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四万大军进攻阿富汗,竟只有一人生还,为何英国会输的这么惨
如果问十九世纪,哪个国家最风光,那么一定是英国莫属。“日不落”帝国-英国可以说了整个欧洲大陆,不但占领了印度,还把当时风光无两的拿破仑打的鼻青脸肿。但是没有想到一个如此风光无限的帝国,用四万大军攻打一个小国阿富汗,因为阿富汗人民顽强的抵抗和进攻,最后竟然将风光无限的英军打的只剩下一人生还。
因为阿富汗处于欧亚大陆的中央位置,具有独特的战略地理位置,一直是诸多国家的眼中的肥肉。自从英国占领了印度之后,就将目光投向了阿富汗。于是他们以印度为基地,向阿富汗进攻。但是因为受到了阿富汗民兵和游击队的奋勇起义,最后将英军全部消灭,只剩下一名军医生还。当任何一个国家想要用武力去征服另一个具有民族意识十分强烈的国家,那么这个国家注定要以失败告终。
⑵ 16000人撤退,仅剩1人生还,英国阿富汗远征为何如此惨烈
当时英国对阿富汗发动战争,但是没想到最后却惨败收场,而原先有一万六千人撤退,仅仅就有一个人生还,这是非常残酷的,其中主要原因是英军在阿富汗独特地形上面吃了亏。阿富汗境内有多处峡谷,非常适合偷袭敌军。
而英军头领埃尔芬斯顿迫于无奈想要跟阿克巴汗进行谈判,他想要保住最后的英军,但是无奈在英军走到贾格达拉克峡谷的时候再次遭到了伏击,所剩不多的弹药让他们无法抵抗,最终只能全体阵亡,最后一个生还者并不是英国的将士而是英国的助理医师威廉布莱顿。所以在英军撤退途中其实是吃了地形的亏,曾三次遭受阿富汗人大规模的偷袭,无疑让他们损失惨重。
⑶ 英国阿富汗战争的经过是怎样的
阿富汗,是一个地处亚洲中南部的内陆国家,位于横陈境内平均海拔3500多米的兴都库什山,是沟通中亚与南亚间的重大障碍。阿富汗特殊的地理位置,使其成为南亚与西亚及中亚的交通要地,历来就是兵家必争之处。在众多觊觎这块“肥肉”的势力中,沙俄和英国为了争夺对中亚地区的控制权,不惜几次出兵阿富汗。第一次英阿战争打响于1839年。英军集结了大量兵力对阿富汗发起攻击,在人员数量、装备和军事素质的绝对劣势下,阿军节节败退,在向沙俄求援遭到拒绝后,阿军只得退到布哈拉避难,随后英国建立了傀儡政权。为了赶走侵略军,阿富汗人民揭杆而起,起义军利用地形的优势对英国军队予以打击,最终,在阿人民一致的努力下,傀儡政权被推翻,英军不得不退回印度。
⑷ 为什么英国攻打清政府时如此轻松却被阿富汗揍得头破血流呢
英国打开中国的大门靠的是大炮和鸦片,而被阿富汗军队赶出来则是因为阿富汗占尽了天时地利人和。
英国是第一个打开中国大门的国家,他们用鸦片腐蚀了众多的中国士兵和群众,然后通过先进的武器轰开了清朝数百年闭关锁国的大门,把鸦片输送到中国境内。一方面他们通过鸦片来赚取巨额利益,另一方面也是毒害了很多的中国人,使他们难以抵抗。
不过阿富汗很幸运,他们遇到了一个转机。俄国的十月革命影响了很多的国家,包括印度和阿富汗,而当时的阿富汗正在积蓄力量准备反抗。恰巧这个时候的印度正在掀起反对英国殖民者的斗争,而英国军队也是为了镇压阿富汗和印度,付出了不少的心血。阿富汗抓住这个机会,士兵们和当地的民众紧密配合,切断了英军的交通线,阻止了英军前进。这时的中国顾此失彼,形势特别狼狈。
最后英国接受了阿富汗提出的停战协议,双方签订了协议,规定英国承认阿富汗完全独立,并且双方建立了外交关系,阿富汗正式成为独立国家。
⑸ 第一次鸦片战争中,为什么英国仅以阵亡69人就取得战争胜利
18世纪,远离大清帝国,在地球另一端的英国开始了工业革命,这也为日后英国成为日不落帝国以及开辟更多的殖民地奠定了基础。而此时远在亚洲的清帝国统治者还沉浸在“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的思想理念以及闭关锁国的境况中。殊不知,不久后的将来,新的侵略者将会蜂拥而至,一起“大快朵颐”清帝国这块不可多得的“肥肉”。第一次鸦片战争中,为什么英国仅以阵亡69人就取得战争胜利?
1839年,身为朝廷钦差大臣的湖广总督林则徐在广东虎门强行销烟,由于英国商人在中国广东海域走私鸦片二十多年不止日盛,危害了国人身心健康,同时清朝军队也吸食鸦片,士兵身体变得虚弱,失去了应有的作战能力。英国的这一鸦片贸易不仅严重的败坏了社会风气,破坏了社会生产力,还造成东南沿海地区的工商业萧条和严重衰落,“鸦烟流毒,为中国三千年未有之祸”。
而在1839年英国人曾和阿富汗人干了一仗,当时的阿富汗只不过是个建国不到一百年的小国家,总人口也不敌清朝的军队兵力啊。但就是这样一个小国在被英国人打的招架不住的时候,依然英勇反抗使得三万英军全军覆没还迫使英国人狼狈地离开了阿富汗。第一次鸦片战争中,为什么英国仅以阵亡69人就取得战争胜利?
