直布罗陀要塞战役:1900名英国海军陆战队员和400名荷兰海军陆战队员阻击了西班牙赶往要塞的援军。随后在海军舰炮的支援下,海军陆战队坚守要塞9个月之久。英国皇家海军陆战队在直布罗陀的战绩如今仍然被留在了他们的徽章上。
18和19世纪,英国皇家海军陆战队在辉煌一时的“日不落帝国”的建立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1788年,皇家海军陆战队在澳大利亚登陆;1816年,参加炮轰阿尔及尔;1805年,2700名皇家海军陆战队员在伟大的纳尔逊的指挥下赢得了特拉法尔加海战的胜利,宣告了英国海上霸权的初步确立;1827年在诺瓦里诺(Navarino)击败土耳其舰队;1831年,英荷战争期间,英国皇家海军陆战队保卫着北爱尔兰和英国原煤的重要产地——纽卡斯尔。1862年,英国皇家海军陆战队配发蓝色军装,并一直沿袭至今。
从日德兰到诺曼底
英国皇家海军舰队
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英国拥有着世界上规模最庞大的舰队,控制着海洋。而英国皇家陆战队仍然延续着传统将所属部队分为两个部分——舰队分遣队和陆上作战部队。前者以分队单位在皇家海军所有驱逐舰及其以上级别的舰只上服役,通常他们负责操纵一座主炮炮塔和一部分副炮。这是英国皇家海军陆战队与其他国家海军陆战队最大的不同之处,这部分海军陆战队员实际上完全就是舰船上的水兵,与人们心目中的执行两栖作战任务的海军陆战队有着根本的区别。在1917年的日德兰大海战中,有5700名英国皇家海军陆战队员参战。而皇家海军陆战队陆上作战部队则参加了西线残酷的地面作战,他们主要作为步兵部队在法国西北部防御德军的进攻,付出了很大的伤亡。皇家海军陆战队也进行了两栖登陆作战,最着名的是1915年和澳新军团一起在加里波第的两栖作战,以及1918年在比利时泽布勒赫海港的着名战役。
二战期间,皇家海军陆战队服役延续了海上值勤部队和陆上部队分开的编制结构。二战爆发的最初三年里,海军陆战队主要在海上跟随海军舰艇作战。在1940年开始,英国军方开始酝酿组建全新结构的海军陆战队突击队,当时的英国首相温斯顿·丘吉尔发出了这样的号召:“组建经过特别训练的部队,把恐怖带到德国人占领的海岸。”1942年瓦伦丁节(也就是2月14日情人节),皇家海军陆战队第一支突击队——“A”突击队(番号为第40突击队)组建。1943这些独立的突击队被合并为第102皇家海军陆战队旅(102RMBrigade)。第102皇家海军陆战旅参加了绝大部分欧洲战役,包括西西里、意大利以及南斯拉夫达尔马提亚登陆,还有萨勒诺登陆、安齐奥登陆、特尔莫里登陆以及在印度和缅甸的作战。
1944年,5支英国皇家海军陆战队突击队,共16000人参加了诺曼底登陆作战,他们操纵着盟军2/3的登陆艇。作为先头部队,皇家海军陆战队胜利完成了诺曼底的抢滩登陆,部分配备了坦克的海军陆战队单位担负起了向纵深发展进攻的任务。战争后期,英国皇家海军陆战队达到了他们的最大规模——8万人。到二战结束时,陆军突击队被全部裁减,突击任务完全交由海军陆战队承担。
从马尔维纳斯到伊拉克 战后,皇家海军陆战队第102旅改称皇家海军陆战队第3突击旅(3RMCommandoBrigade),在二战后最初25年里,第3突击旅作为英国的机动预备队在地中海和远东执行任务。从马来西亚到婆罗洲,从韩国到苏伊士、到处都有他们的身影。1950年9月15日,第3突击旅在,美国海军陆战队第1师的编成内参加了着名的仁川登陆。1956年苏伊士运河战争期间,第3突击旅主力从海上登陆,第45突击队(世界上第一支直升机突击部队)从英国海军的航空母舰上起飞,参加了对埃及塞得港的进攻。1971年,第3突击旅返回英国,司令部设在普利茅斯石屋(Stonehouse)兵营,皇家海军陆战队从1783年开始就在这个兵营驻扎。整个70年代,第3突击旅被都在挪威进行训练,第40和第41突击队在南弗兰克,第45突击队在北弗兰克,进行北极圈内作战训练。
皇家海军陆战队也是最早进驻北爱尔兰的部队之一,从1961年开始,英国皇家海军陆战队把长期驻防北爱尔兰的任务交给了第3突击旅。对突击旅的官兵来说,在北爱的巡逻真是一次紧张之旅,因为那儿地域特殊,又面对极度激进且狂热的北爱尔兰共和军(IRA),困难与危险是显而易见的。在平常的巡逻中,每一顶“绿色贝雷帽”都是IRA狙击手瞄准的目标。第3突击旅在北爱尔兰执行的“绥靖任务”,大致可分为三种:即检查哨点、拦检和逐屋搜索。检查哨点的目的在于阻断北爱尔兰共和军的行动及军火运输。其中拦检属临时性任务,较检查哨点任务轻松一些。逐屋搜索通常繁琐且易遭至民怨,但却是查缉北爱尔兰共和军武装分子的必要手段。突击队执行任务的主要地区是盗匪之乡亚马尔和恐怖分子聚集的贝尔法斯特市区。亚马尔地区系丘陵崎岖林地,当年,所有主要通道都有北爱尔兰共和军埋设的地雷。因此,在这一地区巡逻有步巡和空巡两种,步巡时间通常由一天到数天不等,队员一般负荷沉重,又要在树林野地间匍匐前进,由于大多数村民同情北爱尔兰共和军,突击队的巡逻路线都是定点穿越森林,并在十分保密的情况下执行伏击或查缉任务;派遣直升机在空中巡逻是该地区最直接且有效的方式,一般由12名突击队员担任,用直升机运往特定的地点,进行搜索、伏击或查缉等。在北爱尔兰首府贝尔法斯特执行任务就比在亚马尔简单的多,大多数情况下是以装甲车代步巡逻,遭枪手狙击的危险也较小。第3突击旅在北爱尔兰值勤近半个世纪,所付出的代价是25人死亡、90人受伤,其中大部分是遭受炸弹攻击所致。可以说在北爱近半个世纪的值勤为皇家海军陆战队积累了丰富的处理低烈度冲突、反恐作战和城市环境下作战的经验,在这两个方面,他们都可以做美国同行的老师。
1982年,皇家海军陆战队在英阿马岛战争中为英国的胜利立下了汗马功劳。1982年,第3突击旅和加强的两个伞兵营在接到动员令后的5天内就乘船前往马岛。第3突击旅在战争期间进行了多次成功的两栖登陆作战,并在6周的陆战中迫使所有阿根廷驻马岛的守军投降。
1991年,皇家海军陆战队参加了海湾战争,第3突击旅的快速部署能力和山地战经验使他们圆满完成了HAVEN行动,保护了库尔德难民免遭可能发生的屠杀。
20世纪90年代也是皇家海军陆战队最为繁忙十年的开始。1994年在科威特遭到伊拉克威胁之后,第45突击队作为先头营被部署到科威特,以防止中东局势恶化。第二年皇家海军陆战队又派出了一名司令官和全部参谋人员在波斯尼亚充当了快速反应部队的指挥官和参谋机构。1998年第40突击队和第539突击中队前往刚果执行任务。同一时期,他们还向西印度群岛的蒙特塞拉特岛的土着居民提供了火山爆发后的救助,还救助了中美洲飓风灾害。1999年和2000年他们还在北爱尔兰(自1961年他们已39次赶往那里)、科索沃和塞拉里昂地区值勤。2000年第3突击旅旅部、第45突击队、通信部队、后勤突击团前往科索沃执行了阿格里科拉-IV行动(AGRICOLAIV),时间长达6个月,他们负责指挥多国旅。2000年,第42突击队前往塞拉里昂执行Palliser和Silkman行动。2001年,第3突击旅被部署到阿曼,参加SaifSareea2演习。2002年,第45突击队和第3突击旅旅部一起被派往阿富汗参加反恐战争,这是第3突击旅自马岛战争以来20年间首次执行进攻任务。2003年,第3突击旅派往科威特和伊拉克参加第二次海湾战争。 今日绿色贝雷帽
经过二战以后半个多世纪的变迁,今天的英国皇家海军陆战队虽然规模大不如前,但其地位更加重要。如果说过去的皇家海军陆战队还只是三军体系中一个普通的组成部分的话,新世纪的英国皇家海军陆战队已经成为了大不列颠的“刀锋部队”,他们代表英国的“前沿存在”。今天的英国皇家海军陆战队以快速反应为建军思想,围绕着第3突击旅建成了一支海陆空三位一体的技术型、专业化的精锐力量。
设在英国朴茨茅斯的鲸岛(WhaleIsland)基地的英国皇家海军陆战队下辖第3突击旅、两栖登陆部队支援群、突击队员训练中心以及部分加强给海军陆战队指挥的陆军部队,总人数接近7000人。

