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英国资讯 > 英国那么多殖民地怎么来的

英国那么多殖民地怎么来的

发布时间:2022-09-24 07:01:02

⑴ 以英国为例,谈英国殖民帝国形成过程

英国殖民帝国形成过程:在英荷战争和七年战争中,打败最强劲的对手荷兰和法国,确立了海上霸权。1815年英国在拿破仑战争中的胜利,又进一步巩固了它在国际政治、军事强权地位,工业革命更让英国取得了无可争辩的经济强权。19世纪是大英帝国的全盛时期,1914年占有的殖民地比本土大111倍,是第一殖民大国,自称“日不落帝国”。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开始衰败。

(1)英国那么多殖民地怎么来的扩展阅读:

在漫长的中世纪和近代初期,英国一直是欧洲的一个主要国家,曾经历了多次的辉煌。但奇怪的是,英国的国运呈现出清晰的波浪型趋势,它在每一次辉煌之后总会跌入衰落的低谷,沦为二流国家。在大陆国家竭力争夺欧洲霸权(1618—1648年的“三十年战争”)的时候,英国正忙于内部的争斗,几乎被其他国家忽略不计,正如1640年威尼斯大使称,“在世界各国的眼中,英国只不过是一个毫不起眼的民族,因而无足轻重”。

⑵ 英国为什么那么多殖民地

简答的说是由于当时英国的航海技术处于世界领先地位。在伊丽莎白打败无敌舰队之后,世界航海霸主的宝座就已经从西班牙让位给了英国。而且欧洲的政策是“谁先发现、谁占有”

从自身原因讲源于政府强有力的支持,伊丽莎白就曾就作为股东参与海外劫掠。

从外部原因看,16、17世纪中,即葡萄牙、西班牙之后先后崛起了荷兰、英国、法国等世界性的航海大国。但由于西班牙和葡萄牙早期建立的殖民地由于自己的政策原因,使得殖民地与母国间的矛盾比较尖锐,所以这给了英国可乘之机。荷兰自称汲取先前的教训,放弃殖民地的占有权,而只是垄断贸易权,所以英国夺取荷兰的殖民地就相对容易。法国由于重心放在了欧洲大陆,所以对外殖民地扩张并没有向英国那样积极。东方的中国虽然航海技术也很领先,但保守的政策以及政府的怠慢也给了英国称霸世界的条件。
所以,英国扩张的殖民地遍布全球,并自称“日不落帝国”!

⑶ 英国为什么有那么多殖民地呢

主要就是靠海上舰队,通过征服海洋的力量贸易全世界,才打下那么多殖民地,号称日不落帝国

⑷ 英国为什么那么多殖民地 请问.

简答的说是由于当时英国的航海技术处于世界领先地位.在伊丽莎白打败无敌舰队之后,世界航海霸主的宝座就已经从西班牙让位给了英国.而且欧洲的政策是“谁先发现、谁占有”从自身原因讲源于政府强有力的支持,伊丽莎白就...

⑸ 英国为什么要到处殖民有了殖民就能发财吗

兄弟,你问这个问题那是因为你不明白殖民的这个原理。

你的意思是说殖民地也算是英国领土,英国是在赚自己的钱。

其实不是这样的,殖民者是不把殖民地的人民当作自己的国民的,就像小鬼子占领中国不把中国人当自己人对待一样,实行三光政策。
殖民地的任务就是:为殖民者提供廉价的原材料,因为殖民地的政权在殖民者手里,你必须亏本、甚至白送殖民者工业原料和各种资源,你不送人家拿枪突突你。这样英国的工业品几乎是在0成本的情况下生产出来的。
这就是刺刀下、亡国奴的生活,人家侵略这让你干啥你就要干啥。英国开发殖民地就是为了榨取财富、控制海上要道、榨取廉价的工业原料还有掠夺廉价劳动力。因为英国不可能拿自己本国公民做奴隶,所以就用殖民地的人做奴隶。
倾销商品只是为了将殖民地土着民众,也即是被征服的民族手里最后一点钱、最后一点隐藏的财富榨取出来。
呵呵,全是手写的

