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英国资讯 > 英国小学生在学校做什么

英国小学生在学校做什么

发布时间:2022-09-24 07:25:52

㈠ 英国私校小学教育,看重的到底是什么

每一个国家都有不同的教育方式,在英国的教育模式也是不太一样的。不过英语国的教育水平还是不错的,毕竟是早期的发达国家,对教育的投入也很多。英国私校小学教育对于学生的品质培养到底是看重哪些方面呢?

㈡ 英国小学生的作业是什么样子的呢

英国学校的作业与国内学校的作业在形式和目的上大有不同,英国学校更强调通过家庭作业培养孩子的发散性思维和做调研的能力,不同于国内学校更多的是通过大量的练习和重复工作让孩子们背熟、做熟一些公式和题目,却并不让孩子了解为什么和怎么会这些流程思维的东西。

在英国访校期间曾见过英国小朋友的家庭作业本,他们的作业本不像国内的田字格本或者数学习题,满满一本密密麻麻的试卷,而是更像一本图画册,里面有各种各样的材料和彩笔涂画的标记,还有剪报、拼贴画等等来作为辅助材料佐证孩子的想法。

例如同样一个问题:爱德华六世是一个好国王吗?我们国内的孩子可能更多的会去说他是一个好国王,因为他做出过种种的功绩。但我们英国教育体制下的小朋友就会找各种各样的材料作为证据,甚至会找到有关他的私生活以及他对于财富、对于身边人的态度,而不是仅仅局限在好与坏之间,列举国王好的地方在哪里,不好的地方在哪里。

长期在一个发散性思维和开阔视野的教育方式下成长的孩子思维能力也会更深一些,遇到问题也会更多维度的去思考,而不是只是一根筋地钻牛角尖。

㈢ 英国小学生在校情况

教育对一个国家的繁荣与富强起着重要作用,当今世界各国间的经济激烈竞争也在教育方面得以体现。如何提高国民教育水平、不断改进教育体制弊端成了社会各界日益关注的问题。
投入与产出不成比例

某个班级有28名学生,女生与男生的比例为4∶3,那么该班级女生人数是多少?酸奶酪、肥皂、食用油三种物品中,哪一种是使用了细菌才生产出来的?上述2个问题,无论用何种语言来提问似乎都十分简单。然而,实际情况却并非如此。当今世界近50万小学生被问及类似问题时,不同国家小学生的表现竟大相径庭,有些答得很好,有些则相当糟糕。上述问题的考试是由一家名为“第三国际数学与科学研究”(TIMSS)的国际教育研究机构进行的。在该机构第一阶段的考试中,共有41个国家的学生参加了考试活动。新加坡在活动中夺得了榜首地位,该国学生平均考试分数是位于垫底地位的南非学生平均考试分数的2倍。东亚地区的一些国家远远胜于很早就推广教育普及制的美国、英国等西方国家。美国在自然科学、数学项目分别位列17位、28位,英国在数学项目上仅列第25位。而东亚地区最发达的4个国家及地区占据了数学项目的前4名位置。

像捷克、斯洛文尼亚和保加利亚等国,尽管政府在教育方面投资低于西方的一些富国,但是这些国家学生的考试成绩完全胜过那些富国的孩子。自然科学、数学项目的前15国家中,东欧国家占据了6个席位。这样看来,一个国家对教育投资的多少与该国学生受到更好教育之间存在的关系,在很大程度上与我们所想象的还存在一定的差距。比如,美国学生享受到的教育投资费用比韩国学生多出了2倍,可是在考试中韩国学生却轻而易举地击败了美国学生。

类似于TIMSS机构组织的此类国际教育水平比较活动,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既引起了学术界愈来愈大的热情,也招致了越来越多的批评声。特别是各国教师对此类活动几乎完全采取敌视的态度,大多数国家的政府虽采取超脱的、不参与争论的态度,可是心里却有说不出的担心:怕本国的孩子在考试中因成绩不佳而丢人现眼,甚至会招来政治对手的强烈攻击。因为预测结果的差劲表现要么会使对手谴责现政府在教育政策方面的无能,要么会使对手抓住把柄攻击现政府在教育事业上乱花纳税人的钱。

