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英国资讯 > 英国为什么要发展水上飞机

英国为什么要发展水上飞机

发布时间:2022-09-24 03:55:08

㈠ 水上飞机的发展阶段

第一架水上飞机是由法国工程师Henri Fabre于1910年3月展示的Le Canard。第一次正式有水上飞机这个称呼则是1913年英国丘吉尔所提出的。水上飞机与使用陆上机场的飞机发展的时间相当接近,早期发展的着眼点在于:
地球上超过70%的面积是水所覆盖,包过海洋,湖泊与河川,这些都是水上飞机可以操作的区域。早期陆上机场数量不多,许多机场的跑道并未经过适当的整理,早期的起落架容易产生意外。即使有跑道的机场也会因为风向的关系限制飞机起降的方向,水上飞机受到的限制较小。对于陆地面积较小但是被水环绕的地区,或者是远距离航线上没有可以使用的机场时,只有水上飞机能够到达这些地点。有些需要跑道长度特别高的飞机,像是大型客机或者是竞速机,水面给予他们良好的起降场所。 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水上飞机已经被搭载于巡洋舰吨位以上的舰艇上担任侦查与协助舰炮射击的任务,同时也担任反潜、船团护航、沿海巡逻与轰炸等各种任务。
第一次世界大战和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前,民航业的发展逐渐兴起,虽然许多大型飞机的航程可以抵达过去无法到达的地区,可是机场严重缺乏或者是跑道状况不佳的状况,使得水上飞机成为这些航线的最佳候选者。诸如由英国前往印度或是澳大利亚等国家航线都在这个时间陆续建立。即使大型飞机的航程足够飞跃某些海洋地区,然而在航线途中欠缺机场的状况下,万一陆上飞机发生故障或者是需要紧急降落时,将会产生严重的困扰,而水上飞机恰巧得以满足这些方面的需求。
此外,各种竞速机比赛的参加者也多利用水上飞机作为设计的型态,这是着眼于高速飞行下需要很长的跑道降落,为了减少比赛地区的限制,利用水面起降是一种极佳的解决方式。虽然浮筒与相关的结构会产生额外的阻力与重量,这个阶段许多竞速机都有非常优异的成绩,像是英国超级马林(Supermarine)的S.6B竞速机曾经拿下1931年史奈德杯竞速比赛的冠军,而他在该年创下最高的飞行纪录是651.2公里/时的高速。 二次世界大战时期,陆上机场的数量大幅增加,跑道品质较以往进步,飞机的性能与可靠性也显着提升,同时空中加油技术逐渐成熟,水上飞机的地位开始受到影响,不过在1950年代还是有新的研发计划,包括美国海军的F2Y喷射水上飞机计划。此外,民间使用水上飞机的用途也从运输扩展到救护与消防等其他工作上面,尤其是利用水上飞机可以在水面降落的同时,吸取大量的淡水进行森林火灾的扑灭或压制。
然而,各种飞机技术的进展与相关设备的完善,使得水上飞机的优势慢慢的消失,特别是在远程跨洋航线上,陆上起降的喷射客机取代水上飞机成为各家航空公司的主流,而喷射动力的特性也必须经过额外处理才能够使用于水上飞机,同时还得要考虑到避免吸入任何海水的情况。原先水面救护的工作也随着直升机的成熟化而拱手让贤。
因此水上飞机逐渐退出军用环境,仅有少数国家继续采用担任救护或者是反潜等任务。民用市场则以救护,消防与中小型交通与运输为水上飞机的主要活动市场。
2014年1月25日,三亚海事局辖区亚美亚航空旗下的两架水上飞机正式进入试运营阶段,这也是我国首家正式运营的水上飞机公司。

㈡ 有关飞机,快!!!!!!!!!!!!!!!!!

飞机的发展史

http://www.ntyouth.com/bbs/topic.php?forumid=1110821688&filename=f_39
自从莱特兄弟1903年第一次进行了有动力的飞行后,时间仅之过了70多年人类就突破了平流层,进入到了外层空间。时至今日,世界上没有哪个表面能躲过卫星的窥视。达芬奇的梦境和设想成为了现实。

人类是一种好战的生物,从实现空中自由飞翔的美丽梦想到让死神上天仅仅用了八年。而首次真正的空战则只是三年后的事。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蒸汽机、电动机、内燃机等动力装置相继问世,气球的动力来源得到了解决。于是,人们全面展开了对能飞的气球——飞艇的研究。1852年,法国工程师吉法德进行了研究。同年9月,吉法德进行了首次试飞并获得成功。

其后的多次试验发现软式飞艇存在不少问题,飞艇的气囊不仅难以保持外形的恒定,而且容易破损。于是,有人想法在气囊内固定了一个环形龙骨并获得成功。这就是半硬式飞艇。后来,德国一名飞行爱好者用木质材料为飞艇气囊制作了一个外部支架,将气囊固定在支架内保持外形,从而制成了硬式飞艇。这个改进不但彻底解决了保持气囊外形的难题,而且也利于飞艇的搬运。这种结构逐渐成为以后的标准飞艇样式。

1885年底,德国工程师本茨与戴姆勒联合发明了实用的汽油发动机,使人类拥有了推力更大的动力装置。从此以后,飞行器的发展越来越快。

1898年,德国的齐柏林首次设计和制造出了硬式飞艇。这种飞艇使用结构完整的骨架保持气囊的外形,采用活塞式发动机作动力,因而飞行性能好,装载量大。1900年,齐柏林驾驶他那庞大的硬式飞艇成功飞越了康斯坦茨湖,引起轰动。1903年,法国的勒博迪兄弟制造出了世界上第一艘真正实用的飞艇。这艘飞艇在同年11月12日一次飞行了61公里。

此后,气球与飞艇的发展进入了极盛时期,在军事和交通运输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在军事方面,德、法、俄、英等国相继组建了飞艇部队,把飞艇引入了战场。例如在1911年的意大利—土耳其战争中,意大利首次使用了3艘飞艇对土耳其进行侦察和轰炸;1914年8月5日,德国使用品柏林飞艇大规模轰炸法国要塞城市列日;一年以后,德国又出动5艘LZ-38型齐柏林飞艇横跨英吉利海峡轰炸伦敦;炸死7人,炸伤30多人,在英国人中造成了"齐柏林"大恐慌。在运输方面,德国于1910年6月28日在法兰克福与杜塞尔多夫之间建立了一条定期飞艇空中航线。在这条航线上飞行的是LZ-7型齐柏林飞艇,它可载24名旅客和12名空勤人员,飞行速度高达每小时70多公里。1912年,一艘齐柏林飞艇还用20天的时间实现了人类首次环球飞行。

1903年12月17日,莱特兄弟进行了人类历史上的首次有动力、可操纵持续飞行试验。试验中,飞机成功地飞行了约260米距离。新闻界对莱特兄弟的突破进行了广泛的报道。但这一成功并未引起美国政府及公众的重视和承认。欧洲国家对此则干脆表示难以置信。在莱特兄弟飞行成功9天以后,兰利研制的一架飞机在试飞中失事,这一事件更加影响了飞机的推广。美国人普遍对研制飞机的行为进行了攻击,认为这太浪费纳税人的金钱。莱特兄弟对几年努力的心血得不到承认备感失望,甚至一度想与飞机告别。经过一段时间的冷静思考后,莱特兄弟决心把研制工作继续下去。他们坚信,迟早有一天他们的成果会得到公正的评价。为了不至于引起公众的批评,莱特兄弟将研制工作转为秘密进行。1905年,他们制造出了一架能够在空中停留半个多小时的飞机。莱特兄弟打算把飞机赠送给美国政府,但当局仍然对他们的成就不加理睬。心灰意冷的莱特兄弟在万般无奈中只好暂时中止了对飞机的研究。

在莱特兄弟的成就促进下,欧洲特别是法国的飞行事业在1909年取得了重大的进展。这一年的8月,法国兰斯主办了一次盛大的飞行集会,欧洲的飞行员们相继创造了多种飞行记录。然而,给世界带来强烈震撼的还要数法国飞行员路易·布莱里奥。他驾驶一架飞机成功飞越英吉利海峡,降落到了大不列颠国土上。这个事件不仅给世界公众留下了十分深刻的印象,而且也使英国人大为吃惊:他们意识到了某种突如其来的危险。飞机的发展使他们预感到单纯凭借海上防御力量今后已不可能保证自己国家的安全了。

航空事业的不断发展使各国军事当局认识到了航空气在军事领域里的发展前景,欧洲的各个强国开始搜罗各种各样的飞机以供陆军使用。不过,这时的飞机还主要用于侦察,飞机的研制工作大多也由私人进行,因而进展相当缓慢。在德国,人们的兴趣还主要集中在体积庞大的齐柏林飞艇上,因为此前公众的捐款使齐柏林得以继续以飞艇先驱者的身份从事研制工作,并最终向德国人证明了这种飞艇的实用价值。在另外两个航空大国法国和英国,飞机开始受到更多的关注。

但是,军人们已经急不可待地要把这件新式武器用于战争了。尽管飞机此时还存在许多问题,甚至还经常带来一些灾难性的后果,但职业本身就充满危险的军人却顾及不了那么多。于是,飞机在意土战争中首次露面了。

意土战争中,意大利航空队在的黎波里的成功初步显示了飞机的威力,预示了现代战争的战略、战术将发生革命性变化,从而引起世界各国军方的瞩目和效仿,并极大地促进了军事航空业的发展。至1913年初,航空大国真正的航空部队已初步组建起来,并建立了各种规模的飞机制造厂,开始了军用飞机的研制历程。英国皇家飞机制造厂生产的"BE·2"型飞机,便是军方对飞机的兴趣日趋浓厚的产物。不过,当时许多私人品业谋求改进的还是与比赛相关的飞机性能,而且由于军方还没有为飞机规定明确的作战任务,从而在订购飞机时对规格的要求也就没有形成一定的规范。除了要求容易驾驶以及能够为陆、海军执行侦察、搜索任务以外,军方对飞机性能别无他求。因此,这一时期飞机的型号和部件还根本谈不上什么标准化,在飞机军械以及投弹方面的实验工作做得也很少。

