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英法为什么推行绥靖政策
一、对英法绥靖政策的理解
1 绥靖政策含义:绥靖政策(policy of appeasement),也称姑息政策。一种对侵略不加抵制,姑息纵容,退让屈服,以牺牲别国为代价,同侵略者勾结和妥协的政策。
2 出现原因:A、英法受经济危机打击严重
B、英军重整军备不力,政府软弱怕战,推行绥靖外交政策
C、法国政局不稳、内部斗争激烈
D、英法抱侥幸心理,企图以牺牲弱小国家利益来保全自身,并企图祸水东 引,
十月革命后,国际关系中开始了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两种社会制度的对立 和斗争。英法等西方国家为阻止苏联的影响,把德国当作反布尔什维主义 的屏障。当德国建立法西斯政权,进而撕毁《凡尔赛和约》对外扩张时, 英法竭力把这股祸水引向东方。
E、绥靖政策的推行,同当时西方普遍流行的社会思潮也有很大关 系。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残酷景象给欧美各国留下惨痛的记忆, 因此,战后和平主义思想、厌战畏战情绪相当盛行
3表现:A、纵容意大利侵入埃塞俄比亚
B、对德、意武装干涉西班牙采取“不干涉”政策
C、慕尼黑协定的签署将绥靖政策推向顶峰
D、二战全面爆发以后,英法对德采取宣而不战的“奇怪战争”表明并未完全放弃 绥靖政策
4后果: 最大后果:加速了二战的全面爆发,可谓二战爆发的催化剂。
直接后果:
(1)弱小国家和民族的利益被出卖,从而助长法西斯侵略气焰
(2)严重削弱了反法西斯力量,给世界带来更大灾难
(3)西方大国的“自保政策”最终也损害了自身利益,以至于自食其果
(4)使中欧国家对英法缺乏信任,有的投入了法西斯的怀抱
(5)提高了希特勒的声望
(6)加剧了苏联对英法的不信任,使其转向德国,签订互不侵犯条约, 使希特勒有恃无恐,加速了二战的爆发
5反思 :a经济是一个国家的生命,经济决定政治;衰败的经济无疑是英国推行绥靖政策的 历史动因之一。
b反战求和”的社会思潮正是英法统治阶级推行绥靖主义的温床,更是英国推行绥 靖政策的幌子!历史证明,“绥靖政策”不仅没有避免二战的爆发,反而助长了法 西斯侵略气焰,使英法乃至世界人民深受灾难。时至今日,“绥靖政策”对当今国 际政治外交尤其是我国仍有深刻启示 “避战”未必能换来“和平”。不思战,不备 战,只能醉身于战争的温床。
Ⅱ 二战前为什么英法会奉行绥靖政策
首先,英法在其实力日益衰退的情况下,为维护霸权地位所采取的策略。英国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遭受严重损失,战后经济恢复非常缓慢。二三十年代,英国历届政府都把主要精力放在解决经济问题上,把重整军备看作是恢复经济的障碍,企图以没有实力为后盾的外交政策,达到保住霸主地位的目的。法国由于和德国毗邻,第一次世界大战后一度保持军备和对德国实行强硬政策。但法国的经济一直处于衰退之中。相对稳定时期发展有限,30年代的经济危机持续时间又特别长,经济形势十分严峻。同时法国的政局也不稳定,内阁更替频繁,使得对外政策难以保持坚定性和连续性。总之,英法的颓势是其推行绥靖政策的物质基础。 其次,绥靖政策的推行是和当时两种社会制度共存这一时代背景有密切关系的。十月革命后,国际关系中开始了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两种社会制度的对立和斗争。英法等西方国家为阻止苏联的影响,把德国当作反布尔什维主义的屏障。当德国建立法西斯政权,进而撕毁凡尔赛和约对外扩张时,英法竭力把这股祸水引向东方。 第三,绥靖政策的推行,同当时西方普遍流行的社会思潮也有很大关系。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残酷景象给欧美各国留下惨痛的记忆,因此,战后和平主义思想、厌战畏战情绪相当盛行,在法国尤其严重。英法等国的统治者既受和平主义思潮的影响和制约,又是这一思潮的推行者,绥靖政策只是他们推行这一思潮的产物。 在英、法、美的绥靖政策纵容下,德、意、日三国加紧了对外侵略扩张,这就使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迅速增长起来。 (1)1931年日本挑起九一八事变. (2)1935年3月,德国撕毁凡尔赛条约,公然扩军备战。 (3)《慕尼黑协定》是绥靖政策的顶峰 1938年9月,英、法、德、意四国首脑在慕尼黑举行会议,签署《慕尼黑协定》,把苏台德区割让给德国,然后把此协定强加给捷克斯洛伐克,史称"慕尼黑阴谋"。慕尼黑协定是绥靖政策的顶峰。 英法绥靖主义者作了法西斯的帮凶,把世界推向战争的边缘。 因此,我们认为英法推行绥靖政策助长了法西斯国家对外侵略和扩张的野心。 1939年9月1日,德国入侵波兰,英法迫对德宣战,绥靖政策走向失败.
