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2010年英国海军舰艇规模
英国皇家海军拥有水面制海兵力、攻击核潜艇和弹道导弹潜艇,能运送部队进行两栖作战并具有相应的海上支援保障能力,有能力在其本地区之外进行重大军事行动和较近的大洋海区进行高技术战役。目前,英国海军包括陆战队在内约47884人,其中海军38303人,海军陆战队6802人,预备役人员2779人。英国拥有弹道导弹核潜艇4艘,攻击型潜艇15艘(含在建一艘),航空母舰2艘,驱逐舰17艘(含在建5艘),护卫舰27艘,两栖作战舰艇18艘,巡逻艇24艘,水雷战舰艇26艘,军辅船和测量船96艘。此外,英国战斗力的重要组成部分还包括19个中队海军航空兵,其中有3个中队是“海鹞”式垂直短距起降飞机,12个中队是“海王”式直升机。英国共建造了3艘无敌级航空母舰,分别是“无敌”号(舷号R05)、“卓越”号(舷号R06)、“皇家方舟”号(舷号R07),其中“无敌”号已经退出现役。“卓越”号航空母舰是英国皇家海军无敌级(CVG)航空母舰中的第2艘。该舰满载排水量20600吨,舰长209.01米,舰宽36米,吃水8米,飞行甲板长167.8米,宽13.5米,最大航速30节,续航力7000海里/19节。建成时的标准载机为8架“海鹞”式垂直起降战斗机和12架“海王”直升机。皇家方舟号航空母舰是无敌级航空母舰的第三艘。这是英国皇家海军第五艘以“皇家方舟”命名的船舰。满载排水量27300吨,舰载机72架(设计),常60架:48架剑鱼鱼雷机,12架鱼鹰战斗/轰炸机。在1985年服役,参加过第二次波斯湾战争。
目前,英国皇家海军唯一的核力量就是90年代建成服役的4艘“前卫”级弹道导弹核潜艇。艇1993年8月服役,第2、3、4号艇分别于1995年1月、1996年11月、1999年11月服役。该级艇装备了世界上最先进的16枚“三叉戟”-Ⅱ型(D5)导弹。该型导弹为三级固体燃料推进的导弹,射程为12000km,为“北极星”A3-TK导弹的2.4倍,使艇的战备巡逻海域扩大至5500万平方海里,提高16.3倍。每枚导弹可携带8个威力为150kt TNT当量的分导式多弹头,每艘艇的弹头数为128个,总威力为19200kt TNT当量。“三叉戟”-Ⅱ型(D5)导弹的命中精度大幅度提高,圆概率偏差为90m,可以攻击敌方的导弹发射井等硬目标,或攻击大城市、港口、军事目标,兵力集结地等大片国土软目标。艇的首部装有4具533mm鱼雷发射管,携带“旗鱼”线导鱼雷,主/被动声自导,在70/50kn航速时,航程为26/31.5 km,攻击速度55kn,潜深1200m;MK24-2型“虎鱼”线导鱼雷,主/被动声自导,在35/24kn航速时,航程为13/29km,潜深350m;“鱼叉”-1C型反舰导弹,射程130km;自卫武器装载量16枚。
42型驱逐舰,即着名的谢菲尔德级,在1982年发生的英阿马岛海战中折戟沉沙,成为当时战争的焦点。然而正是因为这血的教训促使英国海军对后续建造的42型驱逐舰做了重大改进,使该舰级一度成为皇家海军的海上宝刀和世界名舰。42型驱逐舰根据马岛经验所做的重大改进与提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一是大大提高了该级舰的生存能力。英国海军对从前主炮到踞部机库之间的艇体进行全面加固,上层建筑摒弃了铝合金材料,而改用钢板材料等。