到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前夕,第一架重于空气的飞行器成功飞行的历史仅有11年。飞机的性能虽比诞生之初有了很大改进,但还存在许多弱点。飞机的载重量、飞行速度、航程还很小,飞机的操作、安全性能也较差。气候往往对飞行有着决定性的影响。尤其重要的是,许多军队指挥官还不具备洞察飞机在未来战争中的作用的战略眼光,他们赋予飞机的主要任务也仅仅局限于侦察、搜索。军人们目光短浅的结果是没有在组织工作方面为建立航空兵奠定必要的基础。由于飞机是一种新出现的武器,高级指挥员们大多对此持怀疑态度,中级指挥员又不具备进行飞行管理所必备的经验,因此,当时唯一可行的办法是将担任航空勤务的低级军官提升至相当高的指挥岗位。这样做又引出了许多新矛盾。尽管这些初级军官了解新的部队是怎么一回事,他们也有一定的实践经验,但他们既没有接受过充分利用与其职务相一致的指挥权的训练,也缺乏理直气壮地同那些与他们级别相当的其他兵种指挥官打交道的权威。再说,航空兵本身还是一个级别较低的兵种,大部分新上任的指挥官也不愿意用手枪和手榴弹等威力并不大的东西去承担风险。于是,那些富于想象力、充满激情与积极性的飞行军官的工作热情便受到了严重打击。更为严重的是,航空部队的一些高级军官本身也对自己的作用缺乏理解和远见。不过,飞机向实战方向的发展与完善仍在缓慢地进行。德国和法国已经开始尝试在飞机上安装机枪,英国和美国也有人私下进行此类试验。

到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时,德国已拥有一支世界上规模最大的航空部队。这支空中力量由帝国陆军航空勤务队和帝国海军航空勤务队两部分组成,分别从属于陆、海军,遂行陆上侦察、情报收集以及海上搜索、救援任务。不过,德国扩大航空部队的重点并没有放在飞机上,而是放在了齐柏林飞艇上。他们指望用这些庞大的飞艇来进行战术、战略侦察。然而,德国人忽视了一个非常重要的事实,即齐柏林飞艇极易遭受损失——为了获得有价值的情报,飞艇必须下降到可能被炮火击中的高度,然而飞艇中贮存的是易燃气体,一旦被炮火击中,后果不堪设想。

在德国拥有的所有飞机中,大约半数为"鸽"式单翼机,这种飞起来十分平稳的飞机由奥地利人埃特里希研制成功并根据合同在德国生产;其余飞机是拉进式双翼机。当时,德国航空兵的基本战术单位是飞行小队,每个飞行小队由6架飞机组成,整个航空兵共有41个小队。这些战术单位中的34个被分配给集团军和军一级的指挥官运用,其余7个编成独立的航空中队,由陆军航空督察处实施单独的行政领导。

规模仅次于德国航空兵的是法国陆军航空兵。法国陆军航空兵受法国总参谋部航空处领导,基本战术单位是飞行中队,飞行中队的编制因飞机种类而异。AE鋐1中双座机飞行中队由6架飞机组成,单座机飞行中队则由10架组成。在威尔伯·莱特于1908年应邀前往欧洲之前,法国人设计生产飞机的指导思想主要是:飞机必须可以自由飞行,驾驶员的职责不过是操纵它,就像司机驾驶汽车一样。那些笨重平稳的双座飞机就是根据这个指导思想研制的。自威尔伯在巴黎的表演取得极大成功后,莱特兄弟更富有挑战性的思想深深影响了一批法国人,并由此产生了全新的设计观点。这些人认为:真正的飞行只能是由一架基本上不稳定的飞机完成的;在整个飞行过程中,飞行员必须像骑师驾驭骏马那样去操纵飞机,使其顺应自己的意志。那些灵活性较强的单座飞机正是这种设计思想的产物。此外,影响设计思想的另一个重要因素是发动机的种类。当时,较重型的的飞机倾向于采用水冷式直列发动机,这种发动机的功率相当大。而轻型飞机倾向于采用品缸旋转式发动机,这种发动机汽缸围绕曲轴成星形排列,曲轴一端固定在机身上,螺旋桨则安装在旋转的曲轴机匣上。这样的设计使发动机结构简单而紧凑,体积大大缩小,重量也大大减轻。安装这种发动机的飞机飞行性能因而也得到改善。

与此同时,英国人也逐渐注意到了发展航空兵的必要性。1912年,英国成立了皇家飞行队,下属陆军航空联队和海军航空联队各一个。不久,英国又成立了皇家航空勤务队,作为一支独立的航空部队隶属于海军。这样,英国的航空兵就由皇家飞行队以及皇家海军航空勤务队两部分组成。英国航空兵的基本战术单位是中队,每个中队由3个小队组成,每个小队编制4架飞机。在中队之上是联队和旅。至一战爆发,英国航空兵共有飞机56架。然而,英国飞机的种类极为复杂,为数不多的飞机竟包括了近10种型号。而且,英国人从来就没计划过把相同型号的飞机编在一起,而是常常把快速单座飞机与五花八门的低速飞机混合编组,极大影响了飞机性能的有效发挥。更为严重的是,英国飞机的生产规模还过小,必须依赖法国生产的飞机来满足其需要。这意味着皇家飞行队在战时将不得不受制于法国的飞机生产能力,只有在法国满足了自身的需要后,英国的空中力量才有可能得到补充和加强。直到1916年,英国的飞机制造业才开始基本满足皇家飞行队不断增大的需要。

到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尽管航空兵还处于相当幼稚的时期,但是,飞机已经在实践中显示出了它的非凡作用与广阔的发展前景。飞机上的武器装备也逐渐由手枪、手榴弹发展成为机枪、炸弹。其后的战争实践证明,飞机的参战使战争的整个作战样式、战场面貌发生了根本性改变。人类的残杀也从地上海上一下子飞到了空中。

上面两张图很眼熟吧,一战头号王牌“红男爵”冯.李希特霍芬的座机

1914年8月,给人类社会带来巨大灾难的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了。这在当时是一种令人无法预料的新型战争:庞大的军队、密集的士兵、彼此相隔数码对峙几月甚至几年的战线……战前人们谁也不会料到飞机会在这次战争中得到突飞猛进的发展,然而事实却向人们证明:空中作战的许多样式是在这场战争中播下的种子,从此以后,空中作战思想就开始萦绕在世人的脑海中,并进而改变了整个战争的面貌。

几百年以来,骑兵一直把自己视为陆军的眼睛,因为它可以搜索敌人,并将敌情报告给司令部。然而,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飞机却使骑兵受到了"威胁",因为一架飞机在几百英尺的高空可以完成同样的侦察任务,而且飞行员在几分钟内即可将获得的情报送交司令部。

侦察是飞机在军事上的第一个应用领域,也是飞机在大战初期的核心任务。1914年9月3日,法国的一架侦察机发现德军已经不再绕着巴黎的西郊向前疾进,而是向东直插这座城市的内部,从而将他们的右翼暴露于外。这一情报使法军掌握了德军的弱点。法军抓住时机,发动了规模巨大的马恩河战役,阻止住了德军的进攻,扭转了战场上的不利态势。

最早飞机上没有安装武器,只是侦查用。你飞过来,我也飞过去,见了面还很有绅士风度的打个招呼挥挥手。不过好景不长,很快空战的时代到来了。

人类史上首次空战: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期,法国飞行员安德烈驾驶一架双翼飞机飞往比利时列日一带执行侦察任务;与此同时,德国飞行员汉斯也正驾驶飞机前往马恩河岸执行同样的任务。两机在空中迎面相遇,汉斯按照飞行员的规矩绅士般地向对方挥手致意,但安德烈可不吃这一套,反而嘲笑地向他伸出小指头。这一污辱性的动作令汉斯怒火中烧。

报复心促使汉斯立刻调转机头向安德烈扑去,安德烈也不示弱,驾驶战鹰往回盘旋,并再次向汉斯晃动一个小指头。岂有此理!汉斯拔枪射击,安德烈也举枪还击,两人在空中就斗在一起。然而两人却弹弹虚发,谁也没法将对方置于死地,很快便兴味索然。于是两人干脆挥手告别,各干各的活去了。人类历史上第一场空战便这样草草收场了。

但是,两个人在空中的这番斗气却让军事家们茅塞顿开。汉斯回营后一通诉苦,令德国人大为激动,人类战争史上第一架武装战斗机由此诞生了

1914年10月5日,法军飞行员约瑟夫·弗朗茨和机械员兼观察员路易·凯诺中士驾驶一架瓦赞飞机在己方阵地上空巡逻。这种飞机结构紧凑,有两个座位,采用推进式发动机。观察员位于靴形短舱的前部,操纵一挺0.303英寸口径的能活动的刘易斯式轻机枪。刘易斯式轻机枪是当时最先进的机上机枪之一。这种机枪是美国人艾萨克·刘易斯上校于20世纪初设计的一种轻型气冷式武器,它有一个内装47—90发子弹的鼓形弹匣,插在机匣顶部。拆掉枪筒套筒以后,机枪的重量便减轻许多,因此它是一种很好的机载武器。凯诺中士把这挺机枪架在机头上,机枪的底座是活动的。他摆弄着这挺机枪,怀疑它是否真的有效,很想有个机会试一试。正当他手痒难捺之际,一架倒霉的德国阿维亚蒂克双座侦察机闯入了他的视野。弗朗茨驾机冲了过去,德机并未急着逃跑,因为飞行员没看到那挺可怕的机枪。当两机距离接近时,可怕的机枪吐出了"火舌",惊慌失措的德机一会儿工夫就被击中坠毁。这是战争史上第一次用机枪进行的空战,空中追逐与歼击的时代由此开始。

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飞机还被广泛运用于空地协同作战。在1917年11月20日进行的康布雷战役中,英军派出了1000余架飞机参战。这些飞机以低空盘旋的噪音来掩盖坦克开进的隆隆声,以对地轰炸和机枪扫射来支援地面部队的行动,这些飞机还轰炸了德军的炮兵和指挥部。经过10个小时的激战,英军突破了德军的防线,俘敌8000余人,缴获火炮100余门。11月30日,德军在1000余架飞机的支援下实施反击,收复了失地,俘敌9000余人,缴获坦克100辆,火炮148门。这次战役是坦克、飞机、步兵、炮兵的首次协同作战,为协同战役理论的产生奠定了基础。航空兵的低空强击战术也在这次战役中得到了发展。在这一时期,德国人在飞机配合陆军作战方面处于领先地位,他们专门生产了有装甲的J级飞机和轻型CL级飞机用于攻击地面目标。

德国的J级"容克"式飞机是现代强击机的雏形,它的机身全部用铝合金制造,飞机腹部装有下射机枪,座舱周围装有5毫米厚的钢板。飞机携带有集束手榴弹和手抛轻型炸弹,可有效地执行对地攻击的任务。德国还在1918年1月26日颁布的《阵地战中的进攻》细则中明确了航空兵在诸兵种协同作战中的具体运用办法。1918年3月21日,德国航空兵在皮卡迪进攻战斗中实施了这一细则。侦察航空兵首先期飞,进行战场监视和收集情报,使指挥部随时掌握突击进程;歼击航空兵掌握"制空权";强击航空兵随即投入战斗,对敌步兵和炮兵实施猛烈扫射。第二天,德军步兵又在30架强击机支援下,粉碎了英军第50师和61师的抵抗。第三天,德国强击航空兵有效地阻止了英军第5集团军预备队的开进,并袭击了撤退的英军部队和辎重队。这次战役,积累了丰富的在协同作战中使用航空兵的经验。

