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欧洲王室那些国王王后死后都藏在哪里,有没有大量珠宝随葬
葬在王室的家族墓地,有一些宫殿的地下室,还有教堂,比如西班牙王室就是,插一句,西班牙王室规定,没有生过子嗣的王后是不能葬入家族墓地的。
此外还有一些专门设计的陵寝,这个例子就多了,比如奥地利Maria Theresa女王的女儿Chrinstine公主,她的陵寝是她丈夫设计的。
国外不是很流行陪葬一说吧,一般不会像中国的帝王陵寝那样陪葬金银珠宝。
㈡ 埋藏了无数珍宝的亚历山大墓在哪里
公元前336,亚历山大继承帝位后,便大举侵略东方。在短短的10余年里,东征西伐建立起东起印度河、西至尼罗河与巴尔干半岛的版图广阔的亚历山大帝国。
亚历山大曾是一位赫赫有名的英雄,但同时又是一位神秘人物。有关他的传说不可胜数。遗憾的是,他生前的一些历史记载没有留传下来,而后来的一些传抄本及书籍又众说纷纭,矛盾重重,而且带有极浓重的传奇色彩。因此,就是在他死后2300多年的今天,这位古代伟大统帅的业绩仍令人们十分关注,迫切希望发现这位不可一世的帝王陵墓,以求从出土文物中获得一些有价值的历史证据。
1964年的一天,埃及亚历山大市的报纸发表了一则耸人听闻的消息:“马其顿国王亚历山大的陵墓找到了!这是波兰考古学家们的巨大成就!”消息很快传遍了全世界。美国《纽约时报》立刻给波兰考古队发了一封电报,希望就这一伟大的发现写篇文章,并给予优厚的稿酬。各国记者也争先恐后地飞抵埃及。同时,大批旅游者的涌进使得埃及警方处于戒备状态。
可惜,消息是假的。原来发现的并不是亚历山大的陵墓,而是古罗马时期的一座剧院的遗址。那么这位着名历史人物的陵墓究竟在哪里呢?他又是怎么死的呢?
关于亚历山大的死因历来有两种说法。一种说他远征印度时在距离巴比伦不远的地方,迎面碰上了一些精通天文和占卜的祭司,他们劝告他不要去巴比伦,否则凶多吉少。虽然他没有停止前进,但此后却变得心情阴郁。
一次,他驾驶着战舰在湖泊上游逛。突然刮来一阵风,把他的帽子吹走,掉在芦苇丛中,正好落在古亚述国王的墓上。所有的随从以及亚历山大本人都认为这是很不吉利的事。
派去追赶帽子的水手,在泅水回来时,竟大胆地把它戴在自己头上,这就更加强了不祥之感。亚历山大恼怒了,当即把这个水手杀了。不久,亚历山大身患重病。13天后,终于在公元前323年6月的一个傍晚逝世。当了12年零8个月的国王,死时才32岁。
这些琐事,看来只不过是一种巧合罢了。其实,大帝的死很可能是由于行军路的艰辛,加之经过多次作战,使得遍体伤痕,在沼泽地里又感染上了疟疾等原因造成的。
另一个传说是:亚历山大之死是因为在宴会上有人往他的酒杯里下了毒药。如果这个传说是真的,那么亚历山大就不是自然死亡,而是死于阴谋。
亚历山大死后,他的部下托勒密将军(后来成为埃及王)用灵车把他的遗体运往埃及,安葬在亚历山大城,并为他建造了一座富丽堂皇的陵墓。
凯撒大帝、奥古斯丁皇帝、卡拉卡尔皇帝等历史上的着名人物都曾到此陵墓朝拜过,还在亚历山大的塑像头上加上一顶金冠。可是到了公元3世纪,有关陵墓之事,不知为什么无声无息了。
公元642年,阿拉伯大军攻占了亚历山大城,这里的辉煌历史陈迹使他们感叹不已。
到了1798年,法兰西拿破仑的军队进入亚历山大城时,这里已是一派衰落景象,城中只有6000名居民了,跟随拿破仑的一些学者还看见不少古建筑的废墟。
19世纪初,这里开始修建海港,古老的建筑遗址成了采石场,有许多遗迹被深埋入地下。亚历山大城很快成为地中海上一个重要的贸易中心,可是历史陈迹却荡然无存了。
按古希腊的习俗,创建城市的国王,在他死后一般都要埋藏在城市中心。因而有的考古学家分析认为,陵墓很有可能在位于城市东部的皇宫区。也有人认为,陵墓应在两条街道的交叉点上。
近年来,波兰考古学家玛丽亚·贝尔纳德对当地出土的古陵灯进行了一番研究后发现,古人在制作陶灯时,在上边绘制了古代亚历山大城的模型,因此她对陵墓的位置做了一个有趣的推测,她认为在模型内的许多建筑物之中,有一个圆锥形的建筑物可能就是亚历山大的陵墓。因此,奥古斯丁皇帝的陵墓是尖顶圆锥形建筑,这种墓形很有可能就是在仿造亚历山大陵墓修建的。
英国人维斯曾对托勒密王朝的墓地进行过分析研究,认为这些墓应当同亚历山大陵墓相像。他想象亚历山大的棺木是安放在一座宏伟的庙宇里,周围是一些圆柱,墓里一定有许多稀奇精美的物品。墓内还可能保存着从埃及各处庙宇送来的经书。20世纪70年代,一个惊人的大发现大体上证实了这些猜想。专门研究古代马其顿历史的考古学家安得罗尼克斯发现了亚历山大的父亲——腓烈特二世的陵墓。
大殿中央停放着高大的大理石石棺,上面设有镶着宝石的、沉重的金质瓶状墓饰。国王的遗骨就在其中,周围是一些珠宝金器、王权标志、战盔等物,闪耀着璀璨的光芒。