Ⅲ 二战前期,英法为什么要采取绥靖政策呢
希特勒一上台就表现出了极大的野心:悍然撕碎《凡尔赛条约》,整装待发,疯狂扩充兵力,先后吞并奥地利, 捷克斯洛伐克等国。此外,希特勒和纳粹德国的野心几乎是光明的。甚至在希特勒掌权之前,他就在自传《我的奋斗》中写道,要光明正大地统治欧洲。
然而,以英国和法国,为首的欧洲,旧势力对希特勒的侵略充耳不闻,面对希特勒的侵略,他们一步步屈服。他以欧洲这个小国为代价,一步步纵容德国的侵略。为什么二战初期英, 法等国频繁对德国采取绥靖政策?
法国,作为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的主要陆军,情况更糟。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法国虽然成为战胜国,但却损失了2000多亿法朗,不到一半的法国成为废墟。一向以高利贷闻名的法国,负债累累。与此同时,像英国,一样,法国欠美国高达40亿美元的债务。
Ⅳ 在二战期之前,为什么英国要对纳粹实行绥靖政策
最后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苦难使英法两国人民憎恨所有的战争。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士兵正是当时社会的中坚力量。他们对战争的强烈抵抗也迫使英法领导人妥协。公众对这场战争非常厌倦,这意味着和平主义占了上风。另一个是,两国的统治者希望,只要他们掌权时不打仗,他们自然会为了选票而迎合人民的想法
最后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苦难使英法两国人民憎恨所有的战争。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士兵正是当时社会的中坚力量。他们对战争的强烈抵抗也迫使英法领导人妥协。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由于伤亡惨重和经济疲软,英法不想与德国发生直接冲突。此外,由于与苏联的天然差距,他们没有建立集体安全体系。只剩下绥靖政策了。顺便提一下,波兰也可以说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发起人。当德国入侵苏台德地区时,波兰占领了捷克共和国的捷克地区。
Ⅳ 什么叫绥靖政策,英法对希特勒的侵略为什么采取绥靖
绥靖政策是一种对侵略不加抵制,姑息纵容,退让屈服,,以牺牲别国为代价,同侵略者勾结和妥协的政策。英法可能考虑到战争对于他们来说代价非常大,最真正的原因应该是把战争引向东方苏联。
Ⅵ 二战前夕西方国家推行对德绥靖政策的深层原因
自我麻痹,姑息养奸,利用德国互相牵制。谁也不是想当出头的。一战后各国经济需要复苏,不敢随便开战。英国是老牌殖民主义国家,拥有全世界殖民地的绝大部分,是最大的国际既得利益者。然而,经过一战和战后民族解放运动的冲击,实力日趋衰退,外强中干,所以,英国总是希望保持凡尔赛一华盛顿体系,对法西斯侵略者实施绥靖政策,以求不打破一战后的既成国际形势,达到继续保住其既得利益和霸权的地位。
英国是最大的殖民帝国,从殖民地掠夺了巨额财富,国内有庞大的食利者阶层,和平主义思潮相当普遍。这一方面由于一战造成了巨大伤亡,另一方面也由于英国民众的物质享受比其他国家充裕得多,他们害怕战争带来灾难,毁坏其幸福生活。他们认为对法西斯国家采取强硬态度,很可能导致同它们发生战争。这种和平主义思潮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政府的政策。
英国政府在30年代仍坚持保守的财政政策,不敢应用赤字财政来刺激经济,因而导致军费严重不足。在和平主义思潮影响下,民众反对通过增加个人税收来筹措军费。军事实力的不足,推动英国政府主要依赖外交上的绥靖政策来平息各种事件。