5. 皇家海盗的决战海峡

西班牙无敌舰队离开里斯本以后不久就遭遇风暴,一些船支受到损伤,不得不在西班牙北部的科卢那港(Corunna)停留了好几天休整。德雷克得知这个情况以后立刻提议突袭科卢那港,他的建议得到了霍金斯等人的支持,于是霍华德下令出海。英国舰队穿过比斯开湾(Bay of Biscay),一直前进到距离西班牙海岸100海里的地方,突然风平浪静,英国舰队于是动弹不得。这样几天以后,风向转为西南,食水将尽的英国舰队只好掉头返回。
正当英国舰队返回普利茅斯港的时候,无敌舰队离开科卢那港,在强劲的西南风驱动下向英吉利海峡驶来。无敌舰队排成一个7海里宽的新月形队列,由巨舰组成的两翼稍稍坠后,以防敌人从两侧和后面发动攻击。7月19日上午,英国侦察艇在普利茅斯港以外几十海里发现了西班牙舰队。无敌舰队统帅西多尼亚听取部将的意见以后,决定趁英国军舰集结在普利茅斯港的时机,冲上去封锁港口,然后用火船攻击港内停泊的英国军舰。这的确是一个非常高明的策略,如果能顺利实施,英国舰队将全军覆没。
英国人出色的航海技能此时得到了充分体现。发现西班牙无敌舰队的当天下午,65艘英国战舰冲出普利茅斯港,逆风航行,迅速绕到无敌舰队的侧后方,占据了上风向。这在西班牙人眼里简直是不可思议的事情。西多尼亚看到战机已失,便命令舰队折向东北,同时保持整齐紧凑的队形。西班牙人的意图很明显,他们打算采取守势,且战且走,去和尼德兰的帕尔马公爵大军会合。
英军统帅霍华德决定发动攻击。他和霍金斯的战舰进攻无敌舰队的右翼,德雷克和弗罗毕歇攻左翼。此战英国战舰向西班牙人展示的全新海战战术,以后将演变为皇家海军的标准战术“战列线”(Line of Battle)。英国战舰以纵列向无敌舰队逼近,接着依次从西班牙队列旁驶过,一侧舷炮齐发,然后迅速掉转头来,发射一侧舷炮,这样周而复始,几个小时不间断地炮轰无敌舰队。西班牙两翼的战舰以一侧舷炮和尾炮还击,但由于英国战舰目标小、速度快,很难命中。西班牙人对英国战舰的快速灵活印象深刻,一个船长在他的日记中写道:“英国人最慢的船比我们最快的船都要快很多。” 经过一天的激战,西班牙两翼的战舰弹创累累,人员伤亡数百,但只有一艘战舰因为事故导致火药库爆炸而沉没。
西班牙无敌舰队就这样以两节的速度缓慢向尼德兰前进,而英国舰队每天以相同的方式尾随攻击,逼迫西班牙人错过一个又一个能够登陆英国的地点。经过8天的航行以后,无敌舰队终于来到法国加莱地区外海。这时西多尼亚才发现作战计划里一个致命的疏忽:无敌舰队大多数战舰吃水太深,根本无法靠近尼德兰海岸。不得已,西多尼亚只得命令舰队在此抛锚,同时派快艇送信给帕尔马公爵,让他尽快前来会合。英国舰队也在西班牙人西南面一海里的地方停驻下来。
无敌舰队就在这里停留了三天,等待帕尔马公爵的回信。这三天里,英国舰船源源不断地从英国各地汇集而来,使总数最后达到136艘,已经超过了无敌舰队。入夜,西班牙巨舰上搭载的士兵从舷窗望出去,可以看到英国战舰上星星点点的灯光象银河一般散布在西南方向。帕尔马公爵的回信终于到了 - 他需要至少一个星期的时间才能凑够运输船前来会合。西多尼亚明白入侵英国的计划已经流产,现在的问题是如何全身而退。
西多尼亚非常担心英国人火攻,他在无敌舰队和英国舰队之间部署了一条由快艇组成的警戒线,用以拦截英国人的火船。西多尼亚同时告诫各个船长,让他们保持高度警惕,不得擅自起锚脱离大部队。西多尼亚所料不错,霍华德和德雷克正打算在夜里实施火攻。由于专用的火船尚未到达,霍华德挑选了8艘老旧的战舰,在船舱里塞满易燃物品,桅杆和风帆上都涂了柏油,火炮装填弹药上了引信,着火后能自动发射。入夜,一些勇士驾船乘着强劲的西南风急速冲向无敌舰队,接近西班牙快艇警戒线时在船上四处点火,然后跳上小艇逃生。
西多尼亚并没有料到英国人会用数百吨的军舰作火船,部署的快艇拦截起来相当力不从心。8艘英国火船有6艘成功突破警戒线,象6条火龙一般冲向西班牙舰队。事实上这些火船并没能造成威胁,因为风向的转变使它们偏离预定的冲击方向,最后都在法国海滩上搁浅烧毁。但西班牙人看见火船冲了过来,立刻惊慌失措,纷纷砍断锚索起航逃生,本来井然有序的阵列乱成一团。
天亮以后,西多尼亚发现他的舰队绝大部分已经离开了锚地,散布在敦刻尔克附近的海面上,而一些战舰在黑夜里慌不择路,冲到岸边搁浅。德雷克看到无敌舰队已经完全丧失队形,立刻指挥复仇号冲了上去,其它的英国战舰紧随其后。西多尼亚相当勇敢地率领6艘巨舰挡住英舰去路。德雷克的复仇号从西多尼亚的旗舰旁边擦身而过,舷炮齐射,但并不与之纠缠,而是径直冲向散布在北面的西班牙舰船。这样双方两百多艘战舰在叫做“格雷夫林”(Graveline)的海面上展开混战,战斗持续了整整一天。
以德雷克为首的皇家海盗们最擅长这样的混战,他们左冲右突,神出鬼没,有时甚至从西班牙战舰数米远的近旁高速掠过,舷炮齐发。英国战舰装备大量十八磅以上的重炮,炮手训练有素,射速极高,给西班牙舰船造成极大的破坏。但西班牙巨舰造得相当结实,往往中弹上百颗依然没有沉没。西多尼亚的旗舰“圣马丁号”(San Martin)被三艘英舰围攻,浑身弹洞累累,仍然能坚持战斗。西班牙战舰按照常规甩出铁抓(Grappler)企图钩住英舰登舷攻击,但英舰行动如风,旋转自如,加之战场上弥漫的硝烟阻挡视线,没有一艘西班牙战舰能够成功接舷。这样战斗到傍晚,英舰队弹药告罄,不得不撤出战场,着名的格雷夫林海战落下帏幕。此战无敌舰队被击沉、俘虏16艘战舰,而英舰无一损失。
西多尼亚命令无敌舰队乘着西南风向北行驶,进入北海,然后折向西方绕过英伦三岛回国。无敌舰队在爱尔兰以西海面遭遇风暴,许多舰船被冲到岸边触礁沉没,大批水手、士兵溺毙,而侥幸游上岸的西班牙人大多被当地人杀死。这样无敌舰队出发时的两万七千人中,只有不到一万人最后安全返回家园。