⑹ 英国为什么有那么多殖民地

想当年(约17世纪)英国首先(不是第一个)进行资产阶级革命
革命以后英国的阶级矛盾和社会性质发生了改变
生产力得到提升
从而开始了英国的殖民掠夺活动
因为当时整个世界还处于封建统治的大背景下
所以英国得到的好处颇多
殖民地有的是打的,有的是抢的,有的是买的(低价,高价了干脆就打)

现在殖民地不多了,当时香港不也是英国的殖民地嘛,这不,回归了。

⑺ 什么原因使英国使那么多国家沦为殖民地

率先完成工业革命,这是科技基础,新航路开辟,这是前提条件,对与财富的渴望是动力源泉,由于当时英国掌握了非常先进的科学技术和航海技术,于是大批的英国商队和军队前往世界各地,首先我们看一下他们去的地方,非洲和美洲都是停留在原始时代,如果反抗根本不是对手,更何况当时英国人并没有一开始就使用武力,而是用廉价的工业品和他们换取黄金、钻石,慢慢的蚕食,之后就进行殖民。
我举个例子,鸦片战争时,英军出动两艘军舰攻打镇海,当时镇海守军多少我记得不是很清楚,总之至少有几千人吧,而英军仅凭两艘军舰就轰开了城门,城内守军全军溃逃,只剩下八百青州兵(这个很有名,和曹操的青州兵不一样),英军登陆,和他们展开激烈巷战,最后全军覆没,而英军仅仅只有十几人受伤,连死的都没有,可见实力差距,中国当时的冷兵器算是比较厉害的,连中国都输了,更何况哪些处于原始社会的部落呢

⑻ 英国为什么有那么多殖民地

这不,回归了,有的是买的(低价,当时香港不也是英国的殖民地嘛,高价了干脆就打)
现在殖民地不多了,有的是抢的想当年(约17世纪)英国首先(不是第一个)进行资产阶级革命
革命以后英国的阶级矛盾和社会性质发生了改变
生产力得到提升
从而开始了英国的殖民掠夺活动
因为当时整个世界还处于封建统治的大背景下
所以英国得到的好处颇多
殖民地有的是打的

⑼ 英国为什么能成为殖民地最多的国家

作为老牌帝国主义,英国和西班牙在世界上都曾有过大量殖民地。不过,他们的结局却不太一样。就英国而言,英国的殖民地最多时曾是其本土面积的110倍,殖民地人口数是本土人口的8倍。到一战前夕,英国控制的势力范围达到全世界面积的1/4。二战以后,这些殖民地纷纷独立,目前,英国的“原殖民地”主要有三大类:王室领土、海外领地和英联邦国家。虽然独立者众多,但留在英联邦内的国家,许多都还赫赫有名。加拿大、澳大利亚、新西兰等。加拿大、澳大利亚、新西兰是英国的三大孝子,养育了大量的英国后裔。是英国最成功的殖民地。这三个国家与英国相对最具有类似性,人口组成类似,(加拿大有大量法国后裔,以英国后裔为主。)文化类似,社会制度类似,等等还有其它的众多类似。比如,都是沿海或岛屿国家,拥有便利的海运。英国,面积24 .42万平方公里,1995年人口5850万。人口密度为240人每平方公里。 2004年人均GDP 28350美圆,2004年人均GDP世界排名9。加拿大,面积997万平方公里,1995年人口2973万。人口密度为3人每平方公里。2004年人均GDP 23930美圆。2004年人均GDP世界排名18。澳大利亚,面积768 .2万平方公里,1995年人口1810万。人口密度为2 .3人每平方公里。2004年人均GDP 21650美圆。2004年人均GDP世界排名19。新西兰,面积27万平方公里,1995年人口364万。人口密度为13人每平方公里。2004年人均GDP 15870美圆。2004年人均GDP世界排名25。可以说,英国殖民地相当成功——即使它放弃殖民地也是因为投入和产出的利益计算而主动采取的措施,而不是逼迫放弃。

