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请问第一次鸦片战争英军有多少人参战
第一次鸦片战争英军先后出动军舰28艘、装备火炮800门,各种船只80艘,兵员总数一万五千人。清政府拥有4亿人口,90万常备军。
资料来源:《中国近代战争史》
B. 鸦片战争英国有多少人
第一次定海之战(1840年7月5日)
是第一次鸦片战争初期,英国远征军为攻打定海与清军发生的一场战役。这场战事最终以定海陷落英军获胜而告终,定海总兵张朝发,知县姚怀祥等先后殉职。定海之战为鸦片战争期间英军攻占的第一座城池,也是近代史上西方军队第一次占领中国领土的战斗。清军投入战船21艘,船炮170位,兵丁940名。岸上兵丁600名,炮20位。英军投入白人兵2300人,印度兵650人。损失:清军战死14人,受伤13人。英军无伤亡。
沙角大角之战(1841 年1月 7日)
英军乘清钦差大臣琦善裁撤海防和对外妥协的时机,向穿鼻洋的沙角、大角炮台进攻。守将陈连升率军坚决抵抗,因援兵不至,英勇战死,炮台陷落。清军总兵力8000人,沙角大角两炮台共计炮91位,英军登陆兵力1461人。损失:清军战死277人,受重伤而死5人,受伤462。英军无死亡,受伤38人。
虎门之战(1841年2月26日)
英国舰队向广东虎门进逼。清军提督关天培向总督琦善请求增兵,琦善不允。23 日英舰向虎门一带进攻。关天培率领所属部队固守横挡、永安、靖远、镇远各炮台。25 日英军从横挡登陆,次日攻破各炮台,关天培在靖远炮台率兵抵抗,负伤数十处,仍与英军搏斗,英勇战死。虎门陷落后,英军侵入珠江。清军一线兵勇8500人,炮377位。全部兵力1万余,炮450位以上。英军登陆兵力约2000人。损失:清军死伤500人,被俘1300人。英军5名士兵轻伤。
黄埔乌涌之战(1841年2月27日)
2月26日,英国侵略军攻陷虎门,2月27日,英军战舰加略普号、先锋号、阿里耶打号、硫磺号、摩底士底号及汽船复仇神号、马达加斯号共七艘,溯珠江水道而上,于当日中午到达头道滩,向乌涌炮台发动猛烈的攻势,最后沈占鳖、洪达科及湖南镇军祥福所部的大部分官兵均壮烈牺牲。清军投入广东广西兵700人,湖南兵900人。47门岸炮,10门船炮。英军登陆兵力180人。损失:仅湖南兵就战死31名军官,415名士兵。英军1人战死,8人受伤。
广州之战(1841年3月21日至25日)
英军占领虎门要塞后,溯江而上,连陷乌涌等炮台,兵临广州城下。清军投入陆师2。5万人,算上水师和后勤人员为4万。战船100余只,炮200余位。英军投入3200人,其中陆军2223人。损失:清军阵亡1000余人,受伤3000余人,损失火炮182位。英军
C. 甲午海战中双方实力对比是多少
一八九四年九月十七日,即平壤陷落的第三天,日本联合舰队终于在鸭绿江口大东沟附近的黄海海面挑起—场激烈的海战。
日本海军在大同江外海面,集中了12艘军舰,包括其全都精华,即吉野、高千穗、秋津洲、浪速、松岛、千代田、严岛、桥立等八艘五千马力以上的主力舰和巡洋舰。
9月15日上午,北洋舰队的主力,计军舰10艘,附属舰8艘,在丁汝昌率领下到达大连湾。
16日凌晨1时,铭军的十个营共四千人分乘五艘运兵船,向鸭绿江口的大东沟进发。
16日中午,舰队抵达大东沟,到次日早晨,军队全都登陆。
17日上午8时,旗舰定远上挂出龙旗开始返航。
11时许,北洋舰队突然发现西南方向海面上有几簇黑烟,丁汝昌登上甲板了望,判定为日本舰队。于是立即命令各舰升火、实弹,准备战斗。