6. 英国军舰驰援乌克兰,不怕遭到俄罗斯的武力报复吗

乌克兰和俄罗斯一直冲突不断,这是众所周知的事情,但是在俄乌两国冲突期间,英国突然派军舰支援乌克兰,英国底气如此足,但是俄罗斯当然不可能会怕。其实自莫斯科公国诞生以来,英国人自古以来就不怕俄罗斯人,英国人唯一害怕的国家是唯一的超级大国美国,西方围堵苏联的“冷战铁幕”就是英国首相丘吉尔亲自拉开的,俄英两国多次爆发了战争,在反俄这一点上,英国与一些西方国家可谓同仇敌忾。在俄乌刻赤海峡冲突后,英国对俄罗斯的责难最尖锐,也是西方唯一一个用实际行动军事援助乌克兰的西方大国,也是最有可能应邀在乌克兰部署地面部队与海军部队的西方大国。

由于历史、价值观、国家战略需求等等的原因,英国在西欧中的反俄罗斯色彩最为浓厚,跟波兰、波罗的海三国、乌克兰等东欧国家一样,都极为仇俄反俄,现在乌克兰有难,作为非正式的反俄同盟的大佬,英国自然得用实际行动军事支援乌克兰,才能服众,才能收拢人心,在反俄集团里的地位更上一层楼。