其中有5个用象牙雕刻的雕像,制作得相当精美,特别引人注目。这5个雕像是国王的一家:腓烈特二世本人、他的妻子、儿子亚历山大和国王的父母。这个发现在考古界引起了轰动,被认为是本世纪考古中最伟大的发现。
惊喜之余,人们不禁要问:腓烈特二世国王的陵墓尚能找到,难道他儿子的陵墓就无从寻觅?但事实毕竟是事实,亚历山大陵墓的确令人难以推测,一直没有任何线索。
谁能解开这个陵墓之谜?人们耐心地期待着。如果一旦解开,很可能会发掘出当时许多民族的文化艺术珍品以及大量的历史资料,这对考古学将是一个巨大的贡献。
㈢ 英国国王中有哪几位葬在法国
亨利二世,是英格兰国王(1154年—1189年在位),他也是法国的诺曼底公爵(1150年起)、安茹伯爵(1151年起)和阿基坦公爵(1152年起)。
在亨利二世晚年时,他的几个儿子争权夺地,时常叛乱。亨利二世认定自己的妻子怂恿儿子们反对他,遂秘密请求教皇允许他与埃利诺离婚,未获同意。他在悲痛中去世于法国希农,葬在法国。
詹姆斯二世(James II,在苏格兰称为詹姆斯七世),1633年10月14日出生于英国伦敦圣詹姆斯宫,1701年9月16日逝世于法国圣-日尔曼-翁-莱伊)从1685年到1688年是英格兰、苏格兰和爱尔兰的国王。他是最后一位天主教的英国国王
㈣ 英国有5座古墓,都面朝东方,这5座古墓跟中国有关系吗
在现在的英国英格兰北部的某一块墓地中有五个坟墓的墓碑朝向和其他坟墓的墓碑是不一样的,因为这五个坟墓的墓碑是朝向东方的。而东方正是我国的方向,也就是说这五块墓碑和我国是有很大关系的,其实在五个坟墓中所埋葬的人正是中国人。这五位中国人是在清朝的时候去往英国的,但是因为当时这五人都患上了很难治疗的疾病,所以最后在英国去世了。因为他们都非常的渴望回到祖国,但因为当时清朝政府的无能,他们并没有回到祖国。
一直到清朝灭亡,他们五人的坟墓都没有人关心过,一直到2016年的时候,一位留学生发现墓碑上有汉字,而且墓碑是面向东方的,于是就联系了当地的大使馆。之后才发现这五人是中国人,而且这五个墓地是属于我国的财产,于是才对这五座坟墓进行修缮。
㈤ 亚历山大的陵墓在哪里
亚历山大大帝(公元前356~前323年)是古代马其顿国王腓力二世的儿子。他于公元前336年即位后,大举侵略东方。在短短的10余年里,东征西伐建立起东至印度河、西至圣尼罗河与巴尔干半岛,版图广阔的亚历山大帝国。
亚历山大曾是一位赫赫有名的英雄,但同时又是一位神秘人物。有关他的传说不可胜数。但遗憾的是,关于他生平的一些历史记载却没有留传下来,而后来的一些传抄本及书籍又众说纷纭,矛盾重重,而且带有极浓重的传奇色彩和个人色彩。因此,他死后2300多年的今天,这位古代伟大统帅的业绩仍令人们十分关注,迫切希望发现他的帝王陵墓,以求从出土文物中获得一些有价值的历史证据,来评价这位傲视一世的英雄。
1964年的一天,埃及亚历山大市的报纸发表了一则耸人听闻的消息:“马其顿国王亚历山大的陵墓找到了!波兰考古家们的巨大成就!”消息很快传遍了全世界。美国《纽约时报》立刻刊登并给波兰考古队发了一个电报,希望就这一伟大的发现写篇文章,并给予优厚的稿酬。各国记者也争先恐后地飞抵埃及。同时,大批旅游者的涌进也使得埃及警方不得不处于戒备状态。
可惜,消息是假的。原来发现的并不是亚历山大的陵墓,而是古罗马时期的一座剧院的遗址。那么这位着名历史人物的陵墓究竟在哪里呢?他又是怎么死的呢?关于这个谜众说纷纭。亚历山大的死因历来有两种传说。一种是说他远征印度时在距离巴比伦不远的地方,迎面碰上的一些精通天文和占卜的祭司,劝告他不要去巴比伦,否则凶多吉少。虽然他没有停止前进,但此后却变得心情阴郁烦闷不已。
一次,他驾驶着战舰在湖泊上游逛。突然刮来一阵风,把他的帽子吹走,掉在芦苇丛中,正好落在古亚述国王的墓上。所有的随从以及亚历山大本人都认为这是很不吉利的事。派去追赶帽子的水手,在泅水回来时,竟大胆地把它戴在自己头上。这就更加强了不祥之感。亚历山大勃然大怒,当即把这个水手杀了。不久,亚历山大身患重病。13天后,终于在公元前323年6月的一个傍晚逝世。他当了12年零8个月的国王,死时才32岁。
这些琐事,看来只不过是一种巧合罢了。其实,亚历山大大帝的死很可能是由于行军艰辛,加之经过多次作战,弄得遍体伤痕,在沼泽地里又感染上了疟疾等原因造成的。
另有一个传说:亚历山大之死是因为在宴会上有人往他的酒杯里下毒药。如果这个传说是真的,那么亚历山大是死于阴谋,而不是自然死亡。
亚历山大死后,他的部下托勒密将军(后来成为埃及王)用灵车把他的遗体运往埃及,安葬在亚历山大城,并为他建造了一座富丽堂皇的陵墓。