1914年8月,英国皇家海军改装了3艘水上飞机母舰,每艘可搭载3架水上飞机。1914年11月,皇家海军决定用这3艘水上飞机母舰从海上对库克斯港以南的一座齐柏林飞艇库发动一次袭击。这将是真正的海军航空兵作战。飞机将从海上的母舰上起飞,攻击远远超出任何陆基飞机作战半径的目标。

12月24日17时,由3艘水上飞机母舰、2艘巡洋舰、10艘驱逐舰、10艘潜艇组成的庞大舰队从哈里奇出发了。在夜幕的掩护下,舰队于凌晨4时30分顺利通过了北海,6时整到达了弗里西亚群岛旺格奥格以北40海里的预定位置。

==================================
飞机的发展史
http://bjeagles.blogchina.com/4089055.html

莱特兄弟的早期飞机

本世纪初在美国有一对兄弟他们在世界的飞机发展史上做出了重大的贡献,他们就是莱特兄弟。在当时大多数人认为飞机依靠自身动力的飞行完全不可能,而莱特兄弟确不相信这种结论,从1900年至1902年他们兄弟进行1000多次滑翔试飞,终于在1903年制造出了第一架依靠自身动力进行载人飞行的飞机“飞行者”1号,并且获得试飞成功。他们因此于1909年获得美国国会荣誉奖。同年,他们创办了“莱特飞机公司”。这是人类在飞机发展的历史上取得的巨大成功. 1903年12月17日莱特兄弟驾驶他们制造的飞行器员进行首次持续的有动力的、可操纵的飞行。。12月17日凌晨飞机从平地起飞。这天莱特兄弟共试飞3次,第一次飞行12秒,最长一次飞行59秒,行程约260米。本图为莱特兄弟1903年制造的飞机。1905年他们又制造了世界上第一架实用的飞机,能转弯、倾斜、做圆圈飞行和8字飞行,连续航行时间超过半小时。从此,人类的航空事业揭开了崭新的一页。

新型飞机

空天飞机

空天飞机,即航空航天飞机,是一种兼具高超音速运输机功能和天地往返运输系统功能的可重复使用的有翼飞行器。它既能从机场跑道起飞,由能以高超音速穿越大气层进入宇宙空间,完成航天任务后再入大气层,在机场水平着陆,经过简单的维修后,短期内又可重返蓝天,可重复使用几十到几百次(图6-7)。

空天飞机具有一般飞机和航天器所没有的优越性: 首先,与普通运输机相比,它能够以更高速度在大气层上层或近宇宙空间机动飞行,大大缩短了远距离运输的时间。例如,德国“桑格尔”空天飞机由法兰克福经洛杉矶至东京仅需3小时15分,美国“新东方快车”由华盛顿至北京仅需2小时,而由欧洲飞到澳大利亚只要1小时。 其次,与以往的一次性使用飞船和多次部分重复使用航天飞机相比,空天飞机在重复性使用、机场水平起降能力、灵活机动性、可维修性、复飞间隔时间、发射操作费用等方面均有显着改进。所以,空天飞机有着非常广阔的发展前景。它不仅可以进行全球性的高超音速运输,而且可以像航天飞机那样,去执行各项航天任务。

21世纪,空天飞机将开创世界航空和航天运输的新纪元,成为翱翔于大气层与宇宙空间的骄子。

超音速飞机

世纪之交,美国能源部的国立劳伦斯•利弗莫尔实验室,公布了一种时速10720千米的特超音速飞机的崭新设计蓝图。

特超音速飞机沿着地球大气层边缘作“跳跃”飞行,就像小石块在水上弹跳。当飞机在爬升至近41000米高空时,刚好在大气层之外飞行,驾驶员随即关闭发动机,让飞机滑翔飞近大气层边缘,接着马上启动发动机,“跳回”大气层外。特超音速飞机将以10倍音速的速度翱翔,时速为10780千米。它的发动机采用半火箭、半喷气式,火箭用来获得高度,喷气则用于跳跃。特超音速飞机从美国中西部起飞,需要大约25次的“跳跃”,一个半小时后,即可飞抵日本,而目前从美国飞到日本的时间是10个半小时。

原子能航空母机

21世纪将开发一种重量轻、功率大的原子能航空发动机。装有这种发动机的多用途航空母机能在1.9万米的平流层中以6马赫速度飞行。航空母机沿着平流层,6个多小时就能绕地球飞一圈。通过地区性的飞机(内线飞机)和航空母机(外线飞机),世界上各个重要城市有机、高速地连为一体。从地面起飞的内线飞机飞进航空母机后,乘客不必再坐狭窄的座位了,而是可以在航空母机的豪华餐厅或游艺宫里度过愉快的空中旅行生活,到目的地的上空后再乘地区性飞机直达目的地。这个“不着陆飞行基地计划”,是航空产业界人士为了和陆上的“真空隧道磁悬浮超音速列车”相对抗而想出的雄伟计划。

地区性飞机的飞行距离只要能到达航空母机就行了,因此可少带燃料,在有限的载重中,可多运旅客和物资。原子能航空母机不用起飞和着陆,因而综合费用减少。另外,航空母机还起着宇宙开发基地的作用。从该基地,还可以起飞和降落定期的宇宙公共航班飞机或宇宙游览船,飞往新建的太空城市。

飞机的应用

飞机的发明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20世纪的人类历史。发明没多久,飞机便开始广泛应用于军事领域,执行侦察、轰炸、运输等多项军事任务。如今,掌握制空权甚至成为左右战争全局的关键,军用飞机的分类也更细,如歼击机、截击机、强击机、轰炸机、反潜机、侦察机、预警机、电子干扰机、空中加油机、舰载飞机及军用运输机,等等。

飞机也大量用于民用,已成为当今世界不可缺少的交通工具。此外,飞机还广泛应用于工业、农业、救护、体育等多种领域,如大地测绘、地质勘探、资源调查、播种施肥、森林防火等。

飞机的发明也使航空运输业得到了空前发展,许多为工业发展所需的种种原料拥有了新的来源和渠道,大大减轻了人们对当地自然资源的依赖程度。特别是超音速飞机诞生以后,空中运输更加兴旺。那些不宜长时间运输的牲畜和难以长期保存的美味食品,也可以乘坐飞机而跨越五湖四海,给世界各地的人们共赏共享。当年连贵妃娘娘都不易品尝的岭南荔枝,如今也出现在寻常百姓的家中了。

在人类向地球深处进军时,飞机也被广泛应用于地质勘探。人们使用装备了照相机或者一种称为肖兰系统的电子设备的飞机,可以迅速而准确地对广大地区,包括险峻而难以到达的地方进行测绘。把空中拍摄的照片一张张拼接起来,就可以绘制极好的地形图。这比古老的测绘方式要简便易行得多。就连冰天雪地、人迹罕至,一度只是探险人员涉足的北极和南极,现在乘坐飞机也可以毫不困难地到达。

经过近100年的发展,现代飞机已在外形、性能等多方面较莱特兄弟研制的飞机发生了重大改变,它集中应用了力学、热力学、喷气推进、计算机、真空技术等许多工程技术的新成就,不仅使飞行速度超过了音速,还使飞机的目标捕获、识别和跟踪、自动控制、全天候飞行及通信、导航等多方面性能大大增强,飞机的作战、机动和生存能力明显提高。

㈢ 水上飞机的种类和作用

水上飞机(Seaplane)泛指利用水面,包括海洋,湖泊与河川进行起飞,降落与停靠的飞机。

型态
水上飞机依照与水面接触的设计方式,可以区分为三类:

浮筒水上飞机
浮筒水上飞机(Floatplane)一般多是小型飞机所采用,在机身下方装有一或两个浮筒,将机身与水面分离,有些飞机在机翼两边还装有小型辅助浮筒,以避免飞机因为往两侧倾斜还有翻覆的危险。

只有一个浮筒设计的水上飞机,浮筒位于机腹正下方。两个浮筒设计的,则是分别位于机腹两侧的位置。

自一次世界大战开始,巡洋舰以上的军舰多半会携带一架或者是更多的浮筒水上飞机,以进行远距离侦查,目标搜索与火炮射击时的误差修正等任务。这些飞机平时停放在军舰上面,有些是从炮塔上方的起飞滑轨弹射出去,有些吨位较大的舰艇有专属的滑轨或者是机库安放这些观测用的水上飞机。当飞机降落的时候则是先降落在军舰附近的海面上,然后由军舰上的起重机将飞机吊回舰上安置妥当,以进行下一次的任务。这一类搭载方式的浮筒水上飞机也可以由水面直接起飞。

飞艇
飞艇(Flying Boat)一般是中大型水上飞机常见的设计方式,机身直接与水面接触,不另外在机身下方加装浮筒,有些机种在两侧机翼也会装置辅助浮筒。

飞艇的另外一种衍生型是利用地面效应的地效飞行器,不过一般并不将这种飞行器包含在飞艇的分类当中。详情请参考相关条目。

两栖飞机
两栖飞机(Amphibian)是指可以加装或者是本身就有机轮,能够直接在陆地上操作与起降的水上飞机,这一类飞机可以视需要在水面或者是陆上机场活动,因此有两栖飞机的称呼。

任务与服务类型
水上飞机在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前无论在军用或者是民用两个环境使用都相当广泛。在军用环境下单任的任务包含:

侦查
舰上火炮射击标定与误差修正
搜索
运输
反潜
水上救难等。
民用环境下,大型水上飞机是早期跨洋飞行的主要机种之一,尤其是需要经过远距离的海洋而中间有没有适当的机场能够停留加油的航线上。水上飞机能够利用没有陆上机场的岛屿或者是船只进行中途加油与整捕的工作。

历史
第一架水上飞机是由法国工程师Henri Fabre于1910年3月展示的Le Canard。第一次正式有水上飞机这个称呼则是1913年英国丘吉尔所提出的。水上飞机与使用陆上机场的飞机发展的时间相当接近,早期发展的着眼点在于:

地球上超过70%的面积是水所覆盖,包过海洋,湖泊与河川,这些都是水上飞机可以操作的区域。
早期陆上机场数量不多,许多机场的跑道并未经过适当的整理,早期的起落架容易产生意外。
即使有跑道的机场也会因为风向的关系限制飞机起降的方向,水上飞机受到的限制较小。
对于陆地面积较小但是被水环绕的地区,或者是远距离航线上没有可以使用的机场时,只有水上飞机能够到达这些地点。
有些需要跑道长度特别高的飞机,像是大型客机或者是竞速机,水面给予他们良好的起降场所。