二是增强了防空、反潜能力。除装备1座双联装“海标枪”舰空导弹发射架和1座115毫米炮外,还加装了“火神/密集阵”近程防御武器系统,使自卫反导能力得以加强。三是通过加装机载舰舰导弹,有效地提高了反舰作战能力。在携载的“山猫”直升机上加装了“海上大鸥”反舰导弹,致使该级舰的反舰作战效能提到了一个新的阶段。1991年的海湾战争中,英国海军出动了多艘42型驱逐舰参战,并多次用舰载“山猫”直升机上的“海上大鸥”导弹击沉、击伤伊拉克的水面舰艇,取得了不小的战果。
2010年2月11日,在英国皇家海军服役27年之久的42型驱逐舰“诺丁汉”号驱逐舰(D91)在朴茨茅斯海军基地退役。45型驱逐舰是英国迄今最先进的驱逐舰,它们未来主要任务是保卫英国计划建造的两艘新航空母舰的安全,共计划建造8-12艘。首舰“勇敢”号,2001年亚罗船厂开工建造,2008年12月服役。据悉,新签订合同3艘45型驱逐舰换装了MK41垂直导弹发射系统后,有条件配备战斧巡航导弹、“阿斯洛克”反潜导弹。改进后的T45型驱逐舰将有防空、反舰、反潜和对陆攻击的全面作战能力。
“公爵”级护卫舰(也称23型)是上世纪90年代初期才开始服役的,它被公认为是当今性能最优良的护卫舰之一,也是英国海军的跨世纪战舰。“公爵”级护卫舰为达到雷达隐身的目的,打破了传统舰型的外形结构设计形式。采取了降低甲板上层建筑高度,舰体干舷外倾(约10°),上层建筑侧壁内倾(约7°),一些部位敷设雷达吸波涂料等措施,有效地抑制了雷达波反射。“公爵”级护卫舰在设计时充分吸取了马岛之战的教训,结构材料一律不使用铝材,代之以高强度、耐高温的优质钢材。对指挥室、动力装置、弹药库等重要部位,还专设有复合装甲防护。为实施有效的防空、反潜、反舰和对岸攻击,“公爵”级护卫舰配置了相当先进的武器和电子装备。该级舰是世界上最先装备防空导弹垂直发射系统的护卫舰,共有32单元“野狼”舰空导弹。可实现无盲区、多方位同时攻击多个目标。
Ⅱ 一条战列舰上有多少人
日本大和号,编制舰员总数2300名(建成时)
美国依阿华号,舰员设计编制总数1851人,实际编制,二战至越战时期2700人冷战及海湾战争时期1800人
德国“提尔皮茨”号,标准舰员配置 ,2608人(108名军官、2500名士兵(1943年))
英国威尔士亲王号,编制舰员,1530-1900人
所以一般在2000以上
Ⅲ 世界上最大的木质战舰是哪条船
郑和下西洋时旗舰,大约14000吨。
据《明史》《郑和传》记载,郑和航海宝船共63艘,最大的长四十四丈四尺,宽十八丈,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海船,折合现今长度为151.18米,宽61.6米。船有四层,船上9桅可挂12张帆,锚重有几千斤,要动用二百人才能启航,一艘船可容纳有千人。《明史?兵志》又记:“宝船高大如楼,底尖上阔,可容千人”。 在郑和下西洋的船队中,有五种类型的船舶。第一种类型叫“宝船”。最大的宝船长四十四丈四尺,宽十八丈,载重量八百吨。这种船可容纳上千人,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船只。它的体式巍然,巨无匹敌。它的铁舵,须要二,三百人才能举动。第二种叫“马船”。马船长三十七丈,宽十五丈。第三种叫“粮船”。它长二十八丈,宽十二丈。第四种叫“坐船”,长二十四丈,宽九丈四尺。第五种叫“战船”,长十八丈,宽六丈八尺。可见,郑和所率领船队的船只,有的用于载货,有的用于运粮,有的用于作战,有的用于居住。分工细致,种类较多。我们可以说,郑和的船队是一支以宝船为主体,配合以协助船只组成的规模宏大的