7. 日德兰海战的英国军舰

柏勒罗丰级战列舰
排水量:标准排水量 18800吨;满载排水量 22359吨
外形尺寸(英尺 长x宽x高):526 x 82.5 x 27
动力:蒸气机, 4轴,23000轴马力
最高速度:20.75节
舰员:732人
装甲(英寸):主装甲带 5-10,甲板 0.5-4,炮塔 11,指挥塔 11
舰只简介:
柏勒罗丰号、华丽号、勇气号。
备注:这三艘舰为无畏号的改进型,他们是参加日德兰海战的皇家海军舰只中资格最老的战列舰。在日德兰海战中,他们被分配在第四战列舰分舰队中,跟随杰里科的旗舰铁公爵号作战。
海王星号
排水量:标准排水量 19680吨;满载排水量 22720吨
外形尺寸(英尺 长x宽x高):546 x 85 x 28.5
动力:蒸气机,4轴,23000轴马力
最高速度:21节
舰员 :759人
武备:5座双连装45倍径12英寸主炮,16座单连装50倍径4英寸副炮,3座18英寸水下鱼雷管
装甲(英寸):主装甲带 2.5-10,甲板 0.75-3,炮塔 11,指挥塔 11
舰只简介:
海王星号。
备注:为全新的炮塔布置设计,在日德兰海战中,它被分配在第一战列舰分舰队中。
猎户座级战列舰
排水量:标准排水量 22200 吨;满载排水量 25870吨
外形尺寸(英尺 长x宽x高):581 x 88 x 25
动力:蒸气机,4轴,27000轴马力
最高速度:21节
舰员: 752人
装甲(英寸):主装甲带 8-12,甲板 1-4,炮塔 11,指挥塔 11
舰只简介:
猎户座号、帝王号、征服者号、雷电号。
备注:这四艘舰为全新的设计,着重提升了火力,而且火炮布置全位于中轴线上。他们在日德兰海战中组成第二战列舰分舰队第二分队,其中猎户座号作为列维森少将的旗舰。
铁公爵级战列舰
排水量:标准排水量 25000 吨;满载排水量 30380吨
外形尺寸(英尺 长x宽x高):622.5 x 90 x 29.5
动力:蒸气机,4轴,29000轴马力
最高速度:21.75节
舰员 :995-1022人
武备:5座双连装45倍径13.5英寸主炮,12座单连装45倍径6英寸副炮,2座3英寸高射炮,4座21英寸水下鱼雷管
装甲(英寸):主装甲带 4-12,甲板 1-2.5,炮塔 11,指挥塔 11
舰只简介:
铁公爵号、马尔伯罗号、本邦号、印度皇帝号。
备注:这四艘舰为副炮加强型型,其中铁公爵号作为杰里科海军上将的旗舰参加了日德兰海战。由于其上装有新型的火控和通讯系统,马尔伯罗和本邦号也同时出任旗舰。
阿金库特号战列舰
排水量:标准排水量 27500吨;满载排水量 30250吨
外形尺寸(英尺 长x宽x高):671.5 x 89 x 27
动力:蒸气机,4轴,45000轴马力
最高速度:22节
舰员 :1070人
武备:7座双连装45倍径12英寸主炮,20座单连装50倍径6英寸副炮,2座3英寸高射炮,3座21英寸水下鱼雷管
装甲(英寸):主装甲带 6-9,甲板 1-1.25,炮塔 9,指挥塔 12
舰只简介:
阿金库特号。
备注:原是英国为巴西建造的,后因巴西无法支付预约金而转让给土耳其,并被重新命名为奥萨马苏丹号,由于温斯顿丘吉尔命令此舰被英国政府于1916年8月3日没收,土耳其接舰人员被扣押,致使土耳其参加同盟国,所以在日德兰海战中,其被分配到第一战列舰分舰队。
圣文森特级战列舰
排水量:标准排水量 19560 吨;满载排水量 22800吨
外形尺寸(英尺 长x宽x高):536 x 84 x 28
动力:蒸气机, 4轴 ,24500轴马力
最高速度:21节
舰员 :718人
装甲(英寸):主装甲带 7-10,甲板 0.75-3,炮塔 11,指挥塔 11
舰只简介:
圣文森特号、科林伍德号、前卫号。
备注:这三艘舰为柏勒罗丰级的改进型,主要提升了火力。在日德兰海战中,前卫号被分配在第四战列舰分舰队中,跟随杰里科的旗舰铁公爵号作战,而圣文森特号和科林伍德号则被分在在第一战列舰分舰队。
巨人级战列舰
排水量:标准排水量 20225 吨;满载排水量 23050吨
外形尺寸(英尺 长x宽x高):546 x 85 x 28.5
动力:蒸气机, 4轴,25000轴马力
最高速度:21节
舰员:718人
武备:5座双连装50倍径12英寸主炮,20座单连装50倍径4英寸副炮,3座18英寸水下鱼雷管
装甲(英寸):主装甲带 7-11,甲板 1.75-4,炮塔 11,指挥塔 11
舰只简介:
巨人号、武仙座号。
备注:这两艘舰为海王星号的改进型,在日德兰海战中,他们被分在第一战列舰分舰队。
乔治五世级战列舰
排水量:标准排水量 23000 吨;满载排水量 25700吨
外形尺寸(英尺 长x宽x高):597.5 x 89 x 28.5
动力:蒸气机,4轴,31000轴马力
最高速度:21节
舰员 :782人
武备:5座双连装45倍径13.5英寸主炮,16座单连装50倍径4英寸副炮,3座21英寸水下鱼雷管
装甲(英寸):主装甲带 8-12,甲板 1-4,炮塔 11,指挥塔 11
舰只简介:
乔治五世号:、百夫长号、大胆号、阿贾克斯号。
备注:这四艘舰为猎户座级的渐改型,在华盛顿条约签定后为给纳尔逊级战列舰留出空额,全部报废。他们在日德兰海战中组成第二战列舰分舰队组成部分,其中乔治五世号作为杰拉姆海军中将的旗舰。
爱尔兰号战列舰
排水量:标准排水量 22780吨;满载排水量 25250吨
外形尺寸(英尺 长x宽x高):559.5 x 91.5 x 29
动力:蒸气机,4轴,26500轴马力
最高速度:21节
舰员:1070人
武备:5座双连装45倍径13.5英寸主炮,16座单连装50倍径6英寸副炮,2座3英寸高射炮,4座21英寸水下鱼雷管
装甲(英寸):主装甲带 4-12,甲板 1.5-3,炮塔 11,指挥塔 11
舰只简介:
爱尔兰号。
备注:原是英国为土耳其建造的瑞斯萨迪赫号,由于土耳其参加轴心国,所以此舰被英国政府没收。在日德兰海战中,其被分配到第二战列舰分舰队。
加拿大级战列舰
排水量:标准排水量 28600吨;满载排水量 32120吨
外形尺寸(英尺 长x宽x高):661 x 92 x 29
动力:蒸气机,4轴,37000轴马力
最高速度:22.75节
舰员:1176人
武备:5座双连装45倍径14英寸主炮,16座单连装50倍径6英寸副炮,2座3英寸高射炮,4座3磅炮,4座22英寸水下鱼雷管
装甲(英寸):主装甲带 4-9,甲板 1-4,炮塔 10,指挥塔 11
舰只简介:
加拿大号、未命名,原为智利定购的库瑞恩海军上将号(改为航空母舰后被命名为鹰号)、
备注:加拿大号在日德兰海战中于第四战列舰分舰队作战。
无敌级战列巡洋舰
排水量:标准排水量 17373 吨;满载排水量 20200吨
外形尺寸(英尺 长x宽x高):567 x 78.5 x 26
动力:蒸气机,4轴,41000马力
最高速度:25.5节
舰员:784人
武备:4座双连装45倍径12英寸主炮,12座单连装45倍径4英寸副炮,7挺机枪,5座18英寸水下鱼雷管
装甲(英寸):主装甲带 4-6,甲板 0.75-2.5,炮塔 7,指挥塔 10
舰只简介:
无敌号:、不挠号、不屈号。
备注:世界上第一级战列巡洋舰,设计着重于航速,火力。在日德兰海战中防护不足使得这类舰只损伤颇重。
狮级战列巡洋舰
排水量:标准排水量 26270 吨;满载排水量 29680吨
外形尺寸(英尺 长x宽x高):700 x 88.5 x 27.5
动力:蒸气机,4轴,70000轴马力
最高速度:27节
舰员:997人
武备:4座双连装45倍径13.5英寸主炮,16座单连装50倍径4英寸副炮,2座21英寸水下鱼雷管
装甲(英寸):主装甲带 4-9,甲板 1-2.5,炮塔 9,指挥塔 10
舰只简介:
狮号:、皇家公主号。
备注:这一级是在猎户座级战列舰的基础上减轻了装甲而设计的。狮号不仅参加了日德兰海战而且在此前进行的多格尔沙洲一战中也有她的影子,在这两场战斗中它都作为贝蒂的旗舰,日德兰一役,这两艘军舰被敌方击中多枚大口径炮弹,尤其是狮号,多亏哈维少校的勇敢才得以保全。此后皇家海军建造的战列巡洋舰都加强了装甲。
虎号战列巡洋舰
排水量:标准排水量 28340吨;满载排水量 35710吨 外形尺寸(英尺 长x宽x高):704 x 90.5 x 28.5
动力:蒸气机,4轴,85000轴马力
最高速度:27.5节
舰员:1121人
武备:4座双连装45倍径13.5英寸主炮,16座单连装45倍径6英寸副炮,2座3英寸高射炮,4座21英寸水下鱼雷管
装甲(英寸):主装甲带 3-9,甲板 1-3,炮塔 9,指挥塔 10
舰只简介:
虎号。
备注:玛丽女王号的改进型,在日德兰海战中配属第一战列巡洋舰分舰队。
不倦级战列巡洋舰
排水量:标准排水量 18500 吨;满载排水量 22080吨
外形尺寸(英尺 长x宽x高):590 x 80 x 26.5
动力:蒸气机,4轴,44000轴马力 (不倦 43000轴马力)
最高速度:25节
舰员:800人
武备:4座双连装45倍径12英寸主炮,16座单连装50倍径4英寸副炮,3座18英寸水下鱼雷管
装甲(英寸):主装甲带 4-6,甲板 1-2.5,炮塔 7,指挥塔 10
舰只简介:
不倦、新西兰号。
备注:无敌级的加长型,新西兰号在日德兰海战中作为第二战列巡洋舰分舰队的旗舰。
玛丽女王号战列巡洋舰
排水量:标准排水量 26700吨;满载排水量 31650
外形尺寸(英尺 长x宽x高):703.5 x 89 x 28
动力:蒸气机,4轴,75000轴马力
最高速度:27.5节
舰员:997人
武备:4座双连装45倍径13.5英寸主炮,16座单连装50倍径4英寸副炮,2座3英寸高射炮,2座21英寸水下鱼雷管
装甲(英寸):主装甲带 4-9,甲板 1-2.5,炮塔 9,指挥塔 10
舰只简介:
玛丽女王号。
备注:此舰为狮级战列巡洋舰的改进,在日德兰海战中因为弹药库爆炸沉没。
坎帕尼亚号
排水量:18000吨
外形尺寸(英尺 长x宽x高):622 x 65 x 26
动力:蒸气机,2轴,28000轴马力
最高速度:21.5节
舰员 :600人
武备:6门4.7英寸火炮,1门3英寸高射炮,载机10架水上飞机
装甲(英寸):无
舰只简介:
坎帕尼亚号。
备注:在日德兰海战中跟随杰里科舰队,为其提供侦察,但是由于机械故障中途返回,一些历史学家认为这导致了日德兰海战英国方面的不利局面。厄嘉丁号和坎帕尼亚号同时出现故障(一个是飞机故障,一个是母舰本身故障)正表明了皇家海军对操作这类军舰缺乏经验。
厄嘉丁号
排水量:1881吨
外形尺寸(英尺 长x宽x高):316 x 41 x 16
动力:蒸气机,3轴,6000轴马力
最高速度:21.5节
舰员:250人
武备:2门4英寸火炮,1门6磅高射炮,载机4架水上飞机
装甲(英寸):无
舰只简介:
厄嘉丁号。
备注:在日德兰海战中跟随贝蒂舰队,为其提供侦察,但是由于水上飞机发生故障中途返回,使得侦察任务失败。

8. 知识问答023

2 战略决策
早在为开了远征军最高司令部首次会议,在会议上明确了登陆作战的纲领,使这次会议成为二战中最重要的军事会议盟军。右三为蒙哥马利将军

同盟国方面盟军最高司为8个师,将在两周内占领瑟堡。整个计划中最大的难题是港口问题,也就是在占领瑟堡前,如何解决部队的后勤补给,要知道诺曼底在五六月间,多为大风大浪,光靠登陆滩头无法保证后勤供应——这似乎成为无法克服的困难。束手无策中,“考萨克”的海军代表英国海军少将约翰·休斯·哈莱特想起蒙巴顿在一次会议上的玩笑:既然没有天然港口,就造一个人工港。于是建议制造配件装配成人工港来解决问题。别无良策,他的设想获得批准。7月15日,摩根将“霸王”计划大纲呈交英美联合参谋长委员会。

1943年8月,英美魁北克会议批准“霸王”计划。

1943年11月,英美苏德黑兰会议确定于1944年5月发动“霸王”行动。

1943年12月,美国陆军上将艾森豪威尔被任命为欧洲同盟国远征军最高司令,于1944年1月2日抵达伦敦就任。艾森豪威尔阅读了摩根计划,认为突击正面太窄,在最初攻击中缺乏足够的突击力量,提出修改意见,把登陆正面扩大到80km,第一梯队由3个师增加到5个师,登陆滩头也从3个增加到5个(新增“犹他”,“剑”滩头),空降兵从2个旅增加到3个师,这一意见得到最高司令部三军司令的支持。