现在,这些态度正在发生转变,至少在政客中是这样的。在过去10年间,各国政府已经逐步倾向于更多地了解、掌握本国教育水平与它国比较的结果,并希望从比较中获取一些经验教训。这种转变和期望已经超过了过去那种担心出丑的心理。与以前相比,越来越多的国家开始乐于参加TIMSS的考试活动,同时各国主要教育专家和新闻媒体对考试结果及从中获得的研究成果也较以往投以更多的关注。

政府忙于“补课”

综观那些在考试活动中表现出色的国家,它们无不采用全国统一的课程设置及入学考试标准。因此,在此次考试中成绩居后的一些发达国家也逐渐认识到了本国教育体系中存在的某些不足。特别是政治家们纷纷发出话来,表达对本国教育体系改革的愿望。法国总统希拉克在接受电视采访时曾提到,法国教育部因担心法国成年人的差劲表现而决定退出一项针对此类考试的国际研究项目是相当丢人的。英国政府则要求本国教育与就业部门开展一项研究工作,对英国的一些主要经济竞争国如法国、美国、新加坡、德国等国的工人素质状况与英国工人的状况进行比较分析研究。德国政府对此次TIMSS考试中德国小学生处于中间位置的表现也十分不满。德国小学生只是在数学方面略好于英国小学生,而在自然科学知识方面则落后于英国、俄罗斯和美国。为此,德国一家电视台专门制作了一则名为“德国教育危机”的特别报道,该国的一批有识人士纷纷指责政府长期忽略学校教育质量及教学标准下降等问题。

情况还远不止此。由全球29个国家组成的“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也相继发表了有关各国教育方面一系列年度报告。经合组织收集了各国政府如何花费总共1万亿美元的教育预算费用的具体数据及每个国家人口达到一定教育水平的比例。该项新研究还将进一步深入下去,将研究范围扩展到对各国小学、中学、大学具体运作的比较,并分析政策制定者在运作中所扮的角色等。

在某些国家,教育水平的国际比较已经成为推动该国教育体制改革的催化剂。在20世纪80年代的考试中,瑞典小学生在数学方面的糟糕表现曾引起瑞典国民的震惊,由此在瑞典国内掀起了一股呼吁教育改革的热潮,政府特地建立了一套全新的方案,对在职的教师进行全面的岗位培训。最近一次的TIMSS考试结果表明,瑞典政府的这一措施收效明显,此次瑞典小学生的考试成绩已在平均水平之上。

尽管日本的孩子们在历次TIMSS考试中都有良好表明,尤其是在数学课目中更是屡拿高分,但是,他们在某些方面仍存在不足,比如分析数据得出结论方面就比进行简单的四则运算差许多。目前,日本政府已经着手改革小学统一的教学课程。在早期的一些考试中,研究人员发现保加利亚的小学生在数学、自然科学方面表现较为出色,可是在文学阅读方面就明显落后,因此保加利亚政府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多花些时间指导小学生提高阅读能力。

教育推动经济发展如果暂且不考虑那些考试结果对政府决策的影响力,那么还有哪些因素会促使各国政府自觉参与国际教育水平比较研究呢?目前,至少存在两大刺激因素。第一是经济发展的动力因素。众所周知,教育已经成为国家、个人“发家致富”的决定性因素。新加坡、韩国等新兴工业国家的经济为什么能够在短短数年内就获得突飞猛进的发展呢?其主要原因在于:这些国家的政府能够狠下决心、积极努力,成功地提高了本国整体教育水平。这一点已经为全球普遍认可。第二个因素则是资金的使用价值。现在,世界各国政府都已经醒悟到教育水平的提高对国家整个经济发展的重要意义,在政府公共开支方面对教育的投资也不像以前那样抠门。经合组织国家已经将国民收入的6%用于教育事业。然而,政府在增加教育投资的同时也受到了一定的压力,因为至今没有任何精确的仪器可以检验出教育水平得到了多大的提高,投入教育事业的资金是否都用到了刀刃上、发挥了最大的利用效率。究竟该拿出什么证据才能说服公众、消除压力呢?于是,各国政府自然而然地想到教育水平的国际间比较,以此作为衡量标准。因此,各国政府对这种考试活动的参与热情与日俱增。