一次世界大战
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水上飞机已经被搭载于巡洋舰吨位以上的舰艇上担任侦查与协助舰炮射击的任务,同时也担任反潜、船团护航、沿海巡逻与轰炸等各种任务。

两次大战期间
两次大战期间,民航业的发展逐渐兴起,虽然许多大型飞机的航程可以抵达过去无法到达的地区,可是机场严重缺乏或者是跑道状况不佳的状况,使得水上飞机成为这些航线的最佳候选者。诸如由英国前往印度或是澳大利亚等国家航线都在这个时间陆续建立。即使大型飞机的航程足够飞跃某些海洋地区,然而在航线途中欠缺机场的状况下,万一陆上飞机发上故障或者是需要紧急降落时,将会产生严重的困扰,而水上飞机恰巧得以满足这些方面的需求。

此外,各种竞速机比赛的参加者也多利用水上飞机作为设计的型态,这是着眼于高速飞行下需要很长的跑道降落,为了减少比赛地区的限制,利用水面起降是一种极佳的解决方式。虽然浮筒与相关的结构会产生额外的阻力与重量,这个阶段许多竞速机都有非常优异的成绩,像是英国超级马林(Supermarine)的S.6B竞速机曾经拿下1931年史奈德杯竞速比赛的冠军,而他在该年创下最高的飞行纪录是651.2公里/时的高速。

二次世界大战
二次世界大战时期水上飞机的使用与发展到达一个巅峰的状态,包括美国、英国、德国、日本与意大利都有各种军用水上飞机,这些飞机除了继续他们的前辈所担负的巡逻、护航、侦查、反潜、轰炸与射击标定之外,也担任对其他海上目标的鱼雷攻击,或者是对其他的水上飞机进行空战等等,

日本的爱知飞机公司甚至设计出可以搭载于伊-400号大型潜艇的特殊轰炸机:M6A1晴岚,预备对巴拿马运河进行轰炸,阻断美国海军增援太平洋战区的速率。

二战之后
二次世界大战时期,陆上机场的数量大幅增加,跑道品质较以往进步,飞机的性能与可靠性也显着提升,同时空中加油技术逐渐成熟,水上飞机的地位开始受到影响,不过在1950年代还是有新的研发计划,包括美国海军的F2Y喷射水上飞机计划。

此外,民间使用水上飞机的用途也从运输扩展到救护与消防等其他工作上面,尤其是利用水上飞机可以在水面降落的同时,吸取大量的淡水进行森林火灾的扑灭或压制。

然而,各种飞机技术的进展与相关设备的完善,使得水上飞机的优势慢慢的消失,特别是在远程跨洋航线上,陆上起降的喷射客机取代水上飞机成为各家航空公司的主流,而喷射动力的特性也必须经过额外处理才能够使用于水上飞机,同时还得要考虑到避免吸入任何海水的情况。原先水面救护的工作也随着直升机的成熟化而拱手让贤。

因此水上飞机逐渐退出军用环境,仅有少数国家继续采用担任救护或者是反潜等任务。民用市场则以救护,消防与中小型交通与运输为水上飞机的主要活动市场。

㈣ 水上飞机的资料

本人也再寻找三年级语文课下册的15课《水上飞机》,找到一些好答案。
水上飞机是能在水面上起飞、降落和停泊的飞机,简称水机,其中有些同时也能在陆上机场起降的,称为两栖飞机。水上飞机分为船身式即按水面滑行要求设计的特殊形状的机身或浮筒式把陆上飞机的起落架换成浮筒两种。两栖飞机则在船身或浮筒上装可收放的起落架,在水上起降时收上,在陆上起降时放下。

水机在军事上用于侦察,反潜和救援活动;在民用方面可用于运输,森林消防等。水机的主要优点是可在水域辽阔的河、湖、江、海水面上使用,安全性好,地面辅助设施较经济,飞机吨位不受限制;主要缺点是受船体形状限制不适于高速飞机,机身结构重量大,抗浪性要求高,维修不便和制造成本高。

水上飞机是指可以在水面进行自由起降的飞机。

几乎就在莱特兄弟研制出第一架真正意义上的飞机后不久,就已经有人开始在研制水上飞机了。这主要是因为,仅有陆基飞机还是不完整的,因为,地球上有比陆地更为广阔的海洋。由于陆基飞机受其飞行半径的影响只能控制很小水域,因此,如果不研究水上飞机,飞机的使用价值将是十分有限的。而这一思想的最终完整地提出,则就归功于法国人雅克·施奈德。

第一架从水上起飞的飞机,是1905年6月6日,飞行员加布里埃尔·瓦赞在塞纳河上驾驶的一架装在浮筒上的箱形风筝式滑翔机。它由“长剑”号汽艇拖引起飞的。这次飞行的成功,拓宽了传统意义上的航空领域,开阔了人们的思路。从此,水上飞机的研究工作开始步人实质性阶段。

尽管瓦赞驾驶这架飞机从水上成功地起飞了,但由于这架飞机只是一种无动力飞行器,因此,研制有动力的水上飞机成为一个十分现实的问题。

水上飞机,按结构类型可分为三大类型:第一类是浮筒式水上飞机,该型机有两个雪烟形浮筒,没有陆基飞机的那种起落架。第二类是船式水上飞机,该型机茄的机身外形酷似船并因此得名。船式水上飞机靠密封的机身产生浮力,但为了保持平稳,在左右机翼下各有一个小浮筒。第三类是水陆两用飞机,该型机是一种有收放式起落架的船式水上飞机,因此,它既能在水上起降,又能在陆地机场起降。

有动力水上飞机结构设计要求比较苛刻。首先,飞机必须能够平稳地漂浮在水面上;其次机体底部的外形设计要十分讲究,既能产生流体动升力,又能保证起飞滑跑稳定,过载最小,溅水最少;再次,发动机要装在机身上部适当位置,以防止水进入发动机的进气口和溅到螺旋桨的叶片上,同时防止飞机起降时螺旋桨等受到损伤等。因此,就当时科技水平而言,研制有动力的水上飞机,难度比较大。这或许是研制水上飞机的人比较少,自陆基飞机研制成功后的较长一段时间才出现有动力的水上飞机的一个重要原因。

自瓦赞驾驶滑翔机在塞纳河上进行水上起飞实验后,大约过去了两年时间,莱特兄弟曾用两个浮筒和水翼面进行过试验。1908年,美国人格伦·柯蒂斯把名为“6月臭虫”双翼机安装在浮筒上,取名为“潜鸟”。柯蒂斯驾驶这架飞机试图从水上起飞,但未获成功。

世界上第一架有动力的水上飞机试飞成功,发生在1910年。瓦赞的朋友、法国人亨利·法布尔经过长期不懈的努力,设计制造了一架浮筒式水上飞机。3月28日上午,年仅28岁的法布尔驾驶这架水上飞机从海面上滑行起飞,飞行500米,并安全降落。飞机的飞行速度为每小时60公里左右。当天下午,法布尔再次驾机从海面上起飞,飞行距离达到6公里。法布尔的成功,实现了人类驾机从水上起落的理想,有力地推动了人类航空事业的发展。 1911年初,当法布尔得知3月份将在摩纳哥举行一次规模空前的汽船集会时,法布尔决定要充分利用这次集会提供的有利时机,向世人展现水上飞机的风采,为此,他特意邀请一位驾驶技术高超的飞行员让·贝居,要他驾驶改装后的水上飞机给与会代表作一次飞行表演。让·贝居欣然同意。

在集会上,人们企盼己久的水上飞机飞行表演终于开始了。只见贝居驾驶浮筒式水上飞机,缓缓地驶离港口,然后加速在水面掠行。忽的一下,飞机从水回上腾空而起,直上云霄。成千上万的观众先是为之膛目结舌,随即又报以热烈的掌声。人们纷纷向法布尔的成功表示祝贺。当贝居安全返航后,掌声再次响起。贝居喜笑颜开,频频向人们招手示意。贝居稍作休息,准备进行第二次飞行表演。但万万没有想到,死神已经开始向他招手了,第二次飞行表演开始,飞机起飞不久,港外突然刮起大风,飞机失控,在众目睽睽之下,直向港口平台下部的石墙冲去。飞机撞毁了,贝居也为此献出了宝贵的生命。多年以后,人们为了纪念这位水上飞机的先驱者,将飞机残骸复原并至今还保存在法国夏莱-默东空军博物馆。

尽管水上飞机遭此厄运,但人类决不会因一次失败而对其放弃。为了鼓励人们继续研制很有发展前景的水上飞机,法国人雅克·施奈德不惜重金托人制造了“插翅女神”青铜雕像。1912年,在戈登·贝内特杯陆基飞机比赛结束后举行的宴会上,施奈德提了为水上飞机举行专场比赛的设想。并决定以此雕像设立施奈德奖。施奈德的这一举动,为加速水上飞机的研制工作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水上飞机的研制成功为海军与空军的联合作战提供了基础,并最终导致了航空母舰的出现。 自法布尔研制出水上飞机后,美国人由于其战略地理特点和奉行的军事战略,也已感到发展海上空中力量的必要性。美国人认为,研制水上飞机固然重要,但是如果能够研究解决飞机从舰艇上起飞和降落问题的话,那么,不就等于研制出了一种能够移动的“陆基机场”了吗?这样,舰艇开到哪里,飞机就可以飞到哪里,这岂不是将海洋与天空有机结合的最佳途径吗!在这一思想的驱动下,美国海军进行了史无前例的试验。

1910年,美国海军在“伯明翰”号巡洋舰上加装了一个8.5x25米的简易起降平台,平台头部向下倾斜。同年11月14日,飞行员尤金·伊利驾驶一架“金鸟”号柯蒂斯双翼机,成功地从该舰起降平台上起飞,并安全降落在4公里以外的威洛比呷陆基机场。

飞机能够在舰上起飞,能不能在舰上降落呢?经过反复论证,美国海军认为,只要措施得当是完全可以的。于是,他们在“宾夕法尼亚”号巡洋舰上加装了一个起降平台,同时,为了降落安全,在起降平台上安装了一种使飞机停止滑行的简易拦阻装置。1911年1月18日,尤金·伊利再次奉命驾机出征。他从旧金山海岸起飞,成功地降落在了该舰的平台上。航空母舰就这样诞生了。

