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二战日本和德国为什么会结盟
这个问题是有一些历史的巧合的。
首先我们一般的印象就是德意日都是法西斯政权,都有战争诉求,又都是国际弃儿,所以结盟。但其实在同盟发生之前本来的面目并非如此。
最初的希特勒并没有称霸世界的野心而是希望恢复一战前德国的势力和威望,他并没有勇气去直接对抗英法。所以,希特勒最初的计划是同英国与中国结盟,然后共同对日开战,收回一战时日本夺取的原属于德国的利益和殖民地,然后登陆日本本土,迫使日本投降。希特勒对此做了详细的作战计划,并且出口中国武器,帮助中国训练军队。原计划帮助中国训练60个陆军师,然后秘密调遣12个德国陆军师登陆中国一同作战,之后再借助英国海军登陆日本本土,占领日本后由中英德共同分区占领十年。当一切开始准备的时候希特勒把计划递交给了英国首相鲍德温,但是鲍德温热衷绥靖政策,拒绝了希特勒的计划。于是这个计划破产了,德国只能另寻其他途径。英法显然是不可能拉拢的,那么亚洲范围内,中国和日本德国就只能选择一个。而相对中国,日本显然要强大得多,又是法西斯政权,又同样孤立于国联之外,最终德国选择了和日本结盟,于是和中国的蜜月期就结束了。
在英法看希特勒是极端的反共产主义者,所以英法希望祸水东引,让苏德开战进而从中渔利,所以绥靖。但是希特勒最初发动战争的原因其实是洗刷德国一战的耻辱,恢复德国的强大并且实现他个人的报负。所以德国的仇敌中就注定有了英法俄日等等,日本已然结盟,苏联在苏芬战争之前在希特勒看来非常强大,并且俄国一战和德国的仇没有和英法大。所以希特勒选择了拉拢苏联,斯大林在长期的权衡之后最终也同意的了加入轴心国。但是时德国在欧洲已然取得了很好的战果,罗马尼亚等国的加入和苏芬战争中苏联糟糕的表现让希特勒有了更大的野心,即称霸世界,所以希特勒最终拒绝了苏联加入轴心国的计划。于是有了后来的苏德战争。
所以说呢,二战从历史结果看是反法西斯主义的正义战争,但那是从结果出发看得。如果你回正向看当时的历史你就会发现其中有着太多巧合和变数。如果当时英国的首相不是绥靖路线的鲍德温,而是一个类似丘吉尔一样的铁腕人物,那么中德就会结盟,日本就会被肢解,一切都就是另一番样子;如果斯大林没有那么犹豫而果断加入轴心国,一切又会是另一番样子;如果英法不是坚持绥靖政策而是在闪击波兰中就全面参战,一切还会是另一番样子。很好玩是不是?
最后总结回答一下你的问题,德国和日本结盟是因为对日战争计划因英国首相鲍德温的拒绝而破产,在德国不得不重新寻找盟友的条件下结合中国的实力对比和德日的国际形势、意识形态等等因素而决定的。德日结盟对德国来讲可以说是一个次级的选择,而并不是我们最初感觉的鱼找鱼,虾找虾,法西斯找法西斯。
希望帮到你,还有问题就追问我。
原创回答,完全手打,个人意见,仅供参考,鄙视复制。
⑵ 为什么英国突然要与日本结为同盟
辞职后的伊藤博文并未放弃在朝鲜问题上与俄妥协的思想为刺探与俄妥协的可能性,他决定利用访问美国的机会,把旅程延长到俄国,与俄国人会谈。1901年11月27日,伊藤博文抵达彼得堡。冰雪覆盖的俄罗斯显得异常寒冷,但伊藤博文同俄国政府要员的会谈却很热烈。他陆续与沙俄外交大臣拉姆斯独夫、财政大臣维特进行会谈。日本外交官石井菊次郎记载:“俄国的政治活动家们……和沙皇本人接待伊藤博文侯爵的隆重程度,超过了对国王的接待‘他们和他谈论了政治问题,采取了特别友好的态度。”不过,隆重的外交周旋终未能使两国达成协议。相反,却刺激了英国政府。英国担心日俄联盟,便改变了犹豫态度,决心与日本结盟。1902年1月30日,日本驻英公使林董同英!司外交大臣澜斯特签署了《日英同盟协议》。对伊藤博文来讲,日本的这一外交成果真可谓“有心栽花花不开,无心插柳柳成荫”。
⑶ 二战德日为什么么能结成联盟
就算没有希特勒,日本和德国一样会结盟,这是当时历史条件下日德两国必然的选择。