那么,这种考试比较真的就这么管用吗?它并没有提出一整套保证教育成功的方案,比如在学校硬件上该投入多少资金才是恰当的、学校该如何管理、每门课程该如何教授等。不管怎么样,考试活动已经证明了其积极效应,目前已被普遍接受的一种观点认为“学习的机会”是通向教育成功的关键之路,即孩子们在学习上花费的时间越多,他们的学习成绩就会越好。然而,现在有许多事实证明上述看似千真万确的观点实际上存在着偏差。亚合组织进行的一项有关学校教学时间支配情况的调查结果表明:在某项课程上所花的时间与该学生这门功课上取得的成绩之间似乎没有太大的关联性。奥地利的小学生确实在数学和自然科学知识方面花费了大量时间,其考试成绩也十分高;但是,新西兰的孩子在这两门课程上花了同样的时间,可考试成绩却比那些很少将功夫用在这两门课程上的挪威孩子好不了多少。

国情不同结果不一

对于上述令人费解的现象,谁也解释不清楚。来自教师工会组织方面的意见认为,造成教育水平无法达到预期目标的主要原因是教育部门缺乏资金。然而,实际上政府对教育事业投入不算多的韩国及捷克在TIMSS考试排行榜上名列前茅,教育投资较大的美国、丹麦的排名却并不理想。显而易见,造成某些国家教育水平高,而另一些国家教育水平低的内在原因不仅仅是经费问题。韩国、捷克的例子足以说明在教育上大把花钱并不是提高本国教育水平的首要条件。

此外,教育界一直认为班级人数越少学生成绩就越好的信条,现在经研究证明并非灵验。综合其它一些教育方面的研究结果,TIMSS发现在法国、美国、英国等推行“小班化”教育模式(即班级人数一般控制在20名以内)的国家,其学生成绩远远不如东亚国家“大班化”教育模式(即班级人数在40名左右)培养下的学生。当然,各个国家自身的社会因素不同。然而,有一点是肯定的,那就是通过国际间教育水平的比较研究,完全可以否定“大班必然导致学生成绩差”的论点。

有人对考试结果持怀疑态度的一个原因在于考试将东亚国家教育的成功归功于这些国家的文化因素。在亚洲,其家庭的权威及浓厚的社会价值观都促使孩子努力学习,易于接受老师的教诲。但持客观观点的人认为将东亚教育模式重搬硬套到西方国家未必适用。TIMSS有关文化因素的作用显然是夸大了。如果真的是“文化”因素使美国的孩子在数学课程落后了,那么为什么这些孩子在自然科学课程却表现得出色呢?还有,英国学生自然科学课程成绩比日本、韩国差不了多少,如果是文化在“捣鬼”,那么为什么英国学生自然科学成绩优秀、数学成绩糟糕,而法国却刚好相反呢?最简单、最通俗的解释就是:英国学校自然科学教得好,数学教得差;法国学校的数学课比自然科学课出色;东亚国家学校则两门课都教得很好。

尽管教育水平国际比较研究成果是否冲击传统教育观念的讨论尚无定论,但是这种对比研究毕竟具有一些建设性成果。虽目前得出的结论也仅仅是尝试性的,可至少有些答案已经浮出水面。

共性经验值得借鉴

为获得研究的第一手资料,TIMSS的研究人员曾在多个考试国与参加考试的小学生同堂听课,参加考试。尽管一些研究数据仍在分析之中而无法得出结论,但是最终的结论会指明哪种教育方式可能会取得最大的成功。同时,另一些研究人员则对那些考试成绩优秀的国家在教学方式上有何共性特征开展了研究。英国国家经济与社会研究所的朱丽叶?威特伯恩研究了日本和瑞士两个国家在数学课程传授方面的异同之处。虽然日本和瑞士在教学方式上存在着诸多不同,但是这两个国家小学生的数学成绩却都一直名列前茅。威特伯恩女士在研究过程中发现,这两个国家尽管在教学方法上存在差异,可有一些因素却是十分相似。

一是在数学四则运算等的基础知识方面花费了大量教学时间。

二是在教小学生进行笔算前,先教会他们心算的方法,计算器一般是禁止使用的。

三、标准化的教材在公开发行前,一般需经过大范围的试用并得到检验认可。

四、全面推广一种名为“全班面对面交流”的教学方式。即老师授课后马上向学生提问,让孩子们依次回答以确保他们上课认真听讲,并理解上课的内容。而英国、美国的学校则喜欢把学生分成几个小组进行学习,老师则在几个小组之间来回奔跑了解学生到底学会了多少,这种方式正遭到越来越多的谴责。威特伯恩女士指出,在日本和瑞士的学校,分小组学习的方法仅在艺术、手工课时才采用。