Ⅳ 木船时代英国有多少军舰
以当时的顶峰——特拉法加海战时期为例:
英国皇家海军一共有175艘主力舰,当时的主力舰是1、2、3级军舰
。
—级军舰
这级军舰担任舰队的旗舰,三层炮甲板,火炮106、122门,定员875人以上,排水量2500-3500吨。代表舰船为特拉法尔加海战中纳尔逊海军上将的旗舰胜利号。因为这级军舰每艘造价高达10万英镑,所以当时英国海军现役中一共不到12艘。
二级军舰
这级军舰比一级军舰略小。三层炮甲板,火炮98门,定员750人左右,排水量2000吨以上。它们的一个缺点——战列舰共同的缺点——在暴风雨天气,军舰的下层炮甲板的炮门不能打开。共有46艘
。
三级军舰
这级军舰分为几种型号,二至三层炮甲板,火炮64、74、80门,定员490-720人左右,排水量1300-2000吨。这是英国海军中数量最多的主力舰只。特拉法尔加海战时,有117艘三级军舰。
三级以下的军舰不能称为战列舰了,从巡洋舰、护卫舰到小艇,数量更多,估计得有几千艘。
Ⅳ 英国23型军舰
英国海军23型公爵级护卫舰
国别:英国
类型:护卫舰
编号:
舰艇名称: 23型护卫舰
23型护卫舰作为英国第二代护卫舰,于本世纪70年代提出了建造计划。在该型舰之前建造的22型护卫舰虽然设计优良,但外型庞大,造价又高,从经济角度很难大量建造,也就无法取代落后的“利安德”级护卫舰,达不到在北约作战和派往海外作战的目的。因此,建造价格低廉且实用的第二代护卫舰就成为必要。
20世纪70年代中期英国提出了新一代护卫舰的作战要求,主要任务是执行反潜,并且还要求具有以轻型对空导弹系统为中心的防御能力。为降低建造成本,舰上不再设机库,而将舰队的直升机全部停放在补给船上。但这样运用起来,要受到限制。
到本世纪末,来自飞机和导弹的威胁势必增加,所以要求军舰本身要具备更强的自卫能力。这样,新型舰不但要满足适应北大西洋复杂的以反潜战为中心的设计要求,还要具有向海外派兵的遂行能力、支援北约登陆作战时对付空中威胁的自卫能力,以及具有在世界一切海洋中各种气候条件下能有效行动的适航性和续航力。
1981年春季,英国制定出了新的参谋部纲要,基本要求有:提高拖阵列声纳的应用能力,降低本身噪音,船体的雷达反射面积要小,具有卓越的续航力,飞行甲板只装备直升机加油装置和武器补充装置,以及限制每艘舰的建造成本为7千万英磅。此外,还确定了推进方式、主机形式、舰体声纳、对舰武器、发电机防振措施等。该纲要在1981年平均月得到认可。当时国防部正大幅度削减海军预算,但唯独23型护卫舰给予了最优先的地位。于是,该舰开始设计准备,并编制了海军参谋部纲要的细节。亚罗公司根据英国海军的要求,并考虑适应出口,开始进行初步设计。经过大量的论证后,得出的结论是:如满足造价,必须选择标准排水量2500吨、水线长在100米以内的舰型,也就是22型舰的三分之二。但是,如果出口的话,必须保障该舰性能一流,要设有机库,装备防空武器,满足通用性要求。要达到此目的,排水量要超过2700吨,水线长约增加15米。结果,海军参谋部纲要被修改,23型护卫舰已不是反潜护卫舰,而成了以反潜为主的多用途护卫舰。