再看看西班牙。西班牙的殖民地主要是美洲殖民地(西属美洲),指从15世纪末到19世纪,西班牙在美洲拥有的殖民地的统称。从1492年哥伦布登陆美洲开始的三个世纪里,西班牙在美洲大陆和加勒比海地区就不断地进行着征服和殖民,先后占领了大部分加勒比海岛屿(西印度群岛)、墨西哥、南美大部、中美洲地区、北美西部太平洋沿岸(直达阿拉斯加)和北美中部内陆。在19世纪初期,西属美洲陆续爆发了独立运动,西班牙因此丢失了在美洲大陆的殖民地。1898年西班牙在美西战争中的失利,更使其丢失了加勒比海上的古巴和波多黎各等地,并最终结束了在美洲的殖民统治。那些由原西班牙殖民地转化而成的新国家基本上都继承了西班牙的语言和宗教,并成为了现在拉丁美洲的一部分(拉美还包括有巴西等原葡属地区)。可以说,英国和西班牙的殖民统治一个大获全胜,一个溃不成军,那么,都是殖民统治,为什么会有这天悬地隔的差距呢?这原因首先当然是英国采取“间接统治”的方式,设法令殖民地在政治上与经济上达到自立。在非洲和印度,英国仍保留了许多原有的土邦国(如印度的海得拉巴国、克什米尔国,非洲的布干达王国、巴苏陀王国、桑给巴尔苏丹国,中东及东南亚的一些酋长国和苏丹国)。在被划为英皇直辖殖民地的地区,也保留了原有的部落、乡村等行政机构(比较极端的例子是,英国征服德兰士瓦和奥兰治自由邦之后,保留了两国原来实行的种族隔离制度,以作为对两国原来的布尔人统治集团的让步),并任用当地人为次级地方官员。当地的语言和文化也得以保留和传授。与西班牙的统治方式相比,英国的统治方法无疑更加有利于长久保持对殖民地的控制,并使其在独立之后仍愿意与英国保持政治和经济上的联系。而西班采取的则是直接统治的方式,尽力将殖民地在政治和经济上与宗主国结为一体,大力灌输宗主国的文化与生活方式,以便同化尽可能多的非洲人,或者至少也要使被统治民族对统治民族紧密产生密切的认同感。当地的社会制度和风俗习惯几乎得不到保存,当地语言在教育系统中很少应用。这些政策的主要目的就是要使殖民地国家的受教育阶层(通常是当地的上等富有阶层)感到自己的命运与宗主国休戚相关,并摈弃土着生活方式。这种做法导致殖民地人民出现分化,独立后往往不能保持政治上的稳定。

当然,二者殖民地所以有这样的不同结果,更重要的原因还在于:英国对殖民地的经济政策是决策的自主性和交易的自愿性的完全市场经济政策;而西班牙对其统治的殖民地则是采取政府指导下的所谓重商主义经济政策——换言之:英国殖民政策是完全市场经济,而西班牙则是有计划的市场经济。后者与前者的不同在于:一是政府对经济生活的强力干预和全面控制,二是把尽量多地积累货币财富作为国家目标。