11时半,吉野先发现北洋舰队,发出信号“东北方向发现三艘以上敌舰”。
12时20分,日舰逐渐接近北洋舰队。
中午12时50分,北洋舰队旗舰定远首先开炮。
十秒钟后,镇远舰也发出炮弹,紧接着,北洋舰队各舰一齐发炮轰击。三分钟后,日本旗舰松岛也开始发炮还击。刹时间,双方各舰百炮一齐怒放,硝烟弥漫,海水沸腾。
开战之初,双方的力量对比如下:
火炮 鱼雷发射管 总排水量 总兵力 平均航速节
北洋水师 195 27 2126 14.5
日本舰队 268 36 3916 10.2
其中,日本第一游击队平均航速达19.4节。另据英国海军年鉴统计,当时速射炮的发射速度是原后装炮的六倍,由此计算,日本舰队的火力实际上相当于北洋舰队的三倍。 依航行次序,日舰配备情况如下:
第一游击队
舰名 舰长 排水量(吨) 速度(节) 主炮(门)
“吉野” 河源要一 4,216 22.5 150mm速射炮4
“高千穗” 野村贞 3709 18 260mm2
“秋津洲” 上村彦之丞 3150 26 150mm速射炮4
“浪速” 东乡平八郎 3709 24
本队第一群阵:
舰名 舰长 排水量(吨) 速度(节) 主炮(门)
“松岛”旗舰 尾本知道 4278 16 320mm1
“千代田” 内田正敏 2439 19 120mm速射炮1
“严岛” 横尾道昱 4278 16 320mm1
本队第二群阵:
舰名 舰长 排水量(吨) 速度(节) 主炮(门)
“桥立” 日高壮之丞 4278 16 320mm1
“比睿” 樱井规矩之左右 2284 13.2 170mm2
“扶桑” 新井有贡 3777 13 280mm2
本队左侧:
舰名 舰长 排水量(吨) 速度(节) 主炮(门)
“西京丸” 鹿野勇之进 4100 15 120mm
“赤城” 坂元八太郎 622 10.25 120mm
北洋舰队的12艘军舰配备情况如下:
舰名 舰长 排水量(吨) 速度(节) 主炮(门)
“定远”旗舰 刘步蟾 7335 14.5 305mm4
“镇远” 林泰曾 7335 14.5 305mm4
“经远” 林永升 2900 15.5 210mm2
“来远” 邱宝仁 2900 15.5 210mm2
“致远” 邓世昌 2300 18 210mm2
“靖远” 叶祖珪 2300 18 210mm2
“济远” 方伯谦 2300 15 210mm2
“平远” 李和 2100 14.5 260mm1
“超勇” 黄建勋 1350 15 250mm2
“扬威” 林履中 1350 15 250mm2
“广甲” 吴敬荣 1296 15 150mm2
“广丙” 程璧光 1000 17 120mm3
另外六艘舰艇为炮舰镇南、镇中和鱼雷艇福龙、左一、右二、右三。
战斗开始不久,北洋舰队旗舰“定远”舰由于下水12年,久已失修,舰桥被突然开火的大炮震塌,丁汝昌摔伤,信旗被毁。丁汝昌拒绝随从把自己投入内舱,坚持坐在甲板上督战。可是他只能鼓一舰士气,战斗刚开始,北洋舰队就失去了指挥。日第一游击队4舰利用航速优势绕攻北洋舰队右翼“超勇”、“扬威”,二舰相继被击中起火,退出战斗。日舰“吉野”也被北洋舰队击中起火,但很快被扑灭。13时30分左右,“超勇”沉没。
当日本第一游击队绕攻北洋舰队右翼时,本队也与北洋舰队主力交相攻击。日舰“比睿”、“赤城”、“扶桑”、“西京丸”“被北洋舰队截击。
“定远”、“来远”、“经远”重创“比睿”、“赤城”。“赤城”舰长坂元八郎太当场毙命。“西京丸”也受重伤。