23型首舰“诺福克”号的建造合同于1984年10月与亚罗公司签定。1990年6月建成服役。此后的2至8号号舰也已服役,另有5艘正在建造。虽然当初计划共建造23艘,但据说暂且不会实现。
电子设备
23型护卫舰的主要装备是拖阵列声纳,可以说23型舰就是为了使用拖阵列声纳而设计的。这一由道蒂电气设备公司制造的2031Z型波动式阵列声纳是由500米长的基阵和拖电缆组成的,共有1000米长,一般在10节以下的航速下进行拖航。调节电缆的伸出长度和改变拖航速的话,可以保证声纳处于希望的深度,即使非常安静的潜艇利用斜温层下潜,该声纳也能进行搜索追踪。虽然这种声纳的方向数据非常精确,但距离精度有所限制,所以还要借助于其他舰上的被动工场的纳或直升机的投放式声纳。另外,舰上还装有费伦蒂/汤姆森。辛特拉公司生产的2050型低频主动/被动式声纳,作为近距离对潜攻击时使用。对空搜索雷达是普莱西公司生产的996型,为一灵活的多目标三坐标雷达。该雷达除对空监视以外,还可向“海浪”导弹提供目标数据。
“海射手”光电射击指挥装置用于控制114毫米炮,可实现高度自动化。为减小风的影响,这一装置采用独特的球状外形。该指挥装置由红外线成像仪、怛间电视摄像机和激光测距仪组成,主传感器红外线成像仪的工作波长为8~12微米。
该舰的战斗状态有空中警戒和海上警戒2种模式,都只需按下一个按钮便能动作。空中警戒模式中,系统开始工作时,带动指挥装置动作,使火炮运动,进行随意搜索,因而缩短了反应时间。
该舰对潜、对空等的武器和探测器汇总到一个战斗系统中,在英国尚属首次。后来,又脱离了各个武器和探测器通过中英处理系统相互联系的模式,解出射击指挥诸元,向这种智能化系统转移。指挥系统通过情报提供各种相关关系,辅助指挥官决策。
舰上装备有满足搭载北约直升机要求的综合通信系统,除各种收发报机外,还有卫星通信装置、数据通信等。除此以外,还装备有ESM装置,导航装置、气象观测装置等。
武器装备
对潜攻击武器有新式轻型鱼雷和马可尼公司的“鲽”鱼雷。远距离对潜作战中,可向可能出现潜艇的海域派遣直升机。一旦直升机使用的投放声纳捕捉到目标,就用鱼雷和深水炸弹进行攻击。这种鱼雷对于90年代的新型潜艇来说,具有足够的速度和续航力,能够穿透新型潜艇的壳体。但是,英国海军对反潜鱼雷的要求很高。即使在很浅的海域也要能使用。这就是说,发射鱼雷后,推进装置立即动作,产生驱动力,鱼雷一旦入水,螺旋桨立即启动,陀螺仪非常快速地测出姿态,在撞击海底前改变航向。
舰上装备的另一主要武器是垂直发射的“海狼”对空导弹。在设计初期,要求对该舰追加防空能力,选中在马岛战争中得到证实的“海狼”系统是顺理成章的。最初预定装备旋转式发射装置,但在1983年海军部研究设计时,因准备开发垂直发射系统而被更改。23型护卫舰的GWS26“海浪”导弹放在舰桥前方的发射井中,共有32个发射单元,导弹控制的子系统是马可尼公司生产的911型跟踪制导雷达,这一双频雷达也能对抗掠海飞行的对舰导弹。而且由于采用垂直发射,可以迅速对付从任何方向来袭的目标。
此外,为起到防空作用,舰上还装备了“厄利孔”30毫米机关炮。这种炮为全自动型,装有瞄准稳定装置,最大射速650分/分。炮内采取了防备电源故障措施,能用电池驱动,不管昼夜都能使用。
舰桥斜后方两舷装备有马可尼公司生产的“海蚊”假目标干扰装置,每舷2座,每座为6个固定式发射管,用于发射金属箔条和红外闪光物。除此以外,舰上还装有鱼雷诱饵拖装置。