1944年2月,英美联合参谋长委员会批准了“霸王”计划大纲和修改后的作战计划,但是随之对登陆舰艇的需求也增加了,为了确保拥有足够的登陆舰艇,英美联合参谋长委员会决定将登陆日期推迟到6月初,并且将原定同时在法国南部的登陆推迟到8月。

由于登陆日(代号D日)推迟到6月初,盟军统帅部开始确定具体的日期和时刻,这是一个复杂的协同问题,各军兵种根据自己的需要提出不同要求,陆军要求在高潮上陆,以减少部队暴露在海滩上的时间;海军要求在低潮时上陆,以便尽量减少登陆艇遭到障碍物的破坏;空军要求有月光,便于空降部队识别地面目标,最后经认真考虑,科学拟定符合各军种的方案,在高潮与低潮间登陆,由于五个滩头的潮汐不尽相同,所以规定五个不同的登陆时刻(代号H时),D日则安排在满月的日子,空降时间为凌晨一时,符合上述条件的登陆日期,在1944年6月中只有两组连续三天的日子,6月5日至7日,6月18日至20日,最后选用第一组的第一天,即6月5日。

战役目的是横渡英吉利海峡,在法国北部夺取一个战略性登陆场,为开辟欧洲第二战场最终击败德国创造条件。战役企图是在诺曼底登陆,夺取登陆场,在登陆的第12天,把登陆场扩展到宽100km,纵深100km。计划在登陆场右翼空降2个美国伞兵师,切断德军从瑟堡出发的增援,并协同登陆部队夺取“犹他”滩头,在左翼空降1个英国伞兵师,夺取康恩运河的渡河点,然后首批8个加强营在5个滩头登陆,建立登陆场,在巩固和扩大登陆场后,后续部队上岸,右翼先攻占瑟堡,左翼向康恩河至圣罗一线发展,掩护右翼部队的攻击;第二阶段攻占冈城、贝叶、伊济尼、卡朗坦,第三阶段攻占布勒塔尼,向塞纳河推进,直取巴黎。

图解:
1944年1月21日,艾森豪威尔(中)就在诺福克旅馆召开了远征军最高司令部首次会议,在会议上明确了登陆作战的纲领,使这次会议成为二战中最重要的军事会议盟军。右三为蒙哥马利将军

同盟国方面盟军最高司令一职原拟由经验丰富的英军将领来担任,但丘吉尔知道登陆后美军人数会大大超过英军,所以主动提议由美军将领来担任。罗斯福总统原打算让陆军参谋长马歇尔出任,后来考虑到更需要马歇尔在华盛顿统筹协调,就由马歇尔推荐时任盟军地中海战区司令的艾森豪威尔出任。

高司令部的其他成员有:副司令英国空军元帅特德,参谋长美国陆军中将史密斯,副参谋长英国陆军中将摩根,陆军司令英国陆军上将蒙哥马利,海军司令英国海军上将拉姆齐,空军司令英国空军上将马洛里。

陆军有4个集团军:英国第2集团军,司令为英国陆军中将邓普赛,辖5个军13个师,在左翼的“金”和“剑”滩头登陆。加拿大第1集团军,司令为英国陆军中将邓肯·格雷尼姆,辖1个军3个师,在“朱诺”滩头登陆。以上2个集团军作为左翼向卡昂进攻。美国第1集团军,司令为美国陆军中将布莱德利,辖5个军14个师,在“奥马哈”和“犹他”滩头登陆,作为右翼向圣洛、卡朗坦进攻,这是主攻方向。该3个集团军组成第21集团军群,由英国陆军上将蒙哥马利任司令。这是登陆第一梯队部队。美国第3集团军由美国陆军中将巴顿任司令,辖4个军9个师,直属最高司令部指挥,作为第二梯队,将从美第1集团军开辟的道路投入战斗,冲出科汤坦半岛,穿越布列塔尼半岛,迂回包抄在卡昂与英军激战的德军,彻底粉碎德军的抵抗,乘胜占领法国和比利时。

海军编为两个特混舰队:西部特混舰队,主要由美国海军军舰组成,共3艘战列舰,10艘巡洋舰,30艘驱逐舰,280艘其他军舰,1700多艘登陆舰艇,司令为美国海军少将柯克,在贝尔法斯特集结,由美国战术空军第9航空队提供空中掩护。下辖3个编队:U编队负责运送美军第4步兵师在“犹他”滩头登陆,O编队负责运送美军第1步兵师在“奥马哈”滩头登陆,B编队负责运送美军第29步兵师在“奥马哈”滩头登陆。

东部特混舰队,主要由英国军舰组成,共3艘战列舰,13艘巡洋舰,30艘驱逐舰,302艘其他军舰,2426艘登陆舰艇,司令为英国海军少将维安,在格里诺克集结,由英国战术空军第2航空队提供空中掩护。下辖4个编队:G编队负责运送英国第50步兵师在“金”滩头登陆,J编队负责运送加拿大第3步兵师在“朱诺”滩头登陆,S编队负责运送英国第3步兵师在“剑”滩头登陆,L编队负责运送第二梯队英国第7装甲师在“金”滩头登陆。

海军还以7艘战列舰,2艘浅水炮舰,24艘巡洋舰,74艘驱逐舰组成五个舰炮火力支援大队,为五个滩头提供舰炮火力支援。

空军除了美国第2航空队和英国第9航空队,艾森豪威尔还以辞职相要挟,从英美联合参谋长委员会手中获得了由英国空军上将哈里斯任司令的英国战略轰炸机部队和由美国空军少将杜利特尔任司令的美国驻英战略空军第8航空队的指挥权,这样最高司令部的空军兵力就有4个航空队。

空降部队为美国第82、101空降师和英国第6空降师。这是盟军在欧洲的所能集结的最大空降兵力。

为实施这一大规模的战役,盟军共集结了多达288万人的部队。陆军共36个师,其中23个步兵师,10个装甲师,3个伞兵师,2 战略决策
早在1941年9月,斯大林就向丘吉尔提出在欧洲开辟第二战场对德国实施战略夹击的要求,但当时美国尚未参战,英国根本无力组织这样大规模的战略登陆作战。对于苏联的建议,英国的回应只是派出小部队对欧洲大陆实施偷袭骚扰。

1942年6月,苏美和苏英发表联合公报,达成在欧洲开辟第二战场的充分谅解和共识,但英国在备忘录中对承担的义务作了一些保留。

1942年7月,英美伦敦会议,决定1942年秋在北非登陆,而把在欧洲开辟第二战场推迟到1943年上半年。但此时苏德战场形势非常严峻,德军已进至斯大林格勒,苏联强烈要求英美在欧洲发动登陆作战,以牵制德军减轻苏军压力。英国只好仓促派出由6018人组成的突击部队在法国第厄普登陆,结果遭到惨败,伤亡5810人,伤亡率高达96.5%。

1943年1月,英美卡萨布兰卡会议,通过上半年在西西里岛登陆的决定。把在欧洲大陆的登陆推迟到1943年8月。在这次会议上,英国借第厄普的失败,以大规模两栖登陆的复杂与危险必须谨慎从事为理由,坚持要求推迟对欧洲大陆的登陆。实际上英国一则想乘苏德相争坐收鱼翁之利,二则想借美国的力量恢复大英帝国战前在北非和南欧的传统势力。当然遭到美国的反对,作为妥协,英国同意成立英美特别计划参谋部,负责制订在欧洲的登陆计划。由英国陆军中将F·摩根担任参谋长。摩根上任后立即组建“考萨克”,“考萨克”就是同盟国欧洲远征军最高参谋部的英文缩写,主要成员有副参谋长美国陆军准将雷·巴克,陆、海、空军及所有与登陆有关的各军兵种代表,负责指挥对欧洲大陆偷袭骚扰作战的英国联合作战司令部司令蒙巴顿海军中将也是当然成员。