日本在甲午战争中被“三国干涉还辽”,使得日本认为必须有一个西方强国作盟友才不会被孤立,所以日本与英国建立同盟,日英同盟使得日本战胜沙俄,为日本成为世界列强发挥巨大作用。日本海军学习英国,军舰买英国的,可以说英国在日本前期发展起到重要作用。也是因为日英同盟日本才加入一战协约国一边,战后成为战胜国,而德国战败。
一战之后日英同盟没有续约,同盟瓦解。而此时,日本陆军占据日本统治地位,日本陆军师从德国,对德国有好感,所以日英同盟瓦解后,日本迅速同德国联合起来,在军事上有很多合作。德国齐柏林航母是参考日本赤诚号,而日本潜艇也有德国技术。这样一来二去日德关系越来越近。一战战败后德国几乎被欧洲孤立,日本也没有盟友,所以为日德两国合作提供了机会。直到纳粹上台,日德正式签订联盟协定。就算没有纳粹,欧洲也没有哪些国家能和德国结盟。英法俄美都不可能,日本是最佳选择。
⑷ 二战时期,为何日本会选择和德国结盟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虽然已有近百年了,但是留给人们的惨痛回忆和给大家的教训是所有人都不能忘怀的。大家都知道的是,二战有三个主要侵略国,德国、日本、意大利。德国主要战场是欧洲,日本的主要战场是亚洲。从两国的主要战场上来看两国并没有多大的交集。但是为何在二战时期,日本会选择和德国结盟?两个国家的主要是给自己拉外国援助防止在国际上孤立无援。
所以在日本和德国结盟之后,日本安心的占领东北无后顾之忧,果断的发动七七事变,开启全面侵华的序幕。
⑸ 一战前期 英国和日本 结盟的目的是什么结果怎样
英日同盟是1902年英国和日本为对抗俄国在远东的扩张而结成的军事同盟。1921-1922年华盛顿会议上,在美加合力反对下,英日同盟宣告废除。
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随着资本主义发展,帝国主义列强掀起了重新瓜分世界的狂潮,在争夺殖民地的舞台上勾心斗角。英国也放弃“光荣孤立”政策,与日本在1902年缔结条约,成立英日同盟;1911年两国又续约10年。该同盟在维护英日帝国主义利益方面起过重要作用。1921年同盟到期,日本想继续保持,英国也认为还有此必要,但在华盛顿会议上这个同盟却被《四国条约》所埋葬。那么英日同盟又是如何解体的呢?
一、英国已风光不再
日本凭借在一战期间对华侵略的优势和在巴黎和会上获得的侵略权益,在中国的势力大大增强,逐渐向英国的势力范围华南和长江流域渗透,日本的商品也开始排挤英货,英日矛盾开始浮出水面。另一方面,经过一战,英国从战前的债权国跌为对美欠款47亿美元的债务国,因此,在经济上对美国具有很大的依赖性;随着势力的衰微,英国殖民地的独立运动也蓬勃发展,尤其是爱尔兰独立运动对英国打击最大。在这种内外交困的情况下,美国乘机向英国照会说,美方对爱尔兰的独立是否予以承认,当视英日关系而定,实际上就是向英国施加压力,威逼英国放弃英日同盟。
鉴于这种情况,英国对是否再续约举棋不定,在1921年召开的帝国会议上,就是否续约问题发生了激烈的争论,加拿大总督米汗、南非总理史末资等人主张不再续约,认为同盟的存在过于束缚大英帝国的手脚,又妨碍与美国关系的发展。
对此,英国首相劳合·乔治在下院的一次演说中表示:“日本是英国的旧友,在20年的同盟中,双方甚有所益。当今英美关系极为和谐,我认为首先应该增强与美国的友好合作,其次也要维持同日本的亲善与合作。”于是,英国决定采取两全之策,即欲以英美日三国协定采取代英日同盟。但这个打算由于美国的反对而搁浅。
二、美国欲独领风骚
自鸦片战争以来,英国对华贸易独占鳌头,美国早想取而代之。日本在一战期间,乘西方列强忙于欧洲战争而无暇东顾之机,加快侵华步伐。1915年提出妄图灭亡中国的“二十一条”;1917年又通过兰辛一石井协定,使美国承认其在华的特殊利益。1917-1918年间又通过“西原借款”,加强对中国经济的控制,日本在华的投资额也逐年上升。对此,美国越来越不能容忍。