凯撒大帝、卡拉卡尔皇帝、奥古斯皇帝等历史上的着名人物都曾到此陵墓朝拜过,还在亚历山大的塑像头上加了一顶金冠。可是到了公元4世纪,有关陵墓主事,不知为什么无声无息了。公元642年,阿拉伯大军攻占了亚历山大城,这里的辉煌历史陈迹使他们感叹不已异常兴奋。1798年,法兰西拿破仑的军队进入亚历山大城时,这里已呈衰落景象,城中只有7000居民了,跟随拿破仑的一些学者只看见不少古建筑的废墟。19世纪初,这里开始修建海港,古老的建筑遗址成了采石场,有许多遗迹被深埋入地下遭到了破坏。亚历山大城很快成为地中海上一个重要的贸易中心,可历史陈迹却荡然无存了,慢慢从人们的眼中消失了。
按古希腊的习俗,创建城市的国王,在他死后一般都要埋葬在城市中心。因而有的考古学家分析认为,陵墓应在两条街道的交叉点上。
近来年,波兰考古学家玛丽亚对当地出土的古陵灯进行了一番研究后发现,古人在制作灯时,在上边绘制了古代亚历山大城的模型,因此她对其位置做了一个有趣而大胆的推测。她认为在模型中,有一个圆锥形的建筑物可能就是亚历山大大帝的陵墓。这因为奥古斯丁皇帝的陵墓是尖顶圆锥形建筑,这种墓形很可能就是在仿造亚历山大陵墓。
英国人维斯曾对托勒密王朝的墓地进行过分析研究,他们认为这些墓应当同亚历山大陵墓相像。他想象亚历山大的棺木是安放在一座宏伟的庙宇里,周围是一些圆柱,墓里一定放有许多稀奇精美之物,墓内还可能保存着从埃及各处庙宇送来的经书及有关历史记载。20世纪末,一个惊人的大发现大体上证实了这些猜想。专门研究古代马其顿历史的考古学家安得罗尼克斯发现了亚历山大的父亲——腓力二世的陵墓。
大殿中央停放着高大的大理石石椁,上面有宝石,沉重的金质瓶状墓饰。国王的遗骨就安放在其中,周围是一些珠宝金器、战盔、王权标志等物,闪耀着璀璨的光芒,吸引着每一位到访者。其中有五个用象牙雕刻的雕像,制作得相当精美,特别引人注目。这五个雕像是国王的一家:腓力二世本人、他的妻子、儿子亚历山大和腓力二世的父母。这个发现在考古界引起了巨大的轰动,被认为是本世纪考古中最伟大的发现。
惊喜之余,人们不禁要问:腓力二世国王的陵墓尚能找到,难道他儿子的陵墓就不能寻觅,悄然失踪了吗?但事实毕竟是事实,亚历山大陵墓的确神秘莫测,令人难以捉摸。
谁能解开这个陵墓之谜?人们耐心地期待着。如果一旦解开,很可能会发掘出当时许多民族的文化艺术珍品以及大量的历史资料,这对考古学将是一个多么巨大的贡献呀!这也是对人类文明做出的巨大贡献。
亚历山大的婚礼
㈥ 亚历山大墓在哪里
亚历山大死后,他的部下托勒密将军(后来成为埃及王)用灵车把他的遗体运往埃及,安葬在亚历山大城,并为他建造了一座富丽堂皇的陵墓。
凯撒大帝、奥古斯丁皇帝、卡拉卡尔皇帝等历史上的着名人物都曾到此陵墓朝拜过,还在亚历山大的塑像头上加上一顶金冠。可是到了公元3世纪,有关陵墓之事,不知为什么无声无息了。
公元642年,阿拉伯大军攻占了亚历山大城,这里的辉煌历史陈迹使他们感叹不已。
到了1798年,法兰西拿破仑的军队进入亚历山大城时,这里已是一派衰落景象,城中只有6000名居民了,跟随拿破仑的一些学者还看见不少古建筑的废墟。
19世纪初,这里开始修建海港,古老的建筑遗址成了采石场,有许多遗迹被深埋入地下。亚历山大城很快成为地中海上一个重要的贸易中心,可是历史陈迹却荡然无存了。
按古希腊的习俗,创建城市的国王,在他死后一般都要埋藏在城市中心。因而有的考古学家分析认为,陵墓很有可能在位于城市东部的皇宫区。也有人认为,陵墓应在两条街道的交叉点上。
近年来,波兰考古学家玛丽亚•贝尔纳德对当地出土的古陵灯进行了一番研究后发现,古人在制作陶灯时,在上边绘制了古代亚历山大城的模型,因此她对陵墓的位置做了一个有趣的推测,她认为在模型内的许多建筑物之中,有一个圆锥形的建筑物可能就是亚历山大的陵墓。因此,奥古斯丁皇帝的陵墓是尖顶圆锥形建筑,这种墓形很有可能就是在仿造亚历山大陵墓修建的。
英国人维斯曾对托勒密王朝的墓地进行过分析研究,认为这些墓应当同亚历山大陵墓相像。他想象亚历山大的棺木是安放在一座宏伟的庙宇里,周围是一些圆柱,墓里一定有许多稀奇精美的物品。墓内还可能保存着从埃及各处庙宇送来的经书。20世纪70年代,一个惊人的大发现大体上证实了这些猜想。专门研究古代马其顿历史的考古学家安得罗尼克斯发现了亚历山大的父亲——腓烈特二世的陵墓。
大殿中央停放着高大的大理石石棺,上面设有镶着宝石的、沉重的金质瓶状墓饰。国王的遗骨就在其中,周围是一些珠宝金器、王权标志、战盔等物,闪耀着璀璨的光芒。
其中有5个用象牙雕刻的雕像,制作得相当精美,特别引人注目。这5个雕像是国王的一家:腓烈特二世本人、他的妻子、儿子亚历山大和国王的父母。这个发现在考古界引起了轰动,被认为是20世纪考古中最伟大的发现。
惊喜之余,人们不禁要问:腓烈特二世国王的陵墓尚能找到,难道他儿子的陵墓就无从寻觅?但事实毕竟是事实,亚历山大陵墓的确令人难以推测,一直没有任何线索。
谁能解开这个陵墓之谜?人们耐心地期待着。如果一旦解开,很可能会发掘出当时许多民族的文化艺术珍品以及大量的历史资料,这对考古学将是一个巨大的贡献。
㈦ 历史上帝王的坟墓都在哪里
一定要采纳啊!!!!!!!!!!!!!