1943年5月,英美华盛顿会议,决定于1944年5月在欧洲大陆实施登陆,开辟第二战场。“考萨克”立即开始制定登陆计划,首先确定登陆地点,根据历次登陆作战的经验教训,登陆地点要具备以下三个条件:一要在从英国机场起飞的战斗机半径内,二航渡距离要尽可能短,三附近要有大港口。那么从荷兰符利辛根到法国瑟堡长达480km的海岸线上,以此条件衡量,有三处地区较为合适:康坦丁半岛、加莱和诺曼底。再进一步比较,康坦丁半岛地形狭窄,不便于展开大部队,最先被否决。加莱和诺曼底各有利弊,加莱的优点是距英国最近,仅33km,而且靠近德国本土;缺点是德军在此防御力量最强,守军是精锐部队,工事完备坚固,并且附近无大港口,也缺乏内陆交通线,不利于登陆后向纵深发展。诺曼底虽然距离英国较远,但优点一是德军防御较弱,二是地形开阔,可同时展开30个师,三是距法国北部最大港口瑟堡仅80km。几经权衡比较,“考萨克”选择了诺曼底,于1943年6月26日起制定具体计划,以“霸王”为作战方案的代号,以“海王”为相关海军行动的代号。初步计划以3个师在卡朗坦至卡昂之间32km宽的三个滩头登陆,即后来的“奥马哈”、“金”和“朱诺”滩头,同时空降2个旅。第二梯队为8个师,将在两周内占领瑟堡。整个计划中最大的难题是港口问题,也就是在占领瑟堡前,如何解决部队的后勤补给,要知道诺曼底在五六月间,多为大风大浪,光靠登陆滩头无法保证后勤供应——这似乎成为无法克服的困难。束手无策中,“考萨克”的海军代表英国海军少将约翰·休斯·哈莱特想起蒙巴顿在一次会议上的玩笑:既然没有天然港口,就造一个人工港。于是建议制造配件装配成人工港来解决问题。别无良策,他的设想获得批准。7月15日,摩根将“霸王”计划大纲呈交英美联合参谋长委员会。

1943年8月,英美魁北克会议批准“霸王”计划。

1943年11月,英美苏德黑兰会议确定于1944年5月发动“霸王”行动。

1943年12月,美国陆军上将艾森豪威尔被任命为欧洲同盟国远征军最高司令,于1944年1月2日抵达伦敦就任。艾森豪威尔阅读了摩根计划,认为突击正面太窄,在最初攻击中缺乏足够的突击力量,提出修改意见,把登陆正面扩大到80km,第一梯队由3个师增加到5个师,登陆滩头也从3个增加到5个(新增“犹他”,“剑”滩头),空降兵从2个旅增加到3个师,这一意见得到最高司令部三军司令的支持。

1944年2月,英美联合参谋长委员会批准了“霸王”计划大纲和修改后的作战计划,但是随之对登陆舰艇的需求也增加了,为了确保拥有足够的登陆舰艇,英美联合参谋长委员会决定将登陆日期推迟到6月初,并且将原定同时在法国南部的登陆推迟到8月。

由于登陆日(代号D日)推迟到6月初,盟军统帅部开始确定具体的日期和时刻,这是一个复杂的协同问题,各军兵种根据自己的需要提出不同要求,陆军要求在高潮上陆,以减少部队暴露在海滩上的时间;海军要求在低潮时上陆,以便尽量减少登陆艇遭到障碍物的破坏;空军要求有月光,便于空降部队识别地面目标,最后经认真考虑,科学拟定符合各军种的方案,在高潮与低潮间登陆,由于五个滩头的潮汐不尽相同,所以规定五个不同的登陆时刻(代号H时),D日则安排在满月的日子,空降时间为凌晨一时,符合上述条件的登陆日期,在1944年6月中只有两组连续三天的日子,6月5日至7日,6月18日至20日,最后选用第一组的第一天,即6月5日。

战役目的是横渡英吉利海峡,在法国北部夺取一个战略性登陆场,为开辟欧洲第二战场最终击败德国创造条件。战役企图是在诺曼底登陆,夺取登陆场,在登陆的第12天,把登陆场扩展到宽100km,纵深100km。计划在登陆场右翼空降2个美国伞兵师,切断德军从瑟堡出发的增援,并协同登陆部队夺取“犹他”滩头,在左翼空降1个英国伞兵师,夺取康恩运河的渡河点,然后首批8个加强营在5个滩头登陆,建立登陆场,在巩固和扩大登陆场后,后续部队上岸,右翼先攻占瑟堡,左翼向康恩河至圣罗一线发展,掩护右翼部队的攻击;第二阶段攻占冈城、贝叶、伊济尼、卡朗坦,第三阶段攻占布勒塔尼,向塞纳河推进,直取巴黎。

图解:
1944年1月21日,艾森豪威尔(中)就在诺福克旅馆召开了远征军最高司令部首次会议,在会议上明确了登陆作战的纲领,使这次会议成为二战中最重要的军事会议盟军。右三为蒙哥马利将军

同盟国方面盟军最高司令一职原拟由经验丰富的英军将领来担任,但丘吉尔知道登陆后美军人数会大大超过英军,所以主动提议由美军将领来担任。罗斯福总统原打算让陆军参谋长马歇尔出任,后来考虑到更需要马歇尔在华盛顿统筹协调,就由马歇尔推荐时任盟军地中海战区司令的艾森豪威尔出任。

高司令部的其他成员有:副司令英国空军元帅特德,参谋长美国陆军中将史密斯,副参谋长英国陆军中将摩根,陆军司令英国陆军上将蒙哥马利,海军司令英国海军上将拉姆齐,空军司令英国空军上将马洛里。

陆军有4个集团军:英国第2集团军,司令为英国陆军中将邓普赛,辖5个军13个师,在左翼的“金”和“剑”滩头登陆。加拿大第1集团军,司令为英国陆军中将邓肯·格雷尼姆,辖1个军3个师,在“朱诺”滩头登陆。以上2个集团军作为左翼向卡昂进攻。美国第1集团军,司令为美国陆军中将布莱德利,辖5个军14个师,在“奥马哈”和“犹他”滩头登陆,作为右翼向圣洛、卡朗坦进攻,这是主攻方向。该3个集团军组成第21集团军群,由英国陆军上将蒙哥马利任司令。这是登陆第一梯队部队。美国第3集团军由美国陆军中将巴顿任司令,辖4个军9个师,直属最高司令部指挥,作为第二梯队,将从美第1集团军开辟的道路投入战斗,冲出科汤坦半岛,穿越布列塔尼半岛,迂回包抄在卡昂与英军激战的德军,彻底粉碎德军的抵抗,乘胜占领法国和比利时。

海军编为两个特混舰队:西部特混舰队,主要由美国海军军舰组成,共3艘战列舰,10艘巡洋舰,30艘驱逐舰,280艘其他军舰,1700多艘登陆舰艇,司令为美国海军少将柯克,在贝尔法斯特集结,由美国战术空军第9航空队提供空中掩护。下辖3个编队:U编队负责运送美军第4步兵师在“犹他”滩头登陆,O编队负责运送美军第1步兵师在“奥马哈”滩头登陆,B编队负责运送美军第29步兵师在“奥马哈”滩头登陆。

东部特混舰队,主要由英国军舰组成,共3艘战列舰,13艘巡洋舰,30艘驱逐舰,302艘其他军舰,2426艘登陆舰艇,司令为英国海军少将维安,在格里诺克集结,由英国战术空军第2航空队提供空中掩护。下辖4个编队:G编队负责运送英国第50步兵师在“金”滩头登陆,J编队负责运送加拿大第3步兵师在“朱诺”滩头登陆,S编队负责运送英国第3步兵师在“剑”滩头登陆,L编队负责运送第二梯队英国第7装甲师在“金”滩头登陆。

海军还以7艘战列舰,2艘浅水炮舰,24艘巡洋舰,74艘驱逐舰组成五个舰炮火力支援大队,为五个滩头提供舰炮火力支援。

空军除了美国第2航空队和英国第9航空队,艾森豪威尔还以辞职相要挟,从英美联合参谋长委员会手中获得了由英国空军上将哈里斯任司令的英国战略轰炸机部队和由美国空军少将杜利特尔任司令的美国驻英战略空军第8航空队的指挥权,这样最高司令部的空军兵力就有4个航空队。