我们可以看到:英国对殖民地的经济是放手让商人去操作,政府极少插手,经营方式也是公司制——譬如东印度公司。这里的决定性因素,是自由市场经济制度的确立。早在1215年的《大宪章》中,英国已经开始对国王的征税权作出限制。1688年“光荣革命”以后,国王的垄断特权被国会立法所终止,作为市场经济基础的私有产权制度得以确立,英国政府逐渐减弱了对经济的控制和干预。经济学之父亚当·斯密1776年出版《国富论》,可以说是对重商主义最后的致命一击。《国富论》弘扬“看不见的手”(即市场)在资源有效配置中的作用,同时指出: “一个国家的经济只有在最自由和宽松的状态下才能得到最好的发展,一切国家干预都有可能对经济造成破坏。” 由斯密《国富论》开创的古典经济学理论正是改变了整个世界的18世纪产业革命的先声。因此,历史学家阿诺德·汤因比的叔父、老阿诺德·汤因比在1884年出版的《产业革命》一书中就已指出,产业革命的实质,既不是发生在煤炭、钢铁、纺织工业中引人注目的变革,也不是蒸气机的发展,而是“用竞争取代了先前主宰着财富的生产和分配的中世纪规则”。

反观西班牙,16世纪初,它凭借从事航海活动的先发优势和拥有欧洲最强大的陆军和海军,一度成为海上霸主和欧洲最大的殖民国家,并且在查理第五的统治下建立了横跨欧洲大陆的哈布斯堡王朝。但是重商主义政策并没有给西班牙带来持久的经济繁荣和海上霸权。这是因为:第一,虽然西班牙政府在殖民活动中攫取了大量财富(据历史记载,1503~1660年间西班牙从美洲殖民地取得的财富多达白银18600吨和黄金200吨)。然而这些财富并没有被投入生产活动,相反,为了维持欧洲最庞大的军事力量,财政却经常处于入不敷出的状态。从1575年到1647年,西班牙皇室六次宣布破产(诺斯和托马斯:《西方世界的兴起》)。第二,大量贵金属的流入一方面造成了物价飞涨,民生凋敝,另一方面助长了穷奢极欲的社会风气和好逸恶劳的懒惰习气,而农业生产一直停滞不前,制造业也没有能够发展起来。第三,政府对经济活动的广泛干预,造成了普遍的寻租条件。由于“看得见的脚踩住了看不见的手”,“重商主义时代乃是一种腐败的寻租社会”(布坎南等编:《关于寻租社会的理论》)。这样,西班牙经济在16世纪后期“马尔萨斯灾祸”再次袭来和经济衰退重现时一蹶不振。1588年“无敌舰队”大败于英国海军,更标志着西班牙海上霸权的丧失。1596年菲利普二世去世以后,西班牙沦落为二流国家。它重新走上发展的道路,已是1975年独裁者弗朗哥去世以后的事情。14~18世纪的法国历史,也向我们讲述了相同的故事。

英国和西班牙殖民地不同结果的历史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历史教训,那就是:一些所谓“政府主导型的市场经济”以及它们所实行的“出口导向”政策,是无法长久的,这种体制和政策安排在发展初期是有效的,但是到了更高的发展阶段上,就必须及时进行制度改革和政策调整,减少政府干预,实行进一步市场化,否则会引来种种恶果。

阅读全文

与英国那么多殖民地怎么来的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中国什么省最有钱 浏览:962
印度有多少红茶 浏览:207
中国做了哪些努力来抗击新冠肺炎疫情 浏览:103
印度香蕉怎么煮最好吃 浏览:477
印尼花梨木多少钱 浏览:672
意大利语有了一点点基础该怎么学 浏览:941
英国禁用什么塑料 浏览:938
印度为什么屠宰牛 浏览:654
援伊朗医生有多少报酬 浏览:383
印度饼名字怎么样 浏览:478
在越南住一个胶囊酒店多少钱 浏览:459
印度的刘怎么写 浏览:800
越南缺哪些中国产品 浏览:845
意大利空耳什么意思 浏览:719
为什么伊朗有丝绸 浏览:22
伊朗的祖先是哪个国家 浏览:440
英国mi6是多少码 浏览:88
上海直飞越南多少时间 浏览:926
中国现在多少人口2019 浏览:523
为什么中国人比印度人团结 浏览: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