绥靖政策的实施也与英国传统的“大陆均势”政策指导下的“扶德抑法”政策有关。所以,英国对法国外长巴都的对德强硬政策反应冷淡,在世界裁军大会上,同意德国扩军,却要求法国裁军,企图以此维护其欧洲霸权地位。自我麻痹,姑息养奸,利用德国互相牵制。谁也不是想当出头的。一战后各国经济需要复苏,不敢随便开战。
Ⅶ 绥靖政策的原因 绥靖政策与二战有什么关系
绥靖政策原因一:英法等国家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损失惨重,经济发展也受到了很大的影响,经济呈现出萧条的景象,在经济萧条的影响之下,英法等国家不得不将发展经济作为自己的首要的目标,一切其他的目标都要服从国内经济发展这样一个大的主题,不能干扰这一主题,于是在面对着德意日的侵略扩张采取了绥靖政策。绥靖政策原因二:英法等国家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掀起了反战高潮,人民看到了第一次世界大战对自己生活的影响,反对任何形式的战争,所以英法政府不得不调整自己的外交政策,不想在短时间内出现任何的战争,所以才会使得英法等国家的政府积极的推行绥靖政策。绥靖政策原因三: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出现了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通过法国在欧洲大陆的势力开始增长,英国为了保证自己的霸权地位,抑制法国在欧洲大陆的势力发展,于是积极的扶植德国,实行亲德反法的政策,同时英法两国希望将德国这股祸水引到苏联那里,希望借助德国消灭刚刚成立的社会主义国家苏联,在这样的经济背景之下英国积极的推行绥靖政策。总而言之,英法美的绥靖政策是从自身的利益需求出发而推行的,他们为了自己的利益不惜牺牲别的国家的利益。
Ⅷ 为什么二战中英法会施行绥靖政策
英国和法国的当权者积极推行绥靖政策。英、法虽然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取得了胜利,得到很大的利益,但元气大伤,在经历1929—1930年的空前严重的经济危机之后,它们的力量逐渐衰落。德国和意大利日益法西斯化,尤其是德国在希特勒上台之后,经济和军事力量不断增长,对英、法的霸主地位提出了严重的挑战。东方的日本法西斯,侵占了中国东北,又逐步向华北进逼,并于1937年7月7日发动了对中国的全面进攻,威胁到英国在远东的利益。面对着德、意、日,尤其是纳粹德国的进逼,英、法欲战无力,但又不甘心拱手交出世界和欧洲霸权。在这种形势下,英、法政府在外交政策上面临着一次重大的抉择。英国统治阶级内部对于如何应付轴心国的挑战一直存在两种意见的斗争:以英国下议院议员丘吉尔为首的强硬派,主张对德国采取强硬政策,用联合起来的军事力量来制约和对抗德国在欧洲的扩张。他主张不仅要联合法国、美国,而且要联合苏联,以便借助苏联的力量共同抗击纳粹德国。可是,在1937年5月28日继鲍尔温任英国首相的张伯伦,却是绥靖派的代表,张伯伦不顾反对派的反对,积极地推行绥靖政策,企图在不损害大英帝国根本利益的前提下,以牺性弱国、小国、别国的利益作为诱饵,将纳粹德国这股“祸水”引向东方,想让希特勒到东方去开辟德意志的“新疆界”,在德苏冲突中谋求渔翁之利。
Ⅸ 二战初期英法为什么要对德国采取绥靖政策
原因很多啊,首先,德国有发动战争的必要性,因为一战后欠下了高额战争赔款,工业还受到限制,不打第二仗,永无翻身日,但是别的国家没有这种需求,而且通过一战没有得到任何好处,他们惧怕打第二仗,因此放任德国入侵邻国,对德国军事发展也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这是根本原因,其次是全球经济危机,政府这时候都忙着处理本国经济情况,社会维稳,没有精力过问别人,多说一句,德国的战争经济来源于华尔街和对当时世界最有钱团体的无人道压榨,单纯认为德国压迫犹太是种族歧视就太天真了,那是借口,为的是钱,种族多了去了,怎么不歧视别的?