英国,这个远征万里之遥的超级大国。从战初的四千人,到最后加到了一万八至两万人,虽然在海上作战清军并不能发挥出绝对的优势。但倘若是在路上,清军便能轻易地将英军拖死在华夏大地。虽然当时清军在火器上可能处于相对劣势,但大批清军将士还是能做到浴血奋战固守阵地的,毕竟当时清军的军法是非常严苛的,丢失阵地是要严惩的,所以许多将领宁愿战死自杀也不逃跑和投降。
但清朝统治者为什么没有继续拖着呢?可想而知这个在本土作战的政府比一个远征万里水土不服的侵略军队还拖不起。鉴于清朝在中国历史上特殊的地位以及是一个少数民族建立的朝代,国内矛盾肯定层出比穷,说白了还是统治者的昏庸无能腐朽统治,这也致使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的签订。最终英国人仅以69人的伤亡,获得了二千一百万西班牙银元的赔款以及香港岛的割让。
⑹ 英国阿富汗战争的历史背景是怎样的
1830年,阿富汗爆发了多日的封建割据和内战,最终多斯特·默罕默德带领的军队取得了全面的胜利,统一了全国。但是战争没有就此平息,英国的殖民者为了挑拨阿富汗跟阿拉伯的关系,将阿拉伯拉入自己的军事同盟中,他们不断对阿富汗进行间谍活动,沙俄也在之中插上一脚,导致事情变得更加复杂,终于在1839年爆发了第一次阿富汗战争。战争持续了整整一年,最终以英国的失败结束了第一次阿富汗战争。
1870年,英国、沙俄都在阿富汗南北两边不断进行殖民扩张跟侵略,很快边界与阿富汗的土壤相接,这对阿富汗造成了威胁。于是,阿富汗为了祖国的领地不被侵占,接受了沙俄提出的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并且拒绝了英国使节的来访。因为这个原因,英国对阿富汗发动了战争,史称第二次阿富汗战争。后来在阿富汗人民的勇敢抗击之下,英国殖民军到处挨打,英国被迫停止了对阿富汗的侵略。第三次阿富汗战争爆发于1919年,原因是阿富汗内部资本主义开始萌芽,再加上一战的爆发,牵制了英国的军力;十月革命的打响,给了阿富汗领导者启示。在1919年2月,阿富汗改革派上台并宣布独立。英国不想放弃阿富汗这块殖民地,于是便爆发了第三次阿富汗战争。1921年,由于多方的压力,英国被迫签订合约,宣布承认阿富汗的独立。
⑺ 英国阿富汗战争的结果
1839—1919年间,阿富汗进行的3次抗英战争是维护民族独立,捍卫国家主权的正义战争。
⑻ 当年的世界霸主大英帝国三次侵略弱小落后的阿富汗,为何均被击溃
大英帝国当年曾经雄霸天下,最后却没能拿下阿富汗,主要原因有三点——不正义的战争。
阿富汗的顽强抵抗
应该这样说,当年英国侵占阿富汗的战争持续的时间非常长,战线过长,英国的经济补给就会跟不上,而且经济不济跟不上机会给阿富汗翻身的机会,因此阿富汗政府也利用了这次机会,顽强的抵抗英国,甚至将英国打出了欧洲,因此此次战争英国不胜而归!
⑼ 唐朝、蒙古和英国,为何先后在阿富汗地区折戟
作为一个几乎位于亚洲中心位置的国家,阿富汗东接中国、东亚,北边是当年苏联的直接统治区域,往南则与印度洋南亚地区相连,往西则直通中东石油大国。历史上的帝国,不论是为了掌控世界格局,还是近代为了石油资源,阿富汗都具有极为重要的战略地位,这也使得它屡遭帝国入侵,历史上的波斯、突厥、唐朝等都曾统治过这里,而同样有大量帝国曾在这里折戟沉沙,从而使得其获得了“帝国的坟墓”这一称号。
唐朝:恒罗斯之战后丧失统治
作为中国历史上最为强盛的王朝之一,阿富汗对于大唐来说极为重要,它的北边乃是突厥等游牧民族,南边则是印度半岛诸国,西边则是通往波斯大食的道路,因此阿富汗可以说是唐朝丝绸之路上极为重要的一个节点。
因此,唐朝攻灭西突厥之后,随着吐火罗的突厥王朝向唐称臣,唐朝便于阿富汗地区设立月氏都督府。此外,大唐还于唐高宗龙朔二年(662年)至咸亨五年(674年)封流亡来唐的波斯末皇之子卑路斯为波斯皇帝,设置波斯都督府于波斯东部与阿富汗境内。
十九世纪七十年代,随着英俄两国在阿富汗两翼持续扩张,阿富汗再度被迫倒向沙俄,并拒绝了英国使团来访。光绪四年(1878年)11月,英殖民军3.5万人兵分三路入侵阿富汗,阿富汗为了迫使沙俄实现出兵援助的承诺,而故意采取分兵不防守的姿态,谁知沙俄当时主要精力在欧洲,根本不愿与英军在阿富汗交战,结果阿富汗战败并成为英国的附属国。但仅仅数年,英军便因阿富汗人的顽强抵抗而于光绪七年(1881年)4月再度撤军。
民国八年(1919年),随着印度解放运动爆发和俄国的十月革命,阿富汗开始争取彻底独立,英国不愿放弃阿富汗而再度派遣3.4万人入侵阿富汗。阿富汗虽然装备不如英军,但战斗意志却十分顽强,再加上得到了印阿边境少数民族起义军的支持,英军举步维艰。民国十年(1921年)11月22日,英阿签订和约,英国承认阿富汗独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