14时15分左右,日本舰队绕至北洋舰队背后,与第一游击队形成夹击之势。北洋舰队腹背受敌,队形更加混乱。在混战中,北洋舰队一直冲杀在前的“致远”舰受到日“吉野”、“高千穗”等的集中轰击,多处受伤,船身倾斜。
伊东佑亨令第一游击队救援“赤城”、“比睿”。“吉野”冲在最前面,正遇上全身着火的“致远”舰。管带邓世昌下令撞沉“吉野”。“致远”舰向“吉野”号右舷高速撞去。日舰官兵见状大惊失色,拼命逃窜,并向“致远”舰连连发射鱼雷,“致远”舰躲过一条鱼雷后,不幸为另一条所中,全舰官兵共252名壮烈战死。
“经远”继续迎战“吉野”,也中弹起火,管带林永升、大副陈策阵亡,随后舰也被敌鱼雷击沉,全舰270人除16人获救外,全部殉难。“致远”沉没后,“济远”管带方伯谦、“广甲”管带吴敬荣,临阵脱逃(方伯谦等是否临阵脱逃,近年有不同看法)。“靖远”、“来远”因中弹过多,退出战斗,避至大鹿岛附近紧急修补损坏的机器。
“定远”、“镇远”两舰顽强抵抗日舰本队的围攻,虽中弹甚多,几次起火,全体官兵仍然坚持奋战。
下午3时30分,“镇远”舰的30.5公分大炮连续击中日本旗舰“松岛”号二次。“松岛”后甲板四号炮塔中弹后,火焰引发装药,发生了大爆炸。“松岛”船轴倾斜5度,冒起白烟,火灾大作。日军炮塔指挥官海军大尉志摩清直以下100余人皆被击毙。死尸堆积,血流满船,“松岛”败走。
不久,“靖远”、“来远”抢修完毕,重新投入战斗。日舰“赤城”、“比睿”、“西京丸”被“定远”、“镇远”轰得不知去向,旗舰“松岛”已经瘫痪,“吉野”、“扶桑”也受了重伤,不能再战,又见北洋舰队重新集队,伊东佑亨便于17时40分左右下令撤出战场。
北洋舰队稍事追击,也收队返回旅顺。历时5个多小时的黄海海战到此结束。
黄海海战历时5个多小时,其规模之大,时间之长,为近代世界海战史上所罕见。
海战的结果是北洋舰队损失“致远”、“经远”、“超勇”、“扬威”、“广甲”(“广甲”逃离战场后触礁,几天后被自毁)5艘军舰,死伤官兵千余人;日本舰队“松岛”、“吉野”、“比睿”、“赤城”、“西京丸”5舰受重伤(“西京丸”、“赤城”两舰被拖行后不久后沉没),死伤官兵600余人。
黄海海战以后,由于北洋舰队嗣后不敢再战,日本基本上掌握了黄海制海权
D. 甲午双方参战人数是多少,
名 称 中日甲午战争(日本称日清战争,朝鲜半岛称清日战争,其他国家称第一次中日战争)
地 点朝鲜半岛、辽东半岛、山东威海、黄海北部
时 间 1894年7月25日—1895年4月17日 参战方中国,日本
结 果 日本获胜,签订《马关条约》
参战方兵力 清军630,000人 日军240,616人
伤亡情况 清军31,500人阵亡 日军13,306人死伤(1,132人阵亡)
主要指挥官李鸿章、丁汝昌;山县有朋、伊东佑亨
E. 鸦片战争双方伤亡人数有多少,鸦片战争中的重要战役
鸦片战争双方伤亡
鸦片战争双方伤亡究竟有多少呢?据统计,中英双方伤亡人数比例在600:1,英国军队参战人数为19000,中国军队参战人数为200000,英国死亡人数523人,中国死亡人数22790人。
第一次战争:厦门战役,清军死亡9人,16人受伤,英国军队零伤亡。
第二次战争:定海战役,清军死亡13人,13人受伤,英国军队零伤亡。
大角沙角战役:清军死亡282人,462人受伤,英国军队38人受伤。
虎门战役:清军死亡250人,100多人受伤,英国军队5人受伤。
广州内河战役:清军死亡446人,英国军队8人受伤。
广州战役:清军多数炮台被毁,43只战船、32只火筏被毁,英国军队死亡9人,68人受伤。
三元里战役:英国军队死亡5-7人,二十余人受伤。
第二次厦门战役:清军死亡70余人,37人受伤,英国军队死亡1人,16人受伤。