一,秦始皇陵
从统一全国到秦始皇三十五年,历时9年当为陵园工程的大规模修建时期。经过数10万人9年来大规模的修建,陵园工程修造了30多年一直至秦始皇临死之际尚未竣工,二世皇帝继位,接着又修建了一年多才基本完工。
秦始皇陵的冢高55.05米,周长2000米。经调查发现,整个墓地占地面积为22万平方米,内有大规模的宫殿楼阁建筑。陵寝的形制分为内外两城。内城为周长2525.4米的方形,外城周长6264米。秦始皇陵的规模之大远非埃及金字塔所能比。 关于其它皇陵资料很不好找的
帝号及姓氏 在位时间 陵名 埋葬地址 备注
盘古氏 上古时期 盘古 南海 纯系传说,具体情况无考
伏羲氏 原始社会 太昊陵 河南淮阳 湖北襄阳等 传说之陵
女娲氏 原始社会 女娲陵 山东济宁 山西赵城等地 传说之陵
炎帝神农氏 原始社会(约公元前32世纪) 炎帝陵 湖南酃县 传说之陵
黄帝有熊氏或轩辕氏 原始社会(约公元前26世纪) 黄帝陵 陕西黄陵县,山东 甘肃 河南 河北等地 传说中黄帝陵很多,一般以陕西黄帝陵为准
少昊金天氏 原始社会 少昊陵 山东曲阜 传说之陵
颛顼高阳氏 原始社会 颛顼陵 河北高阳 传说之陵
帝喾高辛氏 原始社会 帝喾陵 河南滑县 陕西 阳等地 传说之陵
帝尧陶唐氏 原始社会 尧陵 山西临汾,山东东平等地 传说之陵
帝舜有虞氏 原始社会 舜陵 湖南宁远县 传说之陵
大禹 原始社会(约公元前22世纪) 禹陵 浙江绍兴 传说之陵
夏代王陵
夏代自后启杀益自立,天下为私,进入了奴隶社会。大约从公元前二十一世纪初至公元前十七世纪,共传了十六帝。仅有个别帝陵有一些传说的记载,大都不可考。由于夏代的历史情况目前尚未得到考古发掘的证实,仅将各帝名称列表于手,以供参考。
帝号及
姓氏 在位时间 陵名 埋葬地址 备注
后启 (约前2095--前2086年) 无考
太康 (约前2085--前2057年) 太康陵 河南太康县 传说之陵
仲康 奴隶社会 不可考
后相 奴隶社会 不可考
少康 奴隶社会 不可考
后杼 奴隶社会 不可考
后槐 奴隶社会 不可考
后芒 奴隶社会 不可考
后泄 奴隶社会 不可考
后不降 奴隶社会 不可考
后扃 奴隶社会 不可考
后廑 奴隶社会 不可考
孔甲 奴隶社会 不可考
孔皋 奴隶社会 孔皋陵 河南洛宁县 传说之陵
后发 奴隶社会 不可考
后履癸(桀) 奴隶社会 不可考
商代王陵
公元前十七世纪初,商汤(成汤)推翻了夏末暴君桀,建立了商朝,约自公元前一七一一年至公元前一0六六年,共历时约六四五年,传位三十帝,殷代情况已有了文字可考的历史,也得到了考古发掘的证实。其后期帝王陵墓已在河南安阳殷墟等地有所发现
注:商代的贴不上~后期王陵基本在河南安阳
西周王陵
帝号及姓氏 在位时间 陵名 埋葬地址 备注
周文王姬昌 五十七年 文王墓 陕西咸阳 记载不确,应在今长安户县附近
周武王发 七年 武王陵 陕西咸阳 记载不确,应在今长安户县附近
周成王诵 三十七年 成王陵 陕西咸阳 记载不确,应在今长安户县附近
周康王钊 二十六年 康王陵 陕西咸阳 记载不确,应在今长安户县附近
周昭王瑕 十九年 昭王陵 河南登封 待考
周穆王满 四十一年 穆王陵 陕西西安 待考
周恭王翳扈 十九年 恭王陵 陕西咸阳 待考
周懿王 二十四年 懿王陵
周孝王辟方 十三年 孝王陵
周夷王燮 二十九年 夷王陵
周厉王胡 三十七年 厉王陵
周宣王静 前827--前782年
周幽王宫涅 前781--前771年 幽王陵 河南洛阳
东周王陵(春秋)
帝号及姓氏 在位时间 陵名 埋葬地址 陪葬情况
周平王姬宜臼 前770--前720年 河南洛阳
周桓王林 前719--前697年 河南洛阳
周庄王佗 前696--前682年 河南洛阳
周厘王胡齐 前681--前677年 河南洛阳
周惠王阆 前676--前652年 河南洛阳
周襄王郑 前651--前619年 河南洛阳
周顷王壬臣 前618--前613年 河南洛阳
周匡王班 前612--前607年 河南洛阳
周定王瑜 前606--前586年 河南洛阳
周简王夷 前585--前572年 河南洛阳
周灵王泄心 前571--前545年 河南洛阳
周景王贵 前544--前520年 河南洛阳 王后穆氏
周悼王猛 前520
周敬王 前519--前476年 河南洛阳
东周王陵(战国)
帝号及姓氏 在位时间 陵名 埋葬地址 陪葬情况
周元王姬仁 前475--前469年 河南洛阳
周贞定王介 前468--前441年 河南洛阳
周哀王去疾 前441 河南洛阳