水上飞机和航空母舰的相继出现使空中战场的范围扩展到了海洋上空。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由于专用舰载机尚未出现,因此,人们把水上飞机和航空母舰有机地结合在了一起。例如,1914年圣诞节,英国为了报复德国使用“齐伯林”飞艇轰炸其领土,决定使用水上飞机轰炸位于库克斯哈文的“齐伯林”飞艇库。当时,英国的做法极具代表性。他们在船上加装起降平台,水上飞机或安装轮式滑车在甲板上起飞,或由船上起重机先将飞机吊到船舷旁的水面上,飞机从水面上进行起飞,完成任务后,降落在母舰旁,再由起重机吊回舰上。尽管,英军此次空袭因气象条件过于恶劣而未能奏效,但英军的做法为尔后的海上作战提供了有益启示。

为了使水上飞机具有进攻能力,英国人在“肖特184”型水上飞机上,加装了一种36厘米的鱼雷。试验表明,效果很好。

1915年,达达尼尔海战爆发。考虑到达达尼尔海峡是通向俄国黑海港口的惟一通道,英国海军大臣温斯顿·丘吉尔决心进攻达达尼尔海峡。2月19日,由18艘英国主力战舰、4艘法国战列舰和辅助舰只组成的联合舰队,经过长途跋涉,驶进达达尼尔人口处,其中,英国的“皇家方舟”号战舰载有水上飞机。这些飞机主要担负舰炮校正任务,同年8月,“本-迈-克里”号军舰配备了两架“肖特184”型水上飞机。8月12日,一架“肖特184”型飞机在空中发现了一艘土耳其商船。飞行员毫不犹豫地对准商船发射了一枚鱼雷。鱼雷准确地命中了目标。

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无论是同盟国,还是协约国,都拥有水上飞机。这些飞机不仅经常执行海上侦察和巡逻任务,而且在配合己方舰艇搜索攻击目标和参加远离陆地的海战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水上飞机和早期的航空母舰在战争中已经崭露头角。随着舰载机和真正意义上的航空母舰的出现和不断完善,传统的平面式的海战场面已为立体式的海战场面所取代。
就这么多,
希望采纳。谢谢。 赞同0| 评论 2009-4-18 09:12 热心网友
水上飞机是能在水面上起飞、降落和停泊的飞机。水上飞机分为船身式和浮筒式两种。水上飞机主要用于海上巡逻、反潜、救援和体育运动。第一架从水上起飞的飞机,是由法国着名的早期飞行家和飞机设计师瓦赞兄弟制造的。这是一架箱形风筝式滑翔机。机身下装有浮筒。1905年6月 6日,这架滑翔机由汽艇在赛纳河上拖引着飞入空中。
[编辑本段]
种类
水上飞机分为船身式即按水面滑行要求设计的特殊形状的机身或浮筒式把陆上飞机的起落架换成浮筒两种。两栖飞机则在船身或浮筒上装可收放的起落架,在水上起降时收上,在陆上起降时放下。
[编辑本段]
作用
水机在军事上用于侦察,反潜和救援活动;在民用方面可用于运输,森林消防等。水机的主要优点是可在水域辽阔的河、湖、江、海水面上使用,安全性好,地面辅助设施较经济,飞机吨位不受限制;主要缺点是受船体形状限制不适于高速飞机,机身结构重量大,抗浪性要求高,维修不便和制造成本高。
[编辑本段]
建造历史
水上飞机是能在水面上起飞、降落和停泊的飞机。水上飞机分为船身式和浮筒式两种。水上飞机主要用于海上巡逻、反潜、救援和体育运动。第一架从水上起飞的飞机,是由法国着名的早期飞行家和飞机设计师瓦赞兄弟制造的。这是一架箱形风筝式滑翔机。机身下装有浮筒。1905年6月 6日,这架滑翔机由汽艇在赛纳河上拖引着飞入空中。
世界上第一架能够依靠自身的动力实现水上起飞和降落的真正的水上飞机是由法国人亨利•法布尔发明制造的。法布尔出身于船舶世家。在年轻时对工程学发生兴趣,并继承了家族对大海的特殊感情。飞机诞生后,他决心追随莱特兄弟和瓦赞兄弟,并设想制造能在海上起降的飞机。1907—1909年,他在水上和陆上进行了大量的基础性研究工作,他的最重要工作是对浸入水中的翼面和浮筒所作的理论研究。
1909年,法布尔开始运用他的理论成果制造飞机。第一架样机装有3个浮筒和3台安扎尼发动机,但它从未能飞起来。同年下半年,法布尔制造了第二架样机,这架单翼机的结构非常有趣,多处反映出设计师作为船舶制造者的背景。飞机前端有一对舵和两个水闰升力面,上面的一个作升降舵。机岙前部有一浮筒,加两个浮筒装在机翼下。飞机的整个构架是木的制的,浮筒用胶合板制成。这架飞机的首次飞行是1910年3月28日在马赛附近的海面上。年方28岁的法布尔以前从未飞行过。第一次试飞时,飞机以55公里/小时的速度在水面上滑行,却未能飞起来。第二次试飞中,飞机终于飞离了水面,直线飞行约500米。随后法布尔又驾机试飞了两次,并作了小坡度转弯飞行。第二天,飞行距离达到6公里。世界上第一架浮筒式水上飞机诞生了。
1911年,在法布尔的另一架水上飞机因驾驶员的错误而坠毁后,他因花费太大而停止了研制自己的水上飞机,转而为他人的飞机设计和制造浮筒。这一年,他为一架瓦赞式双翼机设计了浮筒,使之成为世界上第一架水陆两用飞机。
也就在这一年的2月,美国的着名飞机设计师柯蒂斯驾驶着他的装有船身形大浮筒的双翼机在水面上起飞和降落成功,成为世界上第一架船身式水上飞机。柯蒂斯为船身式和浮筒式水上飞机发展 都作出了重要贡献。柯蒂斯的水上飞机诞生后不久,就从密执安湖上救起一名迫降的飞行员,预示了水上飞机的广阔应用前景。
早期,水上飞机和陆上飞机是同时发展的。20世纪30年代水机发展十分迅速,远程和洲际飞行几乎为水机所垄断,还开辟了横越大西洋和太平洋的定期客运航班。例如,德国道尼尔公司20年代末研制的DoX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水上飞机,机翼上方分6组背靠背地装12台活塞式发动机,最大速度达到224千米/小时,1929年10月曾创造一项载169名乘客飞行的世界纪录,一直保持了20多年。美国联合公司30年代研制的PBY—5“卡塔林娜”两栖飞机在二次大战中广泛用作海上巡逻机,生产量达4000架,战后改作森林消防飞机。战后水机发展速度放慢,主要代表机种有前苏联的别—10和日本的PS—1水上飞机,后者由于采用了附面层吹除襟翼和喷溅抑制槽技术,具有较高的抗浪能力。中国在轰—5的基础上研制了水轰—5,能执行反潜任务。
[编辑本段]
为什么水上飞机能在海上起降
当人们漫步海滨,也许可以看到这样的情景,一艘带着“翅膀”的船快速划破海面,腾空而起,并且直上蓝天。时隔不久,它又向海面飞来,并且在船体(机体)的两侧溅起许多白色的浪花,相当稳妥地降落在海面上。这就是奇特的水上飞机。
水上飞机可以适应水上、空中两种不同环境的原因,和它特殊的设计分不开。假如说它是船,但它也像飞机一样有机身、机翼、尾翼、螺旋桨以及起落架;假如说它是飞机,但它的机身又是斧刃形的庞大船体。这一独特的特点,使它成为真正的“全能选手”。
当水上飞机停泊在水上时,宽大船体所产生的浮力,就会使飞机浮在水面上并且不会下沉。但在需要起飞时,螺旋桨发动机产生的拉力,就会拖着它以相当快的速度在水面上滑跑。伴随着速度的不断增加,机翼上产生的升力慢慢克服了飞机的重力,从而把飞机从水面上逐渐托起来,成为在空中飞行的航船。而在它完成空中任务之后,自然也要重返到水面,从而成为一只可以在水上滑跑的航船。因此,国外许多人根据水上飞机这一特点,又把它叫做水上飞船或飞机巡洋舰。
[编辑本段]
中国试制成功的第一架水上飞机
1919年8月9日,中国试制成功第一架水飞机——“甲型一号”。这是一架100匹马力,拖进式双桴双翼水上教练机,高3.88公尺,身长9.32公尺,幅长13.70公尺,最大时速126公里,空机重量836公斤,载重1063公斤,装油量114公升,飞行高度3690公尺,可航行3小时,航距340公里,乘员2人,可载炸弹4颗。飞机的性能、质量并不比巴玉藻等人在美寇提司、能用、波音三厂前此所造的飞机差。
1918年春,北京政府海军部在马尾福建船政局内设立飞机工程外,开始水上飞机制造。以留学英、美归国的学生为技术骨干,并在马尾船政局工人中挑选数十人加以训练、掌握制造飞机之工艺。海军飞潜学校飞机制造班的学生均简介
水上飞机是能在水面上起飞、降落和停泊的飞机。水上飞机分为船身式和浮筒式两种。水上飞机主要用于海上巡逻、反潜、救援和体育运动。第一架从水上起飞的飞机,是由法国着名的早期飞行家和飞机设计师瓦赞兄弟制造的。这是一架箱形风筝式滑翔机。机身下装有浮筒。1905年6月 6日,这架滑翔机由汽艇在赛纳河上拖引着飞入空中。
[编辑本段]
种类
水上飞机分为船身式即按水面滑行要求设计的特殊形状的机身或浮筒式把陆上飞机的起落架换成浮筒两种。两栖飞机则在船身或浮筒上装可收放的起落架,在水上起降时收上,在陆上起降时放下。
[编辑本段]
作用
水机在军事上用于侦察,反潜和救援活动;在民用方面可用于运输,森林消防等。水机的主要优点是可在水域辽阔的河、湖、江、海水面上使用,安全性好,地面辅助设施较经济,飞机吨位不受限制;主要缺点是受船体形状限制不适于高速飞机,机身结构重量大,抗浪性要求高,维修不便和制造成本高。
[编辑本段]
建造历史
水上飞机是能在水面上起飞、降落和停泊的飞机。水上飞机分为船身式和浮筒式两种。水上飞机主要用于海上巡逻、反潜、救援和体育运动。第一架从水上起飞的飞机,是由法国着名的早期飞行家和飞机设计师瓦赞兄弟制造的。这是一架箱形风筝式滑翔机。机身下装有浮筒。1905年6月 6日,这架滑翔机由汽艇在赛纳河上拖引着飞入空中。
世界上第一架能够依靠自身的动力实现水上起飞和降落的真正的水上飞机是由法国人亨利•法布尔发明制造的。法布尔出身于船舶世家。在年轻时对工程学发生兴趣,并继承了家族对大海的特殊感情。飞机诞生后,他决心追随莱特兄弟和瓦赞兄弟,并设想制造能在海上起降的飞机。1907—1909年,他在水上和陆上进行了大量的基础性研究工作,他的最重要工作是对浸入水中的翼面和浮筒所作的理论研究。
1909年,法布尔开始运用他的理论成果制造飞机。第一架样机装有3个浮筒和3台安扎尼发动机,但它从未能飞起来。同年下半年,法布尔制造了第二架样机,这架单翼机的结构非常有趣,多处反映出设计师作为船舶制造者的背景。飞机前端有一对舵和两个水闰升力面,上面的一个作升降舵。机岙前部有一浮筒,加两个浮筒装在机翼下。飞机的整个构架是木的制的,浮筒用胶合板制成。这架飞机的首次飞行是1910年3月28日在马赛附近的海面上。年方28岁的法布尔以前从未飞行过。第一次试飞时,飞机以55公里/小时的速度在水面上滑行,却未能飞起来。第二次试飞中,飞机终于飞离了水面,直线飞行约500米。随后法布尔又驾机试飞了两次,并作了小坡度转弯飞行。第二天,飞行距离达到6公里。世界上第一架浮筒式水上飞机诞生了。
1911年,在法布尔的另一架水上飞机因驾驶员的错误而坠毁后,他因花费太大而停止了研制自己的水上飞机,转而为他人的飞机设计和制造浮筒。这一年,他为一架瓦赞式双翼机设计了浮筒,使之成为世界上第一架水陆两用飞机。
也就在这一年的2月,美国的着名飞机设计师柯蒂斯驾驶着他的装有船身形大浮筒的双翼机在水面上起飞和降落成功,成为世界上第一架船身式水上飞机。柯蒂斯为船身式和浮筒式水上飞机发展 都作出了重要贡献。柯蒂斯的水上飞机诞生后不久,就从密执安湖上救起一名迫降的飞行员,预示了水上飞机的广阔应用前景。
早期,水上飞机和陆上飞机是同时发展的。20世纪30年代水机发展十分迅速,远程和洲际飞行几乎为水机所垄断,还开辟了横越大西洋和太平洋的定期客运航班。例如,德国道尼尔公司20年代末研制的DoX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水上飞机,机翼上方分6组背靠背地装12台活塞式发动机,最大速度达到224千米/小时,1929年10月曾创造一项载169名乘客飞行的世界纪录,一直保持了20多年。美国联合公司30年代研制的PBY—5“卡塔林娜”两栖飞机在二次大战中广泛用作海上巡逻机,生产量达4000架,战后改作森林消防飞机。战后水机发展速度放慢,主要代表机种有前苏联的别—10和日本的PS—1水上飞机,后者由于采用了附面层吹除襟翼和喷溅抑制槽技术,具有较高的抗浪能力。中国在轰—5的基础上研制了水轰—5,能执行反潜任务。
[编辑本段]
为什么水上飞机能在海上起降
当人们漫步海滨,也许可以看到这样的情景,一艘带着“翅膀”的船快速划破海面,腾空而起,并且直上蓝天。时隔不久,它又向海面飞来,并且在船体(机体)的两侧溅起许多白色的浪花,相当稳妥地降落在海面上。这就是奇特的水上飞机。
水上飞机可以适应水上、空中两种不同环境的原因,和它特殊的设计分不开。假如说它是船,但它也像飞机一样有机身、机翼、尾翼、螺旋桨以及起落架;假如说它是飞机,但它的机身又是斧刃形的庞大船体。这一独特的特点,使它成为真正的“全能选手”。
当水上飞机停泊在水上时,宽大船体所产生的浮力,就会使飞机浮在水面上并且不会下沉。但在需要起飞时,螺旋桨发动机产生的拉力,就会拖着它以相当快的速度在水面上滑跑。伴随着速度的不断增加,机翼上产生的升力慢慢克服了飞机的重力,从而把飞机从水面上逐渐托起来,成为在空中飞行的航船。而在它完成空中任务之后,自然也要重返到水面,从而成为一只可以在水上滑跑的航船。因此,国外许多人根据水上飞机这一特点,又把它叫做水上飞船或飞机巡洋舰。
[编辑本段]
中国试制成功的第一架水上飞机
1919年8月9日,中国试制成功第一架水飞机——“甲型一号”。这是一架100匹马力,拖进式双桴双翼水上教练机,高3.88公尺,身长9.32公尺,幅长13.70公尺,最大时速126公里,空机重量836公斤,载重1063公斤,装油量114公升,飞行高度3690公尺,可航行3小时,航距340公里,乘员2人,可载炸弹4颗。飞机的性能、质量并不比巴玉藻等人在美寇提司、能用、波音三厂前此所造的飞机差。
1918年春,北京政府海军部在马尾福建船政局内设立飞机工程外,开始水上飞机制造。以留学英、美归国的学生为技术骨干,并在马尾船政局工人中挑选数十人加以训练、掌握制造飞机之工艺。海军飞潜学校飞机制造班的学生均随厂实习。 赞同0| 评论 2009-4-18 13:38 可爱水上飞机 | 一级
水上飞机是能在水面上起飞、降落和停泊的飞机,简称水机,其中有些同时也能在陆上机场起降的,称为两栖飞机。水上飞机分为船身式即按水面滑行要求设计的特殊形状的机身或浮筒式把陆上飞机的起落架换成浮筒两种。两栖飞机则在船身或浮筒上装可收放的起落架,在水上起降时收上,在陆上起降时放下。