第二次定海战役:清军总兵葛云飞、郑国鸿和王锡鹏战死,英国军队死亡2人,27人受伤。
镇海战役:清军总督裕谦投水而亡,损失兵力百人,英国军队的死伤数目一种说法是死亡16人,数人受伤,另一种说法是,死亡3人,16人受伤。
浙东反攻战役:清军死亡340余人,200余人受伤,英国军队死亡3人,22恩受伤(另一说,16人受伤)。
乍浦战役:清军死亡287人,英国军队死亡9人,55人受伤。
吴淞战役:清军死亡88人,英国军队死亡2人,25人受伤。
镇江战役:清军死亡加失踪人员为300余人,240人受伤,镇江战役是英国军队伤亡最为惨重的一次战争,死亡39人130人受伤,另有3人下落不明。
鸦片战争双方伤亡人数差距悬殊,足以说明当时中英两国国力的的差距。
以上就是对鸦片战争双方伤亡这一问题的解答。
F. 甲午战争
甲午战争
中日甲午战争1894年(农历甲午年),日本以突然袭击清朝陆海军的方式挑起了第一次大规模的侵华战争,史称甲午战争。甲午战争是日本对外侵略扩张,“开拓万里波涛,布国威于四方”的必然产物。
1894年2月,朝鲜爆发了农民起义,直逼汉城,朝鲜政府请求清政府派兵协助镇压。应朝鲜政府的要求,清政府派兵开赴朝鲜,驻守牙山,并按照《天津条约》的规定通知日本。早在明治维新之后,日本政府就确定了以朝鲜为跳板,进而吞并整个中国和亚洲的“大陆政策”,此时便以保护使馆和侨民为借口,派兵入朝。朝鲜政府见日本大军入境,意识到事态的严重性,希望早日平定起义,以使中日两国撤兵。6月10日,起义军与政府达成了《全州和约》,汉城趋于平静。至此,清政府建议中日两国共同撤兵,但遭到了日本的拒绝。日本蓄意制造事端、挑起战争的图谋已昭然若揭。7月25日,日本不宣而战,在黄海丰岛海面击沉中国运兵船“高升”号,同时日本陆军向驻牙山的中国军队发动了进攻,挑起了侵略中国的甲午战争。
在遭到日军的突然袭击后,清政府被迫应战。8月1日,中日同时宣战。李鸿章任命从牙山败退的叶志超为统帅,驻守平壤。9月15日,日军进犯平壤,守卫平壤的清军有左宝贵、卫汝贵、马玉昆、丰升阿四军,加上从牙山撤退下来的叶志超部,约14000人。但身为全军统帅的叶志超贪生怕死,一听说日军逼近,便主张弃城逃跑,被左宝贵强行制止。左宝贵慷慨陈词,激励将士说:“敌人悬军而来,正宜出奇痛击,令其只轮不返,不敢再正视中原……大丈夫建功立业在此一举,至于成败利钝暂时不必计也。”为了防止叶志超潜逃动摇军心,左宝贵派亲兵把他监视起来。左宝贵亲临玄武门城头指挥作战,不幸中炮牺牲。左宝贵牺牲后,叶志超下令全军撤退,一日狂奔500里,逃回国内。9月16日,日军占领平壤,朝鲜尽入日军之手,使战火很快燃向了中国本土。
平壤战役后的第二天(9月17日),日本舰队在鸭绿江口大东沟以南的黄海海面,突袭中国北洋舰队,中日两国海军发生了一场激战。战斗一开始,北洋海军提督丁汝昌受伤,定远舰管带刘步蟾代替丁汝昌督战,沉着指挥。中国海军英勇奋战。致远舰管带邓世昌在弹药用完之后,毅然下令,开足马力冲向日舰吉野号,准备和它同归于尽,不幸被鱼雷击中,全舰官兵壮烈牺牲。经远舰管带林永升也率领将士战斗到生命的最后一刻。海战从中午开始,历时五、六个小时,中国损失致远舰等5艘舰只,日本旗舰松岛号受重伤、西京丸等4艘受创伤。中国虽然损失严重,但主力尚存,日本聚歼北洋舰队于黄海的预谋并未实现,北洋舰队只要重整旗鼓,仍可与日再战,但李鸿章为保存自己派系的实力,却命令北洋舰队“保船避战”,躲进威海卫军港,不准巡海迎敌。这样,制海权为日本所控制,此后中国遭到日军海陆两路的夹攻。