周思王叔 前441 河南洛阳
周考王嵬 前440--前426年 河南洛阳
周威烈王午 前425--前402年 河南洛阳
周安王骄 前401--前376年 河南洛阳
周烈王喜 前375--前369年 河南洛阳
周显王扁 前368--前321年 河南洛阳
周慎靓王定 前320--前315年 河南洛阳
周赧王延 前314--前256年 陕西凤翔
秦代帝陵
帝号及姓氏 在位时间 陵名 埋葬地址 陪葬情况
秦始皇蠃政 前221--前210年 始皇陵 陕西临潼 发现兵马俑
秦二世胡亥 前209--前207年 陕西临潼北
帝号及姓氏 在位时间 陵名 埋葬地址 备注
西汉帝陵
帝号及姓氏 在位时间 陵名 埋葬地址 陪葬情况
汉高祖刘邦 前206--前195年 长陵 陕西咸阳市窑店
汉惠帝刘盈 前194--前188年 安陵 咸阳市韩家湾 惠孝张皇后
汉高后吕雉 前187--前180 吕后陵 咸阳长陵东
汉文帝刘恒 前179--前157年 霸陵 西安市东郊 孝文窦皇后
汉景帝刘启 前156--前141年 阳陵 咸阳市张家湾 孝景王皇后
汉武帝刘彻 前140--前87年 茂陵 兴平县南位 李夫人
汉昭帝刘弗陵 前86--前74年 平陵 咸阳市大王 孝昭上官皇后
汉宣帝刘询 前73--前49年 杜陵 长安县东少陵原上 孝宣王皇后
汉元帝刘奭 前48--前33年 渭陵 咸阳市周陵南 孝元王皇后
汉成帝刘骜 前32--前7年 延陵 咸阳市周陵西南 孝成班婕妤
汉哀帝刘欣 前6--前1年 义陵 咸阳市周陵东
汉平帝刘 公元1--5年 康陵 咸阳市周陵西南
孺子婴 6--8年
[新]王 莽 8--23年
淮阳王刘玄 23--25年
东汉帝陵
帝号及姓氏 在位时间 陵名 埋葬地址 陪葬情况
光武帝刘秀 25--57年 原陵 河南孟津 阴皇后
明帝刘庄 58--75年 显节陵 河南洛阳 马皇后
章帝刘炟 76--88年 敬陵 河南洛阳 窦皇后
和帝刘肇 89--105年 慎(顺)陵 河南洛阳 熹皇后
殇帝刘隆 106年 康陵 河南洛阳
安帝刘祜 107--125年 恭陵 河南洛阳 阎皇后
顺帝刘保 126--144年 宪陵 河南洛阳 梁皇后
冲帝刘炳 145年 怀陵 河南洛阳
质帝刘缵 146年 静陵 河南洛阳
桓帝刘志 147--167年 宣陵 河南洛阳 郑皇后
灵帝刘宏 168--189年 文陵 河南洛阳 何皇后 王皇后
少帝刘辩 189年
献帝刘协 190--220年 禅陵 河南修武 曹皇
三国帝陵
帝号及姓氏 在位时间 陵名 埋葬地址 陪葬情况
蜀昭烈帝刘备 221--223年 惠陵 四川成都 照烈皇后甘氏 穆皇后吴氏
蜀后主刘禅 223--264年 河南洛阳
魏太武帝曹操 后追封 高陵 河北临漳 武宣卞皇后
魏文帝曹丕 220--226年 首阳陵 河南洛阳 文德郭皇后
魏明帝曹睿 227--254年 高平陵 河南孟津 明元郭皇后
高贵乡公曹髦 255--260年 河南洛阳
魏元帝曹奂 261--265年
吴武烈帝孙坚 后追封 吴陵 江苏丹阳 吴夫人
吴大帝孙权 222--252年 蒋 陵 江苏南京 步皇后 潘夫人
吴会稽王孙亮 253--258年
吴景帝孙休 259--264年 定陵 安徽当涂 朱夫人
吴末帝孙皓 265--280年 河南洛阳 滕夫人
西晋帝陵
帝号及姓氏 在位时间 陵名 埋葬地址 陪葬情况
晋高祖(晋世祖追崇) 宣帝 司马懿 河南洛阳
晋世宗(晋世祖追崇) 景帝 司马师 河南洛阳
晋太祖(晋世祖追崇) 文帝 司马昭 河南洛阳
晋武帝司马炎 265--290年 峻阳陵 河南洛阳 武元杨皇后
晋惠帝司马衷 291--306年 太阳陵 河南洛阳
晋怀帝司马炽 307--313年 河南洛阳
晋愍帝司马邺 314--316年 河南洛阳
东晋帝陵
帝号及姓氏 在位时间 陵名 埋葬地址 陪葬情况
晋元帝司马睿 317--323年 建平陵 江苏南京 元敬虞皇后
晋明帝司马绍 324--326年 武平陵 江苏南京 明穆庾皇后
晋成帝司马衍 327--342年 兴平陵 江苏南京 成恭杜皇后
晋康帝司马岳 343--344年 崇平陵 江苏南京 康献褚皇后
晋穆帝司马聃 345--361年 永平陵 江苏南京 穆章何皇后
晋哀帝司马丕 362--365年 安平陵 江苏南京 哀靖王皇后
晋废帝司马奕 366--371年 吴陵 江苏吴县 孝庾皇后
晋简文帝司马昱 372年 高平陵 江苏南京 简文顺王皇后
晋孝武帝司马曜 373--396年 隆平陵 江苏南京 孝武定王皇后