一战之后,大发战争横财的美国掌握了世界经济的霸权,争夺世界领导权的野心也随之膨胀。为了实现这一野心,它要扫除所有的拦路虎;而当时的英日同盟正是美在远东太平洋地区的最大威胁,正如美国海军部认为:“假如英日同盟继续存在,美国要维护其安全,就必须拥有一支相当于英日两国海军之和的海上部队,这就是说美国必须建立世界上最强大的海军。”参议员洛奇则更明确地指出:“英日同盟是我们与远东太平洋关系中最危险的一个因素。”
三、华盛顿会议召开
一战结束后,德国被击败,俄国发生了十月革命,建立了社会主义国家,这两个国家退出了争夺殖民地的角逐;1921年续约十年的英日同盟到期。一直伺机铲除英日同盟的美国认为时机已到,于是向英国照会说,英日同盟缔结的目的是对付俄国、抗衡德国,现在既然俄德已无威胁可言,那么英日同盟也无继续存在之必要。
为了实现自己领导世界的野心,美国又倡议召开华盛顿会议,受邀各国都欣然同意,惟独日本惶惶不安。日本认为英日同盟对自己至关重要,希望继续保持这种关系(1921年,日本派皇太子裕仁访英,以示亲善,并转达继续修盟之愿望)。但当得知盟友英国已同意参加华盛顿会议,日本害怕自己陷入外交孤立,无奈之下,决定出席会议。
在华盛顿会议上,经过一系番唇枪舌剑,1921年12月13日美英日法签订了《四国条约》;1922年2月6日又签定补充条约,主要内容为:缔约各国相互尊重彼此在太平洋岛屿属地和岛屿领地的权利,如发生争端,则召开四国会议协商解决;一旦受到外部威胁,则四国协商采取行动;并商定,一俟缔约各国批准,英日同盟应立即终止。
对此,日本感到蒙受了极大的屈辱,日本代表曾私下讽刺英国代表说:“无论如何,你们给同盟举行了盛大的葬礼。”但日本也以英美承认它在太平洋地区的地位而聊以自慰。
英国则视《四国条约》为外交上的巨大成功,认为条约既有利于维护英国在远东太平洋地区的利益,又不失与日本修好。还改善了同美国的关系,可谓一石三鸟。
《四国条约》签定的掌声成为英日同盟的丧钟,这样,英日同盟就完成了自己的最后使命,化为历史的尘埃。
⑹ 日本为什么在一战里参加协约国
,英日同盟(Anglo-Japanese Alliance),英国和日本为维护其各自在中国与朝鲜的利益而结成的互助同盟,旨在反对俄国在远东扩张。日俄战争(Russo-Japanese War, 1904~1905)期间,英日同盟使俄国的盟邦法国不敢参战助俄。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日本根据英日同盟,加入协约国一方。英国则同意战后同盟即废除,时值英国已对俄国入侵中国举动不再畏惧。
⑺ 为什么明治维新前后英国要和日本天皇政府结盟。为什么日本在实际统一
英国在远东需要帮手,本来是想找中国也就是清帝国,但是后来日本在日俄战争,甲午海战的胜利让英国看清了形势,选择了日本。
所以英日同盟并不是明治维新前后,而是出了实际效果之后,英国顺势的外交举措。
⑻ 德国,意大利,日本为什么结成二战同盟
日本和意大利得海军,弥补了德国在海上力量的缺失,三国的联盟的核心所在就是在弥补短板。个人观点,请广大的朋友指出不妥之处哦!
⑼ 英国和日本的近代史上的三次结盟到底是对谁更有利
历史上看,两个国家甚至更多国家间的结盟还是非常普遍的,比如拿破仑肆虐欧洲时,欧洲先后出现了七次反法联盟。国家间的结盟原因有很多,有可能是因为共同的敌人或目标而选择走在一起,也有可能是小国抱大国的大腿,寻求保护和发展。20世纪初,英国和日本分别在1902年1月30日、1905年以及1911年三次结盟,史称英日同盟。
从英国结盟的目的上看,似乎达到了自己愿望,那就是把俄国打趴下了。但是俄国衰落了,可日本崛起了,并且越来越不把英国放在眼里,俨然又一个“俄国”诞生了。尤其是一战中,日本急迫要把自己拉到协约国阵营,企图占领德国在远东的地盘,让英国非常不爽。二十一条可以看出,日本根本没有把英国这盟友放在眼里。
将近二十年的同盟关系,英国并没有得到什么实惠,反而给自己培养了一个强大的对手,这个对手不断挑战英国在远东的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