水机在军事上用于侦察,反潜和救援活动;在民用方面可用于运输,森林消防等。水机的主要优点是可在水域辽阔的河、湖、江、海水面上使用,安全性好,地面辅助设施较经济,飞机吨位不受限制;主要缺点是受船体形状限制不适于高速飞机,机身结构重量大,抗浪性要求高,维修不便和制造成本高。

早期,水上飞机和陆上飞机是同时发展的。30年代水机发展十分迅速,远程和洲际飞行几乎为水机所垄断,还开辟了横越大西洋和太平洋的定期客运航班。例如,德国道尼尔公司20年代末研制的DoX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水上飞机,机翼上方分6组背靠背地装12台活塞式发动机,最大速度达到224千米/小时1929年10月曾创造一项载169名乘客飞行的世界纪录,一直保持了20多年。美国联合公司30年代研制的PBY—5“卡塔林娜”两栖飞机在二次大战中广泛用作海上巡逻机,生产量达4000架,战后改作森林消防飞机。战后水机发展速度放慢,主要代表机种有前苏联的别—10和日本的PS—1水上飞机,后者由于采用了附面层吹除襟翼和喷溅抑制槽技术,具有较高的抗浪能力。中国在轰—5的基础上研制了水轰—5,能执行反潜任务。 赞同0| 评论 2009-4-20 12:44 热心网友
水上飞机是能在水面上起飞、降落和停泊的飞机。水上飞机分为船身式和浮筒式两种。水上飞机主要用于海上巡逻、反潜、救援和体育运动。第一架从水上起飞的飞机,是由法国着名的早期飞行家和飞机设计师瓦赞兄弟制造的。这是一架箱形风筝式滑翔机。机身下装有浮筒。1905年6月6日,这架滑翔机由汽艇在赛纳河上拖引着飞入空中。 赞同0| 评论 2009-4-21 18:07 潘晨晨16 | 一级
是三年级语文课下册的15课
,我三年级,谁玩飞车呀1~~~~~~~~~~~~wo 38级 参考资料:三年级
赞同0| 评论 2012-4-10 17:55 停停转转转 | 一级
我知道早期,水上飞机和陆上飞机是同时发展的。30年代水机发展十分迅速,远程和洲际飞行几乎为水机所垄断,还开辟了横越大西洋和太平洋的定期客运航班。例如,德国道尼尔公司20年代末研制的DoX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水上飞机,机翼上方分6组背靠背地装12台活塞式发动机,最大速度达到224千米/小时,1929年10月曾创造一项载169名乘客飞行的世界纪录,一直保持了20多年。美国联合公司30年代研制的PBY—5“卡塔林娜”两栖飞机在二次大战中广泛用作海上巡逻机,生产量达4000架,战后改作森林消防飞机。战后水机发展速度放慢,主要代表机种有前苏联的别—10和日本的PS—1水上飞机,后者由于采用了附面层吹除襟翼和喷溅抑制槽技术,具有较高的抗浪能力。中国在轰—5的基础上研制了水轰—5,能执行反潜任务。