晋安帝司马德宗 397--418年 休平陵 江苏南京
晋恭帝司马德文 419--420年 冲平陵 江苏南京 恭思褚皇后
隋代帝陵
帝号及姓氏 在位时间 陵名 埋葬地址 培葬情况
隋文献帝杨坚 581--604年 太陵 陕西武功 文皇后独孤氏
隋炀帝杨广 605--618年 炀帝陵 江苏扬州
唐代帝陵
帝号及姓氏 在位时间 陵名 埋葬地址 陪葬情况
唐太祖李虎 后追封 永康陵 三原县陵前
唐世祖李昺 后追封 兴宁陵 咸阳市窑店东
唐高祖李渊 618--626年 献陵 三原县徐木永合村
唐太宗李世民 627--649年 昭陵 礼泉县九 山
唐高宗李治 650--683年 乾陵 乾县梁山
武则天女皇 684--704年 乾陵 乾县梁山 夫妇合葬
唐中宗李显 684(710)--712年 定陵 兴平县龙泉山
唐睿宗李旦 684(710)--712年 挢陵 蒲城县丰山
唐玄宗李隆基 712--756年 泰陵 蒲城县金粟山
唐肃宗李亨 756--761年 建陵 礼泉县武将山
唐代宗李豫 762--779年 元陵 富平县檀山
唐德宗李适 780--805年 崇陵 泾阳县嵯峨山
唐顺宗李诵 805年 丰陵 富平县金瓮山
唐宪宗李纯 806--820年 景陵 蒲城县金炽山
唐穆宗李恒 821--824年 光陵 蒲城县尧山
唐敬宗李湛 825--827年 陵 三原县陵前柴家窑
唐文宗李昂 827--840年 章陵 富平天乳山
唐武宗李炎 841--846年 端陵 三原县徐木桃沟村
唐宣宗李忱 847--859年 贞陵 泾阳县仲山
唐懿宗李凗 860--874年 简陵 富平县紫金山
唐僖宗李儇 874--888年 靖陵 乾县鸡子堆
唐昭宗李晔 889--904年 温陵 河南洛阳
唐哀帝李柷 905--907年 和陵 山东荷泽
让皇帝李宪 惠陵 蒲城县城西北
[附]孝明高皇后杨氏(武则天之母) 顺陵 咸阳市底张韩家村
五代十国帝陵
帝号及姓氏 在位时间 陵名 埋葬地址 陪葬情况
后梁太祖朱晃 907--912年 宣陵 河南洛阳 元贞皇后张氏
后梁末帝朱友贞 913--923年 河南洛阳 次妃郭氏
后唐庄宗李存勗 924--926年 伊陵 河南洛阳
后唐明宗李亶 927--933年 徽陵 河南洛阳
后唐末帝李从珂 935--936年 河南洛阳
后晋高祖石敬瑭 937--942年 显陵 河南洛阳
后晋出帝石重贵 943--946年
后汉高祖刘知远 947--948年 睿陵 河南登封
后汉隐帝刘承佑 949--950年 颖陵 河南开封
后周太祖郭威 951--954年 嵩陵 河南开封
后周世宗柴荣 955--959年 庆陵 河南郑州
后周恭帝柴宗训 960--961年 顺陵 河南郑州
吴杨渥 907--908年 绍陵
吴杨隆演 909--919年 肃陵
吴杨溥 921--?年 平陵
前蜀王建 907--918年 永陵 四川成都 顺德皇后周氏
前蜀王衍 919--925年
后蜀孟知祥 925--935年 和陵 河南洛阳 太后李氏
南唐李璟 937--942年 永陵 南京牛首山 元敬皇后宋氏
南唐李 943--960年 顺陵 南京牛首山 光穆皇后钟氏
南唐李煜 961--?年 金陵 河南洛阳
南汉刘隐 907--911年 德陵
南汉刘䶮 911--942年 康陵
南汉刘玢 942年
南汉刘晟 943--957年 昭陵
北宋帝陵:河南巩义
北宋除徽、钦二帝被金所虏,囚死漠北外,七代帝陵都集中在河南省巩义。北宋帝王陵墓,从宋太祖赵匡胤父亲的永安陵起,至哲宗赵煦的永泰陵止,共计8陵,分布在巩义市(洛阳附近)洛河南岸的台地上的西村、芝田、市区、回郭镇4个镇区,陵区以芝田镇为中心,在相距不过十公里的范围内。
(二)南宋帝陵:浙江绍兴
南宋共有九个皇帝,除后三帝立于危难之中,仓皇间无法在此地建陵安葬外,有六个葬在绍兴,他们是高宗(赵构)永思陵、孝宗(赵眘)永阜陵、光宗(赵敦)永崇陵、宁宗(赵扩)永茂陵、理宗(赵昀)永穆陵、度宗(赵禥)永绍陵。称“宋六陵
明陵分布:
1 祖陵: 朱百六 德祖 玄皇帝 太祖高祖 不祥 胡氏 江苏省盱眙县管镇乡
朱四九 懿祖 恒皇帝 太祖曾祖 不祥 侯氏
朱初一 熙祖 裕皇帝 太祖祖父 不祥 王氏
2 皇陵: 朱世珍 仁祖 淳皇帝 太祖父亲 64 陈氏 安徽省凤阳县西南
3 孝陵: 朱元璋 洪武 太祖 高皇帝 1368-1398 71 马氏 南京钟山南麓
4 长陵: 朱棣 永乐 成祖 文皇帝 1402-1424 太祖长子 65 徐氏 北京昌平县天寿山下