五、尽最大努力确保每位学生跟上学习进度。如果有学生落伍了,那就采取加班补习、辅导的方法,保证他与其他同学一同进步。

当然,学习之路不可能是“单行道”。在一些西方国家的学校忙于模仿日本学校教学模式之时,日本的中小学及大学都受到了来自日本国内用人单位的巨大压力。雇主认为:与西方国家相比,日本教育体制培养出来的员工在创造力、个性化方面比西方国家的员工逊色许多。同时,正当美国、英国的政治家大声疾呼要求英美学校仿效东方国家的学校教学管理模式、给学生们布置更多的家庭作业之时,韩国政府却要求学校每周有几天不给学生布置家庭作业,让这些孩子像西方国家的孩子一样可以有更多的时间与家人共享天伦之乐。其实,在教育上各种体制间都有值得相互借鉴、学习的方面。

㈣ 英国早上学生每个周一做什么呢a晨练 。B,升旗。C,集会。

你指的是什么学生?小学生、中学生、还是大学生?小学生每周一,在操场集合,和爸妈say goodbye,排队进教室,老师在教室里点名核对学生到校情况,然后一般校长会在礼堂集合全校学生开个早会,他们叫assembly。之后就开始上课,然后午餐,下午上课,然后下午三点左右放学。我只知道小朋友的。中学我暂时不知道,等两年后,我们家大女儿上了中学我就能回答你了,嘻嘻。