10月下旬,日军兵分二路进犯中国东北边境,第一军渡过鸭绿江,攻占九连城,第二军从大同江海运至辽东半岛的花园口登陆,包抄大连、旅顺。旅顺同威海卫隔海相望,是渤海的门户,是一座拥有近代化设备的北洋要塞。11月6日,日军进攻旅大后路重镇金州,总兵徐邦道率军应战,伤亡惨重,金州失陷。7日,大连不战失陷。18日,日军进攻旅顺。海军提督丁汝昌见形势危急,亲赴天津,请率北洋舰队赴援,遭到李鸿章拒绝。而旅顺守军总办龚照玙早置诸军于不顾,于日军进攻前一天逃往烟台,其余将领也多作鸟兽散。只有徐邦道率军奋战,激战三天,旅顺陷落。日军在旅顺制造了惨绝人寰的“旅顺惨案”,历时三昼夜,血洗全城,屠杀我同胞18000余人。大屠杀的目睹者英国人阿伦在《旅顺落难记》一书中写道:“日军进城后,满路都是被杀者的尸体,竟辨不清路来。在一个池塘边,站满了日军,赶着一群老百姓,往池塘里跳。只见水里有断头的、腰斩的、穿胸的、破腹的,搅作一团。有一个妇女抱着一个孩子浮出水面,正往岸边爬来,日本兵就用刺刀对准她当心扎了对穿,第二个就刺那个小孩,只见刺刀往上一挑,小孩就被挑在枪头上。在另一个地方,10个日军兵捉了许多逃难的中国人,把辫子联在一起,当枪靶子打。有的斩了一只手,有的割下一只耳朵,有的斩断一只脚,有的砍头”。1895年在旅顺建立的“万忠墓”碑文记下了日军的这场暴行:“光绪甲午十月(1894年11月)日本败盟,旅顺不守,官当商民男妇被难者计一万八百余名,忠骸火化,骨灰丛葬于此。”旅顺陷落后,北洋舰队停泊的威海卫军港,成为日军进攻的主要目标。威海卫位于山东半岛东北部,遥对旅顺、大连,港口呈新月形,港湾环抱着刘公岛。岛上和港湾南北两帮都设有炮台,与港内舰队互相配合,可形成立体交叉的强大火力,足以对付海上来的强敌。但是,如果岸上炮台失守,则会形成对港湾和刘公岛南北夹击的形势。1895年1月20日,日军为避开从威海港正面进攻,从威海卫南边的荣成湾成山角登陆,由陆路抄袭威海卫之背,日海军从海上封锁威海卫。躲在港内的北洋舰队腹背受敌。接着,日军攻占南北两帮炮台。日军占领炮台后,把大炮转向港内,轰击北洋舰队。日海军于2月3日向刘公岛和北洋舰队发动进攻,中国将士英勇抗击。北洋舰队旗舰定远号中鱼雷后,管带刘步蟾下令把舰开到刘公岛铁码头外面,把军舰当炮台使用,直至舰上炮弹全部打完,才自行炸沉,刘步蟾也自杀殉国。这时,丁汝昌主张沉船死战,但部下偷生之徒拒不执行命令,并逼迫丁汝昌投降,丁汝昌宁死不降,在绝望中自杀殉国。2月12日,美籍洋员浩威盗用丁汝昌名义草书乞降,交出残舰11艘、刘公岛上的炮台和军资器械。北洋舰队至此全军覆灭。3月,日军集中兵力攻占辽东,先后占领了牛庄、营口、田庄台等军事要地,所到之处,肆意烧杀。
甲午战争爆发后,由于清政府和清军部分将领的腐败无能,无论在朝鲜战场还是在中国国内战场,总是屡战屡败。早在日军占领辽东半岛后,清政府便开始通过外交途径向日本请和。威海卫失陷后,清政府求和之心更切,遂派李鸿章为全权大臣,赴日议和。1895年4月17日,清政府同日本签订了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承认割让辽东半岛、台湾和澎湖列岛,赔偿军费白银2亿两,允许日本在中国开设工厂,开辟沙市、重庆、苏州、杭州等地为商端口。由于沙俄等国出面干涉,日本把辽东半岛归还中国,但中国给日本3000万两白银作为“赎辽费”作补偿。《马关条约》是强加在中国人民身上的不平等条约,日本从中国掠夺的数亿金钱,为其进一步发动侵华战争奠定了物质基础,割占台湾使得台湾宝岛离开祖国长达半个世纪,台湾同胞从此陷入了日本侵略者的残酷殖民统治。