23型护卫舰现在还没有装备近程防御武器系统,但如果舰长再增加7米左右的发行方案通过的话,就可能会装备2部30毫米近程防御武器系统。
舰上的主要反舰武器为“鱼叉”舰对舰导弹。该导弹在攻击开始阶段为惯性制导,在最终阶段各自使用主动式雷达制导,掠海飞行。用于发射导弹的2座四联装发射装置位于舰桥前方,整个系统称为GWS60。
舰上装备有1门MK8“维克斯”114毫米舰炮,作为对地射击主炮,还可以对舰、对空进行射击。
23型护卫舰选用的是EH101“默林”直升机。该机的任务是辅助舰上的探测器对远处的潜艇进行搜索和攻击。但因该机在80年代中期尚未完成飞行试验,目前舰上搭载的是一架韦斯特公司生产的“大山猫”反潜直升机。
安静性和隐身性
对于减小舰体本身的噪音,必须降低由于航行中舵和舰底附着物的空泡现象产生的噪音、主机和辅机产生的振动付入水中的声音以及螺旋桨产生的噪音。
对于该舰,在低速拖时重要的是3个声源中的后2个。研究了各种推进方式和推进器的组合后,23型护卫舰采用CODLAG推进方式,低速牵行拖阵列声纳时只用柴油发电机,快速运动时柴油机和燃汽轮机一起使用。
这种方式的好处在于牵引拖阵列声纳时直接通过电动机驱动螺旋桨,省去齿轮箱这一噪声源。低速时要求大推力的破冰船和拖船也有很多采用柴油发电机作为动力的,从机械的可靠性的推进效率的角度来说,这种方式也是优越的。
为防止发电用柴油机和发电机产生的振动噪声通过外板传入水中,柴油机和发电机不装在主机舱和辅机舱中,而是用木质机座为间隔物安装在上甲板上。对于护卫舰来说,这是一种全新的形式。但是,实际应用中因上甲板空间不足,最终只有2台安装在上甲板上,剩下2台利用木质机座安装在前部的辅机舱中。
为减弱声信号,舰上也利用了对减摇鳍和螺旋桨吹气进行消声的方法。
除声信号外,该舰还采取了一些措施减小其它信号特征。为减小敌舰和掠海飞行的导弹雷达波反射面积,舰体和上层建筑都有一定的倾斜,且上层建筑也比22层护卫舰低了一层高度。
当然,对于有红外制导的导弹来说,这样做还是不够的,将来还要更加重视红外干扰系统和排气冷却装置的发展。
消防与抗损能力
23型护卫舰设计即将完成时,爆发了马岛战争。战争结束后,英国海军竭力吸取战争中的教训,宁可增加投入,也要提高舰艇的生存力。因此重点加强了损管部分,详细划分了消防区和采用分区通风系统,设置紧急灭火海水泵,使用阻燃性无毒材料,增大舱口入孔,以及增强重要区域的防弹能力等。
军舰中弹时,为防止火灾蔓延,灵活快速灭火,有必要设置更多的消防区域。23型当初计划设2处防火隔壁,分为3个消防区,但后来吸取了42型驱逐舰“谢菲尔德”号因消防区域太少而沉没的教训,改为设5个独立的消防区域。舰上不仅仅增加了防火隔壁数,消防装置也各区独立,各区域有各自的通风系统。这样,不但消防工作变得简单,而且受害区域不会影响其它区域。
紧急用消防海水泵设在舰首和舰尾,电源由战斗损伤时的应急发电机提供。
英国以前的舾装材料,特别是地板和电线裹覆材料等,都是用卤化稀等,一旦燃烧大多会产生有毒气体,会严重阻碍消防工作。马岛战争后,改为使用阻燃材料和燃烧时不产生有害气体的材料,并且装备了供氧装置。
为了消防和救生方便,防火空和防水舱口扩大到了让穿着防火服和携带供氧装置的消防防员能够出入的程度。
此外,23型舰对指挥室和操纵室等重要区域也实施了多种防护。美国海军很早就注意到这一点,据报导“阿利。伯克”级驱逐舰的重要区域和弹药库是以克夫拉复合材料为主装备的。对23型护卫舰具体材料现尚不明确,只知其具有防弹能力。