㈤ 外国孩子的校园生活是怎样的

每到星期天,只要天气良好,摄政公园里总有不少学生在老师的带领下,或是参观动物园,或是在草地上做游戏,或是在洒满阳光的草地上踢足球,他们来回奔跑,满身泥巴,笑声不断。 即使上课,英国学生也像做游戏,他们每天的课时并不多,中学生四节,小学生更少,考试不用百分制。学校认为,学生最重要的是体能培养和素质教育,不提倡学生死读课本,老师也很少布置作业。学校和社会上办有各种学生俱乐部,如足球、网球、棋艺、旅行等俱乐部,一般都是跨班级和跨学校的,学校鼓励学生参加俱乐部的活动。这些踢足球的学生都是足球俱乐部的成员,他们来自不同的学校。在这里他们可以认识更多的朋友,扩展视野,锻炼社交能力。 与中国相比,英国的教育看起来的确有些"散漫",课堂教学不但漫不经心,而且常常"吵吵嚷嚷",一到课余时间就更不得了,由学校组织的、社会组织的。学生自发组织的各种协会、俱乐部几乎是铺天盖地而来,在中国的老师和家长看来,这岂不是纵容学生不学无术吗?但英国从上到下各阶层都认为,他们"玩"也是在学习嘛,在学习社交和各类技能。学校对孩子最重视的是体能和素质。特别是小学生,不仅要学习书本知识,还要有良好体质,将来才谈得上接受进一步的教育。事实上,这些踢足球和做游戏的学生,个个身体健康,生龙活虎,几乎没有戴眼镜的(想想看,我们身边带眼镜的有多少)。 在爱丁堡有一座地心博物馆,是英国学生素质培训基地的一部分,是专门为中小学生修建的一个素质和科普教育中心,建成时英国女王亲自剪彩。参观地心博物馆时,小学生需有老师或家长陪同,中学生则不必。乘电梯一直下降到地底,分别进入一个个别开生面的展览厅,"移动的大陆"、"天气观测"、"测试地震"、"宇宙形成"等,每一个展览厅都是用高科技手段建成的,十分逼真,非常生动。例如时空隧道,乘电梯从"现在"不断下降到'过去",电梯上的电子钟依次出现不断倒退的时间,而电梯四周则可以清楚地看到不同时代的名人、图景、情景和动物。参观者还可以通过巨型的穹形银幕、逼真的视听效果和各种电脑屏幕,看到英国是如何形成的,认识远古生物和昆虫世界的奥秘等,形声色等情景极为逼真。地心博物馆开放以来,已有十多万英国中小学生前来参观,他们在这种生动和直观的环境中获得的知识,并不亚于课堂上获得的书本知识。 既要学习当父母 还要学会面对死亡 英国学生课堂上学的东西也可以说是五花八门,毫不夸张地说,只要是人生中必须经历的重大事情,几乎都会先在课堂上学一遍。比如说当父母,应该是每个人的必修课,而且是一生中最大的一项工程,于是英国政府把如何当父母正式列入学校的课程,课程内容包括如何应付婚姻冲突,如何适当地"惩罚"孩子等。之所以要设置这门课程,目的是让孩子在真正结婚做父母前,多一些实践活动。上课时,学生们要扮演母亲或父亲,还要考虑孩子的花费以及各种生活技能。政府发布的一份报告称,教师要用自己在家庭生活中的经验,作为课堂教学的例子:"适当地提示自己的生活秘密,对教师来说,可以使课程更丰富更生动,学生们可以积极地参与教学活动,并对有机会扮演父母的角色感到高兴。他们会用不同于平常的方式看教师,与教师建立一种新的关系,那就是他们首先是父母,其次才是教师。" 除了学习当父母,英国学生甚至还要学习如何面对死亡,这门课程的内容包括:在死亡、父母分居或离婚等问题上为孩子们提供辅导;带一位殡葬行业从业人员或护土走进课堂来谈论人死的时候会发生什么事情,并且让学生轮流通过角色替换的方式模拟一旦遇到如父母车祸身亡等情形时的应对方式。英国教育部门认为,开设这门课程的目的绝不是为了吓唬孩子们,而是帮助他们体验遭遇损失和生活方式发生突变时的复杂心情,并学会"在各种非常情况下把握住情绪的控制力度",增强其心理承受能力。 男生学习出大生差 打算实施男女分班 去年GCSE(英国中学会考)成绩中,53.2%应试的女学生拿了A到C的好成绩,但是男生的表现就逊色多了,只有42.6%拿到了A到C的成绩,而男女学生在写作技巧上的差异最大,只有47%的男生达到了应有的写作能力,而62%的女学生已经达到她们该有的水准。英国教育部门认为,要缩小男女学生之间的差距,在文学与算术课程时数安排上应有所不同,同时,男女学生分班上课也是一个行之有效的办法,有越来越多的证据显示,男女分班有助于同时提高男女学生的成绩。以艾萨克斯的一所综合中学为例,这所学校在1994年就实施了男女分班教学,而在一般中学生认为最难的"英文"科目上,在1996到1999年间,男生在GCSE中拿A至C的比例增加了26%,女学生也增加了22%,支持男女分班者表示,男生在整班都是男生的状况下比较容易专心,如果班上有女生,男生们在上课时就会玩过头。

㈥ 英国的小学生都学习什么课程呢

英国小学课程结构由核心课程、基础课程、宗教课程三部分构成,具体如下:

1、核心课程:英语、数学、科学。

2、基础课程:历史、地理、技术、音乐、美术、体育。

3、宗教课程。

(6)英国小学生在学校做什么扩展阅读

1、实行普通教育阶段的全国统一课程计划。在此以前英国的小学课程的设置,全国没有统一规定,而是由地方教育当局和学校自行确定。因此,各地各校的课程设置似八仙过海。课程的选择自由度较大,导致学生所学课程的不平衡及教学质量的不平衡。实行全国性课程计划,小学统一开设英语、数学、科学3门核心课程,及历史、地理、技术、音乐、美术、体育6门基础课程,保证了课程的基础性、基本性、平衡性、宽广性及教学质量的整体水平。

2、把宗教课列为小学的必修课。通过宗教课,不仅向学生灌输有关的价值观念和道德信仰,而且使学生获得有关良好行为的知识和习惯。学校道德教育主要是通过宗教课实施,这也是英国学校教育的一大传统,和英国的卧情不无相关。英国是个多宗教的国家。除了基督教、天主教外,还有随着移民大量涌入而带来的伊斯兰教、印度教、犹太教、佛教等。