等待您来回答

㈤ PBY卡特琳娜水上飞机的由来

在二战史上没有一种水上飞机可以挑战 PBY 卡特林娜的地位,PBY 的生产前后延续了 10 年,使其成为产量最多的水上飞机,其数量甚至超过了二战其他水上飞机的总和。虽然PBY是二战时期最慢的飞机之一,甚至有人说PBY的领航员需要的不是无线电与秒表,而是一本日历,并称之为最鸡肋的飞机,但这并不影响PBY强悍的适应性和极为广泛的用途。从对地轰炸,反潜,侦察,反舰攻击直到运送突击队,PBY堪称二战时期作战性能最为广泛的飞机,也是全世界至今影响力最大的水上飞机。
当时美国海军向航空工业界提出巡逻机招标,最后的竞争在联合 XP3Y-1 和道格拉斯 XP3D-1 之间展开。这两种机型都成功地完成了试飞项目并达到了所有性能指标,且没有重大缺陷。由于性能不分伯仲,竞争在价格上展开,联合单机价 9 万美元(当年币值),比道格拉斯低了两万美元,赢得了合约。
英国空军在 1940 年 11 月接收首批 PBY 后不久,将其命名为“卡特林娜”,得名源自加州沿海旅游胜地卡特林娜岛。美国在 1941 年正式将“卡特林娜”定为 PBY 的绰号时,两国之间有许多的武器装备已经使用相同的型号/绰号。而同为英联邦的加拿大皇家空军使用的 PBY 则被称为“坎索(Canso,加拿大坎索海峡)”,水陆两用型为“坎索 A”。除此之外,PBY 还有一个被称为“游牧民(Nomad)”的改型,这就是改进自 PBY-5 的 PBN-1,1944-45 年间在费城海军飞机厂少量生产。
可以说没有二战,就没有卡特林娜的成功。当 1939 年最后一架 PBY-4 交付时,美国海军认为其已经过时,此时 PBY 的后继机已经在研制中,其中有双发的 XPBM 水手(Mariner),4 发的 XPB2Y 科罗纳多(Coronado)和 XPBS。失去了美国海军的继续支持后,联合公司依靠来自英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法国和荷兰的订单来维持 Model 28-5(PBY-5 出口型)的生产。由于 PBY 是战前盟军唯一能大规模生产的水上巡逻机,迫于欧洲战争的爆发,1939 年 12 月,美国海军重新定购了 200 架 PBY-5,这是自一战以来美国海军最大手笔的单次航空器订单,也奠定了 PBY 难以撼动的地位。 PBY 是联合公司着名的航空工程师艾萨克.麦克林.“麦克”.拉顿(Isaac Macklin “Mac” Laddon)主持设计的。1920 年代中期,联合公司创始人鲁宾.弗利特(Reuben Fleet)决定将公司业务从成功的初级教练机(联合水牛城 Buffalo 工厂生产的陆军 PT 和海军 NY 教练机)向重型多发飞机领域发展,来迎合美国陆军航空队的需求。为了增强竞争力,1927 年弗利特聘用了拉顿,并与经验丰富的多发飞机设计师伊格.西科斯基(Igor Sikorsky)的西科斯基航空工程公司结盟,参加 1927 年陆航重型轰炸机的竞标。拉顿曾担任莱特机场(Wright Field)陆军飞机工程部主任,负责多发布局的研究,并曾以私人身份为波音主持研制一种远程水上飞机。
联合-西科斯基参与轰炸机竞争的方案是一种双发双翼机,在西科斯基为跨大西洋飞行而研制的 S-37 基础上研制。他们的联合设计被命名为“护卫者(Guardian)”,由于性能不及竞争者寇蒂斯 B-2“秃鹰(Condor)”而败北。但不管怎样,拉顿和他的设计队伍获得了宝贵的经验,并在不久的将来得到应用。 卡特林娜的源头可以一直追溯到联合 XPY-1,这是一种具有全新设计概念的远程水上飞机,具有全金属上单翼结构,与自 1914 年来沿袭格伦.寇蒂斯(Glenn Curtiss)的“美国(America)”的双翼飞艇布局彻底决裂。海军首先提出全金属上单翼结构概念,并将基本设计提交航空工业界,招标生产一架原型机。联合公司出价最低,在 1928 年 2 月 28 日赢得了 15 万美元的新型水上飞机合同。由于铝合金生产工艺在当时来说还是革命性的,联合不得不边发展工艺边生产,所以直到 1928 年 12 月 XPY-1“海军上将(Admiral)”才完工,但此时又碰到了以前从未加以考虑的问题——附近的尼亚加拉河(Niagara)已被冰封以至于新机将没有试飞场地!为了避免干等到来年开春解冻,联合与海军合作将海军上将拆卸并通过铁路运至安娜科斯提亚航空站(NAS Anacostia)试飞。
XPY 在圣诞节抵达安娜科斯提亚,在拉顿的监督之下,立即开始组装测试工作。在完成了地面测试之后,1929 年1 月 10 日海军上将首飞成功,飞行员是海军上尉 A.W.戈顿(Gorton),麦克.拉顿依照自己的惯例坐在了副驾驶的位置上。联合当时没有自己的水上飞机试飞员,借用了戈顿上尉进行首飞。试飞显示 XPY 的性能满足所有要求,海军于是在 1929 年 6 月提出 9 架生产型招标。由于联合的报价包含了原型机研发阶段的实际工程成本,比格伦.L.马丁公司(Glenn L. Martin)略高,结果失去了生产合同。在遭此挫折后联合并未气馁,立即展开了以 XPY 为基础设计的 28 座商用水上飞机的研制。这种民用型被称为“海军准将(Commodore)”,被纽约.雷欧.布宜诺斯.航空(New York, Rio, and Buenos Aires Line,泛美的前身)采用,成功应用于加勒比及南美航线。海军准将在民用航空领域服役多年,在商用飞机领域影响巨大。 1932 年,正在 P2Y 交付时,海军发起了下一代水上巡逻机设计招标,特别强调性能包线要有很大的扩展。新飞机在以最大重量 11,340 千克、161 公里时速巡航时航程必须达到 4,827 公里,这将近 XPY-1 的两倍。联合公司受邀接收设计挑战,麦克.拉顿和他的工程小组自信凭借从 P2Y 获得的经验,及 P2Y 在实际使用创造的破纪录性能,他们有很大获胜的可能性。
联合的努力成果是一种全新设计的水上飞机,因有很大的创新性而申请到了专利(美国专利局在 1934 年 7 月 31 日向麦克.拉顿授予专利号 No.92912)。在对此方案作了初审后,海军在 1933 年 10 月 28 日与联合签订进一步研发及制造一架原型机的合同,并授予型号 XP3Y-1,这是 PBY 诞生前迈出的最后一步。
在这次设计中,联合的最主要竞争对手是道格拉斯公司。道格拉斯在生产多发飞机方面享有盛誉,此次提出的方案是 XP3D-1。道格拉斯比 XP3Y 提前 5 个月获得海军研制及生产一架原型机的合同,在时间上占了先机。但道格拉斯 XP3D-1 并不是全新设计,改进自为陆军设计的 YB-11 水陆两用轰炸机,而在此之前 YB-11 已经过 YO-44 和 YOA-5 两次设计更改,从未获得生产合同。XP3D-1 为上单翼布局,两具普惠 R-1830 发动机高置在机翼上方的支架上,与道格拉斯的民用海豚(Dolphin)水上飞机和海岸警卫队/海军的 RD 系列通用运输机有血缘关系。XP3D 尺寸比 XP3Y 略小,在爬升率、速度及航程等性能上也略差。1935 年 2 月 6 日 XP3D 首飞,比联合 XP3Y 提前了一个多月。
联合 XP3Y 具有异常干净的空气动力外形,伞式半悬臂机翼通过支柱与船形机身连接,另外机身两侧还各有一对支柱与机翼相连以增加强度。设计巧妙的可收放翼下浮筒在收回后就变成了翼尖,大大降低了阻力。机翼为传统铝合金结构,后翼梁前的表面施以金属蒙皮,之后为织物蒙皮,副翼为金属结构织物蒙皮,悬臂式平尾为金属蒙皮,升降舵、方向舵施以织物蒙皮,在所有控制翼面上都配备调整片。XP3Y 的自卫武器包括一挺安装在机鼻的 12.7 毫米M2HB勃朗宁机枪,由投弹手操纵,以及机翼支柱后方的两挺腰部机枪,口径为 12.7 毫米或 7.62 毫米。攻击武器包括悬挂在机翼外侧挂架上的 45~450 千克炸弹,通过转换器也可挂载标准航空鱼雷。机鼻投弹瞄准窗口外部有百叶窗式护门保护,内采用先进的诺顿(Norden)MK XV投 弹瞄准具。机身内部分成 5 个水密舱,舱与舱之间有水密门,提高了抗沉性。机组编制为投弹手/机鼻机枪手、正副飞行员、领航员、无线电员、随机机械师和两个腰部机枪手。为了保障在前进基地执行长时间任务,机舱内还具有卧铺、厨房和食物储存设施。XP3Y 和 XP3D 一样都被指定使用新型 825 马力普惠 XR-1830-58 双黄蜂(Twin Wasps)发动机,驱动汉密尔顿标准公司(Hamilton Standard)的变距 3 叶恒速螺旋桨。发动机安装在机翼上方全 NACA 整流外形且具备后缘调整片的发动机舱内。在两个发动机舱间的中央翼段内是容量 6,624 升的内部油箱。
联合于 1933 年末开始在水牛城工厂制造原型机并持续到 1935 年初。为避免因尼亚加拉河水上飞机起降场结冰而导致的任何延误,公司决定还是将 XP3Y 用铁路运至诺福克航空站(NAS Norfolk),利用那里的海军设施进行组装,地面及飞行测试。 XP3Y 在 1935 年 3 月初抵达诺福克,到 3 月中旬完成了必需的试飞前组装测试工作。3 月 21 日联合试飞员比尔.惠特利(Bill Wheatley)驾机首飞相当成功。工厂试飞在没有出现明显故障的情况下结束,3 月 28 日 XP3Y 被转交海军由军方在安娜科斯提亚试飞航空站进行初始试飞,期间遭遇故障,但没有一个造成试飞延误。4 月进行枪炮射击测试,5 月飞机返回诺福克进行粗暴水上起降测试,在 5 月 13 日的一次降落中飞机受损,但很快被修复继续试飞。
试飞过程中一直有报告说 XP3Y 存在方向稳定性和操控方面的问题,随即厂方进行了数项改动但成效不大。隐患在 5~6 月间进行的轰炸测试中暴露出来,较差的方向稳定性和过高的方向舵舵力影响了轰炸精度。经查是因为在此前增加了方向舵面积,但同时加大了舵力,于是再次修改方向舵。
7 月 XP3Y 回到诺福克继续水上测试。7 月 27 日在一次降落中严重损坏,幸好机身防水壁和水密门发挥了作用,阻止了飞机的下沉,XP3Y 得以被拖回航空站维修。在一次破纪录的从东海岸经由运河区的转场飞行后,XP3Y 的水上测试于 10 月完成。
海军测试部的最终报告中评价 XP3Y-1 投产是“可以接受”,但付上了以下几条改善飞行品质和运作能力的建议:
提供向后下方射击的机枪站
改进腰部机枪站并为机枪手提供视野更好的观察窗
增大载弹量
修改方向舵及其操纵系统以改善稳定性和方向控制
改进机鼻机枪站
无论如何,对 PBY 的未来意义重大的是测试部最终报告中关于性能的部分: 实测数据 性能要求 最大速度(公里/小时) 274.82 256 最小速度(公里/小时) 93.32 96.54 服役升限(米) 5669.28 4572 起飞时间(秒) 22 60 空重(千克) 5,700 5,918 1935 年 6 月,海军与联合签署了生产 60 架 P3Y-1 的合同,联合在圣迭戈(San diego)的新工厂开始为生产准备工装设备。生产型上采纳了测试部的建议,重新设计方向舵、延伸方向舵下的机身、在尾舱内增加一个向下射击的机枪站,在飞行时通过打开机腹舱门向后下方射击(迅速被称为“机腹机枪”),配备机鼻机枪转塔,对发动机进行更改以匹配生产型 R-1830-64。
XP3Y 返回圣迭戈工厂实施上述改进,完成后的飞机型号变为 XPBY-1,但保留了原先的航空局序列号(BuNo)9459。型号中增加的“B”表示该型机具备炸弹携载能力。公司飞行员比尔. 惠特利驾驶 XPBY-1 作了最后一次展示飞行,1936 年 5 月 21 日该机交付海军开始军方试飞。军方试飞结果令人满意,仅提出方向舵及其控制系统的小改动。实际上最初原型机试飞所发现的主要问题就是方向稳定性及控制问题,生产型引入的方向舵及控制系统的改进将上述问题降低到可接受的程度,但还没有彻底根除。最后还是海军工程师在 PBY 派生型 PBN、PB2B-2 及最终型号 PBY-6A 上通过完全重新设计垂尾和平尾翼面才得以彻底解决。