G. 第一次鸦片战争英国有多少人参战损失了多少人
英国参战兵力19000人,伤亡523人(阵亡69人)。清军91680-200000人,伤亡22790人
H. 当时侵略中国的英国人只有四千多名,而大清国却有整整80万常备军。为什么偌大
第一次鸦片战争,英国侵略军可不是4000多人。而是整整19000人,包括海军和陆军。其中陆军包括5个营级英籍正规军,3个印度步兵团,以及1个印度工兵团。英陆军配备火枪及火炮。海军战舰在战争伊始就有16艘,其中有3艘74炮战列舰作为主力舰、4艘蒸汽武装船作为辅助舰。此外还有28艘运输用舰。
大清是80万军队,快马弯刀,处于冷兵器时期。
英军火枪是需要从前方装填弹药的,也没有膛线,很原始。打一枪,需要蹲下重新装填火药,很慢。按道理快马弯刀不是不能战胜他们。为什么还会输?
因为大清兵力虽多,但分布在全国,却没有发展铁路,导致运输迟缓。信息传递过于慢,皇帝知道英国人进攻的时候,英国人都打了好多胜仗了。皇帝全国动员,再等圣旨到了大营的时候,仗打完了。那还管什么用啊。
英军一条龙,广州-厦门-定海-天津(第一阶段)广州-宁波-镇海-南京(第二阶段)。全军组成拳头,由海军配合陆军,在沿海地区自南向北的进攻。第一阶段,英清谈判。第二阶段,大清投降。
I. 解放战争、鸦片战争、北伐战争、甲午战争按规模从大到小排列
按规模从大到小排列:
解放战争
时间:1946年6月-1951年5月
地点:中国华北、东北、华东、华中、华南、西南、西北等地区
参战方兵力:国民党军队430万人;解放军军队120万人。
伤亡人数:国民党军队807万人;解放军军队130万人。
战争结果:全国(除台湾外)解放。
北伐战争
时间:1926年-1927年
地点:中国
参战方人数:国民革命军8个军10万余人(战争过程中发展到40多个军近百万人);北洋军阀,直系吴佩孚军约30万人,孙传芳军约20万人,奉系张作霖军约35万人
伤亡人数:无记载
战争结果:基本消灭了北洋军阀
甲午战争
时间:1894年7月25日—1895年4月17日
地点:朝鲜半岛、辽东半岛、山东威海、黄海北部
参战方兵力:日军240,616人;清军630,000人。
伤亡人数:日军13,306人死亡;清军31,500人阵亡。
战争结果:日本获胜,签订《马关条约》。
第一次鸦片战争
时间:1840年6月~1842年8月
地点:中国东南沿海
参战方兵力:英国军队19000人;清朝军队91680-200000人。
伤亡人数:英国伤亡523人;中国伤亡22790人。
战争结果:英军获胜,签订《南京条约》。
J. 近代几次较大侵华战争,中外军队的伤亡都是多少
第一次鸦片战争
大清帝国兵力91680人,伤亡22790人。
英国兵力20000人,伤亡523人。
第二次鸦片战争 大清帝国伤亡21500人。
英国 法兰西第二帝国 帮凶俄美(以调停名义)
伤亡405人。
中日甲午战争 清军630000人,31500人阵亡
日军240616人,13306人死亡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清军(其实是义和团)约1600000,约150000人伤亡
联军:英国,美国,德国,法国,俄国,日本,意大利,奥匈帝国 492550人 500艘军舰,6000人伤亡
抗日战争 中国伤亡3500万人,日军死亡70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