3、适应时代发展要求,更加重视实施技术教育。“科学”是小学生必修的3门核心课程之一, “技术”是6门基础课程之一,学生要投入相当一部分时间学习。把科学课程与语文、数学课程并列,技术与历吏、地理等课程并列,提到同等位置,在小学教育中注入科学技术教育的内容。这是英国为适应以科技为主题的当今时代的发展、增加国力和竞争力而做出的一项重要改革措施。

㈦ 我是小学生,要去英国了,谁有去英国的亲身感受,英国小学的课堂是什么样,同学是否友善,生活如何希望解答

英国的小学教育分为公立和私立两种。孩子们不需要买教材,也没有练习本,甚至连文具都不需要带,每天轻轻松松地上学去。连水壶都是学校提供,由校工每天清洗并准备好开水给每个孩子。在学校里师生配比有明确的规定要求。
英国的小学通常是早上8点40分上学,下午3点15分放学。孩子们可以有充分的睡眠和玩耍时间。不过,最令人受冲击的,还是英国教育对某些方面不同寻常的重视。比如非常重视体育,孩子的答案从来没有错误,一个老师可能只带几个孩子,孩子上课的内容可能只是玩玩游戏等。

㈧ 中国小学生和英国小学生的学校生活的区别

在英国,小学每天都要进行一次Assembly(集会),通常是九点开始,时长半个小时。全校学生会集中在礼堂里,由校长或教师用各种形式对学生进行品德、历史等各个方面的教育。也是一种爱国教育。

在英国的学校,能见到最多的东西就是书,课桌上,教室四周,走廊里,凡是你能到达的地方,书都随处可及。每个小学班级都有一个微型图书馆。中国部分学校每个班级也有这样的小型图书馆,除了线下,中国还有松鼠送书这样的线上闲置书赠送平台。

与国内不同,英国的小学老师都是通才,一个老师需要教授所有学科,包括英语,数学,法语,科学、音乐、美术等。

英国的小学分为Year1至Year6六个年级,相当于我们的一至六年级,此外还接收4到5岁的幼儿,进入Reception,相当于我们的幼儿园学前班。我一直在想,为什么他们要把幼儿教育和小学放在一起,而在我国则是各自独立的。

在英国,老师用于教学活动的教学材料都是一些简单的单词或图画卡片。老师上课时通过将卡片进行有机组合,运用到不同的活动之中,制造新的刺激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他们的课件制作极其简朴,老师更多的是采用现场书写的方式与学生进行互动

如果您的孩子想在中国进行英式小学教育,未来有初高中留学计划或者希望进行国际学校课程衔接的话,可以与我取得联系。

㈨ 英国小学生都学些什么课和我们国内的有区别吗

英国小学生的课程除了必要的科目之外,也非常注重兴趣的培养,而且,英国也非常看重艺术这一方面。但是我们国内从小学开始就是大量的补课,各种学习资料占据了全部的生活,所以英国小学生和我国小学生的学习有很大的区别。

并且,英国的休息的时间非常的多,因为不能压抑小孩的天性,所以对于小学生来说,他们的课程非常轻松,保证了一定程度充足的睡眠。所以总体来说,英国的学生发展和中国的学生发展是非常不一样的,两者没有任何相同的地方。但是,都是为了孩子能够更好的学习,也是为了孩子能有更好的发展,因此,共同努力。

㈩ 用英语写出英国小学生在学校干什么并翻译

阅读全文

与英国小学生在学校做什么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中国男篮对希腊徐杰得多少分 浏览:437
越南打表多少钱 浏览:332
电脑版越南服怎么改模组 浏览:264
中国什么省最有钱 浏览:962
印度有多少红茶 浏览:207
中国做了哪些努力来抗击新冠肺炎疫情 浏览:103
印度香蕉怎么煮最好吃 浏览:477
印尼花梨木多少钱 浏览:672
意大利语有了一点点基础该怎么学 浏览:941
英国禁用什么塑料 浏览:938
印度为什么屠宰牛 浏览:654
援伊朗医生有多少报酬 浏览:383
印度饼名字怎么样 浏览:478
在越南住一个胶囊酒店多少钱 浏览:459
印度的刘怎么写 浏览:800
越南缺哪些中国产品 浏览:845
意大利空耳什么意思 浏览:719
为什么伊朗有丝绸 浏览:22
伊朗的祖先是哪个国家 浏览:440
英国mi6是多少码 浏览: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