空降部队为美国第82、101空降师和英国第6空降师。这是盟军在欧洲的所能集结的最大空降兵力。

为实施这一大规模的战役,盟军共集结了多达288万人的部队。陆军共36个师,其中23个步兵师,10个装甲师,3个伞兵师,约153万人。海军投入作战的军舰约5300艘,其中战斗舰只包括13艘战列舰,47艘巡洋舰,134艘驱逐舰在内约1200艘,登陆舰艇4126艘,还有5000余艘运输船。空军作战飞机13700架,其中轰炸机5800架,战斗机4900约153万人。海军投入作战的军舰约5300艘,其中战斗舰只包括13艘战列舰,47艘巡洋舰,134艘驱逐舰在内约1200艘,登陆舰艇4126艘,还有5000余艘运输船。空军作战飞机13700架,其中轰炸机5800架,战斗机4900153万人。海军投入作战的军舰约5300艘,其中战斗舰只包括13艘战列舰,47艘巡洋舰,134艘驱逐舰在内约1200艘,登陆舰艇4126艘,还有5000余艘运输船。空军作战飞机13700架,其中轰炸机5800架,战斗机4900共36个师,其中23个步兵师,10个装甲师,3个伞兵师,约153万人。海军投入作战的军舰约5300艘,其中战斗舰只包括13艘战列舰,47艘巡洋舰,134艘驱逐舰在内约1200艘,登陆舰艇4126艘,还有5000余艘运输船。空军作战飞机13700架,其中轰炸机5800架,战斗机4900

9. 史上最强的战列舰是哪艘

个人认为最强的战列舰还是德国的俾斯麦级的两艘——俾斯麦号和提尔皮兹号!

当年俾斯麦号协同欧根亲王号重巡出击大西洋,就牵制了整个英国海军三分之二的兵力和军舰部署!!

后来的提尔皮兹号更是以一艘战列舰,牵制了英国本土舰队主力!

这样大规模的牵制在太平洋根本不可想象!!美国从来没把大和放在眼里,而日本也视美国的航母为眼中钉!!

而且作为战列舰,俾斯麦还取得了辉煌的战绩!!这是无论大和、武藏、衣阿华等等都不能相比的!!

同样,德国的舰船设计也是很到位!!由于装甲坚厚,火炮精良,俾斯麦在和英国舰队交战时能一举击沉胡德号,后来虽然被鱼雷击中,但是还是能够从包围圈中逃脱一次!直到后来舵机被打坏才被英舰追上歼灭~这种事无论换到大和还是衣阿华都是不可想象的!!

所以,个人认为还是德国俾斯麦级战列舰才是最强的。

10. 二战英国航母

这个问题太大了,二战英国主要四级航母,加上护航航母一共32艘。
一、攻击者级护航航空母舰
1,简介
该级舰与后续的埃米尔级同属于美制博格级护航航空母舰。攻击者级采用的是C3商船的船体,但是与前几级基于C3船体的护航航空母舰相比改造幅度更大。它与复仇者级相比其有更大的机库、更长和更耐用的飞行甲板、更好的防护和使用了涡轮机作为动力(而非柴油机)。它与前几级的护航航空母舰相比还增加了一座飞机升降机。该级舰的机库甲板是原来商船的主甲板。在该级舰建造过程中还为未来安装4联装40mm高炮留出了空间,同时在建造期间安装的单联装20mm高炮也被双联装20mm高炮取代。
性能数据
满载排水量:15,390吨、14,170吨
标准排水量:11,420吨
全长:495.67英尺
型宽:69.5英尺
吃水:25.5英尺
飞行甲板长:466.67英尺
飞行甲板宽:78.45英尺
锅炉:2台F.W.型D-285psi577F锅炉或4台海军3缸锅炉
主机:1台Allis-Chalmers或Westinghouse85转Parsons涡轮机
桨轴:1
马力:8,500-9,350轴马力
续航能力:26,340海里@15节、23,664海里@17节
最大航速:18(商船)、16.5(最大17.6)
甲板装甲:6英寸木制飞行甲板
主炮:2门5英寸/38倍径火炮(2X1)
重型高炮:16门40mmBofors高炮(8X2)
轻型高炮:20门20mmMk5Oerlikons(20X1)
载机:18-24架(复仇者、剑鱼或梭鱼+野猫、F4U或地狱猫)
对空雷达:Type291(1944年加装)
对海雷达:Type132、Type272A/S、Type86TBS
航海雷达:无
火控雷达:无
舰员:908水手&空地勤人员

二,勇敢级航空母舰“勇敢”号航空母舰
概况
英国皇家海军的勇敢级航空母舰是由第一次世界大战时建造的勇敢级大型轻巡洋舰的一号舰“勇敢”号和二号舰“光荣”号改装而来。这种大型轻巡洋舰航速快,火力强(标准排水量16500吨,航速32节,装备4门15英寸口径主炮),但是装甲只相当于同期轻巡洋舰的防护水平,后来证明这种军舰几乎难以使用。按照1922年签订华盛顿海军条约规定,条约准许各缔约国利用规定必须废弃的主力舰船体改装两艘3万3千吨级航空母舰。但是英国方面并没有现成合适用来改装的船体,英国海军于1924年选中“勇敢”号和“光荣”号改建为航空母舰(即勇敢级航空母舰)。勇敢级航空母舰与在1922年6月到1925年8月期间进行改装的暴怒号航空母舰(最初是勇敢级大型轻巡洋舰的三号舰,1918年建造中途被改造为航空母舰)类似的设计,但做了些改进。

勇敢级航空母舰拥有了全通式的飞行甲板,双层机库,上层机库前有个短距的飞行甲板,用于飞机直接从机库中起飞(后来证明并不实用)。但是与“暴怒”号不同的是在舰体右舷装备了舰桥、桅杆和烟囱一体化的岛型上层建筑,飞行甲板也做了相应改进。与同期美国、日本用条约规定废弃的主力舰船体改造的较大型的航空母舰相比,较小型的勇敢级航空母舰显示了在条约时代使用更多较小型航空母舰的种种优点。但也有明显的缺点:搭载飞机的数量较少,舰用和飞机用的燃油贮油量小。该级两艘航空母舰均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全部损失。
[编辑本段]各舰概况

舰名:勇敢(HMS COURAGEOUS)
建造船厂:阿姆斯特朗(Elswick)船厂
开工日期:1915.3.29;下水日期:1916.2.5;完工日期:1916.11.4
备注:最初作为大型巡洋舰建造,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曾担任快速布雷舰和训练舰
1921年除役,预定拆毁
1924.6.12-1928.5.5期间在达文波特船厂改装为航空母舰,1928年2月21日在改装结束前重新服役。
1939.9.17 被德军潜艇U-29击沉于爱尔兰西南FastRock海域附近
舰名:光荣(HMS GLORIOUS)“光荣”号航空母舰
建造船厂:哈兰&沃尔夫(Belfast)船厂
开工日期:1915.5.1;下水日期:1916.4.20;完工日期:1917.10.14
备注:最初作为大型巡洋舰建造,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曾担任训练舰
1921年除役,预定拆毁
1924.2.1-1930.3.10期间在达文波特船厂和罗塞斯改装为航空母舰
1934.5.1-1935.7.23期间进行进一步改装
1940.6.8 被德国战列巡洋舰沙恩霍斯特号与格诺森瑙号击沉于挪威海域