机舱通风和全舰的空气调节分开,舰上空气过滤器完备,设有专用的通往机舱的管路,完全符合三防要求。
在居住性方面,为了减小受损可能,建成的23型舰比起开始的设计时牺牲了一点舒适性。英国海军一向使用木质家具,重视美观舒适。本舰亦是如此。由于大量采用自动化装置,使得该舰战时定员185人,平时定员146人。因此,定员中每名士兵拥有充分的居住面积。军官住单间,士兵居住区设在比较安静的前后部,所以居住环境较为舒适。
http://ke..com/view/599503.htm
Ⅵ 究竟一台战舰能装多少人
从LZ的问题来回答(MS上面许多人都跑题了,标题的题哦)~~~~~~~~总共可装下6+1+8=15人~~~~~~~~`哈~~~~~~~~说正题~~~~~~虽然战舰容量就那么大~~~~~~不过很多机体已经被从2格降到1格了,属于变相增加容量~~~~~~比如闪光的不孝子那俩~~~ 查看原帖>>
Ⅶ 鸦片战争中,为什么英国海军舰船可配备几十门大炮甚至上百门,大炮船不会沉吗
鸦片战争中,英国海军舰船使用的大炮重量和体积都比较小,所以即使在英军的大型木质帆船军舰上也可以装载几十甚至上百门,虽然这些大炮的体积和重量较小,但他们做工精良,使用先进火药,所以射程和威力都比清军的陆基大炮厉害,甚至在战争中出现了清军大炮因为射程短打不着躲在射程外英国军舰,而英国军舰因为大炮射程远却能打到清军的惨烈场面,现在的海军舰船根据功能不同,一般装备有舰炮,鱼雷,深水炸弹,水雷,反舰导弹,防空导弹,巡航导弹,防空速射炮,重型机关枪,等传统武器,将来很可能装备电磁炮,激光炮等新概念武器
Ⅷ 一艘大型航母能装载多少人
一艘大型的航母能够装载5000~6000的人数,这个数字相当于一个小岛可以容纳的人数数量,并且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立的房间,这样的比较很容易明白航母的巨大空间
Ⅸ 巡洋舰上一般都有多少士兵巡洋舰一般配备什么武器
二战中巡洋舰一般配备800-1500人,武器以火炮为主主炮口径150mm-300mm之间,另装有鱼雷,及水上飞机。日本还曾有过鱼雷巡洋舰。
现代巡洋舰排水量一般在0.8万吨-2万吨,装备有导弹、火炮、鱼雷等武器。大部分巡洋舰可携带直升机。动力装置多采用燃汽轮机,少数采用核动力装置。随着海军航空兵的崛起,巡洋舰的地位日渐衰落。在现代战争中巡洋舰实际上已经消失了,它们的作用完全被驱逐舰代替。
Ⅹ 古代一艘战舰能乘多少人
古时船能载多少人一直讲的很不可思议,三国时楼船据记载能载3000人,不过适航性基本为零(长江里被风刮沉),隋朝着名的五牙战船按配制能载900人,不过肯定不是远航,毕竟载900人成天在水上漂的现代驱逐舰两三千吨排水量都做不到。木船最大的像明代的宝船(福船最大的一种)英国人推算说3100吨,而1985年我们自己复原说是20000吨,个人觉得太假了,木头轻不像钢铁那么沉,20000吨的话相当于现代的重型航空母舰那么大了,考虑到木质的结构抗性和木质船普遍有的进水问题估计郑和用这个到不了索马里。西方的大盖伦差不多也是两千吨排水量,大盖伦连陆战队能载五百人,不过要是不运货物只运人搭个一两千人也没问题,宝船估计也这大小那也就是2000多人的搭载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