5 献陵: 朱高炽 洪熙 仁宗 昭皇帝 1424-1425 成祖长子 48 张氏 北京昌平县天寿山黄山寺一岭下
6 景陵: 朱瞻基 宣德 宣宗 章皇帝 1425-1435 仁宗长子 37 孙氏 北京昌平县天寿山黑山下
7 裕陵: 朱祁镇 正统 英宗 睿皇帝 1435-1449 宣宗长子 38 钱氏 北京昌平县天寿山石门山下
天顺 1457-1464 周氏
8 景陵: 朱祁钰 景泰 代宗 景皇帝 1449-1457 宣宗次子 30 汪氏 北京西郊金山下
9 茂陵: 朱见深 成化 宪宗 纯皇帝 1464-1487 英宗长子 41 王氏、纪氏、邵氏 北京昌平县天寿山聚宝山下
10 泰陵: 朱佑樘 弘治 孝宗 敬皇帝 1487-1505 宪宗三子 36 张氏 北京昌平县天寿山笔架山下
11 显陵: 朱佑元 睿宗 献皇帝 世宗父亲 43 蒋氏 湖北钟祥县松林山(又名纯德山)下
12 康陵: 朱厚照 正德 武宗 毅皇帝 1505-1521 孝宗长子 31 夏氏 北京昌平县天寿山莲花山下
13 永陵: 朱厚囱 嘉靖 世宗 肃皇帝 1521-1566 宪宗孙 60 陈氏、方氏、杜氏 北京昌平县天寿山阳翠岭下
14 昭陵: 朱载垢 隆庆 穆宗 庄皇帝 1566-1572 世宗三字 36 李氏、陈氏、李氏 北京昌平县天寿山大峪山下
15 定陵: 朱钧翊 万历 神宗 显皇帝 1572-1620 穆宗三子 58 王氏、王氏 北京昌平县天寿山大峪山下
16 庆陵: 朱常洛 泰昌 光宗 贞皇帝 1620 神宗长子 39 郭氏、王氏、刘氏 北京昌平县天寿山黄山寺二岭下
17 德陵: 朱由校 天启 熹宗 折皇帝 1620-1627 光宗长子 23 张氏 北京昌平县天寿山潭峪岭下
18 思陵: 朱由检 宗祯 庄烈皇帝 1627-1644 光宗五子 35 皇后周氏、皇贵妃田氏 北京昌平县天寿山鹿山下
清陵分布:
努尔哈赤在沈阳的东陵 至沈阳旧城东五公里处原来是公园(清福陵)
皇太极在沈阳的北陵 皇姑区泰山路原来也是公园(清昭陵)
顺治的陵墓 孝陵在在今河北遵化昌瑞山的主峰下(清孝陵)
康熙的陵墓 清孝陵东侧1公里处(清景陵)
雍正的陵墓 泰陵距易县15公里的温州市永宁山下(清泰陵)
干隆的陵墓 以顺治的孝陵为轴心,孝陵以西就是干隆的裕陵(清裕陵)
嘉庆的陵墓 位于泰陵以西2里(清昌陵)
道光的陵墓 位于昌陵西南15公里处的龙泉峪(清慕陵)
咸丰的陵墓 位于裕陵之西 (清定陵)
同治的陵墓 在景陵的东南(清惠陵)
光绪的陵墓 泰陵东5公里 (清崇陵)
宣统就是溥仪 没陵墓骨灰在北京八宝山
备注:
夏:大多不可考,主要在河南省境内。
商:除成汤葬于山西万荣县境内(后于元朝沉入黄河底)以外都集中在河南安阳附近。
西周:大多在今陕西长安户县附近 ,自咸阳至西安周围。
东周:除周赧王外都在今洛阳附近。
秦:陕西临潼附近。
西汉:陕西咸阳西汉王陵群。
东汉:除献帝葬于河南修武外,其余集中在河南洛阳东汉王陵群。
三国:蜀昭烈帝刘备 —— 四川成都 蜀后主刘禅——河南洛阳
魏太武帝曹操——河北临漳 魏文帝曹丕——河南洛阳
魏明帝曹睿——河南孟津 高贵乡公曹髦——河南洛阳
吴武烈帝孙坚——江苏丹阳 吴大帝孙权——江苏南京
吴景帝孙休——安徽当涂 吴末帝孙皓——河南洛阳
西晋:河南洛阳
东晋:江苏南京
五胡十六国王陵多不可考
南朝多葬于江苏丹阳,北朝多葬于山西大同和河南洛阳
隋:隋文献帝杨坚——陕西武功 隋炀帝杨广——江苏扬州
唐:分葬于陕西境内。
五代:河南开封洛阳附近
十国:多不可考,在当时各国首都附近。
北宋:河南巩义(洛阳附近)七帝八陵,南宋:浙江绍兴 七陵
辽:因其习俗多不可考。散居在内蒙巴林左旗内。
金:北京房山,后为河南登封
元:因其习俗多不可考。
明:太祖为江苏南京,世祖后为北京市昌平共13陵
清:太祖太宗葬于辽宁沈阳附近,福临后葬于于河北遵化及河北易县清东西陵
帝王陵集中分布在
1河洛地区(包括洛阳 巩义 登封 郑州 开封等地)
2关中地区(包括西安 咸阳 等地)
3江南地区(包括南京 丹阳 绍兴等地)
4燕山地区(包括北京 遵化 易县等地)
5河东地区(包括安阳 临漳等地)
㈧ 英国国王加冕典礼举行的地方
威斯敏斯特教堂既是英国国教礼拜堂,又是历代国王举行加冕典礼、王室成员举行婚礼的大礼堂,还是一个国葬陵墓。