性能数据

设计排水量:16,500吨(巡洋舰);19,230吨(改为航空母舰后)
满载排水量:22,690吨(巡洋舰);27,000吨(改为航空母舰后)
全长:239.6米/水线长:229.6米
型宽:24.7米(设计时);27.3米(改装后)
吃水:7.6米
飞行甲板:长213米;宽24.3米
动力:18台Yarrow锅炉,Parsons蒸汽轮机,主机输出功率90,000轴马力,桨轴4
最大航速:32节(设计时);30.5节(预期改装后),实际29.5节
续航能力:5,850海里/16节
侧舷装甲带:2英寸-3英寸(51-76mm)垂直(设计时);3英寸-1.5英寸(76-38m)(改装后)
甲板装甲:1.5英寸-0.75英寸(38-19mm)(设计时);2英寸-0.75英寸(51-19mm)(改装后)
机库装甲:1英寸(25mm)
火炮:16门4.7英寸(120mm)/40倍径QFMkVIII(16×1);单联装炮塔16座(改装后);16门4.7英寸(120mm)/40倍径QFMkVIII(16×1);单联装炮塔16座(1939~1940)
防空炮:2门76mm(12磅)QFHAMkI(2×1);单联装炮塔2座(设计时);4门40.5mm(2磅)/40倍径MkVIII(4×1);单联装炮塔4座(改装后);24门40.5mm(2磅)/40倍径MkVIII(3×8);8联装炮塔3座;4门40.5mm(2磅)/40倍径MkVIII(4×1);单联装炮塔4座(1939~1940)
载机:24-48架(最后一次改装后)
舰员:1100-1200(作为航空母舰)

三,光辉级航空母舰

光辉级航空母舰(ILLUSTRIOUS CLASS)是英国海军建造的一型航空母舰。

概况

光辉级航空母舰是英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前设计的一级新型航空母舰,1936年英国通过建造两艘2万3千吨级航空母舰预算。1937年海军预算中计划建造另外两艘同级航空母舰。这一新型航空母舰与之前英国建造的皇家方舟号航空母舰有很大不同,机库和飞行甲板都有装甲防护。因为英国皇家海军认为其将在北海和地中海岸基飞机的航程内作战,而英国的舰载机却不具备陆上战斗机的优良性能,为抵御轰炸机的优势英国海军决定给航空母舰尽可能提供有效的保护。

光辉级航空母舰排水量与“皇家方舟”号大体相当。飞行甲板比“皇家方舟”号短18米。其最大的特点:采用装甲飞行甲板,以抵御450公斤炸弹的攻击。光辉级航空母舰独特的装甲飞行甲板设计为其提供了很强的生存能力,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实战经验验证了这一点。但作战实践暴露了最大缺点:舰载机数量不足。与“皇家方舟”号拥有双层两座机库不同,光辉级只有一层机库,舰载机只有36架,曾遭到激烈批评。其实这个缺陷不象想的那样严重,后来,改进了飞机的搭载方法,增加了飞机的搭载量。“不挠”号在建造过程中,对原设计做了改进,在原设计机库下面加了半层机库,削减机库的侧壁装甲,并把机库高度从4.88米减到4.27米。与此同时,1938年和1939年预算中拟定建造同级两艘航空母舰的计划,基于上述原因被撤销。在后续改进型上,增加排水量,第二层机库加大从而增加了载机数量。光辉级航空母舰为了提高防空能力,在飞行甲板边缘四角各配置了两座114毫米高炮炮塔。装有79Z型对空警戒雷达。
[编辑本段]同级各舰概况

光辉级航空母舰同级舰4艘。1937年初,1936年预算计划建造的两艘同级舰“光辉”号和“胜利”号动工,1939年下水。同年1937年预算中计划建造另外两艘同级舰“可畏”号和“不挠”号(改进型)动工,“可畏”号赶在“胜利”号之前下水,“不挠号”在1940年下水。

光辉号(HMS Illustrious R.87)
建造船厂:维克斯.阿姆斯特朗船厂(Barrow),1940.5.21完工。
“光辉”号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多次受伤。
1940年11月“光辉”号的舰载机空袭塔兰托,击沉战列舰1艘,击伤战列舰3艘。重创了意大利舰队。
1941年1月“光辉”号在马耳他以西海域被德国俯冲轰炸机命中6颗炸弹,驶往美国诺福克船厂修理至11月。
1944年“光辉”号驶抵锡兰,与美国“萨拉托加”号航空母舰组成第70特混舰队在东印度群岛作战。
1945年,第二次世界大战末期“光辉”号加入英国太平洋舰队编入第57特混舰队参加了进攻日本的作战。冲绳战役期间遭到神风自杀飞机攻击而受伤。
1947年进入后备役,1948年重新服役作为训练航空母舰
1954.12.15退役;1956.11.3出售解体
胜利号(HMS Victorious R.38)
建造船厂:沃尔森德船厂(Vickers),1941.5.15完工。
“胜利”号服役后加入英国本土舰队。1950年-1958年进行现代化改装后的胜利号
1941年5月,“胜利”号参加围歼德国战列舰“俾斯麦”号的作战行动。
1942.11.20租借给美国海军,在诺福克船厂进行改装。1943.2-1943.8期间加入美国太平洋舰队在太平洋战区作战。
1944年4月3日,“胜利”号参与“钨作战”,重创躲在挪威峡湾中的德国战列舰“提尔皮茨”号(Tirpitz)。

四,巨人级轻型航空母舰

1.简介

所属国家:英国
武器分类:航空母舰
军种分类:海军
排水量:18,300 吨(满载);
尺度:192x24.4x7米;
最大尺度:211.8x24.4x7米;
动力:蒸汽轮机,4台锅炉,2轴,40,000马力,25节;
编制:1300 人;
武器:6组2 pound 防空炮,32门20mm防空炮或12—21门40mm防空炮;
载机:37架。

2.项目:

该级航母曾大量建造,性能介于舰队航母和护航航母之间。航母的设计适合所有大船厂,特别是商船船厂和没有航母建造经验的船厂。该级航母的大多数因建造时间太迟,没有在二战中发挥作用,但许多艘在战后出现在国外海军中。

3.设计:

设计目标是简单和易于建造。单层机库,没有装甲,轻型防空炮,采用巡洋舰主机。

4.更改:

较早的舰安装了20mm炮,但后来的舰采用了更有效的40mm炮。该级舰的两艘为航母支援舰,不能起降飞机。

5.使用:

有几艘在战争后期部署在太平洋,但没参加什么作战行动。战后,该级航母扮演各样的角色;一线战斗航母,试验航母,训练航母等。
[编辑本段]相关资料

巨人号轻型航母(Colossus)由Vickers-Armstrong, Tyne 建造。1942年6月1日开工,1943年9月30日下水,1944年12月16日完工。1945年进入太平洋,但战争即将结束。1946年放回英国,同年7月23日退役,1946年8月6日租界给法国。1949年开始经常部署在中印地区海域。1951年正式卖给法国。1957-58年进行了改装:增加了狭窄的斜角甲板,弹射器和防空炮拆除。改装为反潜/训练航母。1968 年再次进行了改装,改装后主要担负反潜任务,配备24架反潜直升机。1974年1月22日退役,随后卖出。1978年拆毁.

除此之外还有个鹰级,不过造舰计划取消了。
希望帮到你,还有问题就追问我。

阅读全文

与英国军舰部署哪里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中国电建为什么不涨 浏览:822
英国作业满分5分得b多少分 浏览:438
伊朗占世界石油出口总量的多少 浏览:293
伊朗怎么上油轮 浏览:821
印度什么时候朝圣 浏览:18
赛尔维亚到中国飞机票多少钱 浏览:936
旧中国足球协会成立于多少年 浏览:859
阿联酋与伊朗之间是什么 浏览:252
意大利国家有哪些国家的 浏览:52
中国共有邻国多少个 浏览:893
印尼有多少华人华侨华裔 浏览:325
美国制裁伊朗给伊朗带来了什么 浏览:821
结合所见所想如何理解中国精神 浏览:704
中国最大的宅院是哪个 浏览:359
一千万越南盾什么生活水平 浏览:576
印尼gdp为什么这么高 浏览:357
英国进入中国的关税是多少 浏览:863
中国哪里可以赛车 浏览:50
错把工厂报价发给英国客户怎么办 浏览:706
印尼人用微信怎么实名制 浏览:6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