㈥ 水上飞机的资料

水上飞机
水机在军事上用于侦察,反潜和救援活动;在民用方面可用于运输,森林消防等。水机的主要优点是可在水域辽阔的河、湖、江、海水面上使用,安全性好,地面辅助设施较经济,飞机吨位不受限制;主要缺点是受船体形状限制不适于高速飞行,机身结构重量大,抗浪性要求高,维修不便和制造成本高。

㈦ 什么叫水上飞机航母

水上飞机母舰是早期用来携带水上飞机的大型水面舰船。属于早期的航母,她们大多是商船或货船改装的,很简陋。所以以后出现真正的航母后,为了与航母区分开来,就把她们叫做水上飞机母舰。

1912年,英国海军把一艘老巡洋舰改装它成了世界上第一艘水上飞机母舰。由于船上的飞机库空间十分有限,所以,英国人把机翼设计成可折叠的。可折叠机翼是一个非凡的进步。后来,英国海军征用了3艘在英吉利海峡营运的渡轮,并把它们改装成装载水上飞机的军舰。它们是"女皇号"、"恩加丹号"和"里维埃拉号"。

日本:、秋津州、若宫、日进、瑞穗、神威;

美国:兰利号,柯蒂斯级:柯蒂斯号、阿尔伯马尔、丹吉尔,柯里塔克级:克里塔克、派恩岛、诺顿湾、索尔兹伯里海峡,肯尼斯·怀汀级:肯尼斯·怀汀、哈姆林、圣乔治、坎伯兰湾,巴尼加特级:巴尼加特、比斯坎湾、卡斯柯、麦基诺、亨伯特、马塔戈达、阿布西肯、辛科提格、库斯湾、半月、Mobjack、牡蛎湾、洛卡威、圣保罗、乌尼马克、雅库塔特、巴拉塔里亚、白令海峡、城堡石、库克湾、科森、达克斯伯里湾、加德纳斯湾、弗洛伊兹湾、格林尼治湾、昂斯洛、逆戟鲸、利河伯、圣卡洛斯、舍利科夫、Suisin、廷巴、英勇。

德国:格林多、安德烈·胡歌·斯蒂勒斯级:安斯瓦尔德、桑塔·埃琳娜、奥斯瓦德,斯图加特级:鲁恩、威斯特法伦、施瓦本、奥斯马克、弗里斯兰,斯波伯,布萨德级:布萨德、法尔克,陈·克里斯级:陈·克里斯、凯泽·普鲁斯楚、伯纳德·冯、汉斯·罗尔斯霍文,卡尔·梅耶级:卡尔·梅耶、马克斯·斯汀斯凯、Imelmann、布尔克,汉斯·阿尔伯特·维德尔级:汉斯·阿尔伯特·维尔德、希霍托芬、赫尔曼·科尔、格里夫、木星号、土星号、天王星号、默克号。

㈧ 肖特“桑德兰”水上飞机的简介

进入30年代,形式多样的水上飞机在英国获得了充分的发展,为更新下一代反潜巡逻机,老牌的肖特飞机公司于1936年以着名的航行于大西洋航线的C级“帝国”水上旅客机为基础,重新设计了“桑德兰”水上飞机。这种以英国东北部一港口命名的多用途四发飞机成为大战中能与美国PBY飞机相媲美的同类机型,也是皇家空军的第一种单翼水上飞机和世界上第一种装备动力炮塔的水上巡逻机。
按皇家空军R2/33招标书试制的原型一号机试飞于1937年10月16日,而布里利托尔公司的“帕修斯”飞机却因失事坠落退出了竞争。
外形优雅匀称的全金属四发大型机“桑德兰”,有一个竖椭圆形横断面的粗机身。机舱分为上下两层甲板,设有驾驶室、休息室、工作间、卧铺、军官餐厅、厨房和厕所。这对于连续飞行十几小时的多人空勤组来说并不多余,机身底部为单断阶的艇底,与外翼下的一对浮筒组成完备的水面漂泊和滑行装置。在略为上反的梯形上单翼上装有四台“飞马”18型空冷活塞发动机。在机头,机身背部和机尾各设一座7.7毫米联装炮塔。“桑德兰”的攻潜武器还有112千克或225千克炸弹或深水炸弹,使用前从机身中沿导轨移至翼根下再投放。该机不设机轮起落架。

㈨ 水上飞机母舰在一战中的作用是什么

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英国海军改装了一大批水上飞机母舰,并且小试牛刀,将水上飞机母舰投入作战。1914年12月24日17点,由“恩加丹”号、“里维埃拉”号和“女皇”号水上飞机母舰组成的攻击部队,在2艘巡洋舰、10艘驱逐舰和10艘潜艇的护航下,从英国东部港口哈里奇出发,驶向德国北海沿岸的库克斯港。英国此次行动的作战目的有两个:第一,消灭齐柏林飞艇及其基地。齐柏林飞艇给英国造成很大的麻烦,它们轰炸英国本土、尾随英国舰队,对付它们最好的办法就是把它们消灭在基地内,不让它们起飞,而库克斯港的南面恰恰就是齐柏林飞艇的基地;第二,消灭附近威廉港内的一部分德国军舰。这次行动是一次破天荒的真正的海军航空兵作战,其攻击距离远远超过了任何陆基飞机的作战半径。

12月25日清晨,舰队到达预定海域,从7点钟开始,飞机陆续起飞。由于海上大雾弥漫,飞行员没有找到齐柏林飞艇艇库,所以只好飞向威廉港去攻击次要目标。飞机冒着高射炮炮火的攻击,把几颗炸弹投向一艘巡洋舰和一个水上飞机基地,由于炸弹的威力太小,未能对舰队造成损害,反而有几架飞机被地面炮火击中。这次行动虽然没有达到预期目的,但它却向世人展示了用以载机母舰为主的特混编队从空中攻击敌舰或地面目标的全新战法及发展的光明前景,给人们指出了一种全新的海战设想。负责制订袭击库克斯港作战计划的塞西尔·莱斯克兰奇少校在后来的报告中指出:“我认为,12月25日发生的事件是海军作战原则发生变化的明显证据。可以想象,如果我们的飞机携带的是鱼雷而不是小型炸弹,那么德国的军舰就有可能被击沉。”

虽然袭击库克斯港作战以失败告终,但水上飞机母舰在随后的达达尼尔海战中却有所收获。1915年8月12日,由英国海军“彭米克利”号水上飞机母舰携载的肖特184型水上飞机在飞行员埃蒙斯的驾驶下用一枚355毫米·‘白头”鱼雷攻击了一艘5000吨的土耳其供应船,鱼雷在该船主桅旁后面的部位爆炸了,这是第一次由飞机发射鱼雷攻击一艘水面舰船。4天之后,埃蒙斯又用鱼雷击沉一艘土耳其供应船,8月17日,由戴克中尉驾驶“彭米克利”号上的另一架肖特184型飞机在福尔斯湾用鱼雷击沉一艘大型拖船当然,这几次战果是多次鱼雷攻击中少有的成功例子。事实上,由于载有鱼雷的“肖特184”型水上飞机只能从水面起飞,而且要在理想条件下飞行,加上鱼雷的重量使飞机携带的燃料油受到限制,一次飞行不能超过 45 分钟,所以,实际攻击的成功率是相当低的。

㈩ 二战着名水上飞机

卡塔琳娜式水上飞机是二战时期重要的机型,也是有史以来产量最高的水上飞机,它的出现要追溯到1928年,当时美国海军提出了一种全金属上单翼布局的水上飞机招标项目,最后联合公司以最低价赢得了这一合同,不过这个合同直接催生出的飞机并不是卡塔琳娜。

涂成黑色的卡塔琳娜式水上飞机

在经过几轮的样机测试后,在1935年代号PBY-1的新式水上飞机被美军采购,这种飞机就是卡塔琳娜式的前身。军方对这种飞机很满意,空重5700千克,最大升限约5660米,最小时速93.32千米每小时,最大时速274.82千米,水上滑行起飞只需要22秒。武器上在机鼻的旋转炮塔内有一挺7.62毫米机枪,机身及机腹有3挺7.62毫米机枪,另外也可以换成12.7毫米机枪。弹舱内还能携带4枚147千克深水炸弹、4枚225千克炸弹,或者是4枚454千克炸弹加2枚646千克MK3型鱼雷的配置。

PBY-1可靠性很高,这些飞机一出厂就被驾驶员直接驾驶飞往基地服役,并且在1937年进行了一次从圣地亚哥往珍珠港的大洋飞行;之后更是花费27小时进行了一次5297千米的远距离转场飞行,在当时的技术条件下这是很值得称赞的。


带着美女晒太阳的机组成员

接下来的几年里,该机不断的小修小改。在1939年时,原本以为PBY-4就会是这种机型的绝唱,联合公司也已经着手打造下一代水上飞机,这个时候二战爆发,缺少装备的英国紧急从美国订购了一批飞机,这些飞机就是从PBY-4改进而来的PBY-5。英国人在得到这批飞机后,以加州海岸着名的旅游胜地卡塔琳娜命名,之后这个名字也被美国军队接受。

卡塔琳娜式主要的改动就是把自卫火力统一为12.78毫米口径机枪,无线电天线位置改到机翼上,动力装置换成2台普惠R-1830-82式发动机,最大飞行速度322千米每小时,最大航程3162千米。


卡塔琳娜式水上飞机

因为战争的需要,当时美国只有卡塔琳娜式水上飞机具备大规模量产的能力,不得不赶鸭子上架紧急投入生产,1940年美国海军也开始接收这种飞机,并且确定了卡塔琳娜这个名字。

1940~1941年是卡塔琳娜的高产期,不仅英国、美国,还有澳大利亚等国也迫切的需要这种大航程的水上飞机用于军事巡逻。法国原本也订购了30架,随着法国的陷落,这些运送到半路的飞机只好转头前往英国

阅读全文

与英国为什么要发展水上飞机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寄到英国的海关怎么申报单 浏览:997
印尼为什么食物热量高 浏览:908
芒果为什么比越南好 浏览:462
怎么分辨印度低种姓 浏览:661
伊朗三十万等于多少人民币 浏览:585
印度为什么出神剧 浏览:741
印度的女人为什么叫妈妈 浏览:46
美国的10码衣服等于中国的多少 浏览:211
中国现在的煤炭从哪里进口 浏览:621
越南盾换成人民币值多少 浏览:465
伊朗最贵的钻石多少钱 浏览:275
越南如何办理入境 浏览:949
印尼龙目岛属于哪里 浏览:915
美国的伊朗人怎么样 浏览:941
为什么意大利那么多古建筑 浏览:697
明日之后如何一发抽到中国湖榴弹 浏览:363
印尼一共有多少火山 浏览:973
越南共占多少岛 浏览:958
有申根签证怎么去英国 浏览:421
印尼渔业什么时候恢复正常 浏览: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