1840年重建的威斯敏斯特是最显着的中世纪建筑物,它在原有的基础上保持了它的连贯性、完整性和新哥特式风格。直角的哥特式风格的圣玛格丽特教堂是小型的中世纪教堂,它和威斯敏斯特教堂从十一世纪就是王室权力的象征。这个文化遗址的历史意义和象征意义是十分明显的,是不可替代的。
威斯敏斯特宫坐落在英国伦敦泰晤士河畔,是世界上最大的哥特式建筑,它是英国的议会大厦,国会的上、下议院就设在这里。
威斯敏斯特宫东临泰晤士河,正门朝西,占地面积8英亩,主体建筑是前后三排长达287米的宫殿大楼没,两端和中间由7座横楼连接。宫殿西南角和东北角各有一个高塔。西南角的维多利亚塔高102米,长宽各22.9米,全部为石质结构,内部共分11层,因其防火性能强,所以被用来存放议会的重要的文件档案。塔顶的旗帜升起时,表示议会正在开会。塔楼下面有扇皇家大门只供英王召开会议时使用。东北角的方形尖塔是一座96米高的钟楼,塔顶有一口闻名全球的大本钟。钟楼建于1856年,大钟重13吨半,直径7米,时针长2。75米,分针长4。27米,钟摆重305公斤。每走一小时,就会报时一次,洪亮的钟声通过英国广播公司的光宝王传遍世界。大钟的监制人为本杰明·荷尔爵士,大本钟因此而得名。
威斯敏斯特宫是过去伦敦的西郊,曾建有一座教堂。11世纪中期,英王爱德华一世在这里修建了一座宫殿并重建了教堂。此后400多年建威斯敏斯特宫一直是英国的主要王宫,1547年成为英国议会所在地。它几经火灾,几次重建。1834年的大火烧毁大半原有建筑,英政府决定建造一座举世无双的议会大厦,由着名建筑设计师查尔斯·巴里设计,1840年动工,1857年完工。第二次世界大战下院的会议大厅被炸毁,后于1950年重建。威斯敏斯特宫共有14个大厅和600多个房间,有一座圆形中央大厅将议会分成南北两部分,南面是上议院,北面是下议院。议会大厅是宫内最重要的建筑,上院的议会厅长27.5米,宽14米,正面讲坛上有英王宝座;下院议事厅长23米、宽14米。女王、上院议院和下院议员进入议会大厦时必须从不同的门进入。威斯敏斯特教堂在议会广场西南侧,正式名称为""圣彼得联合教堂""。最初由爱德华一世于1050年下令修建,1065年建成。现存的教堂为1245年亨利三世时重建,以后历代都有增建,直到15世纪末才告竣工。教堂平面呈拉丁十字形,全长156米,宽22米,大穹隆顶高31米,钟楼高68.5米,整座建筑金碧辉煌,前面两塔高耸,显得庄严神圣,被认为是英国哥特式建筑的杰作。教堂内有一张英皇加冕时用的宝座,那是1300年遗留至今的,宝座下面是一块来自苏格兰的称作""斯库恩""的圣石,两件东西都是英国镇国之宝。
威斯敏斯特教堂既是英国国教礼拜堂,又是历代国王举行加冕典礼、王室成员举行婚礼的大礼堂,还是一个国葬陵墓。从11世纪威廉开始,除爱德华五世和爱德华七世外,所有英王都在此加冕登基,当今英女王伊丽莎白二世就是于1953年在威斯敏斯特大教堂里举行加冕典礼的。作为英国的国葬陵墓,许多英国历史上的帝王和政界要人都葬于此地。着名的科学家牛顿、达尔文和着名的文学家艺术家如莎士比亚、狄更斯、哈代的墓室也在这里。
英国在北美的第一个殖民地是佛吉尼亚州的詹姆斯顿(Jamestown),建于1607年
㈨ 英国国王的登基加冕仪式在哪里举行
威斯敏斯特大教堂
威斯敏斯特的本义是西部大教堂。教堂建筑为哥特式,数个由彩色玻璃嵌饰的尖顶并列在一起,美丽绝伦。教堂中间还有一处拥挤的墓场,埋葬着很多伟大人物。由于人数众多,不得不将棺椁竖起来埋放在地下,最终还是无处插针,才开始将伟人们向圣保罗教堂转移。教堂的祭坛前面的尖背靠椅,是历代帝王在此加冕时坐的,据说那是件700年以前一直使用至今的古董。椅子的坐板下有一块大石头,被称为"命运之石",它是爱德华一世在13世纪掠夺来的。原来这是苏格兰王登基用的,据说现今苏格兰人中,还有人发起要把这块石头取回去的运动。
在这座教堂建成之后不过几日,忏悔王便死去了,也没有王位继承人。正当皇亲国成为此争吵不休之际,诺尔曼人威廉从法国而来,并一举压制、征服了英格兰。可是,怎样才能向公众展示自己是爱德华王的正当继承者呢?最终,他想出了一个绝妙的办法:在爱德华王建造的这座教堂内举行盛大的登基仪式。从那以后,共有40位皇帝在此登基。
在邱吉尔或无名烈士的墓碑前行个礼,游客们便走过庄严却有些灰暗的通道,买票进入到豪华绚丽的内厅。铺满红色天鹅绒的地方是极为富丽堂皇的祭坛,登基及大婚仪式均在此举行。人们眼前好像看到了那盛大的场面。祭坛后是忏悔王高达3层的豪华墓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